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器

文档序号:973165 发布日期:2020-11-03 浏览:3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温控器 (Temperature controller ) 是由 周佐愈 孙仕斌 于 2020-08-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控器,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导电组件和开关压合组件;一端与所述开关压合组件相连接、另一端外伸出所述底座的感温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感温组件相连接的探温组件;其中,所述探温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感温组件内的温度探测件、位于所述底座内、且与所述温度探测件相连接的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器。本实施例中的温控器通过温度探测件进行实时温度探测,进而通过连接器连接外部控制器读取温度探测件获取的实时温度值,因此可实现实时的温度监测,从而大大提高了温控器可靠性。(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mperature controller, comprising: a base; the conductive assembly and the switch pressing assembly are arranged in the base; one end of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assemb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switch pressing assembly,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assembly extends out of the base; the temperature detecting component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and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component; the temperature detect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temperature detecting piece arranged in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component, a circuit board positioned in the bas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emperature detecting piece, and a connector arranged on the circuit board. Th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in this embodiment carries out real-time temperature detection through the temperature detection piece, and then connects the real-time temperature value that external control ware read temperature detection piece acquireed through the connector, consequently can realize real-tim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to th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reliability has been improved greatly.)

一种温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控器。

背景技术

温控器为了控制设备的运行以达到理想的温度及节能效果,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根据不同种类的温控器应用在家电、电机、制冷或制热等众多产品中。

现有技术中,最常使用的温控器为金属片温控器,金属片温控器利用不同物体热胀冷缩程度不一样的原理,在变化的温度下由于胀缩程度不一样而使双金属产生变形,通过机构碰到或离开设定的触点或开关,使设定的电路开始或停止工作,从而达到温度控制的目的,但现有温控器无法实时进行温度监测。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控器,旨在克服现有温控器无法监测温度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器,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导电组件和开关压合组件;一端与所述开关压合组件相连接、另一端外伸出所述底座的感温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感温组件相连接的探温组件;

其中,所述探温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感温组件内的温度探测件、位于所述底座内、且与所述温度探测件相连接的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温控器中,所述导电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开关弹片、第一电插接片、第二电插接片、第一动触片和第二动触片;所述第一动触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插接片相连接;所述第二动触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相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主动触点;所述开关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插接片相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主动触点接触的第一被动触点。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温控器中,所述开关压合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位于所述开关弹片的一端上的动力触点;其中,所述动力触点用于与所述开关弹片的一端相压合,分离所述第一主动触点和第一被动触点。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温控器中,所述感温组件包括:调校螺母、感温杆和合金丝杆;所述调校螺母设置在所述开关压合组件上,所述感温杆的一端与所述调校螺母相连接,所述合金丝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底面相抵接,所述感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合金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温控器中,所述温控器还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过热保护组件;所述过热保护组件包括与所述底座的底面连接的金属片底座,设置在所述金属片底座内的金属片,设置在所述底座内、与所述金属片连接的第一推动杆,以及与所述推动杆垂直连接的第二推动杆;其中,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用于断开所述导电组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温控器中,所述开关弹片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被动触点,所述动力触点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被动触点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凹槽。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温控器中,所述温控器还包括与所述底座相连接的面壳以及穿过所述面壳与所述调校螺母相连接的螺母盖;其中,所述底座的四周设置有多个卡扣,所述面壳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扣相连接的挂耳。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温控器中,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推动杆形状相适配的运动槽;所述第一推动杆穿过所述运动槽且位于所述支撑部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温控器中,所述温控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开关弹片的一端活动连接的限位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温控器中,所述面壳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推动杆位置对应的复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温控器,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导电组件和开关压合组件;一端与所述开关压合组件相连接、另一端外伸出所述底座的感温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感温组件相连接的探温组件;其中,所述探温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感温组件内的温度探测件、位于所述底座内、且与所述温度探测件相连接的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器。本实施例中的温控器通过温度探测件进行实时温度探测,进而通过连接器连接外部控制器读取温度探测件获取的实时温度值,因此可实现实时的温度监测,从而大大提高了温控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控器中的导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控器中的信号探测组件、感温组件和开关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控器中的开关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控器中的限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控器中的过热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过热保护组件中的金属片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控器中的底座的仰视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控器中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控器中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底座;200、导电组件;300、开关压合组件;400、感温组件;500、探温组件;510、温度探测件;520、电路板;530、连接线;210、第一接线端子;220、第二接线端子;230、开关弹片;240、第一电插接片;250、第二电插接片;260、第一动触片;270、第二动触片;271、第一主动触点;231、第一被动触点;232、抵接臂;211、第一导电板;212、第一固线螺栓;221、第二导电板;222、第二固线螺栓;310、支撑部;320、连接部;330、动力触点;233、第二被动触点;234、第一通槽;235、抵接头;600、限位架;610、第一底板;620、第一侧板;630、第二侧板;631、抵接槽;410、调校螺母;420、感温杆;430、合金丝杆;110、第一通孔;700、过热保护组件;701、金属片底座;710、金属片;720、第一推动杆;730、第二推动杆;731、第一凸起;732、第二凸起;321、运动槽;800、面壳;900、螺母盖;120、卡扣;810、挂耳;820、刻度区;830、复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控器,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述温控器包括:底座10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内的导电组件200和开关压合组件300;一端与所述开关压合组件300相连接、另一端外伸出所述底座100的感温组件400;以及分别与所述底座100和所述感温组件400相连接的探温组件500;其中,所述探温组件500包括设置在所述感温组件400内的温度探测件510、位于所述底座100内、且与所述温度探测件510相连接的电路板520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520上的连接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温度探测件510通过连接线530与所述电路板520电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组件200用于接通外部电源,以及连接电发热体(如各种电器或电机),所述感温组件400用于感知环境温度,并在环境温度的变化下产生热胀冷缩从而带动所述开关压合组件300切断导电组件200与电源之间的连接;其中,设置在感温组件400内的温度探测件510用于实时感知环境温度,而与温度探测件510相连接的电路板520实时获取温度值,并由设置在电路板520上的连接器连接外部控制器(如万用表或电阻表),通过外部控制器读取温度探测件510的实时温度值,从而实现对电发热体的温度的实时监测,相比较传统的全机械式的温控器,结构更加简化,从而降低了温控器的制造成本。本发明提供的温控器大大提高了温控器的可靠性,为电发热体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护。

在实际使用中,所述温度探测件510为热敏电阻或热电偶,所述连接线530为导线,所述连接器所各种电连接器均可。

当然,所述电路板上520还可设置IC芯片(图中未示出),用于读取温度探测件510的温度数值,所述连接器还可为通讯模块(如蓝牙模块或无线模块)。通过外部的连接终端(如手机)连接所述连接器读取实时温度数值。应理解的是,所述IC芯片和通讯模块均为现有技术,对于其具体型号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是的,对于所述温度探测件510和电路板520的型号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进一步地方案,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导电组件200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00内的第一接线端子210、第二接线端子220、开关弹片230、第一电插接片240、第二电插接片250、第一动触片260和第二动触片270;所述第一动触片26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10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插接片240相连接;所述第二动触片27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20相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主动触点271;所述开关弹片23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插接片250相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主动触点271接触的第一被动触点231;所述第一动触片260和第二动触片270呈长条圆弧状,且具有弹性,所述开关弹片230上开设有抵接臂232,所述抵接臂232与所述开关弹片230呈预设角度连接,其中,所述抵接臂232一端与所述开关弹片230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100相抵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10和第二接线端子220用于连接电源,所述第一动触片260用于传递第一接线端子210和第一电插接片240之间的电流,所述第二动触片270用于传递第一接线端子210和开关弹片230之间的电流,所述第一电插接片240和第二电插接片250用于连接电发热体。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10包括用于连接电源正极(图中未示出)的第一导电板211,以及用于将电源正极和第一导电板211连接的第一固线螺栓212;所述第一动触片26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板211螺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一电插接片24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插接片240的另一端外伸出所述底座100。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20包括用于连接电源负极(图中未示出)的第二导电板221,以及用于将电源负极和第二导电板221连接的第二固线螺栓222;所述第二动触片27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板221螺接固定,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主动触点271;所述开关弹片230的一端与第二电插接片250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主动触点271接触的第一被动触点231,所述第二电插接片250的另一端外伸出所述底座100。其中,在第一接线端子210和第二接线端子220均通电的状态下,因为所述抵接臂232提供的支撑力使得第一被动触点231和所述第一主动触点271始终处于相抵接状态,第一电插接片240和第二电插接片250均通电,与第一电极插片和第二电插接片250相连接的电发热体处于得电状态。

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所述开关压合组件300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00内的支撑部310、与所述支撑部310连接的连接部320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20上、位于所述开关弹片230的一端上的动力触点330;其中,所述动力触点330用于与所述开关弹片230的一端相压合,分离所述第一主动触点和第一被动触点231。具体的,所述支撑部310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00内,所述连接部320与所述感温组件400相连接,所述连接部320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310垂直连接,所述连接部320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触点330垂直连接,且所述动力触点330位于所述开关弹片230的上方。在通电状态下,所述动力触点330与所述开关弹片230的一端处于分离状态。在环境温度过高时,所述感温组件400受热膨胀带动所述连接部320向下动作,位于所述连接部320的另一端上的动力触点330向下动作与开关弹片230的一端相压合,从而使得开关弹片230向下移动,开关弹片230的另一端上的第一被动触点231和第二动触片270上的第一主动触点271分离,第一电插接片240和第二电插接片250均断电,与第一电插接片240和第二电插接片250相连接的电发热体处于断电状态。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4,所述开关弹片230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被动触点233,所述动力触点33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被动触点233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凹槽。其中,在动力触点330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一凹槽可实现与第二被动触点233的快速定位,准确的分离开关弹片230和第二动触片270。

更具体的,请参阅图5,所述温控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与所述开关弹片230的一端活动连接的限位架600。其中,所述开关弹片230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一通槽234,所述限位架600包括与底座100相连接的第一底板610,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610垂直连接的第一侧板620和第二侧板630,所述第一侧板620位于所述第一通槽234内,所述第二侧板630上开设有抵接槽631,所述抵接臂232上设置有抵接头235,所述抵接头235与所述抵接槽631相抵接。当所述动力触点330与所述第二被动触点233相压合时,所述第一通槽234沿所述第一侧板620向下移动,所述抵接头235受到向下的压力,与所述抵接槽631相抵接,与抵接臂232的一端连接的开关弹片230的另一端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被动触点231和第一主动触点271分离。

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感温组件400包括:调校螺母410、感温杆420和合金丝杆430;所述调校螺母410设置在所述开关压合组件300上,所述感温杆420的一端与所述调校螺母410相连接,所述合金丝杆430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00的底面相抵接,所述感温杆420的另一端与所述合金丝杆43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调校螺母410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20的一侧上,所述感温杆420的一端从所述连接部320的另一侧上穿过所述连接部320并与所述调校螺母410螺接固定,所述感温杆420的另一端与所述合金丝杠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合金丝杆430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00的底面相抵接。其中,所述合金丝杆430为低膨胀系数合金制成,且所述合金丝杆430的膨胀系数要低于所述感温杆420。在实际使用中,所述合金丝杠用于感知环境温度的变化。举例说明,当外界环境升高时,所述合金丝杆430会产生膨胀,而合金丝杆430的一端因与底座100的底面相抵接无法动作,此时合金丝杆430的另一端因为没有受到约束,则会带动所述感温杆420的另一端运动(向下移动),而感温杆420的一端因为受到拉力则会带动调校螺母410向下移动,则所述连接部320同时跟随向下移动,使得所述动力触点330向下移动,与所述第二被动触点233相压合,进而使第一被动触点231和第一主动触点271分离,第一电插接片240和第二电插接片250断电。

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9,为了防止所述感温组件400失效无法及时断开开关压合组件300,所述温控器还包括与所述底座100的底面连接的金属片底座701;设置在所述金属片底座701内的金属片71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内、与所述金属片710连接的第一推动杆720,以及与所述推动杆垂直连接的第二推动杆730;其中,所述第二推动杆730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凸起731、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凸起732;所述第一凸起731和第二凸起732用于断开所述导电组件2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0的底面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中间位置开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推动杆720的运动轨道的第一通孔110。所述金属片底座701与所述底座的底面连接(如螺接、焊接或胶水连接)。所述金属片710呈圆形,所述金属片710的圆心与所述第一推动杆720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731位于所述第一动触片260的下方,所述第二凸起732位于所述第二动触片270的下方,所述金属片710向上的一侧(与第一推动杆720的底部连接的面)为凹陷的圆弧面,金属片710向下的另一侧为凸起的圆弧面。所述金属片710向上的一侧和向下的另一侧的金属材质不同,所述金属片710用于感知环境温度是否超过预设最高温,当环境温度超过预设最高温时,所述金属片710会产生过热变形,例如,选用在环境温度在85摄氏度时会产生变形的金属片710,则此时所述金属片710向上的一侧变形为凸起的圆弧面,金属片710向下的另一侧变形为凹陷的圆弧面;这样,通过金属片710的反向变形,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使第一推动杆720向上动作,则与第一推动杆720连接的第二推动杆730随之运动,位于第二推动杆730两端的第一凸起731和第二凸起732,对应与第一动触片260和第二动触片270相抵接,使得第二动触片270的另一端上的第一主动触点271和开关弹片230的另一端上的第一被动触点231分离,使得第一电插接片240和第二电插接片250断电,从而实现对电发热体的过热保护。

其中,当需要重新接通第一电插接片240和第二电插接片250时,通过推动第一推动杆720向下运动即可使得金属片710恢复原状,则第一凸起731和第二凸起732与第一动触片260和第二动触片270分离,使得第二动触片270的另一端上的第一主动触点271和开关弹片230的另一端上的第一被动触点231重新接触,使得第一电插接片240和第二电插接片250得电。

具体的,所述连接部32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推动杆720形状相适配的运动槽321;所述第一推动杆720穿过所述运动槽321且位于所述支撑部310上。其中,所述第一推动杆720在被金属片710向上推动时,所述第一推动杆720的顶部穿所运动槽321,通过所述运动槽321对第一推动杆720进行运动轨道的固定。

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请参阅图10,所述温控器还包括与所述底座100相连接的面壳800以及穿过所述面壳800与所述调校螺母410相连接的螺母盖900;其中,所述底座100的四周设置有多个卡扣120,所述面壳800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扣120相连接的挂耳810。

具体的,位于所述面壳800上开设有刻度区820,所述刻度区820用于标识数值,在通过螺母盖900调节所述调校螺母410时,通过调节到不同的数值上对应调整调校螺母410和感温杆420的一端的松紧程度。调校螺母410和感温杆420的一端之间不同的松紧程度可实现在不同温度区间内对导电组件200的通断。举例说明,如刻度区820内按逆时针旋转的数值为1~5,则说明是数值1对应着调校螺母410与感温杆420的一端为旋到最紧的状态(此时默认右旋为拧紧),则相应的所述连接部320与所述调校螺母410之间的间距也为最小,调校螺母410与连接部320紧密接触(因为合金丝杆430的一端此时与底座100的底面为抵接状态),此时当合金丝杆430感受到环境温度变高时,合金丝杆430产生较小膨胀,合金丝杆430带动感温杆420、连接部320以及调校螺母410向下移动,则所述连接部320带动所述动力触点330与第二被动触点233相压合,分离第一主动触点271和第一被动触点231。同理,当调校螺母410旋转至数值5时,此时所述连接部320与所述调校螺母410之间的间距为最大,调校螺母410与连接部320之间有一定间隙,此时当合金丝杆430感受到环境温度变高时,合金丝杆430需产生较大膨胀,合金丝杆430带动感温杆420、连接部320以及调校螺母410向下移动,则所述连接部320带动所述动力触点330与第二被动触点233相压合,分离第一主动触点271和第一被动触点231。因此,通过调节调校螺母410和感温杆420的一端之间不同的松紧程度,可使得感温组件400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切断所述导电组件200的电流。

更具体的,所述面壳80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推动杆720位置对应的复位孔830。当所述过热保护组件700因为环境温度过高而启动时,通过外部工具(如镊子)伸进内复位孔830可推动第一推动杆720向下运动,从而使得金属片710恢复原状,使得第一电插接片240和第二电插接片250重新得电。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中温控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一方面,通过温度探测件510实时感知环境温度,与温度探测件510相连接的电路板520实时获取温度值,并由设置在电路板520上的连接器连接外部控制器,通过外部控制器读取电路板520上的实时温度值,从而实现对电发热体的温度的实时监测。

另一方面,当外界环境升高时,合金丝杆430会产生膨胀,而合金丝杆430的一端因与底座100的底面相抵接无法动作,此时合金丝杆430的另一端因为没有受到约束,则会带动所述感温杆420的另一端向下移动,而感温杆420的一端因为受到拉力则会带动调校螺母410向下移动,则所述连接部320同时跟随向下移动,使得所述动力触点330向下移动,与所述第二被动触点233相压合,进而使第一被动触点231和第一主动触点271分离,第一电插接片240和第二电插接片250断电。

再一方面,当环境温度超过预设最高温时,金属片710会产生过热变形;金属片710向上的一侧变形为凸起的圆弧面,金属片710向下的另一侧变形为凹陷的圆弧面;进而通过金属片710的反向变形,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使第一推动杆720向上动作,则与第一推动杆720连接的第二推动杆730随之运动,位于第二推动杆730两端的第一凸起731和第二凸起732,对应与第一动触片260和第二动触片270相抵接,使得第二动触片270的另一端上的第一主动触点271和开关弹片230的另一端上的第一被动触点231分离,使得第一电插接片240和第二电插接片250断电,实现对电发热体的过热保护。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温控器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导电组件和开关压合组件;一端与所述开关压合组件相连接、另一端外伸出所述底座的感温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感温组件相连接的探温组件;其中,所述探温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感温组件内的温度探测件、位于所述底座内、且与所述温度探测件相连接的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器。本实施例中的温控器通过温度探测件进行实时温度探测,进而通过连接器连接外部控制器读取温度探测件获取的实时温度值,因此可实现实时的温度监测,从而大大提高了温控器可靠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所指出。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温控旋钮开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