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以及车顶模块

文档序号:1396833 发布日期:2020-03-03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以及车顶模块 (Vehicle interior lighting device and roof module ) 是由 石桥秀一 杉森光广 后藤润 于 2019-07-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具有新颖感的照明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具有:主体部(7),被固定在车辆的车顶的车室侧的面即内表面;光源(4),被收纳在主体部;遮光性的罩部(8),与主体部一起构成框体,并且从下方覆盖光源;以及导光部件(5),具有从主体部与罩部之间的间隙朝向沿着内表面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52)并且将从光源照射的光向车室引导,导光部件具有:漫射部(53),形成在突出部中的朝向下方的面并且使光漫射;第一导光部(51),将从光源照射的光向突出部引导;和反射部(54),将被第一导光部引导后的光朝向漫射部反射。(Provided is a vehicle interior lighting device which can realize lighting having a novel feeling. A vehicle interior lighting device (2)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body section (7) that is fixed to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oof of the vehicle, which is the surface on the vehicle compartment side; a light source (4) housed in the main body; a light-shielding cover part (8) which forms a frame together with the main body part and covers the light source from the lower part; and a light guide member (5) that has a protruding portion (52) that protrudes from a gap between the main body portion and the cover portion in a direction along the inner surface and guides light emitt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to the vehicle interior, the light guide member having: a diffusion section (53) that is formed on a downward surface of the projection section and diffuses light; a first light guide unit (51) that guides light emitt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to the protruding portion; and a reflection unit (54) that reflects the light guided by the first light guide unit toward the diffusion unit.)

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以及车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以及车顶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车辆的室内用照明装置。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室内照明装置的技术,该车室内照明装置具有:箱体,安装有作为光源的灯泡;设计面板,设置在箱体的车室内侧;以及照明透镜,安装成与设计面板的表面大致为同一平面,并透射来自光源的光。通过在照明透镜的背后具有光源,从而成为搭乘者能够在视觉上识别光源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2557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车辆中,期望能够实现新颖的照明。例如,如果能够实现光仿佛漂浮在空中这样的视觉效果,则能够让用户感到新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具有新颖感的照明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以及车顶模块。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被固定在车辆的车顶的车室侧的面即内表面;光源,所述光源被收纳在所述主体部;遮光性的罩部,所述罩部与所述主体部一起构成框体,并从下方覆盖所述光源;以及导光部件,所述导光部件具有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罩部之间的间隙朝向沿着所述内表面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并将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向车室引导,所述导光部件具有:漫射部,形成在所述突出部中的朝向下方的面并且使光漫射;第一导光部,将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向所述突出部引导;和反射部,将被所述第一导光部引导后的光朝向所述漫射部反射。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具有:主体部,被固定在车辆的车顶的车室侧的面即内表面;光源,被收纳在主体部;遮光性的罩部,与主体部一起构成框体,并且从下方覆盖光源;以及导光部件,具有从主体部与罩部之间的间隙朝向沿着内表面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并且将从光源照射的光向车室引导。

导光部件具有:漫射部,形成在突出部中的朝向下方的面并且使光漫射;第一导光部,将从光源照射的光向突出部引导;和反射部,将被第一导光部引导后的光朝向漫射部反射。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被收纳在框体,并且利用被遮光性罩部覆盖后的光源的光使向框体外部突出的漫射部发光。基于此,具有能够实现具有漂浮感的新颖的照明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配置的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侧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其他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说明由下摆部对光进行反射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的其他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仰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车顶模块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车顶模块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导光部件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导光部件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车顶模块

2 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

3 车辆用显示装置

4 第一光源

5 导光部件

6 显示装置

7 主体部

8 罩部

8A:罩主体、8B:周壁

9 第二光源

9A:左侧第二光源、9B:右侧第二光源

10 框体

11 触摸传感器

12 左触摸传感器

13 右触摸传感器

15 聚光透镜

15A:左侧聚光透镜、15B:右侧聚光透镜

20 控制基板

21、22、23、24、25 基板

26 摄像机

41:左侧第一光源、42:右侧第一光源、43:后侧第一光源

50A:左侧板状部、50B:右侧板状部、50C:后侧板状部

51 第一导光部

51a、51b、51c、51d、51e 入光面

52 突出部

52A:第一突出部、52B:第二突出部、52C:第三突出部

53 漫射部

54、55 反射部

56 前端面

56A:第一前端面、56B:第二前端面、56C:第三前端面

57 入光面

58 卡合部

58a:第一片部、58b:第二片部、58c:突起

59 突出部

61 显示面

71 开口部

72 下摆部

72A:左侧下摆部、72B:右侧下摆部、72C:后侧下摆部

80 凹部

81:第一壁面、82:第二壁面、83:第三壁面、84:第四壁面、85:第五壁面

86 开口部

87 卡合部

100 车辆

101 车顶

101a 内表面

102 前方座席

103 后方座席

G1 间隙

L1、L2 假想线段

P1、P2 搭乘者

X 车辆前后方向

W 车宽方向

H 车辆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以及车顶模块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2,来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以及车顶模块。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配置的图,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主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侧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剖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其他剖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的剖视图,图9是说明由下摆部对光进行反射的剖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的其他剖视图,图1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仰视图,图1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的剖视图。

在图6中示出图4的VI-VI截面。在图7中示出图3的VII-VII截面。在图8和图9中示出与图7相同的截面位置的截面。在图10中示出图6的X-X截面。在图12中示出图11的XII-XII截面。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顶模块1搭载于车辆100。车顶模块1被固定在车辆100的车顶101的内表面101a。内表面101a是车顶101的车室侧的面,典型地是朝向下方的面。车顶模块1例如被固定在车顶面板的内表面101a。

车顶模块1包括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和车辆用显示装置3。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是对车辆100的车室内进行照明的装置。车辆用显示装置3被配置在车辆100的车室内,是显示图像、影像的显示装置。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模块1是将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一体化的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模块1的说明中,“前方”和“后方”分别表示车辆前后方向X的前方和后方。另外,“上方”和“下方”分别表示车辆上下方向H的上方和下方。

车顶模块1例如被配置在前方座席102上方的位置或者比前方座席102更前方的位置。这种情况下,车顶模块1位于在前方座席102就坐的搭乘者P1的上方且前方。车顶模块1被构成为搭乘者P1能够在视觉上识别车辆用显示装置3的显示面61。另外,车顶模块1被构成为在后方座席103就坐的搭乘者P2能够在视觉上识别显示面61。需要说明的是,车顶模块1优选被构成为所有搭乘者P2能够在视觉上识别显示面61。例如,在车辆100搭载有三排以上座席的情况下,车顶模块1被构成为在第二排和第三排就坐的所有搭乘者P2能够在视觉上识别显示面61。

如图2所示,框体10被固定在车顶面板等的内表面101a。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模块1中,框体10从内表面101a朝向下方突出。车顶模块1经由被布线在车顶101的线束而与车辆100的电源连接,从该电源接受电力供给。

如图5所示,车顶模块1包括框体10、导光部件5、显示装置6、第一光源4等。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模块1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和车辆用显示装置3共用一个框体10。

框体10具有主体部7和罩部8。框体10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框体10由遮光性的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7和罩部8是不同的部件。将主体部7和罩部8组合而构成框体10。主体部7被固定在车辆100的车顶101。主体部7被形成为大致筒状,并且上方和下方开口。

罩部8以覆盖主体部7中的下方的开口部71的方式固定在主体部7。在本实施方式的框体10中,在罩部8被固定在主体部7的状态下,在罩部8与主体部7之间形成狭缝状的开口。更详细而言,在主体部7的开口部71与罩部8的周壁8B之间设置有使导光部件5突出的间隙。

如图5至图7等所示,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包括:框体10、第一光源4、第二光源9、导光部件5以及控制基板20。车辆用显示装置3包括:框体10、显示装置6以及控制基板20。

对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进行详细说明。导光部件5是具有透光性的部件,将从第一光源4和第二光源9照射出的光向框体10的外部空间引导。导光部件5例如由有色或无色的透明材料形成。导光部件5例如由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导光部件5是板状的部件,并且被形成为俯视时的形状为大致U字形状。

如图5等所示,导光部件5具有:左侧板状部50A、右侧板状部50B和后侧板状部50C。左侧板状部50A和右侧板状部50B分别主要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延伸。后侧板状部50C沿着车宽方向W延伸,并且将左侧板状部50A的后端和右侧板状部50B的后端连接。左侧板状部50A相对于后侧板状部50C而位于车宽方向W的左侧。右侧板状部50B相对于后侧板状部50C而位于车宽方向W的右侧。需要说明的是,在车宽方向W上,“左侧”和“右侧”表示朝向车辆前方时的左侧和右侧。

左侧板状部50A的延伸方向和右侧板状部50B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X倾斜。具体而言,左侧板状部50A的延伸方向以随着朝向车辆前方而朝向车宽方向W的左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X倾斜。右侧板状部50B的延伸方向以随着朝向车辆前方而朝向车宽方向W的右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X倾斜。也就是说,车宽方向W上的左侧板状部50A与右侧板状部50B的间隔随着朝向车辆前方而扩大。

导光部件5具有第一导光部51和突出部52。第一导光部51和突出部52被一体地形成。第一导光部51是被收纳在框体10的内部的部分。突出部52是从主体部7与罩部8之间的间隙朝向框体10的外部空间突出的部分。突出部52是导光部件5的外缘部。

突出部52具有第一突出部52A、第二突出部52B和第三突出部52C。第一突出部52A是左侧板状部50A的一部分,是朝向车宽方向W的左侧突出的部分。第二突出部52B是右侧板状部50B的一部分,是朝向车宽方向W的右侧突出的部分。第三突出部52C是后侧板状部50C的一部分,是朝向车辆后方突出的部分。利用第一突出部52A、第二突出部52B和第三突出部52C,构成连续的大致U字形状的突出部52。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52具有山脊状的前端面56。前端面56是朝向突出部52的突出方向的面。例如,第一突出部52A的前端面52即第一前端面56A朝向车宽方向W的左侧。第二突出部52B的前端面52即第二前端面56B朝向车宽方向W的右侧。第三突出部52C的前端面52即第三前端面56C朝向车辆后方。第三前端面56C将第一前端面56A和第二前端面56B连接。第一前端面56A、第二前端面56B、第三前端面56C平滑地连续。例如,第一前端面56A的后端部和第三前端面56C的左端部分别弯曲并且互相连接。第二前端面56B的后端部和第三前端面56C的右端部分别弯曲并且互相连接。

在突出部52的前端面56配置有触摸传感器11。触摸传感器11例如是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触摸传感器11的电极被形成为细长的板状或者棒状。

触摸传感器11从第一前端面56A经由第三前端面56C而连续地配置到第二前端面56B。更详细而言,触摸传感器11具有:第一传感器部11A、第二传感器部11B以及第三传感器部11C。第一传感器部11A、第二传感器部11B以及第三传感器部11C是一体的。第一传感器部11A是触摸传感器11中的配置在第一前端面56A的部分。第二传感器部11B是触摸传感器11中的配置在第二前端面56B的部分。第三传感器部11C是触摸传感器11中的配置在第三前端面56C的部分,并且与第一传感器部11A和第二传感器部11B分别连续。

用户触摸触摸传感器11的第一前端面56A、第二前端面56B以及第三前端面56C的哪个部位都能够同样地操作室内灯。触摸传感器11的电极与配置在框体10的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控制电路例如配置在控制基板20。控制电路根据对触摸传感器11的操作输入来控制第一光源4。控制电路例如每当检测到对触摸传感器11的触摸输入时,便切换第一光源4的点亮和熄灭。

导光部件5以突出部52朝向框体10的外部突出的方式收纳在框体10。即,导光部件5的第一导光部51被收纳在框体10内部,并且被框体10保持。导光部件5的突出部52从框体10朝向外部地突出。更详细而言,如图2等所示,突出部52从主体部7与罩部8的间隙朝向沿着车顶101的内表面101a的方向突出。如后所述,突出部52利用从第一光源4和第二光源9照射的光进行发光,照亮车室内。

第一光源4是室内灯用的光源。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光源4被收纳在框体10的主体部7。如图6等所示,第一光源4具有左侧第一光源41、右侧第一光源42以及后侧第一光源43。左侧第一光源41在框体10的内部空间中被配置在车宽方向W的左侧。右侧第一光源42在框体10的内部空间中被配置在车宽方向W的右侧。后侧第一光源43在框体10的内部空间中被配置在车辆后方。

左侧第一光源41、右侧第一光源42以及后侧第一光源43分别具有多个发光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光源4具有作为发光部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左侧第一光源41具有多个LED 41a。多个LED 41a固定于基板21。LED 41a朝向车宽方向W的左侧地配置。多个LED 41a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以预定的间隔并排配置。

右侧第一光源42具有多个LED 42a。多个LED 42a固定于基板22。LED 42a朝向车宽方向W的右侧地配置。多个LED 42a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以预定的间隔并排配置。左侧第一光源41和右侧第一光源42的排列方向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X倾斜。左侧第一光源41的LED 41a的排列方向以随着朝向车辆前方而朝向车宽方向W的左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X倾斜。右侧第二光源的LED 42a的排列方向以随着朝向车辆前方而朝向车宽方向W的右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X倾斜。因此,车宽方向W上的左侧第一光源41与右侧第一光源42的间隔随着朝向车辆前方而扩大。

后侧第一光源43具有多个LED 43a。多个LED 43a固定于基板23。LED 43a朝向车辆后方地配置。多个LED 43a沿着车宽方向W以预定的间隔并排配置。后侧第一光源43被配置在左侧第一光源41的后端部与右侧第一光源42的后端部之间。换言之,左侧第一光源41、后侧第一光源43和右侧第一光源42被配置为构成大致U字形状。

第二光源9是地图灯用的光源。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光源9被收纳在框体10的主体部7。如图6等所示,第二光源9具有左侧第二光源9A和右侧第二光源9B。左侧第二光源9A被配置在左侧第一光源41和后侧第一光源43交叉的角部。也就是说,左侧第二光源9A被配置在左侧第一光源41的后端与后侧第一光源43的左端的间隙。左侧第二光源9A固定于基板24。本实施方式的左侧第二光源9A由一个LED构成。左侧第二光源9A朝向左斜后方地配置。

右侧第二光源9B被配置在右侧第一光源42和后侧第一光源43交叉的角部。也就是说,右侧第二光源9B被配置在右侧第一光源42的后端与后侧第一光源43的右端的间隙。右侧第二光源9B固定于基板25。本实施方式的右侧第二光源9B由一个LED构成。右侧第二光源9B朝向右斜后方地配置。

在第二光源9的光轴上配置有聚光透镜15。聚光透镜15使从第二光源9照射的光汇聚并且向导光部件5入射。本实施方式的聚光透镜15是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状曲面的凸透镜。聚光透镜15的形状例如是球状或长球状。聚光透镜15被配置在第二光源9与导光部件5之间。聚光透镜15具有配置在左侧第二光源9A与导光部件5之间的左侧聚光透镜15A以及配置在右侧第二光源9B与导光部件5之间的右侧聚光透镜15B。

导光部件5具有入光面51a、51b、51c、51d、51e。对入光面51a、51b、51c、51d、51e例如实施镜面加工。入光面51a是第一导光部51中的与左侧第一光源41对置的面。由左侧第一光源41照射的光从入光面51a向第一导光部51入射。入光面51b是第一导光部51中的与右侧第一光源42对置的面。由右侧第一光源42照射的光从入光面51b向第一导光部51入射。入光面51c是第一导光部51中的与后侧第一光源43对置的面。由后侧第一光源43照射的光从入光面51c向第一导光部51入射。

入光面51d是第一导光部51中的与左侧第二光源9A对置的面。由左侧第二光源9A照射的光经由左侧聚光透镜15A而从入光面51d向第一导光部51入射。入光面51e是第一导光部51中的与右侧第二光源9B对置的面。由右侧第二光源9B照射的光经由右侧聚光透镜15B而从入光面51e向第一导光部51入射。

如下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框体10中的与导光部件5邻接的部分的平面形状与导光部件5的形状对应。例如,如图5等所示,主体部7在俯视时的形状是大致六边形。主体部7具有弯曲形状的下摆部72。下摆部72是在车辆上下方向H上与导光部件5的突出部52对置的壁部。下摆部72位于比突出部52更靠上方。下摆部72以越往上方越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倾斜。另外,下摆部72以外侧的面成为凹面的方式弯曲。下摆部72形成为下方扩展的形状,从而下摆部72的边缘和车顶101的内表面101a平滑地连续。因此,下摆部72与车顶101的一体感提高。

下摆部72具有第一下摆部72A、第二下摆部72B以及第三下摆部72C。第一下摆部72A是与导光部件5的第一突出部52A对置的壁部。第二下摆部72B是与导光部件5的第二突出部52B对置的壁部。第三下摆部72C是与导光部件5的第三突出部52C对置的壁部。第一下摆部72A、第二下摆部72B以及第三下摆部72C构成连续的一个壁部。即,第一下摆部72A的外表面73A弯曲并且与第三下摆部72C的外表面73C连续。第二下摆部72B的外表面73B弯曲并且与第三下摆部72C的外表面73C连续。

第一下摆部72A和第二下摆部72B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X倾斜。即,第一下摆部72A的延伸方向以随着朝向车辆前方而朝向车宽方向W的左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X倾斜。第二下摆部72B的延伸方向以随着朝向车辆前方而朝向车宽方向W的右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X倾斜。第一下摆部72A沿着导光部件5的第一突出部52A延伸,第二下摆部72B沿着导光部件5的第二突出部52B延伸。第三下摆部72C沿着车宽方向W延伸。换言之,第三下摆部72C沿着导光部件5的第三突出部52C延伸。

罩部8的俯视时的形状是大致六边形状。罩部8具有罩主体8A和周壁8B。罩主体8A和周壁8B是一体的。罩主体8A是板状的结构部,从下方覆盖收纳在主体部7中的构成部件。罩主体8A具有朝向上方凹陷的凹部80。在本实施方式的罩部8中,罩主体8A的大致全体形成为凹部80。

罩主体8A具有第一壁面81、第二壁面82、第三壁面83、第四壁面84和第五壁面85。第一壁面81是凹部80中的左侧下方的侧壁部。第二壁面82是凹部80中的右侧下方的侧壁部。第三壁面83是凹部80的顶壁部。第四壁面84是凹部80中的左侧上方的侧壁部。第五壁面85是凹部80中的右侧上方的侧壁部。

罩主体8A具有开口部86。开口部86被形成在凹部80的前端部。开口部86的形状是矩形。显示装置6的显示面61配置在开口部86。开口部86以随着沿车辆上下方向H朝向上方而朝向车辆后方的方式倾斜。

如图5和图11所示,第一壁面81从开口部86的左端朝向后方延伸。第二壁面82从开口部86的右端朝向后方延伸。第三壁面83从开口部86的上端朝向后方延伸。也就是说,开口部86由第一壁面81、第二壁面82以及第三壁面83从三个方向包围。第一壁面81与第二壁面82在车宽方向W上互相对置。第四壁面84将第一壁面81的上端和第三壁面83的左端连接。第四壁面84是相对于车辆上下方向H倾斜的倾斜面。第五壁面85将第二壁面82的上端和第三壁面83的右端连接。第五壁面85是相对于车辆上下方向H倾斜的倾斜面。

周壁8B是包围罩主体8A的壁部。周壁8B从罩主体8A的边缘部朝向上方竖立设置。在周壁8B的上端与主体部7之间设置有供导光部件5的突出部52突出的间隙。

如图5等所示,在周壁8B配置有左触摸传感器12和右触摸传感器13。左触摸传感器12和右触摸传感器13例如是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左触摸传感器12和右触摸传感器13的电极被形成为细长的板状或者棒状。

左触摸传感器12是供用户操作左侧的地图灯的传感器。左触摸传感器12被配置在周壁8B中的左后方的角部。左触摸传感器12在周壁8B中的左侧表面8c和后表面8e这两个面延伸。右触摸传感器13是供用户操作右侧的地图灯的传感器。右触摸传感器13被配置在周壁8B中的右后方的角部。右触摸传感器13在周壁8B中的右侧表面8d和后表面8e这另两个面延伸。

左触摸传感器12和右触摸传感器13的电极与配置在框体10的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控制电路例如被配置在控制基板20。控制电路根据对左触摸传感器12的操作输入来控制左侧第二光源9A,并且根据对右触摸传感器13的操作输入来控制右侧第二光源9B。控制电路例如每当检测到对左触摸传感器12的触摸输入时,切换左侧第二光源9A的点亮和熄灭。同样地,控制电路每当检测到对右触摸传感器13的触摸输入时,切换右侧第二光源9B的点亮和熄灭。

如图7所示,导光部件5以突出部52从主体部7与罩部8之间的间隙G1突出的状态由框体10保持。在突出部52中,朝向下方的面构成平坦面。如图8所示,突出部52具有反射部54。反射部54是突出部52中的内侧的面,将从第一光源4照射出的光朝向下方反射。

如图8所示,第一光源4朝向突出部52的突出方向配置。从第一光源4射出后的光从入光面51c向导光部件5的内部入射。入射到导光部件5的光被第一导光部51向突出部52引导。反射部54是相对于第一光源4的光轴C1倾斜的倾斜面。反射部54以随着沿第一光源4的光轴C1远离第一光源4而朝向下方的方式倾斜。另外,反射部54是朝向导光部件5的内部凸出的弯曲面。反射部54的形状被设计为将从第一光源4侧向反射部54入射的光朝向下方反射。反射部54被构成为例如对沿着光轴C1入射的光进行全反射。反射部54例如通过镜面加工而形成。

在突出部52中,在朝向下方的面形成有使光漫射的漫射部53。本实施方式的漫射部53通过对突出部52的表面进行的表面加工而形成。对突出部52进行的表面加工例如是所谓的轧纹加工。在漫射部53中,在突出部52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微小的凹凸。利用该凹凸,从漫射部53射出的光被漫射。在突出部52的整个下表面形成有本实施方式的漫射部53。

反射部54被构成为将从第一光源4侧入射的光朝向漫射部53反射。因此,从第一光源4照射的光经由第一导光部51而被反射部54反射,并从漫射部53向外部射出。通过光在漫射部53中被漫射,从而让搭乘者P1、P2感觉好像漫射部53正在发光一样。

左侧第一光源41的光使在第一突出部52A形成有的漫射部53整体地发光。右侧第一光源42的光使形成在第二突出部52B的漫射部53整体地发光。后侧第一光源43的光使形成在第三突出部52C的漫射部53整体地发光。因此,通过点亮左侧第一光源41、右侧第一光源42和后侧第一光源43,从而使漫射部53整体地发光。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通过使从框体10突出的突出部52发光,从而看起来如同内饰照明那样,能够在观感上给用户新颖的冲击。穿过导光部件5后的光以包裹导光部件5的方式发光,因此,看起来像导光部件5在漂浮那样,是新颖的。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被构成为搭乘者P1、P2无法在视觉上识别第一光源4。具体而言,罩部8的周壁8B被构成为相对于搭乘者P1、P2的目视位置EP而遮蔽第一光源4。也就是说,周壁8B被配置为与连结搭乘者P1、P2的目视位置EP和第一光源4的假想线段L1交叉。由于从搭乘者P1、P2的位置无法目视第一光源4,因此搭乘者P1、P2感觉到漫射部53作为面光源而在发光。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能够实现使搭乘者P1、P2感受到漂浮感的新颖的照明。从框体10朝向侧方突出后的突出部52进行面发光,从而从搭乘者P1、P2角度来看就像发光体飘浮在空中。在将罩部8的颜色设为黑色等暗色的情况下,在罩部8与突出部52之间明暗对比明显,漂浮感提高。

如图9所示,主体部7的下摆部72对从突出部52泄漏出的光进行反射。更详细而言,下摆部72的外表面73A、73B、73C作为将从反射部54向上方泄漏的光朝向下方反射的反射面而发挥作用。对外表面73A、73B、73C实施了以高反射率对光进行反射的表面处理。外表面73A、73B、73C通过放射从突出部52泄漏出的光,从而将车顶模块1的周围照得朦朦胧胧。从第一光源4照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从反射部54向上方泄漏,从而光也到达比突出部52更靠上方的空间。因此,外表面73A、73B、73C作为间接照明而发挥作用,并且展现出一种豪华气氛。在导光部件5中,通过将漫射部53以外的部分的表面设定为镜面加工,从而能够提高水晶感、透明感。

参照图10,针对包括右侧第二光源9B在内的地图灯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包括左侧第二光源9A在内的地图灯结构与包括右侧第二光源9B在内的地图灯结构一样。如图10所示,右侧第二光源9B与入光面51e对置地配置。右侧聚光透镜15B被配置在入光面51e与右侧第二光源9B之间。从右侧第二光源9B照射的光被右侧聚光透镜15B向入光面51e引导。

右侧聚光透镜15B使从右侧第二光源9B照射的光汇聚而射出沿着右侧第二光源9B的光轴C2的光。从右侧聚光透镜15B射出的光从入光面51e向第一导光部51入射。第一导光部51将光向突出部52引导。在突出部52设置有与光轴C2交叉的反射部55。反射部55是相对于光轴C2倾斜的倾斜面,例如是平面。反射部55以随着沿光轴C2远离右侧第二光源9B而朝向下方的方式倾斜。反射部55被设计为将从右侧第二光源9B侧入射的光朝向下方反射。反射部55例如被构成为对沿着光轴C2入射的光进行全反射。反射部55例如通过镜面加工而形成。

反射部55被构成为将从右侧第二光源9B侧入射的光朝向漫射部53反射。因此,从右侧第二光源9B照射的光经由右侧聚光透镜15B和第一导光部51而被反射部55反射,并从漫射部53向外部射出。光被右侧聚光透镜15B汇聚在反射部55,从而对地图灯的照射范围的发光功率提高。

右侧聚光透镜15B通过对光进行汇聚,从而使漫射部53中的一部分区域点亮。右侧第二光源9B的光例如使图2中示出的区域53b点亮。区域53b的形状例如是圆形。区域53b是第二突出部52B与第三突出部52C交叉的交叉部。也就是说,导光部件5利用从右侧第二光源9B照射出的光,使漫射部53中的第二突出部52B与第三突出部52C交叉的交叉部发光。

左侧第二光源9A的光使图2中示出的区域53a点亮。区域53a是第一突出部52A与第三突出部52C交叉的交叉部。也就是说,导光部件5利用从左侧第二光源9A照射出的光,使漫射部53中的第一突出部52A与第三突出部52C交叉的交叉部发光。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被构成为搭乘者P1、P2无法在视觉上识别第二光源9。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罩部8的周壁8B被构成为相对于搭乘者P1、P2的目视位置EP而遮蔽第二光源9。周壁8B被配置为与连结搭乘者P1、P2的目视位置EP和第二光源9的假想线段L2交叉。因此,搭乘者P1、P2感觉不到第二光源9的存在,而是感觉到区域53a、53b作为点光源发光。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感受不到地图灯的光路的存在,而是能够使区域53a、53b点亮并且以新颖的照明来表现车室内空间。由于感受不到第二光源9的存在,因此实现与车辆100中的任何设计都能够相匹配的照明装置。由于与任何设计都能够匹配,因此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对车辆100的搭载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中,在导光部件5的前端面56配置有触摸传感器11。触摸传感器11抑制从前端面56漏光,使搭乘者P1、P2不容易感到眩晕。触摸传感器11例如被构成对光进行遮蔽。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中,在前端面56连续地配置有触摸传感器11。由于触摸传感器11的设置范围宽,因此大部分搭乘者P1、P2能够容易地操作室内灯。另外,由于触摸传感器11的设置范围宽,因此即使不直视触摸传感器11也能够容易地操作触摸传感器11。通过在导光部件5中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配置有触摸传感器11,从而使搭乘者P1、P2举手即可容易地操作触摸传感器11。例如,即使在注视前方时,也能够容易地操作触摸传感器11。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触摸传感器11不容易与其他开关弄错,不容易发生误操作。

另外,在导光部件5的前端面56配置有触摸传感器11,并且触摸传感器11位于比内表面101a更靠下方,从而搭乘者P1、P2到触摸传感器11的距离近,开关操作容易。在朝向侧方的前端面56配置有触摸传感器11,从而搭乘者P1、P2不是用指尖而是用指肚触碰触摸传感器11。因此,指尖触碰内表面101a等的可能性较小。通过利用导光部件5的外周的边框部,从而能够在确保设计性的同时配置触摸传感器11。

需要说明的是,触摸传感器11也可以被分割为多个。例如,触摸传感器11也可以被分割为在第一前端面56A配置的部分、在第二前端面56B配置的部分以及在第三前端面56C配置的部分这三部分。这种情况下,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也可以根据触摸传感器11中的被触摸的部分来控制第一光源4的一部分。例如,在触摸传感器11中,也可以是在配置于第一前端面56A的部分被触摸的情况下,左侧第一光源41被点亮和熄灭。同样地,也可以是在配置于第二前端面56B的部分被触摸的情况下,右侧第一光源42被点亮和熄灭。也可以是在配置于第三前端面56C的部分被触摸的情况下,所有第一光源4被点亮和熄灭。

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也可以根据对触摸传感器11的触摸方式而使第一光源4的点亮和熄灭的动作不同。例如,也可以是,在第一光源4熄灭时,在以短时间触摸触摸传感器11的情况下,第一光源4被以高亮度点亮,在以长时间触摸触摸传感器11的情况下,第一光源4被以低亮度点亮。

接着,针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3进行说明。车辆用显示装置3具有框体10、显示装置6以及控制基板20。如图2和图3所示地,显示装置6配置在形成于罩部8的凹部80的开口部86。开口部86被形成在凹部80中的朝向车辆后方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6是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等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6具有液晶显示部和背光源。背光源从背面侧向液晶显示部照射光,并将在液晶显示部显示的图像朝向车辆后方投射。液晶显示部和背光源由配置在框体10的内部的控制电路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6的控制电路配置在控制基板20。

显示装置6将显示面61朝向车辆后方地配置在开口部86。也就是说,显示装置6以能够从车辆后方侧经由开口部86而在视觉上识别显示面61的方式固定于框体10。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3中,如下所述,通过将显示面61设置在凹部80,从而能够提高显示面61的可视性。

通过在形成于凹部80的开口部86配置显示面61,从而外部光不容易映入显示面61。凹部80从车宽方向W的两侧覆盖比显示面61更靠车辆后方的空间。第一壁面81从开口部86的左端朝向后方地在车辆延伸,从左侧覆盖比显示面61更靠车辆后方的空间。另外,第四壁面84从左侧和上方覆盖比显示面61更靠车辆后方的空间。因此,罩部8相对于来自车宽方向W的左侧的外部光而遮蔽显示面61,使显示面61的可视性提高。

第二壁面82从开口部86的右端朝向后方地在车辆延伸,并且从右侧覆盖比开口部86更靠车辆后方的空间。第五壁面85从右侧和上方覆盖比显示面61更靠车辆后方的空间。因此,罩部8相对于来自车宽方向W的右侧的光而遮蔽显示面61,使显示面61的可视性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罩部8被构成为室内灯、地图灯的光不会映入显示面61。具体而言,周壁8B从导光部件5朝向下方突出,相对于从漫射部53照射的光而遮蔽显示面61。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3使显示面61的可视性提高。另外,显示面61以外部光等光朝向下方反射的方式倾斜。换言之,显示面61以外部光等光不易朝向搭乘者P1、P2的目视位置EP反射的方式倾斜。例如,如图7所示,第三壁面83与显示面61形成的角度θ是钝角。因此,从车辆后方朝向显示面61入射的光主要被朝向下方反射。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壁面83是随着朝向车辆后方而朝向下方的倾斜面。因此,框体10相对于来自车辆后方的外部光而遮蔽显示面61,能够提高显示装置6的可视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罩部8中,如图11所示,在车宽方向W上的第一壁面81与第二壁面82的间隔Wd1比显示面61的宽度Wd2大。因此,从搭乘者P1、P2容易在视觉上识别显示面61。另外,上述间隔Wd1随着朝向车辆后方而扩大。因此,罩部8能够在不妨碍搭乘者P1、P2看显示面61的视线的情况下遮蔽来自侧面的外部光。第一壁面81和第二壁面82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X的倾斜角度被确定为能够从所有搭乘者P1、P2在视觉上识别显示面61。

另外,如图12所示,在车宽方向W上的第一壁面81与第二壁面82的间隔Wd1随着朝向下方而扩大。因此,罩部8能够在不妨碍搭乘者P1、P2看显示面61的视线的情况下遮蔽来自侧面的外部光。第一壁面81和第二壁面82相对于车辆上下方向H的倾斜角度被确定为能够从所有搭乘者P1、P2在视觉上识别显示面61。

由图4和图7可知,框体10在从车宽方向W观察时遮蔽整个显示面61。换言之,显示面61从上端到下端整个被框体10从侧面覆盖。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3能够适当地抑制外部光向显示面61映入。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模块1具有对车室内进行拍摄的摄像机26。摄像机26被收纳在框体10的比显示面61更靠下方。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模块1具有沿着车宽方向W并排配置的2个摄像机26。车顶模块1例如利用2个摄像机26来获得拍摄了搭乘者P1、P2的立体图像。车顶模块1也可以根据由摄像机26拍摄到的图像,对搭乘者P1、P2进行各种引导和警告。对搭乘者P1、P2的各种引导和警告例如由显示装置6完成。车顶模块1在框体10的内部具有扬声器。车顶模块1也可以根据从扬声器输出的声音等听觉信息来进行各种引导和警告。

本实施方式的罩部8对导光部件5与摄像机26之间进行遮蔽,使室内灯、地图灯的光不照射到摄像机26。因此,在摄像机26对车室内进行拍摄时,室内灯、地图灯的光不容易降低拍摄品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具有:主体部7、第一光源4、罩部8和导光部件5。主体部7被固定在车辆100的车顶101中的车室侧的面即内表面101a。第一光源4被收纳在主体部7。罩部8与主体部7一起构成框体10,并且使从下方覆盖第一光源4的遮光性的部件。

导光部件5具有从主体部7与罩部8之间的间隙G1朝向沿着内表面101a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52。导光部件5将从第一光源4照射的光向车室引导。导光部件5具有:漫射部53、第一导光部51和反射部54。漫射部53被形成在突出部52中的朝向下方的面,使光漫射。第一导光部51将从第一光源4照射的光向突出部52引导。反射部54将被第一导光部51引导后的光朝向漫射部53反射。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利用收纳在框体10的第一光源4的光使向框体10外部突出的漫射部53发光。通过漫射部53的发光来实现具有漂浮感的新颖的照明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反射部54形成在突出部52。主体部7具有外表面73A、73B、73C,该外表面73A、73B、73C将从反射部54向上方泄漏的光朝向下方反射。外表面73A、73B、73C是主体部7的外壁的一部分。通过使外表面73A、73B、73C对光进行反射,从而实现展现出豪华气氛的间接照明。

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52具有:朝向车宽方向W的一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52A、朝向车宽方向W的另一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52B以及朝向车辆后方突出的第三突出部52C。通过使突出部52朝向三个方向突出,从而能够对车室内适当地照明。

第一突出部52A、第二突出部52B以及第三突出部52C是导光部件5的连续的外边缘。通过使第一突出部52A、第二突出部52B以及第三突出部52C连续地形成,从而设计性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进一步地具有用于操作第一光源4的触摸传感器11。突出部52具有山脊状的前端面56,触摸传感器11在前端面56延伸。通过使触摸传感器11在前端面56延伸,从而抑制从前端面56漏光,并且抑制造成搭乘者P1、P2感到眩晕。

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52具有第一前端面56A、第二前端面56B以及第三前端面56C,并且第一前端面56A、第二前端面56B以及第三前端面56C是连续的。触摸传感器11从第一前端面56A经由第三前端面56C而连续地配置到第二前端面56B。基于此,设计性提高,同时不易使搭乘者P1、P2感到眩晕。

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模块1包括:上述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2;以及显示装置6,该显示装置6配置在罩部8的凹部80并且具有朝向车辆后方的显示面61。通过使显示装置6配置在凹部80,从而显示装置6的可视性不易下降。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模块1能够在确保显示装置6的可视性的同时实现新颖的照明。

[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参照图13至图15,对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车顶模块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车顶模块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导光部件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如图13和图14所示,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导光部件5相对于框体10可自由拆装。导光部件5一边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滑动一边相对于框体10安装或者从框体10取下。本变形例的导光部件5具有卡合部58。本变形例的罩部8具有与卡合部58对应的卡合部87。

如图14所示,导光部件5的卡合部58具有第一片部58a和第二片部58b。第一片部58a和第二片部58b是从导光部件5的前端朝向车辆前方突出的板状的结构部。第一片部58a和第二片部58b互相对置。在第一片部58a和第二片部58b中的互相对置的面形成有突起58c。突起58c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X正交的方向延伸。突起58c的截面形状例如是三角形。

罩部8的卡合部87朝向车辆后方突出的片部。在卡合部87的两面形成有突起87a。突起87a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X正交的方向延伸。突起87a的截面形状例如是三角形。

在导光部件5被安装在框体10的情况下,导光部件5被***到罩部8。导光部件5以卡合部58为最前头朝向车辆前方滑动。这种情况下,卡合部87被***到第一片部58a与第二片部58b之间。第一片部58a和第二片部58b一边弯曲变形一边接受卡合部87。卡合部87的突起87a与导光部件5的突起58c啮合,并被突起58c卡定。基于此,导光部件5被固定于框体10。框体10也可以具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引导导光部件5的引导部。

在导光部件5被从框体10取下的情况下,导光部件5被朝向车辆后方滑动。卡合部87一边使第一片部58a和第二片部58b弯曲变形一边向比卡合部58更靠车辆后方拉出。基于此,导光部件5被从框体10拉出。

这样,导光部件5和框体10具有可自由拆装的卡合部58、87,从而容易定制车顶模块1的设计、照明功能。用户能够通过更换导光部件5从而将导光部件5的颜色、形状变更为喜欢的颜色、形状。例如,也可以将图15中示出的导光部件5安装在框体10。图15中示出的导光部件5具有多个突出部59。突出部59在导光部件5中的突出方向的前端并排地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将导光部件5相对于框体10固定的机构不限于示例的夹持结构。例如,也可以利用螺钉等紧固部件将导光部件5相对于框体10固定。

[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针对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6是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导光部件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导光部件5中,入光面57具有聚光形状。入光面57是来自第一光源4的光进行入射的面。入光面57具有将向入光面57入射的光朝向反射部54地汇聚的聚光形状。聚光形状例如是朝向第一光源4凸出的弯曲形状。入光面57的截面形状例如是弯曲形状的最凸部位于第一光源4的光轴上的形状。利用入光面57将光朝向反射部54地汇聚,从而抑制从漫射部53以外的部位漏光。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部件5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示例的形状。例如,导光部件5在俯视时的形状也可以是L字状、O字状等。导光部件5的入光面51a、51b、51c、51d、51e也可以具有将所入射的光朝向反射部54、55地汇聚的聚光形状。

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公开的内容可以适当组合地实施。

3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以及车顶模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