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材料吸波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7979 发布日期:2021-03-26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超材料吸波器及其制造方法 (Metamaterial wave absor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是由 姜鑫鹏 杨俊波 张振福 于 2020-12-0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一种超材料吸波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吸波器底端的介质层设置为氮化钛,并确定所述介质层厚度为W,将吸波器的填充层设置为氮化硅,并确定所述填充层厚度为T;在所述介质层和所述填充层之间预设为氮化钛的光栅层,并将所述光栅层预设为纳米柱结构;利用遗传算法模型对吸波器的吸收效率进行计算,分别确定光栅层的直径和高度的范围;对所述光栅层的直径和高度的范围进行仿真优化,确定最终所述直径和高度的参数值,根据所述参数值的结果,在所述介质层和所述填充层之间设置光栅层。该方法中利用算法实现对周期性纳米结构的优化,进而产生性能优异的宽带完美吸收结构。所制造的吸波器能够对光波吸收效率的最大化。(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a metamaterial wave absorber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etting a dielectric layer at the bottom end of the wave absorber as titanium nitride, determin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dielectric layer as W, setting a filling layer of the wave absorber as silicon nitride, and determin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filling layer as T; presetting a grating layer of titanium nitride between the dielectric layer and the filling layer, and presetting the grating layer into a nano-pillar structure; calculating th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the wave absorber by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model, and respectively determining the ranges of the diameter and the height of the grating layer; and carrying out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on the range of the diameter and the height of the grating layer, determining the final parameter values of the diameter and the height, and arranging the grating layer between the dielectric layer and the filling laye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parameter values. The method realize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eriodic nano structure by utilizing an algorithm, and further generates a broadband perfect absorption structure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The manufactured wave absorber can maximize th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light waves.)

一种超材料吸波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材料吸波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太阳能获取与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吸波器相结合有望实现更高效率的太阳能获取,进而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目前,已有一些基于超材料的太阳能吸波器实现了对于太阳光谱的有效吸收。黑体是一种理想的物理概念,它可以吸收所有电磁波而不会发生反射和透射,黑体的非凡性能在光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进而产生了一系列功能性器件诸如光学隐身,光热能获取,光电检测器等。基于超材料且具有优异性能,可以产生类似于黑体的物理现象。基于纳米加工的超材料例如纳米颗粒,纳米条带以及纳米柱结构等已实现了大规模的制备。并且这种加工工艺日趋成熟,许多基于纳米加工的超材料可实现任意偏振和大角度的入射光波的吸收性能。

但是,大多数基于超材料的吸波器只能实现窄带范围的光波吸收。另外,有些结构十分复杂,虽然加工工艺可以满足,但是成品率很低。此外,由于传统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导致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拘泥于定向的结构参数优化。这将导致结构优化陷入局部最优的结果,因而其优化结构并不是真正的最优结构。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超材料吸波器及其制造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材料吸波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吸波器底端的介质层设置为氮化钛,并确定所述介质层厚度为W,将吸波器的填充层设置为氮化硅,并确定所述填充层厚度为T;

在所述介质层和所述填充层之间预设为氮化钛的光栅层,并将所述光栅层预设为纳米柱结构;

利用遗传算法模型对吸波器的吸收效率进行计算,分别确定光栅层的直径和高度的范围;

对所述光栅层的直径和高度的范围进行仿真优化,确定最终所述直径和高度的参数值,根据所述参数值的结果,在所述介质层和所述填充层之间设置光栅层。

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介质层和所述填充层之间预设为氮化钛的光栅层,并将所述光栅层预设为纳米柱结构,包括:

根据所述介质层厚度W和所述填充层厚度T确定所述吸波器的单元结构,并设置所述单元结构为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P,P,和L的长方体;

将所述纳米柱结构的光栅层分别设置为第一光栅层和第二光栅层,所述第一光栅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栅层上方;

根据所述单元结构为长度、宽度和厚度,预设所述第一光栅层的厚度d1的初始范围,直径d2的初始范围,并预设所述第二光栅层的厚度c1的初始范围,直径c2的初始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利用遗传算法模型对吸波器的吸收效率进行计算,分别确定光栅层的直径和高度的范围,包括:

对设置的所述介质层和所述填充层组成的初始结构进行仿真模拟,得到在不同波长范围下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根据所述反射率和所述透射率,确定所述初始结构中对应波长的吸收率;

通过所述吸收率和所述光栅层Mie谐振产生的耦合效应,利用遗传算法对所述光栅层的直径和高度进行初始范围的确定。

进一步的,对所述光栅层的直径和高度的范围进行仿真优化,确定所述直径和高度的最终参数值,根据所述参数值的结果,在所述介质层和所述填充层之间设置光栅层,包括:

分别根据所述第一光栅层的厚度和直径和所述第一光栅层的厚度和直径为设计变量,对平均吸收率进行仿真优化;

以所述平均吸收率为优化目标函数进行迭代,对所述介质层、光栅层和填充层的电磁等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对应结构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根据所述反射率和透射率进行吸收率的推导,当迭代次数达到设计代数,输出最优平均吸收率对应的结构参数;

从所述结构参数中得到所述直径和高度的最终参数值,并根据所述参数值设置光栅层。

进一步的,所述遗传算法模型为:

其中,d1,d2分别表示第一光栅层厚度和半径;c1,c2分别表示第二光栅层厚度和半径,λ1表示入射电磁波的起始波长,设定为0.25μm;λn为入射电磁波的截止波长,设定为2.5μm;R(λ)为反射率,T(λ)是传输率。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超材料吸波器,包括:介质层、光栅层和填充层,所述介质层为所述吸波器的底层结构,所述光栅层设置在所述介质层上方,所述填充层所述在是光栅层四周和顶端,所述光栅层包裹在所述填充层之中。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层材质为氮化钛,所述光栅层材质为氮化钛,所述填充层材质为氮化硅。

进一步的,所述光栅层为双层纳米柱结构,包括第一光栅层和所述第二光栅层,所述第一光栅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栅层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层厚度为0.25μm,所述填充层厚度为0.08μm;所述第一光栅层厚度为95nm,半径为97nm,所述第二光栅层厚度为95nm,半径为178nm。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超材料吸波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吸波器底端的介质层设置为氮化钛,并确定所述介质层厚度为W,将吸波器的填充层设置为氮化硅,并确定所述填充层厚度为T;在所述介质层和所述填充层之间预设为氮化钛的光栅层,并将所述光栅层预设为纳米柱结构;利用遗传算法模型对吸波器的吸收效率进行计算,分别确定光栅层的直径和高度的范围;对所述光栅层的直径和高度的范围进行仿真优化,确定最终所述直径和高度的参数值,根据所述参数值的结果,在所述介质层和所述填充层之间设置光栅层。该方法中利用算法实现对周期性纳米结构的优化,进而产生性能优异的宽带完美吸收结构。通过遗传算法中的遗传与变异的调控,可以有效解决局部最优的问题,进而找到相比于传统结构设计更好的优化结构。该方法制造的吸波器能够对光波吸收效率的最大化,显著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超材料吸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超材料吸波器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光栅层初始厚度和直径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光栅层初始厚度和直径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优化光栅层结构参数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超材料吸波器的结构参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超材料吸波器制造方法,可以制造于如图1所示的超材料吸波器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超材料吸波器制造方法,以该方法制造于图1中的超材料吸波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将吸波器底端的介质层设置为氮化钛,并确定所述介质层厚度为W,将吸波器的填充层设置为氮化硅,并确定所述填充层厚度为T;

步骤202,在所述介质层和所述填充层之间预设为氮化钛的光栅层,并将所述光栅层预设为纳米柱结构;

步骤203,利用遗传算法模型对吸波器的吸收效率进行计算,分别确定光栅层的直径和高度的范围;

步骤204,对所述光栅层的直径和高度的范围进行仿真优化,确定最终所述直径和高度的参数值,根据所述参数值的结果,在所述介质层和所述填充层之间设置光栅层。

具体地,根据设计需要确定初始结构材料和尺寸;确定上层氮化硅厚度为T=0.25μm和下层氮化钛W=0.08μm的双层结构。记λ为入射波波长,R(λ)为反射率、T(λ)是传输率,A(λ)为吸波结构对于对应波长的吸收率表示为A(λ)=1-R(λ)-T(λ),利用FDTD仿真模拟软件得到初始结构所对应的反射率R(λ),透射率T(λ),进而推导吸收率。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波结构原理是结合氮化钛材料的本征吸收和双层光栅结构产生Mie谐振对于特定谐振波长的完美吸收,从而实现宽谱带连续吸收。此外,利用遗传算法实现对周期性纳米结构的优化,进而产生性能优异的宽带完美吸收结构。通过遗传算法中的遗传与变异的调控,可以有效解决局部最优的问题,进而找到相比于传统结构设计更好的优化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预设光栅层的过程包括:

步骤301,根据所述介质层厚度W和所述填充层厚度T确定所述吸波器的单元结构,并设置所述单元结构为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P,P,和L的长方体;

步骤302,将所述纳米柱结构的光栅层分别设置为第一光栅层和第二光栅层,所述第一光栅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栅层上方;

步骤303,根据所述单元结构为长度、宽度和厚度,预设所述第一光栅层的厚度d1的初始范围,直径d2的初始范围,并预设所述第二光栅层的厚度c1的初始范围,直径c2的初始范围。

具体地,如图6所示的超材料吸波器的结构参数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单元结构的设计区域P×P×L,其中单元周期边长P=0.4μm,单元结构尺寸厚度L=T+W=0.25+0.08=0.33μm,本设计中的遗传算法所优化的设计变量为双层光栅结构的结构参数,具体包括每层圆柱光栅的圆柱厚度c1,d1以及每层圆柱光栅的半径c2,d2。预设的第一光栅层和第二光栅层,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为:

0≤c1+d1=D≤0.25μm,

0≤d2≤c2≤0.4μm,

对于第一光栅层和第二光栅层而言,由于圆柱形自身的完美对称性,在仿真过程中同样设置了对称的边界条件,从而减小模拟的计算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对于确定光栅层初始厚度和直径包括:

步骤401,对设置的所述介质层和所述填充层组成的初始结构进行仿真模拟,得到在不同波长范围下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步骤402,根据所述反射率和所述透射率,确定所述初始结构中对应波长的吸收率;

步骤403,通过所述吸收率和所述光栅层Mie谐振产生的耦合效应,利用遗传算法对所述光栅层的直径和高度进行初始范围的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优化光栅层结构参数的流程包括:

步骤501,分别根据所述第一光栅层的厚度和直径和所述第一光栅层的厚度和直径为设计变量,对平均吸收率进行仿真优化;

步骤502,以所述平均吸收率为优化目标函数进行迭代,对所述介质层、光栅层和填充层的电磁等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对应结构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步骤503,根据所述反射率和透射率进行吸收率的推导,当迭代次数达到设计代数,输出最优平均吸收率对应的结构参数;

步骤504,从所述结构参数中得到所述直径和高度的最终参数值,并根据所述参数值设置光栅层。

此外,所述遗传算法模型为:

其中,d1,d2分别表示第一光栅层厚度和半径;c1,c2分别表示第二光栅层厚度和半径,λ1表示入射电磁波的起始波长,设定为0.25μm;λn为入射电磁波的截止波长,设定为2.5μm,R(λ)为反射率,T(λ)是传输率。

具体地,优化程序执行前,需要对遗传算法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遗传算法计算时每一代将生成200个个体,每个个体将以三十二位二进制编码的形式表示(其中每八位表示参数c1,c2,d1,d2中的一个),生成父代个数为20个,整个算法的迭代次数为20次,终止条件为子代中存在平均吸收率大于99%的个体或者设定迭代次数。除20个父代会在下一代种群中保留外,其余子代均由交叉过程和变异过程产生。交叉过程是把两个父代的三十二位二进制编码随机选出交叉点并进行替换重组形成新个体。变异概率设定为0.1,变异过程是交叉过程产生的新个体的三十二位二进制随机变异点发生变异(即原编码为0变异为1,原编码为1变异为0),其中变异产生的新个体是符合规定的三十二位二进制编码,即c1,c2,d1,d2满足上文所述要求。遗传算法在进行优化计算时,根据编码获得一组设计变量值并生成脚本文件,这组脚本文件可以使得生成的每个个体转换为仿真中的一个完整的结构参数(包含所述c1,c2,d1,d2),进而在仿真中引入光栅层2,将脚本文件在仿真软件中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即在仿真中生成每个个体对应的具有填充层、算法优化的光栅层、介质层三层结构的电磁等效模型,并保留其中吸收率最优的20个作为下一代父代。上述过程为一次迭代过程,当程序满足终止条件或者达到迭代次数上限,输出具有最大平均吸收率的结构参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超材料吸波器,包括:介质层103、光栅层102和填充层101,所述介质层103为所述吸波器的底层结构,所述光栅层102设置在所述介质层103上方,所述填充层101所述在是光栅层102四周和顶端,所述光栅层102包裹在所述填充层之中。

本实施例制造的超材料吸波器,是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太阳能超材料吸波器,如图1所示,包括填充层101、光栅层102、介质层103。双层纳米柱结构的中心轴是重合的。整个算法优化光栅层102包裹在介质层103和填充层101之间。具体地,所述算法优化的光栅层102为利用光刻机刻蚀形成的氮化钛,由两层圆柱结构堆叠而成,所述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得出的双层光栅层102的结构参数;所述的介质层103的材料为氮化钛,所述介质层103的厚度为T=0.08μm,所述的填充层101材料为氮化硅,厚度为W=0.25μm,结构单元P=0.4μm。

优选地,所述光栅层102为双层纳米柱结构,整个光栅层的厚度为D,包括第一光栅层和所述第二光栅层,所述第一光栅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栅层上方,所述光栅层102材质为氮化钛,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光栅层厚度为95nm,半径为97nm,所述第二光栅层厚度为95nm,半径为178nm。

此外,本实施例中光栅层102结合了氮化钛材料对于可见光范围的良好吸收性能,基于遗传算法设计的氮化钛和氮化硅的双层Mie谐振实现了近红外波长范围的高效吸收。通过双层Mie谐振产生了位于1220nm和2047nm的Mie谐振峰。从而实现了两Mie谐振峰位置的完美吸收,其吸收率分别为94.9%和99.9%。本实施例提高的超材料吸波器对于有效太阳光谱范围内(0.25-2.5μm)电磁波具有很高的平均吸收率吸收(92.6%)。由于采用反向设计纳米超材料结构的方法,相比于传统太阳能获取(吸收)结构所提出的结构更为轻薄,尺寸更小,而对于太阳光谱的吸收效率更高。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成像镜片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