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

文档序号:1276939 发布日期:2020-08-25 浏览:3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车床 (Lathe ) 是由 出野真敏 铃木大亮 于 2018-12-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缩短主轴的车床。车床(1)具备:主轴(12);主轴支撑部(11),在该主轴(12)的外侧(S4)经由轴承(B0)支撑主轴(12);夹头(25),配置在主轴(12)的前端部(13);内圈保持部(40),设置在主轴(12),且保持轴承(B0)的内圈(B1)的前侧(S1);外圈保持部(50),设置在主轴支撑部(11),且在内圈保持部(40)的外侧(S4)保持轴承(B0)的外圈(B2)的前侧(S1);帽部件(60),在内圈保持部(40)的前侧(S1)与主轴(12)螺合,且配置在以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的夹头(25)的外侧(S4);及盖部件(70),具有与该帽部件(60)的外周面(62)对向的内周面(71),且可装卸地设置在主轴支撑部(11)侧。车床(1)在盖部件(70)的内周面(71)与帽部件(60)的外周面(62)间,具有被供给空气吹扫用空气(100)的第一空气吹扫部(P1)。(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athe capable of shortening a main shaft. A lathe (1)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shaft (12); a main shaft support section (11) that supports the main shaft (12) via a bearing (B0) on the outside (S4) of the main shaft (12); a chuck (25) disposed at the front end (13) of the spindle (12); an inner ring holding unit (40) that is provided on the main shaft (12) and that holds the front side (S1) of the inner ring (B1) of the bearing (B0); an outer ring holding section (50) which is provided in the spindle support section (11) and which holds the front side (S1) of the outer ring (B2) of the bearing (B0) on the outside (S4) of the inner ring holding section (40); a cap member (60) that is screwed to the main shaft (12) on the front side (S1) of the inner ring holding section (40) and is disposed outside (S4) of the chuck (25) about the main shaft center line (AX 0); and a cover member (70) which has an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71) facing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62) of the cap member (60) and is detachably provided on the spindle support section (11) side. The lathe (1)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ir purge part (P1) to which air (100) for air purge is supplied between the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71) of the cap member (70) and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62) of the cap member (60).)

车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主轴的前端部安装有夹头的车床。

背景技术

车床的主轴台具有在以主轴中心线为中心的外侧经由轴承支撑主轴的主轴支撑部。所述轴承的内圈的前侧由与主轴螺合的内圈紧固螺母保持。所述轴承的外圈的前侧由安装在主轴支撑部的外圈压具保持。

在主轴前端部,通过夹头帽安装有用以固持工件的夹头。夹头帽与主轴螺合,配置在以主轴中心线为中心的夹头的外侧。由于夹头根据工件的大小而准备,所以要更换所使用夹头的情况下,需要从主轴卸下夹头帽。

在主轴的前方配置导套的情况下,在导套支撑台的贯通孔安装有导套。不使用导套的情况下,为与导套支撑台的贯通孔匹配,而将覆盖主轴前端部的外周部的夹头帽盖安装在主轴支撑部。专利文献1中公开,使固定在导套支撑台的密封部件与主轴盖的外周面接触。

不使用导套的情况下,对主轴的前端部添加工件的切削粉或切削油。为了避免切削粉或切削油进入到轴承,而在内圈紧固螺母与外圈压具的边界部配置槽构造的空气吹扫部。此处,所谓空气吹扫是指为了避免切削粉或切削油进入到轴承,而对空气吹扫部供给空气。空气吹扫部具有连接到空气流入路径的槽与连接到空气流出路径的槽沿主轴中心线方向排列而成的构造。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666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避免对主轴前端部添加的切削粉或切削油进入到轴承,需要在主轴中心线方向上拉开主轴前端部到轴承的距离,或者设置多级空气吹扫部等。如果在内圈紧固螺母与外圈压具的边界部设置多级空气吹扫部,那么内圈紧固螺母与外圈压具的边界部在主轴中心线方向上变长,相应地,主轴变长。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加工装置虽具有与盖部件的外周面接触的密封部件,但在盖部件的内周侧无空气吹扫部。所述情况下,需要在主轴中心线方向上加长主轴前端到轴承的距离。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缩短主轴的车床。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车床具有如下形态,即具备:

主轴,能以主轴中心线为中心旋转;

主轴支撑部,在以所述主轴中心线为中心的所述主轴的外侧,经由轴承支撑所述主轴;

夹头,配置在所述主轴的前端部;

内圈保持部,设置在所述主轴,且保持所述轴承的内圈的前侧;

外圈保持部,设置在所述主轴支撑部,且在以所述主轴中心线为中心的所述内圈保持部的外侧,保持所述轴承的外圈的前侧;

帽部件,在所述内圈保持部的前侧与所述主轴螺合,且配置在以所述主轴中心线为中心的所述夹头的外侧;及

盖部件,具有与该帽部件的外周面对向的内周面,且可装卸地设置在所述主轴支撑部侧;且

在所述盖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帽部件的外周面间,具有被供给空气吹扫用空气的第一空气吹扫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缩短主轴的车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使用导套时的车床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示意性例示不使用导套时的车床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帽部件及盖部件的示例的分解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空气流入侧的空气吹扫部及其周边示例的纵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空气流出侧的空气吹扫部及其周边示例的纵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组合多个零件而成的盖部件的示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例示使用导套时的车床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8是用以示意性说明主轴变短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当然,以下的实施方式仅例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特征并非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须。

(1)本发明所含的技术概要:

首先,参照图1~8的示例,说明本发明所含的技术概要。此外,本申请案的图是示意性表示例子的图,有时所述图所示的各方向的放大率不同,有时各图不一致。当然,本技术的各要素不限定于符号所示的具体例。

[形态1]

本技术的一形态的车床1具备主轴12、主轴支撑部11、夹头25、内圈保持部(例如内圈紧固部件40)、外圈保持部(例如外圈压具50)、帽部件(例如夹头帽60)、及盖部件(例如夹头帽盖70)。所述主轴12能以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旋转。所述主轴支撑部11在以所述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的所述主轴12的外侧S4,经由轴承B0支撑所述主轴12。所述夹头25配置在所述主轴12的前端部13。所述内圈保持部(40)设置在所述主轴12,保持所述轴承B0的内圈B1的前侧。所述外圈保持部(50)设置在所述主轴支撑部11,在以所述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的所述内圈保持部(40)的外侧保持所述轴承B0的外圈B2的前侧。所述帽部件(60)在所述内圈保持部(40)的前侧与所述主轴12螺合,且配置在以所述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的所述夹头25的外侧S4。所述盖部件(70)具有与所述帽部件(60)的外周面62对向的内周面71,且可装卸地设置在所述主轴支撑部11侧。本车床1在所述盖部件(70)的内周面71与所述帽部件(60)的外周面62间具有被供给空气吹扫用空气100的第一空气吹扫部P1。

在图8的下部示意性表示车床901的主要部分的纵截面作为比较例。图8中,为易于理解地表示,而省略表示截面的阴影线。

车床901具备主轴12、主轴支撑部11、夹头25、内圈紧固部件940、外圈压具950、夹头帽960及夹头帽盖970。内圈紧固部件940与主轴12的外周面螺合,保持轴承B0的内圈的前侧。外圈压具950固定在主轴支撑部11的前端部,在内圈紧固部件940的外侧保持轴承B0的外圈的前侧。在外圈压具950的内周面与内圈紧固部件940的外周面间,形成有被供给空气吹扫用空气的第一空气吹扫部P91及第二空气吹扫部P92。夹头帽960在内圈紧固部件940的前侧与主轴12的外周面螺合,且配置在以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的夹头25的外侧S4。夹头帽盖970具有与夹头帽960的外周面对向的内周面,且可装卸地设置在主轴支撑部11侧。夹头帽盖970具有如下功能:在不使用导套时插入到导套支撑台的贯通孔,防止工件的切削粉或切削油从该贯通孔与夹头帽盖970的外侧间渗入到主轴台10侧。

添加到夹头帽盖970的前端部的切削粉或切削油有可能通过夹头帽盖970的内侧向轴承B0侧移动。由于切削粉或切削油的量多,所以如果仅设1级空气吹扫部,那么有可能无法完全防止切削粉或切削油渗入。因此,在外圈压具950与内圈紧固部件940间配置有多级空气吹扫部P91、P92。各空气吹扫部P91、P92具有连接到空气流入路径的槽与连接到空气流出路径的槽沿主轴中心线方向排列而成的构造。在主轴中心线方向D1上,如果配置多级空气吹扫部P91、P92,那么保持部940、950变长,相应地,主轴12变长。

另一方面,本技术的所述形态1中,在保持位于主轴12与主轴支撑部11间的轴承B0的前侧的保持部(内圈保持部(40)及外圈保持部(50))的前侧,在盖部件(70)的内周面71与帽部件(60)的外周面62间进行空气吹扫。由此,抑制切削粉或切削油渗入到所述轴承B0。如图8的上部所例示,由于无须对轴承B0的保持部(40、50)配置主轴中心线方向D1上较长的空气吹扫部,所以可在主轴中心线方向D1上缩短保持部(40、50)。因此,本形态可提供缩短主轴的车床。

此处,内圈保持部可为能相对于主轴装卸的另外的部件,也可为与主轴一体形成的部位。

外圈保持部可为能相对于主轴支撑部装卸的另外的部件,也可为与主轴支撑部一体形成的部位。

在主轴支撑部侧设置盖部件,包含了在主轴支撑部直接安装盖部件、在外圈保持部安装盖部件、以及在安装到主轴支撑部的部件安装盖部件等。

帽部件可为多个零件的组合。

盖部件可为多个零件的组合。

此外,所述附言也适用于以下形态中。

[形态2]

如图4等所例示,本车床1也可在所述外圈保持部(50)的内周面51与所述内圈保持部(40)的外周面42间具有被供给空气吹扫用空气100的第二空气吹扫部P2。由于在外圈保持部(50)的内周面51与内圈保持部(40)的外周面42间进行空气吹扫,进一步在这些保持部(40、50)的前侧,在盖部件(70)的内周面71与帽部件(60)的外周面62间进行空气吹扫,所以所述形态有效抑制切削粉或切削油渗入到所述轴承B0。因此,本形态可提供缩短主轴的优选车床。

[形态3]

如图2等所例示,本车床1也可具有依序通过所述主轴支撑部11、所述外圈保持部(50)及所述盖部件(70)而对所述第一空气吹扫部P1供给空气吹扫用空气100的空气路径110。由于无须在盖部件(70)的外周面准备空气吹扫用空气100的供给口,所以所述形态可提供对第一空气吹扫部供给空气吹扫用空气的优选车床。

[形态4]

如图3等所例示,所述帽部件(60)也可在外周面62具有用以钩挂拆卸工具200的孔65。所述形态通过在从主轴支撑部11卸下盖部件(70)的状态下,将拆卸工具200钩挂在帽部件(60)的外周面62的孔65,而可容易地从主轴12卸下帽部件(60)。因此,本形态可提供容易卸下帽部件的车床。

[形态5]

如图1等所例示,本车床1也可还具备支撑台30,该支撑台30可装卸地设有在所述主轴12的前方可滑动地支撑工件W0的导套32。如图2所例示,在从所述支撑台30卸下所述导套32的情况下,所述盖部件(70)也可以安装到所述主轴支撑部11的状态配置在所述支撑台30。在所述导套32安装在所述支撑台30的情况下,所述盖部件(70)也可从所述主轴支撑部11卸下。

如果比较使用导套时与不使用导套时主轴台10在主轴中心线方向D1上的前进位置,那么使用导套时的前进位置比不使用导套时的前进位置更靠后侧S2。因此,在使用导套32的情况下,工件W0的加工位置与轴承B0的距离变长。此外,由于通过安装有导套32的支撑台30来抑制切削粉或切削油向主轴12飞散,所以可在从主轴支撑部11卸下盖部件(70)的状态下加工工件W0。由此,无须为了装卸帽部件(60)而装卸盖部件(70)。也就是说,帽部件(60)的外周面62的孔65始终露出。因此,本形态可提供使用导套时容易进行装卸帽部件的作业的车床。

(2)车床构成的具体例:

图1示意性表示主轴移动型NC(Numerical Control,数控)车床1的构成作为车床的示例。图1表示使用导套时主轴台10后退最大程度的状态,以二点划线表示使用导套时主轴台10前进最大程度的状态下主轴支撑部11及主轴12的位置。图2示意性例示不使用导套时车床1的主要部分。图1、2中,符号AX0表示主轴中心线,符号D1表示作为水平方向的主轴中心线方向,符号S1表示主轴中心线方向D1的前侧,符号S2表示主轴中心线方向D1的后侧,符号D2表示与主轴中心线方向D1正交的铅直方向,符号S3表示以主轴中心线AX0为基准的内侧,符号S4表示以主轴中心线AX0为基准的外侧。当然,图1、2仅表示用以说明本技术的示例,并非限定本技术。另外,各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仅为例示。因此,将前后方向变更为铅直方向或倾斜方向、或者将旋转方向变更为反方向等也包含在本技术中。另外,方向或位置等的相同不限定为严格一致,包含因误差而与严格一致相偏离的情况。

图1、2所示的车床1在也被称为底座的基台2上,具备设有以夹头25固持工件W0的主轴12的主轴台10、安装有将切削工件W0的1个以上工具T0予以保持的刀架35的导套支撑台30、将主轴台10向主轴中心线方向D1驱动的主轴台驱动部20、将刀架35向与主轴中心线方向D1正交的方向(例如铅直方向D2、及与两个方向D1、D2正交的水平方向)驱动的刀架驱动部、用以开闭夹头25的套筒驱动部28、NC装置3等。基台2、主轴台10、支撑台30、刀架35及工具T0的主要部分例如可由金属形成。支撑台30具有用以安装导套32的贯通孔31。NC装置3具有例如存储有NC程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有用以解释并执行NC程序的解释执行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执行解释执行程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定时器电路、接口等。NC装置3根据NC程序控制主轴台10、刀架35、主轴台驱动部20、刀架驱动部、套筒驱动部28等的动作。

主轴台10具有在以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的主轴12的外侧S4经由轴承B0支撑所述主轴12的主轴支撑部11。主轴支撑部11也被称为套管轴。主轴12以夹头25可放开地固持穿过向主轴中心线方向D1贯通的贯通孔12h的圆柱状(杆状)工件W0,能以沿工件W0的长度方向的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而与工件W0一起旋转。

刀架35可使用转塔刀架、梳型刀架等。

图1所示的主轴台驱动部20具备可数值控制的伺服电动机21及滚珠螺杆22。滚珠螺杆22是螺杆轴23与螺母24经由滚珠(未图示)作动的机械零件。螺杆轴23通过以沿主轴中心线AX0的中心线为中心旋转,而使螺母24向主轴中心线方向D1移动。电动机21设置在基台2,按照来自NC装置3的指令而旋转驱动螺杆轴23。虽未图示,但主轴台驱动部20也具备将主轴台10相对于基台2向主轴中心线方向D1引导的构造。通过所述构造及滚珠螺杆22,主轴台10向主轴中心线方向D1移动。

刀架驱动部使刀架35相对于导套支撑台30向与主轴中心线方向D1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

如图1所示,安装在支撑台30的导套32配置在主轴12的前方,将贯通主轴12的长条状工件W0可向主轴中心线方向D1滑动地予以支撑,且与主轴12同步以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被旋转驱动。导套32相对于支撑台30可装卸地设置。通过具有导套32来抑制细长工件W0的弯曲而进行高精度加工。使用导套时,以主轴12在比导套32更后侧的范围内向主轴中心线方向D1移动的方式,驱动主轴台10。另一方面,如果使用导套32,那么工件W0的剩余材料变长。另外,由于导套32支撑工件W0的外周,所以无法使经暂时加工的工件W0后退到导套内进行加工。因此,如图2所示,通过相对于卸下导套32后的支撑台30使主轴台10向主轴中心线方向D1移动,从而使主轴12及主轴支撑部11穿过贯通孔31。其结果,与使用导套时相比,可使主轴12在成为前侧S1的范围内向主轴中心线方向D1移动而加工工件W0。

此外,可应用本技术的导套不限定于如本具体例那样可旋转的导套,也可为不旋转的固定型导套。

如图2所示,车床1除了所述主轴12或主轴支撑部11或支撑台30外,也具备夹头25、内圈紧固部件40(内圈保持部的示例)、外圈压具50(外圈保持部的示例)、夹头帽60(帽部件的示例)、夹头帽盖70(盖部件的示例)等。

夹头25在主轴12的前端部13插入到主轴12的贯通孔12h,根据NC装置3的控制固持或放开工件W0。在夹头25的前端部附近的外周面,形成有越靠前侧离主轴中心线AX0越远的锥面也就是锥部25t。所述锥部25t的前端面在主轴中心线方向D1上与夹头帽60的前壁部64顶接。因此,通过安装在主轴12的夹头帽60,避免了夹头25从主轴12的前端部13向前方脱落。夹头25本身的前端面在主轴中心线方向D1上与夹头帽60的前端面位置一致。

为利用夹头25固持及放开工件W0,车床1具有夹盘套筒26、按压套筒27、套筒驱动部28及压缩螺旋弹簧29。套筒26、27及弹簧29在主轴12的贯通孔12h中与主轴12同心配置。

夹盘套筒26在前端部的内周面具有与夹头25的锥部25t匹配而越靠前侧离主轴中心线AX0越远的倒锥部26t,且配置在以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的夹头25的外侧。夹盘套筒26可向主轴中心线方向D1滑动,如果向前侧S1移动,那么将夹头25的锥部25t向内侧D3紧固(闭合状态),如果向后侧S2移动,那么松开夹头25的锥部25t的紧固(打开状态)。按压套筒27的前端部与夹盘套筒26的后端部接触。按压套筒27的后端部连接到套筒驱动部28。弹簧29的前端部卡止于夹头25,后端部卡止于夹盘套筒26的内周部,而对夹盘套筒26施加朝后方向的力。按压套筒27可向主轴中心线方向D1滑动,当被施加从套筒驱动部28向前侧S1移动的驱动力时就会向前侧S1移动,当被解除来自套筒驱动部28的驱动力,就会通过施加使之从弹簧29向后侧S2移动的力而向后侧S2移动。因此,如果套筒26、27通过来自套筒驱动部28的驱动力向前侧S1滑动,那么夹头25成为闭合状态,如果通过解除来自套筒驱动部28的驱动力而使套筒26、27向后侧S2滑动,那么夹头25成为打开状态。

图3示意性例示夹头帽60及夹头帽盖70。图3中,对夹头帽60的上半部分表示纵截面,对夹头帽60的下半部分表示侧面,对夹头帽盖70的整体表示纵截面。图3中,以二点划线表示夹头帽60的拆卸工具200。图4示意性例示空气100的流入侧的空气吹扫部P1、P2及其周边。图5示意性例示空气100的流出侧的空气吹扫部P1、P2及其周边。图6示意性分解例示组合多个零件70a、70b而成的盖部件70。以下,也参照图3~6说明车床1的各部。

如图4、5所示,在主轴支撑部11与主轴12间的轴承B0,在内圈B1与外圈B2间配置有多个滚动体B3。此外,对滚珠轴承使用滚珠作为滚动体B3,对滚柱轴承使用滚柱作为滚动体B3。图4、5等所示的轴承B0是具有作为滚动体B3的多个滚珠的滚动轴承,但也可对轴承B0使用滚柱轴承等。

内圈紧固部件40是在主轴中心线方向D1上将轴承B0的内圈B1紧固到特定位置的螺母部件。内圈紧固部件40在主轴12的外侧与主轴12的外周面螺合,保持轴承B0的内圈B1的前侧。外圈压具50是在主轴中心线方向D1上将轴承B0的外圈B2按压到特定位置的部件。外圈压具50通过例如螺钉固定到主轴支撑部11的前端部,在以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的内圈紧固部件40的外侧保持轴承B0的外圈B2的前侧。在外圈压具50的内周面51与内圈紧固部件40的外周面42间,形成有被供给空气吹扫用空气100的第二空气吹扫部P2。第二空气吹扫部P2具有连接到空气100的流入路径(空气路径112)的前侧槽G21i、G21o、及连接到空气100的流出路径(图2所示的空气路径121)的后侧槽G22i、G22o。此处,相对于内圈紧固部件40的外周面42,沿主轴中心线方向D1排列外周槽G21o、G22o,相对于外圈压具50的内周面51沿主轴中心线方向D1排列内周槽G21i、G22i,外周槽G21o与内周槽G21i对准,外周槽G22o与内周槽G22i对准。

夹头帽60是用以将夹头25保持到主轴12的前端部13的螺母部件,在内圈紧固部件40的前侧与主轴12的外周面螺合,且配置在以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的夹头25的外侧S4。如图3所示,夹头帽60具有向主轴中心线方向D1贯通的贯通孔63,在前部具有与夹头25的锥部25t的前端面接触的前壁部64,在以主轴中心线AX0为基准的外周面62具有外周槽G11o、G12o及拆卸用孔65。在夹头帽60的贯通孔63配置有夹头25的前端部,而成为从前侧S1观察时可从夹头帽60的贯通孔63看到夹头帽60的前端面的状态。拆卸用孔65是为了钩挂钩形扳手等拆卸工具200而从外周面62向内侧S3凹陷的孔,例如,在以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在外周面62设置多个部位。

夹头帽盖70是不使用导套时保护主轴12免受工件W0的切削粉或切削油伤害的盖部件。夹头帽盖70具有与夹头帽60的外周面62对向的内周面71,本具体例中,可通过螺钉卸下地安装在外圈压具50。如图6所示,本具体例的夹头帽盖70组合有主体零件70a与环形零件70b。主体零件70a具有空气路径113、122、及内周槽G11i、G12i,通过多个螺钉SC1安装在外圈压具50。环形零件70b具有锥形状的D切割部78(参照图3),且以所述D切割部78与主体零件70a形成排出口123。D切割部78是越靠前侧S1越逐渐向外侧S4扩展的锥形状,也就是越靠前侧与位于外侧S4的主体零件70a间的间隙S1越逐渐变窄的锥形状。另外,环形零件70b通过多个螺钉SC2安装在主体零件70a。因此,可通过依序拆下螺钉SC2、SC1,而从外圈压具50卸下夹头帽盖70。此外,将环形零件70b的D切割部设为锥形状的原因在于,防止切削油等渗入到主体零件70a的空气路径122。当然,防止切削油等渗入到空气路径122的形状不限定于锥形状。可通过将夹头帽盖70设为多个零件70a、70b的组合,而容易地形成夹头帽盖70。

夹头帽盖70具有向主轴中心线方向D1贯通的贯通孔73,如图2所示,具有安装在主轴支撑部11的前端部外侧的安装部75。夹头帽60的前部从夹头帽盖70的贯通孔73向前侧S1伸出。也就是说,安装在主轴支撑部11的夹头帽盖70的前端面配置在主轴中心线方向D1上比夹头帽60的前端面更靠后侧S2。夹头帽盖70的安装部75覆盖主轴支撑部11的前端部的外周部11o以及外圈压具50的外周面52。由此,抑制切削粉或切削油从以主轴中心线AX0为基准的内圈紧固部件40及外圈压具50的外侧渗入。夹头帽盖70在不使用导套时插入到导套支撑台30的贯通孔31。此外,可在贯通孔31设置与外周面72接触的密封部件,另外,也可在支撑台30与外周面72的边界面设置空气吹扫部。由此,可更确实地防止切削粉或切削油从支撑台30的贯通孔31与夹头帽盖70的外周面72间渗入到主轴台10侧。

如图2、4所示,在夹头帽盖70的内周面71与夹头帽60的外周面62间,形成有被供给空气吹扫用空气100的第一空气吹扫部P1。第一空气吹扫部P1具有连接到空气100的流入路径(空气路径113)的前侧槽G11i、G11o、及连接到空气100的流出路径(图2所示的空气路径122)的后侧槽G12i、G12o。此处,相对于夹头帽60的外周面62,沿主轴中心线方向D1排列外周槽G11o、G12o,相对于夹头帽盖70的内周面71,沿主轴中心线方向D1排列内周槽G11i、G12i,外周槽G11o与内周槽G11i对准,外周槽G12o与内周槽G12i对准。

如图2、4所示,在主轴支撑部11、外圈压具50及夹头帽盖70,形成有将来自空气供给部80的空气吹扫用空气100供给到空气吹扫部P1、P2的空气路径110。空气吹扫用空气100是气压高于大气压的压缩空气。从空气供给部80送出的加压空气100从位于主轴支撑部11的供给口114进入到空气路径111,进入到外圈压具50的空气路径112,而供给到第二空气吹扫部P2前侧的槽G21i、G21o。供给到槽G21i、G21o的加压空气100向连接到排出用空气路径120的后侧槽G22i、G22o移动。另外,来自外圈压具50的空气路径112的加压空气100进入到夹头帽盖70的空气路径113,而供给到第一空气吹扫部P1前侧的槽G11i、G11o。供给到槽G11i、G11o的加压空气100向连接到排出用空气路径120的后侧槽G12i、G12o移动。因此,空气路径110依序通过主轴支撑部11、外圈压具50及夹头帽盖70而对第一空气吹扫部P1供给空气吹扫用空气100。

在外圈压具50及夹头帽盖70,形成有排出空气吹扫用空气100的空气路径120。位于夹头帽盖70的排出口123连接到起于第一空气吹扫部P1的空气路径122。进入到第一空气吹扫部P1后侧的槽G12i、G12o的加压空气100通过空气路径122从排出口123排出。外圈压具50具有从第二空气吹扫部P2连接到夹头帽盖70的空气路径122的空气路径121。进入到第二空气吹扫部P2后侧的槽G22i、G22o的加压空气100依序通过空气路径121、122从排出口123排出。

在不使用导套32的情况下,与使用导套32的情况相比,主轴台10配置在前侧S1。因此,加工工件W0的位置与轴承B0的距离变短,成为工件W0的切削粉或切削油易渗入到轴承B0的状态。相对于此,如图1所示,使用导套32的情况下,主轴台10在主轴中心线方向D1上的前进位置比卸下导套32时的前进位置更靠后侧S2。因此,在使用导套32的情况下,工件W0的加工位置与轴承B0的距离变长。另外,通过安装有导套32的支撑台30来抑制切削粉或切削油向主轴12飞散。因此,即使不对空气吹扫部P1、P2供给空气吹扫用空气100,也能抑制切削粉或切削油渗入到轴承B0。由此,如图7所示,即使从主轴支撑部11卸下夹头帽盖70,也能加工工件W0。此外,由于主轴中心线方向D1上的夹头帽60的移动范围为不与导套32干涉的范围,所以从夹头帽60退避的夹头帽盖70不会与导套32干涉。因此,即使在主轴支撑部11安装有夹头帽盖70的状态下,也能加工工件W0。

由于夹头25根据工件W0的大小而准备,所以在要更换所使用的夹头25的情况下,需要从主轴12的前端部13卸下夹头帽60。当从主轴支撑部11卸下夹头帽盖70时,由于拆卸用孔65露出在夹头帽60的外周面62,所以通过在所述孔65钩挂拆卸工具200并转动夹头帽60,可从主轴12的前端部13卸下夹头帽60。当从主轴12的前端部13卸下夹头25,将新的夹头25插入到主轴12的前端部13的贯通孔12h,并使夹头帽60与主轴12的前端部13螺合时,夹头25的更换结束。使用导套时,可不在主轴支撑部11安装夹头帽盖70,而加工工件W0。不使用导套时,只要在主轴支撑部11安装夹头帽盖70并配置到导套支撑台30的贯通孔31即可。

(3)具体例的车床的作用及效果:

如上所述,不使用导套时,与导套使用时相比,主轴台10配置在前侧S1。所述情况下,由于加工工件W0的位置与轴承B0的距离变短,所以成为切削粉或切削粉易渗入到轴承的状态。

本具体例的夹头帽盖70在安装到主轴支撑部11的情况下,与夹头帽60间具有成为第一空气吹扫部P1的内周槽G11i、G12i。在保持位于主轴12与主轴支撑部11间的轴承B0的前侧的保持部(内圈紧固部件40及外圈压具50)的前侧,在夹头帽盖70的内周面71与夹头帽60的外周面62间进行空气吹扫,所以不使用导套时,抑制切削粉或切削油渗入到轴承B0。由此,如图8的上部所例示,无须在主轴中心线方向D1上,在轴承B0的保持部(40、50)配置较长的空气吹扫部。

图8的上部示意性表示从主轴支撑部11卸下夹头帽盖70的状态下车床1的主要部分的纵截面。如上所述,图8的下部示意性表示车床901的主要部分的纵截面作为比较例。图8中,为易于理解地表示,而省略表示截面的阴影线。

如图8的下部所示,在夹头帽盖970与夹头帽960间无空气吹扫部的情况下,需要在外圈压具950与内圈紧固部件940间配置多级空气吹扫部P91、P92。所述情况下,在主轴中心线方向D1上,保持部940、950变长,相应地,主轴12变长。

本具体例中,如图8的上部所示,由于在夹头帽盖70与夹头帽60间有第一空气吹扫部P1,所以外圈压具50与内圈紧固部件40间的空气吹扫部为1级即可。由于主轴中心线方向D1上轴承B0的保持部(40、50)较短即可,所以本具体例可缩短主轴。

另外,如图3、7所示,在夹头帽60的外周面62有用以钩挂拆卸工具200的孔65。因此,通过从主轴支撑部11卸下夹头帽盖70,即使不使用构造复杂且需要繁琐作业的专用工具,也可利用如钩形扳手的拆卸工具200转动夹头帽60,而从主轴12卸下。因此,本具体例在更换夹头时可容易卸下夹头帽60。

进而,使用导套时,可在从主轴支撑部11卸下夹头帽盖70的状态下加工工件W0。因此,无须为了装卸夹头帽60而装卸夹头帽盖70。也就是说,夹头帽60的外周面62的孔65始终露出。因此,本具体例在使用导套时可容易进行装卸夹头帽60的作业。

(4)变化例:

本发明可考虑各种变化例。

例如,车床也可为主轴固定型NC车床等。

所述的车床1可切换使用导套的情况与不使用导套的情况,但即使为不一直使用导套的车床,也能获得缩短主轴的效果,所以可应用本技术。

所述的帽部件在外周面62具有拆卸用孔65,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使用前端面具有拆卸用孔等构造的帽部件。所述情况下,也能获得缩短主轴的效果,所以可应用本技术。

所述的盖部件为2个零件的组合,但不限定于此,盖部件可以1个零件形成,也可以3个零件以上而形成。

所述帽部件以1个零件形成,但不限定于此,盖部件也可以2个零件以上形成。

所述车床1具有从位于主轴支撑部11的供给口对第一空气吹扫部P1供给空气吹扫用空气100的空气路径110,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在盖部件设置供给口,从所述供给口对第一空气吹扫部供给空气吹扫用空气。所述情况下,也能获得缩短主轴的效果,所以可应用本技术。

所述的车床1在主轴中心线方向D1具有2级空气吹扫部,但不限定于此,也可在主轴中心线方向上设置3级以上的空气吹扫部。也可在盖部件与帽部件间,在主轴中心线方向上设置多级空气吹扫部。只要抑制切削粉或切削油渗入到主轴与主轴支撑部间的轴承,即使没有内圈保持部与外圈保持部间的空气吹扫部也可以。

(5)总结: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能提供可通过各种形态缩短主轴的车床等的技术。当然,仅包含独立权利要求相关构成要件的技术,也可获得所述基本作用、效果。

另外,也可实施将所述示例中公开的各构成相互置换或变更组合而成的构成、将周知技术及所述示例中公开的各构成相互置换或变更组合而成的构成等。本发明也包含所述等构成等。

[符号的说明]

1 车床

2 基台

10 主轴台

11 主轴支撑部

11o 外周部

12 主轴

12h 贯通孔

13 前端部

25 夹头

25o 外周部

25t 锥部

26 夹盘套筒

27 按压套筒

28 套筒驱动部

29 弹簧

30 支撑台

31 贯通孔

32 导套

35 刀架

40 内圈紧固部件(内圈保持部的示例)

42 外周面

50 外圈压具(外圈保持部的示例)

51 内周面

52 外周面

60 夹头帽(帽部件的示例)

62 外周面

65 孔

70 夹头帽盖(盖部件的示例)

71 内周面

72 外周面

80 空气供给部

100 空气

110~113、120~122 空气路径

114 供给口

123 排出口

200 拆卸工具

AX0 主轴中心线

B0 轴承

B1 内圈

B2 外圈

B3 滚动体

D1 主轴中心线方向

G11i、G12i、G21i、G22i 内周槽

G11o、G12o、G21o、G22o 外周槽

P1 第一空气吹扫部

P2 第二空气吹扫部

S1 前侧

S2 后侧

S3 内侧

S4 外侧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钻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