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

文档序号:1040222 发布日期:2020-10-09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送风装置 (Air supply device ) 是由 山口晃广 于 2020-03-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从主体部拆下罩部的情况下切换罩部相对于主体部的位置的送风装置。送风装置(100)具备主体部(10)、罩部(20)、以及支承机构(30)。罩部(20)可旋转地安装于主体部(10)。支承机构(30)支承罩部(20)。支承机构(30)能够将罩部(20)的状态切换成多个支承状态中的任一个支承状态。针对每个支承状态,罩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不同。(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ir supply device which can switch the position of a cover part relative to a main body par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cover part is not detached from the main body part. The air blowing device (100)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body section (10), a cover section (20), and a support mechanism (30). The cover (20) is rotatably mounted on the main body (10). The support mechanism (30) supports the cover (20). The support mechanism (30) can switch the state of the cover part (20) to any one of a plurality of support states. The position of the cover part (20) relative to the main body part (10) is different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ccording to each supporting state.)

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具备内部支承体、设备主体、以及外观罩。内部支承体构成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离子吹出口的内侧罩。设备主体单独作为空气净化器发挥功能。外观罩决定空气净化器的外观。外观罩安装于由内部支承体构成的内侧罩的外侧,并且以相对于设备主体装卸自如的方式设置。

现有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865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用户例如在进行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维护的情况下,不得不将外观罩(罩部)从设备主体(主体部)拆下。

假设若通过切换外观罩相对于设备主体的位置,能够使外观罩相对于设备主体为半开的状态,则用户可不将外观罩从设备主体拆下而进行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维护。因此,节省了用户拆下外观罩的时间,因此是优选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从主体部拆下罩部的情况下切换罩部相对于主体部的位置的送风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送风装置具备主体部、罩部、以及支承机构。上述罩部可旋转地安装于上述主体部。上述支承机构支承上述罩部。上述支承机构能够将上述罩部的状态切换为多个支承状态中的任一个支承状态。针对每个上述支承状态,上述罩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的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轴向上不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送风装置,能够在不从主体部拆下罩部的情况下切换罩部相对于主体部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侧视图。

图2是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3是罩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罩部的立体图。

图6是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一支承状态的罩部的图。

图8是表示向罩部***主体部的动作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支承状态的罩部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支承状态的罩部的图。

图11是表示第四支承状态的罩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不重复说明。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100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100的侧视图。

空气净化器100是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一例。送风装置只要具有如下结构即可,即:从送风装置的外部将空气引入送风装置的内部,来对引入的空气实施加工处理,并将加工处理后的空气向送风装置的外部排出。加工处理例如包含对空气进行净化的处理、向空气供给离子的处理、对空气进行除湿的处理、以及对空气进行加湿的处理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如图1所示,空气净化器100具备框体1。框体1为中空的部件。框体1例如由树脂形成。

框体1包含主体部10和罩部20。罩部20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主体部10。另外,罩部20可旋转地安装于主体部10。罩部20位于主体部10的外侧。通过在主体部10安装罩部20,从而主体部10的一部分被罩部20覆盖。

参照图2,对主体部10进行说明。图2是主体部1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主体部10具有第一部分11、多个第二部分12、以及第三部分13。

第一部分11是主体部10中的位于上部的部分。第一部分11是中空的部件。在第一部分11形成风的吹出口B。

多个第二部分12分别是主体部10中的位于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部分。多个第二部分12分别夹设在第一部分11与第三部分13之间。多个第二部分12沿着主体部10的中心轴L的绕轴方向P排列。主体部10的中心轴L是通过主体部10的中心,并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0包含三个第二部分12。此外,第二部分12的个数未被特别限定。

第三部分13是主体部10中的位于下部的部分。第三部分13包含下侧部分13a和上侧部分13b。下侧部分13a设置于地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部分13a形成为大致圆盘状。上侧部分13b与下侧部分13a相连,并位于下侧部分13a的上侧。上侧部分13b形成为环状。在上侧部分13b,形成贯通上侧部分13b的贯通孔131。在贯通孔131,例如安装过滤器(预过滤器)C。过滤器C收集灰尘。贯通孔131设置有多个。多个贯通孔131沿着绕轴方向P排列。

参照图3,对罩部20进行说明。图3是罩部20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罩部20是两端开口的大致筒状的部件。在罩部20,形成第一开口部21和第二开口部22。第一开口部21形成于罩部20的上部23。第二开口部22形成于罩部20的下部24。第一开口部21与第二开口部22分别将罩部2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罩部20的内部是通过罩部20的内表面25围起来的空间。

第二开口部22是本发明的开口部的一例。在第二开口部22***主体部10。

罩部20包含周围部27。周围部27是罩部20中的位于第二开口部22的周围的部分,以包围第二开口部22的方式形成(参照图5)。周围部27形成为环状。周围部27位于罩部20中的下端。

在罩部20形成吸气孔26。吸气孔26形成于罩部20的下部24。吸气孔26将罩部2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吸气孔26设置有多个。多个吸气孔26沿着罩部20的下部24的外周排列。

参照图1至图3,对空气净化器100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主体部10插通于罩部20。

主体部10的第一部分11从罩部20的第一开口部21向罩部20的外部突出。

主体部10的第二部分12通过位于罩部20的内部,从而由罩部20覆盖。

主体部10的第三部分13的下侧部分13a从罩部20的第二开口部22向罩部20的外部突出。主体部10的第三部分13的上侧部分13b通过位于罩部20的内部,从而由罩部20覆盖。

形成于主体部10的贯通孔131通过与形成于罩部20的吸气孔26对置,从而与吸气孔26连通。

以下,有时将贯通孔131与吸气孔26合在一起,记载为吸气口A。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4,对空气净化器100进一步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空气净化器100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4所示,框体1还包含把持部3。把持部3具有使框体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凹陷的形状。把持部3由形成于罩部20的孔部3a、和形成于框体1的凹部3b构成。孔部3a与凹部3b对置。通过用户把持把持部3,从而用户的手指钩挂于主体部10的孔部3a和罩部20的凹部3b双方。其结果为,用户能够把持主体部10及罩部20双方。用户在把持把持部3的状态下,搬运空气净化器100。

如图4所示,空气净化器100还具备发光部4、净化部5、以及送风部6。

发光部4、净化部5、以及送风部6配置于框体1的内部M。

发光部4朝向净化部5照射光。发光部4例如包含LED那样的光源。

净化部5对空气进行净化。净化部5配置在发光部4的上方。净化部5例如包含光催化过滤器。光催化过滤器所包含的光催化剂通过被从发光部4照射光而生成催化作用。其结果为,当空气经过净化部5的光催化过滤器时,空气中的气味成分被分解。气味成分例如为氨气、甲硫醇、三甲胺、和/或壬烯醛等。

净化部5包含物理吸附型过滤器和/或化学吸附型过滤器,通过物理吸附型过滤器和/或化学吸附型过滤器也可以吸附气味成分。在不使用光催化过滤器的情况下,空气净化器100也可以不具备发光部4。

在本实施方式中,净化部5作为空气的净化的第一例,使空气中的气味成分降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净化部5作为空气的净化的第二例,也可以使空气中的灰尘降低。该情况下,净化部5例如包含HEPA过滤器。

在框体1的内部M形成风路N。在本实施方式中,风路N沿着上下方向延伸。风路N与吸气口A及吹出口B连通。在风路N上配置净化部5和送风部6。

送风部6生成空气流。送风部6例如包含风扇和使风扇旋转的驱动源。驱动源例如包含马达。

通过送风部6运转,框体1的外部的空气经由吸气口A而流入风路N。进而,流入风路N的空气在风路N流动。进而,在风路N流动的空气经由吹出口B而向框体1的外部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部6运转表示作为驱动源的马达使风扇旋转。

空气净化器100还具备离子供给部7。离子供给部7位于风路N上。离子供给部7配置在送风部6的下游。离子供给部7向在风路N中流动的空气供给离子。离子包含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至少一种离子。

空气净化器100还具备整流部8和百叶板9。整流部8和百叶板9配置在风路N上。

整流部8对由送风部6输送的风进行引导。整流部8配置在离子供给部7的下游。整流部8固定于框体1。

百叶板9对从整流部8流动的风进行引导。百叶板9配置在整流部8的下游。百叶板9配置在吹出口B的上游。百叶板9具有使板状的部件弯曲的形状。百叶板9在风路N上配置在吹出口B的紧前。百叶板9可旋转地安装于框体1的内部M。通过变更百叶板9相对于框体1的旋转角度,从而变更从吹出口B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方向H。

空气净化器100还具备存储部S1和控制部S2。

存储部S1包含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和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那样的主存储装置(例如,半导体存储器),也可以还包含辅助存储装置(例如,硬盘驱动器)。主存储装置和/或辅助存储装置存储由控制部S2执行的各种计算机程序。

控制部S2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和MPU(Micro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那样的处理器。控制部S2对空气净化器100的各要素进行控制。

参照图4,对通过风路N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通过送风部6运转,从而框体1的外部的空气经由吸气口A而流入风路N。流入风路N的空气按照净化部5和离子供给部7的顺序,在框体1的内部M流动。在净化部5和离子供给部7流动的空气在经过净化部5时被净化,在经过离子供给部7时被供给离子。经过了净化部5和离子供给部7的空气在经过整流部8之后,朝向与百叶板9的旋转角度相应的方向被从吹出口B排出。其结果为,与被净化一起被供给离子的空气被从吹出口B排出。

接下来,参照图5和图6,对用于相对于主体部10支承罩部20的装置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罩部20的立体图。图6是主体部10的立体图。

如图5及图6所示,空气净化器100还具备支承机构30。支承机构30为用于相对于主体部10支承罩部20的机构。

如图5和图6所示,支承机构30具备凹部31、凸部32、以及主体突起部33。

凹部31及凸部32分别形成于罩部20的周围部27。

凹部31是周围部27中的具有凹陷的形状的部分。凸部32是周围部27中的相对于凹部31突出的部分。凸部32与凹部31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32是周围部27中的除凹部31以外的部分。

主体突起部33是从主体部10突出的突起。主体突起部33配置于主体部10的下端部。主体突起部33形成于主体部10的第三部分13。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突起部33形成为大致门状。主体突起部33例如覆盖空气净化器100的电源线D。此外,主体突起部33覆盖的部件未被特别限定。另外,主体突起部33也可以不覆盖构成空气净化器100的部件,也可以是简单的突起。

在主体突起部33能够卡合凹部31。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主体突起部33卡合凹部31表示主体突起部33***于凹部31。

支承机构30还包含罩突起部34、导槽35、以及第一卡合部36。

罩突起部34是从罩部20的内表面25突出的突起。罩突起部34配置于罩部20的内部。

导槽35是形成于主体部10的第二部分12的槽。导槽35具有使主体部10的外表面凹陷的形状。导槽35沿着绕轴方向P延伸。导槽35引导罩突起部34。导槽35具有供罩突起部34能够滑动的尺寸。

导槽35以沿着绕轴方向P横穿主体部10的第二部分12的方式形成。导槽35中的绕轴方向P的两端敞开,形成开口35a。罩突起部34通过开口35a而进入导槽35。

第一卡合部36是形成于主体部10的第二部分12的槽。第一卡合部36具有使主体部10的外表面凹陷的形状。第一卡合部36与导槽35相连。第一卡合部36从导槽35向下方突出。第一卡合部36的下端36a被闭塞。

在第一卡合部36能够卡合罩突起部34。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卡合部36卡合罩突起部34表示罩突起部34位于第一卡合部36内。通过对第一卡合部36卡合罩突起部34,从而限制了罩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向下方移动。

支承机构30还包含第二卡合部37。

第二卡合部37是形成于主体部10的第二部分12的槽。第二卡合部37具有使主体部10的外表面凹陷的形状。第二卡合部37与导槽35相连。第二卡合部37从导槽35向上方突出。第二卡合部37的上端37a被闭塞。

第二卡合部37配置在第一卡合部36的上方。第二卡合部37与第一卡合部36在上下方向对置配置。第二卡合部37隔着导槽35而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卡合部36对置。

在第二卡合部37能够卡合罩突起部34。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二卡合部37卡合罩突起部34表示罩突起部34位于第二卡合部37内。通过对第二卡合部37卡合罩突起部34,从而限制罩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向上方移动。第一卡合部36和第二卡合部37与导槽35连通。

支承机构30还包含第三卡合部38。

第三卡合部38形成于主体部10的第二部分12。在绕轴方向P的位置,第三卡合部38的位置与主体突起部33的位置相同。第三卡合部38从主体部10突出。第三卡合部38形成为大致U字状。

第三卡合部38具有上表面38a和一对侧面38b。上表面38a是第三卡合部38中的朝上的面。侧面38b是第三卡合部38中的横向的面。

上表面38a沿着绕轴方向P延伸。侧面38b与上表面38a的端部相连,并从上表面38a的端部向上方延伸。

第三卡合部38还包含弯曲部38c。弯曲部38c是位于上表面38a与侧面38b相连的部位的部分,并具有弯曲的形状。

在第三卡合部38能够卡合罩突起部34。在本实施方式中,罩突起部34与第三卡合部38卡合表示罩突起部34载置于第二卡合部37的上表面38a。通过罩突起部34与第三卡合部38卡合,从而限制了罩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向下方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7至图11,对罩部20的支承状态进行说明。

支承机构30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以多个支承状态支承罩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支承状态包含第一支承状态J1、第二支承状态J2、第三支承状态J3、以及第四支承状态J4。针对每个支承状态,罩部20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主体部10的位置不同。

上下方向为本发明的轴向的一例。

图7是表示第一支承状态J1的罩部20的图。图8是表示对主体部10安装罩部20的动作的图。

第一支承状态J1表示对主体部10安装罩部20的中途的阶段的罩部20的状态。

如图7所示,在支承机构30以第一支承状态J1支承罩部20的情况下,凸部32载置在主体突起部33上。

当罩部20的凸部32载置在主体部10的主体突起部33上的情况下,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导槽35的位置与罩突起部34的位置相同。其结果为,通过将罩部20沿绕轴方向P旋转,能够将罩突起部34向导槽35引导。

当罩部20被以第一支承状态J1支承的情况下,成为罩部20从地面向上方以主体突起部33的高度大小分离的状态,因此在罩部20的周围部27与地面之间形成间隙X。间隙X的上方方向的尺寸X1例如为20mm以上、40mm以下。

参照图7及图8,对罩部20的状态成为第一支承状态J1的步骤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向罩部20***主体部10的动作的图。

如图8所示,用户在从第二开口部22向罩部20的内部***第一部分11之后,使罩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下降。如图7所示,若罩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下降,则凸部32载置在主体突起部33上。其结果为,罩部20的状态成为第一支承状态J1。

若罩部20的状态成为第一支承状态J1,则在罩部20的周围部27与地面之间形成间隙X。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用户的手指被罩部20的周围部27夹住。

图9是表示第二支承状态J2的罩部20的图。

第二支承状态J2表示向主体部10安装完成后的罩部20的状态。在罩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被以第二支承状态J2支承的状态下,用户使用空气净化器100。

如图9所示,在支承机构30以第二支承状态J2支承罩部20的情况下,通过主体突起部33相对于凹部31被从下方***,从而主体突起部33从下方与凹部31卡合。另外,在支承机构30以第二支承状态J2支承罩部20的情况下,通过罩突起部34相对于第一卡合部36从上方进入,从而罩突起部34从上方与第一卡合部36卡合。

图10是表示第三支承状态J3的罩部20的图。

第三支承状态J3表示仅将主体部10及罩部20中的罩部20抬升时的罩部20的状态。

如图10所示,在支承机构30以第三支承状态J3支承罩部20的情况下,通过罩突起部34相对于第二卡合部37从下方进入,从而罩突起部34从下方与第二卡合部37卡合。其结果为,限制了罩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向上方移动。

参照图9和图10,对罩部20的状态的变化进行说明。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用户从罩部20被以第二支承状态J2支承的状态,搬运空气净化器100时,当不把持把持部3,而仅把持主体部10及罩部20中的罩部20,来仅拉起罩部20的情况下,罩部20的状态变更为第三支承状态J3。其结果为,罩部20卡止于主体部10,因此即使用户仅把持罩部20,来运输空气净化器100,也能够抑制罩部20从主体部10脱落。

图11是表示第四支承状态J4的罩部20的图。

第四支承状态J4表示进行空气净化器100的维护时的罩部20的状态。

如图11所示,在支承机构30以第四支承状态J4支承罩部20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第三卡合部38载置在罩突起部34上,从而罩突起部34从上方与第三卡合部38卡合。其结果为,限制了罩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向下方移动。另外,通过罩突起部34与第三卡合部38卡合,从而保持了周围部27相对于主体突起部33向上方分离的状态。

若罩部20被以第四支承状态J4支承,则通过周围部27位于比贯通孔131靠上方,从而贯通孔131未被罩部20覆盖而露出。其结果为,用户能够通过更换安装于贯通孔131的过滤器C、或者去除附着于过滤器C的灰尘,进行空气净化器100的维护。另外,即使不将罩部20从主体部10拆下也能够进行空气净化器100的维护,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空气净化器100的维护。

如图7至图11所示,在相对于主体部1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第一支承状态J1的罩部20、第二支承状态J2的罩部20、第三支承状态J3的罩部20、以及第四支承状态J4的罩部20按照第二支承状态J2的罩部20、第一支承状态J1的罩部20、第三支承状态J3的罩部20、以及第四支承状态J4的罩部20的顺序位于上方。

参照图7至图11,对罩部20的状态切换为从第一支承状态J1到第四支承状态J4中的任一个支承状态的机理进行说明。

如图7和图9所示,通过从罩部20被以第一支承状态J1支承的状态,罩部20沿绕轴方向P旋转,从而罩部20的状态切换为第二支承状态J2。详细而言,通过罩部20向绕轴方向P的另一侧P2旋转,从而在罩突起部34进入导槽35之后,向第一卡合部36下落。其结果为,罩部20的状态从第一支承状态J1切换成第二支承状态J2。

如图9及图10所示,通过从罩部20被以第二支承状态J2支承的状态,罩部20向上方移动,从而罩部20的状态切换成第三支承状态J3。详细而言,通过罩部20向上方移动,从而罩突起部34从第一卡合部36经由导槽35而向第二卡合部37移动。其结果为,罩部20的状态切换成第三支承状态J3。

如图8及图11所示,若在绕轴方向P的位置,在罩突起部34的位置与第三卡合部38的位置相同的状态下,进行对主体部10安装罩部20的动作,则罩突起部34载置于第三卡合部38。其结果为,罩部20被以第四支承状态J4支承。

如图7、图9、图10、以及图11所示,若罩部20从第一支承状态J1、第二支承状态J2、以及第三支承状态J3中的任一个状态,对罩部20适当进行使其向绕轴方向P旋转的动作和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动作,从而罩部20的状态切换成第四支承状态J4。

如图7及图11所示,通过从罩部20被以第四支承状态J4支承的状态,在绕轴方向P的位置,罩部20向绕轴方向P旋转之后,罩部20向下方移动直至罩突起部34的位置与第三卡合部38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从而罩部20的状态被切换成第一支承状态J1。该情况下,当罩部20向绕轴方向P旋转时,能够通过第三卡合部38的弯曲部38c(参照图6),使罩突起部34从第三卡合部38顺畅地分离。

如图7所示,通过在绕轴方向P的位置,在罩突起部34的位置与导槽35、第一卡合部36、第二卡合部37、以及第三卡合部38的所有位置不同的状态下,罩部20向上方移动,从而罩部20被从主体部10拆下。罩部20被从主体部10拆下表示通过主体部10位于罩部20的外部,从而成为从罩部20分离的状态。

以上,如参照图7至图11进行说明的那样,支承机构30能够将罩部20的状态切换成多个支承状态(从第一支承状态J1到第四支承状态J4)中的任一个支承状态。另外,针对每个支承状态,罩部20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主体部10的位置不同。因此,通过罩部20的状态切换成从第一支承状态J1到第四支承状态J4中的任一个支承状态,从而罩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的位置在上下方向被变更。其结果为,能够不将罩部20从主体部10拆下,而切换罩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的位置。

另外,通过进行使罩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向绕轴方向P旋转的动作、和使罩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动作中的至少一个动作,从而不将罩部20从主体部10拆下,支承机构30将罩部20的状态切换成多个支承状态(第一支承状态J1到第四支承状态J4)中的任一个支承状态。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进行切换罩部20的状态的作业。

以上,参照附图(图1~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在各种方式中实施(例如,(1))。另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构成要素删除若干构成要素。附图为了易于理解,以各个构成要素为主体示意性地示出,但图示的各构成要素的个数等根据附图制作的方便性也存在与实际不同的情况。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构成要素是一例,并未被特别限定,在不从本发明的效果实质上脱离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1)如图6所示,空气净化器100具备多个第二部分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在多个第二部分12分别设置有导槽35、第一卡合部36、第二卡合部37、以及第三卡合部38。另外,罩突起部34(参照图5)与多个第二部分12设置相同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其结果为,由于将罩部20经由多个罩突起部34而在多处支承,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罩部20。另外,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部分12包含第二部分12a、第二部分12b、以及第二部分12c。第二部分12a在绕轴方向P的位置,与吹出口B(参照图2)沿绕轴方向P大致分离180°。第二部分12b在绕轴方向P的位置,与吹出口B在绕轴方向P的一侧P1大致分离90°。第二部分12c在绕轴方向P的位置,与吹出口B在绕轴方向P的另一侧P2大致分离90°。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形成于第二部分12b和第二部分12c的导槽35、第一卡合部36、第二卡合部37、以及第三卡合部38是构成本发明的支承机构的部件的一例。

此外,也可以设置一个第二部分12。该情况下,导槽35、第一卡合部36、第二卡合部37、第三卡合部38、以及罩突起部34配合第二部分12的个数而各设置一个。其结果为,能够使空气净化器100的装置结构简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在送风装置的领域。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无尘室空调净化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