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制动的常闭式制动器

文档序号:1375950 发布日期:2020-08-14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叠加制动的常闭式制动器 (Normally closed brake with superimposed braking ) 是由 杨国平 于 2020-05-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叠加制动的常闭式制动器。电动推动装置(2)包括推杆装置(4)、电机(5)和单向控制机构(9),电动推动装置传动系统中的转轴有电机轴(5a)、推杆装置(4)中的螺纹转轴(4a)和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连接轴(9a),连接轴(9a)与电机轴、螺纹转轴内端有多种匹配连接方式;推杆装置内有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和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构成双级制动力源构件,所述电动推杆装置端部有与制动机构(1)中制动臂驱动端(3c)铰轴连接的连接耳(8a)。第一制动弹簧构件实现一级制动,第二制动弹簧构件实现叠加制动,可克服现有技术制动间隙增大时影响制动效果的不足,提高制动效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维护工作量。(Normally closed brake with superimposed braking. The electric pushing device (2) comprises a push rod device (4), a motor (5) and a one-way control mechanism (9), a rotating shaft in a transmission system of the electric push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motor shaft (5a), a threaded rotating shaft (4a) in the push rod device (4) and a connecting shaft (9a) in the one-way control mechanism (9), and the connecting shaft (9a)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shaft and the inner end of the threaded rotating shaft in a multiple matching mode; a first brake spring component (7) and a second brake spring component (16) are arranged in the push rod device to form a two-stage brake force source component, and the end part of the electric push rod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lug (8a) which is hinged with a brake arm driving end (3c) in the brake mechanism (1). The first brake spring component realizes primary braking, the second brake spring component realizes superposition braking, the defect that the braking effect is influenced when the braking gap is increased in the prior art can be overcome,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braking effect are improved, and the maintenance workload is reduced.)

叠加制动的常闭式制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常闭式制动器,具体是一种具有叠加制动的常闭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常闭式制动器主要包括制动机构和驱动装置两大部分。图1是现有的一种常闭式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制动机构1’和电动推动装置2’;所述制动机构1’包括对称设置的制动臂3’,两制动臂3’分别与机座上的两固定构件铰轴连接而构成制动臂的支点Z’,制动臂3’可绕所述的支点Z’摆转,制动臂3’的一端为制动端3a’,另一端为驱动端3c’,两制动臂3’的制动端3a’设有对称结构的制动构件3b’,制动构件3b’上的制动块内侧有制动摩擦片3d’;所述电动推动装置2’包括推杆装置4’、电机5’及减速机构6’;所述电动推动装置2’传动系统中的转轴包括电机轴5a’、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6a’及输出轴6b’、推杆装置4’的螺纹转轴4a’;电机5’通电运行时,电机轴5a’驱动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输出轴及螺纹转轴正向转动;减速机构输入轴6a’的外端设有常开式离合器2a’,其作用是当制动机构处于开启状态下通电闭合而锁定减速机构的输入轴处于不能转动的状态,以维持制动机构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推杆装置4’包括壳体4e’,壳体4e’内端与减速机构6’箱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螺纹转轴4a’的螺纹段4b’位于壳体4e’的内腔内,螺纹段4b’上设有螺母4c’,螺母4c’与螺纹段4b’为螺纹传动副,螺母4c’中部有法兰盘4d’,法兰盘4d’的外端为推杆8’,推杆8’的外段延伸至壳体4e’的端壁之外,法兰盘4d’与减速机构6’箱体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制动弹簧件7’,制动弹簧件7’的张力通过法兰盘4d’作用于推杆8’,推杆8’的端部和减速机构6’箱体外侧壁上设有位于同一轴线上的连接耳8a’,连接耳8a’与制动机构中制动臂的驱动端3c’铰轴连接。

该常闭制动器的工作过程是:当电机通电运转时,通过减速机构的输出轴带动螺纹转轴4a’转动,螺母4c’即沿螺纹段4b’向内端位移,制动弹簧件7’被压缩,同时,螺母4c’及推杆8’随之向内缩进,推杆装置两端的连接耳8a’即带动两制动臂3’的驱动端3c’向内侧摆动,两制动臂3’制动端3a’的制动构件3b’即向外侧张开,直至解除图1所示的制动状态,离合器2a’通电闭合而锁定减速机构的输入轴处于不能转动的状态,以维持制动机构处于开启状态,电机即断电停止运转;当需要制动时,离合器2a’断电复位开启状态而解除对减速机构输入轴的锁定,转轴系中的电机轴、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及输出轴、推杆装置4’的螺纹转轴均处于可转动状态,该状态下,在制动弹簧件7’的张力作用下,螺纹转轴4a’、减速机构的齿轮轴及电机轴反转,螺母4c’即沿螺纹段4b’向外端位移,推杆8’随之向外侧伸出,推杆装置4’通过其两端的连接耳8a’即分别推动两制动臂3’的驱动端3c’向外侧摆动,两制动臂3’制动端3a’的制动构件3b’即向内侧合拢,直至处于图1所示的制动状态。

该常闭式制动器存在以下不足:

1)在制动过程中,由于摩擦片与被制动件的制动面频繁地接合制动而被磨损,使得摩擦片与被制动件的制动面之间的间隙增大或过大,制动弹簧件7’伸张的行程随之变大,制动弹簧件7’伸张力随之减小,影响制动效果,导致制动的可靠性及工作稳定性下降,尤其是当使用刚度大的制动弹簧件时,摩擦片稍有磨损即会使制动作用力迅速下降,严重影响制动效果,甚至带来安全隐患。为了解决摩擦片被磨损而造成与被制动件的制动面间隙变大或过大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及时进行间隙调整或是更换新的摩擦片,频繁地进行间隙调整,导致制动器的维护工作量大。

2)在实现制动的过程中,由于制动弹簧件7’的张力作用,即推动螺母4c’沿螺纹段4b’快速向外端位移,推杆装置4’通过其两端的连接耳8a’即推动两制动臂3’的驱动端3c’快速向外侧摆转,两制动臂3’制动端的制动构件3b’即向内侧迅速合拢,制动块上的摩擦片3d’随之与被制动件迅速接合,以及转动构件的转动所形成的动能,导致对被制动件产生冲击,造成制动器和设备产生振动,影响制动过程的稳定性,甚至造成构件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叠加制动的常闭式制动器,本制动器通过设置双级制动力源构件实现叠加制动,可提高制动效果的可靠性和运行过程的稳定性,并可有效减少制动器的维护工作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

为便于阅读和理解,将借助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发明方案包括制动机构1和电动推动装置2;参见图2、图5至图7、图13;

所述制动机构1包括对称设置的制动臂3,两制动臂3分别与机座上的两固定构件铰轴连接而构成制动臂的支点Z,制动臂3可绕所述的支点Z摆转,制动臂3的一端为制动端3a,另一端为驱动端3c,两制动臂3的制动端3a设有对称结构的制动构件3b,制动构件3b上的制动块内侧有制动摩擦片3d;

所述电动推动装置2包括推杆装置4、电机5和用于控制制动运行工况的单向控制机构9;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包括第二壳体17和位于该壳体内的连接轴9a,连接轴9a上设有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所述的“单向制动机构”是指只在一个运动方向具有制动功能的制动机构,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的作用是:通电闭合时锁定连接轴9a及螺纹转轴4a和电机轴5a不能反转,以有效维持制动器处于开启状态;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的作用是:断电闭合时锁定连接轴9a及螺纹转轴4a和电机轴5a不能正向转动,以有效维持制动器处于制动状态;

所述电动推动装置2传动系统中的转轴包括电机轴5a、推杆装置4中的螺纹转轴4a和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连接轴9a;电机5运行时,电机轴5a可带动连接轴9a、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本说明书将电机轴5a带动连接轴9a和螺纹转轴4a转动称为正向转动),运行工况中,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连接轴9a、电机轴5a随之反向转动;

所述推杆装置4有连接板12和第一壳体13,第一壳体13的内端与连接板12连接,所述螺纹转轴4a的一端与连接板12连接,并由连接板12支撑,螺纹转轴4a上另一端的螺纹段4b位于第一壳体13内,螺纹段4b上设有螺母14,螺纹段4b与螺母14构成螺纹传动副,螺纹角大于自锁角,螺母14上设有法兰盘14a,螺纹转轴4a转动时,螺母14可沿螺纹段4b轴向位移,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随同位移;

所述第一壳体13外端设有带端壁8b的套管式推杆8,套管式推杆8内端设有盘件15,盘件15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连接且固定,盘件15有内孔15a,套管式推杆8的管壁面与第一壳体13端部壁13a上的孔配合,套管式推杆8的外端伸出第一壳体13的端部壁13a之外,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位于套管式推杆8的管腔内,所述盘件15上的内孔15a的直径大于所述螺母14的外径,在外力作用下,套管式推杆8可相对于第一壳体13产生轴向伸出或缩进;

所述第一壳体13内设有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位于所述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与连接板12之间,参见图2、图5至图12,或者是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位于所述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与所述第一壳体13端部壁13a之间,参见图13,所述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的张力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

所述推杆装置4中设有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位于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之间,参见图2、图5至图12,或者是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位于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之间,参见图13,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的张力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所述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和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即构成本发明双级制动的力源构件;

所述电动推杆装置2中,套管式推杆8的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构件的外端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连接耳8a,参见图2、图5至图13;连接耳8a与所述制动机构中制动臂3的驱动端3c铰轴连接。

进一步的是: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连接轴9a可为整体式结构,参见图2、图5、图6,也可为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分体式结构,参见图7;所述整体式结构连接轴9a或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与所述电机轴5a及螺纹转轴4a的内端有多种匹配的相互连接方式;

所述连接轴9a为整体式结构时,整体式结构的连接轴9a可位于所述电机轴5a与螺纹转轴4a之间,或者是位于电机轴5a的后端上,所述整体式结构的连接轴9a位于所述电机轴5a与螺纹转轴4a之间时,参见图2、图5,所述电机轴5a前端与连接轴9a的一端连接,连接轴9a的另一端与螺纹转轴4a的内端连接;所述整体式结构的连接轴9a位于所述电机轴5a后端上时,参见图6,电机轴5a后端与连接轴9a的内端连接,电机轴5a前端即与所述螺纹转轴4a的内端连接;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均设在整体式结构的连接轴9a上,且两者位于连接轴9a上的位置可互为换位。

所述连接轴9a为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分段体结构时,第一分段体9a01位于电机轴5a与螺纹转轴4a之间,第二分段体9a02则位于电机轴5a后端上,参见图7;位于电机轴5a与螺纹转轴4a之间的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其一端与电机轴5a前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螺纹转轴4a内端连接,位于电机轴5a后端的所述第二分段体9a02,其内端与电机轴5a后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所设置的位置可互为换位;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中的任意一个可设在第一分段体9a01上,另一个则设在第二分段体9a02上,且分别连接于分段体9a01上和分段体9a02上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可互为换位;

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第二壳体17可为整体结构,对应于整体结构连接轴9a,也可为第一分壳体1701和第二分壳体1702的分壳体结构,对应于连接轴9a的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

图2所示结构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图2所示中的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位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与连接板12之间,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位于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之间。

1)解除制动的过程:

图2所示的制动状态下,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为实现一级制动后所处于伸张后的状态,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处于被进一步压缩并蓄能的叠加制动状态,此状态下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处于闭合状态而锁定连接轴9a不能正向转动,维持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处于稳定和可靠的叠加制动状态,所述套管式推杆8处于向外侧伸出后的状态,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内侧面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内侧面之间,以及螺纹段4b外端与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内侧面之间均保持一个如图2所示的间距。

当需要解除制动时,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通电开启,解除对连接轴9a的正向锁定状态,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同时通电闭合(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通电闭合只具有控制连接轴9a不能反转的单向制动功能,不影响连接轴9a正向转动),使连接轴9a处于可正向转动的状态,该状态下,被压缩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在螺纹转轴4a可正向转动的状态下释放能量和伸张的作用力,通过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而带动螺母14沿螺纹段4b向内端位移,使得螺纹转轴4a产生正向转动,电机5通电,电机轴5a驱动连接轴9a、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即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释放能量和伸张的作用助力于电机轴5a驱动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两者合力使得螺纹转轴4a可快速正向转动,从而加快螺母14沿螺纹段4b向内端位移,直至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内侧面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的内侧面贴合并压紧,至此,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的伸张行程即完成,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的伸张趋势消除,叠加制动即解除;在解除叠加制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释放能量和伸张的作用助力于电机轴5a驱动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有利于缩短解除制动的时间和助力于电机的启动,可减少电机的耗能;随着电机轴5a继续驱动连接轴9a、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螺母14即继续沿螺纹段4b向内端位移,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即带动套管式推杆8向内侧缩进,电动推动装置2中两端的连接耳8a即拉动两制动臂的驱动端3c向内侧摆转,两制动臂的制动端3a的端点随之向外侧移动,直至带动摩擦片3d与被制动件脱开至一定的间隙,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随之被压缩,一次制动即解除,该状态下,电机5断电停止运行,处于通电闭合状态的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随之锁定连接轴9a不能反向转动,螺纹转轴4a和电机轴5a随之不能反向转动,所述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即处于稳定的被压缩状态,从而有效维持本制动器处于稳定的开启状态,该状态下,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内侧面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的内侧面处于贴合压紧状态。

2)实现制动过程:

当需要制动时,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断电复位于常开状态,即解除对连接轴9a的锁定,使连接轴9a处于可反转的状态,且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处在断电闭合状态下也不影响连接轴9a反转,在该状态下,处于被压缩状态的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即伸张,并通过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推动套管式推杆8向外侧伸出,在套管式推杆8向外侧伸出的同时,由于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内侧面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的内侧面处于贴合压紧状态,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即推动螺母14的法兰盘14a向外侧位移,螺母14随之沿螺纹段4b向外端位移,在螺母14向外端位移的过程中即带动螺纹转轴4a进入反转状态,所述连接轴9a及电机轴5a随之处于反转状态;在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的作用下,随着套管式推杆8即继续向外侧伸出,电动推杆装置2两端的连接耳8a即分别驱动两制动臂的驱动端3c向外侧摆转,两制动臂制动端的制动构件3b随之向内侧迅速合拢,直至摩擦片3d与被制动件的制动面迅速贴合并压紧,在摩擦片3d与被制动件的制动面迅速贴合至压紧的过程中,套管式推杆8停止向外侧伸出,由于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和转动构件在转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动能的作用,使得螺纹转轴4a继续反转,螺母14即继续沿螺纹段4b向外端移动时,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随之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脱开,法兰盘14a即开始对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进行压缩,在所述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脱开后,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趋势的作用力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并通过连接耳8a推动制动臂的驱动端3c向外侧摆转,使摩擦片3d与被制动件的制动面在迅速贴合并压紧的状态下而进入一级制动,直至实现一级制动;

在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实现一级有效制动的状态下,或者是在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通过伸张作用实施一级制动的过程中,当摩擦片因磨损而导致制动间隙变大时,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将继续伸张一定的行程,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所产生的继续伸张的行程虽然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制动效果,但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的行程,一是使相关转动构件继续形成动能,二是对变大的制动间隙进行补偿,使摩擦片与被制动件仍保持处于贴合压紧的状态;该状态下,由于所述螺纹转轴4a、连接轴9a及电机轴5a等转动构件在反转状态中所形成的动能作用下,使得螺纹转轴4a继续反转,螺母14即继续沿螺纹段4b向外端移动,随着所述螺母14继续沿螺纹段4b进一步向外端位移,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即被进一步压缩,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脱开后的间距随之增大,直至当螺纹转轴4a停止反向转动、所述螺母14停止向外端位移,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内侧面即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脱开至如图2所示的间距,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即处于被进一步压缩并蓄能的状态,在所述螺纹转轴4a停止反向转动时,处在闭合状态的常闭式单向制动装置10则锁定连接轴9a不能正向转动(所述螺纹转轴4a、连接轴9a及电机轴5a随之也不能正向转动),使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处于被进一步压缩并蓄能的稳定状态,此状态下,被进一步压缩后并蓄能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所产生的伸张趋势的作用力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使套管式推杆8即继续产生向外侧伸出的趋势,从而进一步推动两制动臂的驱动端3c向外侧摆转,即在一级制动的基础上,两制动臂制动端3a的制动构件3b则再一次获得制动力源而进一步向内侧合拢,使得摩擦片获得叠加制动作用力而对被制动件实现叠加制动,并由处在闭合状态的常闭式单向制动装置10则锁定连接轴9a不能正向转动,从而有效维持本制动器处于可靠制动效果的稳定状态;所述被进一步压缩和蓄能状态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所实现的叠加制动,其一是在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实现一级有效制动的状态下进一步获得叠加制动,从而提高制动效果的可靠性;其二是当摩擦片因磨损而导致制动间隙变大时,使摩擦片与被制动构件处在贴合压紧的状态下获得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所实现的叠加制动,而且,增大的制动间隙使得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的行程虽然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制动效果,但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的行程,使相关转动构件继续形成动能,继续形成的动能可增加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进一步压缩和蓄能的效果即增加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所实现的叠加制动的效果,使本发明常闭制动器仍可处于稳定和可靠的制动状态;与现有技术比,提高了制动效果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由于本发明同时设置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和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在实施制动的过程中,当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伸张时的张力作用而实现一级制动后,由于相关转动构件在实施一级制动中所形成的动能作用,使得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被进一步压缩并蓄能,被进一步压缩后并蓄能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所产生的伸张趋势的作用而实现叠加制动,并由处在闭合状态的常闭式单向制动装置10有效维持本制动器处于可靠制动效果的稳定状态;使本发明制动器的可靠制动效果处于稳定的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制动效果的可靠性;而且,所设置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在实现叠加制动过程中的被进一步压缩并蓄能,是充分利用相关转动构件在一级制动实施过程中的反转所形成的动能作用来实现的,即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在满足实现叠加制动的效果时,无需消耗能源。

2、本发明在实施一级制动的过程中,当摩擦片因磨损而导致制动间隙变大时,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将继续伸张一定的行程,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所产生的继续伸张的行程虽然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制动效果,但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的行程,使相关转动构件继续形成动能,同时对变大的制动间隙进行补偿,使摩擦片与被制动件仍保持处于贴合压紧的状态而实现一级制动;在一级制动实现后,由于相关转动构件在实施一级制动中所形成的动能作用,使得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被进一步压缩并蓄能,被进一步压缩后并蓄能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所产生的伸张趋势的作用而实现叠加制动;而且,增大的制动间隙使得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的行程虽然会一定程度的影响一级制动的效果,但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的行程,使相关转动构件继续形成动能,继续形成的动能可增加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进一步压缩和蓄能的效果即增加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所实现的叠加制动的制动效果,使本发明常闭制动器在摩擦片因磨损而导致制动间隙变大的状态下,实施制动时仍可实现稳定和可靠的制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制动效果的可靠性,克服了现有技术需要频繁调整制动间隙的缺陷。

3、本发明在实现叠加制动后的制动状态下,当摩擦片因磨损变薄而出现与被制动件的制动面产生松驰趋势时,由于在此状态下,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内侧面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内侧面之间或者是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外侧面与管套式推杆8的端壁8b内侧面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距,使处在制动状态下的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和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可迅速产生继续伸张趋势的作用,并通过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推动套管式推杆8向外侧伸出或向内侧缩进,可对摩擦片与被制动件的制动面产生松驰趋势进行一定的间隙补偿,使摩擦片3d与被制动件的制动面维持贴合并压紧的有效制动状态,使本发明常闭制动器在实现叠加制动后的制动状态下出现摩擦片磨损时仍可维持有效的制动状态。

4、本发明在实施一级制动时,在所述摩擦片3d与被制动件的制动面迅速贴合至压紧而进入一级制动的过程中,当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或者是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脱开时,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被压缩而产生的伸张作用力作用于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及与法兰盘14a仍处于贴合状态的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或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使得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被压缩而产生的伸张作用力对作用于盘件15的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趋势的作用力起缓冲作用,即对摩擦片3d与被制动件的制动面迅速结合及压紧时所产生的冲击起缓冲作用,可减小对被制动件的冲击,降低本制动器和被制动设备产生振动,避免构件造成损坏,从而提高制动运行过程的稳定性。

5、本发明在解除制动的过程中,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通电解除对连接轴9a的正向锁定后,由于处于被压缩状态且蓄能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即开始释放能量和伸张而作用于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使螺母14即开始沿螺纹段4b向内或外端位移,从而带动螺纹转轴产生正向转动,电机5通电后,电机轴5a也驱动连接轴9a、螺纹转轴4a正向传动,即在解除叠加制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弹簧构件16释放能量和伸张的作用助力于电机轴5a驱动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两者合力可使得螺纹转轴4a快速正向转动,加速螺母14沿螺纹段4b向内或外端位移,有利于缩短解除制动的时间和助力于电机的启动,可减少电机的耗能。

其它技术效果将在

具体实施方式

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常闭式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确定图2为摘要附图;

图3为图2中推杆装置4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相对于图3截面结构的另一种实施结构;

图5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展示了本发明方案的一种变形结构;

图14所示为电动推动装置2与另一种结构形式的制动机构1的连接方式。

图5至图13中推杆装置4的截面示意结构参照图3、图4所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2-图4。

包括制动机构1和电动推动装置2;

所述制动机构1包括对称设置的制动臂3,两制动臂3分别与机座上的两固定构件铰轴连接而构成制动臂的支点Z,制动臂3可绕所述的支点Z摆转,图2所示中,所述的支点Z位于制动臂中部偏下的部位,制动臂3的一端为制动端3a,另一端为驱动端3c,两制动臂3的制动端3a设有对称结构的制动构件3b,制动构件3b上的制动块内侧有制动摩擦片3d;所述制动机构1为现有技术,且不限于图2所示的结构,所述制动机构1与所述电动推杆装置2的连接结构形式也不是唯一的;

所述电动推动装置2包括推杆装置4、电机5和用于控制制动运行工况的单向控制机构9;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包括第二壳体17和位于该壳体内的连接轴9a,连接轴9a上设有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所述的“单向制动机构”是指只在一个运动方向具有制动功能的制动机构,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的作用是:通电闭合时锁定连接轴9a及螺纹转轴4a和电机轴5a不能反转,以有效维持制动器处于开启状态;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的作用是:断电闭合时锁定连接轴9a及螺纹转轴4a和电机轴5a不能正向转动,以有效维持制动器处于制动状态;

所述电动推动装置2传动系统中的转轴包括电机轴5a、推杆装置4中的螺纹转轴4a和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连接轴9a;电机轴5a可带动连接轴9a、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连接轴9a、电机轴5a则可随之反向转动;

图2所示的实施例1中,连接轴9a为整体式结构,位于电机轴5a和螺纹转轴4a之间,所述电机轴5a前端与连接轴9a的一端连接,连接轴9a的另一端与螺纹转轴4a的内端连接,且均采用联轴节的连接结构;在实施解除制动的过程中,电机5运行时,电机轴5a可带动连接轴9a和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运行工况中,电机断电停止运行,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连接轴9a和电机轴5a随之反转;

图2所示的实施例1中,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均设在整体式结构的连接轴9a上,两者位于连接轴9a的位置可互为换位,且两者换位后不会影响各自功能的实现;

所述推杆装置4有连接板12和第一壳体13,第一壳体13的内端与连接板12连接,所述螺纹转轴4a一端与连接板12连接,两者之间的连接部位以轴承接触配合并形成对螺纹转轴4a的支撑,螺纹转轴4a上的螺纹段4b位于第一壳体13内腔内,螺纹段4b上设有螺母14,螺纹段4b与螺母14构成螺纹传动副,螺纹角大于自锁角,螺母14上设有法兰盘14a,螺纹转轴4a转动时,螺母14可沿螺纹段4b轴向位移,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随同位移;

所述第一壳体13外端设有带端壁8b的套管式推杆8,套管式推杆8内端设有盘件15,盘件15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连接且固定,盘件15有内孔15a,套管式推杆8的管壁面与第一壳体13端部壁13a上的孔配合,两者之间以轴承接触配合,套管式推杆8的外端伸出第一壳体13的端部壁之外,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位于套管式推杆8的管腔内,所述盘件15上的内孔15a的直径大于所述螺母14的外径,在外力作用下,套管式推杆8可相对于第一壳体13产生轴向伸出或缩进;

实施中,法兰盘14a优选与螺母14制成整体式结构,螺母14的外壁面与所述盘件15的内孔15a上设有由滑键和滑槽构成的第一键槽配合结构18,图2、图3所示中,螺母14的外壁面上设置滑键14b,盘件15的内孔15a上设置滑槽15b,滑键14b位于滑槽15b内构成所述的第一键槽配合结构18,实施中,所述滑键14b也可设在盘件15的内孔15a上,所述滑槽15b则随之设在螺母14的外壁面上;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滑键14b可沿滑槽15b产生位移,由于滑槽15b对滑键14b的导向限位作用,使得螺母14沿螺纹段4b只能产生向轴位移;

此外,所述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的外缘与所述第一壳体13的内壁面上设有由槽和键构成的第二键槽配合结构19,图2、图3所示中,盘件15的外缘上设置所述槽15c,第一壳体13的内壁面上设置所述键13b,键13b位于槽15c内构成所述的第二键槽配合结构19;实施中,所述键13b也可设在盘件15的外缘上,所述槽15c则随之设在第一壳体13的内壁面上,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槽15c可沿键13b产生位移,键13b对槽15c的导向限位作用,使得套管式推杆8相对于第一壳体13只能产生向轴位移;

所述第一壳体13内设有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位于所述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与连接板12之间,或者是所述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位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与所述第一壳体13端部壁13a之间,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的张力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1,所述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位于所述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与连接板12之间,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的张力通过与套管式推杆8连接为一体的盘件15而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实施中,所述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可为若干根沿圆周均布的结构形式,图3所示中沿圆周均布的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为6件;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也可为图4中所示的单根圈式弹簧件,或者为由若干件蝶簧构成的圈式结构形式;

所述推杆装置4中设有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位于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之间,或者是所述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位于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之间,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的张力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1,所述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位于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之间,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的张力通过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而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实施中,位于所述套管式推杆8内腔内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可为类似于图3所示的由若干根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沿圆周均布的结构形式,也可为类似于图4所示的单根圈式弹簧的结构形式等;

所述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和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即为本发明双级制动的力源构件;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第二壳体17为整体式结构,对应于整体式结构的连接轴9a,第二壳体17的一端与电机5的机壳前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2连接;所述连接轴9a及设在该连接轴上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位于第二壳体17内;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壳体17中可设置壁板17b,用于对连接轴9a的辅助支撑;

所述的电动推杆装置2中,套管式推杆8的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构件的外端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连接耳8a,连接耳8a用于与所述制动机构中制动臂3的驱动端3c铰轴连接;图2所示的实施例1中,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的构件为所述的电机5,即套管式推杆8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的电机5机壳后端上(即外端)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所述连接耳8a,两连接耳8a分别与所述制动机构1中的两制动臂的驱动端3c铰轴连接;

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为电磁式结构的可外购的现有产品。本实施例中,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均固定在第二壳体17中的板件17a上,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的定位螺钉10a与板件17a连接;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的制动盘中心孔内有滑键配合的轴套,轴套中心孔内有单向轴承,所述轴套通过所述单向轴承支撑固定在连接轴9a上,制动盘通过与轴套的滑键配合可沿轴套轴向移动,连接轴9a相对于制动盘只可反向转动;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闭合时,制动盘轴向移动被压紧,制动盘不能转动,由于单向轴承的作用,连接轴9a不能正转,只可反转,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开启时,制动盘轴向移动复位可自由转动,连接轴9a可自由转动;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同样设有制动盘,其制动盘的中心孔内设有滑键配合的轴套,轴套中心孔内有单向轴承,所述轴套通过所述单向轴承支撑固定在连接轴9a上,制动盘通过与轴套的滑键配合可沿轴套轴向移动,连接轴9a相对于制动盘只可正向转动,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闭合时,制动盘轴向移动被压紧,制动盘不能转动,由于单向轴承的作用,连接轴9a只能正传,不可反转,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开启时,制动盘轴向移动复位可自由转动,连接轴9a可自由转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设置位置的变化,其连接固定的方式不是唯一的,但与所述连接轴9a或与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配合连接关系是相同的,实施例1中,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为固定在第二壳体17中的板件17a上,在具体实施中,也可固定在电动推杆装置中的其它构件上。

实施例2,参见图5。

实施例2的结构以图2所示结构进行变形。本例中的推杆装置4同实施例1所述,连接轴9a同样为整体式结构,位于电机转轴5a与螺纹转轴4a之间,连接轴9a一端与电机轴5a连接,连接轴9a另一端与螺纹转轴4a内端的连接,且连接轴9a一端与电机轴5a前端为联轴节连接结构;本例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连接轴9a的另一端与螺纹转轴4a内端设置为一体,即连接轴9a另一端与螺纹转轴4a内端的连接则为将两者设置为一体的连接结构形式,此外,当连接轴9a另一端与螺纹转轴4a内端的连接为将两者设置为一体的连接结构形式时,所述第二壳体17中可不设置图2所示的壁板17b,参见图5与图2;

具体实施中,图5中所示的整体式结构的连接轴9a的连接关系可变形为:连接轴9a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轴5a前端设置为一体的连接结构,连接轴9a的另一端则与所述螺纹转轴4a内端为联轴节连接;连接轴9a还可变形为两个分段体的结构形式,其中一个分段体的一端可与电机轴5a前端设置为一体,另一分段体的一端也可与螺纹转轴4a内端设置为一体,所述两分段体之间则由联轴节连接,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则分别连接于所述的两分段体上,且两者的位置可互为换位。

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3,参见图6。

实施例3中的推杆装置4的实施结构同实施例1,参见图6与图2的所示结构及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包括第二壳体17和位于该壳体内的连接轴9a,连接轴9a上设有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连接轴9a为整体式结构,位于电机轴5a后端上,电机轴5a后端与所述连接轴9a的内端连接,电机轴5a前端与所述螺纹转轴4a的内端连接;实施中,如图6所示,电机轴5a前端与所述螺纹转轴4a的内端以联轴节连接,所述连接轴9a内端与电机轴5a后端设置为一体,也可谓“电机轴5a后端的延伸段等同于所述的连接轴9a”,即电机轴5a后端与所述连接轴9a的内端以设置为一体的连接形式;实施中,所述连接轴9a内端与电机轴5a后端设置为一体的连接结构也可为变形为联轴节连接;具体实施中,电机5的机壳前端通过辅助连接件5b与连接板12连接,有利于该部位结构的稳定性,并对电机轴5a前端与螺纹转轴4a内端的联轴节连接部位起防护作用;

在实施解除制动的过程中,电机5运行时,电机轴5a可带动连接轴9a和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在实施制动的过程中,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电机轴5a和连接轴9a随之反转;

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均设在整体式结构的连接轴9a上,且两者位于连接轴9a的位置可互为换位;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第二壳体17为整体式结构,对应于整体式结构的连接轴9a,所述连接轴9a及设在该连接轴上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位于第二壳体17内,第二壳体17的内端与电机5的机壳后端连接;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中的定位螺钉10a与所述电机5机壳后端连接,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与连接轴9a的连接及作用效果同实施例1所述;

所述的电动推杆装置2中,套管式推杆8的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构件的外端壁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连接耳8a,图6所示结构的实施例3中,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构件为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第二壳体17,即:套管式推杆8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的第二壳体17外端壁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所述连接耳8a。

实施例4,参见图7。

实施例4中的推杆装置4的实施结构同实施例1,参见图2中所示结构及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包括第二壳体17和位于该壳体内的连接轴9a,连接轴9a上设有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

所述连接轴9a为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分体式结构,第一分段体9a01位于电机轴5a与螺纹转轴4a之间,第二分段体9a02则位于电机轴5a后端上;位于电机轴5a与螺纹转轴4a之间的第一分段体9a01,其一端与电机轴5a前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螺纹转轴4a内端连接;位于电机轴5a后端上的第二分段体9a02,其内端与电机轴5a后端连接;在实施解除制动的过程中,电机5运行时,电机轴5a可带动第一分段体9a01、第二分段体9a02和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在实施制动的过程中,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第一分段体9a01、第二分段体9a02和电机轴5a随之反转;

图7所示中,第一分段体9a01的一端与电机轴5a前端设置为一体,即两者为设置成一体的连接结构,第一分段体9a01的另一端与所述螺纹转轴4a内端为联轴节连接;实施中,也可变形为:第一分段体9a01的一端与电机轴5a前端为联轴节连接,将第一分段体9a01的另一端与螺纹转轴4a内端设置为一体;所述第二分段体9a02内端与电机轴5a后端设置为一体,实施中,第二分段体9a02内端与电机轴5a后端也可为联轴节连接;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设置位置可互为换位;

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中的任意一个可设在分段体9a01上,另一个则设在分段体9a02上,且分别连接于第一分段体9a01上和第二分段体9a02上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可互为换位;

所述第二壳体17为第一分壳体1701和第二分壳体1702的分壳体结构,对应于连接轴9a的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第一分壳体1701的一端与所述与电机5的机壳前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板12连接,第二分壳体1702的内端与电机5的机壳后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壳体1701与第二分壳体1702的设置部位可互为换位;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及连接于该分段体上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位于第一分壳体1701内,所述第二分段体9a02及连接于该分段体上的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位于第二分壳体1702内;

图7所示中,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中的定位螺钉10a与电机5机壳的前端连接;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分别与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连接及作用效果同实施例1所述;

所述的电动推杆装置2中,套管式推杆8的外端壁上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构件的外端壁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连接耳8a,图7所示中,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构件为第二壳体17中的第二分壳体1702,即:套管式推杆8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的第二分壳体1702外端壁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所述连接耳8a。

实施例5,参见图8。

如图8所示结构的实施例5,包括制动机构1和电动推动装置2;

所述制动机构1的结构同实施例1所述;

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推动装置2中设有减速机构6,即在前述实施例的“推杆装置4、电机5、用于控制制动运行工况的单向控制机构9”基础上增加设置减速机构6,所述减速机构6为现有技术结构,减速机构6有输入轴6a和输出轴6b;

图8所示的电动推动装置2传动系统中的转轴包括所述的电机轴5a、推杆装置4中的螺纹转轴4a、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连接轴9a,以及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6a、输出轴6b;电机5运行时,电机轴5a可带动连接轴9a、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6a及输出轴6b和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运行工况中,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所述减速机构6的输出轴6b、输入轴6a和连接轴9a、电机轴5a随之反向转动;

图8中所示的推杆装置4的实施结构同实施例1,参见图8与图2中所示结构及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包括第二壳体17和位于该壳体内的连接轴9a,连接轴9a上设有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的作用是:通电闭合而锁定连接轴9a及螺纹转轴4a、输入轴6a及输出轴6b和电机轴5a不能反转,有效维持制动器处于开启状态;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的作用是:断电闭合时锁定连接轴9a及螺纹转轴4a、输入轴6a及输出轴6b和电机轴5a不能正向转动,有效维持制动器处于制动状态;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连接轴9a可为整体式结构,也可为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分体式结构;所述整体式结构连接轴9a或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与所述电机轴5a、螺纹转轴4a的内端、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及输出轴6b有多种匹配的相互连接方式;

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第二壳体17可为整体结构,对应于整体结构连接轴9a,第二壳体17也可为第一分壳体1701和第二分壳体1702的分壳体结构,对应于连接轴9a的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

图8所示中,连接轴9a为整体式结构,位于电机轴5a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之间,所述连接轴9a的一端与电机轴5a前端连接,连接轴9a的另一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连接,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与螺纹转轴4a的内端连接;具体实施中,电机轴5a前端与连接轴9a的一端为联轴节连接,连接轴9a的另一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设置为一体,即连接轴9a另一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的连接以设置为一体的连接结构,实施中也可变换为将连接轴9a的一端与电机轴5a前端设置为一体,而连接轴9a另一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则为联轴节连接结构;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与螺纹转轴4a的内端为联轴节连接结构;电机轴5a可带动连接轴9a、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及输出轴6b和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及输入轴6a和连接轴9a、电机轴5a随之反转;

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均设在所述整体式结构的连接轴9a上,且两者位于连接轴9a上的位置可互为换位;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中的定位螺钉10a与减速机构的一侧壁连接;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同实施例1所述的均为电磁式结构的可外购的现有产品,与连接轴9a的连接及作用效果同实施例1所述;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第二壳体17为整体式结构,对应于整体式的连接轴9a,所述第二壳体17一端与电机5的机壳前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减速机构6的一侧壁连接;所述连接轴9a及设在该连接轴上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位于第二壳体17内;具体实施中,减速机构6的另一侧壁上可设置过渡连接件6c与所述连接板12连接,过渡连接件6c与所述连接板12连接有利于本电动推杆装置外形结构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并对减速机构输出轴6b与螺纹转轴4a内端的联轴节结构起防护作用;

所述电动推杆装置2中,套管式推杆8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构件的外端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连接耳8a;图8所示中,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的构件为所述的电机5,即套管式推杆8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的电机5的机壳后端(即外端)壁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所述连接耳8a。

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6,参见图9。

图9所示结构的实施例6,为图8所示实施例5的一种变形结构。

实施例6的结构包括制动机构1和电动推动装置2;电动推动装置2包括所述的推杆装置4、电机5、用于控制制动运行工况的单向控制机构9,以及减速机构6;

所述电动推动装置2传动系统中的转轴包括所述的电机轴5a、推杆装置4中的螺纹转轴4a、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连接轴9a,以及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6a、输出轴6b;电机5运行时,电机轴5a可带动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6a及输出轴6b和连接轴9a、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运行工况中,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所述连接轴9a、减速机构6的输出轴6b及输入轴6a和电机轴5a随之反向转动;

所述推杆装置4的实施结构同实施例1,参见图9与图2中所示结构及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包括第二壳体17和位于该壳体内的连接轴9a,连接轴9a上设有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

图9所示的实施例6中,所述连接轴9a为整体式结构,位于减速机构输出轴与螺纹转轴4a之间,所述电机轴5a前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连接,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与连接轴9a的一端连接,连接轴9a的另一端与螺纹转轴4a内端连接;本例中,所述电机轴5a前端与减速机构输入轴6a的连接、减速机构输出轴6b与连接轴9a的一端连接,以及连接轴9a的另一端与螺纹转轴4a内端连接,均为联轴节连接结构;实施中,所述连接轴9a的一端可与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设置为一体,连接轴9a的另一端可与螺纹转轴4a内端即为联轴节连接结构,或者是所述连接轴9a的一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为如图所示的联轴节连接结构,而连接轴9a的另一端与螺纹转轴4a内端则设置为一体的连接结构;电机轴5a可带动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及输出轴6b和连接轴9a、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连接轴9a、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及输入轴6a和电机轴5a随之反转;

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设在整体式的连接轴9a上,与连接轴9a的连接及作用效果同实施例1所述,且两者位于连接轴9a上的位置可互为换位;

所述第二壳体17为整体式结构,对应于整体式结构的连接轴9a,所述第二壳体17一端与减速机构6的一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板12连接;整体式的连接轴9a及连接于该轴上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位于整体式的第二壳体17内;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壳体17中可设置壁板17b,用于对连接轴9a的辅助支撑;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中的定位螺钉10a与板件17a连接;

所述电动推杆装置2中,套管式推杆8的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构件的外端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连接耳8a;图9所示中,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的构件为所述的电机5,即套管式推杆8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的电机5的机壳后端(即外端)壁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所述连接耳8a;

其它同实施例5,参见图9与图8及实施例5中的相关描述。

实施例7,参见图10。

图10所示结构的实施例7,为图8所示实施例5的另一种变形结构。

实施例7的结构包括制动机构1和电动推动装置2;电动推动装置2包括所述的推杆装置4、电机5、用于控制制动运行工况的单向控制机构9,以及减速机构6;

所述电动推动装置2传动系统中的转轴包括所述的电机轴5a、推杆装置4中的螺纹转轴4a、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连接轴9a,以及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6a、输出轴6b;电机5运行时,电机轴5a可带动连接轴9a、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6a及输出轴6b和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运行工况中,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所述减速机构6的输出轴6b、输入轴6a和电机轴5a、连接轴9a随之反向转动;

所述推杆装置4的实施结构同实施例1,参见图10与图2中所示结构及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包括第二壳体17和位于该壳体内的连接轴9a,连接轴9a上设有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

图10所示的实施例7中,所述连接轴9a为整体式结构,位于所述电机轴5a后端上,连接轴9a内端与电机轴5a后端连接,电机轴5a前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连接,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与螺纹转轴4a内端连接;本例中,连接轴9a内端与电机轴5a后端设置为一体,也可谓“电机轴5a后端的延伸段等同于所述的连接轴9a”,即所述连接轴9a内端与电机轴5a后端以设置为一体的连接形式,所述电机轴5a前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连接和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与螺纹转轴4a内端连接,均为联轴节连接结构;实施中,所述连接轴9a内端与电机轴5a后端也可为联轴节连接结构;具体实施中,电机5的机壳前端通过辅助连接件5b与减速机构的侧壁连接,有利于该部位结构的稳定性,并对电机轴5a前端与减速机构输入轴6a的联轴节连接部位起防护作用。

电机5运行时,电机轴5a可带动连接轴9a、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6a及输出轴6b和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运行工况中,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所述减速机构6的输出轴6b、输入轴6a和电机轴5a、连接轴9a随之反向转动;

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均设在所述整体式结构的连接轴9a上,且两者位于连接轴9a上的位置可互为换位;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与连接轴9a的连接及作用效果同实施例1所述;

所述第二壳体17为整体式结构,对应于整体式结构的连接轴9a,所述第二壳体17的内端与电机5的机壳后端连接;所述连接轴9a及连接于该轴上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位于所述的第二壳体17内;

所述电动推杆装置2中,套管式推杆8的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构件的外端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连接耳8a;图10所示中,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的构件为所述的第二壳体17,即套管式推杆8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的第二壳体17外端壁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所述连接耳8a;

具体实施中,所述减速机构的一侧壁上可设置过渡连接件6c与所述连接板12连接,过渡连接件6c与所述连接板12连接有利于本电动推杆装置外形结构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并对减速机构输出轴6b与螺纹转轴4a内端的联轴节结构起防护作用。

其它同实施例5所述,参见图8与图10及实施例5中的相关描述。

实施例8,参见图11。

图11所示结构的实施例8,为图8所示实施例5的又一种变形结构。

实施例8的结构包括制动机构1和电动推动装置2;电动推动装置2包括所述的推杆装置4、电机5、用于控制制动运行工况的单向控制机构9,以及减速机构6;

所述电动推动装置2传动系统中的转轴包括所述的电机轴5a、推杆装置4中的螺纹转轴4a、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连接轴9a,以及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6a、输出轴6b;电机5运行时,电机轴5a可带动连接轴9a、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6a及输出轴6b和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运行工况中,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所述减速机构6的输出轴6b、输入轴6a和连接轴9a、电机轴5a随之反转;

所述推杆装置4的实施结构同实施例1,参见图9与图2中所示结构及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

前述实施例中的电动推动装置2的外形呈“一”字形结构,图11所示的电动推动装置2的外形近似于“L”形或称之为“L”形结构;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包括第二壳体17和位于该壳体内的连接轴9a,连接轴9a上设有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

图11所示中,所述连接轴9a为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分段体结构,第一分段体9a01位于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与螺纹转轴4a之间,第二分段体9a02位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外端上,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的一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内端连接,第一分段体9a01的另一端与螺纹转轴4a的内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段体9a02内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设置位置可互为换位;

图11所示的实施结构中,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的一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为联轴节连接结构,第一分段体9a01的另一端与螺纹转轴4a的内端设置为一体,即第一分段体9a01的另一端与螺纹转轴4a的内端以设置为一体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分段体9a02内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外端设置为一体,也可谓“减速机构输入轴6a外端延伸段等同于所述的第二分段体9a02”;实施中,第二分段体9a02内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外端也可为联轴节连接结构;且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设置位置可互换。电机5运行时,电机轴5a可带动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第二分段体9a02、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第一分段体9a01及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运行工况中,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输入轴6a和第二分段体9a02及电机轴5a随之反转;

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中的任意一个可设在第一分段体9a01上,另一个则设在第二分段体9a02上;

图11所示中,所述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连接于第一分段体9a01上,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连接于第二分段体9a02上,分别连接于分段体9a01上和分段体9a02上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可互为换位;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分别与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连接及作用效果同前述。

所述第二壳体17为第一分壳体1701和第二分壳体1702的分壳体结构,对应于连接轴9a的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第一分壳体1701一端与减速机构6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板12连接,第二分壳体1702内端与减速机构6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及连接于该分段体上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位于第一分壳体1701内,所述第二分段体9a02及连接于该分段体上的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位于第二分壳体1702内;具体实施中,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中的定位螺钉10a连接于第一分壳体1701中的板件17a上;

所述电动推杆装置2中,套管式推杆8的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构件的外端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连接耳8a;图11所示中,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的构件为所述的减速机构6,即套管式推杆8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的减速机构6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所述连接耳8a;

具体实施中,所述减速机构输入轴6a内端部位的壁上设置连接管件6d,并与电机5的机壳前端连接,连接管件6d与电机5的机壳前端连接,有利于该部位结构的稳定性,并对减速机构输入轴6a内端与电机轴5a的联轴节结构起防护作用。

其它见图11所示。

具体实施中,图11所示的设在减速机构输入轴外端上的第二分段体9a02,也可变形为设在减速机构输出轴6b的外端上,当第二分段体9a02设在减速机构输出轴6b的外端上时,所述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随之连接于设在输出轴6b外端上的第二分段体9a02上,所述第二分壳体1702内端则与减速机构输出轴6b部位的外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说明是:

图11所示的减速机构6中还含有中间传递轴6e。

相对于减速机构6中的中间传递轴6e,整体式的连接轴9a或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设置部位可变形的方式不限于如下:

当所述连接轴9a为整体式结构时,整体式的连接轴9a可设在所述中间传递轴6e的内端上或所述中间传递轴6e的外端上,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均设在整体式的连接轴9a上,所述第二壳体17即相应的与减速机构6的侧壁连接;

当所述连接轴9a为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分段体结构时,所述的第一分段体9a01可设在所述中间传递轴6e的外端上,第二分段体9a02则设在所述中间传递轴6e的内端上,且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可互为换位;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中的任意一个可设在第一分段体9a01上,另一个则设在第二分段体9a02上;所述第二壳体17的第一分壳体1701和第二分壳体1702即随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所处的部位而相应的设置;

此外,当所述连接轴9a为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分段体结构时,第一分段体9a01可设在所述中间传递轴6e的外端上或内端上,第二分段体9a02则设在电机轴5a与所述减速机构输入轴6a内端之间或设在减速机构输入轴6a的外端上,或者是第二分段体9a02则设在减速机构输出轴6b与螺纹转轴4a之间,且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可互为换位;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中的任意一个可设在第一分段体9a01上,另一个则设在第二分段体9a02上;所述第二壳体17的第一分壳体1701和第二分壳体1702即随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所处的部位而相应的设置;

上述变形结构,均满足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机5运行时,电机轴5a可带动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中间传动轴6e及输出轴6b和所述连接轴9a(或第一分段体9a01、第二分段体9a02)、及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运行工况中,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所述连接轴9a(或第一分段体9a01、第二分段体9a02)、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中间传动轴6e、输入轴6a及电机轴5a随之反转;设在所述整体式结构上的或分别设在第一分段体9a01、第二分段体9a02上的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各自的功能作用均不受影响。

上述变形的具体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覆盖的范围。

实施例9,参见图12。

图12所示结构的实施例9,为图8所示实施例5的再一种变形结构。

实施例9的结构包括制动机构1和电动推动装置2;电动推动装置2包括所述的推杆装置4、电机5、用于控制制动运行工况的单向控制机构9,以及减速机构6;

所述电动推动装置2传动系统中的转轴包括所述的电机轴5a、推杆装置4中的螺纹转轴4a、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连接轴9a,以及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6a、输出轴6b;电机5运行时,电机轴5a可带动连接轴9a、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6a及输出轴6b和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运行工况中,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所述减速机构6的输出轴6b、输入轴6a和连接轴9a、电机轴5a可随之反向转动;

所述推杆装置4的实施结构同实施例1,参见图9与图2中所示结构及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

图12所示的电动推动装置2的外形类似实施例8的“L”形结构;

所述单向控制机构9包括第二壳体17和位于该壳体内的连接轴9a,连接轴9a上设有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

图12所示中,所述连接轴9a为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分段体结构,第一分段体9a01位于电机轴5a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内端之间,第二分段体9a02位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外端上,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的一端与减速机构输入轴6a的内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机轴5a前端连接,第二分段体9a02内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外端连接,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内端与所述螺纹转轴4a的内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设置位置可互为换位;

图12所示中,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的一端与电机轴5a前端设置为一体,第一分段体9a01的另一端与减速机构输入轴6a内端为联轴节连接结构,第二分段体9a02内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外端为设置为一体的连接方式,减速机构的输出轴6b内端与所述螺纹转轴4a的内端连接为联轴节连接结构;实施中,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的一端与电机轴5a前端也可为联轴节连接结构,第一分段体9a01的另一端与减速机构输入轴6a内端的连接则可设置为一体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二分段体9a02内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轴6a外端也可为联轴节连接结构;且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设置位置可互为换位;电机5运行时,电机轴5a可带动第一分段体9a01、减速机构6的输入轴6a、第二分段体9a02、及输出轴6b和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运行工况中,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所述减速机构6的输出轴6b、输入轴6a和第一分段体9a01、第二分段体9a02及电机轴5a可随之反向转动;

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中的任意一个可设在第一分段体9a01上,另一个则设在第二分段体9a02上,且分别连接于分段体9a01上和分段体9a02上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可互为换位;

图12所示中,所述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连接于第一分段体9a01上,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连接于第二分段体9a02上,分别连接于第一分段体9a01上和第二分段体9a02上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可互为换位;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分别与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连接及作用效果同前述。

所述第二壳体17为第一分壳体1701和第二分壳体1702的分壳体结构,对应于所述连接轴9a的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所述第一分壳体1701一端与减速机构6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电机5的机壳前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壳体1702内端与减速机构6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分段体9a01及连接于该分段体上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位于第一分壳体1701内,所述第二分段体9a02及连接于该分段体上的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位于第二分壳体1702内;实施中,所述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中的定位螺钉10a连接于电机5的机壳前端上。

所述电动推杆装置2中,套管式推杆8的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构件的外端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连接耳8a;图12所示中,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的构件为所述的减速机构6,即套管式推杆8的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的减速机构6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所述连接耳8a。

具体实施中,减速机构输出轴6b部位的内侧壁上可设置过渡连接件6c与所述连接板12连接,过渡连接件6c与所述连接板12连接有利于该部位结构的稳定性,并对减速机构输出轴6b与螺纹转轴4a内端的联轴节结构起防护作用。

其它见图12所示。

进一步的是:

图12所示的结构中,减速机构6中还含有中间传递轴6e。

相对于减速机构6中的中间传递轴6e,整体式的连接轴9a或第一分段体9a01和第二分段体9a02的设置部位同样还有多种方式的变形,具体变形的实施方式类同实施例8所述,所具有的多种变形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覆盖范围。

实施例10,参见图13。

图13所示结构,为相对于图2所示结构的一种变形实施例。

图13所示中,实施例10的结构包括制动机构1和电动推动装置2;

电动推动装置2包括所述的推杆装置4、电机5、用于控制制动运行工况的单向控制机构9;

图13中所示的制动机构1的结构要素及其工作原理和作用与图2所示的制动机构1相同;图2所示的制动机构1中的两制动臂3的支点Z位于制动臂的中部偏下位置,其制动端3a的端点位于图示制动臂3的下端,而图13中所示的制动机构1的支点Z位于图示制动臂的下端,其制动端3a的端点则位于图示制动臂的中部偏下部位,两者均为常用的现有技术结构;

所述电动推动装置2传动系统中的转轴包括所述的电机轴5a、推杆装置4中的螺纹转轴4a、单向控制机构9中的连接轴9a;电机5运行时,电机轴5a可带动连接轴9a、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运行工况中,螺纹转轴4a反向转动时,所述连接轴9a、电机轴5a可随之反向转动;

所述连接轴9a上设有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和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

所述推杆装置4中:

图2所示实施例1的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位于所述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与连接板12之间,而图13所示实施例10的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位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与所述第一壳体13端部壁13a之间,两者中的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的张力均是作用于所述的套管式推杆8,且两者的作用效果相同;

图2所示实施例1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位于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之间,而图13所示实施例10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则位于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之间,两者中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的张力均是作用于所述的套管式推杆8,且两者的作用效果相同;

图13所示实施例10的其它结构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参见图13与图2及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

图13所示结构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图13所示中的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位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与所述第一壳体13端部壁13a之间,与图2所示的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位于所述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与连接板12之间,两者都是作用于所述套管式推杆8,其作用的原理过程及效果均相同,两者都是通过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的伸张及作用而实现一级制动;图13所示中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位于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之间,与图2所示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位于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端壁8b之间,两者都是作用于所述套管式推杆8,其作用的原理过程及效果均相同,都是通过在实现一次制动后所形成的被进一步压缩并蓄能的状态而实现叠加制动。

图13所示的制动机构1与图2所示的制动机构1的原理结构及作用效果相同,两者的区别只是各自的支点Z处在不同的部位;图2所示的制动臂3上的支点Z位于其中下部位,制动端3a的端点为制动臂3的下端,实施制动过程中,所述套管式推杆8为向外侧伸出而带动制动臂3的驱动端3c向外侧摆转;而图13所示制动臂3上的支点Z则位于图示制动臂3的下端,制动端3a的端点则位于制动臂3中下部的臂段上,实施制动过程中,所述套管式推杆8为向内侧缩进而带动制动臂3的驱动端3c向内侧摆转。现就图13所示结构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1)解除制动的过程:

图13所示的制动状态下,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为实现一级制动后所处于伸张后的状态,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处于被进一步压缩并蓄能的叠加制动状态,此状态下的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处于闭合状态而锁定连接轴9a不能正向转动,维持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处稳定和可靠的叠加制动状态,所述套管式推杆8处于向内侧缩进后的状态,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外侧面及螺纹段4b的外端与管套式推杆8的端壁8b内侧面之间保持一个如图13所示的间距。

当需要解除制动时,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通电开启,解除对连接轴9a的正向锁定状态,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同时通电闭合(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通电闭合只具有控制连接轴9a不能反转的单向制动功能,不影响连接轴9a正向转动),使连接轴9a处于可正向转动的状态,该状态下,被压缩的第二弹簧构件16在螺纹转轴4a可正向转动的状态下释放能量和伸张的作用力,通过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而带动螺母14沿螺纹段4b向外端位移,使得螺纹转轴4a产生正向转动,电机5通电,电机轴5a驱动连接轴9a、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即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释放能量和伸张的作用助力于电机轴5a驱动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两者合力使得螺纹转轴4a可快速正向转动,从而加快螺母14沿螺纹段4b向外端位移,直至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外侧面与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内侧面贴合并压紧,至此,第二弹簧构件16的伸张行程即完成,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的伸张趋势消除,叠加制动即解除;在解除叠加制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弹簧构件16释放能量和伸张的作用助力于电机轴5a驱动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有利于缩短解除制动的时间和助力于电机的启动,可减少电机的耗能;随着电机轴5a继续驱动连接轴9a、螺纹转轴4a正向转动,螺母14即继续沿螺纹段4b向外端位移,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即推动套管式推杆8向外端伸出,电动推动装置2中两端的连接耳8a即推动两制动臂的驱动端3c向外侧摆转,两制动臂的制动端3a的端点随之向外侧位移,直至带动摩擦片3d与被制动件脱开至一定的间隙,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随之被压缩,一次制动即解除,该状态下,电机5断电停止运行,处于通电闭合状态的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随之锁定连接轴9a不能反向转动,螺纹转轴4a和电机轴5a随之不能反向转动,所述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处于稳定的被压缩状态,从而有效维持本制动器处于稳定的开启状态,该状态下,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外侧面与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内侧面处于贴合压紧状态。

2)实施制动过程

当需要制动时,常开式单向制动机构11断电复位于常开状态,即解除对连接轴9a的锁定,使连接轴9a处于可反转的状态,且常闭式单向制动机构10处在断电闭合状态下也不影响连接轴9a反转,该状态下,处于被压缩状态的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即伸张,并通过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内端的盘件15,推动套管式推杆8向内侧缩进,在推动套管式推杆8向内侧缩进的同时,由于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外侧面与套管式推杆8端壁8b内侧面处于贴合压紧状态,所述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即推动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向内侧位移,螺母14随之沿螺纹段4b向内端位移,在螺母14沿螺纹段4b向内端位移的过程中即带动螺纹转轴4a进入反转状态,所述连接轴9a及电机轴5a随之处于反转状态;在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的作用下,随着套管式推杆8继续向内侧缩进,电动推杆装置2两端连接耳8a即分别带动两制动臂的驱动端3c向内侧摆转,两制动臂制动端的制动构件3b随之向内侧迅速合拢,直至摩擦片3d与被制动件的制动面迅速贴合并压紧,在摩擦片3d与被制动件的制动面迅速贴合至压紧过程中,套管式推杆8停止向内侧缩进,由于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和转动构件在转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动能的作用,使得螺纹转轴4a继续反转,螺母14即继续沿螺纹段4b向内侧移动时,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随之与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内侧面脱开,法兰盘14a即开始对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进行压缩,在所述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内侧面脱开后,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趋势的作用力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并通过连接耳8a带动制动臂的驱动端3c向内侧摆转,使摩擦片3d与被制动件的制动面在迅速贴合并压紧的状态下而进入一级制动,直至实现一级制动;

在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实现一级有效制动的状态下,或者是在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通过伸张作用实施一级制动的过程中,当摩擦片因磨损而导致制动间隙变大时,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将继续伸张一定的行程,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所产生的继续伸张的行程虽然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制动效果,但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的行程,一是使相关转动构件继续形成动能,二是对变大的制动间隙进行补偿,使摩擦片与被制动构件仍保持处于贴合压紧的状态;该状态下,由于所述螺纹转轴4a、连接轴9a及电机轴5a等转动构件在反转状态中所形成的动能作用下,使得螺纹转轴4a继续反转,螺母14即继续沿螺纹段4b向内端移动,随着所述螺母14继续沿螺纹段4b进一步向内端位移,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即被进一步压缩,所述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与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内侧面脱开后的间距随之增大,直至当螺纹转轴4a停止反向转动、所述螺母14停止向内端位移,螺母14上的法兰盘14a外侧面即与套管式推杆8的端壁8b内侧面脱开至如图13所示的间距,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即处于被进一步压缩并蓄能的状态,在所述螺纹转轴4a停止反向转动时,处在闭合状态的常闭式单向制动装置10则锁定连接轴9a不能正向转动(所述螺纹转轴4a、连接轴9a及电机轴5a随之也不能正向转动),使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处于被进一步压缩并蓄能的稳定状态,此状态下,被进一步压缩后并蓄能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所产生的伸张趋势的作用力作用于套管式推杆8,使套管式推杆8即继续产生向内侧缩进的趋势,从而进一步带动两制动臂的驱动端3c向内侧摆转,即在一级制动的基础上,两制动臂制动端3a的制动构件3b则再一次获得制动力源而进一步向内侧合拢,使得摩擦片获得叠加制动作用力而对被制动件实现叠加制动,并由处在闭合状态的常闭式单向制动装置10则锁定连接轴9a不能正向转动,从而有效维持本制动器处于可靠制动效果的稳定状态;所述被进一步压缩和蓄能状态的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所实现的叠加制动,其一是在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实现一级有效制动的状态下进一步获得叠加制动,从而提高制动效果的可靠性;其二是当摩擦片因磨损而导致制动间隙变大时,使摩擦片与被制动构件处在贴合压紧的状态下获得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所实现的叠加制动,而且,增大的制动间隙使得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的行程虽然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制动效果,但第一制动弹簧构件7继续伸张的行程,使相关转动构件继续形成动能,继续形成的动能可增加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进一步压缩和蓄能的效果即增加第二制动弹簧构件16所实现的叠加制动的效果,使本发明常闭制动器仍可处于稳定和可靠的制动状态;与现有技术比,提高了制动效果的可靠性。

前述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9中的推杆装置4的结构均与实施例1中推杆装置4相同,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图13中所示结构的推杆装置4原理结构及作用效果等同于实施例1中的推杆装置4,即实施例2至实施例9中的推杆装置4和制动机构1同样可为图13中所示结构的推杆装置4和制动机构1。

图2、图5至图13中,所述套管式推杆8的外端和与所述套管式推杆8同轴线的另一端构件的外端分别设有处于同一轴线的连接耳8a,两连接耳8a分别与制动机构1中的两制动臂中的驱动端3c铰轴连接;但由于现有制动机构1中所设置的用于与电动推杆装置的连接构件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本发明中的制动机构1与所述电动推动装置的连接方式不是唯一的。

图14展示了制动机构1与电动推杆装置连接的另一种形式,为立式连接状态,制动机构中两制动臂的驱动端3c连接现有结构的三角形杆系构件3e,所述电动推杆装置2下端的连接耳8a与另外设置的固定件铰轴连接,电动推杆装置2上端的连接耳8a即与所述三角形杆系构件3e中的驱动杆铰轴连接;实施例2至实施例10中的制动机构1与电动推动装置2的连接方式和图14展示的制动机构1与电动推杆装置2的连接方式均为常用的连接方式,两者的相互作用效果相同。

对按图12所示结构的实施例9制造的样机,设定初始制动间隙为1.5mm,在制动间隙增大时的电动推动装置2所产生的制动作用力在同一实验检测台和相同检测条件下的测试数据如下:

制动器的制动间隙初始值为1.5毫米时,测得的电动推动装置2产生的制动作用力为28.6KN,电动推动装置2的工作行程为9毫米;

将制动间隙由1.5毫米调整到2.5毫米时,测得的电动推动装置2产生的制动作用力为28.2KN,电动推动装置2的实际工作行程为15毫米;

将制动间隙由2.5毫米调整到3.5毫米时,测得的电动推动装置2产生的制动作用力为27.4KN,电动推动装置2的实际工作行程为21毫米;

将制动间隙由3.5毫米调整到4.5毫米时,测得的电动推动装置2产生的制动作用力为26.7KN,电动推动装置2的实际工作行程为27毫米;

上述试验数据中:将制动间隙为1.5毫米调整到2.5毫米时即相当于摩擦片3d磨损掉1毫米,已经超出电动推动装置2的初始工作行程6毫米,在将制动间隙调整到4.5毫米时即相当于摩擦片3d磨损掉3mm,已经超出电动推动装置2的工作行程达18毫米,则为初始制动时的工作行程的3倍,而制动作用力仍为初始制动时的93.4%,制动作用力仅减少6.6%,仍处于有效制动的范围内,所测试得的电动推动装置2所产生的制动作用力仍能产生稳定可靠的制动效果。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描述的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并非本发明方案的全部变形结构,因此在本发明方案基础上的其它变形具体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发明方案所覆盖的范围。

4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高效汽车刹车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