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80380 发布日期:2021-10-08 浏览:6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 (Oil field mining area historical legacy oily sludge microorganism induction in-situ advanced treatment method ) 是由 王光义 樊勇杰 贾品元 张涛 陈少华 王新艳 李先勇 顾中波 于 2021-08-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备乳酸菌菌液、芽孢杆菌菌液、石油降解菌菌液,上述各菌液混合后得到混合菌液;将所述混合菌液与秸秆粉以及表面活性剂相混合,干燥,制成负载有混合菌的菌粉;将井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挖出放置在预先做好防渗防泄漏的井场场地内,摊开;加入微生物菌粉后深翻耕,翻耕后的土壤表面洒水,静置3-7d;在土壤表面铺设一层秸秆段,发酵20-30d;在发酵完毕后的土壤中种植植物,每隔一个月补菌粉一次,直至土壤中石油含量达到排放要求。本发明将微生物与植物修复相结合,产生了很好的石油降解效果,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ludge treatment, and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n in-situ deep treatment method for historical legacy oily sludge microorganisms in an oil field mining area,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preparing lactobacillus bacteria liquid, bacillus bacteria liquid and petroleum degrading bacteria liquid, and mixing the bacteria liquids to obtain mixed bacteria liquid; mixing the mixed bacteria liquid with straw powder and a surfactant, and drying to prepare mixed bacteria-loaded bacteria powder; digging out the historical residual oily sludge of the well site, placing the oily sludge in the well site which is made with seepage prevention and leakage prevention in advance, and spreading the oily sludge; adding microbial powder, deep ploughing, spraying water on the ploughed soil surface, and standing for 3-7 d; laying a layer of straw sections on the soil surface, and fermenting for 20-30 d; and (4) planting plants in the fermented soil, and supplementing the bacterial powder once every other month until the petroleum content in the soil meets the emission requirement. The invention combines microorganism and plant restoration, generates good petroleum degradation effect and has better application prospect.)

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田矿区/井场历史含油污泥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早期由于技术工艺限制和环保重视程度影响综合形成的矿区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其中石油烃和化学剂残留对矿区环境造成较大的风险,随着油田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对矿区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大,必须厘清和处理油田矿区/井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恢复被污染土壤生态功能,实现油田高质量开发与矿区环境和谐共生。现有技术中。

微生物处理法是目前常见的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其选择具有降解有机物功能的微生物,比如具有石油降解能力的假单胞菌属、红球菌属、微球菌属和芽孢杆菌菌属等,假单胞菌属是一类直或者稍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无细胞核,以极生鞭毛运动,不形成芽孢;红球菌属是一类好气革兰氏阳性菌,可形成雏形菌丝体,不游动,菌落粗糙或者光滑;微球菌属是一类细胞成球形的革兰氏阳性菌,罕见运动,不生芽孢,菌落光滑;芽孢杆菌菌属是一类能产生对不利条件具有特殊抵抗力芽孢的菌属,能抵抗许多不良环境。这些微生物单一或者混合后具有很好的石油烃降解能力,可以用于石油污泥或者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现有技术中,关于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技术有许多,比如中国专利CN108580539A公开的一种化学氧化耦合微生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方法,其向所需要修复的土壤中依次加入硫酸亚铁活化剂溶液、过硫酸钠氧化剂溶液、高锰酸钾氧化剂溶液,利用化学试剂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来可实现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高效经济修复;再比如“[张秀霞,白雪晶,徐娜娜,等.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3(03):1156-1162”一文利用高效石油降解单菌SM-3来降解石油污染土壤,其以天然有机材料为载体,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然后将游离与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室内花盆中,模拟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结果显示,经过21d的修复,固定化单菌SM-3的是由降解率为22.77%。这些研究均显示出微生物在降解石油污染物方面的功能。

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方法虽然耗时长,但是操作简单,设备能耗低,且不易造成新的污染,所以成为较佳的污泥处理方式,但是许多微生物功能是会退化的,当其使用次数较多,则会出现有机物降解能力下降的情况,因此,需要不断的开发新的微生物处理污泥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是一种新的微生物原位深度处理含有污泥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菌粉:

制备乳酸菌菌液、芽孢杆菌菌液、石油降解菌菌液,上述各菌液混合后得到混合菌液;

将所述混合菌液与秸秆粉以及表面活性剂相混合,干燥,制成秸秆上负载有混合菌的菌粉,备用;

S2,原位污泥转移:将井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挖出,放置在预先做好防渗防泄漏和四周50cm高围堰的井场场地内,摊开;

S3,初发酵:土壤表面均匀撒入菌粉深翻耕,深翻耕后的土壤表面洒水,静置3-7d;

S4,后发酵:在土壤表面铺设一层秸秆段,发酵20-30d;

S5,植物修复:在发酵完毕后的土壤中种植植物,每隔一个月补菌粉一次,直至土壤中石油含量达到排放要求。

优选的,上述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所述乳酸菌为罗伊氏乳酸杆菌CGMCC NO.15528,所述芽孢杆菌为巨大芽孢杆菌CGMCC NO.3770,所述石油降解菌为BDB-n生物降解菌、BDB-a生物降解菌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上述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所述乳酸菌菌液、所述芽孢杆菌菌液、所述石油降解菌菌液中活菌数均为107个/mL以上,且混合菌液中所述乳酸菌菌液、所述芽孢杆菌菌液、所述石油降解菌菌液的质量比为1:1:1-2。

优选的,上述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S2中,井场场地内的含油污泥的摊晾厚度为10-25cm,翻耕深度为25-40cm。

优选的,上述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S3中,所述菌粉的添加量为每立方米含油污泥添加5-10kg,洒水量为每立方米含油污泥加水1-2L。

优选的,上述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水稻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上述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所述秸秆粉是将秸秆粉碎成长度2-5mm的秸秆粉;

所述秸秆段是将秸秆粉碎成长度2-5cm的秸秆段,秸秆段在土壤表面的铺设厚度为5-10m。

优选的,上述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所述菌粉由混合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按照100:200:3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按比例称取混合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然后将表面活性剂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与混合菌液充分混合,得到菌液混合物,另一份表面活性剂与秸秆粉混合,得到秸秆混合物,再将菌液混合物与秸秆混合物混合,干燥,得到菌粉。

优选的,上述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甘油。

优选的,上述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S5中,所述植物为玉米草、黑麦草或者狗尾草的草种按照1:1:1质量比例混合后的混合种子;每次菌粉的补加量为前次菌粉用量的0.2-0.5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选择了具有石油降解作用的罗伊氏乳酸杆菌CGMCC NO.15528、巨大芽孢杆菌CGMCC NO.3770、BDB-n生物降解菌、BDB-a生物降解菌,并将这些微生物与植物修复相结合,产生了很好的石油降解效果,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

2、本发明利用井场场地中土壤的粘性将含油污泥中多余的石油污染物分散,降低泥中石油的含量;井场场地中土壤为后续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基质;初发酵时静置3-7d,使微生物渗透套土壤中,并进行繁殖,此时微生物对土壤中油污具有初步降解效果;后发酵时加入秸秆段发酵20-30d,秸秆段的作用是保温保湿,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经微生物腐熟后的秸秆可以改善土质,提高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在植物修复过程中补加微生物菌粉,可与植物一起加强石油降解效果。

3、本发明设计了特殊的微生物菌粉制备方法,将表面活性剂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与混合菌液充分混合,得到菌液混合物,另一份表面活性剂与秸秆粉混合,得到秸秆混合物,添加了表面活性剂的混合菌液和秸秆粉的表面极性发生改变,再将菌液混合物与秸秆混合物混合时,菌可快速吸附在秸秆粉上,由于秸秆粉本身具有油污吸附作用,则微生物菌体吸附在秸秆上之后,可提高微生物降解石油的效率。

4、经过本发明方法处理的石油污泥可作为基肥或者改善土壤的基质使用,用于提高贫瘠田地的土壤营养,种植的草本作物可用作绿化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未特殊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市售,所用方法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所述罗伊氏乳酸杆菌CGMCC NO.15528、所述巨大芽孢杆菌CGMCC NO.3770均购买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所述BDB-n生物降解菌、BDB-a生物降解菌为市售,它们是南洋东华公司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联合研制的产品;上述各菌液的扩大培养方法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或者直接购买市售的菌液。本发明所用含油污泥来自延长石油的油田井场,本发明所用的含有污泥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201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所有测试数据均为随机取样三次分别测定,并以“平均值±标准偏差”的形式表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乳酸菌菌液、芽孢杆菌菌液、石油降解菌菌液,上述各菌液混合后得到混合菌液,备用;所述乳酸菌为罗伊氏乳酸杆菌CGMCC NO.15528,菌液浓度为3×107个/mL,所述芽孢杆菌为巨大芽孢杆菌CGMCC NO.3770,菌液浓度为6×107个/mL,所述石油降解菌为BDB-n生物降解菌,菌液浓度为5×107个/mL;乳酸菌菌液、芽孢杆菌菌液、石油降解菌菌液的质量比例为1:1:2;

所述菌粉由混合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按照100:200:3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按比例称取混合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然后将表面活性剂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与混合菌液充分混合,得到菌液混合物,将另一份表面活性剂与秸秆粉混合,得到秸秆混合物,再将菌液混合物与秸秆混合物充分混合,30℃通风干燥,得到菌粉;

所述秸秆粉是由干燥的小麦秸秆粉碎成的长度2mm的秸秆粉;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甘油;

S2,原位污泥转移:将20m3井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挖出,放置在预先做好防渗防泄漏和四周50cm高围堰的井场场地内,摊开,土壤上的含油污泥的摊晾厚度为15cm;

S3,初发酵:将100kg菌粉均匀撒到土壤表面,深翻耕一次,翻耕深度为25cm;翻耕后污泥与井场场地土壤基本混均匀,经测试,10cm深度的混合土壤中油的质量分数为8.67±0.29g/100g;深翻耕后的土壤表面洒水20L,接着静置3d;

S4,后发酵:在土壤表面铺设一层5cm厚的秸秆段,发酵30d;所述秸秆段是将干燥的小麦秸秆粉碎成长度5cm的秸秆段;取样测试10cm深度的土壤中的含油量为3.72±0.07g/100g,去油率为((8.67-3.72)/8.67)×100%=57.09%;

S5,植物修复:在发酵完毕后的土壤中种植植物,隔一个月均匀喷洒菌粉20kg,再过一个月后,取样测试10cm深度的土壤中的含油量为1.12±0.19g/100g,去油率为((8.67-1.12)/8.67)×100%=87.08%。

实施例2

一种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乳酸菌菌液、芽孢杆菌菌液、石油降解菌菌液,上述各菌液混合后得到混合菌液,备用;所述乳酸菌为罗伊氏乳酸杆菌CGMCC NO.15528,菌液浓度为3×107个/mL,所述芽孢杆菌为巨大芽孢杆菌CGMCC NO.3770,菌液浓度为6×107个/mL,所述石油降解菌为BDB-a生物降解菌,菌液浓度为6×107个/mL;乳酸菌菌液、芽孢杆菌菌液、石油降解菌菌液的质量比例为1:1:2;

所述菌粉由混合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按照100:200:3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按比例称取混合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然后将表面活性剂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与混合菌液充分混合,得到菌液混合物,将另一份表面活性剂与秸秆粉混合,得到秸秆混合物,再将菌液混合物与秸秆混合物充分混合,30℃通风干燥,得到菌粉;

所述秸秆粉是由干燥的玉米秸秆粉碎成的长度5mm的秸秆粉;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甘油;

S2,原位污泥转移:将20m3井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挖出,放置在预先做好防渗防泄漏和四周50cm高围堰的井场场地内,摊开,土壤上的含油污泥的摊晾厚度为25cm;

S3,初发酵:将200kg菌粉均匀撒到土壤表面,深翻耕一次,翻耕深度为40cm;翻耕后污泥与井场场地土壤基本混均匀,经测试,10cm深度的混合土壤中油的质量分数为6.43±0.19g/100g,深翻耕后的土壤表面洒水40L,接着静置7d;

S4,后发酵:在土壤表面铺设一层10cm厚的秸秆段,发酵20d;所述秸秆段是将干燥的玉米秸秆粉碎成长度2cm的秸秆段;取样测试10cm深度的土壤中的含油量为3.57±0.10g/100g,去油率为((6.43-3.57)/6.43)×100%=44.48%;

S5,植物修复:在发酵完毕后的土壤中种植植物,隔一个月均匀喷洒菌粉60kg,再过一个月后,取样测试10cm深度的土壤中的含油量为0.84±0.04g/100g,去油率为((6.43-0.84)/6.43)×100%=86.94%。

实施例3

一种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乳酸菌菌液、芽孢杆菌菌液、石油降解菌菌液,上述各菌液混合后得到混合菌液,备用;所述乳酸菌为罗伊氏乳酸杆菌CGMCC NO.15528,菌液浓度为3×107个/mL,所述芽孢杆菌为巨大芽孢杆菌CGMCC NO.3770,菌液浓度为6×107个/mL,所述石油降解菌为BDB-n生物降解菌和BDB-a生物降解菌按照质量比1:1的混合物,BDB-n生物降解菌菌液浓度为5×107个/mL,BDB-a生物降解菌菌液浓度为6×107个/mL;乳酸菌菌液、芽孢杆菌菌液、石油降解菌菌液的质量比例为1:1:2;

所述菌粉由混合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按照100:200:3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按比例称取混合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然后将表面活性剂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与混合菌液充分混合,得到菌液混合物,将另一份表面活性剂与秸秆粉混合,得到秸秆混合物,再将菌液混合物与秸秆混合物充分混合,30℃通风干燥,得到菌粉;

所述秸秆粉是由干燥的高粱秸秆粉碎成的长度4mm的秸秆粉;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甘油;

S2,原位污泥转移:将20m3井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挖出,放置在预先做好防渗防泄漏和四周50cm高围堰的井场场地内,摊开,土壤上的含油污泥的摊晾厚度为10cm;

S3,初发酵:将140kg菌粉均匀撒到土壤表面,深翻耕一次,翻耕深度为25cm;翻耕后污泥与井场场地土壤基本混均匀,经测试,10cm深度的混合土壤中油的质量分数为8.30±0.16g/100g;深翻耕后的土壤表面洒水30L,接着静置5d;

S4,后发酵:在土壤表面铺设一层5cm厚的秸秆段,发酵25d;所述秸秆段是将干燥的高粱秸秆粉碎成长度5cm的秸秆段;取样测试10cm深度的土壤中的含油量为4.00±0.12g/100g,去油率为((8.30-4.00)/8.30)×100%=51.80%;

S5,植物修复:在发酵完毕后的土壤中种植植物,隔一个月均匀喷洒菌粉42kg,再过一个月后,取样测试10cm深度的土壤中的含油量为0.94±0.03g/100g,去油率为((8.30-0.94)/8.30)×100%=88.67%。

实施例4

一种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原位诱导深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乳酸菌菌液、芽孢杆菌菌液、石油降解菌菌液,上述各菌液混合后得到混合菌液,备用;所述乳酸菌为罗伊氏乳酸杆菌CGMCC NO.15528,菌液浓度为3×107个/mL,所述芽孢杆菌为巨大芽孢杆菌CGMCC NO.3770,菌液浓度为6×107个/mL,所述石油降解菌为BDB-n生物降解菌,菌液浓度为5×107个/mL;乳酸菌菌液、芽孢杆菌菌液、石油降解菌菌液的质量比例为1:1:3;

所述菌粉由混合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按照100:200:3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按比例称取混合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然后将表面活性剂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与混合菌液充分混合,得到菌液混合物,将另一份表面活性剂与秸秆粉混合,得到秸秆混合物,再将菌液混合物与秸秆混合物充分混合,30℃通风干燥,得到菌粉;

所述秸秆粉是由干燥的水稻秸秆粉碎成的长度2mm的秸秆粉;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甘油;

S2,原位污泥转移:将20m3井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挖出,放置在预先做好防渗防泄漏和四周50cm高围堰的井场场地内,摊开,土壤上的含油污泥的摊晾厚度为15cm;

S3,初发酵:将200kg菌粉均匀撒到土壤表面,深翻耕一次,翻耕深度为25cm;翻耕后污泥与井场场地土壤基本混均匀,经测试,10cm深度的混合土壤中油的质量分数为8.19±0.26g/100g;深翻耕后的土壤表面洒水20L,接着静置3d;

S4,后发酵:在土壤表面铺设一层5cm厚的秸秆段,发酵30d;所述秸秆段是将干燥的水稻秸秆粉碎成长度5cm的秸秆段;取样测试10cm深度的土壤中的含油量为3.48±0.06g/100g,去油率为((8.19-3.48)/8.19)×100%=57.51%;

S5,植物修复:在发酵完毕后的土壤中种植植物,隔一个月均匀喷洒菌粉100kg,再过一个月后,取样测试10cm深度的土壤中的含油量为0.76±0.03g/100g,去油率为((8.19-0.76)/8.19)×100%=90.72%。

实验例1

一种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乳酸菌菌液,备用;所述乳酸菌为罗伊氏乳酸杆菌CGMCC NO.15528,菌液浓度为3×107个/mL,本实验例中乳酸菌与实施例1的用量相同,并利用等质量的无菌水替代实施例1的芽孢杆菌和石油降解菌菌液;

所述菌粉由乳酸菌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按照100:200:3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按比例称取混合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然后将表面活性剂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与混合菌液充分混合,得到菌液混合物,将另一份表面活性剂与秸秆粉混合,得到秸秆混合物,再将菌液混合物与秸秆混合物充分混合,30℃通风干燥,得到菌粉;

所述秸秆粉是由干燥的小麦秸秆粉碎成的长度2mm的秸秆粉;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甘油;

S2,原位污泥转移:将20m3井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挖出,放置在预先做好防渗防泄漏和四周50cm高围堰的井场场地内,摊开,土壤上的含油污泥的摊晾厚度为15cm;

S3,初发酵:将100kg菌粉均匀撒到土壤表面,深翻耕一次,翻耕深度为25cm;翻耕后污泥与井场场地土壤基本混均匀,经测试,10cm深度的混合土壤中油的质量分数为8.75±0.23g/100g;深翻耕后的土壤表面洒水20L,接着静置3d;

S4,后发酵:在土壤表面铺设一层5cm厚的秸秆段,发酵30d;所述秸秆段是将干燥的小麦秸秆粉碎成长度5cm的秸秆段;取样测试10cm深度的土壤中的含油量为8.00±0.16g/100g,去油率为((8.75-8.00)/8.75)×100%=8.57%;

S5,植物修复:在发酵完毕后的土壤中种植植物,隔一个月均匀喷洒菌粉20kg,再过一个月后,取样测试10cm深度的土壤中的含油量为7.52±0.13g/100g,去油率为((8.75-7.52)/8.75)×100%=14.06%。

实验例2

一种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芽孢杆菌菌液,备用;所述芽孢杆菌为巨大芽孢杆菌CGMCC NO.3770,菌液浓度为6×107个/mL,本实验例中乳酸菌与实施例1的用量相同,并利用等质量的无菌水替代实施例1的乳酸菌和石油降解菌菌液;

所述菌粉由芽孢杆菌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按照100:200:3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按比例称取混合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然后将表面活性剂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与混合菌液充分混合,得到菌液混合物,将另一份表面活性剂与秸秆粉混合,得到秸秆混合物,再将菌液混合物与秸秆混合物充分混合,30℃通风干燥,得到菌粉;

所述秸秆粉是由干燥的小麦秸秆粉碎成的长度2mm的秸秆粉;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甘油;

S2,原位污泥转移:将20m3井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挖出,放置在预先做好防渗防泄漏和四周50cm高围堰的井场场地内,摊开,土壤上的含油污泥的摊晾厚度为15cm;;

S3,初发酵:将100kg菌粉均匀撒到土壤表面,深翻耕一次,翻耕深度为25cm;翻耕后污泥与井场场地土壤基本混均匀,经测试,10cm深度的混合土壤中油的质量分数为8.45±0.39g/100g;深翻耕后的土壤表面洒水20L,接着静置3d;

S4,后发酵:在土壤表面铺设一层5cm厚的秸秆段,发酵30d;所述秸秆段是将干燥的小麦秸秆粉碎成长度5cm的秸秆段;取样测试10cm深度的土壤中的含油量为7.82±0.09g/100g,去油率为((8.45-7.82)/8.45)×100%=7.46%;

S5,植物修复:在发酵完毕后的土壤中种植植物,隔一个月均匀喷洒菌粉20kg,再过一个月后,取样测试10cm深度的土壤中的含油量为7.03±0.06g/100g,去油率为((8.45-7.03)/8.45)×100%=16.80%。

实验例3

一种油田矿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微生物诱导原位深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石油降解菌菌液,备用;所述石油降解菌为BDB-n生物降解菌,菌液浓度为5×107个/mL;本实验例中石油降解菌与实施例1的用量相同,并利用等质量的无菌水替代实施例1的乳酸菌菌液和芽孢杆菌菌液;

所述菌粉由芽孢杆菌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按照100:200:3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按比例称取混合菌液、秸秆粉、表面活性剂,然后将表面活性剂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与混合菌液充分混合,得到菌液混合物,将另一份表面活性剂与秸秆粉混合,得到秸秆混合物,再将菌液混合物与秸秆混合物充分混合,30℃通风干燥,得到菌粉;

所述秸秆粉是由干燥的小麦秸秆粉碎成的长度2mm的秸秆粉;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甘油;

S2,原位污泥转移:将20m3井场历史遗留含油污泥挖出,放置在预先做好防渗防泄漏和四周50cm高围堰的井场场地内,摊开,土壤上的含油污泥的摊晾厚度为15cm;

S3,初发酵:将100kg菌粉均匀撒到土壤表面,深翻耕一次,翻耕深度为25cm;;翻耕后污泥与井场场地土壤基本混均匀,经测试,10cm深度的混合土壤中油的质量分数为8.33±0.11g/100g;深翻耕后的土壤表面洒水20L,接着静置3d;

S4,后发酵:在土壤表面铺设一层5cm厚的秸秆段,发酵30d;所述秸秆段是将干燥的小麦秸秆粉碎成长度5cm的秸秆段;取样测试10cm深度的土壤中的含油量为6.51±0.15g/100g,去油率为((8.33-6.51)/8.33)×100%=21.85%;

S5,植物修复:在发酵完毕后的土壤中种植植物,隔一个月均匀喷洒菌粉20kg,再过一个月后,取样测试10cm深度的土壤中的含油量为4.29±0.15g/100g,去油率为((8.33-4.29)/8.33)×100%=48.5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和实验例中,翻耕后污泥与井场场地土壤中,10cm深度的土壤含油量不同,是受到了翻耕深度、井场场地中土壤含油量的影响,本发明以去油率大小来体现不同方法的去油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涉及数值范围时,应理解为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由于采用的步骤方法与实施例相同,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北沙参的板蓝根药渣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