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结构

文档序号:1398472 发布日期:2020-03-03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结构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tructure ) 是由 早坂畅 杉冈纯 田中泰弘 于 2019-08-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种能够在具有检测连接器彼此已完全嵌合的功能的同时实现小型化的连接器。连接器(10)包括:外壳体(1),具有从第一壁部(11a)向由壳体主体(11)围成的空间部(19)突出的臂(12);内壳体(2),配置在壳体主体的内部;以及检测部件(3),能够在第一壁部与内壳体之间滑动。壳体主体具有供具有突起(65)的配对侧的壳体(6)插入的开口部(11h),臂具有:朝向开口部延伸的挠性的臂主体(18);以及从臂主体突出的卡定片(17),如果将配对侧的壳体插入,则臂的臂主体进行弹性形变,从而卡定片越过突起而将突起卡定。在将配对侧的壳体插入时,如果卡定片完成对突起的越过,则卡定片允许检测部件朝向开口部进入。(Provided is a connector which has a function of detecting that connectors are completely fitted to each other and can be reduced in size. The connector (10) includes: an outer case (1) having an arm (12) protruding from a first wall portion (11a) into a space portion (19) surrounded by a case body (11); an inner housing (2) disposed inside the housing body; and a detection member (3) that is slidable between the first wall portion and the inner case. The housing main body has an opening (11h) into which a housing (6) on the mating side having a protrusion (65) is inserted, and the arm has: a flexible arm main body (18) extending toward the opening; and a locking piece (17) protruding from the arm body, wherein if the housing on the mating side is inserted, the arm body of the arm is elastically deformed, and the locking piece moves over the protrusion to lock the protrusion. When the housing on the mating side is inserted, if the locking piece completes the passing of the protrusion, the locking piece allows the detection member to enter toward the opening portion.)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检测连接器彼此是否已完全嵌合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的技术,该连接器具有第1壳体、第2壳体和组装于第2壳体的嵌合检测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119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期望在具有检测连接器彼此是否已完全嵌合的功能的同时,能够使连接器小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具有检测连接器彼此是否已完全嵌合的功能的同时能够使连接器小型化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具有筒状的壳体主体和从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壁部向由所述壳体主体围成的空间部突出的臂;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对第一端子进行保持,并且被配置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以及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以能够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内壳体之间沿着所述壳体主体的轴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承,所述壳体主体具有供配对侧的壳体***的开口部,所述配对侧的壳体具有突起并且对第二端子进行保持,所述臂具有:挠性的臂主体,所述臂主体朝向所述开口部延伸;和卡定片,所述卡定片从所述臂主体突出,在所述配对侧的壳体被从所述开口部***到所述壳体主体时,所述臂的所述臂主体进行弹性形变,从而所述卡定片越过所述突起而将所述突起卡定,在所述配对侧的壳体被***到所述壳体主体时,在所述卡定片未越过所述突起时,所述卡定片对所述检测部件进行卡定而限制所述检测部件朝向所述开口部进入,并且在所述卡定片完成对所述突起的越过时允许所述检测部件朝向所述开口部进入。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具有筒状的壳体主体和从壳体主体的第一壁部向由壳体主体围成的空间部突出的臂;内壳体,对第一端子进行保持,并且被配置在壳体主体的内部;以及检测部件,以能够在第一壁部与内壳体之间沿着壳体主体的轴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承。

壳体主体具有供配对侧的壳体***的开口部,该配对侧的壳体具有突起并且对第二端子进行保持。臂具有朝向开口部延伸的挠性的臂主体以及从臂主体突出的卡定片。如果配对侧的壳体被从开口部***到壳体主体,则臂的臂主体进行弹性形变,从而卡定片越过突起而将突起卡定。在配对侧的壳体被***到壳体主体时,在卡定片未越过突起时,卡定片将检测部件卡定而限制检测部件朝向开口部进入,并且如果卡定片完成对突起的越过,则允许检测部件朝向开口部进入。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将壳体主体与配对侧的壳体之间的空间用作臂的可动空间。基于此,能够将考虑尺寸公差而确保的空间用作臂的可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实现能够将连接器小型化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壳体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壳体的剖视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部件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内壳体以及罩的剖视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连接器的其他立体图。

图1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开始时的剖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完全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部件的锁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处于实施方式的临时卡定位置的检测部件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部件的锁定状态的其他剖视图。

图18是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半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外壳体

2 内壳体

3 检测部件

4 罩

5 阴端子

6 壳体

7 罩

8 阳端子

10 第一连接器

11 壳体主体

11a 第一壁部

11b 第二壁部

11c 第三壁部

11d 第四壁部

11e 切口部

11f 保护部

11g 内表面

11h 开口部

12 锁定臂

12a 上表面

13(13A、13B) 第一臂部

13c:基端部、13d:主部

14 梁部

15(15A、15B) 第二臂部

15c:主部、15d:前端部、15e:侧面

16 操作部

17 卡定片

17a 外表面

18 臂主体

19 空间部

20 第二连接器

21 嵌合部

22 端子保持部

31 主体

32 限制部

32a 片部

33 臂部

33a 前端部

34 被卡定突起

61 筒状部

62 嵌合部

62a:第一壁部、62b:第二壁部、62c:第三壁部、62d:第四壁部

63 肋

64 第一突起

64a:倾斜面、64b:顶面

65 第二突起

65a:倾斜面、65b:顶面

71 筒状部

72 凸缘部

100 连接器结构

G1、G2 间隙

X 轴向

W 宽度方向

H 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另外,下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8,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结构。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连接器的主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壳体的俯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壳体的剖视立体图,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壳体的立体图,图8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部件的俯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内壳体以及罩的剖视立体图,图10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连接器的其他立体图,图1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连接器的主视图,图1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开始时的剖视图,图1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完全嵌合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部件的锁定状态的剖视图,图16是示出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件的剖视图,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部件的锁定状态的其他剖视图,图18是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半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9中示出图3的IX-IX剖面。另外,图13至图15中示出与图9相同的剖面位置的剖视图。图16和图17中示出图3的XVI-XVI剖面位置的剖面。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结构100具有:第一连接器10以及第二连接器20。第一连接器10以及第二连接器20构成互相嵌合的一对嵌合连接器。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连接器10的轴线方向简称为“轴向X”。在轴向X中,将第二连接器20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的***方向简称为“***方向”。另外,在轴向X中,将与***方向相反朝向的方向称为“拔出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是具有阴端子5的阴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具有外壳体1、内壳体2、检测部件3、罩4以及阴端子5。在各阴端子5连接有电线50。

外壳体1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如图2至图4所示,外壳体1具有筒状的壳体主体11以及锁定臂12。壳体主体11的形状是剖面形状为大致矩形的方筒形状。壳体主体11具有第一壁部11a、第二壁部11b、第三壁部11c以及第四壁部11d。

第一壁部11a与第二壁部11b互相对置。将第一壁部11a与第二壁部11b对置的方向称为“高度方向H”。高度方向H与轴向X正交。第三壁部11c与第四壁部11d互相对置。将第三壁部11c与第四壁部11d对置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W”。宽度方向W与轴向X以及高度方向H正交。

在第一壁部11a中的***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切口部11e。第一壁部11a具有从切口部11e突出的保护部11f。保护部11f覆盖检测部件3,并且保护检测部件3。本实施方式的保护部11f的形状是矩形。壳体主体11具有开口部11h。开口部11h是供第二连接器20的壳体6***的***口。

锁定臂12与壳体主体11一体地形成。锁定臂12具有第一臂部13、梁部14、第二臂部15以及操作部16。臂主体18由第一臂部13以及第二臂部15构成。第一臂部13从第一壁部11a的内表面11g向空间部19突出。空间部19是由壳体主体11围成的空间部。换言之,空间部19是壳体主体11内部的空间部。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臂12具有2根第一臂部13A、13B。2根第一臂部13A、13B沿着宽度方向W设置间隙地并排配置。在本说明书中,在不对2根第一臂部13A、13B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将2根第一臂部13A、13B统称为第一臂部13。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臂部13的基端部13c从内表面11g沿着高度方向H突出。第一臂部13的主部13d从基端部13c朝向拔出方向延伸。

在主部13d与第一壁部11a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隙。该间隙允许锁定臂12的弹性形变。例如,在第二连接器20与第一连接器10嵌合时,锁定臂12以第一臂部13的前端向第一壁部11a靠近的方式弹性形变(参照图13)。外壳体1被形成为具有允许这样的弹性形变的可动空间。也就是说,在壳体主体11与第二连接器20之间以及壳体主体11与内壳体2之间确保允许锁定臂12弹性形变的空间。

梁部14是棒状或板状的结构部。梁部14与第一臂部13的前端连接。梁部14将一个第一臂部13A的前端与另一个第一臂部13B的前端连接,并且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梁部14的端部比第一臂部13朝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突出。

第二臂部15从梁部14的端部朝向***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的锁定臂12具有2根第二臂部15A、15B。一个第二臂部15A连接在梁部14的一端,另一个第二臂部15B连接在梁部14的另一端。2根第二臂部15A、15B以将2根第一臂部13A、13B夹在其间的方式互相对置。在本说明书中,在不区分2根第二臂部15A、15B的情况下,将2根第二臂部15A、15B统称为第二臂部15。

第二臂部15具有主部15c以及前端部15d。主部15c是第二臂部15中的基端侧的部分,与梁部14连接。主部15c的延伸方向与轴向X实质上平行。前端部15d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轴向X倾斜。更详细而言,前端部15d以越朝向前端越远离第二壁部11b的方式倾斜。

操作部16将一个第二臂部15A的前端部15d与另一个第二臂部15B的前端部15d连接,并且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如果对操作部16施加沿高度方向H的力,则锁定臂12弹性形变。例如,如果对操作部16施加朝向第二壁部11b的力,则锁定臂12以操作部16向第二壁部11b靠近的方式弹性形变。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16的形状是大致矩形。操作部16位于比保护部11f更靠***方向。如后所述,第二臂部15以及操作部16对位于锁定位置的检测部件3进行保护。

在第二臂部15的侧面15e设置有卡定片17。卡定片17配置在第二臂部15中的拔出方向的端部。换言之,卡定片17配置在臂主体18中的拔出方向的端部。卡定片17朝向与第一臂部13侧相反侧地突出。也就是说,卡定片17朝向远离其他卡定片17的方向地突出。在从高度方向H观察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的卡定片17的形状是矩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中,在第二壁部11b也设置有锁定臂12。

如图4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壳体2是与罩4一体的。内壳体2例如利用嵌件成形与罩4一体化。罩4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等形成为筒状。本实施方式的罩4的剖面形状是大致椭圆形状。内壳体2具有嵌合部21以及端子保持部22。嵌合部21从罩4朝向径向的外侧突出。嵌合部21是与外壳体1的壳体主体11嵌合的部分。主视时的嵌合部21的形状是大致矩形。内壳体2具有与壳体主体11卡合的爪部23。

端子保持部22是对阴端子5进行保持的部分,配置在罩4的内部。端子保持部22的前端沿着轴向X从罩4突出。本实施方式的内壳体2具有2个端子保持部22。2个端子保持部22沿着宽度方向W并排配置。

检测部件3是检测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是否完全嵌合的部件。检测部件3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如图4和图8所示,检测部件3具有主体31、限制部32和臂部33。主体31是板状或棒状的结构部。限制部32从主体31的中央部朝向与主体31正交的方向突出。在限制部32的前端设置有片部32a。片部32a被形成为平板状。限制部32被锁定臂12的一对第一臂部13A、13B沿着轴向X引导。

臂部33从主体31的端部朝向与主体31正交的方向突出。臂部33被形成为具有挠性。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件3具有2根臂部33。2根臂部33以将限制部32夹在其间的方式互相对置。在臂部33的前端设置有被卡定突起34。被卡定突起34朝向与臂部33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在各臂部33分别形成有1个被卡定突起34。

检测部件3例如相对于外壳体1朝向拔出方向地***。如图4所示,检测部件3以限制部32和臂部33沿着轴向X延伸并且限制部32和臂部33的前端朝向拔出方向的方式被***到外壳体1。另一方面,罩4和内壳体2相对于外壳体1被朝向***方向地***。罩4和内壳体2被以将端子保持部22朝向拔出方向的姿态***到外壳体1。内壳体2与壳体主体11卡合而相对于壳体主体11固定。罩4和内壳体2在外壳体1的内部支承检测部件3。更详细而言,罩4和内壳体2以检测部件3能够沿着轴向X相对于外壳体1滑动的方式支承检测部件3。

在图9和图10示出将检测部件3、罩4以及内壳体2安装在外壳体1的状态。如图10所述,检测部件3的限制部32被***到一对第一臂部13A、13B之间。限制部32被2根第一臂部13A、13B沿着轴向X引导。另外,检测部件3的臂部33被***到与第二臂部15的侧面15e对置的位置。在臂部33与侧面15e之间稍微存在间隙。因此,检测部件3相对于锁定臂12能够沿着轴向X相对移动。

如图9所示,锁定臂12的卡定片17对臂部33的被卡定突起34进行卡定。在检测部件3被罩4和内壳体2支承的状态下,卡定片17在轴向X上与被卡定突起34对置。***到外壳体1后的检测部件3被卡定片17卡定。在本说明书中,将被卡定突起34被卡定片17卡定的位置称为检测部件3的“临时卡定位置”。卡定片17限制检测部件3朝向比临时卡定位置更朝向拔出方向进入。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20是具有阳端子的阳连接器。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连接器20具有壳体6、罩7以及阳端子8。在各阳端子8连接有电线50。本实施方式的壳体6是与罩7一体的。壳体6例如利用嵌件成形而与罩7一体化。罩7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等形成。罩7具有筒状部71以及凸缘部72。筒状部71的剖面形状是大致椭圆形状。第二连接器20与第一连接器10嵌合,从而筒状部71与第一连接器10的罩4电连接。

凸缘部72从筒状部71中的拔出方向的端部朝向径向的外侧突出。凸缘部72具有被螺钉等紧固部件插通的孔部72a。凸缘部72相对于设备的框体等固定并且接地。

本实施方式的壳体6与筒状部71一体化。壳体6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壳体6具有筒状部61以及嵌合部62。筒状部61的剖面形状的轮廓与罩7的筒状部71的剖面形状的轮廓实质上相同。筒状部61与筒状部71中的***方向的端部连接。

嵌合部62是与第一连接器10的外壳体1嵌合的部分。嵌合部62形成在罩7的筒状部71的外侧。嵌合部62的剖面形状是大致矩形。嵌合部62具有第一壁部62a、第二壁部62b、第三壁部62c以及第四壁部62d。第一壁部62a与第二壁部62b在高度方向H上互相对置。第三壁部62c与第四壁部62d在宽度方向W上互相对置。在第一壁部62a设置有一对肋63、第一突起64以及一对第二突起65。第一突起64以及第二突起65是与宽度方向W正交的剖面的剖面形状为梯形的凸部。

第一突起64形成在第一壁部62a中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央部。第一突起64具有倾斜面64a以及顶面64b。倾斜面64a是第一突起64中的朝向***方向前方的端面。倾斜面64a以沿着高度方向H越朝向突出方向的前端越朝向拔出方向的方式倾斜。换言之,倾斜面64a以在壳体6被***到第一连接器10的外壳体1时与壳体主体11的第一壁部11a对置的方式倾斜。顶面64b是第一突起64的前端面。顶面64b是朝向高度方向H的面,例如是与高度方向H正交的平面。

第一突起64以及第二突起65沿着宽度方向W并排配置。一对第二突起65以将第一突起64夹在其间的方式配置。第二突起65具有倾斜面65a以及顶面65b。倾斜面65a以与倾斜面64a相同的倾斜方向倾斜。顶面65b是第二突起65的前端面。顶面65b是朝向高度方向H的面,例如是与高度方向H正交的平面。

肋63形成在第一壁部62a中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肋63沿着轴向X从第一壁部62a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如图12所示,肋63的突出高度Ht3大于第一突起64的突出高度Ht1以及第二突起65的突出高度Ht2中的任何一个。需要说明的是,突出高度Ht1、Ht2、Ht3是距离第一壁部62a的外表面62e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20中,在第二壁部62b也设置有一对肋63、第一突起64以及一对第二突起65。

如图13中箭头Y1所示,第二连接器20的壳体6被***到第一连接器10的壳体主体11。壳体6以筒状部61为前头、朝向***方向地向外壳体1***。在图13中示出嵌合部62的第二突起65已与锁定臂12的卡定片17接触的状态。第二突起65被形成为在壳体6向壳体主体11的***时倾斜面65a与卡定片17接触。卡定片17被倾斜面65a如箭头Y2所示地朝向第一壁部11a按压。在锁定臂12的上表面12a与第一壁部11a之间,设置有允许锁定臂12的挠曲变形的间隙。利用从第二突起65受到的按压力,锁定臂12以靠近第一壁部11a的方式挠曲变形,从而卡定片17越过第二突起65。其结果,如图14所示,第二突起65被卡定片17卡定。同样地,锁定臂12的梁部14被第一突起64朝向第一壁部11a按压,并且越过第一突起64。梁部14被第一突起64卡定。

第二突起65被卡定片17卡定的位置是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的完全嵌合位置。在完全嵌合位置,第二连接器20的阳端子8被***到第一连接器10的阴端子5,阳端子8与阴端子5电连接。在本说明书中,将第二连接器20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到完全嵌合位置的状态称为完全嵌合状态。

如图14所示,在完全嵌合状态下,检测部件3能够朝向拔出方向移动。更详细而言,检测部件3的被卡定突起34被第二突起65的顶面65b支承。第二突起65将臂部33朝向第一壁部11a地按压,而使臂部33朝向第一壁部11a地弯曲。第二突起65的顶面65b将臂部33的前端部33a引导至卡定片17与第一壁部11a的间隙G1。在完全嵌合状态下,第二突起65的顶面65b位于与卡定片17的外表面17a实质上相同的面上。因此,被卡定突起34能够一边被顶面65b和外表面17a支承一边朝向拔出方向移动。

使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嵌合的作业者将检测部件3朝向拔出方向***。基于此,如图14中箭头Y3所示,臂部33的被卡定突起34越过卡定片17。其结果,如图15所示,被卡定突起34移动到比卡定片17更靠拔出方向的位置。臂部33利用弹性复原力而成为图15所示的形状。在图15示出的臂部33中,卡定片17与被卡定突起34在轴向X上对置。因此,被卡定突起34被卡定片17卡定。也就是说,限制臂部33朝向***方向的移动。

臂部33位于卡定片17与第一壁部11a之间的间隙G1,限制卡定片17的抬起。通过限制卡定片17的抬起,从而维持卡定片17卡定第二突起65的状态,并且维持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的完全嵌合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检测部件3,将被卡定突起34位于比卡定片17更靠拔出方向的状态称为“锁定状态”。

如参照图16和图17进行说明的那样,限制部32的片部32a限制锁定臂12的抬起。在图16中示出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检测部件3。更详细而言,在图16中示出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完全嵌合并且检测部件3被压入到锁定状态的位置之前的状态。第二连接器20的第一突起64被梁部14卡定。因此,限制第二连接器20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朝向拔出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如图16所示,在检测部件3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情况下,限制部32的片部32a处于比梁部14更靠***方向的位置。因此,在梁部14与第一壁部11a之间存在允许锁定臂12挠曲变形的间隙G2。换言之,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检测部件3允许锁定臂12的挠曲变形。如果作业者将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检测部件3朝向拔出方向压入,则如图17所示地,片部32a进入间隙G2。此时,第一突起64也可以将片部32a引导向梁部14与第一壁部11a的间隙G2。

被***到间隙G2的片部32a限制梁部14的抬起。也就是说,片部32a限制锁定臂12朝向第一壁部11a弹性形变。锁定臂12的抬起被片部32a限制,从而维持梁部14卡定第一突起64的状态。也就是说,片部32a维持锁定臂12卡定第二连接器20的状态,限制意外地拔出第二连接器20。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件3具有:检测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已完全嵌合的功能;以及维持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的完全嵌合状态的锁定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不处于完全嵌合状态,检测部件3就不能***到锁定状态的位置。在图18中示出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的半嵌合状态。在图18所示的状态下,卡定片17搭在第二突起65上。在该状态下,卡定片17与被卡定突起34抵接而限制臂部33的移动。因此,即使作业者将检测部件3朝向拔出方向***,检测部件3的移动也被卡定片17限制。因此,作业者能够容易知晓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未完全嵌合的状况。

如果检测部件3被***到锁定状态的位置,则如图1所示,检测部件3***作部16覆盖。检测部件3进入到操作部16与罩4之间的间隙,实质上从外部在视觉上只能辨认检测部件3的后端面。因此,能够抑制用户不小心地触碰检测部件3而造成对检测部件3进行操作。也就是说,在不使用工具等的情况下,实质上无法解除检测部件3的锁定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中,锁定臂12从壳体主体11的第一壁部11a向由壳体主体11围成的空间部19突出。锁定臂12的臂主体18将空间部19作为可动空间地进行挠曲变形等弹性形变。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将考虑部件的尺寸公差而设置的空间用作锁定臂12的可动空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中,能够实现壳体主体11的小型化。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11的内壁面与第二连接器20的壳体6之间的空间成为锁定臂12的可动空间。壳体主体11的高度方向H上的内尺寸例如以壳体6的肋63不干扰壳体主体11的方式确定。由此产生的壳体6的第一壁部62a与壳体主体11的第一壁部11a之间的间隙被用作锁定臂12的可动空间的一部分。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以及连接器结构100,能够在实现基于检测部件3以及锁定臂12而进行的半嵌合检测功能的同时实现壳体主体11的小型化。

另外,锁定臂12朝向空间部19突出,从而在第二连接器20中,能够降低第一突起64的突出高度Ht1、第二突起65的突出高度Ht2。基于此,实现第一连接器10以及第二连接器20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以及连接器结构100能够利用第一壁部11a来覆盖检测部件3,并且利用第一壁部11a来保护检测部件3。因此,可以抑制不小心地解除检测部件3的锁定状态。

另外,第一壁部11a能够作为支承检测部件3的支承壁而发挥作用。例如,可以认为对第一连接器10、第二连接器20作用外力,并且对检测部件3施加朝向第一壁部11a的力。此时,第一壁部11a能够支承检测部件3而限制检测部件3的抬起。因此,第一壁部11a对锁定状态的意外解除防患于未然,提高连接器结构100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20中,肋63的突出高度Ht3大于第一突起64的突出高度Ht1以及第二突起65的突出高度Ht2中的任何一个。因此,肋63能够适当地保护第一突起64以及第二突起65。肋63在输送第二连接器20时、向第一连接器10组装第二连接器20时,保护突起64、65避免与工具、其他配件接触。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具有外壳体1、内壳体2和检测部件3。外壳体1具有筒状的壳体主体11和锁定臂12。锁定臂12从壳体主体11的第一壁部11a向由壳体主体11围成的空间部19突出。内壳体2保持阴端子5,并且配置在壳体主体11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阴端子5与第一端子对应。检测部件3被支承为在第一壁部11a与内壳体2之间能够沿着壳体主体11的轴向X滑动。

壳体主体11具有开口部11h。开口部11h是将具有突起64、65并且保持阳端子8的第二连接器20的壳体6***其中的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阳端子8与第二端子对应。另外,壳体6与配对侧的壳体对应。

锁定臂12具有:朝向开口部11h延伸的挠性的臂主体18;以及从臂主体18突出的卡定片17。锁定臂12中,如果壳体6被从开口部11h***到壳体主体11,则臂主体18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卡定片17越过第二突起65而将第二突起65卡定。

在壳体6被***到壳体主体11时,在卡定片17未越过第二突起65时,卡定片17对检测部件3进行卡定而限制检测部件3向开口部11h进入。另一方面,如果卡定片17完成对第二突起65的越过,则卡定片17允许检测部件3向开口部11h进入。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能够在具有检测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的半嵌合的功能的同时实现第一连接器10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0中,臂主体18具有第一臂部13、第二臂部15和操作部16。第一臂部13从第一壁部11a突出并且朝向开口部11h延伸。第二臂部15从第一臂部13的前端朝向开口部11h的相反侧延伸。操作部16被设置在第二臂部15的前端,并且朝向壳体主体11的外部露出。通过使臂主体18成为折回结构,从而能够将第二突起65锁定在空间部19中,并且能够从操作部16对臂主体18进行操作。

本实施方式的臂主体18具有一对第一臂部13A、13B。一对第一臂部13A、13B以将检测部件3的限制部32夹在其间的方式在第一壁部11a的宽度方向W并排配置,并且沿着轴向X引导限制部32。一对第一臂部13A、13B能够使检测部件3的动作稳定。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结构100具有第一连接器10以及与第一连接器10嵌合的第二连接器20。第一连接器10具有上述外壳体1、内壳体2和检测部件3。第二连接器20具有壳体6,该壳体6具有突起64、65并且对阳端子8进行保持。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结构100能够在具有检测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的半嵌合的功能的同时实现第一连接器10以及第二连接器20的小型化。

如果卡定片17完成对第二突起65的越过,则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突起65将检测部件3的前端部33a向卡定片17与第一壁部11a之间的间隙G1引导。第二突起65能够将检测部件3的前端部33a引导至期望的位置,并且使检测部件3顺畅地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器20的壳体6具有一对肋63,该一对肋63在轴向X延伸,并且隔着突起64、65而配置。一对肋63的突出高度Ht3为突起64、65的突出高度Ht1、Ht2以上。因此,肋63能够适当地对突起64、65进行保护。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示例的那样,肋63的突出高度Ht3比突起64、65的突出高度Ht1、Ht2更高。

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件3具有被***到锁定臂12与第一壁部11a之间的间隙G2的片部32a。被卡定片17卡定后的检测部件3朝向开口部11h进入,从而片部32a被***到锁定臂12与第一壁部11a之间的间隙G2,限制锁定臂12朝向第一壁部11a弹性形变。片部32a通过限制锁定臂12的弹性形变,从而能够维持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的嵌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肋63也可以是防止第二连接器20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旋转的防旋转肋。这种情况下,肋63的突出高度Ht3根据壳体主体11的形状而确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臂12向空间部19突出,并且在空间部19延伸,从而能够减小突起64、65的突出高度Ht1、Ht2。其结果,提高肋63对突起64、65进行保护的保护功能。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针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第一连接器10、第二连接器20的结构以及形状不限于示例的结构以及形状。例如,锁定臂12、检测部件3的形状不限于示例的形状。检测部件3不只是配置在第一壁部11a与外壳体1之间,也可以配置在第二壁部11b与外壳体1之间。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壳体1与内壳体2是分体的,但是取而代之,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第一连接器10也可以是对阳端子8进行保持的阳连接器。这种情况下,第二连接器20被构成为对阴端子5进行保持的阴连接器。

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公开的内容能够适当组合地实施。

3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移动电源租赁服务的移动电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