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束带

文档序号:1301862 发布日期:2020-08-07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线缆束带 (Cable binding band ) 是由 H·P·西姆斯 A·D·欣克尔 于 2018-12-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用于电导线的固定构件包括具有主体轴线和阶梯表面的主体。所述阶梯表面垂直于所述主体轴线。所述阶梯表面还沿着所述主体的周边延伸。所述主体还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两者延伸通过所述主体。所述电导线还包括与所述主体一体地形成的带。所述带远离所述主体延伸,且所述带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宽度。所述带能够选择性地收纳在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内,以便将电导线固定到所述主体。(A securing member for an electrical lead includes a body having a body axis and a stepped surface. The stepped surfac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body axis. The stepped surface also extends along a perimeter of the body. The body also has a first aperture and a second aperture. Both the first and second apertures extend through the body. The electrical lead also includes a strap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body. The band extends away from the body, and a width of the band is less than a width of the first aperture and the second aperture. The strap is selectively receivable within the first and second apertures to secure an electrical lead to the body.)

线缆束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12月1日提交的共同待决的先前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593,612的权益,所述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线缆的固定构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用单个部件间隔和固定线缆的间隔器和束带。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中,一种用于电导线的固定构件包括具有主体轴线和阶梯表面的主体。所述阶梯表面垂直于所述主体轴线。所述阶梯表面还沿着所述主体的周边延伸。所述主体还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两者延伸通过所述主体。所述固定构件还包括与所述主体一体地形成的带。所述带远离所述主体延伸,且所述带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宽度。所述带能够选择性地收纳在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内,以便将电导线固定到所述主体。

在另一方面,用于固定电导线的固定构件被配置成联接到转接器。所述固定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一体地形成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着主体轴线延伸。阶梯表面定位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阶梯表面垂直于所述主体轴线且所述阶梯表面沿着所述主体的所述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延伸。所述阶梯表面还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被配置成与转接器接合。所述主体还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两者延伸通过所述主体。所述电导线还包括与所述主体一体地形成的带。所述带远离所述主体延伸,且所述带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宽度。所述带能够选择性地收纳在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内,以便将电导线固定到所述主体。

通过考虑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固定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固定构件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固定构件的侧视图。

图4A是沿着线4--4截取的图2的固定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4B沿着线4--4截取的固定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是联接到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的图1的固定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还联接到间隔器以增加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之间的距离的图5的固定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解释本公开的任何实施例之前,应理解,本公开的应用不限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或在附图中示出的构造细节和部件的布置。本公开能够具有其他实施例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被实践或执行。此外,还应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词和术语是出于描述的目的,而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如本文所用,“包括(including)”和“包括(comprising)”及其变体的使用意在涵盖其后列出的项目及其等同物以及附加项目。如本文所用,“由……组成”及其变体的使用意在仅涵盖其后列出的项目及其等同物。除非另有说明或限制,否则术语“安装”、“连接”、“支撑”和“联接”及其变体被广泛使用,并且涵盖直接和间接安装、连接、支撑和联接。

结合数量或条件使用的相对术语,诸如像“约”、“大约”、“基本上”等将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为包括所述值,并且具有上下文规定的含义(例如,术语至少包括与测量相关联的误差程度,与特定值相关联的公差程度(例如制造、组装、使用等)等)。此类术语也应视为揭示由两个端点的绝对值所限定的范围。例如,表述“约2至约4”也揭示范围“2至4”。相对术语可以指指示值的正负百分比(例如1%、5%、10%或更大)。

一般来说,本公开涉及一种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具有集成的间隔器和束带,以用来保持线缆并将线缆间隔开。转接器可以联接到固定构件,以增加线缆之间的间距。

如图1所示,固定构件或集成式间隔线缆束带10包括主体1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是模制部分。主体14具有第一部分18和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18与第二部分22彼此一体地形成。第一部分18和第二部分22还沿着主体轴线24对准。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8和第二部分22具有矩形轮廓。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部分18具有第一表面或上表面34,和第二表面或侧表面36。上表面34正交于侧表面36。第二部分22从上表面34延伸。第一部分18的宽度大于第二部分22的宽度,以使得上表面34延伸通过第二部分。第一部分18和第二部分22沿着上表面34的相交形成了阶梯表面。阶梯表面34垂直于主体轴线2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表面34沿着延伸通过主体轴线24的垂直平面以对称方式对准(图3)。

第二部分22包括第一侧38和与第一侧38相对的第二侧42。第二部分22的第一侧38定位成接近第一部分18的侧表面36。侧表面36和第一侧38两者邻近上表面34。第一侧38和第二侧42与的侧表面36和主体轴线24平行。突出部46也从上表面34延伸并且邻近于第二部分22的第一侧38和第二侧4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22包括四个突出部46(图2)。突出部46沿着第二部分22的第一侧38和第二侧42间隔开。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突出部46位于第二部分22的第一侧38上,并且两个突出部46位于第二部分22的第二侧42上。第一侧38上的突出部46与第二侧42上的突出部46对称。突出部46在接近第一部分18处的宽度也比在第一部分18远侧的宽度更大(图4A和图4B)。换句话说,突出部46沿着第一侧38和第二侧42渐细。每个突出部46的宽度也小于上表面34的宽度。

图2还说明第一孔50和第二孔5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孔50和第二孔54具有矩形开口。第一孔50定位成接近第一侧38且第二孔54定位成接近第二侧42。

如图4A所示,第一孔50和第二孔54在第一部分18与第二部分22的第一表面或上表面58之间延伸。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孔50基本上平行于主体轴线24延伸,而第二孔54相对于身体轴线24倾斜地延伸。第一孔50在第一部分18的第三表面或下表面62与第二部分22的上表面58之间延伸。第二孔54在第一部分18的侧表面36与第二部分22的上表面58之间延伸。第二孔54还包括多个齿66。多个齿66定位在第二孔54的、与侧表面36和第一侧38相对的表面上。

如图4B所示,主体14的替代实施例包括在第一孔50以及在第二孔54中的多个齿66。第一孔50中的齿66定位在第一孔50的、与侧表面36和第二侧42相对的表面上。

返回到图4A,第一部分18的下表面62和第二部分22的上表面58具有垂直于主体轴线24的基本上平坦的周边,和内部凹槽部分7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凹槽部分70是V形的。凹槽部分70也以双凹定向布置。换句话说,凹槽部分70的开口分别邻近于下表面62或上表面58,并且凹槽部分70朝向主体14的中间弯曲。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凹槽部分70的中心沿着主体轴线24对准。

再次参考图1,集成式间隔线缆束带10还包括束带或带26。带26与主体14的第一部分18一体地形成。在第一位置中,带26与第一部分18的下表面62基本上共面,并且带26也在基本上正交于主体轴线24的方向上远离主体14延伸(图4A和图4B)。带26在接近主体14处具有第一宽度W1且具有小于第一宽度W1的第二宽度W2(图2)。换句话说,带26远离主体14渐细。带26的大部分长度具有第二宽度W2。带26的长度基本上大于与主体14相关联的任何尺寸。带26还在第一部分18的侧表面36上具有邻近第二孔54的孔28。孔28的宽度小于带26的第一宽度W1。

带26包括在带26的上表面32上的齿30。带26的上表面32邻近于第一部分18的侧表面36。齿30沿着带26的长度的连续部分延伸。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齿30横跨的宽度等于带26的第二宽度W2。

如图5所示,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可以联接到第一线缆或电导线74和第二线缆或电导线78。电导线74、78可以是单根导线或导线束。第一导线74和第二导线78各自可收纳在凹槽部分70中的一个内。凹槽部分70提供用于电导线74、78搁置的表面。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是柔性的,以便允许集成线缆间隔束带10联接到电导线74、78。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的柔性允许带26弯曲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带26不再与下表面62共面。带26缠绕在第一电导线74周围并延伸到第一孔50中。带26上的孔28可以使带26更容易地弯曲。通过第一孔50拉紧带26,以在接近下表面62处抵靠凹槽部分70联接第一电导线74。

接着,带26越过第二电导线78并通过第二孔54。当带26穿过第二孔54时,第二孔54的齿66与带26的齿30啮合。齿30、66以棘轮方式啮合并且允许带26继续延伸通过第二孔54,但是阻止带26在相反的方向上行进并阻止从第二孔中退出。通过第一孔50和第二孔54拉紧带26,以阻止第一电导线74和第二电导线78沿着主体轴线24平移。

在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带26穿过第一孔50时,第一孔50的齿66与带26的齿30啮合。齿30、66以棘轮方式啮合并且允许带26继续延伸通过第一孔50,但是阻止带26在相反的方向上行进并阻止从第一带50中退出。使用者将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联接到第一电导线74,而无需将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联接到第二电导线78,或将齿30与第二孔54中的齿66啮合。这允许使用者一次一个地将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联接到电导线74、78。

如图6所示,转接器82可以在接近第一部分18的上表面34处联接到主体14,以便在第一电导线74与第二电导线78之间提供附加的间距。转接器82的形状基本上类似于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的主体14。共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A”。

转接器82与主体14之间的类似形状允许转接器82堆叠在主体14的顶部上。转接器82定位成使得转接器的下表面62A与第一部分18的上表面34邻接。另外,转接器82在与主体14的突出部46互补的内表面上具有狭槽(未示出)。当转接器82联接到主体14时,狭槽收纳突出部46。将突出部46收纳在狭槽内,以在转接器82与主体14之间提供卡扣配合。

转接器82的第一孔50A和第二孔54A分别与主体14的第一孔50和第二孔54对准。带26穿过每个第一孔50、50A和每个第二孔54、54A,以便将电导线74、78联接到主体14。转接器82还可以包括凹槽部分70A,以提供用于电导线78搁置的表面。

转接器82还包括突出部46A。突出部46A允许转接器82以与转接器82联接到主体14相同的方式联接到另一转接器(未示出)。连接附加的转接器82允许使用者进一步增加电导线74、78之间的间距。另外,转接器82可以在联接在主体14与另一转接器82之间或联接在两个其他转接器82之间时支撑电导线。换句话说,联接到主体14的每个转接器82可以支撑电导线,以使得使用者可以将超过两个电导线分隔。当许多转接器82联接到主体时,带26相对于主体14的长度允许带缠绕并固定电导线74、78。

在替代实施例(未示出)中,每个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可以联接到另一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未示出),以及转接器82。换句话说,第二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可以以与转接器82类似的方式使用,并直接堆叠在第一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或转接器82的顶部。带26可以具有穿孔、折痕或其他标记,以指示可以从上部(即,第二)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上移除带26的位置。

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的其他替代实施例以及转接器82的替代实施例可以具有不同的高度,以便在电导线之间提供不同的间隔布置。另外,带26的长度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变化,以允许更多或更少的转接器82或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固定到主体14。

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可以用于通信线路或类似应用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集成式线缆间隔束带10是黑色的,以便提供保护,免受紫外线(UV)辐射的影响。

尽管已经参考某些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了各方面,但是在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独立方面的范围内存在变化和修改。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换能器的管件、包括该管件的换能器以及由此形成的测量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