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

文档序号:1366629 发布日期:2020-08-11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吸收性物品 (Absorbent article ) 是由 曽我部瑶介 黑田贤一郎 于 2018-12-1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吸收性物品(1)具有表面片(10)和配置于表面片(10)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吸收芯(20)。表面片(10)具有含有非热熔接纤维的第1表面片(11)和位于第1表面片(11)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第2表面片(12)。第1表面片(11)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11E)配置于第2表面片(12)的肌肤相对面侧。吸收性物品(1)设有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相接合的接合区域(RX)。在第1表面片(11)的外缘设有不与第2表面片(12)接合的自由端部(15)。(The absorbent article (1) has a topsheet (10) and an absorbent core (20) disposed on the non-skin-facing surface side of the topsheet (10). The top sheet (10) has a 1 st top sheet (11) containing non-heat-fusible fibers and a 2 nd top sheet (12) positioned on the non-skin-facing side of the 1 st top sheet (11). The outer edge (11E) of the 1 st surface sheet (11) in the width direction (W) is disposed on the skin-facing surface side of the 2 nd surface sheet (12). The absorbent article (1) is provided with a joining Region (RX) where the 1 st surface sheet (11) and the 2 nd surface sheet (12) are joined. A free end part (15) which is not jointed with the 2 nd surface sheet (12)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edge of the 1 st surface sheet (11).)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在吸收芯的肌肤相对面侧设有多个表面片。

表面片具有第1表面片(专利文献1的表面片)以及与第1表面片沿厚度方向重叠的第2表面片(专利文献1的热熔接纤维片)。第1表面片由含有非热熔接纤维的无纺布(具体来说是棉无纺布)构成。第1表面片借助许多压花与第2表面片相接合。由此,非热熔接纤维接合于第2表面片,因此能够使非热熔接纤维不容易脱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50749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中,在比吸收芯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第1表面片的外端缘与背面片接合(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与背面片接合的第1表面片的外端缘的刚度较高,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在穿着者步行时等时候,穿着者的腿会与第1表面片的外端缘摩擦,而使穿着者的肌肤触感变差。

因此,期望一种能够在抑制非热熔接纤维脱落的同时抑制穿着者的肌肤触感变差的吸收性物品。

一个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其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表面片;以及吸收芯,其配置于所述表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所述表面片具有含有非热熔接纤维的第1表面片和位于所述第1表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第2表面片,其中,所述第1表面片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缘配置于所述第2表面片的肌肤相对面侧,该吸收性物品设有所述第1表面片与所述第2表面片相接合的接合区域,在所述第1表面片的外缘设有不与所述第2表面片接合的自由端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肌肤相对面侧观察到的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的粘接区域和片材压缩部的俯视图。

图5是从肌肤相对面侧观察到的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6是沿着图5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的粘接区域和片材压缩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的概要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的事项。

一个方案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其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表面片;以及吸收芯,其配置于所述表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所述表面片具有含有非热熔接纤维的第1表面片和位于所述第1表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第2表面片,其中,所述第1表面片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缘配置于所述第2表面片的肌肤相对面侧,该吸收性物品设有所述第1表面片与所述第2表面片相接合的接合区域,在所述第1表面片的外缘设有不与所述第2表面片接合的自由端部。

根据本方案,在接合区域中,第1表面片所含有的非热熔接纤维接合于第2表面片,因此能够使非热熔接纤维不容易脱落。由于在第1表面片的外缘设有自由端部,因此第1表面片的外侧缘的刚度不会较高,从而能够抑制穿着者的肌肤触感变差。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接合区域与所述第1表面片的外侧缘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比所述非热熔接纤维的纤维长度短。

日本特开平10-118118号公报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沿宽度方向折叠。该表面片的折回部分未接合于位于表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材,而是构成为能够向穿着者侧立起。折回部分的顶端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配置。折回部分构成为能够向穿着者侧立起,并且在穿着时配置于腿之间。因此,在穿着者步行时等时候,有时表面片的折回部分的顶端会被穿着者的腿摩擦。由于表面片被腿反复摩擦,因此可能导致构成表面片的纤维脱落。特别是像日本特开平10-118118号公报那样,在含有非热熔接纤维的片材中,由于纤维不具有热熔接性,因此纤维具有更容易脱落的倾向。因此,期望一种能够抑制表面片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处的非热熔接纤维的脱落的吸收性物品。

根据上述的优选的一个方案,接合区域与第1表面片的外侧缘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比非热熔接纤维的纤维长度短,因此非热熔接纤维中的至少一部分易于在接合区域中接合。因此,能够利用接合区域保持非热熔接纤维,从而能够抑制在第1表面片的外侧缘被摩擦时非热熔接纤维脱落的情况。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在所述接合区域设有将所述第1表面片和所述第2表面片压缩而成的压缩部。

利用压缩部,不仅使第1表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与第2表面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接合,而且在第1表面片的沿厚度方向延伸的一定范围使第1表面片易于接合。因此,在接合区域中,非热熔接纤维更易于接合于第2表面片。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压缩部沿所述前后方向或所述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

与压缩部连续地配置的结构相比,第1表面片的外侧缘的刚度较低,第1表面片的外侧缘易于跟随腿的动作。因此,能够抑制第1表面片的外侧缘与腿的摩擦,从而能够抑制第1表面片的非热熔接纤维脱落。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在所述接合区域设有将所述第1表面片与所述第2表面片相粘接的粘接剂。

在利用粘接剂将第1表面片与第2表面片相接合的结构中,在接合时热、压力不容易施加于第1表面片。因此,能够抑制因接合时的热等导致的非热熔接纤维的断裂,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的纤维的脱落。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第1表面片含有热熔接纤维。

由于第1表面片含有热熔接纤维,因此能通过热熔接纤维的熔接而在纤维间形成熔接部,从而使非热熔接纤维不容易脱落。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第2表面片含有热熔接纤维。

由于第2表面片含有热熔接纤维,因此能通过热熔接纤维的熔接而在纤维间形成熔接部,从而使第1表面片的非热熔接纤维钩挂于熔接部而不容易脱落。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在所述第2表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配置有覆盖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外侧缘的侧片,所述第2表面片的外侧缘位于比所述第1表面片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该吸收性物品具有所述第2表面片的外侧缘与所述侧片未接合的侧方非接合区域。

第2表面片的外侧缘位于比第1表面片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在侧方非接合区域中相对于侧片立起。因此,在被穿着者的腿夹着时,第2表面片的外侧缘易于比第1表面片的外侧缘先接触腿。能够进一步防止因第1表面片的外侧缘与腿摩擦而导致的非热熔接纤维的脱落。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第2表面片以沿着所述前后方向的折痕为基点被折叠起来,所述折痕设于所述第2表面片的外侧缘。

由于第2表面片被折叠,因此其在接触穿着者的腿时易于以折痕为基点而变形。通过使第2表面片变形,从而能够缓和与第1表面片的接触,能够抑制第1表面片的非热熔接纤维的脱落。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第1表面片的外侧缘位于比所述吸收芯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在被穿着者的腿夹着时,吸收芯的外侧缘易于比第1表面片的外侧缘先接触腿。能够进一步防止因第1表面片的外侧缘与腿摩擦而导致的非热熔接纤维的脱落。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该吸收性物品设有至少将所述第1表面片和所述第2表面片沿厚度方向压缩而成的压缩部。

第1表面片的自由端部易于相对于平面方向移动,在形成压缩部时,在沿厚度方向被压缩时,第1表面片的自由端部能够向压缩部侧移动。因此,能够减小在形成压缩部时施加于第1表面片的拉伸方向的力,从而能够抑制第1表面片裂开。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压缩部是将所述第1表面片、所述第2表面片和所述吸收芯压缩而成的。

与仅将第1表面片和第2表面片压缩而成的结构相比,在将第1表面片、第2表面片和吸收芯压缩而成的结构中,压缩的程度较强,而使第1表面片更容易裂开。因此优选利用自由端部来抑制第1表面片的破裂。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自由端部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吸收芯重叠。

由于在吸收芯形成有压缩部并且自由端部与吸收芯重叠,因此易于将压缩部与自由端部靠近地配置。通过将用于缓和拉伸方向的力的自由端部配置于压缩部的附近,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破裂。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自由端部包含所述第1表面片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缘,并且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

通过在第1表面片的外侧缘设置自由端部,从而易于确保自由端部的面积,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的破裂。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压缩部从第1表面片侧朝向所述第2表面片侧凹陷。

由压缩部施加的压缩的力从第1表面片向第2表面片侧施加。由于在施加力的一侧(肌肤相对面侧)设有自由端部,因此能够进一步缓和拉伸方向的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的破裂。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第2表面片的伸长率比所述第1表面片的伸长率高。

由于第2表面片的伸长率比第1表面片的伸长率高,因此即使在对第1表面片使用伸长率较低的片材并且对该第1表面片进行接合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表面片整体的伸长率的降低,从而能够减轻第1表面片的破裂。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具有将所述第1表面片与所述第2表面片相粘接的粘接剂的粘接区域设于比自由端部靠内侧的位置,所述粘接区域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在粘接区域中,第1表面片与第2表面片相接合,在粘接区域之间的区域中,第1表面片与第2表面片未接合。因此,存在当被施加拉伸的力时容易移动的部分(粘接区域之间的区域)和不容易移动的部分(粘接区域)。在被施加拉伸的力时,容易移动的部分以不容易移动的部分为基点进行移动。通过设有多个该区域,从而能够在第1表面片11的较大范围内进一步缓和拉伸方向的力,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的破裂。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压缩部具有配置于所述自由端部的第1压缩部。

在将第1压缩部形成于自由端部的情况下,对第1表面片与第2表面片未接合的区域进行压缩,从而形成第1压缩部。由于第1表面片与第2表面片至少在第1压缩部的周围未接合,因此能够缓和作用于第1表面片的拉伸方向的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破裂。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第1压缩部跨越所述自由端部和比所述第1表面片靠外侧的区域。

与第1压缩部整个区域形成于第1表面片的结构相比,能缓和在形成第1压缩部时作用于第1表面片的拉伸方向的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破裂。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压缩部在俯视时隔开间隔地配置为一对,所述一对压缩部彼此的间隔不是恒定的。

在压缩部彼此的间隔较宽的部分处,由于该部分处的第1表面片的长度较长,因此形成压缩部时的拉伸方向的力会较弱地作用。另一方面,在压缩部彼此的间隔较窄的部分处,由于该部分处的第1表面片的长度较短,因此形成压缩部时的拉伸方向的力会较强地作用。由于拉伸力较强地作用的部分和较弱地作用的部分混合存在,因此与力均匀地施加的情况相比,力不会集中,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破裂。

(2)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吸收性物品是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母乳垫、成人用失禁垫、粪便垫或吸汗片那样的吸收性物品较佳。特别地,吸收性物品是安装于如使用者的内衣那样的穿着物品的内侧而使用的物品较佳。

此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应注意存在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不同的情况。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间也存在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的情况。

图1是从肌肤相对面侧观察到的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在此,“肌肤相对面侧”相当于在使用过程中面向穿着者的肌肤的那一侧。“非肌肤相对面侧”相当于在使用过程中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相反侧的那一侧。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的粘接区域和片材压缩部的俯视图。

吸收性物品1具有前后方向L和宽度方向W。前后方向L是从穿着者的前侧(腹侧)向后侧(背侧)延伸的方向,或者是从穿着者的后侧向前侧延伸的方向。宽度方向W是与前后方向L正交的方向。

吸收性物品1包含前侧区域R1、后侧区域R2和中央区域R3。中央区域R3包含与穿着者的排泄口(例如阴道口)相对的排泄口抵接部R33。在将吸收性物品1穿戴于内衣时,中央区域R3位于内衣的下裆部。也就是说,排泄口抵接部R33是配置于穿着者的下裆即穿着者的两腿之间的区域。

前侧区域R1位于比中央区域R3靠前侧的位置。前侧区域R1的前端缘限定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缘。后侧区域R2位于比中央区域R3靠后侧的位置。后侧区域R2的后端缘限定吸收性物品1的后端缘。后侧区域R2的前后方向L的长度比中央区域R3的前后方向L的长度长较佳。

在中央区域R3设有后述的翼部3较佳。另外,在后侧区域R2设有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鼓出的臀部翼片4较佳。翼部3的前端缘由翼部3的根部限定,相当于最大程度地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凹陷的两个部分中的位于前侧的部分。翼部3的前端缘可以限定中央区域R3与前侧区域R1的分界。翼部3的后端缘由翼部3的根部限定,相当于最大程度地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凹陷的两个部分中的位于后侧的部分。翼部3的后端缘可以限定中央区域R3与后侧区域R2的分界。

吸收性物品1包括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的表面片10、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的相反侧的背面片14以及配置于表面片10与背面片14之间的吸收芯20。表面片10设于比吸收芯20靠肌肤相对面侧T1的位置。背面片14设于比吸收芯20靠非肌肤相对面侧T2的位置。吸收芯20设于表面片10与背面片14之间。

表面片10是使体液等液体透过的透液性的片材。表面片10覆盖吸收芯20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较佳。表面片10沿前后方向L从前侧区域R1延伸至后侧区域R2较佳。表面片10具有第1表面片11和位于第1表面片11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第2表面片12较佳。

第1表面片11含有非热熔接纤维。非热熔接纤维能够例示棉纤维。第1表面片11通过非热熔接纤维的交织来形成。棉纤维的纤维长度例如举例为10mm~80mm。在棉纤维的纤维长度小于10mm的情况下,纤维长度过短而导致纤维彼此难以交织,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强度。在棉纤维的纤维长度超过80mm的情况下,那样的纤维中的几根会沿宽度方向伸出,有可能从穿着者的大腿部的边缘至另一个大腿部的边缘地产生纤维的跨连。在该情况下,在保水性纤维的液体的扩散效果的作用下,附着于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的液状排泄物可能会扩散至两个大腿部,从而给穿着者带来不适感。纤维长度优选为15mm~60mm,更优选为20mm~40mm。棉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是20g/m2~150g/m2较佳。另外,第1表面片11也可以是两层构造。也可以在第1表面片11的下层具有热熔接纤维。针对第1表面片11的断裂伸长率而言,沿着纤维的取向方向的强度是30N/25mm~60N/25mm较佳,将纤维的取向方向和正交方向上的测量端距离设定为20mm,之后在拉伸速度100mm/min的设定条件下进行测量,断裂时的强度是5N/25mm~10N/25mm较佳。

第2表面片12含有热熔接纤维。第2表面片12通过热熔接纤维的熔接来形成。表面片10可以还具有侧片13。侧片13向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较佳。侧片13配置于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未覆盖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

如图3所示,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沿厚度方向T层叠。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在接合区域RX中相接合较佳。在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重叠的区域设有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相接合的接合区域RX和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未接合的非接合区域RY。非接合区域RY的至少一部分构成后述的自由端部15。

表面片10可以还具有侧片13。侧片13向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较佳。侧片13覆盖吸收性物品的外侧缘。侧片13配置于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未覆盖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

背面片14是不透液性的片材。背面片14能够使用聚乙烯片、以聚丙烯等为主体的层压无纺布、透气性的树脂膜、在纺粘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等无纺布接合透气性的树脂膜而成的片材等。

吸收芯20至少配置于中央区域R3和后侧区域R2。另外,吸收芯20也可以从中央区域R3延伸至前侧区域R1。吸收芯20含有吸收液体的吸收材料。吸收芯20也可以被芯包层包覆。构成吸收芯20的吸收材料例如能够由亲水性纤维、浆粕以及高吸水性高分子(SAP)形成。芯包层例如能够由无纺布、棉纸构成。

如前述的那样,吸收性物品1具有翼部3和臀部翼片4。翼部3和臀部翼片4向比吸收芯20的在中央区域R3中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伸出。翼部3和臀部翼片4通过表面片10与背面片14的层叠而构成较佳。翼部3构成为能够向背面片14侧折回。翼部3在使用时向内衣的裆部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折回。

臀部翼片4位于比翼部3靠后侧的位置而设于后侧区域R2。臀部翼片4在使用时不折回,而是配置于内衣与穿着者的臀部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臀部翼片4未设置吸收材料。也可以取而代之地在臀部翼片4设置吸收材料。

在第1表面片11的外缘设有不与第2表面片接合的自由端部15。自由端部15是第1表面片11的非肌肤相对面与第2表面片12的肌肤相对面未接合的区域且是不设置粘接区域RA并且不设置片材压缩部18的区域较佳。此外,在不具有片材压缩部18的结构中,自由端部15是不设置粘接区域RA的区域较佳。另外,外缘是构件的周边端,包含前后方向的前端缘和后端缘以及宽度方向的外侧缘。

在接合区域RX中,第1表面片11所含有的非热熔接纤维接合于第2表面片12,因此能够使非热熔接纤维不容易脱落。由于在第1表面片11的外缘设有自由端部15,因此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的刚度不会较高,从而能够抑制穿着者的肌肤触感变差。

接下来,对如此构成的吸收性物品1的抑制表面片10的非热熔接纤维的脱落的结构进行说明。第1表面片1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11E配置于第2表面片12的肌肤相对面侧,因此有时在穿着时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被穿着者的腿摩擦。与热熔接纤维相比,非热熔接纤维不会因热而熔接,从而容易使纤维间的结合较弱。因此,若含有非热熔接纤维的第1表面片11与穿着者的腿摩擦,则非热熔接纤维可能会脱落。吸收性物品1构成为对具有非热熔接纤维的表面片(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表面片11)中的非热熔接纤维的脱落进行抑制。

在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重叠的区域设有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相接合的接合区域RX。接合区域RX与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之间的宽度方向W上的距离比非热熔接纤维的纤维长度短。因此,非热熔接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在接合区域RX中接合。能够利用接合区域RX保持非热熔接纤维,从而能够抑制在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被摩擦时非热熔接纤维脱落的情况。另外,接合区域RX优选为沿前后方向L延伸。在第1表面片11的前后方向的整个范围设置接合区域RX,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非热熔接纤维的脱落。

接合区域RX位于比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设有从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延伸的非接合区域RY。接合区域RX与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之间的宽度方向W上的距离成为非接合区域RY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接合区域RX详细地进行说明。图4示出了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的粘接区域RA和片材压缩部18。实际上,粘接区域RA与片材压缩部18沿厚度方向T重叠,但为了便于说明,而以沿前后方向相邻的状态进行图示。接合区域RX是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相接合的区域,具体来说,包含片材压缩部18与粘接区域RA沿厚度方向T重叠的区域、仅设有片材压缩部18的区域以及仅设有粘接区域RA的区域。非接合区域RY是未设置片材压缩部18并且未设置粘接区域RA的区域。此外,在其他方式中,接合区域RX也可以仅由设有压缩部的区域构成,还可以仅由设有粘接区域的区域构成。

在接合区域RX设有将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压缩(压接)而成的片材压缩部18较佳。片材压缩部18不仅使第1表面片11的非肌肤相对面与第2表面片12的肌肤相对面接合,而且在第1表面片11的沿厚度方向延伸的一定范围使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易于接合。因此,在接合区域RX中非热熔接纤维接合于第2表面片12,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非热熔接纤维的脱落。

另外,片材压缩部18沿前后方向L或宽度方向W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较佳。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压缩部18沿前后方向L延伸,并且沿宽度方向W隔开间隔地配置。与片材压缩部18连续地配置的结构相比,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的刚度较低,从而使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易于跟随腿的动作。因此,能够抑制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与腿的摩擦,从而能够抑制第1表面片11的非热熔接纤维脱落。

在接合区域RX设有粘接区域RA较佳。粘接区域RA具有将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相粘接的粘接剂。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压缩部18沿前后方向L延伸,并且沿宽度方向W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利用粘接剂将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相接合的结构中,在接合时热、压力不容易施加于第1表面片11。因此能够抑制因接合时的热等导致的非热熔接纤维的断裂,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11的纤维的脱落。另外,非热熔接纤维存在难以通过压缩加工熔接而导致其接合强度较低的情况。利用粘接剂易于获得所期望的接合强度。

在接合区域RX设有粘接区域RA和片材压缩部18这两者较佳。能够利用粘接区域RA确保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的接合强度,并且能够利用片材压缩部18将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的厚度方向上的一定范围接合,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非热熔接纤维的脱落。另外,在接合区域RX中,粘接区域RA和片材压缩部18以不同的节距设置较佳。具体来说,较佳的是,粘接区域RA的宽度方向的节距比片材压缩部18的宽度方向的节距短,并且是片材压缩部18的宽度方向的节距的一半。利用这样的结构,而设有两者重叠的粘接强度较强的区域和仅配置有一者的粘接强度较低的区域。在粘接强度较低的区域中能够确保表面片的柔软性,同时在粘接强度较高的区域中能够维持非热熔接纤维的接合状态。

另外,第1表面片含有非热熔接纤维并且含有热熔接纤维较佳。由于第1表面片含有热熔接纤维,因此能通过热熔接纤维的熔接而在纤维间形成熔接部,从而使非热熔接纤维不容易脱落。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热熔接纤维的脱落。

第2表面片12含有热熔接纤维较佳。由于第2表面片12含有热熔接纤维,因此能通过热熔接纤维的熔接而在纤维间形成熔接部,从而使第1表面片11的非热熔接纤维钩挂于熔接部而不容易脱落。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非热熔接纤维的脱落。

如图2所示,设有第2表面片12的外侧缘12E与侧片13未接合的侧方非接合区域RZ较佳。第2表面片12的外侧缘12E位于比第1表面片11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在侧方非接合区域RZ中相对于侧片13立起。因此,在被穿着者的腿夹着时,第2表面片12的外侧缘12E易于比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先接触腿。能够进一步防止因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与腿摩擦而导致的非热熔接纤维的脱落。

在第2表面片12的外侧缘12E形成有沿第2表面片12的前后方向L延伸的折痕FL较佳。由于第2表面片12被折叠,因此在接触穿着者的腿时容易以折痕FL为基点而变形。例如,在折叠的第2表面片彼此未接合的结构中,折叠的第2表面片以沿厚度方向彼此远离的方式变形,并且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变形。通过使第2表面片12变形,从而能够缓和与第1表面片11的接触,能够抑制第1表面片11的非热熔接纤维的脱落。

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位于比吸收芯20的外侧缘20E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较佳。在被穿着者的腿夹着时,吸收芯20的外侧缘20E易于比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先接触腿。能够进一步防止因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与腿摩擦而导致的非热熔接纤维的脱落。

(3)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结构

接下来,使用图5~图8对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进行说明。省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内容的说明。

图5是从肌肤相对面侧观察到的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6是沿着图5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的粘接区域和片材压缩部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第1表面片11也可以形成为在肌肤相对面侧形成有凸状的褶皱。通过形成褶皱部,从而能够使伸长率较低的第1表面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伸长率增加凸形状的量,因此能够减轻第1表面片的破裂。

在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形成有压缩部60较佳。压缩部60是至少将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沿厚度方向压缩而成的。压缩部60也可以是将第1表面片11、第2表面片12和吸收芯20沿厚度方向压缩而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压缩部60是将第1表面片11、第2表面片12和吸收芯20沿厚度方向压缩而成的。另外,吸收性物品1也可以相对于压缩部60独立地还具备将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压接而成的片材压缩部18。

接下来,对如此构成的吸收性物品1的抑制表面片的破裂的结构进行说明。吸收性物品1构成为对具有非热熔接纤维的表面片(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表面片11)的破裂进行抑制。

在形成压缩部60时,对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作用沿厚度方向进行压缩并且沿平面方向进行拉伸的力。此时,在第1表面片11的整体接合于第2表面片12的结构中,第1表面片11没有平面方向上的移动的自由度,而有可能在沿平面方向进行拉伸的力的作用下裂开。第1表面片11的自由端部15易于相对于平面方向移动,在形成压缩部60时,在沿厚度方向被压缩时能够向压缩部60侧移动。因此,能够减小在形成压缩部60时施加于第1表面片11的拉伸方向的力,从而能够抑制具有棉纤维等非热熔接纤维的第1表面片11的破裂。

特别是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具有将第1表面片11、第2表面片12和吸收芯20压缩而成的压缩部60的结构中,与仅将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压缩的结构相比,压缩的程度较强,而使第1表面片11更容易裂开。因此,优选的是利用自由端部15抑制第1表面片11的破裂。

接下来,对自由端部15详细地进行说明。图8示出了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的粘接区域RA以及片材压缩部18。实际上,粘接区域RA与片材压缩部18沿厚度方向重叠,但为了便于说明,而以沿前后方向相邻的状态进行图示。粘接区域RA是第1表面片11和第2表面片12的涂敷有粘接剂的区域。粘接区域RA可以沿前后方向L延伸,并且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粘接区域RA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粘接区域RA的宽度方向的间隔长较佳。在其他方式中,粘接区域RA也可以沿宽度方向W延伸,并且沿前后方向L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片材压缩部18可以沿前后方向L延伸,并且沿宽度方向W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片材压缩部18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片材压缩部18的宽度方向的间隔短较佳。在其他方式中,粘接区域RA也可以沿宽度方向W延伸,并且沿前后方向L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设有片材压缩部18与粘接区域RA沿厚度方向重叠的区域和沿厚度方向不重叠的区域较佳。片材压缩部18与粘接区域RA沿厚度方向不重叠的区域构成非接合区域RY。片材压缩部18与粘接区域RA沿厚度方向重叠的区域、仅设有片材压缩部18的区域以及仅设有粘接区域RA的区域构成接合区域RX。

粘接区域RA可以位于比第1表面片11的外缘靠内侧的位置。即,粘接区域RA既可以位于比第1表面片1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11E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也可以位于比第1表面片11的前后方向L的外端缘11F靠前后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另外,位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粘接区域RA位于比位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片材压缩部18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较佳。在这样的结构中,自由端部15成为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与位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粘接区域RA之间的区域。另外,位于前后方向的最外侧的粘接区域RA位于比位于前后方向的最外侧的片材压缩部18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较佳。在这样的结构中,自由端部15成为第1表面片11的外端缘11F与位于前后方向的最外侧的粘接区域RA之间的区域。

自由端部15包含第1表面片1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11E并且沿前后方向L延伸较佳。一般来说,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方向L的长度比宽度方向W的长度长。因此,通过在第1表面片11的外侧缘11E设置自由端部15,从而易于确保自由端部15的面积,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11的破裂。

自由端部15在厚度方向T上与吸收芯20重叠较佳。由于在吸收芯20形成有压缩部60并且自由端部15与吸收芯20重叠,因此易于将压缩部60与自由端部15靠近地配置。通过将用于缓和拉伸方向的力的自由端部15配置于压缩部60的附近,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11破裂。

粘接区域RA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较佳。在粘接区域RA中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相接合,在粘接区域RA间的区域中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未接合。因此,存在当被施加拉伸的力时容易移动的部分(粘接区域之间的区域)和不容易移动的部分(粘接区域)。在被施加拉伸的力时,容易移动的部分以不容易移动的部分为基点进行移动。通过设有多个该区域,从而能够在第1表面片的较大范围内进一步缓和拉伸方向的力,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11的破裂。

压缩部60可以位于比第1表面片11的外缘靠内侧的位置。即,压缩部60既可以位于比第1表面片1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也可以位于比第1表面片11的前后方向L的外端缘靠前后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压缩部60具有第1压缩部61和第2压缩部62较佳。

第1压缩部61配置于自由端部15较佳。在将第1压缩部61形成于自由端部的情况下,对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未接合的区域进行压缩,从而形成第1压缩部61。由于第1表面片11与第2表面片12至少在第1压缩部61的周围未接合,因此能够缓和作用于第1表面片11的拉伸方向的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破裂。另外,第2压缩部62设于第1表面片与第2表面片相接合的接合区域RX较佳。

第1压缩部61跨越自由端部15和比第1表面片11靠外侧的区域较佳。在比第1表面片11靠外侧的位置至少配置有侧片13较佳。与第1压缩部61整个区域形成于第1表面片的结构相比,能缓和在形成第1压缩部61时作用于第1表面片的拉伸方向的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破裂。

压缩部60从第1表面片11侧朝向第2表面片12侧凹陷较佳。由压缩部60施加的压缩的力从第1表面片11侧向第2表面片12侧施加。由于在位于施加力的一侧(肌肤相对面侧)的片材设有自由端部15,因此能够进一步缓和拉伸方向的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11的破裂。

压缩部60在俯视时隔开间隔地配置为一对较佳。一对压缩部60彼此的间隔不是恒定的较佳。即,较佳的是,如图5所示,具有一对压缩部60彼此的间隔较窄的第1区域R11和一对压缩部60彼此的间隔比第1区域R11中的该间隔宽的第2区域R12。在压缩部60彼此的间隔较宽的部分处,由于该部分处的第1表面片的长度较长,因此形成压缩部60时的拉伸方向的力会较弱地作用。另一方面,在压缩部60彼此的间隔较窄的部分处,由于该部分处的第1表面片11的长度较短,因此形成压缩部60时的拉伸方向的力会较强地作用。由于拉伸力较强地作用的部分和较弱地作用的部分混合存在,因此与力均匀地施加的情况相比,力不会集中,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表面片破裂。

第2表面片12的伸长率比第1表面片11的伸长率高较佳。由于第2表面片12的伸长率比第1表面片11的伸长率高,因此即使在对第1表面片11使用伸长率比较低的片材并且对该第1表面片进行接合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表面片整体的伸长率的降低,从而能够减轻第1表面片的破裂。

此外,伸长率能够使用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制万能试验机)来测量。具体来说,切取将第1表面片和第2表面片切成25mm×40mm的大小而做成的试验片,以各材料不伸长的方式将接合部保持为低温状态从而对其进行分离。将拉伸试验机的测量端距离设定为20mm,之后在拉伸速度100mm/min的设定条件下进行测量,求出断裂时的伸长率的值。进行3次测量,并将其平均值作为各片材的伸长率。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已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前提下作为修正和变更形态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思。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提供一种在能够抑制非热熔接纤维的脱落的同时抑制穿着者的肌肤触感变差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性物品;11、第1表面片(表面片);11E、外侧缘;12、第2表面片(表面片);12E、外侧缘;13、侧片(表面片);18、压缩部;20、吸收芯;20E、外侧缘;R1、前侧区域;R2、后侧区域;R3、中央区域;RA、粘接区域;RX、接合区域;RY、非接合区域;RZ、侧方非接合区域。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吸收性物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