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结构沉降装置及隧道结构沉降纠偏方法

文档序号:113347 发布日期:2021-10-19 浏览:3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隧道结构沉降装置及隧道结构沉降纠偏方法 (Tunnel structure settlement device and tunnel structure settlement correction method ) 是由 王一兆 柏文锋 刘成军 罗海涛 张荣辉 黄博 徐世杨 张煜钊 于 2021-07-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结构沉降纠偏装置,其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监测布点、测量机器人、垂直注浆管、第一倾斜注浆管和第二倾斜注浆管,垂直注浆管垂直插设于地层的垂直注浆孔内;第一倾斜注浆管倾斜插设于地层的第一倾斜注浆孔内;第二倾斜注浆管倾斜插设于地层的第二倾斜注浆孔内,第二倾斜注浆管的底端在第一倾斜注浆管的底端的上方。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隧道结构沉降纠偏方法。本发明可以达到在对隧道结构进行沉降纠偏时,可以很好地对浆液和水的流通方向、注浆量进行控制的目的。(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and discloses a tunnel structure settlement correc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er, a monitoring point arrangement device, a measuring robot, a vertical grouting pipe, a first inclined grouting pipe and a second inclined grouting pipe, wherein the vertical grouting pipe is vertically inserted into a vertical grouting hole of a stratum; the first inclined grouting pipe is obliquely inserted into a first inclined grouting hole of the stratum; the second inclined grouting pipe is obliquely inserted into the second inclined grouting hole in the stratum,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cond inclined grouting pipe is arranged above the bottom end of the first inclined grouting pip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ame purpose,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tunnel structure settlement corre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well controlling the flowing direction and the grouting amount of the slurry and the water when the settlement correct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tunnel structure.)

一种隧道结构沉降装置及隧道结构沉降纠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结构沉降纠偏装置及隧道结构沉降纠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日趋完善,地铁车站周边地块商业价值增长迅猛,地铁车站加车站物业开发模式成为地铁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这种地铁商业开发模式对地铁车站的隧道结构带来了新的挑战,受地铁周边物业开发的基坑开挖或者桩基施工的影响,常因基坑卸载或者地下水位下降造成隧道结构的沉降变形,当隧道结构的沉降变形过大时,必然会导致已建成的隧道发生病害,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列车运行的安全风险。

为了降低地铁隧道的工后沉降和外部施工引起的附加沉降,通常对隧道底部预留的注浆孔进行注浆,基底的软弱土层得到加固,从而降低基底岩土层的压缩性。但是,在注浆过程中,由于可压缩地层的水、浆液的流通方向不确定和板底压力不能很好地被控制,隧道结构在注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二次病害和受力恶化,以及造成浆液的浪费。

此外,在隧道的变形治理过程中,由于隧道结构所在的地质条件存在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大的特点,因此,在对隧道结构进行注浆时,无法准确判断注浆量,从而使得注浆的经济可控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结构沉降纠偏装置及隧道结构沉降纠偏方法,以达到在对隧道结构进行沉降纠偏时,可以很好地对浆液和水的流通方向、注浆量进行控制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结构沉降纠偏装置,其包括:

三维激光扫描仪,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识别所述隧道结构的既有病害的位置及类型;

监测布点,所述监测布点与所述隧道结构的既有病害的位置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

测量机器人,所述测量机器人与所述隧道结构的既有病害的位置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

垂直注浆管,所述垂直注浆管设为两列,两列所述垂直注浆管分布于所述隧道结构相对的两外侧,每列所述垂直注浆管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垂直注浆管,所述垂直注浆管垂直插设于地层的垂直注浆孔内;

第一倾斜注浆管,所述第一倾斜注浆管设为两列,两列所述第一倾斜注浆管分布于所述隧道结构相对的两外侧,每列所述第一倾斜注浆管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倾斜注浆管,所述第一倾斜注浆管倾斜插设于所述地层的第一倾斜注浆孔内;

第二倾斜注浆管,所述第二倾斜注浆管设为两列,两列所述第二倾斜注浆管分布于所述隧道结构相对的两外侧,每列所述第二倾斜注浆管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倾斜注浆管,所述第二倾斜注浆管倾斜插设于所述地层的第二倾斜注浆孔内,所述第二倾斜注浆管的底端在所述第一倾斜注浆管的底端的上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注浆管、所述第一倾斜注浆管和所述第二倾斜注浆管自远离所述隧道结构的方向依次设置;

设所述第一倾斜注浆管与所述地层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倾斜注浆管与所述地层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朝向所述隧道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为60°,所述第二夹角为45°。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机器人和所述监测布点设于所述隧道结构的四周。

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隧道结构沉降纠偏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发生病害的隧道结构进行扫描检测,获取所述隧道结构的点云数据,识别所述隧道结构的既有病害的位置及类型;

S2、采用监测布点和测量机器人,对所述隧道结构的既有病害的位置进行监测,以获取所述隧道结构的既有病害的位置的变形值,并且结合步骤S1中的扫描检测结果,预估所述隧道结构的后续变形特征及变形值;

S3、通过所述垂直注浆管往所述地层的垂直注浆孔注浆,以形成垂直封闭隔离幕,且在所述垂直注浆管的注浆过程中,通过所述监测布点和所述测量机器人监测所述隧道结构的水平位移,以调整所述垂直注浆管的注浆压力;

S4、通过所述第一倾斜注浆管往所述地层的第一倾斜注浆孔注浆,以形成底部封闭隔离幕,且在所述第一倾斜注浆管的注浆过程中,通过所述监测布点和所述测量机器人监测所述隧道结构的垂直位移,以调整所述第一倾斜注浆管的注浆压力;

S5、通过所述第二倾斜注浆管往所述地层的第二倾斜注浆孔注浆,以对所述隧道结构的横向沉降和垂直沉降进行纠偏,以形成纠偏注浆体,且在所述第二倾斜注浆管的注浆过程中,通过所述监测布点和所述测量机器人监测所述隧道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以调整所述第二倾斜注浆管的注浆压力。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注浆管的底端插入可压缩地层的深度不小于2m,所述第一倾斜注浆管的底端插入可压缩地层的深度不小于2m,所述第二倾斜注浆管的底端插入可压缩地层的深度不大于1m。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所述步骤S4和步骤S5中,所述浆液采用双液浆,所述双液浆由水泥浆液和水玻璃浆液,所述水泥浆液和所述水玻璃浆液的比例为0.7:10,所述浆液的凝固时间为0.5-2min。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步骤S4和步骤S5中,在所述浆液凝固前,对所述浆液进行多次的二次劈裂。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浆液的注浆压力为0.3-0.6MPa。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注浆管、所述第一倾斜注浆管和所述第二倾斜注浆管均设为多条,其中,在所述步骤S3中,注浆顺序从两侧的所述垂直注浆管向中间的所述垂直注浆管进行;

在所述步骤S4中,注浆顺序从两侧的所述第一倾斜注浆管向中间的所述第一倾斜注浆管进行;

在所述步骤S5中,注浆顺序从两侧的所述第二倾斜注浆管向中间的所述第二倾斜注浆管进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结构沉降纠偏装置及隧道结构沉降纠偏方法,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的隧道结构沉降纠偏装置,通过垂直注浆管往地层的垂直注浆孔注浆,以形成垂直封闭隔离幕,垂直封闭隔离幕防止可压缩性土层的水向外流动;通过第一倾斜注浆管往地层的第一倾斜注浆孔注浆,以形成底部封闭隔离幕,底部封闭隔离幕防止浆液向可压缩性土层的底部流动,从而避免降低可压缩性土层的压缩性;由此,垂直注浆管起到防止隧道结构在沉降纠偏过程中发生横向偏移的作用,第一倾斜注浆管起到防止隧道结构在沉降纠偏过程中发生垂直偏移的作用,隧道结构在垂直注浆管和第一倾斜注浆管的作用下,不会发生二次病害和受力恶化;

通过设置三维激光扫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隧道结构进行全方位的扫描,获取隧道结构的点云数据,识别隧道结构既有病害的位置及类型;通过设置监测布点和测量机器人,监测布点和测量机器人对隧道结构进行自动化监测,获取隧道结构的变形值;由此,在第二倾斜注浆管往第二倾斜注浆孔注浆时,第二倾斜注浆管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根据三维激光扫描仪、检测布点和测量机器人的监测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实现注浆过程与监测过程的联动,从而准确判断第二倾斜注浆管的注浆量,以及控制第二倾斜注浆管的注浆压力,进而保证注浆的经济可控性以及隧道结构在沉降纠偏过程中的稳定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隧道结构沉降纠偏方法,由于其采用了上述的隧道沉降纠偏装置,因此可以达到在对隧道结构进行沉降纠偏时,可以很好地对浆液和水的流通方向、注浆量进行控制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隧道结构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隧道结构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隧道结构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监测布点在隧道结构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1、隧道结构;2、垂直注浆管;3、第一倾斜注浆管;4、第二倾斜注浆管;5、垂直注浆孔;6、第一倾斜注浆孔;7、第二倾斜注浆孔;8、垂直隔离幕;9、底部隔离幕;10、纠偏注浆体;11、顶部监测点;12、侧墙监测点;13、底部监测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结构沉降纠偏装置,其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监测布点、测量机器人、垂直注浆管2、第一倾斜注浆管3和第二倾斜注浆管4,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识别隧道结构1的既有病害的位置及类型;监测布点与隧道结构1的既有病害的位置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测量机器人与隧道结构1的既有病害的位置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垂直注浆管2设为两列,两列垂直注浆管2分布于隧道结构1相对的两外侧,每列垂直注浆管2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垂直注浆管2,垂直注浆管2垂直插设于地层的垂直注浆孔5内;第一倾斜注浆管3设为两列,两列第一倾斜注浆管3分布于隧道结构1相对的两外侧,每列第一倾斜注浆管3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倾斜注浆管3,第一倾斜注浆管3倾斜插设于地层的第一倾斜注浆孔6内;第二倾斜注浆管4设为两列,两列第二倾斜注浆管4分布于隧道结构1相对的两外侧,每列第二倾斜注浆管4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倾斜注浆管4,第二倾斜注浆管4倾斜插设于地层的第二倾斜注浆孔7内,第二倾斜注浆管4的底端位于第一倾斜注浆管3的底端的上方。

基于上述设置,本发明实施例的隧道结构沉降纠偏装置,通过垂直注浆管2往地层的垂直注浆孔5注浆,以形成垂直封闭隔离幕,垂直封闭隔离幕防止可压缩性土层的水向外流动;通过第一倾斜注浆管3往地层的第一倾斜注浆孔6注浆,以形成底部封闭隔离幕,底部封闭隔离幕防止浆液向可压缩性土层的底部流动,从而避免降低可压缩性土层的压缩性;由此,垂直注浆管2起到防止隧道结构1在沉降纠偏过程中发生横向偏移的作用,第一倾斜注浆管3起到防止隧道结构1在沉降纠偏过程中发生垂直偏移的作用,隧道结构1在垂直注浆管2和第一倾斜注浆管3的作用下,不会发生二次病害和受力恶化;

通过设置三维激光扫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隧道结构1进行全方位的扫描,获取隧道结构1的点云数据,识别隧道结构1既有病害的位置及类型;通过设置监测布点和测量机器人,监测布点和测量机器人对隧道结构1进行自动化监测,获取隧道结构1的变形值;由此,在第二倾斜注浆管4往第二倾斜注浆孔7注浆时,第二倾斜注浆管4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根据三维激光扫描仪、检测布点和测量机器人的监测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实现注浆过程与监测过程的联动,从而准确判断第二倾斜注浆管4的注浆量,以及控制第二倾斜注浆管4的注浆压力,进而保证注浆的经济可控性以及隧道结构1在沉降纠偏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3所示,垂直注浆管2、第一倾斜注浆管3和第二倾斜注浆管4自远离隧道结构1的方向依次设置;设第一倾斜注浆管3与地层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第二倾斜注浆管4与地层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朝向隧道结构1设置,第一夹角大于第二夹角,换言之,第二倾斜注浆管4的出浆口位于第一倾斜注浆管3的出浆口的上方,浆液从第一倾斜注浆管3流出后形成底部封闭隔离幕,由此,从第二倾斜注浆管4流出的注浆液无法往可压缩性地层的深处流动,从而不会降低可压缩性土层的压缩性。优选的,第一夹角为60°,第二夹角为45°。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全面检测隧道结构1的既有病害的位置及类型,测量机器人和监测布点设于隧道结构1的四周,优选的,监测布点分为顶部监测布点11、侧墙监测布点12和底部监测布点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3所示,在隧道结构1边线外侧3m处,沿隧道纵向布置多个垂直注浆孔5,垂直注浆孔5的间距为1.5m,其中,垂直注浆孔5采用钻孔施工,带直径为100mm的全面破碎钻头泥浆护臂跟管钻进,垂直注浆管2为袖阀管。另外,由于垂直注浆为双液注浆,双液注浆需要安装两根镀锌注浆管,镀锌注浆管采用套丝连接,逐节孔口对接,直至垂直注浆管2下至垂直注浆孔5底,垂直注浆管2的管头高出地面30cm。垂直注浆管2的出浆口位于垂直注浆孔5底的4m范围内,且垂直注浆管2每隔50cm布置花眼,垂直注浆孔5的孔底封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3所示,在隧道结构1边线外侧5m处,第一倾斜注浆孔6倾斜45°设置,第一倾斜注浆孔6的间距为1.5m,相邻的第一倾斜注浆孔6和垂直注浆孔5在纵向方向上相互错位0.5m。另外,由于第一倾斜注浆管3的注浆为双液注浆,双液注浆需要安装两根镀锌注浆管,镀锌注浆管采用套丝连接,逐节孔口对接,直至第一倾斜注浆管3下至垂直注浆孔5底,第一倾斜注浆管3的管头高出地面30cm。第一倾斜注浆管3的出浆口位于第一倾斜注浆孔6底的4m范围内,且第一倾斜注浆管3每隔50cm布置花眼,第一倾斜注浆孔6的孔底封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3所示,在隧道结构1边线外侧7m处,第二倾斜注浆孔7倾斜60°设置,第二倾斜注浆孔7的间距为1.5m,相邻的第一倾斜注浆孔6和第二倾斜注浆孔7在纵向方向上相互错位0.5m。另外,由于第二倾斜注浆管4的注浆为双液注浆,双液注浆需要安装两根镀锌注浆管,镀锌注浆管采用套丝连接,逐节孔口对接,直至第二倾斜注浆管4下至垂直注浆孔5底,第二倾斜注浆管4的管头高出地面30cm。第二倾斜注浆管4的出浆口位于第二倾斜注浆孔7底的4m范围内,且第二倾斜注浆管4每隔50cm布置花眼,第二倾斜注浆孔7的孔底封闭。

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如图1-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隧道结构沉降纠偏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发生病害的隧道结构1进行扫描检测,获取隧道结构1的点云数据,识别隧道结构1的既有病害的位置及类型;

S2、采用监测布点和测量机器人,对隧道结构1的既有病害的位置进行监测,以获取隧道结构1的既有病害的位置的变形值,并且结合步骤S1中的扫描检测结果,预估隧道结构1的后续变形特征及变形值;

S3、通过垂直注浆管2往地层的垂直注浆孔5注浆,以形成垂直封闭隔离幕,且在垂直注浆管2的注浆过程中,通过监测布点和测量机器人监测隧道结构1的水平位移,以调整垂直注浆管2的注浆压力;

S4、通过第一倾斜注浆管3往地层的第一倾斜注浆孔6注浆,以形成底部封闭隔离幕,且在第一倾斜注浆管3的注浆过程中,通过监测布点和测量机器人监测隧道结构1的垂直位移,以调整第一倾斜注浆管3的注浆压力;

S5、通过第二倾斜注浆管4往地层的第二倾斜注浆孔7注浆,以对隧道结构1的横向沉降和垂直沉降进行纠偏,以形成纠偏注浆体10,且在第二倾斜注浆管4的注浆过程中,通过监测布点和测量机器人监测隧道结构1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以调整第二倾斜注浆管4的注浆压力。

基于上述设置,本发明实施例的隧道结构沉降纠偏控制方法,步骤S3、S4和S5中,监测布点和测量机器人对隧道结构1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进行监控,从而为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提供调整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3所示,垂直注浆管2的底端插入可压缩地层的深度不小于2m,第一倾斜注浆管3的底端插入可压缩地层的深度不小于2m,第二倾斜注浆管4的底端插入可压缩地层的深度不大于1m,由此,垂直封闭隔离幕的底部和底部封闭隔离幕的底部均低于第二倾斜注浆管4的底部,从而防止浆液和可压缩性土层的水外溢和流失,进而保证隧道结构1在沉降纠偏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3所示,步骤S3、步骤S4和步骤S5中,浆液采用双液浆,双液浆由水泥浆液和水玻璃浆液,水泥浆液和水玻璃浆液的比例为0.7:10,浆液的凝固时间为0.5-2min。由此,水泥浆液和水玻璃浆液混合后,生成凝胶,凝胶胶接于土层的空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3所示,步骤S3、步骤S4和步骤S5中,在浆液凝固前,对浆液进行多次的二次劈裂,从而对土层进一步固化,使得隧道结构1的沉降纠偏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3所示,浆液的注浆压力为0.3-0.6MPa。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3所示,垂直注浆管2、第一倾斜注浆管3和第二倾斜注浆管4均设为多条,其中,在步骤S3中,注浆顺序从两侧的垂直注浆管2向中间的垂直注浆管2进行,从而便于垂直隔离幕8的形成;

在步骤S4中,注浆顺序从两侧的第一倾斜注浆管3向中间的第一倾斜注浆管3进行,从而便于底部隔离幕9的形成;

在步骤S5中,注浆顺序从两侧的第二倾斜注浆管4向中间的第二倾斜注浆管4进行,从而便于隧道结构1的沉降纠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橡胶止水带的检测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