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片供给装置以及纤维体成形装置

文档序号:932690 发布日期:2021-03-05 浏览:1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小片供给装置以及纤维体成形装置 (Chip feeder and fiber forming device ) 是由 阿部隆 佐藤诚 本桥弘次 于 2020-08-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定量且稳定地供给小片的小片供给装置以及纤维体成形装置。小片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原料供给部,其供给原料薄片;粗碎部,其对从所述原料供给部被供给的所述原料薄片进行粗碎,从而生成小片;贮存部,其对由所述粗碎部所生成的所述小片进行贮存,所述原料供给部具有送出辊和抵接部,所述送出辊将所述原料薄片送出,所述抵接部供经过了所述送出辊的所述原料薄片的端部抵接,从而改变所述原料薄片的前进路线。(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mall piece supplying device and a fiber body forming device which can supply small pieces quantitatively and stably. The small piece supplying device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rising: a raw material supply unit for supplying a raw material sheet; a rough grinding section that roughly grinds the raw material sheet supplied from the raw material supply section to generate small pieces; and a stock section that stocks the small pieces generated by the rough grinding section, wherein the raw material supply section includes a feed-out roller that feeds out the raw material sheet, and a contact section that changes a path of the raw material sheet by contacting an end of the raw material sheet that has passed through the feed-out roller.)

小片供给装置以及纤维体成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片供给装置以及纤维体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小片供给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已知有如下结构的装置,即,具有输送薄片的输送辊对、和对通过输送辊而被输送的薄片进行粗碎、即切碎的剪切器刀刃的结构的装置。输送辊对由在被输送的薄片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两个旋转辊而构成。通过各旋转辊进行旋转,从而夹持着薄片而将薄片送入剪切器刀刃。

此外,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采用通过两个旋转辊来夹持着薄片并进行输送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对各旋转辊的旋转方向以及转速进行调节。由此,例如,即使薄片以重叠了两张的状态而被供给至两个旋转辊,也会通过使旋转方向以及转速的双方不同从而两张薄片沿着输送方向而错开,因此能够一张一张地分离并进行输送。这样的分离方法被称为延迟法。

然而,在延迟法中,例如,在对折弯的纸进行输送的情况下,或者在对多张薄片利用订书机等而使一部分被固定的状态下的多张薄片进行输送等的情况下,当使旋转方向以及转速的双方不同时,会导致薄片过多地进行变形。例如,薄片有时会在中途折弯、或者变形成波纹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成为在薄片堵在各旋转辊之间的所谓的卡纸、输送不良或输送停止的原因。其结果为,可能无法稳定地将薄片送入剪切器刀刃,从而无法定量且稳定地生成、供给小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23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发明,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本发明的小片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原料供给部,其供给原料薄片;

粗碎部,其对从所述原料供给部被供给的所述原料薄片进行粗碎,从而生成小片;

贮存部,其对由所述粗碎部所生成的所述小片进行贮存,

所述原料供给部具有送出辊和抵接部,所述送出辊将所述原料薄片送出,所述抵接部供经过了所述送出辊的所述原料薄片的端部抵接,从而改变所述原料薄片的前进路线。

本发明的纤维体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本发明的小片供给装置;

解纤部,其对通过所述小片供给装置而被供给的所述小片进行解纤;

堆积部,其使由所述解纤部所生成的解纤物进行堆积;

成形部,其使由所述堆积部所生成的堆积物成形。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纤维体成形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概要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小片供给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小片供给装置的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原料供给部的局部放大图,且为用于对原料薄片在被重叠的状态下被送出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原料供给部的局部放大图,且为用于对原料薄片在被重叠的状态下被送出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原料供给部的局部放大图,且为用于对原料薄片在被重叠的状态下被送出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7为用于对利用延迟法来送出原料薄片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8为用于对利用延迟法来送出原料薄片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9为用于对利用延迟法来送出原料薄片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10为图2所示的原料供给部的局部放大图,且为用于对原料薄片在利用订书机而被固定的状态下被送出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11为图2所示的原料供给部的局部放大图,且为用于对原料薄片在利用订书机而被固定的状态下被送出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12为图2所示的原料供给部的局部放大图,且为用于对原料薄片在利用订书机而被固定的状态下被送出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13为用于对图3所示的控制部的控制工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而对本发明的小片供给装置以及纤维体成形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纤维体成形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概要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小片供给装置的概要结构图。图3为图1所示的小片供给装置的框图。图4至图6为图2所示的原料供给部的局部放大图,且为用于对原料薄片在被重叠的状态下被送出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图7至图9为用于对利用延迟法来送出原料薄片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10至图12为图2所示的原料供给部的局部放大图,且为用于对于原料薄片在利用订书机而被固定的状态下被送出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图13为用于对图3所示的控制部的控制工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另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图2以及图4至图12所示,将相互正交的三个轴设为x轴、y轴以及z轴。此外,包括x轴和y轴的xy平面成为水平,z轴成为铅直。此外,将各轴的箭头标记所朝向的方向称为“+”,将其相反的方向称为“-”。此外,将图1、图2以及图4至图12的上侧称为“上”或者“上方”,将下侧称为“下”或者“下方”。

图1所示的纤维体成形装置100为,通过对原料薄片M1进行粗碎、解纤,且混合粘合材料并进行堆积进而使该堆积物成形,从而获得成形体的装置。另外,作为原料薄片M1,可以列举出由包含纤维素纤维的纤维含有物构成的薄片状材料。纤维素纤维既可以为以作为化合物的纤维素为主要成分且呈纤维状的物质,也可以为除了纤维素之外还包含半纤维素、木质素的物质。此外,原料薄片M1可以为纺织布、无纺布等形态。此外,原料薄片M1例如既可以为对废纸进行解纤并再生进而被制造出的再生纸、合成纸的优泊纸(Yupo,注册商标),也可以不是再生纸。

此外,通过纤维体成形装置100而被制造出的成形体例如既可以为呈再生纸那样的薄片状,也可以呈块状。此外,成形体的密度也并未被特别限定,既可以为薄片那样的纤维的密度较高的成形体,也可以为海绵体那样的纤维的密度较低的成形体,还可以为这些特性混合存在的成形体。

在下文中,原料薄片M1作为使用过或者无用的废纸、被制造出的成形体作为再生纸即薄片S来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纤维体成形装置100具备本发明的小片供给装置1、解纤部13、筛选部14、第一料片形成部15、细分部16、混合部17、拆解部18、作为堆积部的第二料片形成部19、成形部20、切断部21、储存部22、回收部27和对它们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8。

此外,纤维体成形装置100具备加湿部231、加湿部232、加湿部233、加湿部234、加湿部235和加湿部236。另外,纤维体成形装置100具备鼓风机261、鼓风机262和鼓风机263。

此外,如图3所示,加湿部231~236以及鼓风机261~263与控制部28电连接,并且通过控制部28而对它们的工作进行控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通过一个控制部28来对纤维体成形装置100的各个部分的工作进行控制的结构。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分别具有对小片供给装置1的各个部分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和对小片供给装置1以外的部位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的结构。

此外,在纤维体成形装置100中,原料供给工序、粗碎工序、计量工序、解纤工序、筛选工序、第一料片形成工序、裁断工序、混合工序、拆解工序、第二料片形成工序、薄片形成工序、切断工序按照该顺序而被执行。在这些工序之中,小片供给装置1负责原料供给工序、粗碎工序和计量工序。

小片供给装置1具备原料供给部3、粗碎部4、贮存部5和计量部6。通过原料供给部3而被供给的原料薄片M1例如通过由碎纸机构成的粗碎部4而被粗碎,从而生成了碎纸片、即作为小片的粗碎片M2。接下来,粗碎片M2被暂时性地贮存在贮存部5中,并利用计量部6而被计量,从而预定量的粗碎片M2被间歇性地供给向下游侧、即解纤部13。

关于小片供给装置1的各个部分,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叙述。

解纤部13为,实施在气体中、即以干式的方式对粗碎片M2进行解纤的解纤工序的部分。通过该解纤部13中的解纤处理,从而能够由粗碎片M2来生成解纤物M3。在此,“进行解纤”是指,将多个纤维粘结而成的粗碎片M2拆解成一条一条的纤维的情况。而且,该被解纤了的物质成为解纤物M3。解纤物M3的形状为线状或带状。此外,解纤物M3彼此也可以以相互缠绕而成为块状的状态、即所谓的“团块”的状态而存在。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解纤部13由叶轮研磨机构成,所述叶轮研磨机具有进行高速旋转的旋转刀刃、和位于旋转刀刃的外周的衬套。流入解纤部13中的粗碎片M2被夹持在旋转刀刃与衬套之间而被解纤。

此外,解纤部13通过旋转刀刃的旋转,从而能够产生从粗碎部4朝向筛选部14的空气的流动,即,能够产生气流。由此,能够将粗碎片M2从管241抽吸至解纤部13。此外,在解纤处理后,能够将解纤物M3经由管242而送出至筛选部14。

在管242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1。鼓风机261为,产生朝向筛选部14的气流的气流产生装置。由此,促进了解纤物M3向筛选部14的送出。

筛选部14为,实施根据纤维的长度的大小来对解纤物M3进行筛选的筛选工序的部分。在筛选部14中,解纤物M3被筛选为第一筛选物M4-1、和与第一筛选物M4-1相比而较大的第二筛选物M4-2。第一筛选物M4-1为,适于之后的薄片S的制造的大小的物质。其平均长度优选为1μm以上且30μm以下。另一方面,第二筛选物M4-2例如包含有解纤不充分的物质、或被解纤了的纤维彼此过多地凝集而成的物质等。

筛选部14具有滚筒部141、和对滚筒部141进行收纳的外壳部142。

滚筒部141为,由呈圆筒状的网体构成且围绕其中心轴进行旋转的筛子。在该滚筒部141中流入有解纤物M3。然后,通过滚筒部141进行旋转,从而小于网眼的解纤物M3被筛选为第一筛选物M4-1,且网眼以上的大小的解纤物M3被筛选为第二筛选物M4-2。

第一筛选物M4-1从滚筒部141落下。

另一方面,第二筛选物M4-2被送出至与滚筒部141连接的管243中。管243的与滚筒部141相反的一侧、即下游侧与管241连接。穿过了该管243的第二筛选物M4-2在管241内与粗碎片M2汇合,从而与粗碎片M2一起流入解纤部13中。由此,第二筛选物M4-2返回至解纤部13,且与粗碎片M2一起被实施解纤处理。

此外,来自滚筒部141的第一筛选物M4-1在空气中分散的同时落下,并落向位于滚筒部141的下方的第一料片形成部15。第一料片形成部15为,实施由第一筛选物M4-1来形成第一料片M5的第一料片形成工序的部分。第一料片形成部15具有网带151、三个架设辊152和抽吸部153。

网带151为无接头带,供第一筛选物M4-1堆积。该网带151被卷挂在三个架设辊152上。而且,通过架设辊152的旋转驱动,从而将网带151上的第一筛选物M4-1输送至下游侧。

第一筛选物M4-1成为网带151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由此,第一筛选物M4-1从网带151的穿过被限制,因此,能够堆积在网带151上。此外,由于第一筛选物M4-1在堆积于网带151上的同时与网带151一起被输送向下游侧,因此被形成为层状的第一料片M5。

此外,在第一筛选物M4-1中有可能混入有例如尘土或灰尘等。尘土或灰尘例如有时因粗碎或解纤而产生。而且,这样的尘土或灰尘将被回收于后述的回收部27中。

抽吸部153为,从网带151的下方对空气进行抽吸的抽吸机构。由此,能够对穿过了网带151的尘土或灰尘与空气一并进行抽吸。

此外,抽吸部153经由管244而与回收部27连接。利用抽吸部153而被抽吸到的尘土或灰尘被回收至回收部27中。

在回收部27上还连接有管245。此外,在管245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2。通过该鼓风机262的工作,从而能够在抽吸部153处产生抽吸力。由此,促进了网带151上的、第一料片M5的形成。该第一料片M5成为已将尘土或灰尘等去除了的物质。此外,尘土或灰尘通过鼓风机262的工作而穿过管244,并到达至回收部27。

外壳部142与加湿部232连接。加湿部232由气化式的加湿器而构成。由此,加湿空气被供给至外壳部142内。通过该加湿空气,从而能够对第一筛选物M4-1进行加湿,因此,也能够对第一筛选物M4-1因静电而附着在外壳部142的内壁上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筛选部14的下游侧配置有加湿部235。加湿部235由对水进行喷雾的超声波式加湿器而构成。由此,能够向第一料片M5供给水分,且由此而对第一料片M5的水分量进行调节。通过该调节,从而能够对由静电引起的第一料片M5向网带151的吸附进行抑制。由此,第一料片M5在网带151通过架设辊152而折回的位置上容易地从网带151被剥离。

在加湿部235的下游侧配置有细分部16。细分部16为,实施将从网带151剥离了的第一料片M5裁断的裁断工序的部分。细分部16具有螺旋桨161和外壳部162,所述螺旋桨16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所述外壳部162对螺旋桨161进行收纳。而且,通过进行旋转的螺旋桨161,从而能够将第一料片M5裁断。被裁断后的第一料片M5成为细分体M6。并且,细分体M6在外壳部162内下降。

外壳部162与加湿部233连接。加湿部233由气化式的加湿器而构成。由此,加湿空气被供给至外壳部162内。通过该加湿空气,从而也能够对细分体M6因静电而附着在螺旋桨161或外壳部162的内壁上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细分部16的下游侧配置有混合部17。混合部17为,实施对细分体M6和添加剂进行混合的混合工序的部分。该混合部17具有添加剂供给部171、管172和鼓风机173。

管172为,对细分部16的外壳部162与拆解部18的外壳部182进行连接、且供细分体M6和添加剂的混合物M7穿过的流道。

在管172的中途连接有添加剂供给部171。添加剂供给部171具有收纳有添加剂的外壳部170、和被设置于外壳部170内的螺旋送料器174。通过螺旋送料器174的旋转,从而外壳部170内的添加剂从外壳部170中被压出并被供给至管172内。被供给至管172内的添加剂被与细分体M6混合而成为混合物M7。

在此,作为从添加剂供给部171被供给的物质,可以列举出例如使纤维彼此粘合的粘合材料、用于对于纤维进行着色的着色剂、用于对纤维的凝集进行抑制的凝集抑制剂、用于使纤维等难以燃烧的阻燃剂、用于增强薄片S的纸张强度的纸张强度增强剂、解纤物等,并且能够将这些物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来使用。在下文中,作为一个示例,而对添加剂是作为粘合材料的树脂P1的情况进行说明。通过使添加剂包括使纤维彼此粘合的粘合材料,从而能够提高薄片S的强度。

树脂P1能够使用粉体或者粒子状的物质。此外,树脂P1能够使用例如热可塑性树脂、固化性树脂等,但是优选为使用热可塑性树脂。作为热可塑性树脂,可以列举出例如AS树脂、ABS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聚烯烃、改性聚烯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尼龙6、尼龙4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尼龙11、尼龙12、尼龙6-12、尼龙6-66等聚酰胺(尼龙)、聚苯醚、聚甲醛、聚醚、聚苯撑氧、聚醚醚酮、聚碳酸酯、聚苯硫醚、热可塑性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芳香族聚酯等液晶聚合物、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氯乙烯类、聚氨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聚丁二烯类、反式聚异戊二烯类、氟橡胶类、氯化聚乙烯类等各种热可塑性弹性体等,并且能够将从这些物质中选出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来使用。优选为,作为热可塑性树脂而使用聚酯或者含有聚酯的物质。

此外,在管172的中途、且在与添加剂供给部171相比靠下游侧处设置有鼓风机173。通过鼓风机173所具有的叶片等旋转部的作用,从而促进了细分体M6与树脂P1的混合。此外,鼓风机173能够产生朝向拆解部18的气流。通过该气流,从而能够在管172内对细分体M6和树脂P1进行搅拌。由此,混合物M7能够以细分体M6与树脂P1均匀地分散的状态而流入到拆解部18中。此外,混合物M7中的细分体M6在穿过管172内的过程中被拆解,从而成为更细的纤维状。

拆解部18为,实施将在混合物M7中的相互缠绕的纤维彼此拆解的拆解工序的部分。拆解部18具有滚筒部181、和对滚筒部181进行收纳的外壳部182。

滚筒部181为,由呈圆筒状的网体而构成且围绕其中心轴进行旋转的筛子。在该滚筒部181中流入有混合物M7。然后,通过滚筒部181进行旋转,从而能够使混合物M7中的小于网眼的纤维等穿过滚筒部181。此时,混合物M7将被拆解。

外壳部182与加湿部234连接。加湿部234由气化式的加湿器而构成。由此,加湿空气被供给至外壳部182内。通过该加湿空气,从而能够对外壳部182内进行加湿,因此,也能够对混合物M7因静电而附着在外壳部182的内壁上的情况进行抑制。

此外,在滚筒部181中被拆解了的混合物M7在空气中分散的同时而落下,并落向位于滚筒部181的下方处的第二料片形成部19。第二料片形成部19为,实施由混合物M7来形成第二料片M8的第二料片形成工序的部分。第二料片形成部19具有网带191、架设辊192和抽吸部193。

网带191为无接头带,供混合物M7进行堆积。该网带191被卷挂在四个架设辊192上。而且,通过架设辊192的旋转驱动,从而网带191上的混合物M7被输送向下游侧。

此外,网带191上的大部分的混合物M7为网带191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由此,混合物M7穿过网带191的情况被限制,因此能够堆积在网带191上。此外,由于混合物M7在堆积于网带191上的同时与网带191一起被输送向下游侧,因此作为层状的第二料片M8而被形成。

抽吸部193为,从网带191的下方对空气进行抽吸的抽吸机构。由此,能够将混合物M7抽吸到网带191上,因此,促进了混合物M7向网带191上的堆积。

在抽吸部193上连接有管246。此外,在该管246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3。通过该鼓风机263的工作,从而能够利用抽吸部193来产生抽吸力。

在拆解部18的下游侧配置有加湿部236。加湿部236由与加湿部235同样的超音波式加湿器而构成。由此,能够向第二料片M8供给水分,且由此对第二料片M8的水分量进行调节。通过该调节,从而能够对因静电而引起的第二料片M8向网带191的吸附进行抑制。由此,第二料片M8在网带191通过架设辊192而折回的位置上容易地从网带191被剥离。

另外,被添加至加湿部231~加湿部236中的总计水分量例如优选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加湿前的材料而为0.5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在第二料片形成部19的下游侧配置有成形部20。成形部20为,实施由第二料片M8来形成薄片S的薄片形成工序的部分。该成形部20具有加压部201和加热部202。

加压部201具有一对压延辊203,并且能够在压延辊203之间在不对第二料片M8进行加热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加压。由此,提高了第二料片M8的密度。另外,作为此时的加热的程度而例如优选为,不使树脂P1熔融的程度。并且,该第二料片M8朝向加热部202而被输送。另外,一对压延辊203中的一方为通过未图示的电机的工作而进行驱动的主动辊,另一方为从动辊。

加热部202具有一对加热辊204,并且能够在加热辊204之间在对第二料片M8进行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通过该加热加压,从而树脂P1在第二料片M8内熔融,由此使纤维彼此经由该熔融了的树脂P1而粘结在一起。由此,形成了薄片S。而且,该薄片S朝向切断部21而被输送。另外,一对加热辊204中的一方为通过未图示的电机的工作而进行驱动的主动辊,另一方为从动辊。

在成形部20的下游侧配置有切断部21。切断部21为,实施将薄片S切断的切断工序的部分。该切断部21具有第一剪切器211和第二剪切器212。

第一剪切器211为,在与薄片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特别是正交的方向上将薄片S切断的部件。

第二剪切器212为,在第一剪切器211的下游侧、且在与薄片S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将薄片S切断的部件。该切断为,将薄片S的两侧端部、即+y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的端部的无用的部分去除从而使薄片S的宽度整齐的操作,被切断去除的部分被称为“边角料”。

通过这样的第一剪切器211和第二剪切器212的切断,从而获得了所期望的形状、大小的薄片S。并且,该薄片S进一步被输送至下游侧,且被储存在储存部22中。

这样的纤维体成形装置100所具备的各个部分与控制部28电连接。而且,这些各个部分的工作通过控制部28而被控制。

控制部28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281和存储部282。CPU281能够执行被存储于存储部282中的各种程序,例如能够实施各种的判断和各种的命令等。例如,如后文叙述的那样,基于检测部54的检测结果,而对送出辊32的工作进行控制。

在存储部282中,存储有例如制造薄片S的程序等各种程序、各种校准曲线、表等。

此外,该控制部28既可以被内置于纤维体成形装置100中,也可以被设置在外部的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中。此外,外部设备例如存在经由电缆等而与纤维体成形装置100进行通信的情况、与纤维体成形装置100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例如经由互联网等那样的网络而与纤维体成形装置100连接的情况等。

此外,CPU281和存储部282例如既可以被一体化从而作为一个单元而被构成,也可以使CPU281被内置在纤维体成形装置100中、且使存储部282被设置在外部的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中,还可以使存储部282被内置在纤维体成形装置100中、且使CPU281被设置在外部的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中。

此外,控制部28既可以为小片供给装置1的结构要素,也可以不是小片供给装置1的结构要素,但是在下文中,控制部28作为小片供给装置1的结构要素来进行说明。

接下来,关于小片供给装置1而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小片供给装置1具备:原料供给部3,其供给原料薄片M1;粗碎部4,其对原料薄片M1进行粗碎;贮存部5,其对粗碎片M2进行贮存;计量部6,其对粗碎片M2进行计量。

原料供给部3具有:储存部31,其对多张原料薄片M1进行储存;送出辊32,其将被储存在储存部31中的原料薄片M1送出;抵接部33,其与经过了送出辊32的原料薄片M1的端部抵接;作为引导部的导向部件34,其将经过了抵接部33的原料薄片M1向粗碎部4进行引导。该原料供给部3为实施原料供给工序的部分。

储存部31具有作为收纳部的收纳箱311、作为升降部的升降板312、作为第一施力部的施力部313。

收纳箱311为,在内部对原料薄片M1进行收纳的箱体。收纳箱311由具有向+z轴侧、即铅直上方开放的开口的箱体而构成。此外,在收纳箱311内,多个原料薄片M1以厚度方向一致的状态而在z轴方向上被重叠。收纳箱311中能够收纳的原料薄片M1的最大张数并未被特别限定,优选为10张以上且10000张以下的程度,更优选为100张以上且2000张以下。

升降板312为,在其上表面上重叠有原料薄片M1的部分。升降板312以其厚度方向与原料薄片M1的厚度方向一致的状态而被配置在收纳箱311内。此外,升降板312在其下侧的面上设置有施力部313。

施力部313被设置在收纳箱311的底板与升降板312之间,施力部313对升降板312朝向+z轴侧进行施力。作为施力部313,例如能够使用各种弹簧部件。如图2所示,例如在原料薄片M1的张数较多的情况下,由于原料薄片M1的总计的重量而成为施力部313被压缩的状态。随着原料薄片M1从该状态被送出从而原料薄片M1的张数减少,升降板312从图示的状态而缓缓地向+z轴侧进行移动。由此,原料薄片M1整体向+z轴侧进行移动,且最上部的原料薄片M1的z轴方向上的位置成为固定。因此,成为朝向送出辊32而以固定压力被按压的状态。因此,无关于原料薄片M1的张数的增减,而稳定地通过送出辊32向+x轴方向送出。

另外,在图示的结构中,施力部313在收纳箱311的中央部处被设置有一个。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施力部313也可以被设置多个。此外,施力部313也可以由电机等而构成,并使升降板312升降。

送出辊32被设置在收纳箱311的铅直上方处。此外,送出辊32被设置以偏向收纳箱311的抵接部33侧、即+x轴侧的方式而被设置。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送出原料薄片M1。

送出辊32呈圆柱状或者圆筒状,且具有通过围绕其中心轴O32进行旋转从而一张一张地将原料薄片M1送出的功能。送出辊32在图2中的纵深方向、即与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即,中心轴O32沿着图2中的纵深方向而被配置。此外,送出辊32将原料薄片M1送出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送出辊32也可以为将原料薄片M1向倾斜于水平方向的方向送出的结构。另外,在图2中,利用箭头标记α来示出原料薄片M1的输送路径。

另外,送出辊32并未被限定于一个呈圆柱状或者圆筒状的部件,例如,也可以由沿着中心轴O32而被设置且被分割为多个的辊组来构成。

送出辊32直接地、或者经由减速器而与图2以及图3所示的电机321连接,且通过电机321的工作而围绕中心轴O32进行旋转。如图3所示,电机321经由电机驱动器D1而与控制部28电连接,且通过通电而进行工作。电机321既可以为仅向图2中的箭头标记所示的一个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为通过改变通电条件从而也向与图2中的箭头标记方向相反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结构。在电机321能够向两个方向进行旋转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在送出原料薄片M1的中途以逆旋转的方式进行旋转,从而能够使原料薄片M1的送出停止并返回至原来的位置。此外,电机321既可以以通过改变通电条件从而使转速为可变的方式被构成,也可以使转速一直固定。

优选为,送出辊32的表面被实施了使与原料薄片M1的摩擦阻力提高的处理。由此,对送出辊32的空转进行抑制,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送出原料薄片M1。作为该处理而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在表面上设置各种橡胶、高分子弹性体等高摩擦阻力层的处理、粗面化处理、压纹加工等。

此外,送出辊32与作为第二施力部的施力部322连接。施力部322为,对送出辊32从+z轴侧朝向-z轴侧进行施力的部件。由此,送出辊32在被按压于原料薄片M1上的状态下进行旋转。因此,送出辊32与最上部的原料薄片M1的摩擦力被调节成所期望的力,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送出原料薄片M1。此外,由于上述的施力部313对原料薄片M1朝向+z轴侧进行施力,因此原料薄片M1以及送出辊32成为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在一起的状态,从而能够更可靠且稳定地送出原料薄片M1。即,能够利用作为第一施力部的施力部313和作为第二施力部的施力部322的协同作用而更可靠地且稳定地送出原料薄片M1。

另外,送出辊32也可以被设置多个。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各送出辊32以中心轴O32相互平行的状态而被配置在收纳箱311的上方处且在x轴方向上被排列配置。此外,既可以所有的各送出辊32分别与电机321连接,也可以全部不与电机321连接。

抵接部33为,与经过了送出辊32的原料薄片M1的+x轴侧、即输送方向前方的端部E1抵接来改变所述原料薄片的前进路线的部件。抵接部33被设置在送出辊32的+x轴侧。即,抵接部33被设置在送出辊32的、原料薄片M1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此外,抵接部33具有作为倾斜面的抵接面331,所述抵接面相对于沿着原料薄片M1的输送方向的轴、即第一轴O1而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面331由平面而构成,且以随着趋向于原料薄片M1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而朝向铅直上方的方式倾斜。换言之,如图4所示,在从y轴方向进行观察时,抵接面331由一次函数x=kx(k为正系数)来表示。

这样的抵接部33相对于储存部31经由支承部件35而被固定。抵接部33既可以以可拆装的方式被构成,也可以无法进行拆装。在以可拆装的方式被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准备多个抵接部33,并选择性地进行安装。在这种情况下,多个抵接部33优选为抵接面331的倾斜角度互不相同。

在此,如图4所示,在送出辊32送出原料薄片M1时,有时会在两张原料薄片M1上下重叠的状态下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原料薄片M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E1或者端部E2与抵接面331抵接时,原料薄片M1的端部会发生变形,从而空气进入两张原料薄片M1之间。由于空气进入,从而两张原料薄片M1之间的摩擦阻力充分地下降。如图6所示,在该状态下,当送出辊32进一步进行旋转时,两张原料薄片M1中的与送出辊32直接接触的原料薄片M1被首先改变前进路线而并被送出,且以端部E1与端部E2错开的状态被送出。另外,上侧的原料薄片M1和下侧的原料薄片M1既可以以就此错开的状态而一起被输送,也可以一张一张地依次被输送。无论何种方式,由于防止了端部E1以及端部E2在对齐的状态下被输送向粗碎部4,因此粗碎片M2的生成变得稳定,并且减轻了对于旋转刀刃41的负载。

如此,原料薄片M1在与抵接部33抵接而使前进路线被改变时,能够使以重叠的状态而被送出的原料薄片M1分离并将其送出。由此,能够稳定且定量地向粗碎部4供给原料薄片M1。因此,能够稳定且定量地生成粗碎片M2。其结果为,能够稳定且定量地向解纤部13供给粗碎片M2,从而能够稳定地制造薄片S,由此能够提高薄片S的品质。

另外,如在上文中所记述的那样的两张原料薄片M1的分离的原理为一个示例,并未被限定于此。

此外,本发明从以下的观点来看,优于图7至图9所示的现有的延迟法。另外,延迟法为,在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的两侧配置送出辊且通过两个送出辊来对薄片进行夹持并输送的方法。此外,延迟法为,通过对各旋转辊的旋转方向以及转速进行调节,从而使重叠的原料薄片M1分离并将其送出的方法。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原料薄片M1为使用过的废纸的情况下,例如原料薄片M1有时会利用订书钉200而以重叠的状态被固定。如图7所示,例如在输送方向下游侧利用订书钉200而被固定的情况下,将会发生以下的现象。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当使上下一对送出辊300沿着相同方向、即分别逆时针地进行旋转时,如图8所示,订书钉200和原料薄片M1将被卷入送出辊300之间从而发生卡纸。此外,由于会发生卡纸,从而有可能导致原料薄片M1发生变形并破损。其结果为,存在送出辊300的工作停止的情况。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如图10所示,当在输送方向下游侧利用订书钉200而被固定的情况下,当进一步使送出辊32工作时,如图11所示,与订书钉一起而利用抵接部33使方向改变,从而以当前的状态而被输送。

如此,根据本发明,在原料薄片M1利用订书钉200而被固定的情况下,虽然无法分离但不会发生薄片的卡纸,且送出辊32的工作不会停止。因此,本发明与现有的延迟法相比,能够稳定地供给粗碎片M2。

另外,即使在上游侧的端部E1、E2彼此利用订书钉200而被固定的情况下,虽然在现有的技术中示出了易于发生卡纸的趋势,但是在本发明中,难以发生卡纸。此外,也考虑在原料薄片M1为废纸的情况下发生了折弯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在现有的延迟法中,被折弯的部分和其周围被卷入送出辊300之间,从而同样地容易发生卡纸。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能够在被折弯的状态下就此稳定地送出。

此外,抵接部33具有抵接面331,所述抵接面331为,相对于由送出辊32送出的原料薄片M1的输送方向而倾斜的倾斜面。由此,被送出的原料薄片M1更可靠地与抵接面331抵接。因此,如上文所述的那样,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分离。

此外,作为倾斜面的抵接面331为平面。由此,由于原料薄片M1无论与抵接面331的哪个部分抵接均为相同的倾斜角度,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分离。

另外,抵接面331也可以由弯曲面而构成。

此外,为了提高与原料薄片M1的阻力,也可以在抵接面311的表面上形成凹凸。此外,凹凸优选为在沿着原料M1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此外,如图4所示,由送出辊32送出原料薄片M1的输送方向与作为倾斜面的抵接面331所成的角度θ优选为20°以上且7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上且60°以下。由此,能够更可靠且稳定地进行分离。

另外,例如也可以为,通过对支承部件35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调节抵接面331的角度θ的结构。

前进路线利用这样的抵接部33而被改变了的原料薄片M1通过导向部件34而改变前进路线,从而被引导至粗碎部4。导向部件34被设置在通过抵接部33而被改变了的原料薄片M1的前进路线的延长线上。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与经过了抵接部33的原料薄片M1抵接,并进行引导。

导向部件34具有作为引导面的弯曲面341。由此,原料薄片M1被顺滑地引导。此外,通过该引导,从而原料薄片M1的前进路线进一步被改变,进而朝向粗碎部4。另外,虽然将在后文中叙述,但是由于前进路线通过抵接部33而被改变后的方向、与原料薄片M1向粗碎部4被供给的方向不同,因此设置这样的导向部件34较为有效。

如此,小片供给装置1具备作为引导部的导向部件34,所述导向部件34将前进路线通过抵接部33而被改变了的原料薄片M1向粗碎部4进行引导。由此,能够使经过了抵接部33的原料薄片M1更可靠地朝向粗碎部4。因此,能够进一步稳定地供给粗碎片M2。

粗碎部4为,实施将从原料供给部3被供给的原料薄片M1在大气中等气体中粗碎的粗碎工序的部分。粗碎部4具有一对旋转刀刃41、和对各旋转刀刃41进行旋转驱动的电机42。各旋转刀刃41和电机42直接地、或者经由未图示的减速器而被连接。

一对旋转刀刃41通过围绕中心轴O41而向互为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在它们之间对原料薄片M1进行粗碎,即,将原料薄片M1裁断而形成粗碎片M2。粗碎片M2的形状和大小优选为与解纤部13中的解纤处理相适应,例如,优选为一边的长度为100mm以下的小片,更优选为一边的长度为10mm以上且70mm以下的小片。

此外,各旋转刀刃41的中心轴O41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被设置。此外,各中心轴O41与送出辊32的中心轴O32平行。此外,各旋转刀刃41以与通过抵接部33而被改变了的原料薄片M1的前进路线平行的方式被排列设置。此外,原料薄片M1被插入至粗碎部4的方向与前进路线通过抵接部33而被改变了的方向不同。即,各旋转刀刃41中的原料薄片M1的输送路径的朝向、与前进路线通过抵接部33而被改变了的方向不同。

具体而言,刚刚与抵接面331抵接之后的原料薄片M1的行进方向为+x轴方向、且为具有+z轴方向的矢量分量的方向。而且,经过导向部件34而向粗碎部4的一对旋转刀刃41之间被插入的方向为+x轴方向、且为具有-z轴方向的矢量分量的方向。由此,所生成的粗碎片M2因自重而向铅直下方落下。

如此,粗碎部4具有一对旋转刀刃41,且原料薄片M1向一对旋转刀刃41之间被插入的方向、与前进路线通过抵接部33而被改变后的方向不同。由此,粗碎片M2能够落下且被供给至贮存部5,因此粗碎片M2向贮存部5的输送变得容易。

电机42经由电机驱动器D2而与控制部28电连接,且通过通电而进行工作,从而使各旋转刀刃41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42为一个,且由各旋转刀刃41所共有。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电机42被设置两个且分别与各旋转刀刃41连接的结构。

通过这样的粗碎部4而被生成的粗碎片M2将落下并被供给至贮存部5。如图2所示,贮存部5为,由粗碎部4所生成的粗碎片M2在被供给至解纤部13之前被暂时性地贮存的部分。

贮存部5具有贮存槽51、旋转体52、排出口53、检测部54和异物捕捉部55。贮存部5通过暂时性地对粗碎片M2进行贮存并排出,从而具有将粗碎片M2定量且稳定地向解纤部13进行供给的功能。通过由该贮存部5实现的优点和由上述的抵接部33实现的优点的协同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稳定且定量地生成、供给粗碎片M2。

贮存槽51被设置在粗碎部4的-z轴侧,且被设置在从+z轴侧进行观察时与粗碎部4重叠的位置上。贮存槽51为,向+z轴侧开放的有底的容器。由粗碎部4所生成的粗碎片M2被暂时性地收纳在该贮存槽51中。

旋转体52被设置在贮存槽51的内底的中央部处。旋转体52为多个叶片521被配置成放射状的部件。旋转体52通过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在对贮存槽51的内部的粗碎片M2进行拆解的同时进行搅拌,并引导至排出口53。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旋转体52直接地、或者经由未图示的减速器而与所示的电机522连接。电机522经由电机驱动器D3而与控制部28电连接,且其工作被控制部28控制。另外,电机522既可以为仅向图2中的箭头标记所示的一个方向进行旋转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为通过变更通电条件从而也向与图2中的箭头标记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的结构。此外,电机522既可以以通过改变通电条件而使转速可变的方式被构成,也可以使转速一直固定。

排出口53为,具有将贮存槽51内的粗碎片M2排出的功能的筒状的部件。排出口53以从贮存槽51的侧部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被设置。此外,排出口53以偏向贮存槽51的底部侧的方式被设置。排出口53以其内侧与贮存槽51的内部连通的方式被设置。在通过旋转体52而被搅拌的同时移动过来的粗碎片M2从排出口53被排出,并落向计量部6。

另外,排出口53也可以被设置在贮存槽51的底部上。此外,也可以在排出口53上设置对粗碎片M2的通过、阻断进行切换的闸门。

此外,检测部54具有对贮存部5内的粗碎片M2的量进行检测的功能。检测部54为,具有发光部541和受光部542的透过型的光学式传感器。受光部542检测出由发光部541发出的光L。发光部541以及受光部542被设置在贮存部5的内侧部,且被设置在偏向+z轴侧的位置上。此外,发光部541以及受光部542分别与控制部28电连接。

当受光部542接受到光L时,与接受到光的情况、或者受光光量相关的信息被实施了光电变换,且被输出的信号通过控制部28而被处理。例如,在受光部542所接受到的光量在预定时间小于被存储于存储部282中的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部28判断为粗碎片M2被贮存到了发光部541以及受光部542的位置。关于该情况,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叙述。

另外,作为检测部54,并未被限定于透过型的光学式传感器,也可以为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此外,检测部54并未被限定于光学式传感器,也可以为例如对贮存部5内的粗碎片M2的总重量进行测量的结构。

此外,发光部541和受光部542也可以被设置多对。

异物捕捉部55具有,对混入粗碎片M2的异物且可以利用磁铁来吸附的物质、例如金属制的订书钉200等进行捕捉的功能。异物捕捉部55被设置在贮存槽51的底部且排出口53的附近处。作为异物捕捉部55,例如能够使用永磁铁。作为该永磁铁而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合金磁铁、铁氧体磁铁、稀土类磁铁等。作为合金磁铁而并未被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出例如Fe-Al-Ni-Co磁铁(铁-铝-镍-钴磁铁:阿尔尼科磁铁)、Fe-Cr-Co磁铁(铁-铬-钴磁铁)等。作为铁氧体磁铁而并未被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出例如硬铁氧体(陶瓷磁铁)等。作为稀土类磁铁而并未被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出例如Sm-Co磁铁(钐-钴磁铁)、Nd-Fe-B磁铁(钕-铁-硼磁铁:钕磁铁)等。此外,异物捕捉部55也可以为粘合磁铁、烧结磁铁、粉压磁铁等任意的方式的物体。

永磁铁的形状也可以为棒状、板状、环状等任意的形状。此外,永磁铁的设置个数也并未被特别限定。此外,永磁铁的磁通密度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8000G以上且15000G以下,更优选为10000G以上且13000G以下。

如此,贮存部5具有异物捕捉部55,所述异物捕捉部55通过磁力来吸附并捕捉混入作为小片的粗碎片M2中的异物。由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与粗碎片M2不同的比重的异物被排出至计量部6中的情况,从而能够更可靠地确保定量性。此外,能够防止或者抑制金属片等被供给至下游侧的解纤部13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并且抑制解纤部13的旋转刀刃发生损伤的情况,并且能够防止或者抑制薄片S的品质因异物的混入而降低的情况。

计量部6具有作为承接部的有底筒状的容器61、被设置于容器61的底部侧的作为重量测量部的称重传感器62、旋转驱动源63。容器61为,暂时性地对从排出口53被排出的粗碎片M2进行收纳的部件。该计量部6为,实施计量工序的部分。

称重传感器62具有对外力进行检测并将其检测结果转换为电信号而输出的功能。此外,称重传感器62以从底部侧对容器61进行支承的方式而被设置。由此,能够对被收纳于容器61的内部的粗碎片M2的重量进行检测。

此外,称重传感器62与图1所示的控制部28电连接,且称重传感器62的检测结果被发送至控制部28。另外,称重传感器62的方式并未被特别限定,也可以为磁致伸缩式、电容式、陀螺式、应变仪式。

此外,如图3所示,容器61与旋转驱动源63连接。旋转驱动源63经由电机驱动器D4而与控制部28电连接,且其工作通过控制部28而被控制。通过该旋转驱动源63,从而如图2中的实线所示的那样,开口从朝向上方的状态而旋转至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从而能够改变容器61的朝向。由此,能够使滞留于容器61内的粗碎片M2向下方落下,且能够向斜槽122进行供给。此外,并不限于上述的方法,作为使粗碎片M2从容器61向下方落下的方法,也可以为如下方式,即,具有被设置于容器61的底部上的开口、和对该开口进行开闭的闸门,且具有对容器61的底部的开口进行开闭的控制的方式。

在称重传感器62所检测出的粗碎片M2的重量达到预定量时,容器61进行旋转,且使预定量的粗碎片M2向斜槽122落下,并向解纤部13进行供给。如此,小片供给装置1具备计量部6,所述计量部6对从贮存部5的排出口53被排出的作为小片的粗碎片M2进行计量。由此,能够稳定且定量地向解纤部13供给粗碎片M2。因此,能够稳定地制造薄片S,从而能够提高薄片S的品质。

斜槽122被配置在计量部6的下方,且呈例如漏斗状。由此,能够承接从测量部6落下的粗碎片M2。

此外,在斜槽122的上方配置有加湿部231。加湿部231为,对斜槽122内的粗碎片M2进行加湿的部件。该加湿部231具有含有水分的未图示的过滤器,并由通过使空气从过滤器穿过从而向粗碎片M2供给提高了湿度的加湿空气的暖风气化式的加湿器而构成。通过使加湿空气被供给至粗碎片M2,从而能够对粗碎片M2因静电而附着在斜槽122等上的情况进行抑制。

斜槽122经由管241而与解纤部13连接。被收集在斜槽122中的粗碎片M2穿过管241而被输送至解纤部13。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小片供给装置1具备:原料供给部3,其供给原料薄片M1;粗碎部4,其对从原料供给部3被供给的原料薄片M1进行粗碎,从而生成作为小片的粗碎片M2;贮存部5,其对由粗碎部4所生成的粗碎片M2进行贮存。此外,原料供给部3具有:送出辊32,其将原料薄片M1送出;抵接部33,其供经过了送出辊32的原料薄片M1的端部抵接,从而改变原料薄片M1的前进路线。由此,能够在原料薄片M1与抵接部33抵接而使前进路线被改变时,使在重叠的状态下被送出原料薄片M1分离,从而一张一张地送出。因此,能够稳定且定量地向粗碎部4供给原料薄片M1,并且能够稳定且定量地生成、供给粗碎片M2。

此外,纤维体成形装置100具备小片供给装置1;解纤部13,其对通过小片供给装置1而被供给的作为小片的粗碎片M2进行解纤;作为堆积部的第二料片形成部19,其使由解纤部13所生成的解纤物M3进行堆积;成形部20,其使由第二料片形成部19所生成的作为堆积物的第二料片M8成形。由此,能够在享有上述的小片供给装置1的优点的同时稳定地制造薄片S,并且能够提高薄片S的品质。

接下来,基于图13所示的流程图而对控制部28的控制工作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1中,使纤维体成形装置100的各个部分驱动从而开始进行薄片制造。即,开始进行原料薄片M1的供给。

接下来,在步骤S102中,对图2所示的贮存部5内的粗碎片M2的量是否在预定时间以上超过了预定量进行判断。即,对超过了预定量的状态是否持续了预定时间以上进行判断。另外,该判断基于被预先储存于存储部282中的时间的阈值以及量的阈值而被实施。

在步骤S102中,在判断为贮存部5内的粗碎片M2的量在预定时间以上超过了预定量的情况下,在步骤S103中,停止原料薄片M1的供给。即,停止图2所示的送出辊32的工作。由此,虽然粗碎片M2继续从排出口53被排出,但是将使粗碎片M2被供给至贮存部5的工作停止。因此,能够防止贮存部5的粗碎片M2的量过度变多的情况。此外,通过实施这样的控制,从而即使正在落下的粗碎片M2瞬时地遮挡了光L,也能够防止将这种情况误检测为贮存部5内的粗碎片M2的量成为预定量以上的情况。

另外,在步骤S102中,在判断为贮存部5内的粗碎片M2的量并未在预定时间以上超过预定量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06。

然后,在步骤S104中,对贮存部5内的粗碎片M2的量是否在预定时间以上小于预定量进行判断。在判断为贮存部5内的粗碎片M2的量在预定时间以上小于预定量的情况下,在步骤S105中,重新开始进行原料薄片M1的供给。即,重新开始进行图2所示的送出辊32的工作。

然后,在步骤S106中,对薄片制造是否完成进行判断。该判断例如基于是否存在来自用户的停止指示、是否制造了被设定的张数的薄片S、是否供给了被设定的张数的原料薄片M1等而被实施。

在步骤S106中,在判断为未完成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102,并依次反复实施其后的步骤。

如此,小片供给装置1具备检测部54和控制部28,所述检测部54对贮存部5内的作为小片的粗碎片M2的量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28基于检测部54的检测结果而对送出辊32的工作进行控制。由此,能够根据贮存部5内的粗碎片M2的量来对原料薄片M1的供给量进行调节。因此,能够进一步定量且稳定地生成、供给粗碎片M2。

此外,控制部28以在贮存部5内的作为小片的粗碎片M2的量超过预定的量时停止送出辊32的工作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防止贮存部5的粗碎片M2的量过度变多的情况。因此,例如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粗碎片M2在排出口53中堵塞的情况。从而,能够进一步定量且稳定地生成、供给粗碎片M2。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为了调节贮存部5的粗碎片M2的量而停止原料薄片M1的供给、即停止送出辊32的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实施降低送出辊32的转速或者提高贮存部5的旋转体52的转速的调节。

以上,虽然关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而对本发明的小片供给装置以及纤维体成形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此,构成小片供给装置以及纤维体成形装置的各个部分能够置换为可以发挥同样的功能的任意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附加任意的结构物。

符号说明

1…小片供给装置;3…原料供给部;4…粗碎部;5…贮存部;6…计量部;13…解纤部;14…筛选部;15…第一料片形成部;16…细分部;17…混合部;18…拆解部;19…第二料片形成部;20…成形部;21…切断部;22…储存部;27…回收部;28…控制部;31…储存部;32…送出辊;33…抵接部;34…导向部件;35…支承部件;41…旋转刀刃;42…电机;51…贮存槽;52…旋转体;53…排出口;54…检测部;55…异物捕捉部;61…容器;62…称重传感器;63…旋转驱动源;100…纤维体成形装置;122…斜槽;141…滚筒部;142…外壳部;151…网带;152…架设辊;153…抽吸部;161…螺旋桨;162…外壳部;170…外壳部;171…添加剂供给部;172…管;173…鼓风机;174…螺旋送料器;181…滚筒部;182…外壳部;191…网带;192…架设辊;193…抽吸部;200…订书钉;201…加压部;202…加热部;203…压延辊;204…加热辊;211…第一剪切器;212…第二剪切器;231…加湿部;232…加湿部;233…加湿部;234…加湿部;235…加湿部;236…加湿部;241…管;242…管;243…管;244…管;245…管;246…管;261…鼓风机;262…鼓风机;263…鼓风机;281…CPU;282…存储部;300…送出辊;311…收纳箱;312…升降板;313…施力部;321…电机;322…施力部;331…抵接面;341…弯曲面;521…叶片;522…电机;541…发光部;542…受光部;L…光;D1…电机驱动器;D2…电机驱动器;D3…电机驱动器;D4…电机驱动器;E1…端部;E2…端部;M1…原料薄片;M2…粗碎片;M3…解纤物;M4-1…第一筛选物;M4-2…第二筛选物;M5…第一料片;M6…细分体;M7…混合物;M8…第二料片;O1…第一轴;O32…中心轴;O41…中心轴;P1…树脂;S…薄片;α…箭头标记。

2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印刷机用废纸回收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