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

文档序号:911737 发布日期:2021-02-26 浏览: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 (High-gain direct-current boost converter ) 是由 卢嘉豪 徐梦然 陈思哲 于 2020-12-0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所述变换器的输入电源为U_(in)、负载R,所述变换器包括:开关管S_1、开关管S_2,电容C_1、电容C_2、电容C_3、电感L_1、电感L_2、二极管D_1、二极管D_2、二极管D_3、二极管D_4;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电压增益有限、器件电压应力大、体积较大的缺陷,在变换器器件数量不变、体积减小的情况下可实现更高的电压增益和更小的器件电压应力,满足特定场合的升压、安全和小体积要求。本发明所述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可实现更高的电压增益,满足特定场合的升压需求;还减小了变换器器件的电压应力,直流升压变换器更加安全。(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igh-gain direct-current boost converter, wherein an input power supply of the converter is U in A load R, the converter comprising: switch tube S 1 Switch tube S 2 Capacitor C 1 Capacitor C 2 Capacitor C 3 Inductor L 1 Inductor L 2 Diode D 1 Diode D 2 Diode D 3 Diode D 4 (ii) a The invention overcomes the defects of limited voltage gain, large device voltage stress and large volume in the prior art, can realize higher voltage gain and smaller device voltage stres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nchanged number of converter devices and reduced volume,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boosting, safety and small volume in specific occasions. The high-gain direct-current boost converter can realize higher voltage gain and meet the boost requirement of a specific occasion; and the voltage stress of converter devices is also reduced, and the direct-current boost converter is safer.)

一种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

背景技术

直流升压变换器是一种将电压较低的直流电变换为电压较高的直流电的电力电子变换器,被广泛应用于如光伏储能升压并网、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功率放大器等领域。然而直流升压变换器受限于变换器器件的电压应力、数量和体积,其电压增益有限。如今面对应用场合越来越高的升压和小体积要求,研究具有更高增益和更小体积的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已经变得日益迫切。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直流升压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包括输入电源Uin,两个开关管S1、S2,四个电容C1、C2、C3、C4,三个电感L1、L2、L3,三个二极管D1、D2、D3,以及负载R,该直流升压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为3/(1-D),其中D为占空比。该直流升压变换器的电压增益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直流升压变换器的电压增益有限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

所述变换器的输入电源为Uin、负载为R,变换器包括:开关管S1、开关管S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感L1、电感L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

其中,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与输入电源Uin的正极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与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开关管S1的源极与输入电源Uin的负极连接;

二极管D3的阴极与输入电源Uin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与负载R的第一端连接;

电容C1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与输入电源Uin的负极连接;

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

电容C2的第一端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输入电源Uin的负极连接;

开关管S2的源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开关管S2的漏极与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3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

电感L2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感L2的第二端与开关管S2的漏极连接;

二极管D4的阳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与负载R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变换器还包括电容C4,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阴极,电容C4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开关管S1和开关管S2同时导通或关断。

优选地,所述电感L1和电感L2的电感值相等。

优选地,所述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的电容值相等。

优选地,所述开关管S1、开关管S2为N沟道MOSFET。

优选地,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为铝电解电容。

优选地,电感L1、电感L2为贴片式功率电感。

优选地,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为贴片式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MOSFET的型号为IRF5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可实现更高的电压增益,满足特定场合的升压需求;还减小了变换器器件的电压应力,直流升压变换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所述直流升压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实施例1所述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在工作模态1下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实施例1所述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在工作模态2下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现有技术和实施例1提供的两种直流升压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对比图。

图6为实施例1所述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的实验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如图2所示,所述变换器的输入电源为Uin,负载为R;

所述变换器包括两个开关管:开关管S1、开关管S2,四个电容: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两个电感:电感L1、电感L2,四个二极管: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

输入电源Uin的正极与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

输入电源Uin的负极与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其公共端与开关管S1的源极、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

电感L1的第二端与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其公共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

电容C2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其公共端与开关管S2的源极连接;

开关管S2的漏极与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其公共端与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

电容C1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其公共端与电感L2的第一端、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

二极管D4的阴极与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其公共端与负载R的第一端连接;

二极管D3的阳极与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其公共端与电容C4的第二端、负载R的第二端连接;

电感L1和电感L2的电感值相等;

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的电容值相等;

本实施例中开关管S1、开关管S2选用N沟道MOSFET,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选用铝电解电容,电感L1、电感L2选用贴片式功率电感,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选用贴片式二极管。

下面对本实施例所述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变换器在工作模态1下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变换器在工作模态2下的电路原理图,图中深色实线表示变换器中有电流流过的部分,浅色实线表示变换器中没有电流流过的部分,带箭头的实线表示变换器中向电感、电容充电和向负载供电的路径。

图3和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2个工作模态。

其中:工作模态1为开关管S1和开关管S2同时导通,导通时间为DT;工作模态2为开关管S1和开关管S2同时关断,关断时间为(1-D)T。其中,D为占空比,T为开关周期。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变换器在工作模态1下的电路原理图。开关管S1和开关管S2同时导通,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关断,二极管D4导通。输入电源Uin通过Uin→L1→S1的路径向电感L1充电,电感L1的电流线性增加。同时电容C1和电容C2通过C1→L2→S2→C2→S1的路径向电感L2充电,电感L2的电流线性增加。

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通过C1→D4→R→C3→S2→C2→S1的路径向负载R供电,电容C4单独向负载R供电。

在工作模态1下,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对各电流回路列写方程可得

UL1=Uin(1)

UL2=UC1+UC2 (2)

Uout=UC1+UC2+UC3 (3)

其中,Uin为输入电源的电压,Uout为输出电压,UL1、UL2分别为电感L1和电感L2的电压,UC1、UC2、UC3分别为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的电压。

工作模态2: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变换器在工作模态2下的电路原理图。开关管S1和开关管S2同时关断,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导通,二极管D4关断。输入电源Uin通过Uin→L1→D1→C1的路径向电容C1充电,输入电源Uin和电感L1通过Uin→L1→C2→D2的路径向电容C2充电,输入电源Uin通过Uin→L1→D1→L2→C3→D3的路径向电容C3充电。

在工作模态2下,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对各电流回路列写方程可得

UL1=Uin-UC2(4)

UC1=UC2 (5)

UL2=UC2-UC3 (6)

在一个开关周期T内,工作模态1的时间为DT,工作模态2的时间为(1-D)T。

对电感L1由伏秒平衡原理可得:

DUin+(1-D)(Uin-UC2)=0 (7)

对电感L2由伏秒平衡原理可得:

D(UC1+UC2)+(1-D)(UC2-UC3)=0 (8)

联立式(3)、式(5)、式(7)、式(8)可得电压增益为:

其中,G为电压增益。

本实施例所述变换器各器件的电压应力如下:

电容C1和电容C2的电压应力UC1、UC2可由式(5)、式(7)、式(9)可得

电容C3的电压应力UC3可由式(3)、式(10)可得

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电压应力UD1、UD2与电容C1和电容C2的相同,则有

二极管D3的电压应力UD3可表示为

二极管D4的电压应力UD4可表示为

开关管S1的电压应力US1可表示为

开关管S2的电压应力US2可表示为

下面结合现有技术所述变换器与本实施例所述变换器对直流升压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对比:

请参考图5,图5为现有技术和本发明提供的两种直流升压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对比。从图5可以看出在相同占空比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所述变换器的电压增益明显高于现有技术所述变换器的电压增益。

为验证本发明提供的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搭建了一台输入电压为10V、输出电压为100V的实验样机进行实验验证。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的电路主要参数如下:电容C1=C2=C3=C4=470μF,电感L1=L2=220μH,二极管型号为SR5100,MOSFET的型号为IRF540,其开关频率fs=50kHz,占空比D=0.5,输入电压Uin=10V,负载电阻R=500Ω。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的实验波形,其输出电压为97.9V,与理论值100V基本相符,电感L1和电感L2的电流在开关管导通期间线性上升,在开关管关断期间线性下降,与理论分析一致。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具有有效的升压功能。

本实施例可实现更高的电压增益,满足特定场合的升压需求;同时,减小了变换器器件的电压应力,直流升压变换器更加安全;与现有技术的直流升压变换器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增加一个二极管,减少一个电感,可减小变换器的体积。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直流变压器拓扑及其控制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