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

文档序号:92775 发布日期:2021-10-12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 (Wiring structure for sliding seat ) 是由 加藤伸次 土田和弘 高须胜利 井口杉之 柴田友容 逑金志远 于 2021-03-1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移动的滑动座椅与线束的干涉进行抑制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具备:凹部(51),其被设置于构成车室的侧壁的内装件(5),并在车辆前后方向(X)上延伸,并且朝向车外侧凹陷;开口部(52),其被配置于凹部,将比内装件靠车外侧的空间与比内装件靠车辆内侧的空间连通;筒状部(48),其被配置于沿着内装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滑动座椅(10),并且与凹部对置地朝向凹部开口;线束(2),其从开口部经由凹部而插通筒状部,并与滑动座椅连接;以及卷绕装置(3),其吸收线束的余长。(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iring structure for a slide seat, which can restrain interference between a moving slide seat and a wire harness. A wiring structure for a slide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recess (51) that is provided in an interior member (5) that constitutes a side wall of a vehicle interior, extends in a vehicle front-rear direction (X), and is recessed toward the vehicle exterior side; an opening (52) which is disposed in the recess and communicates a space outside the interior member with a space inside the interior member; a cylindrical portion (48) which is disposed on a slide seat (10) that slides in the vehicle front-rear direction along the interior member, and which opens toward the recessed portion so as to face the recessed portion; a wire harness (2) which is inserted into the cylindrical portion from the opening portion through the recessed portion and is connected to the slide seat; and a winding device (3) that absorbs the excess length of the wire harness.)

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布设于滑动座椅的线束。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线束布线装置,其具备:滑动座椅用的轨道,其被设置于车辆的地板面;滑动件,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轨道;线束,其从滑动座椅侧延伸;引导部件,其将线束与滑动件连结,并且将线束在轨道的侧方且朝向沿着轨道的方向引导;以及容纳部,其将线束以能够随着滑动件的移动而移动的方式容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685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中,还有改良的余地。例如,申请人对从侧方对滑动座椅连接线束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在这样的结构中,优选能够对移动的滑动座椅与线束的干涉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移动的滑动座椅与线束的干涉进行抑制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凹部,所述凹部被设置于构成车室的侧壁的内装件,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朝向车外侧凹陷;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被配置于所述凹部,并将比所述内装件靠车外侧的空间与比所述内装件靠车内侧的空间连通;筒状部,所述筒状部被配置于沿着所述内装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滑动座椅,并且与所述凹部对置地朝向所述凹部开口;线束,所述线束从所述开口部经由所述凹部而插通所述筒状部,并与所述滑动座椅连接;以及卷绕装置,所述卷绕装置吸收所述线束的余长。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具有:凹部,其被设置于构成车室的侧壁的内装件,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朝向车外侧凹陷;筒状部,其被配置于滑动座椅,并且与凹部对置地朝向凹部开口;以及线束,其从配置于凹部的开口部经由凹部而插通筒状部,并与滑动座椅连接。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能够使线束在凹部延伸,起到能够对滑动座椅与线束的干涉进行抑制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滑动座椅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滑动座椅的弹起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内装件和滑动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滑动座椅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卷绕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滑动体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保持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涉及的保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滑动座椅处于后端位置时的布线路径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展开状态的滑动座椅中的布线路径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滑动座椅处于前端位置时的布线路径的图。

图13是表示弹起状态的滑动座椅中的布线路径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弹起状态的滑动座椅中的布线路径的主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涉及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涉及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的俯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涉及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

2 线束

3 卷绕装置

4 保持部件

5 内装件

5a:对置部、5b:壁面

7 滑动体

8:座椅坐垫、9:座椅靠背

10 滑动座椅

21:第一部分、22:第二部分、23:弯曲部、24:第二弯曲部

26:第一部分、27:第二部分、28:弯曲部、29:弯曲部

30:主体、31:筒状部、32:导出部

40:主体、41:罩,

42:底壁、43:第一侧壁、43a:直线部、43b:弯曲部

44:第二侧壁、44a:直线部、44b:弯曲部,

45:通道、45a:一端

46:覆盖部、46a:矩形部、46b:锥形部

47:卡合部、48:筒状部、48a:开口、48b:顶端

50:贯通孔、51:凹部、51a:对置的位置、51b:底面

52:开口部、53:筒状部、53a:弯曲部、54:开口部

55:保持部件、56:筒状部、57:保持部

70 滑动件

71:主体、72:支承部、72a:支承孔

73 扶手

80 固定部

100 车辆

101:轨道、102地板部件

W1:筒状部的宽度

X:车辆前后方向、Y:车宽方向、H:车辆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另外,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4,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滑动座椅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滑动座椅的弹起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内装件和滑动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滑动座椅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卷绕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滑动体的立体图,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保持部件的俯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涉及的保持部件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滑动座椅位于后端位置时的布线路径的图,图10是实施方式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展开状态的滑动座椅中的布线路径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滑动座椅位于前端位置时的布线路径的图,图13是表示弹起状态的滑动座椅中的布线路径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弹起状态的滑动座椅中的布线路径的主视图。图10示出了图9的X-X截面。

图1示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1的滑动座椅10。滑动座椅10被配置在车辆100的车内。滑动座椅10是车辆100中的后排的座椅,例如是从前方数起第三排的座椅。如图9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1是用于利用线束2将车辆100的车身侧与滑动座椅10电连接的布线结构。线束2例如具有筒状的外装部件和在外装部件的内部容纳的多条电线。多条电线例如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

如图1所示,车辆100具有内装件5。内装件5是构成车辆100中的车室的侧壁的部件。内装件5例如相对于车身面板被固定于内表面侧。内装件5也可以是由树脂成形的部件。内装件5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和车辆上下方向H延伸。内装件5例如由地板部件102支承。

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座椅10构成为能够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滑动。滑动座椅10具有滑动体7、座椅坐垫8、座椅靠背9以及滑动件11。车辆100具有引导滑动体7的轨道101。轨道101相对于内装件5被配置在车外侧,并被固定于车身。轨道101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延伸。滑动体7被轨道101支承为能够滑动。即,滑动体7以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X滑动的方式被车辆100的车身支承。滑动件11滑动自如地被配置于地板部件102的轨道支承。

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座椅10被构成为能够使座椅坐垫8弹起。座椅坐垫8以能够相对于滑动体7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滑动体7连结。座椅坐垫8的旋转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在图2中示出了座椅坐垫8被弹起的滑动座椅10。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座椅坐垫8在滑动座椅10中弹起的状态简称为“弹起状态”。另外,在滑动座椅10中,将以乘员能够就坐于座椅坐垫8的方式展开的状态简称为“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座椅坐垫8的座面朝向车辆上下方向H的上侧,且座椅靠背9立起。

在座椅坐垫8被弹起时,首先,座椅靠背9倒下,座椅靠背9与座椅坐垫8一体化。此后,座椅坐垫8和座椅靠背9朝向内装件5立起。通过使座椅坐垫8相对于滑动体7进行相对旋转,从而滑动座椅10成为弹起状态。在弹起状态下,座椅靠背9的背面与内装件5对置。在弹起状态下,座椅靠背9的背面也可以与内装件5接触。

滑动体7具有图3所示的滑动件70和图4所示的扶手73。如图3所示,滑动件70具有主体71和一对支承部72、72。主体71能够滑动地被支承于轨道101。内装件5在车辆上下方向H上具有与轨道101对置的对置部5a。在对置部5a形成有贯通孔50。贯通孔50沿着板厚方向贯通对置部5a。另外,贯通孔50具有主体71能够插通的宽度,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延伸。主体71从贯通孔50朝向车辆上方突出。

支承部72从主体71向上方突出。一对支承部72、72在车辆前后方向X上相互对置。在支承部72形成有支承孔72a。支承孔72a是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形成的凹部或孔。支承孔72a将座椅坐垫8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支承孔72a也可以设置对座椅坐垫8的旋转轴进行支承的轴承。

内装件5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X延伸的槽状的凹部51。凹部51朝向与滑动体7侧相反的相反侧凹陷。换言之,凹部51沿着车宽方向Y朝向车外侧凹陷。凹部51与滑动件70的移动范围对应地配置。凹部51在车宽方向Y上与支承部72对置。即,座椅坐垫8的旋转轴与凹部51对置。在凹部51设置有用于引出线束2的开口部52。开口部52将比内装件5靠车内侧的空间和比内装件5靠车外侧的空间沿车宽方向Y连通。扶手73与滑动件70连接。扶手73例如从车辆上下方向H的上侧覆盖滑动件70。

如图1等所示,卷绕装置3相对于内装件5而被配置在车外侧。卷绕装置3例如配置在与凹部51对置的位置。卷绕装置3被相对于车辆100的车身固定。如图5所示,卷绕装置3具有主体30、筒状部31和导出部32。主体30、筒状部31和导出部32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形。

主体30是容纳线束2的框体。主体30的形状例如是轴向的两端被封闭的圆筒形状。在主体30的内部配置有卷绕线束2的卷绕机构。卷绕机构例如包括卷绕有线束2的旋转体和弹簧。卷绕装置3能够利用卷绕机构进行线束2的卷绕和线束2的抽出。

筒状部31形成为筒状,并从主体30延伸出。筒状部31的开口31a向车宽方向Y开放。线束2从主体30的内部经由筒状部31被引出。卷绕装置3以开口31a与内装件5的开口部52对置的方式配置。因此,从开口31a引出的线束2沿着车宽方向Y插通于开口部52。导出部32是用于将车身侧的电线导出的出口部。车身侧的电线在主体30的内部与线束2电连接。车身侧的电线从导出部32引出而与电源、控制装置连接。

如图6所示,在滑动体7配置有保持部件4。保持部件4是保持线束2并且与滑动体7一起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移动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4被固定于扶手73。保持部件4的一部分从扶手73的侧面73a朝向车宽方向Y突出。线束2经由保持部件4插入扶手73的内部空间,并由保持部件4保持。

如图7和图8所示,保持部件4具有主体40和罩41。主体40和罩41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形。如图8所示,主体40具有底壁42、第一侧壁43和第二侧壁44。底壁42、第一侧壁43和第二侧壁44形成为一体。由底壁42、第一侧壁43和第二侧壁44形成线束2的通道45。底壁42是从下方支承线束2的壁部。

第一侧壁43和第二侧壁44从底壁42的边缘部立起,在车辆前后方向X上相互对置。第一侧壁43具有直线部43a和弯曲部43b。直线部43a沿着车宽方向Y呈直线状延伸。弯曲部43b的基端43c与直线部43a连接。弯曲部43b以随着从弯曲部43b的基端43c朝向顶端43d而远离第二侧壁44的方式弯曲。

第二侧壁44具有直线部44a和弯曲部44b。直线部44a沿着车宽方向Y呈直线状延伸。直线部44a与第一侧壁43的直线部43a对置,并与直线部43a平行。弯曲部44b的基端44c与直线部44a连接。弯曲部44b以随着从弯曲部44b的基端44c朝向顶端44d而远离第一侧壁43的方式弯曲。

这样,第一侧壁43和第二侧壁44的形状是随着朝向弯曲部43b、44b的顶端43d、44d而使弯曲部43b、44b的间隔扩大的锥形形状。因此,通道45的宽度随着朝向车宽方向Y的一端45a而扩大。

罩41是与主体40卡合而从上侧覆盖通道45的部件。罩41具有覆盖部46和卡合部47。覆盖部46和卡合部47形成为一体。覆盖部46是从上方覆盖通道45的部分。覆盖部46具有矩形部46a和锥形部46b。俯视时的矩形部46a的形状为大致矩形。矩形部46a形成为将从第一侧壁43的直线部43a至第二侧壁44的直线部44a的范围覆盖。

俯视时的锥形部46b的形状是随着沿着车宽方向Y远离矩形部46a而宽度扩大的锥形形状。锥形部46b形成为将从第一侧壁43的弯曲部43b至第二侧壁的弯曲部44b的范围覆盖。卡合部47与主体40卡合而将罩41固定于主体40。罩41具有保持线束2的保持部49。保持部49从覆盖部46向车宽方向Y突出。

保持部件4具有由主体40和罩41形成的筒状部48。如图7所示,车辆前后方向X上的筒状部48的宽度W1随着沿着车宽方向Y朝向开口48a而变大。线束2插通于筒状部48,并由保持部件4保持。线束2例如利用带、束带部件而被固定于保持部49。即,保持部49经由带、束带部件来保持线束2。线束2也可以被夹在主体40的底壁42与罩41的矩形部46a之间而被保持。在该情况下,底壁42和罩41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具有按压线束2的突起、肋。

保持部件4以使开口48a与内装件5的凹部51对置的方式配置。即,筒状部48以车辆前后方向X的宽度W1随着沿着车宽方向Y接近内装件5而扩大的方式配置。另外,筒状部48的形状是不使线束2产生过度的弯曲应力的弯曲形状。

图9至图11示出了展开状态的滑动座椅10和线束2。图9等所示的滑动座椅10的位置是可动范围中的车辆前后方向X的最后方的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滑动座椅10的位置,将可动范围的最后方的位置简称为“后端位置”,将可动范围的最前方的位置简称为“前端位置”。在后端位置,如图10所示,保持部件4在车宽方向Y上与开口部52对置。即,在车宽方向Y上,开口部52与保持部件4的筒状部48位于同轴上。保持部件4的顶端48b位于与内装件5的壁面5b相同的面上。因此,保持部件4能够对乘员遮挡线束2,使线束2不显眼。

如图9至图11所示,从卷绕装置3引出的线束2朝向车室插通内装件5。如图9所示,内装件5具有朝向车宽方向Y突出的筒状部53。筒状部53朝向卷绕装置3的筒状部31突出。开口部52被设置在筒状部53的顶端。俯视时的筒状部53的形状是车辆前后方向X的宽度随着沿着车宽方向Y朝向筒状部31而变小的锥形形状。

如图10所示,线束2从开口部52经由凹部51朝向车室引出。贯通内装件5的线束2被插入到保持部件4的筒状部48中,进而被布设在扶手73的内侧的空间中。如图9所示,线束2的末端被固定于座椅坐垫8的固定部80。线束2所具有的各电线与配置于滑动座椅10的设备连接。各电线的端部也可以与连接器连接。在该情况下,各电线经由连接器与滑动座椅10的设备连接。

如图9所示,滑动座椅10中的线束2的布线路径弯曲。更详细而言,线束2具有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和弯曲部23。第一部分21是从保持部件4朝向座椅坐垫8在车宽方向Y上延伸的部分。第二部分22是沿车辆前后方向X延伸并被固定于座椅坐垫8的部分。弯曲部23将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连接。

保持部件4保持第一部分21,使第一部分21沿着车宽方向Y延伸。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部分21与车宽方向Y平行地延伸。固定部80保持第二部分22,使第二部分22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延伸。固定部80例如相对于第一部分21被配置于车辆前方。在该情况下,第二部分22从弯曲部23朝向车辆前方延伸。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部分22与车辆前后方向X平行地延伸。

如图9所示,在滑动座椅1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俯视时的弯曲部23的形状为大致圆弧形状。弯曲部23的形状以不会对线束2的各电线产生过度的弯曲应力的方式确定。

在图12中示出位于前端位置的滑动座椅10。当滑动座椅10朝向车辆前后方向X的前方滑动时,保持部件4与扶手73一起向前方移动。保持部件4一边保持线束2一边向前方移动,从卷绕装置3引出线束2。引出的线束2在内装件5的凹部51的内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延伸。因此,从乘员难以看到被引出的线束2,并且线束2不易与扶手73等干涉。

如图12所示,在线束2形成有第一部分26以及第二部分27。第一部分26和第二部分27形成在从滑动座椅10到内装件5的开口部52之间。第一部分26是从筒状部48沿车宽方向Y朝向凹部51突出的部分。第二部分27是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在凹部51延伸的部分。在第一部分26与第二部分27之间形成有弯曲部28。本实施方式的线束2具有第一部分26,并且一边形成第二部分27一边对滑动座椅10的移动进行追随。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部分27在凹部51中从凹部51中的与筒状部48对置的位置51a起延伸到开口部52为止。作为使第二部分27在凹部51延伸的机构,例如,保持部件4保持线束2。保持部件4中,线束2使筒状部48朝向凹部51突出。另外,保持部件4以将线束2按压于凹部51的底面51b的方式保持线束2。被朝向底面51b按压的线束2形成第二部分27以及弯曲部28,并在凹部51延伸。

作为使第二部分27在凹部51延伸的机构,在内装件5的筒状部53设置有弯曲部53a。弯曲部53a以随着沿着车宽方向Y接近滑动座椅10而使筒状部53的宽度扩大的方式弯曲。在线束2中形成有沿着弯曲部53a弯曲的弯曲部29。筒状部53的弯曲部53a将从开口部52插入的线束2引导到底面51b。因此,线束2的第二部分27能够沿着底面51b延伸。

在滑动座椅10朝向后方滑动的情况下,卷绕装置3卷绕线束2的余长。即,卷绕装置3使张力作用于在凹部51延伸的线束2。由此,线束2能够在使第二部分27在凹部51延伸的状态下对滑动座椅10的移动进行追随。

图13和图14示出了弹起状态的滑动座椅10和线束2。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座椅10构成为能够在后端位置上弹起。如图13所示,在弹起状态下,座椅坐垫8的固定部80相对于第一部分21位于车辆上下方向H的上方。即,座椅坐垫8以固定部80相对于第一部分21向上方移动的方式相对于滑动件70进行相对旋转。

在座椅坐垫8被弹起时,固定部80一边折弯线束2的第一部分21一边向上方移动。其结果,在第一部分21形成第二弯曲部24。即,在弹起状态下,在线束2上除了弯曲部23之外还形成有第二弯曲部24。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1优选构成为在弹起时不易对线束2产生轴向的应力。例如,使座椅坐垫8旋转的旋转机构优选构成为,在座椅坐垫8旋转时,不易在第一部分21产生拉伸应力。例如,扶手73和座椅坐垫8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具有允许线束2的弯曲变形的空间部。例如,也可以在形成有第二弯曲部24的部分的周围以不约束线束2的方式设置空间部。

上述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1能够使线束2对滑动座椅10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的移动进行追随。进一步,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1能够使线束2对座椅坐垫8的弹起进行追随。由此,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1能够使线束2恰当地对带有弹起机构的滑动座椅10进行追随。

另外,通过使线束2具有弯曲部23,从而能够减轻对于线束2的各电线的弯曲载荷。通过使线束2具有弯曲部23,从而在形成第二弯曲部24时,允许由多个电线构成的电线束的扭转。其结果是,与线束2不具有弯曲部23的情况相比,各电线的弯曲载荷减轻。

如以上说明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1具有:凹部51,其被设置于构成车室的侧壁的内装件5;开口部52,其被配置于凹部51;筒状部48;线束2;以及卷绕装置3。凹部51在车辆前后方向X上延伸,并且朝向车外侧凹陷。开口部52将比内装件5靠车外侧的空间与比内装件5靠车内侧的空间连通。

筒状部48被配置于沿着内装件5在车辆前后方向X上滑动的滑动座椅10。筒状部48与凹部51对置,并朝向凹部51开口。线束2从开口部52经由凹部51插通于筒状部48,并与滑动座椅10连接。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1,通过在凹部51布设线束2,从而能够使线束2不易与滑动座椅10干涉。

本实施方式的线束2具有从筒状部48沿着车宽方向Y朝向凹部51突出的第一部分26,并且在形成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在凹部51延伸的第二部分27的同时对滑动座椅10的移动进行追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束2被保持部件4保持。线束2从筒状部48朝向凹部51在车宽方向Y上突出,并抵接于凹部51的底面51b而朝向车辆前后方向X弯折。由此,形成从筒状部48朝向凹部51突出的第一部分26以及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在凹部51延伸的第二部分27。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部分27在凹部51中从凹部51中的与筒状部48对置的位置51a延伸至开口部52。因此,能够使线束2不易与滑动座椅10发生干涉。

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座椅10具有与凹部51对置的扶手73。筒状部48被固定于扶手73。通过在与扶手73对置的位置配置凹部51,凹部51被扶手73覆盖而不易看到。

本实施方式的筒状部48的顶端48b从滑动座椅10朝向凹部51突出。根据该结构,线束2的路径稳定,线束2不易从凹部51向外部脱出。

本实施方式的筒状部48的形状是车辆前后方向X的宽度W1随着沿着车宽方向Y朝向凹部51而变大的锥形形状。由此,能够减轻施加于线束2的弯曲载荷。

[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对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5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涉及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的立体图,图16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涉及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的俯视图。在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例如,卷绕装置3配置于滑动座椅10。

如图15和图16所示,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涉及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1具有:凹部51,其被设置于内装件5;开口部52,其被配置于凹部51;筒状部6,其被配置于滑动座椅10;线束2;以及卷绕装置3。

卷绕装置3被配置于滑动座椅10的座椅坐垫8。卷绕装置3可以被容纳在座椅坐垫8的内部。线束2从卷绕装置3沿着车宽方向Y突出。卷绕装置3能够进行线束2的卷绕和线束2的抽出。

筒状部6是筒状的部件,且被配置于滑动座椅10。筒状部6在车宽方向Y上与凹部51对置,并且朝向凹部51开口。筒状部6的形状是车辆前后方向X的宽度随着沿着车宽方向Y朝向凹部51而变大的锥形形状。第一变形例的线束2未被相对于筒状部6固定。换言之,筒状部6不保持线束2,且能够使线束2自由地通过。

在凹部51配置有开口部52。开口部52例如被配置于凹部51中的车辆前后方向X的中央。滑动座椅10构成为在筒状部6与开口部52对置的位置能够使座椅坐垫8弹起。

线束2从开口部52经由凹部51插通于筒状部6,并与滑动座椅10连接。如图16所示,内装件5具有保持部件55。保持部件55被配置于开口部52。保持部件55具有筒状部56和保持部57。筒状部56和保持部57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形。

筒状部56的形状为筒状,沿车宽方向Y延伸。筒状部56的一端朝向开口部52开口。线束2沿着车宽方向Y从开口部52插通于筒状部56。保持部57从筒状部56的另一端突出。线束2利用带或束带部件而被固定于保持部57。从筒状部56引出的线束2与电源、控制装置连接。

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线束2同样地,第一变形例的线束2对滑动座椅10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的移动进行追随。线束2形成在凹部51延伸的第二部分27的同时对滑动座椅10的移动进行追随。例如,在滑动座椅10朝向后端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线束2从保持部件55朝向车辆后方形成第二部分27。第二部分27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在凹部51延伸。卷绕装置3与滑动座椅10的移动相应地送出线束2,或者卷绕线束2。

[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对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7是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涉及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筒状部48的顶端48b插入凹部51。

如图17所示,第二变形例的筒状部48的顶端48b位于凹部51的内部。即,筒状部48的顶端48b在凹部51的内部空间沿车辆前后方向X移动。通过这样的结构,线束2不易从凹部51脱出。另外,线束2的第一部分26被筒状部48覆盖,由此线束2不易引人注目。另外,在上述第一变形例涉及的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1中,也可以是,筒状部6的顶端6a插入凹部51。

[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保持部件4和筒状部6的形状和配置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形状和配置。例如,滑动座椅10也可以不具有弹起机构。在该情况下,保持部件4、筒状部6也可以被配置于座椅坐垫8。内装件5的凹部51也可以被设置在与座椅坐垫8对置的位置。

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公开的内容能够适当组合来执行。

2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滑动座椅用的布线结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