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及多功能动力工具

文档序号:1280304 发布日期:2020-08-28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及多功能动力工具 (Head and body quick-change structure of multifunctional power tool and multifunctional power tool ) 是由 李跃辉 龙啸 于 2020-06-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揭示了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及多功能动力工具,其中快换结构包括机身外壳;扭转环,可自转地设置于机身外壳内的插口旁,其轴线与插口的轴线至少平行;可拆卸地插接在扭转环的插孔内的机头;蓄能装置,驱动扭转环自转后复位;机头锁块,其在扭转环自转过程中可沿垂直于扭转环的轴线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直线移动;在第一位置处,机头锁块具有伸入扭转环的插孔内且位于机头的侧壁处的卡台的移动路径上的阻挡部分;在第二位置处,机头锁块不具有位于卡台的移动路径上的部分。本方案采用旋转式解锁结构来代替按压式结构,解锁时人手所需施加的力更小,操作容易,并且采用面接触锁定,稳定性好,能够降低工作时的振动。(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d and body quick-change structure of a multifunctional power tool and the multifunctional power tool, wherein the quick-change structure comprises a machine body shell; the torsion ring is arranged beside the socket in the shell of the machine body in a rotating way, and the axis of the torsion ring is at least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the socket; the machine head is detachably inserted into the insertion hole of the torsion ring; the energy storage device drives the torsion ring to reset after autorotation; the machine head locking block can linearly move between a first position and a second position along the direction vertical to the axis of the torsion ring in the self-rotation process of the torsion ring; at the first position, the machine head lock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blocking part which extends into the jack of the torsion ring and is positioned on the moving path of the clamping table at the side wall of the machine head; in the second position, the head lock block does not have a portion located on the moving path of the chuck. This scheme adopts rotation type unlocking structure to replace the push type structure, and the required power of exerting of staff is littleer during the unblock, the easy operation to adopt the face contact locking, stability is good, can reduce the vibration of during operation.)

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及多功能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工具领域,尤其是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及多功能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手持工具是通过启停按键控制电机的启停,从而将电机扭矩通过一定的传扭结构传递给钻头、锯、研磨盘、锤等部件,以使钻头、锯、转盘等产生转动、往复伸缩或抖动等动作的设备。

随着手持工具的种类功能越来越丰富,通常使用者需要分别购买相应功能的手持工具以满足一定的使用需要,这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鉴于这些手持工具的驱动结构基本是类似的,因此,出现可以通过一个驱动结构与多种不同类型的刀架可拆卸地组装的结构,这种结构通过一固定于壳体上的弹性卡箍的收缩并嵌入到刀架上的卡槽中从而实现刀架的固定;拆卸时,通过按压壳体上的按钮驱动所述弹性卡箍扩张从刀架上的卡槽中退出,从而解除对刀架的限制即可将刀架取出。

但是这种结构中,一来要使弹性卡箍扩张从卡槽中退出需要较大的力量,对于使用者的手指力量要求较高,对于女性等使用者存在不便。

另外,弹性卡箍为金属丝或金属片,其与刀架往往是线接触,接触面积较小,耐受力较小,固定的稳定性相对要弱,工作时刀架存在一定的振动,影响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及多功能动力工具。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包括

机身外壳;

扭转环,可自转地设置于所述机身外壳内且位于机身外壳的插口旁,其轴线与所述插口的轴线至少平行;

机头,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扭转环的插孔内;

蓄能装置,驱动所述扭转环自转后复位;

机头锁块,其在所述扭转环自转过程中可沿垂直于所述扭转环的轴线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直线移动;

在第一位置处,具有位于所述机头的卡台在所述插孔内的移动路径上的阻挡部分;

在第二位置处,所述机头锁块不具有位于卡台的移动路径上的部分。

优选的,所述的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中,所述扭转环的外圆周面设置有操作板。

优选的,所述的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中,所述操作板与所述扭转环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地组装,所述操作板的外表面形成有由所述机身外壳内至少延伸到所述机身外壳上的弧形孔中的凸台。

优选的,所述的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中,所述扭转环上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机头锁块的弧形通孔,所述弧形通孔外侧部分的厚度及所述机头锁块的厚度之和与所述机头上的卡槽的宽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的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中,所述机头锁块上具有一弧形孔或斜孔,所述弧形孔或斜孔内插接一与扭转环的轴线平行且位于扭转环上的驱动销,所述驱动销在扭转环转动过程中驱动所述机头锁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的,所述的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中,所述机身外壳内设置有与机头锁块的相对的两端面贴近的导向块。

优选的,所述的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中,所述机身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环共轴设置有导向套,所述机头具有与所述导向套匹配的导向孔。

优选的,所述的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中,所述机身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扭转环共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机头锁块的间距与所述卡台的宽度相当。

优选的,所述的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中,所述卡台上形成有由其内端向外端外侧倾斜的斜面,所述机头锁块具有与所述斜面匹配的倒角。

优选的,所述的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中,所述机头锁块为至少一对,所述倒角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的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中,所述机身外壳上设置有转向切换键,所述机身壳的插口处设置有转向切换锁定件,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可被驱动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线性移动,

其在第三位置处,对转向切换键的移动无限制;

其在第四位置处,限制转向切换键位于正转位或反转位或限制所述转向切换键位于锁停位且仅可向一侧移动。

多功能动力工具,包括上述任一的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方案设计精巧,采用扭转环的转动来驱动机头锁块直线移动从而实现机头与机身外壳的锁定和解锁,采用旋转式解锁结构来代替按压式结构,旋转式结构相对于按压式结构,解锁时人手所需施加的力更小,操作容易,并且本方案的锁定由机头锁块与所述机头的卡台面接触来实现,锁定的稳定性好,能够降低工作时的振动。

本方案驱动机头锁块直线移动的结构设计巧妙,简单易行,并且机头、扭转环、机头锁块及固定板的整体位置关系设计能够通过对机头的多个端面的限定,从而保证机头锁止的可靠性,同时增加对机头的支撑力,减少机头振动。

本方案的导向套、导向块及固定板一体成型,且机头直接通过其方形孔与导向套实现导向,整体结构紧凑,零部件少,易于产业化实现和推广应用。

本方案通过在机头及机头锁块上形成匹配的斜面,在组装时只需要直接插入机头即可,不需要转动扭转环,进一步降低了操作难度,改善了使用的便捷性。

本方案的转向切换键及转向切换锁定件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满足在机头组装后实现单向操作的功能,无需手动再调整电机转向,有效地避免了误操作或忘记操作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动力工具以电钻为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头身快换结构的局部分解图(图中隐去机身外壳右侧的半部及机头前端的部分结构);

图3是本发明的头身快换结构的组装状态的侧剖视图(图中隐去机身外壳的部分结构及机头前端的部分结构)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头身快换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中隐去机身外壳右侧的半部及机头前端的部分结构);

图6是本发明的扭转环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头身快换结构的组装状态的端剖视图(图中隐去机身外壳的部分结构及机头前端的部分结构);

图8是图7中头身快换区域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机头锁块与驱动销、导向块、导向套及固定板的组装状态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连接头与机构锁块自动锁止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转向切换键与转向切换锁定件在机身外壳上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转向切换键与转向切换锁定件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转向切换键与转向切换锁定件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转向切换锁定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揭示的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进行阐述,如附图1、附图2所示,其包括机身外壳100,所述机身外壳100用于提供安装空间及提供手动操作时所需的握持空间等,所述机身外壳100的形状可以参照各种现有手持工具的外形,例如其可以是枪形电钻的外壳形状或笔形电钻的外壳形状等。以枪形电钻为例,所述机身外壳100可以是两个对称的半部(图中仅显示了左半部的结构)组合而成的一个内部具有腔体且具有一端插口的结构,其包括用于人手握持的握持部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处形成有一近似圆形的内腔,安装部的前端形成所述插口120。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机身外壳100的插口120处可拆卸地连接有机头300,所述机头300与所述机身外壳100组装为一体时,所述机身外壳100内的动力源(电机)与所述机头300内的动力传递结构能够连接并将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至工作头进行工作,从而可以将机身外壳100内的动力源的动力通过机头300输出实现钻孔、锤击、剪切等作业。

由于机头300根据不同的功能存在多种类型,例如可以是电钻的机头或往复锯的机头或电锤的机头等,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进行机头300的更换。为了方便更换,所述机头300与机身外壳100之间需要设置一定的快换结构,下面将详细阐述所述快换结构的优选实现方式及快换的原理。

首先,如附图2所示,不同功能的所述机头300的壳体310均包括连接头311,所述连接头311包括方形的套接部312及限位部313,所述套接部312的外轮廓优选为正方形,所述套接部312的中心为一正方形孔。所述套接部312的至少一个侧壁3122处形成有由其内端(组装时朝向机身外壳的插口的一端)向外端延伸一定距离的卡台3121,优选四个侧壁3122处均形成所述卡台3121,且四个所述卡台3121的外周围合成一圆形的轮廓,从而避免干涉所述扭转环200的自转;所述卡台3121与所述限位部313的内端面之间形成卡槽314。

如附图3、附图4所示,当需要将所述机头300锁定在所述机身外壳100内时,可以通过所述机身外壳100内的至少一机头锁块500嵌入到所述卡槽314内并与所述卡台3121的外端面(朝向所述限位部313的端面)贴合,此时,机头锁块500对卡台3121的移动进行阻挡,从而限制所述机头300从所述机身外壳100内移出;当需要移出机头300时,使所述机头锁块500移出所述卡槽314即可解除机头锁块500对机头300移动地限制,此时即可将机头300从所述机身外壳100内拔出。

驱动上述的机头锁块500在不同位置之间移动以实现机头的锁定和解锁的结构如下,如附图2、附图3、附图5所示,在所述机身外壳100内可自转地设置有一扭转环200,所述扭转环200的轴线与所述机身外壳100的插口的轴线至少平行,所述扭转环200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绕其轴线相对所述机身外壳100自转。

如附图4-附图6所示,所述扭转环200的主体230的外轮廓近似为圆形,其中心具有圆形插孔220,其外圆周面210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弧形通孔240,优选所述弧形通孔240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其弧长略小于主体230的半圆弧长,所述机身外壳100的内壁上形成有两个间距与所述扭转环200的厚度相当的导向板130,它们构成导向槽以对扭转环200的位置进行限定。并且位于所述弧形通孔240外侧的外侧部分250及机头锁块500的厚度之和与所述卡槽314的宽度相当,从而可以有效地对所述机头300进行限定。

为了方便手动操作所述扭转环200转动,如附图7所示,在所述扭转环200的外圆周面210处设置有操作板700,所述操作板70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如附图8所示,优选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操作板700位于两个所述弧形通孔240之间。每个所述操作板700包括弧形主体720,所述弧形主体720与所述扭转环200的外圆周面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组装成型,当一体成型时,所述弧形主体720与扭转环200之间形成有强化部730。当组装成型时,所述弧形主体的内壁或所述扭转环200的外圆周面210处形成有相互匹配的插块或插槽。

如附图5、附图8所示,所述弧形主体720的外表面处形成有一凸台710,所述凸台710位于所述弧形主体720的中部,且所述凸台710至少嵌入到所述机身外壳100上的弧形孔110中,所述弧形孔110的尺寸小于所述弧形主体720,所述凸台710可在所述弧形孔110中移动,当所述凸台710位于所述弧形孔110的一端时,所述机头锁块500可以对机头300进行锁定,当所述凸台710移动至所述弧形孔110的另一端时,所述机头锁块500不对所述机头300进行锁定。

如附图8所示,优选所述凸台710的表面与所述机身外壳100的外表面近似平齐,并形成有一排平行的凹槽711,所述凹槽711可以增加摩擦力,便于人手操作;同时所述凸台710的表面形成有位于其一端的凸棱712,所述凸棱712突出到所述机身外壳100的表面外部,从而可以有效地限定操作人员的手指的位置,降低操作难度。

在手动通过操作板700驱动所述扭转环200转动后,需要使其能够复位,因此,如附图7所示,所述扭转环200还连接驱动其在转动后复位的能装置400,所述蓄能装置400可以在手动转动所述扭转环200时形变蓄积能量,当人手对扭转环200施加的外力解除时,所述蓄能装置400释放所积蓄的能量使扭转环200方向转动复位。

所述蓄能装置400可以是各种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弹性件,例如可以是弹簧、扭簧、弹片等,本实施例中一普通弹簧为例进行说明:如附图6所示,在所述扭转环200的弧形通孔240内侧的内侧部分260具有位于两个所述操作板700之间的且保持间隔的两个缺口270,两个所述缺口270之间的隔断部280的侧面处形成有凸点290,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凸点290的外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或抵靠在机身外壳100内的支撑结构140上,所述支撑结构140可以是一槽或一凸点。

如附图7、附图8所示,在所述扭转环200上可沿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直线移动地设置有至少一机头锁块500,优选的,所述机头锁块500为两个且它们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操作板700之间的弧形通孔240内,所述机头锁块500的厚度与所述弧形通孔240的宽度相当。所述机头锁块500整体近似长方体块,其朝向所述机身外壳100的内壁的表面为弧面。

如附图7、附图8所示,所述弧形通孔240内还设置一与扭转环200的轴线平行的驱动销800,所述驱动销800贯穿所述机头锁块500上设置的一斜孔或弧形孔,以弧形孔520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弧形孔520的第一端521靠近所述机头锁块的顶部的弧面,其第二端522靠近所述机头锁块500相对所述弧面的底面,所述驱动销800在所述扭转环200转动过程中驱动所述机头锁块5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直线移动。

在第一位置处,如附图4、附图8所示,所述驱动销800位于所述弧形孔520的第一端,所述机头锁块500具有伸入所述扭转环200的插孔220内且位于所述机头300的卡台3121的移动路径上的阻挡部分510,所述卡台3121的移动路径是指所述机头300在由所述机身外壳100的插口插接至所述机身外壳内或由机身外壳内拔出到插口外时,所述卡台311在机身外壳内的移动轨迹。

如附图4所示,若所述机头300插接在所述扭转环200的插孔220内,所述阻挡部分510可嵌入到所述机头300的卡槽314中,同时阻挡部分510的内端面与所述卡台3121的外端面贴合,同时,所述扭转环200的外侧部分250的外端面251与所述限位部313的内端面3131贴近或抵靠,从而所述阻挡部分510能够限制所述卡台3121,进而将机头300限定在机身外壳100的内。

当所述扭转环200顺时针转动时,带动所述驱动销800顺时针转动并由所述弧形孔520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移动,由于所述机头锁块500仅能沿直线方向移动,因此,在所述驱动销800转动过程中,所述机头锁块500被顶升向第二位置移动。

在第二位置处,所述机头锁块500不具有位于卡台3121的移动路径上的部分,优选的,上述的阻挡部分510从所述扭转环200的插孔220中退出,其不会对所述机头300上的卡台3121的移动进行限制。

为了保证所述机头锁块500的直线移动,如附图8、附图9所示,在所述机身外壳100内设置有与每个机头锁块500的相对的两端面530贴近的导向块900,所述机头锁块500的两端面530为与机身外壳100的对称轴150平行的平面,所述导向块900由所述扭转环200的两个缺口270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且它们朝向机头锁块500的端面为匹配的平面,在所述机头锁块500移动时,两个所述导向块900对所述机头锁块500的方向进行限制。

为了在组装时对机头300进行导向,如附图8、附图9所示,在所述机身外壳100内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环200共轴的导向套1000,所述导向套1000由所述扭转环200的内端延伸到所述扭转环200的插孔内,所述导向套1000的外轮廓可以是各种可行的多边形形状,优选为四边形,并与所述机头300的套接部312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组装时,所述导向套1000共轴插接在所述套接部312内。

进一步,如附图9所示,所述导向套1000与所述导向块900位于同一固定板600上,所述固定板600固定在所述机身外壳100内,其还可以用于固定电机,所述固定板600的中心形成供电机轴或连接电机轴的花键穿过的孔。如附图5所示,所述固定板600的外端面(朝向机头锁块的端面)与机头锁块500的内端面540的间距与所述卡台3121的宽度相当,从而所述卡台3121能够有效地限位在所述固定板600和机头锁块500之间以保证锁定的稳定性。

在上述结构下进行组装时,需要先手动驱动所述扭转环200转动,使机头锁块500不在所述机头300的卡台3121的行进路线上,才能将机头300插接至所述机身外壳100内实现组装,这对于组装操作来说显然是不便利的。

于是,在优选地方式中,如附图10所示,在所述机头300的部分或全部卡台3121上形成有由其内端向外端外侧倾斜的斜面3123,在所述机头锁块500上具有与所述斜面3123匹配的倒角。进一步,所述斜面3123与该卡台3121所在的侧壁3122的夹角a大于所述倒角对应的斜面550与上述侧壁3122的夹角b。

因此在所述机头300向所述扭转环200内移动时,所述斜面3123与所述斜面550接触并驱动所述机头锁块500向远离所述扭转环200的轴心方向移动,即机头锁块50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同时所述扭转环200转动对蓄能装置400施加压力使其变形蓄能。

随着所述机头300的持续向所述机身外壳100内移动,所述机头锁块500移动至所述斜面3123的顶部(距离所述卡台3121所在的侧壁3122距离最大),随后,当所述卡台3121移动至所述机头锁块500的内侧后,所述卡台3121不再对所述机头锁块500提供支撑力,从而,所述蓄能装置400释放蓄积能量,驱动所述扭转环200反向转动并带动所述机头锁块500向所述扭转环200的轴心方向移动,即所述机头锁块500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所述机头锁块500与所述卡台3121具有重合的部分且机头锁块500位于所述卡台3121的外侧,从而将所述机头300限定在所述机身外壳100内。

本方案进一步揭示了一种多功能动力工具,如附图1、附图2所示,包括上述的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所述机身外壳100内设有电机4000、传动结构(图中标记)、控制板等常规动力工具的结构。并且所述机身外壳100上设置有突出于机身外壳100外的启动键6000以控制电机4000的启停及两端突出于壳体主体外的转向切换键2000来控制电机4000的正、反转及锁定,通常的,当转向切换键2000位于中间位(锁定位)时,手持工具被锁定,启动键6000无法控制电机转动;当转向切换键2000位于左侧位(正转位),启动键6000可以控制电机正转;当转向切换键2000位于右侧位(反转位)时,启动键可以控制电机反转。整个手持工具可以采用已知的电源线接市电的方式和/或电池供电的方式来进行供电。上述的电机4000、控制板、启动键6000、转向切换键2000及供电等结构均为各种手持工具的常规配置,其不是本方案的设计要点,此处不作赘述。

进一步,所述机身外壳100上或内还可以设置常规手持工具的其他结构,如扭矩传递结构、离合机构、扭矩调整机构、照明灯等。

所述机头300可以是已知的各种功能的机头,所述机头300内设置有可与电机4000连接的传动结构,从而将电机的扭矩传递给机头300上安装的工作头,例如钻头、往复锯锯条、研磨盘及冲头等,并驱动它们进行转动或往复移动等动作。

不同功能的机头300中设置有一种可与电机直接或间接连接并传递扭矩的扭矩输出结构,例如附图2所示,所述电机4000的转轴共轴连接花键5000,在所述机头300中共轴且可自转地设置有输出轴7000,在所述机头300固定在所述主壳体中时,所述电机4000的旋转轴上共轴固定的花键5000插入到所述输出轴7000的内端端面处形成的花键槽中,从而实现动力传输。并且所述扭矩输出结构可以把电机的转动运动变成往复直线运动或摆动运动等形式输出,相应的结构均为已知技术,不是本方案的设计要点,此处不作赘述。当然,所述机头300中的扭矩输出结构与电机的连接结构也可以参照申请号为981185789、991005600、011119624、2007200359081等现有技术所揭示的扭矩输出结构。

由于部分机头300,例如抛光机、圆锯等功能的刀架组装至所述机身外壳100并与电机传扭连接后,仅需要使电机进行一个方向的转动,对应的,就需要一定的转向控制机构来实现上述目的。

具体的,如附图11所示,所述转向控制机构包括所述机身外壳100上设置额转向切换键2000,所述机身外壳100的插口处设置有转向切换锁定件3000,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3000由一弹性件9000驱动在移动后复位,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3000可被驱动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线性移动,

其在第三位置处,对转向切换键2000的移动无限制;

其在第四位置处,限制转向切换键位于正转位或反转位或限制所述转向切换键2000位于锁停位且仅可向一侧移动。

如附图11所示,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3000位于所述机身外壳100与不同刀架对接的插口处,所述机身外壳100上设置有对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3000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例如是在机身外壳100的内壁设置的一组定位缺口或一定位槽以保证转向切换锁定件3000能够沿平行于扭转环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如附图12所示,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3000包括主板3100及位于其底面的阻挡部分3200,所述主板3100包括前端板3110及后端板3120,所述后端板3120的末端形成有弯折部3130,所述阻挡部分3200为一柱体,且优选为圆柱体。

同时,如附图12所示,所述主板3100通过与其抵靠的弹性件9000保持在第三位置,所述弹性件9000可以是一在受压时变形,压力消除时自动复原的弹性元件,例如可以是弹簧、金属弹片等,甚至可以是海绵等,优选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后端板3120的外围,且其一端抵靠在后端板3120前端的台阶面上,其另一端抵靠在所述机身外壳100的内壁上形成的挡板150上。从而所述主板3100的前端受力时,其能够向壳体内部移动;当外力消除时,所述弹性件9000使所述主板3100移动复位。

如附图12、附图13所示,所述主板3100在移动过程中,使其上的阻挡部分3200限定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的移动范围或驱动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移动到某一固定位置。对应的,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上具有与所述阻挡部分3200相对应的结构,如附图12、附图14所示,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上至少包括与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的轴线X垂直的第一挡板2100,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位于中间位时,所述第一挡板2100位于所述阻挡部分3200的一侧(附图显示为左侧),在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3000在第一位置处时,即弹性件9000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阻挡部分3200与处于中间位的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的第一挡板2100无接触,且第一挡板2100与阻挡部分3200完全错位,即阻挡部分3200不在所述第一挡板2100的移动路径上,从而第一挡板2100可以自由移动。

当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3000在第二位置处时,所述阻挡部分3200移动至所述第一挡板2100的移动路径上,从而限定处于中间位的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的所述第一挡板2100由锁定位向一侧移动。

或者所述阻挡部分3200在移动过程时,驱动处于中间位的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的第一挡板2100由中间位置移动到其一侧的位置后限定不动。此时,在所述阻挡部分3200上需要设置相应的斜面从而可以在与第一挡板接触时,驱动第一挡板移动;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如附图12、附图14所示,所述第一挡板2100也可以与一偏离所述阻挡部分3200的斜板2200衔接,所述斜板2200在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处于中间位置时,与所述阻挡部分3200位置正对,从而阻挡部分3200沿平行于扭转环200的轴线方向移动时与所述斜板2200接触,并且随着不断地向内滑动从而可以驱动斜板2200最终驱动整个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由中间位置向一侧移动。

并且,在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300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阻挡部分3200不在所述斜板2200的移动路径上,从而可以不对所述斜板2200的移动产生限定,当所述阻挡部分3200移动至所述斜板2200的移动路径上时,其可以限定整个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的移动;随着所述阻挡部分3200的进一步向机身外壳内部移动,所述阻挡部分3200可以推动所述斜板2200从而驱动整个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由中间位置向一侧移动。因此,这种结构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刀架对于相应操作的要求,即通过使所述阻挡部分3200移动不同的行程,从而可以在两种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的工作状态进行选择,在一种状态中,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可以在中间位和正转位之间移动或可以在中间位于反转位之间移动;在另一种状态中,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2000仅可处于正转位或反转位。

进一步,如附图12、附图14所示,所述第一挡板2100内端与一与其垂直的第二挡板2300衔接,所述第二挡板2300限定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3000的移动行程,即当所述阻挡部分3200与所述第二挡板2300抵接时,所述阻挡部分3200被限定从而整个转向切换锁定件3000无法继续移动。

更进一步,所述电动工具的仅需要电机单向旋转的机头300上具有与所述转向切换锁定件3000匹配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为一与所述主板3100对应的驱动板,当所述机头300与所述机身外壳100连接成一体时,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主板3100抵接,并推动所述主板3100向机身外壳100内移动,即由第三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优选的,具有所述驱动部320的刀架为圆锯刀架、打磨机刀架、抛光机刀架。

本发明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气浮式按钮正反转人因工学起动工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