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

文档序号:1413821 发布日期:2020-03-10 浏览:3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图像形成设备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toner supply unit ) 是由 市来幸裕 下平彬 桥本敬太 合田峻广 須藤真树 于 2019-09-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传送带、第一中间转印带以及第二中间转印带。所述传送带沿着在竖向上延伸的传送路径设置。所述传送带被构造成在与记录介质的一个表面接触的同时传送所述记录介质。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被构造成与所述传送带一起夹持所述记录介质。图像从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所述第二中间转印带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上方。所述第二中间转印带构造成与所述传送带一起夹持处于夹在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和所述传送带之间的状态下的所述记录介质。图像从所述第二中间转印带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onveyor belt, a first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and a seco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conveyor belt is disposed along a conveying path extending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The conveying belt is configured to convey a recording medium while being in contact with one surface of the recording medium. The first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is configured to nip the recording medium together with the conveyor belt. An image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first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o the recording medium. The seco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is disposed above the first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seco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is configured to nip the recording medium in a state of being sandwiched between the first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and the conveyor belt together with the conveyor belt. An image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seco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o the recording medium.)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9-8651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沿竖向传送片材的传送带和将片材吸引到传送带的吸引辊。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方面涉及提供一种能够使用多个中间转印带形成多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沿着在竖向上延伸的传送路径设置,所述传送带被构造成在与记录介质的一个表面接触的同时传送记录介质;第一中间转印带,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被构造成与所述传送带一起夹持所述记录介质,图像从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和第二中间转印带,所述第二中间转印带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上方,所述第二中间转印带被构造成与所述传送带一起夹持处于夹在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和所述传送带之间的状态下的所述记录介质,图像从所述第二中间转印带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第一图像形成单元,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包括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上方并包括所述第二中间转印带,其中当在水平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重叠。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上方的电路板,并且当在所述水平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电路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重叠。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和所述第二中间转印带相对于所述传送带的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接触表面在相同方向上倾斜。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中间转印带的上端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内。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根据第四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两对辊,其中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和所述第二中间转印带中的每一者均缠绕所述两对辊中的相应的一对辊,所述两对辊中的每一对辊均包括:第一辊,所述第一辊经由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和所述第二中间转印带中相应的一者面向所述传送带;和第二辊,所述第二辊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与所述传送带相对的相对侧。

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电荷施加单元,所述电荷施加单元设置在(i)第一转印位置和(ii)第二转印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一转印位置所述图像从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被转印,在所述第二转印位置所述图像从所述第二中间转印带被转印,所述电荷施加单元被构造成向所述传送带施加将所述记录介质吸引到所述传送带的电荷。

根据本公开的第八方面,在根据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电荷施加单元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与所述传送带的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接触表面的相对表面上。

根据本公开的第九方面,在根据第七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所述传送带传送比作为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一记录介质薄的第二记录介质时,所述电荷施加单元将电荷施加到所述传送带。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被所述传送带缠绕的驱动辊,所述驱动辊被构造成驱动和旋转所述传送带,其中(i)第一转印位置和(ii)第二转印位置之间的距离是所述驱动辊的周长的整数倍,在所述第一转印位置所述图像从所述第一中间转印带被转印,在所述第二转印位置所述图像从所述第二中间转印带被转印。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多个图像形成体,每个图像形成体均包括多个图像形成部分和一次中间转印体,由所述多个图像形成部分形成的图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一次中间转印体上;多个二次转印单元,所述多个二次转印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体上,所述二次转印单元被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顺序地二次转印所述一次中间转印体的所述图像;和电荷移除单元,所述电荷移除单元设置在所述多个二次转印单元之间,所述电荷移除单元被构造成移除在任何所述二次转印单元中被充电的记录介质的电荷。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十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被构造成将所述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多个二次转印单元,其中所述传送带形成环形,所述传送带在所述传送带的外周表面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个表面接触的同时传送所述记录介质,所述电荷移除单元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内侧,并且所述电荷移除单元经由所述传送带移除所述记录介质的电荷。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三方面,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电荷移除单元是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所述传送带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由所述传送带驱动和旋转。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四方面,在根据第十一至第十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传送带在重力方向上将所述记录介质从下侧向上侧传送,并且第一中间转印带和第二中间转印带在所述重力方向上彼此竖向重叠。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五方面,在根据第十一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电荷移除单元通过被施加电压而向所述记录介质施加与在第一转印位置处带电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极性相反的电荷。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被构造成接收关于所述记录介质的信息,其中施加到所述电荷移除单元的电压基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信息而改变。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七方面,在根据第十一至第十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电荷移除单元设置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图像表面相对的非图像表面侧,并且电荷移除单元被控制成使得当所述记录介质具有高电阻时所述电荷移除单元执行电荷移除。

利用第一方面的构造,与仅将记录介质夹在传送带和单个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小第一中间转印带和第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空间并且能够在多个位置将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

利用第二方面的构造,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的上端低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的下端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小第一中间转印带和第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空间。

利用第三方面的构造,与电路板的上端低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的下端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小第一中间转印带和第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空间。

利用第四方面的构造,与第一中间转印带和第二中间转印带相对于接触表面在不同方向上倾斜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小第一中间转印带和第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空间。

利用第五方面的构造,与第一中间转印带的下端和第二中间转印带的上端布置在传送带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之外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小第一中间转印带和第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空间。

利用第六方面的构造,与第一中间转印带和第二中间转印带中的每一者均缠绕三个或更多个辊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小第一中间转印带和第二中间转印带中每一者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利用第七方面的构造,与传送带在第一传送位置和第二传送位置之间无电荷施加到传送带的状态下传送记录介质的构造相比,能够防止已经穿过第一转印位置的记录介质与传送带分离。

利用第八方面的构造,对于由传送带传送的记录介质,能够以非接触方式将记录介质吸引到传送带。

利用第九方面的构造,与传送带在第一传送位置和第二传送位置之间无电荷施加到传送带的状态下传送记录介质的构造相比,能够防止比第一记录介质薄的第二记录介质在穿过第一转印位置后与传送带分离。

利用第十方面的构造,与第一转印位置和第二转印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同于驱动辊的周长的整数倍的构造相比,能够防止由于驱动辊的偏心引起的第一转印位置和第二转印位置之间的转印偏差。

利用第十一方面的构造,与记录介质在第一转印位置处于带电状态的同时传送到第二转印位置的构造相比,能够防止对图像在第二个转印位置处的可转印性的影响。

利用第十二方面的构造,电荷移除单元可以移除由传送带传送的记录介质的电荷而不与记录介质接触。

利用第十三方面的构造,与电荷移除单元相对于传送带滑动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小与传送带的摩擦阻力。

利用第十四方面的构造,与传送带在水平方向上传送记录介质并且整个第一中间转印带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第二中间转印带偏移地布置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小图像形成设备的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并且能够防止对图像在第二转印位置处的可转印性的影响。

利用第十五方面的构造,与电荷移除单元接地到参考电位(接地)并且用作简单地释放记录介质的电荷的大地的构造相比,能够提高电荷移除单元移除电荷的能力。

利用第十六方面的构造,与将恒定电压施加到电荷移除单元的构造相比,能够根据记录介质改变电荷移除单元的电荷移除能力。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传送带、第一图像形成单元以及第二图像形成单元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图像形成单元(第二图像形成单元)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荷施加辊的操作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传送带、第一中间转印带和第二中间转印带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变型例的第二图像形成单元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传送带、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图像形成单元(第二图像形成单元)的构造的立体图;以及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荷移除辊的操作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基于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另外,图中所示的箭头UP表示设备的上侧(竖直上侧),箭头DO表示设备的下侧(竖直下侧)。此外,图中所示的箭头LH表示设备的左侧,箭头RH表示设备的右侧。此外,图中所示的箭头FR表示设备的前侧,箭头RR表示设备的后侧。因为这些方向是为了便于描述而定义的方向,所以设备构造不限于这些方向。

此外,沿着设备的上侧和下侧的方向可以被称为设备的竖向。设备的竖向也是重力方向。此外,沿设备的左侧和右侧的方向可以被称为设备的左右方向。设备的左右方向也是装置的宽度方向(水平方向)。此外,沿设备的前侧和后侧的方向可以被称为设备的前后方向。设备的前后方向也是设备的深度方向(水平方向)。另外,在设备的每个方向上,可以省略词语“设备”。即,例如,“设备的上侧”可以简称为“上侧”。

此外,在附图中“○”中带“x”的符号表示从片材的前面到后面的箭头。此外,附图中“○”中带“.”的符号表示从片材的后面到前面的箭头。

图像形成设备10

将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构造。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0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施例。具体地,图像形成设备10是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图像的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更具体地,如图1中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设备主体11、容纳单元12、排出单元18、传送单元13、图像形成装置14、定影装置19和电荷施加辊81和82。将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0的每个单元(设备主体11、容纳单元12、排出单元18、传送单元13、图像形成装置14、定影装置19和电荷施加辊81和82)。

(设备主体11、容纳单元12和排出单元18)

图1中所示的设备主体11具有容纳其中的每个部件的功能。设备主体11构造有例如盒形壳体。

容纳单元12具有容纳诸如片材之类的记录介质P的功能。如图1中所示,容纳单元12设置在设备主体11内部的下部。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记录介质P通过堆叠在容纳单元12中而容纳于容纳单元12中。

排出单元18具有排出已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的功能。如图1中所示,排出单元18设置在设备主体11的上部区域中。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朝向排出单元18排出的记录介质P堆叠在排出单元18上。

(传送单元13)

图1中示出的传送单元13具有传送记录介质P的功能。具体地,传送单元13具有沿着沿竖向延伸的传送路径38传送记录介质P的功能。更具体地,传送单元13具有在传送路径38中将记录介质P从容纳单元12向上传送到排出单元18的功能。

为了进一步描述,如图1中所示,传送单元13包括递送辊32、多个传送辊34、传送带20和排出辊36。递送辊32是递送容纳在容纳单元12中的记录介质P的辊。多个传送辊34是将由递送辊32递送的记录介质P朝传送带20传送的辊。

传送带20沿着沿竖向延伸的传送路径38设置。传送带20具有通过与记录介质P的一个表面接触来传送记录介质P的功能。

具体地,传送带20呈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的带的形状,并且形成为环形。更具体地,传送带20例如形成为没有端部的环形形状。

为了进一步描述,传送带20缠绕一对辊22。具体地,传送带20在张力施加至在上下方向(竖向)上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的一对辊22的状态下缠绕。更具体地,传送带20在这样的状态下缠绕,其中张力施加到作为一对辊22的设置在设备主体11内部的下部的从动辊22A和设置在从动辊22A上方的驱动辊22B。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驱动辊22B借助例如稍后将描述的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马达68沿一个方向(箭头A的方向)旋转时,传送带20沿一个方向(箭头B的方向)循环。

为了进一步描述,传送带20具有通过在其外周表面与记录介质P的非图像表面接触来传送记录介质P的功能。具体地,传送带20在面向外周表面的左侧(稍后将描述的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侧)的接触表面20A处与记录介质P的非图像表面接触,以传送记录介质P。另外,具体地,接触表面20A是沿竖向线性延伸的表面。此外,记录介质P的非图像表面是与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图像表面相对的表面。如上所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传送带20构造成为在重力方向上从下侧向上侧传送记录介质P。

排出辊36是将借助传送带20传送之后经过了定影装置19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排出单元18的辊。

如上所述,传送单元13向上传送记录介质P。因此,在传送单元13中,向上方向被视为传送方向。此外,在传送单元13中,下侧是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上侧是传送方向的下游侧。

(图像形成装置14)

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4具有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图像的实施例)的功能。具体地,如图1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4包括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和两个二次转印辊47和48。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是第一图像形成单元的实施例。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是第二图像形成单元的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描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和两个二次转印辊47和48的构造。此外,将描述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4的构成单元(部件)的布置。

[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

如图1中所示,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设置在设备主体11内部的下部。如图2和图3中所示,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包括单元主体60、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四个一次转印辊75、第一中间转印带71、马达68、电源基板62、控制板64和高压电源基板66。

具体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包括作为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的用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白色(W)的总共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图2中所示的附图标记“Y”、“M”、“C”和“W”表示与各颜色对应的部件。此外,因为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除色调剂之外以相同方式构造,所以代表每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图2中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Y)的每个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下文中,将描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每个部件(单元主体60、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四个一次转印辊75、第一中间转印带71、马达68、电源基板62、控制板64和高压电源基板66)。

[单元主体60]

图3中示出的单元主体60用作支撑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每个部件的支撑体。单元主体60构造有例如由钣金形成的框架。如图3中所示,单元主体60包括例如上壁60U、前壁60F、后壁60R和左壁60L(侧壁)。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前壁60F和左壁60L(侧壁)。

[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

如图2中所示,每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包括沿一个方向(箭头E的方向)旋转的感光鼓52(感光体)。此外,每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包括充电装置53、曝光装置54、显影装置56和移除装置58。

在每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中,充电装置53对感光鼓52充电。此外,曝光装置54使由充电装置53充电的感光鼓52曝光,以在感光鼓52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外,显影装置56使借助曝光装置54在感光鼓5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移除装置58构造有刮刀,该刮刀在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稍后将描述的第一中间转印带71上之后移除残留在感光鼓52上的色调剂。

[一次转印辊75]

如图2中所示,四个一次转印辊75设置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的内侧(内周侧)。具体地,四个一次转印辊75中的每一者经由第一中间转印带71设置成面对相应颜色的感光鼓52。

每个一次转印辊75均具有将相应颜色的感光鼓52上的色调剂图像在感光鼓52和一次转印辊75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T1处转印到第一中间转印带71上的功能。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一次转印辊75和感光鼓52之间施加一次转印电场,形成在感光鼓52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位置T1处转印到第一中间转印带71上。以这种方式,各种颜色的感光鼓52上的色调剂图像以重叠的方式一次转印到第一中间转印带71上。

[第一中间转印带71]

第一中间转印带71具有保持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每种颜色的感光鼓52转印的色调剂图像的功能。此外,第一中间转印带71具有将所保持的色调剂图像传送到稍后将描述的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的功能。具体地,第一中间转印带71构造如下。

第一中间转印带71呈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的带的形状,并形成为环状。具体地,第一中间转印带71例如形成为没有端部的环形形状。

为了进一步描述,第一中间转印带71缠绕一对辊74。该一对辊74包括:经由第一中间转印带71面向传送带20的驱动辊74A(第一辊的实施例);以及在驱动辊74A的相对侧(左侧)设置至传送带20的从动辊74B(第二辊的实施例)。于是,第一中间转印带71在张紧状态下仅缠绕驱动辊74A和从动辊74B。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驱动辊74A借助马达68沿一个方向(箭头C的方向)旋转时,第一中间转印带71沿一个方向(箭头D的方向)循环。另外,驱动辊74A用作二次转印辊48的对置辊(支承辊)。

第一中间转印带71具有接触区域71N(咬合区域),该接触区域71N在缠绕驱动辊74A的部分中与传送带20接触。接触区域71N是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在该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第一中间转印带7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此外,第一中间转印带71在接触区域71N中与传送带20一起夹持并传送记录介质P。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是第一转印位置的实施例。

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包括移除单元78,该移除单元78移除在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之后残留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上的色调剂。移除单元78构造有刮刀,该刮刀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的上侧设置在高压电源基板66和传送带20之间。对置辊79在移除单元78下方设置成经由第一中间转印带71面对移除单元78。

[马达68]

如图3中所示,马达68设置在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中的单元主体60的后壁60R上。马达68用作驱动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驱动部件的驱动源。具体地,马达68经由齿轮系(未示出)驱动例如感光鼓52、显影装置56的显影辊56A和被第一中间转印带71缠绕的驱动辊74A。此外,马达68的驱动力传递至例如传送单元13的递送辊32和多个传送辊34,使得递送辊32和多个传送辊34被驱动旋转。

[电源基板62、控制板64和高压电源基板66]

如图2和图3中所示,电源基板62、控制板64和高压电源基板66设置在单元主体60的顶部。电源基板62是电路板的实施例。

电源基板62具有经由电线(未示出)接收从图像形成设备10的外部电源(未示出)供应的电力并且向马达68等供应预定电压的电力的功能。电源基板62在其上表面上包括电子部件62A。

控制板64具有控制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每个部件的驱动的功能。控制板64包括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例如构造有:其中记录有程序的ROM或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其根据程序操作。控制板64在其上表面上包括电子部件64A。

如图4中所示,作为操作单元的用户界面17(以下称为UI17)连接到控制板64。UI17构造有例如带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在UI的屏幕上显示操作按钮(虚拟按钮)和要通知给操作者(用户)的信息。

操作者经由UI 17对操作按钮进行操作以指定包括选择记录介质P的类型的图像形成条件。此外,操作单元可以是例如经由网络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0的个人计算机(PC),只要操作单元能够指定图像形成条件即可。

高压电源基板66具有经由电线(未示出)接收从图像形成设备10的外部电源(未示出)供应的电力并且将电压比电源基板62的电压高的电力供应到充电装置53、显影装置56、四个一次转印辊75、二次转印辊47和48、电荷施加辊81和82等。高压电源基板66在其下表面上包括电子部件66A。另外,高压电源基板66可以构造成接收从电源基板62供应的电力。

[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

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设置在设备主体11内部的上部区域中。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以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相同的方式构造。

具体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包括单元主体60、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四个一次转印辊75、第二中间转印带72、马达68、电源基板62、控制板64和高压电源基板66。

作为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包括用于透明色(T)、银色(S)、金色(G)和黑色(K)的总共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图2中所示的附图标记“T”、“S”、“G”和“K”表示与各颜色对应的部件。此外,因为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除所使用的色调剂之外以相同方式构造,所以代表每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图2中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T)的每个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下文中,因为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以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相同的方式构造,所以将省略其描述。

此外,由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中的单元主体60、四个一次转印辊75、电源基板62、控制板64和高压电源基板66中的每一者以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中的单元主体60、四个一次转印辊75、电源基板62、控制板64和高压电源基板66中的每一者以相同的方式构造,将省略其描述。

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中的马达68例如经由齿轮系(未示出)驱动例如感光鼓52、显影装置56的显影辊56A和被第二中间转印带72缠绕的驱动辊74A。此外,马达68的驱动力传递到例如传送带20的驱动辊22B和稍后将描述的定影装置19的加热辊92,使得驱动辊22B和加热辊92被驱动旋转。另外,对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具有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每个部件相同功能的每个部件,适当地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二中间转印带72]

第二中间转印带72以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第一中间转印带71相同的方式构造,并且仅缠绕包括驱动辊74A(第一辊的实施例)和从动辊74B(第二辊的实施例)的一对辊74。第二中间转印带72具有保持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每种颜色的感光鼓52转印的色调剂图像并将色调剂图像传送到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的功能。

具体地,第二中间转印带72包括接触区域72N(咬合区域),该接触区域72N在缠绕驱动辊74A的部分中与传送带20接触。接触区域72N是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在该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第二中间转印带72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另外,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是第二转印位置的实施例。

此外,第二中间转印带72具有在接触区域72N中与传送带20一起夹持记录介质P的功能,该记录介质P处于被夹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传送带之间的状态。换言之,第二中间转印带72具有和第一中间转印带71同时与传送带20一起夹持记录介质P的功能。

具体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借助传送带20传送记录介质P时,首先,记录介质P夹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传送带20之间,并且不夹在第二中间转印带72和传送带20之间。然后,在由传送带20传送的过程中,记录介质P夹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传送带20之间,并夹在第二中间转印带72和传送带20之间。此外,在由传送带20传送的过程中,记录介质P不夹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传送带20之间,并且夹在第二中间转印带72和传送带20之间。换句话说,在记录介质P的尾端离开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之前,记录介质P的前端进入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标准尺寸(例如,A4尺寸)的记录介质P夹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传送带20之间的状态下,第二中间转印带72和传送带20夹持记录介质P。标准尺寸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尺寸。另外,在任何尺寸的记录介质P(包括可由图像形成设备10传送的最小尺寸的记录介质)夹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传送带20之间的状态下,第二中间转印带72和传送带20可以夹持记录介质P。为了进一步描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至少在可以由图像形成设备10传送的最大尺寸的记录介质P夹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传送带20之间的状态下,第二中间转印带72和传送带20可以夹持记录介质P。

[二次转印辊47和48]

两个二次转印辊47和48中的每一者均设置在传送带20的内侧(内周侧)。具体地,两个二次转印辊47和48中的每一者均设置成经由传送带20面对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中相应的一者。更具体地,二次转印辊47在接触区域71N(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中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驱动辊74A一起夹持传送带20和第一中间转印带71。此外,二次转印辊48在接触区域72N(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中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驱动辊74A一起夹持传送带20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

两个二次转印辊47和48中的每一者均具有将转印到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中的相应一者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功能。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每个二次转印辊47和48与相应的一个驱动辊74A之间施加二次转印电场,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中的每一者上的色调剂图像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中的每一者处被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另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施加到二次转印辊48的施加电压例如是负转印电压。

(定影装置19)

图1中示出的定影装置19用作将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单元。具体地,定影装置19是借助二次转印辊48将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的装置。更具体地,如图1中所示,定影装置19包括作为加热构件的加热辊92和作为加压构件的加压辊94。定影装置19通过在加热辊92和加压辊94之间夹持和传送记录介质P的同时加热和加压记录介质P而将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

(图像形成装置14的部件的布置)

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4的部件的布置。在下文中,特别地,将描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和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每个部件的布置以及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每个部件的布置。

如图1中所示,具体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在传送带20的左侧设置在容纳单元12上方。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在传送带20的左侧设置在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上方。具体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设置成彼此竖向重叠。换句话说,当在竖向上观察时,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为了进一步描述,作为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一部分的第二中间转印带72在作为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一部分的第一中间转印带71上方设置成彼此竖向重叠。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标准尺寸(例如,A4尺寸)的记录介质P夹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传送带20之间的状态下,第二中间转印带72和传送带20夹持记录介质P。

换句话说,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设置成使得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的距离LA(参见图2)短于标准尺寸的记录介质P沿传送方向的长度。

此外,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的距离LA设定成缠绕传送带20的驱动辊22B的周长S的整数倍(n倍)。具体而言,满足LA=nS±α(0≤α≤S/10)。

从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到传送带20的接触表面20A的下端的距离L1长于从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到传送带20的接触表面20A的下端的距离L5。

当在水平方向上观察时(当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上端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重叠。换句话说,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上端设置在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下端上方(前者处于高于后者的位置处)。

具体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包括位于上端的电源基板62,并且当在水平方向上观察时,电源基板62的上端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重叠。更具体地,电源基板62在上端包括电子部件62A,并且当在水平方向上观察时电子部件62A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重叠。换句话说,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电源基板62的电子部件62A设置在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下端上方(前者处于高于后者的位置处)。此外,在图2中,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上端(电子部件62A的上端)沿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线由附图标记H1表示。

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相对于传送带20的接触表面20A在相同方向上倾斜。具体地,如图5中所示,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两者都倾斜,使得相对于传送带20的接触表面20A的角度θ是钝角。更具体地,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两者都向左上侧倾斜。更具体地,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以相同的角度倾斜。

这里,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角度的参考是例如与感光鼓52接触的接触表面71A或72A(下表面)处的角度。

另外,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设置在相应的接触表面71A和72A上方,并且不与每个感光鼓52接触的非接触表面71B和72B沿着相应的接触表面71A和72A设置。因此,即使当非接触表面71B和72B用作参考时,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角度也被理解为与当接触表面71A和72A用作参考时,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角度相同的角度。

此外,沿着各个接触表面71A和72A还设置有将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驱动辊74A的旋转轴线与从动辊74B的旋转轴线互连的线70L。因此,即使当线70L用作参考时,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角度也被理解为与当接触表面71A和72A用作参考时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角度相同的角度。

第一中间转印带71设置在传送带20的下端上方。另一方面,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上端设置在传送带20的上端上方。具体地,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缠绕从动辊74的部分的上端设置在传送带20的缠绕驱动辊22B的部分的上端上方(前者处于高于后者的位置处)。另外,在图2中,从传送带20的上端沿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线由附图标记H2表示。此外,在图1和图2中,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上端用70U表示。

此外,如图1中所示,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上端设置在定影装置19的上端下方。具体地,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缠绕从动辊74B的部分的上端设置在定影装置19的加热辊92和加压辊94的下方(前者处于低于后者的位置处)。

(电荷施加辊81和82)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接触区域71N和72N与传送带20接触。由于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传送带20中的每一者均是带构件,因此容易变形,已经穿过接触区域71N的记录介质P容易以其缠绕第一中间转印带71的姿势被排出。因此,减少穿过的记录介质P与传送带20分离的可能性是必要的。图2中所示的电荷施加辊81和82是电荷施加单元的实施例,该电荷施加单元向传送带20施加将记录介质P吸引到传送带20的电荷。电荷施加辊81和82设置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1之间。具体地,电荷施加辊81布置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的下侧。电荷施加辊82设置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的上侧。

此外,电荷施加辊81与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之间的距离L2短于电荷施加辊82与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的距离L4。换句话说,可以说,相比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电荷施加辊81和82更靠近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此外,距离L2短于电荷施加辊81和82之间的距离L3。另外,距离L3与距离L4相同。

为了进一步描述,电荷施加辊81和82设置在传送带20的内侧(内周侧)。具体地,电荷施加辊81和82设置在接触传送带20的接触表面20A的相对表面20B(内周表面)上。换言之,电荷施加辊81和82与相对表面20B接触。电荷施加辊81和82与传送带20的相对表面20B接触,从而被传送带20驱动旋转。即,电荷施加辊81和82可以说是被传送带20驱动旋转的从动辊。

于是,借助例如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高压电源基板66供应的电力在电荷施加辊81和82与二次转印辊47之间施加电压。因此,将记录介质P吸引到传送带20的电荷由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的电荷施加辊81和82施加到传送带20,并且由于电荷的静电力,记录介质P被吸引到传送带20。

这里,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经由连接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控制板64的UI 17选择的记录介质P的类型是厚度小于参考厚度(例如,0.08mm)的记录介质P时,电力从高压电源基板66向控制板64供应。换句话说,当传送带20传送比具有参考厚度的记录介质P更薄的记录介质P时,传送带20被充以将记录介质P吸引到传送带20的电荷。此外,当传送带20传送具有参考厚度或更大厚度的记录介质时,不向传送带20施加将记录介质P吸引到传送带20的电荷。

另外,具有参考厚度的记录介质P是第一记录介质的实施例,并且厚度小于参考厚度的记录介质P是第二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此外,具有参考厚度的记录介质P可以是普通纸。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记录介质的厚度(mm)用作记录介质P的厚度的参考,但是,例如,可以使用记录介质P的基重(g/m2)。然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记录介质P的类型,施加正极性电压或负极性电压作为施加到电荷施加辊81和82的电压。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高压电源基板66向电荷施加辊81和82供应电力,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高压电源基板66可以用作向电荷施加辊81和82供应电力的电源。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高压电源基板66可以向电荷施加辊81和82中的一者供应电力,并且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高压电源基板66可以向电荷施加辊81和82中的另一者供应电力。此外,电力可以从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高压电源基板66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高压电源基板66分开地设置在设备主体11中的电源供应到电荷施加辊81和82。

此外,因为电荷施加辊81和82具有辅助传送带20传送记录介质P的功能,所以电荷施加辊81和82可以被理解为构成传送单元13的一部分的部件。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传送带20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处夹持记录介质P的状态下,第二中间转印带72和传送带20在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处夹持记录介质P。

这里,相对于具有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构造,在仅单个中间转印带(仅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中的一者)与传送带20一起夹持记录介质P的构造(第一构造)中,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在传送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超过记录介质P的长度的距离。因此,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之间的空间增大。

另一方面,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夹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传送带20之间的记录介质P夹在第二中间转印带72和传送带20之间。因此,与第一构造相比,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之间的空间减小,并且色调剂图像可以在多个位置处转印到记录介质P。换句话说,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造,可以说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构造相比减小。此外,换句话说,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造,可以说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构造相比减小。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在水平方向上观察时(当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上端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重叠。因此,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上端设置在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下端下方的构造(第二构造)相比,第一中间转印带71与第二中间转印带72之间的距离减小。换句话说,与第二构造相比,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之间的空间减小。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在水平方向上观察时,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电源基板62的上端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重叠。因此,与电源基板62的上端设置在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下端下方的构造(第三构造)相比,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距离72减小。换句话说,与第三构造相比,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之间的空间减小。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相对于传送带20的接触表面20A在相同方向上倾斜。

这里,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相对于传送带20的接触表面20A在不同方向上倾斜的构造(第四构造)中,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之间容易出现死区。例如,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向左上侧倾斜而第二中间转印带72向右上倾侧斜的构造中,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72之间的右侧区域中容易出现死区。此外,例如,在第一中间转印带71向右上侧倾斜而第二中间转印带72向左上侧倾斜的构造中,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72之间的左侧区域中容易出现死区。如上所述,在第四构造中,容易出现死区,并且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之间的空间趋于变大。

另一方面,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因为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相对于传送带20的接触表面20A在相同方向上倾斜,所以与第四构造相比,不太可能出现死区,并且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之间的空间减小。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中的每一者均缠绕经由第一中间转印带71面对传送带20的驱动辊74A以及设置在驱动辊74A的与传送带20相对的一侧的从动辊74B。

因此,与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中的每一者均缠绕三个或更多个辊的构造相比,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中的每一者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均减小。特别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因为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倾斜地设置,所以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水平设置的情况相比趋向于较大。因此,通过将每个带缠绕驱动辊74A和从动辊74B来减小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中的每一者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是有效的。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荷施加辊81和82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向传送带20施加将记录介质P吸引到传送带20的电荷。记录介质P借助电荷的静电力被吸引到传送带20。

因此,与传送带20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未向传送带施加电荷的状态下传送记录介质P的构造(第五构造)相比,已经穿过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的记录介质P被防止与传送带20分离。

特别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传送带20传送比具有参考厚度的记录介质P更薄的记录介质P时,将记录介质P吸引到传送带20的电荷被施加到传送带20。因此,与第五构造相比,防止比具有参考厚度的记录介质P更薄的记录介质P在穿过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之后与传送带20分离。特别地,这种结构是有效的,因为比具有参考厚度的记录介质P更薄的记录介质P比具有参考厚度的记录介质P更容易从传送带20上剥离。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荷施加辊81和82设置在传送带20的与接触表面20A相对的相对表面20B(内周表面)上。因此,对于由传送带20传送的记录介质P,记录介质P以非接触方式被吸引到传送带20。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的距离LA是被传送带20缠绕的驱动辊22B的周长S的整数倍(n倍)。

因此,与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的距离与驱动辊22B的周长的整数倍不同的构造(第六构造)相比,由于驱动辊22B的偏心引起的传送带20的速度的变化倾向于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处以相同的周期发生。因此,与第六构造相比,防止了由于驱动辊22B的偏心引起的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的转印偏差。

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布置的变型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转印带71设置在传送带20的下端上方,并且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上端设置在传送带20的上端上方,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如图6中所示,例如,第一中间转印带71的下端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上端可以设置在传送带20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内。

也就是说,第一中间转印带71可以设置在传送带20的下端上方,并且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上端可以设置在传送带20的上端下方。此外,在图6中,从传送带20的上端沿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线由附图标记H2表示。此外,在图6中,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上端由70U表示。

根据本变型例,与第一中间转印带71的下端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的上端设置传送带20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外的构造(第七构造)相比,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之间的距离减小。换句话说,与第七构造相比,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之间的空间减小。另外,在本变型例中,当在水平方向上观察时(当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上端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重叠的量与图2中所示的构造相比较增加。

其它变型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在水平方向上观察时(当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上端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重叠,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于此。例如,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上端可以设置在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下端下方。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在水平方向上观察时,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的电源基板62的上端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重叠,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电源基板62的上端可以设置在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的下端下方。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相对于传送带20的接触表面20A以相同的角度倾斜,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可以相对于传送带20的接触表面20A以不同的角度倾斜。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相对于传送带20的接触表面20A在相同方向上倾斜,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可以构造成相对于传送带20的接触表面20A在不同方向上倾斜。此外,第一中间转印带71或第二中间转印带7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荷施加辊81和82构造成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向传送带20施加将记录介质P吸引到传送带20的电荷,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传送带20可以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没有电荷施加到传送带的状态下传送记录介质P。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传送带20传送比具有参考厚度的记录介质P更薄的记录介质P时,将记录介质P吸引到传送带20的电荷被施加到传送带20,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记录介质P吸引到传送带20的电荷施加到传送带20,而不管记录介质P的厚度如何。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电荷施加辊81和82与二次转印辊47之间施加电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电荷施加辊81和电荷施加辊82之间施加电压。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中的每一者均缠绕驱动辊74A和从动辊74B,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中的每一者均可以缠绕三个或更多个辊。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的距离LA是被传送带20缠绕的驱动辊22B的周长S的整数倍(n倍),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2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22之间的距离可以与驱动辊22B的周长的整数倍不同。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传送带20向上传送记录介质P,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传送带20可以构造成向下传送记录介质P,只要传送带沿竖向传送记录介质P即可。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包括作为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的用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白色(W)的总共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并且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包括作为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的用于透明(T)、银色(S)、金色(G)和黑色(K)的总共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替换包括在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中的每一者中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的一部分或全部,并且可以提供除了以上颜色之外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中的每一者均包括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包括两个或三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或五个或更多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即,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具有多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50。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4包括两个图像形成单元(第一图像形成单元41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42),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图像形成装置14还可包括第三图像形成单元,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4可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图像形成单元。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4包括两个中间转印带(第一中间转印带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72),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图像形成装置14还可以具有第三中间转印带,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4可以具有三个或更多个中间转印带。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型、变更和改进。例如,上述变型可以适当地彼此组合。

图像形成设备110

将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10的构造。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10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7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10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施例。具体地,图像形成设备110是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图像的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更具体地,如图7中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10包括设备主体111、容纳单元112、排出单元118、传送单元113、图像形成装置114、定影装置119和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下文中,将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10的各个单元(设备主体111、容纳单元112、排出单元118、传送单元113、图像形成装置114、定影装置119和电荷移除辊181和182)。

(设备主体111、容纳单元112和排出单元118)

图7中所示的设备主体111具有将每个部件容纳在其中的功能。设备主体111构造有例如盒形壳体。

容纳单元112具有容纳诸如片材之类的记录介质P的功能。如图7中所示,容纳单元112设置在设备主体111内部的下部。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记录介质P通过堆叠在容纳单元112中而容纳于容纳单元112中。

排出单元118具有排出已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的功能。如图7中所示,排出单元118设置在设备主体111的上部区域中。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朝向排出单元118排出的记录介质P堆叠在排出单元118上。

(传送单元113)

图7中示出的传送单元113具有传送记录介质P的功能。具体地,传送单元113具有沿着竖向延伸的传送路径138传送记录介质P的功能。更具体地,传送单元113具有在传送路径138中将记录介质P从容纳单元112向上传送到排出单元118的功能。

为了进一步描述,如图7中所示,传送单元113包括递送辊132、多个传送辊134、传送带120和排出辊136。递送辊132是递送容纳在容纳单元112中的记录介质P的辊。多个传送辊134是将由递送辊132递送的记录介质P朝传送带120传送的辊。

传送带120沿着沿竖向延伸的传送路径138设置。传送带120具有通过与记录介质P的一个表面接触来传送记录介质P的功能。

具体地,传送带120呈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的带的形状,并且形成为环形。更具体地,传送带120例如形成为没有端部的环形形状。

为了进一步描述,传送带120缠绕一对辊122。具体地,传送带120在张力施加至在上下方向(竖向)上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的一对辊122的状态下缠绕。更具体地,传送带120在这样的状态下缠绕,其中张力施加到作为一对辊122的设置在设备主体111内部的下部的从动辊122A和设置在从动辊122A上方的驱动辊122B。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驱动辊122B借助驱动源(未示出)沿一个方向(箭头A的方向)旋转时,传送带120沿一个方向(箭头B的方向)循环。

为了进一步描述,传送带120具有通过在其外周表面与记录介质P的非图像表面接触来传送记录介质P的功能。具体地,传送带120在面向外周表面的左侧(稍后将描述的第一中间转印带1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172侧)的接触表面120A处与记录介质P的非图像表面接触,以传送记录介质P。更具体地,传送带120将记录介质P的非图像表面静电吸引到接触表面120A以传送记录介质P。此外,具体地,接触表面120A是沿竖向线性延伸的表面。此外,记录介质P的非图像表面是与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图像表面相对的表面。如上所述,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传送带120构造成为在重力方向上从下侧向上侧传送记录介质P。

排出辊136是将借助传送带120传送之后经过了定影装置119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排出单元118的辊。

如上所述,传送单元113向上传送记录介质P。因此,在传送单元113中,向上方向被视为传送方向。此外,在传送单元113中,下侧是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上侧是传送方向的下游侧。

(图像形成装置114)

图7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14具有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图像的实施例)的功能。具体地,如图7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14包括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和两个二次转印辊147和148。

在下文中,将描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和两个二次转印辊147和148的构造。

[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

如图7中所示,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设置在设备主体111内部的下部。具体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在传送带120的左侧设置在容纳单元112上方。

如图8和图9中所示,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包括单元主体160、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四个一次转印辊175、第一中间转印带171、马达168、电源基板162、控制板164和高压电源基板166。

具体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包括作为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的用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白色(W)的总共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图8中所示的附图标记“Y”、“M”、“C”和“W”表示与各颜色对应的部件。此外,因为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除色调剂之外以相同方式构造,所以代表每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图8中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Y)的每个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下文中,将描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每个部件(单元主体160、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四个一次转印辊175、第一中间转印带171、马达168、电源基板162、控制板164和高压电源基板166)。

[单元主体160]

图9中示出的单元主体160用作支撑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每个部件的支撑体。单元主体160构造有例如由钣金形成的框架。如图9中所示,单元主体160包括例如上壁160U、前壁160F、后壁160R和左壁160L(侧壁)。另外,在图8中,省略了前壁160F和左壁160L(侧壁)。

[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

如图8中所示,每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包括沿一个方向(箭头E的方向)旋转的感光鼓152(感光体)。此外,每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包括充电装置153、曝光装置154、显影装置156和移除装置158。

在每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中,充电装置153对感光鼓152充电。此外,曝光装置154使由充电装置153充电的感光鼓152曝光,以在感光鼓152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外,显影装置156使借助曝光装置154在感光鼓15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移除装置158构造有刮刀,该刮刀在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稍后将描述的第一中间转印带171上之后移除残留在感光鼓152上的色调剂。

[一次转印辊175]

如图8中所示,四个一次转印辊175设置在第一中间转印带171的内侧(内周侧)。具体地,四个一次转印辊175中的每一者均经由第一中间转印带171设置成面对相应颜色的感光鼓152。

每个一次转印辊175均具有将相应颜色的感光鼓152上的色调剂图像在感光鼓152和一次转印辊175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T3处转印到第一中间转印带171上的功能。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一次转印辊175和感光鼓152之间施加一次转印电场,形成在感光鼓152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位置T3处转印到第一中间转印带171上。以这种方式,各种颜色的感光鼓152上的色调剂图像以重叠的方式一次转印到第一中间转印带171上。

[第一中间转印带171]

第一中间转印带171具有将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每种颜色的感光鼓152转印的色调剂图像传送到稍后将描述的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的功能。具体地,第一中间转印带171构造如下。

第一中间转印带171呈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的带的形状,并形成为环状。具体地,第一中间转印带171例如形成为没有端部的环形形状。

为了进一步描述,第一中间转印带171缠绕一对辊174。具体地,第一中间转印带171在张紧状态下缠绕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的一对辊174。更具体地,第一中间转印带171在张紧状态下缠绕作为一对辊174的设置在设备主体111内部的右侧区域(传送带120侧)中的驱动辊174A以及设置在驱动辊174A的左侧(在驱动辊174A的关于传送带120的相对侧)的从动辊174B。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驱动辊174A借助马达168沿一个方向(箭头C的方向)旋转时,第一中间转印带171沿一个方向(箭头D的方向)循环。另外,驱动辊174A用作二次转印辊148的对置辊(支承辊)。

第一中间转印带171具有接触区域171N(咬合区域),该接触区域171N在缠绕驱动辊174A的部分中与传送带120接触。接触区域171N是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在该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第一中间转印带17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此外,第一中间转印带171在接触区域171N中与传送带120一起夹持并传送记录介质P。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是第一转印位置的实施例。

此外,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包括移除单元178,该移除单元178在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之后移除残留在第一中间转印带171上的色调剂。移除单元178构造有刮刀,该刮刀在第一中间转印带171的上侧设置在高压电源基板166和传送带120之间。对置辊179在移除单元178下方设置成经由第一中间转印带171面对移除单元178。

[马达168]

如图9中所示,马达168设置在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中的单元主体160的后壁160R上。马达168用作驱动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驱动部件的驱动源。具体地,马达168经由齿轮系(未示出)驱动例如感光鼓152、显影装置156的显影辊156A和被第一中间转印带171缠绕的驱动辊174A。此外,马达168的驱动力传递至例如递送辊132和传送单元113的多个传送辊134,使得递送辊132和多个传送辊134被驱动旋转。

[电源基板162、控制板164和高压电源基板166]

如图8和图9中所示,电源基板162、控制板164和高压电源基板166设置在单元主体160的顶部。

电源基板162具有经由电线(未示出)接收从图像形成设备110的外部电源(未示出)供应的电力并且向马达168等供应预定电压的电力的功能。电源基板162在其上表面上包括电子部件162A。

控制板164具有控制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每个部件的驱动的功能。控制板164包括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例如构造有:记录有程序的ROM或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其根据程序操作。控制板164在其上表面上包括电子部件164A。

如图10中所示,作为操作单元的用户界面117(以下称为UI 117)连接到控制板164。UI 117构造有例如带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在UI的屏幕上显示操作按钮(虚拟按钮)和要通知给操作者(用户)的信息。

操作者经由UI 117对操作按钮进行操作以指定包括选择记录介质P的类型的图像形成条件。此外,操作单元可以是例如经由网络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10的个人计算机(PC),只要操作单元能够指定图像形成条件即可。

高压电源基板166具有经由电线(未示出)接收从图像形成设备110的外部电源(未示出)供应的电力并且将比电源基板162的电压高的电压的电力供应到充电装置153、显影装置156、四个一次转印辊175、二次转印辊147和148、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等。高压电源基板166在其下表面上包括电子部件66A。另外,高压电源基板166可以构造成接收从电源基板162供应的电力。

[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

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设置在设备主体111内部的上部区域中。具体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在传送带120的左侧设置在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上方。此外,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布置成在竖向上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重叠。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以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相同的方式构造。具体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包括单元主体160、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四个一次转印辊175、第二中间转印带172、马达168、电源基板162、控制板164和高压电源基板166。

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包括作为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用于透明色(T)、银色(S)、金色(G)和黑色(K)的总共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图8中所示的附图标记“T”、“S”、“G”和“K”表示与各颜色对应的部件。此外,因为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除所使用的色调剂之外以相同方式构造,所以代表每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图8中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T)的每个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下文中,因为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以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相同的方式构造,所以将省略其描述。

此外,因为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中的单元主体160、四个一次转印辊175、电源基板162、控制板164和高压电源基板166中的每一者以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中的单元主体160、四个一次转印辊175、电源基板162、控制板164和高压电源基板166中的每一者以相同的方式构造,将省略其描述。

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中的马达168驱动例如感光鼓152、显影装置156的显影辊156A和例如经由齿轮系(未示出)被第二中间转印带172缠绕的驱动辊174A。此外,马达168的驱动力传递到例如传送带120的驱动辊122B和稍后将描述的定影装置119的加热辊192,使得驱动辊122B和加热辊192被驱动旋转。另外,对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的具有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每个部件相同功能的每个部件,适当地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二中间转印带172]

第二中间转印带172以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第一中间转印带171相同的方式构造。第二中间转印带172具有将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的每种颜色的感光鼓152转印的色调剂图像传送到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的功能。

具体地,第二中间转印带172包括接触区域172N(咬合区域),该接触区域172N在缠绕驱动辊174A的部分中与传送带120接触。接触区域172N是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在该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第二中间转印带172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另外,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是第二转印位置的实施例。

此外,第二中间转印带172具有在接触区域172N中与传送带120一起夹持记录介质P的功能,该记录介质P处于被夹在第一中间转印带171和传送带120之间的状态。换言之,第二中间转印带172具有和第一中间转印带171同时与传送带120一起夹持记录介质P的功能。

为了进一步描述,第二中间转印带172和第一中间转印带171沿重力方向彼此竖向重叠。具体地,第二中间转印带172在第一中间转印带171上方设置成沿重力方向与第一中间转印带171重叠。

[二次转印辊147和148]

两个二次转印辊147和148中的每一者均设置在传送带120的内侧(内周侧)。具体地,两个二次转印辊147和148中的每一者均设置成经由传送带120面对第一中间转印带1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172中相应的一者。更具体地,二次转印辊147在接触区域171N(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中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驱动辊174A一起夹持传送带120和第一中间转印带171。此外,二次转印辊148在接触区域172N(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中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的驱动辊174A一起夹持传送带120和第二中间转印带172。

两个二次转印辊147和148中的每一者均具有将转印到第一中间转印带1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172中的相应一者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功能。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每个二次转印辊147和148与相应的一个驱动辊174A之间施加二次转印电场,第一中间转印带171和第二中间转印带172中的每一者上的色调剂图像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中的每一者处被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另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施加到二次转印辊148的施加电压例如是负转印电压。

(定影装置119)

图7中示出的定影装置119用作将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单元。具体地,定影装置119是借助二次转印辊148将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的装置。更具体地,如图7中所示,定影装置119包括作为加热构件的加热辊192和作为加压构件的加压辊194。定影装置119通过在加热辊192和加压辊194之间夹持和传送记录介质P的同时加热和加压记录介质P而将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

(电荷移除辊181和182)

图8中所示的电荷移除辊181和182是移除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处带电的记录介质P的电荷的电荷移除单元的实施例。电荷移除辊181和182设置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之间。具体地,电荷移除辊181设置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之间的下侧。电荷移除辊182设置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之间的上侧。

此外,电荷移除辊181与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之间的距离L6短于电荷移除辊182与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之间的距离L7。换句话说,可以说,相比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电荷移除辊181和182更靠近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此外,距离L6短于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之间的距离L8。另外,距离L7与距离L8相同。

为了进一步描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设置在传送带120的内侧(内周侧)。具体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设置在传送带120的接触表面120A的相对表面120B(内周表面的实施例)上。换言之,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与相对表面120B接触。

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与传送带120的相对表面120B接触,从而被传送带120驱动旋转。即,电荷移除辊181和182是被传送带120驱动旋转的从动辊。

然后,借助例如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高压电源基板166供应的电力在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与二次转印辊147之间施加电压。如上所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构造成在电压施加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时通过施加具有与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处带电的记录介质P的极性相反的电荷来移除记录介质P的电荷。

如上所述,因为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与传送带120的相对表面120B接触,所以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借助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经由传送带120移除记录介质P的电荷。

另外,“电荷移除”意味着移除(中和)带电记录介质P的至少一部分电荷,并且不限于完全移除电荷。也就是说,足以使记录介质P的电荷量减少,从而减小静电力。然后,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记录介质P的类型,施加正极性电压或负极性电压作为施加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的电压。

(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的驱动控制)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接收关于记录介质P的信息的接收单元的实施例的控制板164基于所接收的关于记录介质P的信息来改变施加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的电压。具体地,例如,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控制板164接收关于记录介质P的类型信息,并且控制板164基于记录介质P上的类型信息来驱动和控制高压电源基板166,并且改变施加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的电压(参见图10)。

关于记录介质P的类型信息是关于记录介质P的信息的实施例,并且是指示记录介质P的类型的信息。由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控制板164接收关于记录介质P的类型信息,例如,经由UI 117选择的记录介质P的类型。另外,可以从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10的外部装置接收关于记录介质P的类型信息。此外,例如,可以由传感器检测记录介质P的类型,并且结果可以作为关于记录介质P的类型信息被接收。

然后,例如,当接收的类型信息指示记录介质P的类型是第一类型时,控制板164将第一电压施加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并且当接收的类型信息指示记录介质P的类型是电阻高于第一类型的第二类型时,控制板164将高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施加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因此,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的电荷量增加,以提高其电荷移除能力。

换句话说,例如,当所接收的类型信息指示记录介质P的类型是具有高电阻的高电阻类型时,控制板164增加施加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的电压。

另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高压电源基板166向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供应电力,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的高压电源基板166可以用作向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供应电力的电源。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高压电源基板166可以向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中的一者供应电力,并且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的高压电源基板166可以向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中的另一者供应电力。此外,电力可以从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的高压电源基板166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的高压电源基板166分开地设置在设备主体111中的电源供应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中间转印带171的二次转印辊147与驱动辊174A之间施加二次转印电场,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处色调剂图像从第一中间转印带171转印到借助传送带120向上传送的记录介质P。此时,记录介质P被充电。

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处充电的记录介质P借助传送带120进一步向上传送,并且记录介质的电荷被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之间的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移除。已经由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移除了电荷的记录介质P借助传送带120进一步向上传送,并且通过在第二中间转印带172的二次转印辊148和驱动辊174A之间施加二次转印电场,色调剂图像在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处从第二中间转印带172转印到记录介质。

如上所述,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因为记录介质P的电荷被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移除,所以与记录介质P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处的带电状态下被传送到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的构造相比,防止了对色调剂图像在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处的可转印性的影响。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荷移除辊181和182设置在传送带120内,并且经由传送带120移除记录介质P的电荷。因此,对于由传送带120传送的记录介质P,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以非接触方式移除记录介质P的电荷。如上所述,因为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不与记录介质P接触,所以与电荷移除辊181和182和记录介质接触的构造相比,进一步防止了记录介质P与传送带120的偏离或记录介质P的褶皱。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荷移除辊181和182是从动辊,其与传送带120的相对表面120B接触并且被传送带120驱动旋转。因此,与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相对于传送带120滑动的构造相比,减小了与传送带120的摩擦阻力。另外,“滑动”指的是以滑行动作移动的状态。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传送带120向上传送记录介质P,并且第二中间转印带172和第一中间转印带171在重力方向上竖向重叠。因此,与传送带120在水平方向上传送记录介质P并且整个第一中间转印带171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第二中间转印带172偏移地布置的构造相比,减小了图像形成设备110的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并且防止了对色调剂图像在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处的可转印性的影响。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荷移除辊181和182构造成在电压施加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时通过施加具有与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处被充电的记录介质P的极性相反的电荷来移除记录介质P的电荷。因此,与电荷移除辊181和182接地到参考电位(接地)并且起到简单地释放记录介质P的电荷的大地的作用的构造相比,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的电荷移除能力提高。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控制板164基于关于记录介质P的类型信息驱动并控制高压电源基板166,以改变施加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的电压。因此,与向电荷移除辊181和182施加恒定电压的构造相比,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的电荷移除能力根据记录介质P而改变。

变型例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荷移除辊181和182设置在传送带120的内侧(内周侧),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电荷移除辊181和182可以在传送带120外部设置在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之间的空间中。在该构造中,除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之外的电荷移除单元例如在第一二次转印位置T41和第二二次转印位置T42之间设置在传送带120的接触表面120A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不干扰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转印的色调剂图像的情况下移除记录介质P的电荷。因此,具体地,电荷移除单元设置成以非接触方向面向接触表面120A,并且需要形成从传送带120的与传送带120的行进方向相交的端部到传送带的内表面的电路径,从而在传送带120的内表面上形成用于移除电荷的路径。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荷移除辊181和182是从动辊,其与传送带120的相对表面120B接触并且被传送带120驱动旋转,但是本公开不是限于此。电荷移除辊181和182可以构造成相对于例如循环的传送带120滑动。该构造中的电荷移除单元的实施例指的是电荷移除针(Detack锯)、电荷移除膜等。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与二次转印辊147之间施加电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电荷移除辊181和电荷移除辊182之间施加电压。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传送带120向上传送记录介质P,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传送带120可以构造成向下传送记录介质P。此外,传送带120可以构造成在水平方向上传送记录介质P.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控制板164基于关于记录介质P的类型信息改变施加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的电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恒定电压施加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压施加到电荷移除辊181和182,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电荷移除辊181和182可以接地到参考电位(接地)并且可以用作释放带电记录介质P的电荷的大地,并且电荷移除单元可能需要至少移除带电记录介质P的一部分电荷。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包括作为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的用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白色(W)的总共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并且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包括作为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的用于透明(T)、银色(S)、金色(G)和黑色(K)的总共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替换包括在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中的每一者中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的一部分或全部,并且可以提供除了以上颜色之外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中的每一者均包括四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包括两个或三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或五个或更多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即,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具有多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150。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14包括两个图像形成单元(第一图像形成单元141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42),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图像形成装置114还可以包括第三图像形成单元,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14可以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图像形成单元。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型、和改进。例如,上述变型可以适当地彼此组合。

已经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描述。其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公开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最好地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并且具有适合于预期的特定用途的各种修改。旨在由以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公开的范围。

3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成像装置主体和成像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