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筝琴码、古筝及其古筝调音方法

文档序号:1355666 发布日期:2020-07-24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古筝琴码、古筝及其古筝调音方法 (Chinese zither bridge, Chinese zither and Chinese zither tuning method ) 是由 马骉 马利斌 于 2020-05-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筝琴码、古筝及古筝调音方法,涉及乐器制作技术领域,所述古筝琴码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用于支撑古筝的琴弦部分,所述第二支撑体设置在古筝面板上,所述第二支撑体用于支撑和固定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两只码脚所在方向与古筝的琴弦所在方向相同,本发明在原两脚琴码的基础上,沿琴弦方向再增加两只琴脚,形成四脚支撑的琴码,同时后增加的两只码脚可在上下相邻的古筝琴码之间自由滑动,以便于古筝的变调调音。(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hinese zither bridge, a Chinese zither and a Chinese zither tuning method,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usical instrument manufacturing, wherein the Chinese zither bridge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the string-type Chinese zither brace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 body and a second support body, wherein the first support body is used for supporting a string part of a Chinese zither, the second support body is arranged on a Chinese zither panel, the second support body is used for supporting and fixing the first support body, and the direction of two feet of the second support body is the same as the direction of strings of the Chinese zither.)

一种古筝琴码、古筝及其古筝调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乐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古筝琴码、古筝及其古筝调音方法。

【背景技术】

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自上世纪60年代21弦古筝问世以来,使古筝这件古老的乐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成为公众喜闻乐见的首选乐器之一。琴码是古筝中支撑琴弦的主要部件,目前古筝琴码,通用的为“人”字形,最上端是牛骨制成的搁弦槽,上中部有宽肩,下端是两只琴脚,琴脚位于琴弦方向的两侧,当进行琴弦的压颤操作时由于琴码沿琴弦方向没有支撑点,加之琴弦拉力产生的琴弦与搁弦槽之间摩擦力的作用,琴码便不可避免的产生晃动,力度加大时便发生琴码倒下或琴码飞弹出去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古筝琴码及古筝来应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或减轻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筝琴码及古筝,在原两脚琴码的基础上,沿琴弦方向再增加两只琴脚,形成四脚支撑的琴码,同时后增加的两只码脚可在上下相邻的古筝琴码之间自由滑动,以便于古筝的变调调音。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古筝琴码,所述古筝琴码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用于支撑古筝的琴弦部分,所述第二支撑体设置在古筝面板上,所述第二支撑体用于支撑和固定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两只码脚所在方向与古筝的琴弦所在方向相同。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体顶部设有搁弦槽,底部设有倒U形槽,所述第二支撑体通过倒U形槽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体下方,所述第二支撑体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底部位于同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古筝琴码通过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在古筝面板的共同滑动进行变调调音。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第一码脚、第二码脚和第一连接部,所述搁弦槽位于第一连接部顶部,所述倒U形槽位于第一连接部底部,所述第一码脚和第二码脚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两侧,所述第一码脚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码脚。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三码脚、第四码脚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码脚和第四码脚对称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两侧,所述第三码脚通过连接部连接第四码脚,所述第三码脚和第四码脚通过倒U形槽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码脚和第二码脚的底部所连成的直线垂直于第三码脚和第四码脚的底部所连成的直线。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古筝琴码古筝,包括若干古筝琴码、琴弦部分和面板部分,所述第一支撑体上方通过搁弦槽连接琴弦部分,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码脚共同连接面板部分。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码脚、第二码脚、第三码脚和第四码脚均与面板部分具有相同的曲率并紧密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若干古筝琴码分别位于不同的古筝琴弦下方。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古筝调音方法,所述调音方法通过所述古筝中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码脚在面板部分的滑动进行变调调音。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在调音过程中,古筝琴码之间在滑动过程中互不干预,且大小不同的古筝琴码之间能够互相穿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将传统琴码的两点支撑变为四个码脚与琴面接触以支撑琴弦,且四个码脚与古筝面板具有相同的曲率,两者紧密接触。由于增加了琴码与面板的接触点,且第一支撑体与琴弦方向相同,在进行琴弦的压颤时,琴码不再发生晃动,有效的解决了古筝的跳码问题,增强了古筝乐器的表现力,提高了其应有的声学品质。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古筝琴码的立体图。

其中,图中:

1-第一支撑体;2-第二支撑体;11-第一码脚;12-第二码脚;13-第一连接部;21-第三码脚;22-第四码脚;23-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古筝琴码,所述古筝琴码包括:第一支撑体1和第二支撑体2,所述第一支撑体1用于支撑古筝的琴弦部分,所述第二支撑体2设置在古筝面板上,所述第二支撑体2用于支撑和固定第一支撑体1,所述第二支撑体2的两只码脚所在方向与古筝的琴弦所在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支撑体1顶部设有搁弦槽,底部设有倒U形槽,所述第二支撑体2通过倒U形槽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体1下方,所述第二支撑体2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体1底部位于同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古筝琴码通过在第一支撑体1和第二支撑体2在古筝面板的共同滑动进行变调调音。所述第一支撑体1包括第一码脚11、第二码脚12和第一连接部13,所述搁弦槽位于第一连接部13顶部,所述倒U形槽位于第一连接部13底部,所述第一码脚11和第二码脚12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3两侧,所述第一码脚11通过第一连接部13连接第二码脚12。所述第二支撑体2包括第三码脚21、第四码脚22和第二连接部23,所述第三码脚21和第四码脚22对称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3两侧,所述第三码脚21通过连接部连接第四码脚22,所述第三码脚21和第四码脚22通过倒U形槽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3。所述第一码脚11和第二码脚12的底部所连成的直线垂直于第三码脚21和第四码脚22的底部所连成的直线。

一种古筝琴码古筝,包括若干古筝琴码、琴弦部分和面板部分,所述第一支撑体1上方通过搁弦槽连接琴弦部分,所述第一支撑体1和第二支撑体2的码脚共同连接面板部分。所述第一码脚11、第二码脚12、第三码脚21和第四码脚22均与面板部分具有相同的曲率并紧密连接。所述若干古筝琴码分别位于不同的古筝琴弦下方。

一种古筝调音方法,所述调音方法通过古筝中的第一支撑体1和第二支撑体2的码脚在面板部分的滑动进行变调调音。在调音过程中,古筝琴码之间在滑动过程中互不干预,且大小不同的古筝琴码之间能够互相穿行。

本发明所述古筝琴码,即在原两脚琴码的基础上,沿琴弦方向再增加两只琴脚,形成四脚支撑的琴码,同时后增加的两只码脚可在上下相邻码脚中自由滑动,以便于古筝的变调调音。将传统琴码的两点支撑变为四点支撑,尤其沿琴弦方向的支撑可有效的避免琴弦压颤操作时琴码的晃动,解决了古筝的跳码问题,增强了古筝乐器的表现力,提高了其应有的声学品质。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古筝琴码及古筝,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所提及的“包含”、“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连接结构及带有该连接结构的吉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