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器

文档序号:1346838 发布日期:2020-07-24 浏览:1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开口器 (Mouth gag ) 是由 邹多宏 高振华 杨驰 徐袁瑾 张茂林 张志愿 于 2020-04-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口器,包括上颌牙槽脊固位器、下颌牙槽脊固位器和支撑部件;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上颌牙槽脊的形态,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下颌牙槽脊的形态,使用时,所述支撑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连接,所述支撑部件用于调整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和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之间的距离。本申请开口器结构简单,便于医生操作,完成开口后其稳定性强,可以长期维持有效的开口度,获得良好手术视野,利用牙种植术的快速完成,同时可以有效保护口腔黏膜。(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n mouth gag comprising a maxillary ridge retainer, a mandibular ridge retainer and a support member; the maxillary ridge retainer is shaped to secure at least part of the maxillary ridge and the mandibular ridge retainer is shaped to secure at least part of the mandibular ridge, and in use the support member is connected at one end to the maxillary ridge retainer and at the other end to the mandibular ridge retainer, the support member being adapted to adjus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axillary ridge retainer and the mandibular ridge retainer. This application mouth gag simple structure, the doctor&#39;s operation of being convenient for, its stability is strong after accomplishing the opening, can maintain effectual opening degree for a long time, obtains good operation field of vision, utilizes the quick completion of dental implantation,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oral mucosa simultaneously.)

一种开口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口器。

背景技术

无牙颌患者的全口或半口牙种植术一般临床操作时间比较长,往往需要在镇静+局麻或全麻下完成种植治疗,特别是V-II-V手术或穿颧骨种植术或全口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同期需要骨修整的患者。患者在镇静或全麻下肌张力变弱,患者本身无法张口,完全依靠外力打开咬合,因此在种植治疗或骨增量或骨修整过程中患者的开口度对治疗进程影响较大,有效的开口度可以极大提高治疗效率。临床上常用的开口器只是针对有牙齿患者,开口器放在牙齿上然后通过机械螺丝旋转后打开咬合。针对无牙颌患者,目前临床上常规应用的开口器无法使用,而市场上又没有可以应用的开口器。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口器,特别适合无牙颌患者,用于无牙颌患者的口内手术治疗。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口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开口器针对无牙颌患者无法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口器,包括上颌牙槽脊固位器、下颌牙槽脊固位器和支撑部件;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上颌牙槽脊的形态,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下颌牙槽脊的形态,使用时,所述支撑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连接,所述支撑部件用于调整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和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和旋转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为可拆卸式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和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单元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旋转。

更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设有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用于容纳第二支撑单元远第一支撑单元端,以使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远第一支撑单元端可在所述容纳腔体中转动;

2)所述旋转单元为杆状;

3)所述旋转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为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更优选地,特征1)中,第二支撑单元远第一支撑单元端为球缺状。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设有空腔且空腔内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上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匹配。

进一步更优选地,第一螺纹覆盖的高度为5~20mm,第二螺纹覆盖的高度为10~30mm。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设有孔洞,所述旋转单元贯穿所述孔洞。

更优选地,第一支撑单元的高度为10~25mm,第二支撑单元的高度为10~30mm。

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包括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和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所述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与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形成可容纳上颌牙槽嵴的牙槽嵴容纳槽,其中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和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内侧面适于贴合牙槽嵴的颚侧面和颊侧面,所述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内侧面适于贴合牙槽嵴的嵴顶;

2)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包括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和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所述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与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形成可容纳下颌牙槽嵴的牙槽嵴容纳槽,其中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和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内侧面适于贴合牙槽嵴的颚侧面和颊侧面,所述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内侧面适于贴合牙槽嵴的嵴顶;

3)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形成适于固定上颌后牙牙槽脊的形态;

4)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形成适于固定下颌后牙牙槽脊的形态。

更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1)特征1)中,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厚度为2~5mm;

12)特征1)中,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上缘呈中间凹两边凸起的曲线形;

13)特征1)中,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厚度为3~10mm;

14)特征1)中,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内侧面呈弧面;

15)特征1)中,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厚度为2~5mm;

16)特征1)中,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的上缘呈中间凹两边凸起的曲线形;

21)特征2)中,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厚度为2~5mm;

22)特征2)中,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下缘呈中间凹两边凸起的曲线形;

23)特征2)中,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厚度为3~10mm;

24)特征2)中,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内侧面呈弧面;

25)特征2)中,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厚度为2~5mm;

26)特征2)中,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的下缘呈中间凹两边凸起的曲线形。

本申请开口器结构简单,便于医生操作,完成开口后其稳定性强,可以长期维持有效的开口度,获得良好手术视野,利用牙种植术的快速完成,同时可以有效保护口腔黏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开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开口器中第二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开口器中下颌牙槽脊固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图1开口器中上颌牙槽脊固位器的仰视图。

图5是本申请图1开口器中上颌牙槽脊固位器的侧视图。

图6是本申请图1开口器中下颌牙槽脊固位器的仰视图。

图7是本申请图1开口器中下颌牙槽脊固位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 上颌牙槽脊固位器

11 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

12 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

13 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

2 下颌牙槽脊固位器

21 容纳腔体

22 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

23 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

24 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

3 支撑部件

31 第一支撑单元

32 第二支撑单元

321 孔洞

33 旋转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口器,包括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和支撑部件3;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上颌牙槽脊的形态,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下颌牙槽脊的形态,使用时,所述支撑部件3的一端与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连接,所述支撑部件3用于调整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和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之间的距离。

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上颌牙槽脊的形态,使用开口器时既不会损伤上颌后牙牙槽及粘膜,又能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不发生移位。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下颌牙槽脊的形态,使用开口器时既不会损伤下颌后牙牙槽及粘膜,又能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不发生移位。支撑部件3用于调整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和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之间的距离,即可以增加或缩小开口度,特别适合无牙颌患者,用于无牙颌患者的口内手术治疗。本申请开口器结构简单,便于医生操作,完成开口后其稳定性强,可以长期维持有效的开口度,获得良好手术视野,利用牙种植术的快速完成,同时可以有效保护口腔黏膜。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件3包括第一支撑单元31、第二支撑单元32和旋转单元33;所述第一支撑单元31与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单元31和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为可拆卸式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和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单元33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旋转。第一支撑单元31和第二支撑单元32通过螺纹连接后,旋转旋转单元33可以增加或缩小开口度。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设有容纳腔体21,所述容纳腔体21用于容纳第二支撑单元远第一支撑单元端,以使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远第一支撑单元端可在所述容纳腔体21中转动。旋转第二支撑单元时,第二支撑单元远第一支撑单元端在容纳腔体21内旋转,从而调整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和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之间的距离。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单元远第一支撑单元端为球缺状。旋转第二支撑单元时,第二支撑单元远第一支撑单元端在容纳腔体21内自由旋转,而不会带动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旋转。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单元33为杆状。利于旋转单元受力,在口腔内便于施加旋转力。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单元33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为可拆卸式连接。当调整至需要的开口度后,可以卸下旋转单元,利于后续手术操作。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单元31设有空腔且空腔内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上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匹配。第一支撑单元31和第二支撑单元32通过匹配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实现可拆卸式螺纹连接。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螺纹覆盖的高度为5~20mm,第二螺纹覆盖的高度为10~30mm。便于开口度的需要,通过旋转螺纹可以有效调整开口大小,最终获得理想的开口度,利用牙种植手术的快速安全的完成。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设有孔洞321,所述旋转单元33贯穿所述孔洞321。所述旋转单元33例如可以为扳手。向第二支撑单元32如扳手施加旋转的力,带动第二支撑单元32的旋转,从而实现调整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和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之间的距离,即可以增加或缩小开口度。待达到理想开口度时,去除第二支撑单元32如扳手,以免影响临床手术操作。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单元31的高度为10~25mm,第二支撑单元32的高度为10~30mm。便于开口度的需要,通过旋转螺纹可以有效调整开口大小,最终获得理想的开口度,利用牙种植手术的快速安全的完成。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包括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1、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2和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3,所述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1、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2与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3形成可容纳上颌牙槽嵴的牙槽嵴容纳槽,其中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1和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3的内侧面适于贴合牙槽嵴的颚侧面和颊侧面,所述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2的内侧面适于贴合牙槽嵴的嵴顶。

所述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上颌牙槽脊的形态,包括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1、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2和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3,起到辅助固位作用,使用开口器时既不会损伤上颌后牙牙槽及粘膜,又能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不发生移位。该开口器特别适合无牙颌患者,用于无牙颌患者的口内手术治疗。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1的厚度为2~5mm。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1的上缘呈中间凹两边凸起的曲线形。不会损伤上颌牙槽及粘膜。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2的厚度为3~10mm。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2的内侧面呈弧面。该弧面为劣弧面,优选地,该弧面对应的圆心角为60~150°。不会损伤上颌牙槽及粘膜。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3的厚度为2~5mm。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上颌牙槽脊固位部13的上缘呈中间凹两边凸起的曲线形。不会损伤上颌牙槽及粘膜。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包括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2、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3和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4,所述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2、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3与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4形成可容纳下颌牙槽嵴的牙槽嵴容纳槽,其中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2和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4的内侧面适于贴合牙槽嵴的颚侧面和颊侧面,所述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3的内侧面适于贴合牙槽嵴的嵴顶。

所述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形成适于至少固定部分下颌牙槽脊的形态,包括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2、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3和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4,起到辅助固位作用,使用开口器时既不会损伤下颌后牙牙槽及粘膜,又能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不发生移位。特别适合无牙颌患者,用于无牙颌患者的口内手术治疗。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2的厚度为2~5mm。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2的下缘呈中间凹两边凸起的曲线形。不会损伤下颌牙槽及粘膜。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3的厚度为3~10mm。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3的内侧面呈弧面。该弧面为劣弧面,优选地,该弧面对应的圆心角为60~150°。不会损伤上颌牙槽及粘膜。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4的厚度为2~5mm。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下颌牙槽脊固位部24的下缘呈中间凹两边凸起的曲线形。不会损伤下颌牙槽及粘膜。

临床把把开口器独立包装,消毒后供临床使用。临床上运用时,根据患者手术情况,选择合适开口器,将开口器置于最低位时放置患者口内,旋转旋转单元如扳手,增加开口度到理想位置。具体临床使用说明如下:

1、按种植常规和术前设计,消毒、麻醉、确定位点,切开软组织或完成翻辦;

2、打开咬合:

(1)根据患者开口度大小,在口外将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和支撑部件3组合完成,预先调节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和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之间的距离;

(2)用开口拉钩牵拉唇颊,瞩患者或协助患者张口后,将开口器可以置于左侧或右侧后牙区,调整上颌牙槽脊固位器1、下颌牙槽脊固位器2使其于牙槽嵴最大面积贴合后,顺时针旋转旋转单元,即可打开开口器,辅助打开上下颌,增加开口度,稳定后取下旋转单元如扳手;

(3)根据术前设计及种植位点,完成对侧(非开口器安放侧)后牙区及前牙区种植窝洞预备及种植体植入,拉拢缝合;

(4)安装旋转单元如扳手,逆时针旋转旋转单元,即可松脱开口器,将开口器置入缝合侧,同上述操作完成开口器固位安装,并打开咬合;

(5)按设计完成剩余后牙区的种植窝洞预备及种植体植入,拉拢缝合完成;

3、按设计完成后续治疗操作。

综上,本申请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模拟大鼠骨折内固定合并低毒感染的动物模型构建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