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析装置以及方法

文档序号:945828 发布日期:2020-10-30 浏览: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方法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and method ) 是由 佐佐木信彦 山田巧 常盘弘二 薮谷千枝 于 2020-04-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制造商的试剂容器的截面积不同的情况下,在预约数量的测定结束前试剂容器为空,或在结束时还有剩余。每次分注时测定液面高度,根据试剂容器截面积和该液面高度来计算试剂容器的剩余测定次数(S211),计数从分注计划起至分注的测定委托作为预约数量,在(剩余测定次数-预约数量)比规定量多时,判定为能使用该试剂容器并进行分注计划。并且,累积剩余测定次数相比前次值而比预期减少得多的次数、减少得少的次数,将该累积值作为误差计数(S215),计算误差比例(S219)。而且,使用误差比例来修正预约数量(S220)。另外,在误差计数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判定并通知试剂容器有气泡等异常,并使误差计数复位(S216、S217)。(The present invention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leaving a reagent container empty or remaining at the end of measurement of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times whe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s of reagent containers of manufacturers are different. The liquid surface height is measured for each dispensing, the remaining number of times of measurement of the reagent container is calculated from the reagent container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the liquid surface height (S211), a measurement request from the dispensing plan to the dispensing is counted as a reserved number, and when (the remaining number of times of measurement-the reserved number) is more than a predetermined amount,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dispensing plan can be performed using the reagent container. Then, the number of times that the remaining number of measurements is decreased more than expected or less than expected is accumulated, and the accumulated value is regarded as an error count (S215), and an error ratio is calculated (S219). Then, the reserved number is corrected using the error ratio (S220). When the error count exceeds a predetermined value, it is determined that an abnormality such as a bubble has occurred in the reagent container and notified, and the error count is reset (S216, S217).)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尤其涉及管理试样、试剂的余量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在从试样、试剂容器分注试剂、试样时,测定容器内的液面高度,并根据该高度和已登记在装置中的容器的截面积来计算容器的剩余测定次数。

在从多个试剂容器分注试剂的测定项目中,从分注最初的试剂至分注最后的试剂存在时间间隔。根据至此的分注时计算出的剩余测定次数判断在分析后半段分注试剂的试剂容器的分注可否。若判断为能够进行分注直至最后的试剂容器,则装置计划该测定项目的分注。

但是,试剂容器的截面积有可能因每个制造商而稍微不同,在该情况下,剩余测定次数的计算结果有时产生误差。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根据过去的分注数据计算预测试剂余量,来修正试剂余量(剩余测定次数)。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使用多个余量公式来计算试剂余量(剩余测定次数),并确定出最合适的试剂余量,从而修正试剂余量。

并且,在设置有试剂容器时在试剂表面产生有气泡的情况下,剩余测定次数也有可能产生误差。因此,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以下功能:根据过去的分注数据来计算试剂液面高度的近似公式,从而在实际的试剂液面高度与根据近似公式求出的试剂液面高度产生了差异的情况下,检测产生气泡等异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222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909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702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基于试剂容器的截面积的误差而剩余测定次数的计算也产生误差的状态下,在对从多个试剂容器分注试剂的测定项目连续且继续地分析的情况下,在从分析后半段的试剂容器的分注计划起至实际的分注的期间内,有可能试剂不足,或者即使以用尽试剂的方式进行分注计划,在分注后也可能剩余试剂。

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在分注次数较少的时候,有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修正精度。若在该状态下修正试剂余量,则试剂余量因修正本身的误差而变动,在用户界面显示试剂余量的装置中,有可能让用户感到不信任。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使用多个余量公式,所以需要存储所有试剂制造商的试剂容器的余量公式,算法有可能变得巨大。并且,在试剂表面产生气泡的计时是在装置设置有试剂容器时的可能性较高,即使使用专利文献3的方法并基于分注最初的液面高度求出近似公式,也有可能求出产生了气泡的状态下的近似公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课题,提供一种能够排除气泡的影响并且即使在对测定项目连续且继续地分析的情况下也能够刚好用尽试剂容器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具备:试剂分注机构,其分注填充在试剂容器内的试剂;液面检测部,其利用试剂分注机构检测试剂液面;以及控制部,其根据所检测到的液面的高度来计算剩余测定次数,并基于剩余测定次数、和从分注计划起至分注的测定委托的预约数量来判定是否能够使用试剂容器,控制部基于剩余测定次数的误差计数来修正预约数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没有气泡的影响并且即使连续且继续地分析测定项目也能够刚好用尽分析后半段的试剂容器的自动分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试剂的分注工序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1的试剂的余量管理的流程图的图。

图3是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实施例1的试剂盘的图。

图5是说明实施例1的伴随试剂盘旋转而产生的试剂表面的液体晃动的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在液面因液体晃动而较低时试剂探头下降并在液面检测时停止的图。

图7是实施例1的在液面因液体晃动而较高时试剂探头下降并在液面检测时停止的图。

图8是说明实施例1的试剂表面的较小的气泡的图。

图9是说明实施例1的试剂表面的较小的气泡且因抽吸工作而气泡稍微破裂后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说明实施例1的试剂表面的较大的气泡的图。

图11是说明实施例1的试剂表面的较大的气泡破裂后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说明实施例1的比装置所识别出的截面积小的试剂容器的图。

图13是说明实施例1的比装置所识别出的截面积大的试剂容器的说明图。

图14是说明实施例1的从分注计划起至分注试剂的动作计时的图。

符号的说明

100—自动分析装置,101—试样盘,102—试样,103—试样容器,104—反应盘,106—试样分注机构,107—试剂盘,108—试剂,109—试剂容器,110—试剂分注机构,111—声波照射机构,112—搅拌机构,113—恒温槽循环液体,114—测光机构,115—反应容器清洗机构,116—控制电路,117—测光电路,118—计算机,119—输入部,120—输出部,121—整体控制部,122—反应液,123—运算部,124—存储部,202—反应容器,301—试剂盘旋转方向,302—试剂表面的晃动,303—实际的试剂液面高度,311—试剂分注机构的下降方向,321—试剂表面的气泡,331—实际的试剂容器截面积,332—分析装置所识别出的截面积,401—分注计划的计时,402—分注试样的计时,403—分注R1试剂的计时,404—分注R3试剂的计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依次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的说明中,作为试剂容器内的试剂余量,示出剩余测定次数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其它数值来计算试剂余量。

(实施例1)

实施例1是通过使用误差计数对预约数量进行修正来判定是否能够使用试剂容器并进行分注计划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实施例。亦即是自动分析装置及其方法的实施例,自动分析装置具备:试剂分注机构,其分注填充在试剂容器内的试剂;液面检测部,其利用试剂分注机构检测试剂液面;以及控制部,其根据检测到的液面的高度来计算剩余测定次数,并基于剩余测定次数和从分注计划起至分注的测定委托的预约数量来判定是否能够使用试剂容器,控制部基于剩余测定次数的误差计数来修正预约数量。

首先,使用图3说明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自动分析装置100主要由机构部和整体控制部121构成,机构部具备试样盘101、与其呈同心圆状地配置并收纳试样102的试样容器103、反应盘104、与其呈同心圆状地配置的反应容器202、试样分注机构106、试剂盘107,与其呈同心圆状地配置并收纳各种试剂108的试剂容器109、试剂分注机构110、声波照射机构111、搅拌机构112、恒温槽循环液体113、测光机构114、以及反应容器清洗机构115,整体控制部121具备由中央处理部(CPU)构成的运算部执行各种程序的计算机118、输入部119、输出部120等。

作为控制部的整体控制部121除具备计算机118、输入部119、输出部120之外,还具备控制电路116、测光电路117。输入部119例如是指示器、键盘、平板电脑等,在显示器等输出部120显示测定结果、各种操作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等。此外,本图中,整体控制部121与各个结构部连接,控制装置整体,但也能够构成为每个结构部具备独立的控制部。

自动分析装置100所进行的分析主要如下实施。首先,设置于试样盘101的试样102由试样分注机构106从试样容器103分注到反应容器202。收纳有试样102的反应容器202通过反应盘104的旋转动作而移动至试剂分注位置,试剂分注机构110将分析所使用的试剂108从试剂容器109分注到放入有试样102的反应容器202。此处,将收纳在反应容器202内的试样102与试剂108的混合液称作反应液122。

接着,在由声波照射机构111使反应容器202内的反应液122脱气后,由搅拌机构112进行反应容器202内的反应液122的搅拌。反应容器202由填满在反应盘104的下部的恒温槽循环液体113保持为恒定的温度、例如37℃,从而促进反应并使反应的进行变得稳定。在反应容器202内的反应液122伴随反应盘104的旋转动作而通过测光机构114时,经由测光电路117测定反应液122的光学特性变化。

将像这样获得的测光数据送至计算机118,通过作为计算机118内的运算部试样中的对象成分的浓度,并且将所获得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部124中,在输出部120显示结果。反应后的反应容器202由反应容器清洗机构115清洗,并反复用于下一次反应,或者废弃到未图示的反应容器废弃部。此处,在输出部120显示收纳在试剂容器内的试剂的余量或者与试剂的余量对应的作为可测定次数的剩余测定次数。

接下来,使用图1说明上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机构的工作和剩余测定次数的计算方法。在分注试样、试剂时,分注机构110下降至试样、试剂液面。此时,使用具备检测液面的功能的分注机构进行以下的分注工序的工作。此外,为简化说明,仅记载分注试剂的情况。

(1)使试剂分注机构110移动到放入有试剂的试剂容器109之上。之后,一边检查试剂液面的有无,一边使试剂分注机构110下降(图1的(a))。

(2)在检测到试剂液面的时刻,停止试剂分注机构110的下降工作(图1的(b))。若试剂分注机构110的下降停止,则再次检查液面的有无。以下,将其记载为第一次液面检查。

(3)若在第一次液面检查中确认到“有液面”,则从试剂容器抽吸预先设定的分注量的试剂(图1的(c))。在抽吸试剂后,再次检查液面的有无。以下,将其记载为第二次液面检查。

(4)在第二次液面检查后,使试剂分注机构110上升至预定位置(图1的(d))。在试剂分注机构110上升后,作为放入有试样的反应容器的反应池202等水平移动至吐出试剂的对象之上。

(5)试剂分注机构110在反应池202上停止水平移动后,下降一定量即不与反应池202中的试样102接触的程度(图1的(e))。此外,即使不下降一定量,试剂分注机构110与反应池202的高度方向的距离也不会分离太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实施该动作。

(6)向反应池202吐出已设定的分注量的试剂(图1的(f))。

(7)在吐出试剂后,使试剂分注机构110上升至预定位置(图1的(g))。

此外,在之前的工作中未下降一定量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实施该动作。之后,使分注机构返回至预定位置。此外,关于检测液面的功能、液面检测部,能够使用公知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3等中公开的测定静电电容变化的方法等实施。

在上述“在检测到液面的时刻,停止分注机构的下降”动作结束了的时刻,能够预先存储分注机构的下降量,并根据预先登记在装置中的至试剂容器底的下降量、以及试剂容器的截面积、测定一次的试剂使用量来计算作为该试剂容器的试剂余量的剩余测定次数。下式1中示出试剂容器的剩余测定次数的计算式。

剩余测定次数

={(“至试剂容器底的下降量”-“分注机构的下降量”)ד试剂容器的截面积”-“此次的试剂使用量”}÷“测定一次的试剂使用量”…(式1)

例如,在将“至试剂容器底的下降量”设为100mm、将“分注机构的下降量”设为70mm、将“试剂容器的截面积”设为1000mm2、并将“此次的试剂使用量”及“测定一次的试剂使用量”设为150μl时,能够如下计算试剂容器的剩余测定次数。

剩余测定次数

={(100-70)×1000-150}÷150

=(30000-150)÷150

=199次

接下来,说明图3所示的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容器的转换和瓶组的功能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试剂容器的转换的功能是指,若该试剂容器的试剂用完,则停止从该试剂容器分注试剂,而从预先准备的其它试剂容器分注试剂。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试剂容器的瓶组的功能如下定义。在该分析项目A的试剂容器的R1试剂、R3试剂分别各有两个时,记载为R1-1瓶、R1-2瓶、R3-1瓶、R3-2瓶,将R1-1瓶和R3-1瓶的组设为瓶组1,并将R1-2瓶和R3-2瓶的组设为瓶组2。

此时,从瓶组1的试剂容器连续分注,即使在R3-1瓶还残留试剂的情况下,若R1-1瓶的试剂用完,则也视为瓶组1的试剂用完。将其定义为本实施例的瓶组的功能。并且,从下一次的该项目A的分注起转换成使用瓶组2的试剂容器。将其定义为瓶组的转换的功能。

接下来,本实施例中,说明试剂容器的预约数量、剩余测定次数、以及分注计划的关系。试剂容器的预约功能以及预约数量如下定义。

在有该分析项目A的试剂容器的R1试剂、R3试剂时,以试样分注、R1试剂、R3试剂的顺序进行分注,但在从R1试剂分注起至R3试剂分注的期间有时例如隔开5分钟左右的间隔。为简单说明,在分析检体时,使1个循环为4.5秒,图14中示出从分注计划至分注试剂的动作计时的一例。该图中,在以下试剂项目中进行说明:将有试剂容器的预约的计时401作为起始点,R1试剂分注的计时403是4.5秒后×4个循环后、R3试剂分注的计时404是4.5秒后×66个循环后进行分注。

在自动分析装置从受理分析委托起至实际上分注试剂前的期间内,由于不分注试剂,所以试剂容器的剩余测定次数未更新,但成为分注试剂的预定。将该状态作为该试剂容器的预约管理,并预先将预约的数量作为该试剂容器的“预约数量”计数。即,将从分注计划起至实际的分注的分注预定数量作为预约数量。而且,在实际上分注试剂时,倒数“预约数量”,也更新试剂容器的剩余测定次数。

也就是说,图14中,在该项目的分注计划的开始计时401,将作为使用中瓶的R1-1瓶的预约数量和R3-1瓶的预约数量分别加1。在计时402进行试样分注。接下来,在R1试剂分注的计时403,将R1-1瓶的预约数量减1,并且剩余测定次数也减1。接下来,在R3试剂分注的计时404,将R1-3瓶的预约数量减1,并且剩余测定次数也减1。

在连续地对相同项目委托分析后,在每个循环的分注计划的计时,将该瓶的预约数量加1,但若开始最初的试剂分注后,则将预约数量减1,因而预约数量的最大值成为从各试剂瓶的分析计划起至分注的循环数。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进行如下的计划分析:在以下的条件式2成立时使用瓶组1,并在除此以外时使用瓶组2。即,控制为:在多个瓶组的一个试剂容器的预约数量超过该试剂容器的剩余测定次数的情况下使用其它瓶组。

“剩余测定次数”-“预约数量”>0…(式2)

由此,例如在有剩余测定次数为100次的R1-1瓶、剩余测定次数为66次的R3-1瓶的瓶组1的情况下,即使对该分析项目67次连续地进行了分析,实际上在R3-1的试剂分注前,第67次的试剂分注也能够转换成瓶组2。

但是,与剩余测定次数的更新不同,“预约数量”的更新由软件计数进行,无法反映每个试剂制造商的试剂容器的截面积的差异。因此,在与自动分析装置所识别出的截面积不同的试剂容器的情况下,并在有剩余测定次数为66的R3-1瓶的瓶组1的情况下,即使将“预约数量”计数到66次并转换成瓶组2,实际上在66次分注前试剂就为空,或者即使分注66次,还残留有试剂。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使用误差比例来修正“预约数量”,并且上述误差比例使用在下文中说明的误差计数来计算。如上所述,对“预约数量”决定上限值,具体而言,在“从分注计划起至实际的分注”的期间能够实施的分注计划数为上限值。例如,在每个循环为4.5秒,并且在每个循环实施1次分注计划,“从分注计划起至实际的分注”的最大间隔为67个循环的分析装置中,预约数量的上限值为67次。并且,预约数量达到上限值限定于连续地分析单一分析项目的事例。在实际的例程中,分析多个分析项目的情况较多,预约数量最多能够推测为0~10次左右。

因而,万一即使修正本身产生了误差,由于修正对象的“预约数量”是限定的数值,所以也有容易进行风险管理,并且有在实际的例程中基本没有影响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累积地计算在至此的该试剂容器的分注中剩余测定次数与前次值相比而比预期减少得多的次数、或者减少得少的次数,并定义为“误差计数”。使用该“误差计数”与至此的“分注次数”的累积值来计算“误差比例”,并修正“预约数量”,从而在“预约数量”较少时,修正的效果能够较弱,并在“预约数量”较多时,修正的效果的影响能够较强。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误差计数”超过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向用户通知异常并使“误差计数”及“分注次数”复位,即使在试剂表面存在气泡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影响“预约数量”的修正。

使用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概要流程图详述本实施例的结构。该流程图的处理主体主要是计算机118。此外,在图2所示的处理工作中,误差计数、分注次数、试剂余量、预约数量为每个试剂瓶的管理值。

若图2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动作开始,则首先试剂分注机构的试剂探头下降至试剂瓶,通过液面检测来计算试剂瓶的液面高度(步骤210,以下为S210)。而且,每次分注时,根据试剂瓶的截面积、所检测到的液面高度、所抽吸到的试剂的分注量来计算试剂容器的试剂余量、即剩余测定次数(S211)。并且,将分注次数加上1次(S212),并将预约数量减去1次(S213)。

另外,检查剩余测定次数相比前次值是否减少得比预期的规定值多(S214),在减少得多的情况下,累积并计算其次数,作为误差计数(S215)。通常,剩余测定次数比前次值减少1次。因此,例如若在该分注时刻的剩余测定次数比前次值减少2次,则将误差计数加上1次,若比前次值减少3次,则将误差计数加上2次。并且,若与前次值相等,则将误差计数减去1次。

若将该S215的处理表示为计算式3,则如下。

“误差计数”

=“误差计数”+“前次的剩余测定次数”-“此次的剩余测定次数”-1

…(式3)

此外,前次的剩余测定次数的值有成为在分析中的试剂分注中计算出的剩余测定次数的事例、和成为在实施试剂余量登记后计算出的剩余测定次数的事例。在利用式3获得的“误差计数”超过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S216中否),计算机118控制为:将该试剂瓶的异常输出到输出部120等并通知用户(S217),而且将“误差计数”、“分注次数”复位。

接着,在有该试剂的分析委托的情况下(S218中是),在该分注时刻,每次进行分注,利用以下的式4来计算“误差比例”(S219)。

“误差比例”

=“误差计数”÷“分注次数”…(式4)

此外,此处“分注次数”在每次从该试剂容器抽吸试剂时计数1次。并且,“误差计数”、“分注次数”为每个试剂容器的计数值。

另外,在使用上述的瓶组1、2的情况下,计算机118判断以下的条件式5是否成立(S220),并以在成立时使用瓶组1,在除此以外时使用瓶组2的方式计划分析。为了高精度地执行该分析计划,计算机118用“误差比例”来修正“预约数量”。

“剩余测定次数”-“预约数量”-“预约数量”ד误差比例”>0…(式5)

通过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该功能,例如,若“误差比例”为10%,则在有试剂容器的剩余测定次数为100的R1-1瓶、剩余测定次数为66的R3-1瓶的瓶组1的情况下,即使67次连续地对该分析项目进行了分析委托,若在不满足条件式5时使用瓶组2,则在预约数量为60时,成为“误差比例”ד预约数量”=6,因而即使在实际上进行R3-1的试剂分注前,60次用瓶组1分注,第61~67次的试剂分注能够转换成瓶组2。

由于认为“误差比例”在相同的试剂容器中基本不变化,因而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的方法中,试剂不会变得不足,并且能够用尽试剂,实现瓶组转换的计时。此处,为了加深该本实施例的理解,使用图12、图13说明在试剂分注中剩余测定次数减少2次、或者1次也不减少的事例。

图12是试剂容器的截面积比自动分析装置所识别出的截面积小的情况下的试剂分注的图。

在试剂容器的截面积比装置所识别出的截面积小10%的情况下,在一次分注中减少1.1次。

因而,若分注10次,则在最后的第10次中减少2次,从而合计减少11次试剂余量。

图13是试剂容器的截面积比自动分析装置所识别出的截面积大的情况下的试剂分注的图。

在试剂容器的截面积比装置所识别出的截面积大10%的情况下,在一次分注中减少0.9次。

因而,若分注10次,则在最后的第10次中没有减少1次,从而合计减少9次试剂余量。

在试剂分注中剩余测定次数减少2次或者1次也没有减少的事例中,除试剂容器的截面积存在误差的事例之外,还因试剂容器内的试剂液体晃动而产生相同的事例。因此,说明本实施例的试剂液体晃动的定义。

图4是表示如下状况的图:在试剂盘107内放置试剂容器109,试剂盘107向试剂盘旋转方向301旋转,从而试剂容器109移动至试剂分注机构110的试剂探头的下降位置。

图5是表示如下状况的图:试剂容器109因试剂盘旋转而移动,因其趋势,试剂容器内部的试剂108的表面如试剂表面的晃动302那样晃动、倾斜。

图6是表示如下状况的图:在试剂探头沿下降方向311下降到试剂容器109时有试剂表面的晃动302,从而实际的试剂液面高度303产生不均,试剂探头与液面较低的位置接触。

由于利用液面检测功能在该位置检测液面并停止试剂探头,所以计算出液面高度比实际低,作为结果,试剂余量比实际输出得少。

另一方面,图7是表示以下状况的图:在试剂探头下降到试剂容器时,由于有试剂液面的晃动302,所以试剂液面高度303产生不均,试剂探头与液面较高的位置接触。

由于利用液面检测功能在该位置检测液面并停止试剂探头,所以计算出液面高度比实际高,作为结果,试剂余量比实际输出得多。

如上所述,因液体晃动,试剂余量暂时比实际增加或减少,但由于液体晃动随机地产生,所以若继续分注,则试剂余量的暂时性增减成对地产生。也就是说,即使误差计数暂时减少,若继续分注则再次增加,最终为±0。因而,通过本实施例的误差计数的计数,能够区别试剂容器的截面积的误差所致的剩余测定次数的增减和液体晃动所致的剩余测定次数的增减。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试剂表面的气泡检测。在登记试剂时,通过以下的计算式6更新误差计数的“基准值”。

“基准值”=误差比例×使用数量…(式6)

在分析中的试剂分注时,若经过例如10次等一定的分注次数,则根据计算式6更新误差计数的“基准值”。

另外,在分析中的试剂分注时,在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时,向用户通知异常。

(基准值+阈值1)<“误差计数”…(式7)

此外,阈值1是通过实验求出的固定值。

在满足条件式7时,由于有可能“误差比例”本身产生误差,所以使“误差计数”、“测定次数”的累积值复位。此外,复位后的值也可以是前次的试剂登记时刻的值。

作为执行之前说明的计算式3的条件,追加以下的条件式8、条件式9。

“此次的剩余测定次数”-“前次的剩余测定次数”<阈值2…(式8)

“此次的剩余测定次数”-“前次的剩余测定次数”>阈值2…(式9)

此外,阈值2也是通过实验求出的固定值。

这是为了防止即使产生气泡而误差计数减少、在气泡消失后误差计数还增加而成为±0的情况,在产生气泡而误差计数较大地减少的情况、较大地增加的情况下,不计算误差计数。

由于误差计数是累积值,所以即使在试剂容器的较小的气泡一点点破裂而剩余测定次数一点点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知异常。

此处,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试剂表面的气泡。图8是表示以下状况的图:在试剂探头下降到试剂容器时,在试剂液面产生较小的气泡且是仅因试剂探头接触不会消失的气泡,并与试剂探头接触。由于利用液面检测功能在该位置检测液面而停止试剂探头,所以计算出液面高度比实际高,作为结果,试剂余量比实际输出得多。此外,图8~图11中,省略了液体晃动的图示。

图9是表示以下状况的图:在试剂探头下降到试剂容器时,试剂液面的较小的气泡且是仅因试剂探头接触不会消失的气泡因前次的试剂探头的分注动作而稍微减少,并与试剂探头接触。

由于利用液面检测功能在该位置检测液面而停止试剂探头,所以计算出液面高度比实际稍高,作为结果,试剂余量比实际输出得稍多。

与在前次的试剂分注中计算出的试剂余量相比,在此次的试剂分注中计算出的试剂余量减少得比一次多。

图10是表示以下状况的图:在试剂探头下降到试剂容器时,在试剂液面产生较大的气泡且是仅因试剂探头接触不会消失的气泡,并且与试剂探头接触。

由于利用液面检测功能在该位置检测液面而停止试剂探头,所以计算出液面高度比实际高,作为结果,试剂余量比实际输出得多。

图11是表示以下状况的图:在试剂探头下降到试剂容器时,试剂液面的较大的气泡且是仅因试剂探头接触不会消失的气泡因前次的试剂探头的分注工作而破裂,并且试剂探头下降至试剂液面。

由于利用液面检测功能在该位置检测液面而停止试剂探头,所以正确地计算出液面高度,作为结果,正确地输出试剂余量。

与在前次的试剂分注中计算出的试剂余量相比,在此次的试剂分注中计算出的试剂余量较大地减少。

此外,试剂表面的气泡主要在设置试剂容器时产生。在较小的气泡的情况下,不会一口气破裂,而是因时间经过以及试剂分注一点点破裂。因此,若继续分注,则试剂余量一点点减少。

另一方面,在较大的气泡的情况下,因时间经过以及试剂分注而一口气破裂。因此,若继续分注,则试剂余量仅1次就一口气减少。

对于误差计数而言,需要区别“试剂表面的气泡的消失”、“用户有意从试剂容器取出试剂或者添加试剂使试剂余量变化”并计数误差计数。于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入上述“基准值”解决上述问题。

在现有的自动分析装置中,若进行“试剂添加”、“取出试剂”行为,则需要打开试剂盘的盖。在装置起动后、或者在打开试剂盘的盖后,若不进行“试剂登记”则无法分析。此处,“试剂登记”是指,使试剂分注机构下降到各试剂容器液面,并重新计算各试剂容器的剩余测定次数。

在“试剂添加”、“取出试剂”行为后,剩余测定次数变化,但误差计数在试剂登记中不变化。“误差计数”仅是伴随分析的试剂分注时。因而,在“取出试剂”行为后,“误差计数”没有变化,即使执行“取出试剂”行为,也能够实施基于“误差计数”的气泡检测。

另一方面,由于进行“试剂添加”,所以“分注次数”增加,结果有可能误差计数因“试剂容器截面积的误差”而增加。但是,试剂表面的气泡主要在设置试剂容器时产生。因而,根据以上详述的本实施例,通过导入“基准值”,能够实施基于“误差计数”的气泡检测。

根据本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即使对测定项目连续且继续地分析也能够刚好地用尽分析后半段的试剂容器的自动分析装置。并且,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提供如下装置:对于修正效果而言,由于仅在“预约数量”较多时修正强力地作用,所以万一在修正的精度变低的情况下,也如通常的运用那样在“预约数量”较少的状态下没有影响。另外,由于“预约数量”与试剂容器无关地决定了上限值,所以也有容易进行风险管理的效果。再者,即使在试剂容器的设置时试剂液面产生气泡,在继续进行试剂分注的过程中气泡一点点破裂的情况下,也能够向用户通知异常。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构成为,相对于实施例1的基于“误差比例”的“预约数量”的修正,从“分注次数”达到一定值以上之后进行修正。即、是以下实施例: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便在从试剂容器的分注次数达到一定值以上之后,根据误差比例进行预约数量的修正。这是因为:若“分注次数”较少,则“误差比例”容易产生误差,从而不会将其反映在预约数量中。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构成为,在通过基于“误差比例”的“预约数量”的修正而“预约数量”变化一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其阈值作为上限值,并根据该上限值进行修正。即、是以下实施例: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便在通过基于误差比例的预约数量的修正而该预约数量变化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将该阈值作为上限值进行修正。这是为了避免“误差比例”产生误差、进行超过预期的修正的风险。对于阈值而言,由于“预约数量”的上限值与试剂容器无关而恒定,所以优选将该值作为阈值,或者将上限值的几~几十%的值作为阈值。

通过组合以上的实施例,能够提供可靠性更高的自动分析装置。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本发明的更良好的理解而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非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

另外,以作成实现上述的各结构、功能、控制部、计算机等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CPU的程序的例子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可以例如通过在集成电路中设计等以硬件实现它们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即,也可以代替程序,例如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集成电路等实现运算部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功能。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免疫印迹仪及检测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