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菌人造面料

文档序号:869110 发布日期:2021-03-19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新型抗菌人造面料 (Novel antibacterial artificial fabric ) 是由 陆长斌 孟怀荣 岑奇初 于 2020-11-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抗菌人造面料。其包括毛面和底布;所述底布由芯层、过渡层、抗菌层和表层构成;所述芯层为粗纺编织结构,过渡层缝接在芯层的正反两面,为致密编织层;所述抗菌层设置在过渡层外表面,表层为短绒毛纤维层,表层与过渡层缝接固定并对抗菌层实现固定,抗菌层内负载有抗菌剂。本发明通过抗菌剂实现面料抗菌的效果;通过底布各层结构的配合,减少了抗菌剂在实际使用和洗涤过程中的流失,提高了其抗菌性能保持率;通过改性抗菌纤维的添加和使用,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抗菌性以及抗菌性能保持率。(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textiles, and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novel antibacterial artificial fabric. It comprises a wool surface and a base fabric; the base fabric consists of a core layer, a transition layer, an antibacterial layer and a surface layer; the core layer is in a roving weaving structure, and the transition layers are sewn on the front surface and the back surface of the core layer and are compact weaving layers; the antibacterial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transition layer, the surface layer is a short fluff fiber layer, the surface layer is fixedly sewn with the transition layer and realizes fixation to the antibacterial layer, and the antibacterial layer is loaded with an antibacterial agent.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the fabric through the antibacterial agent; through the matching of the structures of the base fabric layers, the loss of the antibacterial agent in the actual use and washing process is reduced, and the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retention rate is improved; by adding and using the modified antibacterial fiber,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y retention rate of the fabric are further improved.)

一种新型抗菌人造面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抗菌人造面料。

背景技术

人造毛皮是指外观类似动物毛皮的长毛绒型织物。绒毛分两层,外层是光亮粗直的刚毛,里层是细密柔软的短绒。其常用于大衣、服装衬里、帽子、衣领、玩具、褥垫、室内装饰物和地毯等。但是,现有的人造毛皮存在着抗菌性差,并且由于其绒毛层毛面的存在,使得其容易形成阴湿环境,致使细菌滋生等问题。

因此,现有的人造毛皮大多存在着抗菌性差的缺陷,亟待提升其抗菌性能。

对此,如CN203046339U公开了一种防螨的人造毛皮的技术方案,其借助防螨剂能够在一定程度实现防螨的技术效果。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防螨剂由于洗涤或氧化等因素,逐渐流失并失效,其防螨效果不断地减弱,因此其实际防螨性能保持性差。现有的抗菌毛皮大多也存在或抗菌性差、或改性提高抗菌性能后难以保持稳定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人造毛皮或存在抗菌性能差、或存在抗菌性能难以长效保持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抗菌人造面料。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一、提高人造毛皮的抗菌性能;

二、确保人造毛皮的抗菌性能能够实现长效的保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抗菌人造面料,

包括毛面和底布;

所述底布由芯层、过渡层、抗菌层和表层构成;

所述芯层为粗纺编织结构,过渡层缝接在芯层的正反两面,为致密编织层;

所述抗菌层设置在过渡层外表面,表层为短绒毛纤维层,表层与过渡层缝接固定并对抗菌层实现固定,抗菌层内负载有抗菌剂。

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由毛面100和底布200构成。底布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其由内至外分别为芯层201、过渡层202、抗菌层203和表层204,并且以芯层为中心、对称设置,如过渡层202在芯层上下表面分别形成上过渡层202a和下过渡层202b,进而抗菌层同样形成上抗菌层203a和下抗菌层203b,以及表层形成上表层204a和下表层204b,上表层与毛面相接。芯层作为中间的核心层,主要决定了底布的柔软性等性能,过渡层起到一定过渡分离的作用,抗菌层实现初步抗菌效果,表层确保底布的耐磨性等性能、对底布进行保护。整体的底布呈对称结构设置,能够提高对催化剂的固定和保有效果。其原因基于下述各层纤维的选用。

作为优选,

所述芯层采用26~40dtex的涤纶纤维和7~12dtex的棉纤维以质量比1:(0.2~0.25)的比例混纺制成;

所述过渡层采用2.5~3dtex的中长纤维编织成;

所述抗菌层为由0.7~0.9dtex、长度为50~70mm的苎麻纤维制成精干棉层;

所述表层采用4.5~5.5dtex的短绒毛纤维编织而成。

如上述纤维的选用,芯层采用较粗的涤纶纤维和较细的棉纤维混合,形成具有丰富孔隙结构的芯层,其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弹性,而过渡层采用较为细密的中长纤维进行编织,所形成的过渡层不但能够实现抗菌层和芯层的分离,对不耐磨、较为容易损坏的芯层进行保护同时,还能够起到面料洗涤过程中“缓存”抗菌药剂的“缓存区”,而最为细密的抗菌层负载了抗菌剂,抗菌剂在洗涤过程中容易随着水流搅动等流失,但在过渡层的配合下,容易首先被吸纳至过渡层中,在过渡层中被“缓存”,能够有效减少抗菌剂的流失,提高抗菌性能的保持率,而在晾晒干燥等过程中,水分逐渐流失,通过抗菌层的毛细作用再次形成抗菌剂的固定,以实现抗菌剂的高效存留。而最外层的表层,选用较粗的短绒毛纤维进行编织,能够产生亲肤、柔软的质感,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等力学性能,并且由于其编织孔径较大,形成水流导向在洗涤过程中抗菌层的抗菌剂更容易进入到过渡层中。

作为优选,

所述毛面采用17~34dtex的异形纤维。

所选用的异形纤维包括腰子形、哑铃形、多角形等,为光亮粗直的刚毛面,形成毛皮质感。

作为优选,

所述抗菌剂包括:

甲基氯异塞唑晽酮15~25重量份、环氧氯丙烷10~20重量份、月桂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40~45重量份、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铁钠0.1~0.2重量份和双盐酸癸双胍2~4重量份。

上述配比的抗菌剂能够实现良好的抗菌抑菌效果,并且有利于其与面料层之间结合。

作为优选,

所述抗菌剂的负载过程如下:

将所述物料按照配比溶于水,配制为40~60g/L的浸渍液,利用浸轧工艺对抗菌层进行处理。

采用上述的负载工艺,能够高效实现抗菌剂的负载。

作为优选,

所述浸轧工艺的轧余率为60~75%;

所述浸轧工艺重复进行2~4次,每次浸轧结束后均置于60~70℃条件下干燥处理。

进行多次且较低轧余率的浸轧操作,能够有效提高抗菌剂的负载量。尤其对于轧余率的控制,轧余率过低则会导致抗菌剂随水分流失扩散,而轧余率过高则容易导致抗菌层的孔径受力学破坏扩大,均容易影响抗菌层中抗菌剂的实际负载量以及抗菌剂的保持性。

作为优选,

所述芯层内还混纺有改性抗菌纤维。

将改性抗菌纤维混纺于芯层中,能够有效地进一步提高整体面料的抗菌性能,并且采用抗菌纤维的相较于抗菌剂而言,更不容易形成流失,确保面料能够保有起码的抗菌性。

作为优选,

所述改性抗菌纤维为钛锰合金纤维;

所述钛锰合金纤维线径为80~100μm。

上述钛锰合金纤维置于含有0.5mol/L KMnO4硅酸钠水溶液中得到电解液中,电解液的比重为1.0,进行0.02A/dm2微弧氧化,形成粗糙的钛锰氧化物复合壳层,能够在本身具有一定抗菌性的钛锰合金纤维表面进一步提高其抗菌性能,并且所形成的钛锰氧化物复合壳层能够在液相体系中实现长效且缓慢地释放,以实现抗菌和杀菌,并维持长效抗菌杀菌效果。

作为优选,

所述钛锰合金纤维通过离子注入法注入锌离子和铜离子;

所述锌离子的注入量为钛锰合金纤维总质量的2~4wt%;

所述铜离子的注入量为钛锰合金纤维总质量的4~7wt%。

通过离子注入法实现锌离子和铜离子的注入后,锌离子和铜离子能够配合钛锰氧化物复合壳层的长效缓释,配合实现缓释抗菌,确保洗涤以及湿润状态下的面料保持较高的抗菌性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抗菌剂实现面料抗菌的效果;

2)通过底布各层结构的配合,减少了抗菌剂在实际使用和洗涤过程中的流失,提高了其抗菌性能保持率;

3)通过改性抗菌纤维的添加和使用,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抗菌性以及抗菌性能保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布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中:100毛面,200底布,201、201a、201b表层,202、202a、202b抗菌层,203、203a、203b过渡层,204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清楚详细的描述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发明。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用原料均为市售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获得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用方法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抗菌人造面料,包括毛面和底布;

所述底布由芯层、过渡层、抗菌层和表层构成;

所述毛面采用17dtex的哑铃形纤维;

所述芯层采用26dtex的涤纶纤维和7dtex的棉纤维以质量比1:0.25的比例混纺制成;

所述过渡层采用2.5dtex的中长纤维编织成;

所述抗菌层为由0.7dtex、长度约为50~52mm的苎麻纤维制成精干棉层;

所述表层采用4.5dtex的短绒毛纤维编织而成;

所述抗菌剂配方为:

甲基氯异塞唑晽酮20重量份、环氧氯丙烷15重量份、月桂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45重量份、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铁钠0.15重量份和双盐酸癸双胍2重量份;

本实施例中抗菌剂的负载方式为:

将上述抗菌剂成分溶于水,配制为60g/L的浸渍液,利用浸轧工艺对抗菌层进行处理,控制浸轧工艺的轧余率为75%;

所述浸轧工艺重复进行4次,每次浸轧结束后均置于60℃条件下干燥处理。

实施例2

一种新型抗菌人造面料,包括毛面和底布;

所述底布由芯层、过渡层、抗菌层和表层构成;

所述毛面采用34dtex的哑铃形纤维;

所述芯层采用26dtex的涤纶纤维和7dtex的棉纤维以质量比1:0.25的比例混纺制成;

所述过渡层采用2.5dtex的中长纤维编织成;

所述抗菌层为由0.7dtex、长度约为50~52mm的苎麻纤维制成精干棉层;

所述表层采用4.5dtex的短绒毛纤维编织而成;

所述抗菌剂配方为:

甲基氯异塞唑晽酮20重量份、环氧氯丙烷15重量份、月桂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45重量份、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铁钠0.15重量份和双盐酸癸双胍2重量份;

本实施例中抗菌剂的负载方式为:

将上述抗菌剂成分溶于水,配制为60g/L的浸渍液,利用浸轧工艺对抗菌层进行处理,控制浸轧工艺的轧余率为75%;

所述浸轧工艺重复进行4次,每次浸轧结束后均置于60℃条件下干燥处理。

实施例3

一种新型抗菌人造面料,包括毛面和底布;

所述底布由芯层、过渡层、抗菌层和表层构成;

所述毛面采用17dtex的哑铃形纤维;

所述芯层采用40dtex的涤纶纤维和12dtex的棉纤维以质量比1:0.2的比例混纺制成;

所述过渡层采用2.5dtex的中长纤维编织成;

所述抗菌层为由0.7dtex、长度约为50~52mm的苎麻纤维制成精干棉层;

所述表层采用4.5dtex的短绒毛纤维编织而成;

所述抗菌剂配方为:

甲基氯异塞唑晽酮20重量份、环氧氯丙烷15重量份、月桂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45重量份、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铁钠0.15重量份和双盐酸癸双胍2重量份;

本实施例中抗菌剂的负载方式为:

将上述抗菌剂成分溶于水,配制为60g/L的浸渍液,利用浸轧工艺对抗菌层进行处理,控制浸轧工艺的轧余率为75%;

所述浸轧工艺重复进行4次,每次浸轧结束后均置于60℃条件下干燥处理。

实施例4

一种新型抗菌人造面料,包括毛面和底布;

所述底布由芯层、过渡层、抗菌层和表层构成;

所述毛面采用34dtex的哑铃形纤维;

所述芯层采用26dtex的涤纶纤维和7dtex的棉纤维以质量比1:0.25的比例混纺制成;

所述过渡层采用3dtex的中长纤维编织成;

所述抗菌层为由0.7dtex、长度约为50~52mm的苎麻纤维制成精干棉层;

所述表层采用4.5dtex的短绒毛纤维编织而成;

所述抗菌剂配方为:

甲基氯异塞唑晽酮20重量份、环氧氯丙烷15重量份、月桂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45重量份、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铁钠0.15重量份和双盐酸癸双胍2重量份;

本实施例中抗菌剂的负载方式为:

将上述抗菌剂成分溶于水,配制为60g/L的浸渍液,利用浸轧工艺对抗菌层进行处理,控制浸轧工艺的轧余率为75%;

所述浸轧工艺重复进行4次,每次浸轧结束后均置于60℃条件下干燥处理。

实施例5

一种新型抗菌人造面料,包括毛面和底布;

所述底布由芯层、过渡层、抗菌层和表层构成;

所述毛面采用34dtex的哑铃形纤维;

所述芯层采用26dtex的涤纶纤维和7dtex的棉纤维以质量比1:0.25的比例混纺制成;

所述过渡层采用2.5dtex的中长纤维编织成;

所述抗菌层为由0.9dtex、长度为65~70mm的苎麻纤维制成精干棉层;

所述表层采用4.5dtex的短绒毛纤维编织而成;

所述抗菌剂配方为:

甲基氯异塞唑晽酮20重量份、环氧氯丙烷15重量份、月桂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45重量份、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铁钠0.15重量份和双盐酸癸双胍2重量份;

本实施例中抗菌剂的负载方式为:

将上述抗菌剂成分溶于水,配制为60g/L的浸渍液,利用浸轧工艺对抗菌层进行处理,控制浸轧工艺的轧余率为75%;

所述浸轧工艺重复进行4次,每次浸轧结束后均置于60℃条件下干燥处理。

实施例6

一种新型抗菌人造面料,包括毛面和底布;

所述底布由芯层、过渡层、抗菌层和表层构成;

所述毛面采用34dtex的哑铃形纤维;

所述芯层采用26dtex的涤纶纤维和7dtex的棉纤维以质量比1:0.25的比例混纺制成;

所述过渡层采用2.5dtex的中长纤维编织成;

所述抗菌层为由0.7dtex、长度为50~52mm的苎麻纤维制成精干棉层;

所述表层采用5.5dtex的短绒毛纤维编织而成;

所述抗菌剂配方为:

甲基氯异塞唑晽酮20重量份、环氧氯丙烷15重量份、月桂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45重量份、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铁钠0.15重量份和双盐酸癸双胍2重量份;

本实施例中抗菌剂的负载方式为:

将上述抗菌剂成分溶于水,配制为60g/L的浸渍液,利用浸轧工艺对抗菌层进行处理,控制浸轧工艺的轧余率为75%;

所述浸轧工艺重复进行4次,每次浸轧结束后均置于60℃条件下干燥处理。

对比例1

具体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所述抗菌层采用2.5dtex的中长纤维编织成。

对比例2

具体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所述表层采用1.8dtex的短绒毛纤维编织成。

测试I

对上述实施例1~6和对比例1~2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已经抗菌性能保持效果测试。

抗菌性能测试依照GB/T 20944.2-2007国标第二部分吸收法进行测试。抗菌性能保持效果测试基于将面料置于常用蓝月亮洗涤剂(依照其说明的标准用量)中反复洗涤和晾干10次后进行再次测试,测试结果与国标初步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测试结果如下表表1所示。

表1:抗菌性能和抗菌性能保持效果测试结果

试验组 抗菌率(%) 抗菌保持率(%) 试验组 抗菌率(%) 抗菌保持率(%)
实施例1 >99 95.05 实施例5 >99 95.80
实施例2 >99 95.83 实施例6 >99 95.92
实施例3 >99 95.00 对比例1 >99 77.11
实施例4 >99 95.67 对比例2 >99 84.61

从上述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层结构对于初步抗菌保持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初始的抗菌率主要取决与抗菌剂的作用。但是,底布层结构对于抗菌保持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比例1在抗菌层采用粗纤维进行编织后,其抗菌保持率产生了非常显著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抗菌剂在抗菌层难以实现稳定的负载,容易产生流失,而对比例2采用更细的短绒毛纤维进行制备后,无法形成导流效果,使得过渡层无法作为良好的催化剂缓存过渡区存在,在洗涤过程中催化剂反而容易从更细密的表层产生流失。

实施例7

具体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所述抗菌剂配方为:

甲基氯异塞唑晽酮15重量份、环氧氯丙烷20重量份、月桂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40重量份、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铁钠0.2重量份和双盐酸癸双胍2重量份;

本实施例中抗菌剂的负载方式为:

将上述抗菌剂成分溶于水,配制为60g/L的浸渍液,利用浸轧工艺对抗菌层进行处理,控制浸轧工艺的轧余率为75%;

所述浸轧工艺重复进行4次,每次浸轧结束后均置于60℃条件下干燥处理。

实施例8

具体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所述抗菌剂配方为:

甲基氯异塞唑晽酮25重量份、环氧氯丙烷10重量份、月桂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45重量份、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铁钠0.1重量份和双盐酸癸双胍2重量份;

本实施例中抗菌剂的负载方式为:

将上述抗菌剂成分溶于水,配制为60g/L的浸渍液,利用浸轧工艺对抗菌层进行处理,控制浸轧工艺的轧余率为75%;

所述浸轧工艺重复进行4次,每次浸轧结束后均置于60℃条件下干燥处理。

实施例9

具体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所述抗菌剂配方为:

甲基氯异塞唑晽酮15重量份、环氧氯丙烷20重量份、月桂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40重量份、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铁钠0.1重量份和双盐酸癸双胍4重量份;

本实施例中抗菌剂的负载方式为:

将上述抗菌剂成分溶于水,配制为60g/L的浸渍液,利用浸轧工艺对抗菌层进行处理,控制浸轧工艺的轧余率为75%;

所述浸轧工艺重复进行4次,每次浸轧结束后均置于60℃条件下干燥处理。

实施例10

具体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所述抗菌剂配方为:

甲基氯异塞唑晽酮20重量份、环氧氯丙烷15重量份、月桂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45重量份、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铁钠0.15重量份和双盐酸癸双胍2重量份;

本实施例中抗菌剂的负载方式为:

将上述抗菌剂成分溶于水,配制为40g/L的浸渍液,利用浸轧工艺对抗菌层进行处理,控制浸轧工艺的轧余率为60%;

所述浸轧工艺重复进行2次,每次浸轧结束后均置于60℃条件下干燥处理。

对比例3

具体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控制轧余率为85%。

对比例4

具体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控制轧余率为45%。

对比例5

具体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仅进行一次浸轧处理。

测试II

对上述的实施例7~10和对比例3~5进行与测试I相同的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表2所示。

表2:测试II的测试结果

试验组 抗菌率(%) 抗菌保持率(%) 试验组 抗菌率(%) 抗菌保持率(%)
实施例7 >99 95.43 对比例3 >99 87.22
实施例8 >99 95.89 对比例4 98.91 95.02
实施例9 >99 95.56 对比例5 98.42 95.80
实施例10 >99 95.12

从上述测试II的结果可以看出,浸轧工艺的工艺参数对于面料的抗菌率和抗菌保持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催化剂在合理参数范围内进行调整,对于抗菌率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在轧余率过高的情况下,抗菌层的孔结构被挤压变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因此对比例3的抗菌保持率产生了非常显著的下降。在轧余率过低的情况下,初始抗菌率产生了下降,但是抗菌保持率基本能够保持。仅进行一次浸轧处理的情况,抗菌保持率保持较优,但抗菌率同样产生一定程度的下降。

以上试验和测试结果基本符合预期。

实施例11

具体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芯层内还混纺有改性抗菌纤维,改性抗菌纤维添加量为涤纶纤维和棉纤维总质量的6wt%;

所述改性抗菌纤维为钛锰合金纤维;

所述钛锰合金纤维线径为80μm。

上述钛锰合金纤维置于以0.5mol/L的比例向10g/L的硅酸钠水溶液中加入KMnO4得到电解液中,电解液的比重为1.0,进行0.02A/dm2微弧氧化20min,形成粗糙的钛锰氧化物复合壳层,能够在本身具有一定抗菌性的钛锰合金纤维表面进一步提高其抗菌性能,并且所形成的钛锰氧化物复合壳层能够在液相体系中实现长效且缓慢地释放,以实现抗菌和杀菌,并维持长效抗菌杀菌效果。

实施例12

具体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芯层内还混纺有改性抗菌纤维,改性抗菌纤维添加量为涤纶纤维和棉纤维总质量的8wt%;

所述改性抗菌纤维为钛锰合金纤维;

所述钛锰合金纤维线径为100μm。

上述钛锰合金纤维置于以0.5mol/L的比例向10g/L的硅酸钠水溶液中加入KMnO4得到电解液中,电解液的比重为1.0,进行0.02A/dm2微弧氧化20min,形成粗糙的钛锰氧化物复合壳层,能够在本身具有一定抗菌性的钛锰合金纤维表面进一步提高其抗菌性能,并且所形成的钛锰氧化物复合壳层能够在液相体系中实现长效且缓慢地释放,以实现抗菌和杀菌,并维持长效抗菌杀菌效果。

实施例13

具体同实施例11,所不同的是:

所述钛锰合金纤维通过离子注入法注入锌离子和铜离子;

所述锌离子的注入量为钛锰合金纤维总质量的2wt%;

所述铜离子的注入量为钛锰合金纤维总质量的7wt%。

实施例14

具体同实施例11,所不同的是:

所述钛锰合金纤维通过离子注入法注入锌离子和铜离子;

所述锌离子的注入量为钛锰合金纤维总质量的4wt%;

所述铜离子的注入量为钛锰合金纤维总质量的4wt%。

测试III

对上述实施例11~14进行同测试I的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表3所示。

表3:测试III测试结果

试验组 抗菌率(%) 抗菌保持率(%) 试验组 抗菌率(%) 抗菌保持率(%)
实施例11 >99 97.42 实施例13 >99 >99
实施例12 >99 96.98 实施例14 >99 >99

从上述测试结果表3可以看出,添加改性抗菌纤维后,对于面料的整体抗菌保持率有着明显的提升效果。尤其在采用离子注入法对改性抗菌纤维进行锌离子和铜离子的注入后,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面料的抗菌保持率,这主要是由于改性抗菌纤维相较于抗菌剂而言,更不容易形成流失,在进行离子注入后,其能够进一步提高改性抗菌纤维的活性离子量,在使用过程中,抗菌效果能够实现更长久的保持效果。

对实施例13和实施例14进行更长时间的抗菌保持率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表4所示。

表4:长时间抗菌保持率测试结果

从上述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离子注入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注入铜离子所产生的抗菌性能保持效果要弱于锌离子,因此实际上锌离子注入后所产生的抗菌性能保持效果更为有效。综上,本发明通过结构与材料成分之间的配合,使得本发明新型抗菌人造面料具有更优的抗菌效果,并且具有非常优异的抗菌性能保持效果,能够在长时间使用后仍保持有较优的抗菌性能。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传染科无菌垫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