一种感应加热器电路结构及应用

文档序号:751085 发布日期:2021-04-02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感应加热器电路结构及应用 (Induction heater circuit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 是由 张闯 李欣泽 金亮 刘素贞 于 2020-12-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为一种感应加热器电路结构及应用,包括电阻R-1~R-4、感应线圈、电感L-3、二极管D-1~D-2、电容C-1、MOS管Q-1~Q-2和电源B-1;电源B-1的正极与电感L-3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与感应线圈的中部连接;MOS管Q-1的栅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感应线圈的一端连接;MOS管Q-1的源极与电源B-1的负极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感应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B-1的负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2的一端连接。能够用于野外工作环境,电源接通后自动激发交流电。(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duction heater circuit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comprising a resistor R 1 ~R 4 An induction coil and an inductor L 3 Diode D 1 ~D 2 Capacitor C 1 MOS transistor Q 1 ~Q 2 And a power supply B 1 (ii) a Power supply B 1 Positive electrode and inductor L 3 One terminal of (1), resistance R 3 And a resistor R 4 Is connected to an inductor L 3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coil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 part of the induction coil; MOS tube Q 1 Gate and resistor R of 3 Another terminal of (1), a resistor R 1 One terminal of (1), diode D 1 Is connected to the anode of diode D 1 The negative electrode of the induction coil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induction coil; MOS tube Q 1 Source and power supply B 1 Is connected with the negative electrode of the MOS transistor Q 1 Drain electrode and induction coil of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ing rods is connected; resistance R 1 Another end of (1) and a power supply B 1 The negative electrode of (1) is connected; MOS tube Q 2 Gate and resistor R of 4 Another terminal of (1), diode D 2 Positive electrode and resistance R 2 Is connected at one end. The device can be used in the field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the alternating current can be automatically excited after the power supply is switched on.)

一种感应加热器电路结构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感应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应加热器电路结构及应用。

背景技术

耐张线夹作为架空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用来固定导线、承受导线张力,还要承受线路负荷电流。耐张线夹是导电体,其压接质量是保证架空线路能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

耐张线夹的压接质量通常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管压后的对边距及铝管压后的对边距是否满足安装要求,由于压接部位内部的质量问题无法通过游标卡尺及外观检查发现,极易出现压接质量缺陷。

涡流热成像检测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基于红外辐射原理,通过扫描、记录或观察被检测工件表面的温度场变化来判定工件质量,被检测工件表面的温度场主要由于工件缺陷或内部结构不连续导致热量向深层传递规律不同引起的。

由于架空线路大多在野外环境,为了实现耐张线夹的涡流热成像检测,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可调频感应加热器,通过对耐张线夹进行感应加热,在耐张线夹上形成涡流,热量在耐张线夹上传递,通过图像检测观测耐张线夹的温度场即可获知其压接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感应加热器电路结构及应用。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感应加热器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结构包括电阻R1~R4、感应线圈、电感L3、二极管D1~D2、电容C1、MOS管Q1~Q2和电源B1

所述电源B1的正极与电感L3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与感应线圈的中部连接;

MOS管Q1的栅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感应线圈的一端连接;MOS管Q1的源极与电源B1的负极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感应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B1的负极连接;

MOS管Q2的栅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MOS管Q2的源极与电源B1的负极连接,MOS管Q2的漏极与感应线圈和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2的负极与感应线圈和MOS管Q1的漏极相连的一端连接;电容C1与感应线圈并联。

所述电容C1为可变电容器。

所述感应线圈为螺旋线圈或亥姆霍兹线圈;为亥姆霍兹线圈时,待测金属件放置在亥姆霍兹线圈内。

所述电阻R1和R2的阻值均为10kΩ,电阻R3和R4的阻值均是470kΩ。

所述电源B1的电压幅值为10~40V。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电路结构的感应加热器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感应加热器能够用于野外环境使耐张线夹上形成感应电流,对耐张线夹进行均匀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因此整个感应加热器的体积小,便于携带,更加适用于野外工作环境;电源接通后电路自动激发交流电,不需要额外的控制,使用更加方便。

2.试验证明本申请的电路结构能够在感应线圈上产生稳定可控的正弦交流电,输出稳定,能够对耐张线夹进行均匀加热,使得耐张线夹上形成稳定的涡流,减小了测量误差。

3.不同型号的耐张线夹具有不同的厚度,因此集肤深度不同,故在电路中加入可变电容器,可以达到控制集肤深度的目的,可以满足不同待检测金属件的加热需求。

4.感应线圈采用结构具有开敞性质的亥姆霍兹线圈,方便待检测金属件的取放;与传统线圈的不同在于,亥姆霍兹线圈由一对相同的载流线圈彼此平行且共轴,载流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当两个载流线圈的间距等于亥姆霍兹线圈的半径时,两个载流线圈的总磁场在亥姆霍兹线圈轴线的中点附近较大范围内是均匀的,有利于产生均匀的交变电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2为图1中a、b、c三点的电压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为一种感应加热器电路结构(简称电路结构,参见图1-2),包括电阻R1~R4、感应线圈、电感L3、二极管D1~D2、电容C1、MOS管Q1~Q2和电源B1

所述电源B1的正极与电感L3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与感应线圈的中部连接;

MOS管Q1的栅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感应线圈的一端连接;MOS管Q1的源极与电源B1的负极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感应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B1的负极连接;

MOS管Q2的栅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MOS管Q2的源极与电源B1的负极连接,MOS管Q2的漏极与感应线圈和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2的负极与感应线圈和MOS管Q1的漏极相连的一端连接;电容C1与感应线圈并联。

所述电阻R1和R2的阻值均为10kΩ,用于保证MOS管能够可靠关断;例如,由于电阻R1的存在,使得MOS管Q1的栅极到电源B1的负极之间存在压降,避免MOS管Q1的栅极直接与电源B1的负极连接,保证达到MOS管Q1的启动电压。

电阻R3和R4的阻值均是470kΩ,用来限制MOS管的栅极电流,防止通过MOS管的电流过大,避免MOS管被击穿。

电源B1的电压幅值为10~40V。

所述电容C1为可变电容器。

所述感应线圈可以为螺旋线圈、亥姆霍兹线圈等;优选亥姆霍兹线圈,其结构呈敞开状态,方便将待检测金属件放入线圈中,不需要考虑待检测金属件的形状,适用性更广。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是:

为了方便叙述电路原理,将感应线圈等价为两个相同的电感L1和L2;令a、b、c、d、e点分别为MOS管Q2漏极上的点、电感L3与感应线圈的连接点、MOS管Q1漏极上的点、MOS管Q1栅极上的点、MOS管Q2栅极上的点。

电源B1接通后,电源电压分别流经电感L3、L1、MOS管Q1以及电感L3、L2、MOS管Q1,使MOS管Q1和Q2导通,此时b点电位大于a点和c点电位,d点电位大于a点电位,e点电位大于c点电位。

由于元件参数的离散性,例如MOS管本身参数的离散性、走线长度差异等,导致流入两个MOS管的电流大小不同;假设流过MOS管Q1的电流大于MOS管Q2的电流,因此流过电感L1的电流IL1大于流过电感L2的电流IL2,IL1>IL2;由于电感L1和L2属于同一感应线圈的两端,从b点看去电流IL1、IL2的方向相反(IL1的电流方向从a点指向c点,IL2的电流方向从c点指向a点),因此感应线圈上的电流可以等效为IL=IL1-IL2,电流IL1将在电感L2上产生一个互感电流,互感电流的方向与IL2方向相反(互感电流的方向从a点到c点),导致电流IL2越来越小,由于电感L1和L2与电容C1构成并联谐振单元,电流流过L1时对电容C1进行充电,因此a点电位升高,二极管D1截止,d点保持高电平,d点电位大于c点电位,使MOS管Q1继续保持导通;由于MOS管Q1导通时的内阻较小,使得MOS管Q1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很小,此时c点近似接地,则二极管D2导通,e点电位降低,导致MOS管Q2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消失,MOS管Q2截止;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电感L2上的互感电流变为零时,电容C1充电完成;

然后电容C1开始放电,从b点看去流过电感L2的电流大于电感L1的电流,因此电感L1上会产生互感电流,互感电流的方向从c点到a点,导致c点电位升高,二极管D2截止,e点电位恢复,MOS管Q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获得电压而导通,此时a点近似接地,二极管D1导通,导致d点电位降低,使MOS管Q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消失而截止,MOS管Q2继续保持导通,直到互感电流变为零时,表示电容C1放电完成;

然后重复上述对电容C1的充电和放电过程,感应线圈上产生连续的交流电;当待检测金属件靠近感应线圈时则会产生涡流,即可对待检测金属件进行加热。电感L3作为扼流电感,利用电感电流的不可突变特性,保证当互感电流为零的瞬间,MOS管不会因为流过巨大电流而损坏。

由集肤效应可知,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交变电流将从导体表面流过;将集肤深度代入谐振频率得到可知集肤深度和可变电容器的关系;其中δ为集肤深度,μ为待检测金属件的磁导率,ξ为待检测金属件的电导率,L为感应线圈的电感值,C为可变电容器接入电路中的电容大小;

感应线圈的电感值由线圈本身决定,无法调节,因此本申请为达到控制集肤深度的目的,电容C1采用可变电容器,可变电容器是一种电容大小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电容器,通过改变级片间相对的有效面积或片间距离改变电容大小,进而达到调节感应电流频率的目的。

不同待检测金属件具有不同的集肤深度,因此感应加热器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待检测金属件的表面厚度,比如待检测金属件为耐张线夹,根据不同型号可以获得耐张线夹的表面厚度以及需要压接的质量标准,也就知道了耐张线夹的集肤深度δ的大小,然后根据计算调节可变电容器大小,通过可变电容器上的电容大小调节按钮即可将接入电路的电容大小调节至所需的值;集肤深度越大,电容C1的取值越大;集肤深度越小,电容C1的取值越小。

图2为该电路结构运行过程中,a、b、c三点处的电压波形图;由图可知,a、b、c三点处具有稳定的正弦波电压,因此感应线圈上产生了稳定的正弦交流电,表明该感应加热器的输出更加稳定。

由图2可知,b点的波形为正弦波的绝对值;稳态时电感L1~L3两端的电压积分均为零,流过电容C1的电流积分为零,可计算出b点的电压振幅Vbm;设b点电压Vb=|Vbm×sin(t)|,t为b点电压等于电源B1的电压Vcc的时间;由得到电感L3两端的电压为Vb-Vcc,对电感L3两端的电压进行积分得到计算得到由于电感L1、L2相同,因此a、c两点之间的电压为两倍b点电压,即2Vbm,也就是电容C1两端的电压VLm=2Vbm,则感应线圈的电感最大峰值电流

当电感L3的电感值较大时,流过电感L3的电流基本为直流,电感L3的电流用于补偿振荡所损失的能量;由于b点的电压振幅Vbm已经计算得出,则电感L3在一个振荡周期中的交流峰值电流等于直流电流与交流峰值电流之和;对电感L3两端进行电压积分得到流过电感L3的电流峰值为因此电感L3的电感值太小,会导致电感L3的电流峰值很大,导致不必要的损耗,因此电感L3选用与电感L1、L2相当的大小。

选择MOS管和二极管的型号时需要保证MOS管和二极管的击穿电流均大于感应线圈的电感最大峰值电流Im

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高频电磁感应控制电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