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以及端子台

文档序号:1367358 发布日期:2020-08-11 浏览:2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磁继电器以及端子台 (Electromagnetic relay and terminal block ) 是由 下田城毅 林田健志 野口武 于 2018-12-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以及端子台,具有电压转换部。电压转换部与线圈邻接而配置,与第一线圈端子及第二线圈端子电连接,并且构成为在将经由第一线圈端子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与输入的电源电压不同的设定值后,经由第二线圈端子,向电磁铁部输出。(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and a terminal block, which are provided with a voltage conversion part. The voltage conversion unit is disposed adjacent to the coil,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first coil terminal and the second coil terminal, and is configured to convert a power supply voltage input via the first coil terminal into a set value different from the input power supply voltage and output the converted power supply voltage to the electromagnet unit via the second coil terminal.)

电磁继电器以及端子台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磁继电器以及可连接电磁继电器的端子台。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已经公开一种电磁继电器,具有:基座、在基座上设置的电磁铁装置及触点机构、以及在基座安装以覆盖电磁铁装置及触点机构的箱体。该电磁继电器的电磁铁装置具有:由大致圆筒形状的主体部及在该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的凸缘部构成的线轴、以及在该线轴的主体部设置的线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47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所述电磁继电器中,预先设定向电磁铁装置输入的电源电压,并由与设定的电源电压对应的线径的卷线设置专用线圈。因此,例如在使用大小不同的多个电源电压的情况下,需要准备设有与每个电源电压对应的专用线圈的电磁铁装置,存在难以改变电源电压的设定的情况。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对应的电磁继电器以及端子台。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例子的电磁继电器具有:

基座,其具有设置面;

箱体,其安装在所述基座以覆盖所述设置面,与所述设置面一起构成收纳部;

电磁铁部,其具有:线圈、从所述收纳部的外部至所述收纳部的内部在与所述设置面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在所述基座固定的第一线圈端子、与所述线圈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线圈端子电独立而配置的第二线圈端子,电磁铁部配置在所述收纳部且固定在所述设置面;

电压转换部,其与所述线圈邻接而配置,与所述第一线圈端子及所述第二线圈端子电连接,并且在将经由所述第一线圈端子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与输入的所述电源电压不同的设定值后,经由所述第二线圈端子,向所述电磁铁部输出。

另外,本公开的一个例子的端子台为可连接电磁继电器的端子台,该电磁继电器具有:继电器壳体,其在内部具有第一收纳部;电磁铁部,其具有从所述第一收纳部的外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收纳部的内部的线圈端子,配置在所述第一收纳部且固定在所述基座,并且经由所述线圈端子从电源供给电力。

该端子台具有:

端子台壳体,其在内部具有第二收纳部;

第一端子连接部,其配置在所述第二收纳部,可连接所述电源的电源端子;

第二端子连接部,其配置在所述第二收纳部,可连接与所述连接面连接的所述电磁继电器的所述线圈端子;

电压转换部,其配置在所述第二收纳部且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部及所述第二端子连接部电连接,并且在将经由所述第一端子连接部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与输入的所述电源电压不同的设定值后,经由所述第二端子连接部,向所述电磁铁部输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述电磁继电器,不必改变电磁继电器自身的结构(例如线圈),利用与从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中选择的一个电源电压对应的电压转换部,能够实现可与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对应的电磁继电器。

另外,根据所述端子台,利用与从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中选择的一个电源电压对应的电压转换部,不必改变所连接的电磁继电器自身的结构(例如线圈),能够实现使电磁继电器可与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对应的端子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磁继电器拆除箱体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电磁继电器拆除箱体及触点机构部后的状态的前视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IC转换器模块30的回路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电磁继电器的基座的俯视图。

图7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端子台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图7的端子台的变形例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依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一个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下的说明中,虽然根据需要使用了表示特定方向或位置的术语(例如包括“上”、“下”、“左”、“右”的术语),但上述术语的使用是为了参照附图方便理解本公开,并非是由上述术语的意义来限定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另外,如下的说明实际上只是例示,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其应用或其用途。此外,附图为示意性附图,各尺寸的比率等与实际情况不一定一致。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具有由基座11及箱体12构成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0。在基座11设有设置面13。箱体12安装在基座11以覆盖基座11的设置面13。在壳体10的内部设有由基座11的设置面13及箱体12构成的收纳部14。

在收纳部14设有电磁铁部20、IC转换器模块30、以及触点机构部40。

如图1所示,电磁铁部20配置在收纳部14且固定在基座11的设置面13,具有:线圈21、两个第一线圈端子22、以及两个第二线圈端子23。该电磁铁部20构成为经由第一线圈端子22而输入电源电压。

具体而言,电磁铁部20具有由沿着在与设置面13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线圈轴L延伸的筒状的主体部、以及在该主体部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的凸缘部241构成的线轴24,线圈21围绕线轴24的主体部进行卷绕。即,线圈21围绕在相对于设置面13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线圈轴L进行卷绕。

各第一线圈端子22从与设置面13正交的方向观察,在基座11的长度方向的接近线圈21的一方的端部、且基座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配置。各第一线圈端子22在从收纳部14的外部至收纳部14的内部的与设置面13交叉的方向(例如与线圈轴L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且在线圈21的附近固定在基座11。

各第二线圈端子23与线圈21电连接,并且各自与一个第一线圈端子22相关联,与第一线圈端子22电独立而配置。具体而言,各第二线圈端子23从与设置面13正交的方向观察,在线轴24的凸缘部241的基座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并从线轴24的凸缘部241在与设置面13交叉的方向(例如与线圈轴L大致平行的方向)且接近基座11的方向上延伸。

即,如图2所示,各第一线圈端子22以及对应的第二线圈端子23与线圈轴L大致平行且串联地分别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省略而未表示箱体12。

如图1所示,IC转换器模块30与电磁铁部20的线圈21邻接而配置,并与第一线圈端子22及第二线圈端子23连接。如图2所示,该IC转换器模块30由基板31、在该基板31的同一板面上分别固定的电压转换部32及电容器33、以及齐纳二极管38形成。如图3所示,在IC转换器模块30中,基板31与线圈轴L平行、且跨越第一线圈端子22与第二线圈端子23之间而配置。另外,如图4所示,电容器33配置在第一Vin(+)侧的第一线圈端子22与GND侧的第一线圈端子22之间。另外,齐纳二极管38配置在具有使电磁继电器1驱动的门功能的电压转换部32的EN端子与Vin(+)侧的第一线圈端子2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省略而未表示箱体12及触点机构部40。

电压转换部32在收纳部14内与线圈21邻接而配置,与第一线圈端子22及第二线圈端子23电连接,并且在将经由第一线圈端子22而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后,经由第二线圈端子23,向电磁铁部20输出。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电压转换部32由IC转换器构成,具有将输入的电源电压(例如DC48V)降压转换为与输入的电源电压不同的设定值(例如DC5V)而输出的切换控制部34。在切换控制部34设有时间测量部36,时间测量部36对转换后的电源电压经由第二线圈端子22输出时起所经过的时间进行测量。在由该时间测量部36测量的时间达到规定时间(即,电磁继电器1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例如70ms))的情况下,切换控制部34使转换而输出的电源电压降压以低于设定值(例如,从DC5V降压至DC2.5V),向电磁铁部20输出。需要说明的是,设定值例如根据输入的电源电压预先进行设定。

另外,电压转换部32具有浪涌电压吸收用二极管35(即,内置有浪涌电压吸收用二极管35)。该浪涌电压吸收用二极管35相对于电磁铁部20的线圈21并列地进行配置,在停止输入电源电压时吸收由线圈21产生的浪涌电压。

触点机构部40在基座11的长度方向上,与相对于电磁铁部20的IC转换器模块30的相反一侧邻接而配置。该触点机构部40由大致长方形板状的可动触点侧端子41、以及在与该可动触点侧端子41的板面正交的方向的两侧配置的两个大致长方形板状的固定触点侧端子42构成。可动触点侧端子41及固定触点侧端子42各自从收纳部14的外部延伸至收纳部14的内部,使板面彼此对置地电独立而配置。在可动触点侧端子41的收纳部14侧的端部设有可动触点部411,并在各固定触点侧端子42的收纳部14侧的端部设有与可动触点部411对置的固定触点部421。

电磁铁部20与可动触点侧端子41在收纳部14内经由可动部50而连接。可动部50构成为,根据电磁铁部20的励磁/非励磁,沿基座11的长度方向进行驱动,使可动触点部411相对于固定触点部421接触或分离。

根据所述电磁继电器1,不必改变电磁继电器1自身的结构(例如线圈),利用与从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中选择的一个电源电压对应的电压转换部32,能够实现可与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对应的电磁继电器1。其结果是,不需要根据输入的电源电压改变电磁继电器1的结构,能够谋求提高电磁继电器1的生产率。另外,即使在使用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弄错对应的电磁继电器1而引起的故障。

另外,通过具有电压转换部32,能够对应于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IC转换器模块30的时序电路的设计。此外,不需要从电磁继电器1的外部进行操作的回路设计,能够谋求提高实际安装电磁继电器1的基板的空间效率,所以能够实现通用性较高的电磁继电器1。

另外,电压转换部32具有对电源电压经由第二线圈端子23输出时起所经过的时间进行测量的时间测量部36,构成为在由该时间测量部36测量的时间达到了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使电源电压降压以低于设定值而输出。由此,能够降低由电磁继电器1消耗的电力。

在使由电磁继电器1消耗的电力降低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考虑使设有可动触点部411的可动触点侧端子41的弹簧载荷降低,来抑制线圈21的功耗,但在该情况下,开、闭寿命缩短。在所述电磁继电器1中,因为不必使可动触点侧端子41的弹簧载荷降低,而能够降低由电磁继电器1消耗的电力,所以能够使电磁继电器1的功耗降低且防止开、闭寿命缩短。

另外,线圈21围绕与设置面13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线圈轴L进行卷绕,还具有IC转换器模块30,IC转换器模块30由与线圈轴L平行且跨越第一线圈端子22及第二线圈端子23之间而配置的基板31、以及在该基板31的同一板面上分别固定的电压转换部32、电容器33及齐纳二极管38形成。由此,能够减少电磁继电器1的收纳部14中无用的空间,使电磁继电器1小型化。

另外,齐纳二极管38配置在电压转换部32的EN端子与Vin(+)侧的线圈端子22之间。该齐纳二极管38例如在电磁继电器1为自复位型电磁继电器、向Vin(+)侧的线圈端子22施加有扫描电压、且电磁继电器1的复位力比利用从电压转换部32输出的电源电压使电磁继电器1可工作的电压(即保持力)大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电磁继电器1内产生的振动。需要说明的是,齐纳二极管38例如在向Vin(+)侧的线圈端子22施加扫描电压以外的其它电源电压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另外,第一线圈端子22与第二线圈端子23在线圈21的附近与线圈轴L平行且串联地配置。由此,能够更加减少电磁继电器1的收纳部14中无用的空间,能够使电磁继电器1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电压转换部32具有浪涌电压吸收用二极管35。由此,能够在停止输入电源电压时吸收由线圈21产生的浪涌电压,防止因浪涌电压而产生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磁继电器1只要至少具有电压转换部32即可。即,可以省略基板31及电容器33,也可以增加其它的结构。

本公开不限于所述电磁继电器1,可以应用在任意结构的电磁继电器中。例如,在图5所示的电磁继电器1中,具有:在基座11的设置面13固定的电磁铁部20、可转动地支承在电磁铁部20的可动部50、以及通过可动部50的转动进行开、闭的触点机构部4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省略而未表示箱体12。

如图6所示,在图5所示的电磁继电器1中,在基座11的设置面13一体地设有电压转换部32及电容器33。第一线圈端子22、第二线圈端子23、电压转换部32及电容器33例如利用通过焊膏印刷形成的导通部37而相互连接。

这样,因为电压转换部32也能够一体地设置在基座11的设置面13,所以能够实现设计自由度较高的电磁继电器1。

在图5所示的电磁继电器1中,虽然未设有齐纳二极管38,但例如可以根据向Vin(+)侧的线圈端子22施加的电源电压,在电压转换部32的EN端子与Vin(+)侧的线圈端子22之间设置齐纳二极管38。

另外,如图7~图9所示,本公开也可以应用在可连接电磁继电器的端子台2中。例如,如图8所示,图7所示的端子台2具有:具有第二收纳部61的端子台壳体60、以及收纳在第二收纳部61的多个端子连接部62。

如图7所示,在端子台壳体60设有从外部可连接电磁继电器的连接面63。另外,如图8所示,多个端子连接部62包括:可连接电源的电源端子110(参照图9)的第一端子连接部621、以及可连接与连接面63连接的电磁继电器100的线圈端子103(参照图9)的第二端子连接部622。

如图8所示,在图7所示的端子台2中,具有电压转换部32的IC转换器模块30在第二收纳部61内且第一端子连接部621及第二端子连接部622之间进行配置,与第一端子连接部621及第二端子连接部622电连接。

根据所述端子台2,利用与从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中选择的一个电源电压对应的电压转换部32,不必改变所连接的电磁继电器100自身的结构(例如线圈),能够实现可使电磁继电器100与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对应的端子台2。其结果是,不需要根据输入的电源电压改变所连接的电磁继电器100的结构,能够谋求提高电磁继电器100的生产率。另外,即使在使用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弄错所连接的电磁继电器100而产生的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电磁继电器100例如具有在内部具有第一收纳部102的继电器壳体101、以及在第一收纳部102配置的电磁铁部104。电磁铁部104具有从第一收纳部102的外部延伸至第一收纳部102的内部的线圈端子103,配置在第一收纳部102且固定在继电器壳体101,并且构成为经由线圈端子103,从电源供给电力。

另外,在图9所示的端子台2中,连接有电磁继电器100,且电源的电源端子110与第一端子连接部621连接。在图9所示的端子台2中,电压转换部32及电容器33在第二收纳部61内一体地设置在端子台壳体60。第一端子连接部621、第二端子连接部622、电压转换部32及电容器33例如利用通过焊膏印刷形成的导通部37而相互连接。

这样,通过将电压转换部32在第二收纳部61内一体地设置在端子台壳体60,能够提高端子台2的设计自由度。

在图7~图9所示的端子台2中,虽然未设有齐纳二极管38,但例如可以根据向Vin(+)侧的线圈端子22施加的电源电压,在电压转换部32的EN端子与Vin(+)侧的线圈端子22之间设有齐纳二极管38。

需要说明的是,电压转换部32可以具有浪涌电压吸收用二极管35及时间测量部36的任一部件或双方。通过具有浪涌电压吸收用二极管35,能够在停止输入电源电压时吸收由电磁继电器100的电磁铁部20产生的浪涌电压,从而防止因浪涌电压而产生的问题。另外,通过具有时间测量部36,能够构成电压转换部32,以在由时间测量部36测量的时间达到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使电源电压降压以低于设定值来输出,并能够降低由电磁继电器100消耗的电力。

上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最后,针对本公开的各种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下的说明中,作为一个例子,添加标记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具有:

基座11,其具有设置面13;

箱体12,其安装在所述基座11以覆盖所述设置面13,与所述设置面13一起构成收纳部14;

电磁铁部20,其具有线圈21、从所述收纳部14的外部至所述收纳部14的内部在与所述设置面13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固定在所述基座11的第一线圈端子22、与所述线圈21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线圈端子22电独立而配置的第二线圈端子23,电磁铁部20配置在所述收纳部14且固定在所述设置面13;

电压转换部32,其在所述收纳部14内与所述线圈21邻接而配置,与所述第一线圈端子22及所述第二线圈端子23电连接,并且在将经由所述第一线圈端子22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与输入的所述电源电压不同的设定值后,经由所述第二线圈端子23,向所述电磁铁部20输出。

根据第一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不必改变电磁继电器1自身的结构(例如线圈),利用与从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中选择的一个电源电压对应的电压转换部32,能够实现可与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对应的电磁继电器1。

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为,

所述电压转换部32具有时间测量部36,时间测量部36对所述电源电压经由所述第二线圈端子23输出时起所经过的时间进行测量,

所述电压转换部32构成为,在由所述时间测量部36测量的时间达到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使所述电源电压降压以低于所述设定值来输出。

根据第二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利用在由时间测量部36测量的时间达到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使电源电压降压以低于设定值来输出而构成的电压转换部32,能够降低由电磁继电器1消耗的电力。

本公开的第三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为

所述线圈21围绕与所述设置面13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线圈轴L进行卷绕,

电磁继电器1还具有IC转换器模块30,IC转换器模块30由与所述线圈轴L平行且在所述第一线圈端子22及所述第二线圈端子23之间跨越而配置的基板31、以及在该基板31的同一板面上分别固定的所述电压转换部32、电容器33及齐纳二极管38构成。

根据第三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通过具有IC转换器模块30,能够减少电磁继电器1的收纳部14中无用的空间,并能够使电磁继电器1小型化。

另外,例如,在电磁继电器1为自复位型电磁继电器、向Vin(+)侧的线圈端子22施加有扫描电压、且电磁继电器1的复位力比利用从电压转换部32输出的电源电压使电磁继电器1可工作的电压(即保持力)大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电磁继电器1内产生的振动。

本公开的第四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为,

所述第一线圈端子22与所述第二线圈端子23在所述线圈21的附近与所述线圈轴L平行且串联地进行配置。

根据第四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能够更加减少电磁继电器1的收纳部14中无用的空间,并能够使电磁继电器1进一步小型化。

本公开的第五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为,

所述电压转换部32一体地设置在所述设置面13。

根据第五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能够实现设计自由度较高的电磁继电器1。

本公开的第六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为,

所述电压转换部32具有浪涌电压吸收用二极管35。

根据第六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能够在停止输入电源电压时吸收由线圈21产生的浪涌电压,从而防止因浪涌电压而产生问题。

本公开的第七方式的端子台2为可连接电磁继电器100的端子台2,该电磁继电器100具有:继电器壳体101,其在内部具有第一收纳部102;电磁铁部104,其具有从所述第一收纳部102的外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收纳部102的内部的线圈端子103,配置在所述第一收纳部102且固定在所述继电器壳体101,并且经由所述线圈端子103,从电源供给电力,该端子台具有:

端子台壳体60,其在内部具有第二收纳部61,设有从外部可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100的连接面63;

第一端子连接部621,其配置在所述第二收纳部61,可连接所述电源的电源端子110;

第二端子连接部622,其配置在所述第二收纳部61,可连接与所述连接面63连接的所述电磁继电器100的所述线圈端子103;

电压转换部32,其配置在所述第二收纳部61且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部621及所述第二端子连接部622电连接,并且在将经由所述第一端子连接部621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与输入的所述电源电压不同的设定值后,经由所述第二端子连接部622,向所述电磁铁部104输出。

根据第七方式的端子台2,利用与从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中选择出的一个电源电压对应的电压转换部32,不必改变所连接的电磁继电器100自身的结构(例如线圈),能够实现可使电磁继电器100与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对应的端子台2。

本公开的第八方式的端子台2为,

所述电压转换部32具有时间测量部36,时间测量部36对将所述电源电压经由所述第二端子连接部622输出时起所经过的时间进行测量,

所述电压转换部32构成为,在由所述时间测量部36测量的时间达到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使所述电源电压降压以低于所述设定值来输出。

根据第八方式的端子台2,利用在由时间测量部36测量的时间达到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使电源电压降压以低于设定值来输出而构成的电压转换部32,能够降低由电磁继电器1消耗的电力。

本公开的第九方式的端子台2为,

还具有IC转换器模块30,IC转换器模块30由基板31、以及在该基板31的同一板面上分别固定的所述电压转换部32、电容器33及齐纳二极管38构成。

根据第九方式的端子台2,能够实现设计自由度较高的电磁继电器1。

另外,例如在电磁继电器100为自复位型电磁继电器、向Vin(+)侧的线圈端子22施加有扫描电压、且电磁继电器100的复位力比利用从电压转换部32输出的电源电压使电磁继电器100可工作的电压(即保持力)大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电磁继电器100内产生的振动。

本公开的第十方式的端子台2为,

所述电压转换部32在所述第二收纳部61内,一体地设置在所述端子台壳体60。

根据第十方式的端子台2,能够实现设计自由度较高的电磁继电器1。

本公开的第十一方式的端子台2为,

所述电压转换部32具有浪涌电压吸收用二极管35。

根据第十一方式的端子台2,能够在停止输入电源电压时吸收由电磁继电器100的电磁铁部20产生的浪涌电压,从而防止因浪涌电压而产生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各所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之中任意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适当组合,能够具有各自所具有的效果。另外,可以进行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或实施例彼此的组合或实施方式与实施例的组合,并且也可以在不同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之中进行特征彼此的组合。

本公开虽然参照附图而关联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充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及改进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变形及改进在不脱离基于附加的技术方案范围的公开范围的情况下应该认为包含在其中。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的电磁继电器以及端子台例如可以应用在功率调节器中。

附图标记说明

1电磁继电器;2端子台;10壳体;11基座;12箱体;13设置面;14收纳部;20电磁铁部;21线圈;22第一线圈端子;23第二线圈端子;24线轴;241凸缘部;30IC转换器模块;31基板;32电压转换部;33电容器;34切换控制部;35浪涌电压吸收用二极管;36时间测量部;37导通部;38齐纳二极管;40触点机构部;41可动触点侧端子;411可动触点部;42固定触点侧端子;421固定触点部;50可动部;60端子台壳体;61第二收纳部;62端子连接部;621第一端子连接部;622第二端子连接部;63连接面;100电磁继电器;101继电器壳体;102第一收纳部;103线圈端子;104电磁铁部;110电源端子;L线圈轴。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电磁继电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