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

文档序号:91859 发布日期:2021-10-12 浏览:3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 (Intelligent tunnel fire extinguishing and escaping system ) 是由 孙世梅 罗旭 李�昊 崔蕴杰 傅贵 孙赫 龚美嘉 张雨 刘晨 姚文利 崔晓婷 于 2021-07-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救援技术领域,一种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其中,声音报警器、喷水头和烟雾传感器均设置在隧道的顶部,喷水头有多组,多组喷水头沿隧道的延伸方向每间隔一段区间设置一组,每组喷水头之间均设置一个烟雾传感器;隧道内具有车道,输送带组件设置在车道旁,该输送带组件的两端分别位于隧道的两端,逃生舱放置在输送带组件的输送面上,逃生舱有多个且间隔设置,该输送带组件运转时可将逃生舱运输至隧道口处。该系统可实现智能灭火,人员逃生,降低人员受困几率。(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escue, in particular to an intelligent tunnel fire-extinguishing escape system, wherein a sound alarm, water spray heads and smoke sensors are all arranged at the top of a tunnel, the water spray heads are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ups, the water spray heads are arranged in a group at intervals along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the tunnel, and a smoke sensor is arranged between each group of water spray heads; the tunnel is provided with a lane, the conveying belt assembly is arranged beside the lane, the two ends of the conveying belt assembly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two ends of the tunnel, the escape compartment is arranged on the conveying surface of the conveying belt assembly, the escape compartmen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paces, and the escape compartment can be transported to the tunnel mouth when the conveying belt assembly operates. The system can realize intelligent fire extinguishing and personnel escape, and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personnel getting trapped.)

一种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援

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火灾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及经济损失,是威胁隧道运营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由于公路隧道空间结构上的特殊性,其发生火灾的潜在可能性普遍存在,近几年来隧道火灾事故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车辆毁坏,引起局部隧道顶部出现坍塌,并使该路段交通在事发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公路隧道火灾的严得危害性已引起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关注。

隧道火灾事故有以下特点;1、蔓延快,不易控制。隧道因车辆事故、汽车相撞、火车颠覆等引起火灾后,除本身携带一定数量的燃油外,有时还运载相当数量的可燃物品、化学品、危险品,火势蔓延快,很难加以控制。2、通道易堵塞;隧道纵深距离长、路面窄,发生火灾时,隧道内大量车辆难以疏散,极易造成堵塞,火势顺着车辆蔓延,扩大损失。3、浓烟高温、扑救困难。隧道发生火灾后,烟雾迅速充满地下空间,虽有通风设备,也难以及时排出烟雾。当洞内因车辆碰撞、列车颠覆等事故引起大火时,油料燃烧,温度很高,往往使灭火人员无法靠近,以致延长灭火时间;加之出人口少,环境恶劣,受空间限制,通信联络困难。4、供电中断、疏散困难。着火后,供电停止,会给扑救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隧道内通道长、狭窄、照明条件差,着火后能见度低,人员难以及时疏散,易引起被困人员惊慌失措,从而酿成更大的惨祸。5、高温有毒烟雾积聚,不易排出。地下密闭环境,使火灾产生的高温、有毒浓烟迅速积聚,不易排出。

这不仅严重危害被困人员生命,而且使消防队及其他抢救人员也难以及时施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智能灭火,人员逃生,降低人员受困几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包括喷水头、烟雾传感器、声音报警器、逃生舱、输送带组件,其中,声音报警器、喷水头和烟雾传感器均设置在隧道的顶部,喷水头有多组,多组喷水头沿隧道的延伸方向每间隔一段区间设置一组,每组喷水头之间均设置一个烟雾传感器;

所述隧道内具有车道,输送带组件设置在车道旁,该输送带组件的两端分别位于隧道的两端,所述逃生舱放置在输送带组件的输送面上,逃生舱有多个且间隔设置,该输送带组件运转时可将逃生舱运输至隧道口处。

作为优选的,所述逃生舱底部具有第一驱动块,所述输送带组件包括驱动轮、传送带和第二驱动块,其中传送带围绕在驱动轮外部,所述第二驱动块置于传送带的顶部传送面上,所述第二驱动块抵接在第一驱动块的后端,并在驱动轮驱动传送带运动时,通过第二驱动块抵接第一驱动块的方式驱动逃生舱移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逃生舱和传送带的顶部传送面的运动方向与相邻车道的车辆行驶方向相同。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块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驱动块分别安装在逃生舱的边角处。

作为优选的,所述逃生舱由车体到前端的直径逐渐减小,使得逃生舱整体形状为流线型,逃生舱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受困人员的人员仓。

作为优选的,所述逃生舱背向车道一侧敞开,该敞开侧用于逃生舱离开隧道后人员离开逃生舱。

作为优选的,所述逃生舱尾端敞开,该敞开端用于人员进出逃生舱。

作为优选的,所述逃生舱背向车道的敞开侧、以及逃生舱尾部敞开端均设有可展开的隔热卷帘。

作为优选的,所述逃生舱内部具有用于人员佩戴避免吸入有毒气体的紧急逃生设备。

作为优选的,所述逃生舱移动方向上,输送带组件的前端设有承托组件,该承托组件包括承托辊组和支架,承托辊组的承托面与输送带组件的输送面平齐并对接,该承托组件用于承托由隧道内运出隧道的逃生舱。

使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逃生系统可在隧道内发生火灾时,第一时间通过烟雾传感器监测到信号,然后通过喷水头进行淋水灭火并通过声音报警器报警。隧道内被困人员可进入逃生舱,由输送带组件驱动逃生舱前进,直至逃生舱离开被困区域。逃生舱优化结构,可后方进入,也可在逃生舱离开隧道后由侧面逃生。承托组件用于避免移出隧道的逃生舱堆积,方便人员逃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中喷水头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中逃生舱和输送带组件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承托组件和排水渠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逃生舱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承托组件与逃生舱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逃生舱后视图。

图8为本发明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中逃生舱在承托组件上堆叠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的信号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隧道,11-隧道顶,12-喷水头,13-烟雾传感器,14-车道,15-排水渠,21-逃生舱,211-第一驱动块,212-紧急逃生设备,213-人员仓,22-输送带组件,221-驱动轮,222-传送带,223-第二驱动块,30-承托组件,31-承托辊组,32-支架,A-封闭线,B-淋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是要限制本技术方案的范围。

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智能隧道灭火逃生系统,包括喷水头12、烟雾传感器13、声音报警器、逃生舱21、输送带组件22,其中,声音报警器、喷水头12和烟雾传感器13均设置在隧道10的顶部,喷水头12有多组,多组喷水头12沿隧道10的延伸方向每间隔一段区间设置一组,每组喷水头12之间均设置一个烟雾传感器13;隧道10内具有车道14,输送带组件22设置在车道14旁,该输送带组件22的两端分别位于隧道10的两端,逃生舱21放置在输送带组件22的输送面上,逃生舱21有多个且间隔设置,该输送带组件22运转时可将逃生舱21运输至隧道10口处。

如图1所示,隧道顶设有多组喷水头12,相邻的两组喷水头12之间设有烟雾传感器13,如图2所示,喷水头12在隧道顶扇形面处间隔设置。

如图5所示,逃生舱21底部具有第一驱动块211,输送带组件22包括驱动轮221、传送带222和第二驱动块223,其中传送带222围绕在驱动轮221外部,第二驱动块223置于传送带222的顶部传送面上,第二驱动块223抵接在第一驱动块211的后端,并在驱动轮221驱动传送带222运动时,通过第二驱动块223抵接第一驱动块211的方式驱动逃生舱21移动。如图4所示,输送带组件22中,驱动力带动传送带222转动时,第二驱动块223卡住第一驱动块211的后部,驱动逃生舱21向前移动,如遇到隧道10内堵塞处,输送带组件22驱动逃生舱21从堵塞处推开一条通道,时逃生舱21内的人员脱离堵塞区域。

为了方便逃生舱21推开堵塞物,逃生舱21由车体到前端的直径逐渐减小,使得逃生舱21整体形状为流线型,逃生舱21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受困人员的人员仓213。

如图3所示,逃生舱21和传送带222的顶部传送面的运动方向与相邻车道14的车辆行驶方向相同。在一般状态下,本系统未使用时,避免车辆撞击逃生舱21时,逃生舱21因第一驱动块211和第二驱动块223抵接形成类似刚性物体的效果。

如图4所示,逃生舱21移动方向上,输送带组件22的前端设有承托组件30,该承托组件30包括承托辊组31和支架32,承托辊组31的承托面与输送带组件22的输送面平齐并对接,该承托组件30用于承托由隧道10内运出隧道10的逃生舱21。另外,第一驱动块211有四个,四个第一驱动块211分别安装在逃生舱21的边角处。如图6所示,此种设置方式中,第一驱动块211和第二驱动块223可实现动力对接,同时第一驱动块211可避开承托辊组31。

如逃生舱21离开隧道10后,因离开隧道10后的逃生舱21可能会不及时搬运,因此,逃生舱21会进入到承托组件30,即承托辊组31上,形成逃生舱21前后依次抵接的状态,如图9所示。逃生舱21背向车道14一侧敞开,该敞开侧用于逃生舱21离开隧道10后人员离开逃生舱21。此时,人员可通过逃生舱21背向车道14一侧的敞开侧离开逃生舱21。逃生舱21的结构大体如图7所示。

逃生舱21尾端敞开,该敞开端用于人员进出逃生舱21,方便人员有逃生舱21后部敞开端进入到逃生舱21中。

逃生舱21背向车道14的敞开侧、以及逃生舱21尾部敞开端均设有可展开的隔热卷帘,以起到隔热效果,避免堵塞处火焰烧伤内部人员。

逃生舱21内部具有用于人员佩戴避免吸入有毒气体的紧急逃生设备212。人员在逃生舱21内的效果如图5所示。

如图10所示,具体的,本系统外置的用电模块对MCU模块供电,第一MCU模块与烟雾传感器13信号连接,以实现对烟雾信号的采集,本系统还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隧道10内温度,当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13采集的信号超过阈值后,声音报警器发生报警信号。此时第一MCU模块通过ZigBee方式对第二MCU模块输送控制信号,第二MCU模块启动调节阀开启对应区域的喷水头12,使得喷水头12淋水,隧道10内的集水通过排水渠15排出。同时第二MCU模块通过驱动电机的方式驱动输送带组件22运转。

具体的,如图8所示,当隧道10内发生车祸,同时如封闭线A所示位置发生堵塞,人员被困封闭线A内区域时,烟雾传感器13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烟雾和温度均超过阈值后,控制封闭线A之间以及封闭线A外侧相邻的喷水头12喷水,形成淋水区B,对封闭线A内区域喷水灭火降温,同时声音报警器发出声音警告,人员有逃生舱21尾端进入到逃生舱21内后,打开并佩戴紧急逃生设备212,避免吸入过多有害气体。声音报警器发出的声音逐渐急促,在最后倒计时提示后,输送带组件22的电机启动,驱动轮221驱动传送带222转动,传送带222通过第二驱动块223推第一驱动块211的方式带动逃生舱21前进,直至封闭线A内区域人员离开封闭线A区域。离开危险区的人员可通过逃生舱21尾端离开逃生舱21。

如封闭线A所在的危险区位于隧道10端部时,逃生舱21在脱离输送带组件22后移动到承托组件30上,逃生舱21形成如图9的效果,人员可通过逃生舱21侧面敞开端离开逃生舱21。

本系统可在隧道10内发生火灾时,第一时间通过烟雾传感器13监测到信号,然后通过喷水头12进行淋水灭火并通过声音报警器报警。隧道10内被困人员可进入逃生舱21,由输送带组件22驱动逃生舱21前进,直至逃生舱21离开被困区域。逃生舱21优化结构,可后方进入,也可在逃生舱21离开隧道10后由侧面逃生。承托组件30用于避免移出隧道10的逃生舱21堆积,方便人员逃生。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内容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均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摸高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