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转向架布线系统

文档序号:140852 发布日期:2021-10-22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动力转向架布线系统 (Power bogie wiring system ) 是由 邓泽靖 李骏 兰茜 于 2021-09-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动力转向架布线系统,构架的第一端梁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高压汇总出线装置和低压汇总出线装置,第二端梁上对应第一高压汇总出线装置的第二高压汇总出线装置。高压汇总出线和低压汇总出线在转向架端部且靠近车辆中轴线,无论车辆左转还是右转其要求活动余量一致,不存在拉扯或者接磨的情况发生。(A first high-voltage collecting wire outlet device and a low-voltage collecting wire outlet device are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a first end beam of a framework, and a second high-voltage collecting wire outlet devic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high-voltage collecting wire outlet device is arranged on a second end beam. The high-voltage gathering outgoing line and the low-voltage gathering outgoing line are arranged at the end part of the bogie and are close to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vehicle, the required moving allowance is consistent no matter the vehicle turns left or turns right, and the situation of dragging or grinding does not exist.)

一种动力转向架布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机车,尤其是一种动力转向架布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70%低地板有轨电车所使用的布线方式为底架走线,走线方式采用按照部件安装位置在底架单独走线。该走线未考虑线缆活动半径、抗干扰、防污、维护等问题。线缆走线安装未考虑车辆转向要求,车辆转弯时转向架与车体的相对位移拉扯线缆,线缆受力减少使用寿命;走线未考虑抗干扰高低压隔离;在试验运行中发现部分线缆被污垢附着受蚀,车辆可靠性降低,污垢遮挡也不利于日常对线缆做的例行检查;走线路径部分被部件遮挡,车辆可维护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转向架布线系统,布线合理,解决车辆转向线缆受力问题,解决抗干扰高低压隔离的问题,提高车辆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转向架布线系统,所述动力转向架包括构架、第一牵引电机、第二牵引电机、与第一牵引电机对应的第一轮对、与第二牵引电机对应的第二轮对、与第一牵引电机对应的一轴温度/速度传感器、与第二牵引电机对应的二轴温度/速度传感器、磁轨制动器、液压控制单元、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一轮对轴端的第一接地装置、安装在第二轮对轴端的第二接地装置、安装在构架一端两侧的撒砂装置、设在第一轮对轴端的第一轴端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构架包括横梁、设在横梁两端的侧梁,设在两侧梁一端之间的第一端梁和设在两侧梁另一端的第二端梁,所述第一端梁、横梁和两侧梁围成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牵引电机和第一轮对设在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二端梁、横梁和两侧梁围成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二牵引电机和第二轮对设在第二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端梁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高压汇总出线装置和低压汇总出线装置,第二端梁上对应第一高压汇总出线装置的第二高压汇总出线装置;

高压线分别从所述第一高压汇总出线装置和第二高压汇总出线装置引出:

与第一牵引电机连接的第一三相电缆跨过第一轮轴后引至第一端梁上并转向沿第一端梁引至第一高压汇总出线装置;所述第一轮轴对应第一三相电缆跨过的位置套有第一联轴节;

与第二牵引电机连接的第二三相电缆跨过第二轮轴后直接引至第二端梁上的第二高压汇总出线装置;所述第二轮轴对应第二三相电缆跨过的位置套有第二联轴节;

与第一牵引电机连接的第一地线和与第二牵引电机连接的第二地线均引至中间的横梁上;

与第一接地装置连接的第一接地回流电缆引至第一端梁后转向并沿第一端梁引至第一高压汇总出线装置处;与第二接地装置连接的第二接地回流电缆引至第二端梁后转向并沿第二端梁引至第二高压汇总出线装置处;

低压线从所述低压汇总出线装置引出:

所述第一轮对和第二轮对的轮子上盖有挡泥板,与一轴温度/速度传感器连接的第一传感器线束引至一侧的挡泥板,沿挡泥板引至第一端梁并转向沿第一端梁引至低压汇总出线装置;与二轴温度/速度传感器连接的第二传感器线束引至一侧的挡泥板后,依次沿第一第二轮对挡泥板、第二端梁、第二轮对挡泥板、第一轮对挡泥板和第一端梁引至低压汇总出线装置;

设在横梁两端的磁轨制动器通过制动器线缆汇成制动总线,制动总线沿第一轮对挡泥板引至第一端梁并转向沿第一端梁引至低压汇总出线装置;

与第一轴端传感器连接的第一信号速度传感器线束引至第一端梁后转向并沿第一端梁引至低压汇总出线装置;

与撒砂装置连接的加热电缆引至第一端梁后转向并沿第一端梁引至低压汇总出线装置;

与液压控制单元连接的液压控制线缆引至第二端梁后,依次沿第二端梁、第二轮对挡泥板、第一轮对挡泥板和第一端梁引至低压汇总出线装置;

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压力传感线沿第一端梁引至低压汇总出线装置。

作为改进,所述高压线和低压线的交叉均为90°转向。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高压汇总出线装置设在第一端梁的外侧面,所述第二高压汇总出线装置设在第二端梁的顶面,所述低压汇总出线装置设在第一端梁的底面。

作为改进,所述低压汇总出线装置设有若干套管接头,每个套管接头对应一组低压线缆。

作为改进,第二传感器线束沿第二端梁的外侧面走线,第二传感器线束沿第一端梁的底面走线;制动器线缆沿横梁的底面走线,制动总线沿第一端梁的底面走线;第一信号速度传感器线束沿第一端梁的底面走线;加热电缆沿第一端梁的底面走线;第一三相电缆从上方跨过第一轮轴后在第一端梁的顶面走线,第二三相电缆从上方跨过第二轮轴后直接与第二高压汇总出线装置连接;第一接地回流电缆引至第一端梁的端部后在第一端梁的顶面走线,第二接地回流电缆从侧梁的下方穿过后引第二端梁的顶面走线;压力传感线在第一端梁的底面走线。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端梁于低压汇总出线装置处向内和向外延伸形成安装板,所述低压线在安装板处转向接入低压汇总出线装置。

作为改进,第一接地装置和第二接地装置成对角设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高压汇总出线和低压汇总出线在转向架端部且靠近车辆中轴线,无论车辆左转还是右转其要求活动余量一致,不存在拉扯或者接磨的情况发生;

2、高压汇总出线位于构架顶部,低压汇总出线位于构架底部,利用构架自有钢结构在平行走线处形成电磁隔离屏障,不需要额外设计隔离线槽;

3、整车线缆在检修可见,且利用挡泥板在内部走线,提高车辆可维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转向架俯视图。

图2为转向架仰视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布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动力转向架布线系统,所述动力转向架包括构架1、第一牵引电机3、第二牵引电机4、与第一牵引电机3对应的第一轮对201、与第二牵引电机4对应的第二轮对202、与第一牵引电机3对应的一轴温度/速度传感器、与第二牵引电机4对应的二轴温度/速度传感器、磁轨制动器、液压控制单元、安装在第一轮对201轴端的第一接地装置14、安装在第二轮对202轴端的第二接地装置16、安装在构架一端两侧的撒砂装置、设在第一轮对201轴端的第一轴端传感器20和压力传感器。

如图1所示,所述构架呈日字型,其包括位于中间的横梁101、设在横梁101两端的侧梁102,设在两侧梁102一端之间的第一端梁103和设在两侧梁102另一端的第二端梁104。所述第一端梁103、横梁101和两侧梁102围成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牵引电机3和第一轮对201设在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二端梁104、横梁101和两侧梁102围成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二牵引电机4和第二轮对202设在第二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端梁103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高压汇总出线装置6和低压汇总出线装置8,第二端梁104上对应第一高压汇总出线装置6位置设有第二高压汇总出线装置7;所述第一高压汇总出线装置6设在第一端梁103的外侧面,所述第二高压汇总出线装置7设在第二端梁104的顶面,所述低压汇总出线装置8设在第一端梁103的底面;所述低压汇总出线装置8设有若干套管接头,每个套管接头对应一组低压线缆;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端梁103于低压汇总出线装置8处向内和向外延伸形成安装板24,所述低压线在安装板24处转向接入低压汇总出线装置8,所述安装板于构架一体成型,安装板24可以扩大固线的面积,使汇聚的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布线。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轮对201和第二轮对202的轮子的顶部均设有挡泥板5,所述挡泥板5的一侧与构架连接,挡泥板5朝内的一侧面设有固线夹,用于走线。

如图1、4所示,高压线分别从所述第一高压汇总出线装置6和第二高压汇总出线装置7引出:

与第一牵引电机3连接的第一三相电缆11从上方跨过第一轮轴后引至第一端梁103上并转向沿第一端梁103引至第一高压汇总出线装置6,第一三相电缆11从上方跨过第一轮轴后在第一端梁103的顶面走线;所述第一轮轴对应第一三相电11缆跨过的位置套有第一联轴节9;

与第二牵引电机4连接的第二三相电缆12从上方跨过第二轮轴后直接引至第二端梁104上的第二高压汇总出线装置7;所述第二轮轴对应第二三相电缆12跨过的位置套有第二联轴节10;

与第一牵引电机3和第二牵引电机4连接的地线13均引至中间的横梁101上;

与第一接地装置14连接的第一接地回流电缆15引至第一端梁103后转向并沿第一端梁103引至第一高压汇总出线装置6处,第一接地回流电缆15引至第一端梁103的端部后在第一端梁103的顶面走线;与第二接地装置16连接的第二接地回流电缆17引至第二端梁104后转向并沿第二端梁104引至第二高压汇总出线装置7处,第二接地回流电缆17从侧梁102的下方穿过后引第二端梁104的顶面走线;第一接地装置14和第二接地装置16成对角设置,第一接地装置14设在第一轮对201的左侧,第二接地装置16设在第二轮对202的右侧。

如图1、2、4所示,低压线从所述低压汇总出线装置8引出:

与一轴温度/速度传感器连接的第一传感器线束18从第一牵引电机3处引至第一轮对201右侧的挡泥板5,沿挡泥板5引至第一端梁103并转向沿第一端梁103引至低压汇总出线装置8;与二轴温度/速度传感器连接的第二传感器线束19从第二牵引电机4引至第二轮对202左侧的挡泥板5后,依次沿第二轮对202左侧挡泥板5、第二端梁104、第二轮对202右侧挡泥板5、跨过横梁101、第一轮对201右侧挡泥板5和第一端梁103引至低压汇总出线装置8,每个位置的走线均需要进行转向,第二传感器线束19沿第二端梁104的外侧面走线,第二传感器线束19沿第一端梁103的底面走线;

设在横梁101两端的磁轨制动器通过制动器线缆23汇成制动总线22,制动总线22沿第一轮对201左侧挡泥板5引至第一端梁103并转向沿第一端梁103引至低压汇总出线装置8,制动器线缆23沿横梁101的底面走线,制动总线22沿第一端梁103的底面走线;

第一轴端传感器20设在第一轮对201的右侧,与第一轴端传感器20连接的第一信号速度传感器线束21引至第一端梁103后转向并沿第一端梁103引至低压汇总出线装置8,第一信号速度传感器线束21沿第一端梁103的底面走线;加

与撒砂装置连接的加热电缆24引至第一端梁103后转向并沿第一端梁103引至低压汇总出线装置8,热电缆24沿第一端梁103的底面走线;

与液压控制单元连接的液压控制线缆25引至第二端梁104后,依次沿第二端梁104、第二轮对202挡泥板5、第一轮对201挡泥板5和第一端梁103引至低压汇总出线装置8,每个位置的走线均需要进行转向;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第一端梁103上,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压力传感线26沿第一端梁103引至低压汇总出线装置8。

所述高压线和低压线的交叉均为90°转向,降低干扰。

本发明走线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1、高压汇总出线和低压汇总出线在转向架端部且靠近车辆中轴线,无论车辆左转还是右转其要求活动余量一致,不存在拉扯或者接磨的情况发生;

2、高压汇总出线位于构架顶部,低压汇总出线位于构架底部,利用构架自有钢结构在平行走线处形成电磁隔离屏障,不需要额外设计隔离线槽;

3、整车线缆在检修可见,且利用挡泥板5在内部走线,提高车辆可维修性。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电房高压引线固定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