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文档序号:1380870 发布日期:2020-08-14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连接器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member ) 是由 田嵨慎吾 深津幸弘 于 2020-01-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提高抑制两壳体晃动的结构的成形自由度及耐久性。连接器具备能相互嵌合的第1壳体(10)及第2壳体(60)。第2壳体(60)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壁部(64)。第1壳体(10)具有:罩部(12),其划分嵌合空间(14);一对侧壁(19),一对侧壁(19)分别与罩部(12)的周向两端连续设置;以及锁臂(24),其配置于两侧壁(19)间。在侧壁(19)与锁臂(24)之间以与嵌合空间(14)连通的方式划分出壁部(64)进入的进入空间(29)。在侧壁(19)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壁部(64)接触的突部(31、32)。(Provided is a connector which can improve the forming freedom and durability of a structure for restraining the shaking of two shells. The connector includes a 1 st housing (10) and a 2 nd housing (60) which can be fitted to each other. The 2 nd housing (60) has a pair of wall sections (64) that face each other. The 1 st housing (10) has: a cover (12) that divides a fitting space (14); a pair of side walls (19), the pair of side walls (19) being respectively provided continuously with both ends of the cover portion (12)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and a lock arm (24) disposed between the side walls (19). An entry space (29) into which a wall portion (64) enters is defined between the side wall (19) and the lock arm (24) so a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fitting space (14). Protrusions (31, 32) that co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wall portion (64) are provid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ide wall (19).)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备能相互嵌合的阴壳体及阳壳体。阳壳体具有罩部,在罩部的内表面设置有梯形截面的嵌合槽。阴壳体具有能与罩部嵌合的端子收纳部。在端子收纳部的外周面设置有截面为山形的晃动消除肋。在两壳体嵌合时,晃动消除肋嵌入到嵌合槽,晃动消除肋的两下端部和嵌合槽的开口缘相互压挤,从而可限制两壳体的晃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660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晃动消除肋的突出尺寸与两壳体的余隙对应地被规定。但是,两壳体的余隙原本较小,所以不能确保晃动消除肋的突出尺寸太大,有时难以成形。假设当晃动消除肋的突出尺寸变小时,则晃动消除肋被来自罩部侧的压力过剩地圧溃,有时不能起到限制两壳体晃动的本来功能。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提供如下连接器为课题:能够提高抑制两壳体晃动的结构的成形自由度及耐久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连接器是具备与第2壳体嵌合的第1壳体的连接器,所述第1壳体具有:呈筒状的罩部;一对侧壁,所述一对侧壁分别形成于所述罩部的周向两端;锁臂,其配置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将所述第2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进入空间,其形成于所述侧壁与所述锁臂之间,所述第2壳体的一部分进入到所述进入空间;嵌合空间,其与所述进入空间连通地形成,所述第2壳体的其他部分在所述罩部内进入到所述嵌合空间;以及突部,其形成于所述一对侧壁的对置面中的至少一方对置面,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状态下与所述第2壳体的一部分接触。

发明效果

当第1壳体及第2壳体(两壳体)正规嵌合时,突部与第2壳体的一部分接触,可抑制两壳体间的晃动。因为在侧壁与锁臂之间划分出进入空间,进入空间与嵌合空间连通,所以在第2壳体的一部分进入到进入空间的状态下,能够减小第2壳体的一部分从侧壁受到的压力,能够避免突部被圧溃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突部的耐久性。另外,通过作用于突部的压力减小,从而能够增大突部的突出尺寸等,能够提高突部的成形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中的第1壳体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壳体的俯视图。

图3是第2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第2壳体的主视图。

图5是两壳体相互嵌合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两壳体相互嵌合的状态的横剖视图及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7是两壳体相互嵌合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8是第1壳体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1)所述突部具有与所述第2壳体的一部分面接触的平坦的端面。据此,突部的端面更加不易被压坏,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两壳体晃动的可靠性。

(2)所述进入空间在与所述嵌合空间侧相反的一侧的外侧开放。据此,作业者能够通过进入空间观看突部,因此在两壳体嵌合后,能够确认突部是否没有被压坏而适当地发挥功能。

(3)所述突部具有先行突部和后行突部,所述先行突部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初期与所述第2壳体的一部分接触,所述后行突部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最后阶段与所述第2壳体的一部分接触。连接器通常在两壳体的嵌合中间阶段被设定嵌合峰值。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嵌合峰值设置于在两壳体的嵌合初期先行突部与第2壳体的一部分接触而产生的接触阻力、与在两壳体的嵌合最后阶段后行突部与第2壳体的一部分接触而产生的接触阻力之间。因此,能够在两壳体的整个嵌合过程中使嵌合阻力分散,能够减轻嵌合作业的负担。

<实施例1>

利用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能相互嵌合的第1壳体10及第2壳体60。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两壳体(第1壳体10及第2壳体60)在嵌合开始时彼此相向的面侧作为前侧,上下方向将除图2及图5之外的各图的上下方向为基准。宽度方向与图4及图6的左右方向同义。

[第2壳体60]

第2壳体60为合成树脂制,构成为能够安装阳端子零件90的阳壳体。如图3所示,第2壳体60具有从底壁62向前方突出的筒状的筒部61。底壁62设置于未图示的发动机等机器,根据机器的振动而振动。如图4所示,在筒部61内突出地配置有多个将底壁62贯穿的阳端子零件90的突片91。各突片91排成横向一列地配置在筒部61内。另外,筒部61及底壁62构成第2壳体60的其他部分(主体部)。

筒部61的上壁沿着宽度方向配置。在筒部61的上壁且外表面(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出设置有锁定部63。锁定部63成为在宽度方向稍长的扁平突出状的形态。在筒部61的上壁且外表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突出设置有一对壁部64。如图3所示,各壁部64成为在筒部61的上壁遍及前后方向的全长而延伸的肋状的形态。各壁部64在前后方向形成相同的截面形状(大致矩形),具有与锁定部63的突出尺寸相同或者比锁定部63的突出尺寸稍大的突出尺寸。另外,壁部64构成第2壳体60的一部分(附设部)。

如图4所示,筒部61的左右侧壁沿着上下方向(高度方向)配置。在筒部61的左右侧壁且外表面的比高度方向中央部稍微靠下方突出设置有一对侧方壁部65。如图3所示,各侧方壁部65成为在筒部61的左右侧壁遍及前后方向的全长而延伸的肋状的形态。各侧方壁部65形成为截面呈大致矩形,具有比各壁部64的突出尺寸小的突出尺寸。在筒部61的左右侧壁的后端部设置有从各侧方壁部65的上表面到邻接的外表面区域增厚到预定厚度的扁平肋66。

[第1壳体10]

第1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构成为能够收纳阴端子零件80的阴壳体。如图1及图8所示,第1壳体10具有在宽度方向扁平的端子收纳部11和将端子收纳部11的外周包围的筒状的罩部12。如图7及图8所示,罩部12和端子收纳部11通过沿着径向的连接部13连结。在端子收纳部11的外表面且连接部13的前方嵌合有密封环70。在罩部12内设置有能够将第2壳体60嵌合的嵌合空间14。第2壳体60的筒部61在嵌合空间14内外嵌于端子收纳部11。密封环70与筒部61的内表面及端子收纳部11的外表面紧贴,将两壳体10、60液密地密封。

在端子收纳部11设置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多个腔15。如图1及图6所示,各腔15排成横向一列地配置于端子收纳部11。如图7所示,在各腔15的内表面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能挠曲的矛状部16。

在第1壳体10的各腔15中从后方被插入阴端子零件80。阴端子零件80为导电金属制,如图7所示,与电线85的末端部连接,在前部具有筒状的连接部81。在连接部81被插入连接阳端子零件90的突片91。通过矛状部16卡止于连接部81,从而阴端子零件80在腔15内防脱。在电线85上嵌合橡胶栓86。橡胶栓86在保持于阴端子零件80的筒部82的状态下与腔15的后部的内表面紧贴,将腔15内液密地密封。另外,在端子收纳部11以将其前表面覆盖的方式安装有未图示的前保持体。前保持体安装于端子收纳部11,起到限制矛状部16的挠曲动作并阻止阴端子零件80从腔15脱落的作用。

如图1及图2所示,罩部12的上部开放,罩部12在除上部之外的部分具有在周向连续的周壁17。如图6所示,周壁17形成与筒部61的外周对应的形状,在左右两侧的内表面具有一对槽部18。各槽部18形成为截面为凹状,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周壁17的前端开口。在周壁17的各槽部18能够插入各侧方壁部65。

如图8所示,第1壳体10具有从周壁17的周向两端立起的一对侧壁19和架设在各侧壁19的前端部间的沿着宽度方向的架设部21。各侧壁19形成在周壁17的周向两端遍及前后方向的全长而延伸的肋状,如图2所示,后部22与前部23相比将分隔宽度扩大地形成。

如图1及图2所示,第1壳体10在各侧壁19间具有锁臂24。锁臂24具有:板状的臂主体25,其位于架设部21的后方且嵌合空间14的上方,在前后方向延伸;和一对连结部26,其将臂主体25的左右两侧部和各侧壁19连接。在臂主体25的前端部贯穿设置有锁孔27。在臂主体25的后端部设置有向宽度方向两侧伸出的解除操作部28。如图7所示,通过锁定部63嵌入到臂主体25的锁孔27,从而两壳体10、60保持为嵌合状态。通过从上方按压解除操作部28,锁定部63从锁孔27脱离,从而两壳体10、60成为能够脱离的状态。

各侧壁19在夹着臂主体25的宽度方向两侧以将臂主体25从左右两侧覆盖的方式配置。如图1、图2及图6所示,在臂主体25的左右两侧部与各侧壁19之间划分出一对进入空间29,在两壳体10、60嵌合时,各壁部64进入到一对进入空间29。各进入空间29与下方的嵌合空间14连通,并在上方开放。各进入空间29的前侧的分隔宽度设定成与各壁部64的厚度(宽度尺寸)基本上相同。另外,各侧壁19的内表面相当于各侧壁19的相互的对置面。

各侧壁19的前部23的内表面(是上述对置面,且与各壁部64面对的面)为沿着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垂直面。在该前部23的内表面,在左右成对地设置有突部31、32。如图2所示,各突部31、32由在前部23的内表面的前端侧下部突出设置的一对先行突部31和在前部23的内表面的后端侧下部突出设置的一对后行突部32构成。各先行突部31及各后行突部32分别呈扁平台状,在突出方向的顶端面(内表面)沿着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具有平坦的端面33,前后表面及左右表面朝向端面33倾斜成锥形。各先行突部31及各后行突部32在上下方向配置有比架设部21靠下方。各先行突部31在前后方向配置于与锁孔27重叠的位置。各后行突部32在前后方向配置于比锁孔27靠后方。如图5所示,各先行突部31及各后行突部32面向各进入空间29内,将与进入到各进入空间29的各壁部64之间的间隙填埋,使端面33接触各壁部64。

[嵌合结构及作用]

在第1壳体10的嵌合空间14内嵌合第2壳体60的筒部61。在两壳体10、60的嵌合初期,各侧方壁部65进入到各槽部18,并且各壁部64进入到各进入空间29,各先行突部31的端面33在各壁部64的外表面(与侧壁19面对的面)滑动。在此,各壁部64按压于各先行突部31,各先行突部31按压于各壁部64。但是,各侧壁19的基端部分仅与周壁17连结,周壁17的上部的各侧壁19的基端部分之间作为锁臂24和嵌合空间14的连通区域而开放。另外,因为具有略微的弹性,所以能够以向外侧鼓出的方式变形。同样,各壁部64也能够以将其基端部分作为支点倾倒的方式弹性变形。因此,从各壁部64作用于各先行突部31的压力被释放,能够避免各先行突部31被从各壁部64受到的压力圧溃。

在两壳体10、60的嵌合中间阶段,各阳端子零件90的突片91插入连接到各阴端子零件80的连接部81内,而且臂主体25与锁定部63干扰,锁臂24以各连结部26为支点挠曲变形。因此,嵌合操作力的峰值(嵌合峰值)在两壳体10、60的嵌合中途出现。

在两壳体10、60的嵌合最后阶段,各后行突部32的端面33与各壁部64的外表面碰触。此时,各后行突部32与上述各先行突部31同样,各侧壁19的基端部分具有略微的弹性,因此能够避免各后行突部32被从各壁部64受到的压力圧溃。各后行突部32与各壁部64的外表面接触的时机为在两壳体10、60的嵌合中途出现嵌合峰值之后。因此,在各后行突部32与各壁部64的外表面接触时产生的接触阻力不会与嵌合峰值叠加,能够防止在两壳体10、60的嵌合过程中嵌合操作力不停地上升。

当两壳体10、60正规嵌合时,锁臂24弹性复原,锁定部63嵌入到锁孔27(参照图5~图7)。此时,各阴端子零件80及各阳端子零件90以正规状态电连接(参照图7)。另外,各扁平肋66与各槽部18的内表面牢固地接触。

在两壳体10、60正规嵌合的状态下,各壁部64以将臂主体25从左右两侧覆盖并夹在臂主体25的左右两侧部与各侧壁19之间的方式配置。各先行突部31的端面33和各后行突部32的端面33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与各壁部64接触。作业者能够通过各进入空间29从上方通过目视确认各壁部64、各先行突部31及各后行突部32。另外,各壁部64与各侧方壁部65一起起到引导两壳体10、60的嵌合动作的作用。

在两壳体10、60嵌合后,即使机器振动、且其振动力传递到两壳体10、60,也可维持各先行突部31的端面33及各后行突部32的端面33与各壁部64接触的状态,且可维持各扁平肋66与各槽部18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第1壳体10相对于第2壳体60的晃动。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各阴端子零件80及各阳端子零件90由于振动的原因而磨损。特别是,各先行突部31及各后行突部32在俯视时夹着臂主体25的锁孔27成为对称的四个部位隔开间隔地成对,因此能够更加抑制两壳体10、60的晃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1,在臂主体25的左右两侧部与各侧壁19之间划分出一对进入空间29,各进入空间29与嵌合空间14连通,因此在各壁部64进入到各进入空间29的状态下,能够减小各壁部64从各侧壁19受到的压力,从而能够避免各先行突部31及各后行突部32被圧溃的事态。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各先行突部31及各后行突部32的耐久性。另外,能够提高各先行突部31及各后行突部32的成形自由度。

各先行突部31及各后行突部32使平坦的端面33与各壁部64的外表面进行面接触,因此与点接触或者线接触的情况相比,更加难以被压坏,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两壳体10、60晃动的可靠性。

另外,各进入空间29在上方(与嵌合空间14相反的一侧)开放,因此作业者能够通过进入空间29观看各先行突部31及各后行突部32,在两壳体10、60嵌合后,能够确保各先行突部31及各后行突部32是否没有被压坏而适当地发挥功能。

而且,各先行突部31与各壁部64的外表面接触而产生接触阻力的时机被设定在嵌合初期,各后行突部32与各壁部64的外表面接触而产生接触阻力的时机被设定在嵌合最后阶段,嵌合峰值被设定在嵌合中间阶段,因此能够在两壳体10、60的整个嵌合过程中使嵌合阻力分散,能够减轻嵌合作业的负担。

<其他实施例>

以下,简单地说明其他实施例。

(1)与上述实施例1相反,也可以为,第1壳体构成为安装阳端子零件、且突片突出到罩部内的阳壳体,第2壳体构成为能够收纳阴端子零件的阴壳体。

(2)也可以为,突部仅设置于各侧壁的对置面中的任一方对置面。

(3)也可以为,突部分别设置于各侧壁和各壁部双方面对(面对面)的面。

(4)也可以为,突部没有先行突部及后行突部的区别,仅设置于第1壳体的前后方向的一个部位。

(5)也可以为,突部除了先行突部及后行突部之外,还具有在第1壳体的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其他突部。

(6)也可以为,突部在两壳体嵌合后,以稍微被压坏的状态夹在壁部与侧壁之间。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1壳体

12:罩部

14:嵌合空间

19:侧壁

24:锁臂

29:进入空间

31:先行突部(突部)

32:后行突部(突部)

60:第2壳体

64:壁部(第2壳体的一部分)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具有安全防护装置的充电接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