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

文档序号:1416832 发布日期:2020-03-13 浏览:2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 (Upper support roller balance loop of six-roller plate and strip rolling mill ) 是由 魏志毅 魏维刚 徐利璞 苏明 计江 于 2019-11-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属于板带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本发明通过五个球阀、减压阀、测压组件、两个电磁换向阀、零泄漏电磁锁阀、溢流阀、两个二通流量控制阀、两个第一整流叠加板、叠加式溢流阀、两个压力继电器、两个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两个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有机组合而成。本发明的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运动速度方便的实现了同步调整,上支撑辊平衡缸能够实现三种不同的平衡压力,减少了上支撑辊重量完全压在上中间辊上产生辊印的可能。在停机时,上支撑辊位置能够长期保持上支撑辊平衡位置,有效保证了轧制带材的成品质量。(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trip rolling, and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support roller balancing loop on a six-roller strip rolling mill. The device is formed by organically combining five ball valves, a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a pressure measuring assembly, two electromagnetic directional valves, a zero-leakage electromagnetic lock valve, an overflow valve, two-way flow control valves, two first rectification superposed plates, a superposed overflow valve, two pressure relays, two supporting roller balance cylinders on an operating side and two supporting roller balance cylinders on a transmission side. The movement speeds of the supporting roller balance cylinder on the operating side and the supporting roller balance cylinder on the transmission side are conveniently and synchronously adjusted, the upper supporting roller balance cylinder can realize three different balance pressures, and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weight of the upper supporting roller completely presses the upper middle roller to generate roller marks is reduced. When the machine is stopped, the upper supporting roller can be kept at the balance position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finished rolled strip is effectively ensured.)

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板带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

背景技术

六辊板带轧机生产过程中,上支撑辊的重量对轧机的控制是一种干扰因素,所以在轧制过程中需要将上支撑辊的重量平衡起来,以减少其对轧制的影响。换辊过程中,上支撑辊需要根据换辊需求平衡或落下,其动作由上支撑辊平衡回路控制。传统的上支撑辊平衡回路有以下不足:

1)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同时控制,由三通将工作油液直接分至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与传动侧平上支撑辊平衡缸无单独调节功能,由于机械加工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动作不同步,换辊过程中可能出现上支撑辊倾斜等事故。

2)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平衡压力固定,上支撑辊平衡缸落下通过电磁换向阀向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通压力油控制实现,落下后上支撑辊重量完全落在上中间辊上,容易形成辊印,进而影响轧制带材成品质量。

3)停机时上支撑辊位置保持采用普通叠加式液控单向阀实现,无法长期保持上支撑辊平衡位置,上支撑辊停留一段时间后会自然落下而与上中间辊接触形成辊印,进而影响轧制带材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上支撑辊换辊过程中操作侧与传动侧的动作同步,同时可以实现上支撑辊平衡回路不同的平衡力的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停机时,上支撑辊位置可以长期保持上支撑辊平衡位置,从而有效保证轧制带材成品质量的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包括第一电磁换向阀、零泄漏电磁锁阀、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第一整流叠加板、第二整流叠加板、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总供油口和总回油口;所述的总供油口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与零泄漏电磁锁阀的入口连接,零泄漏电磁锁阀的出口分别与第一整流叠加板和第二整流叠加板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叠加板通过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连接,第二整流叠加板通过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连接,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所述的总回油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

还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入口与总供油口连接,减压阀的出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减压阀的泄油口与总回油口连接。

还包括测压组件;所述的测压组件与减压阀连接,用于测量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工作压力。

还包括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球阀、第四球阀和第五球阀;所述的第一球阀连接在总供油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的第二球阀连接在总回油口上;所述的第三球阀连接在第一整流叠加板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之间的管路上,第四球阀连接在第二整流叠加板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之间连接的管路上,第五球阀连接在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之间连接的管路上。

还包括溢流阀、叠加式溢流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的溢流阀的入口与零泄漏电磁锁阀的出口连接,溢流阀的出口与总回油口连接,溢流阀的泄油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A和B通过叠加式溢流阀与总回油口连接。

还包括第一压力继电器和第二压力继电器;所述第一压力继电器设置在零泄漏电磁锁阀与第一整流叠加板和第二整流叠加板之间;所述第二压力继电器设置在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之间。

所述的操作侧上支撑平衡缸包括第一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所述的第一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采用并联方式连接。

所述的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包括第一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第一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采用并联方式连接。

还包括减压阀、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球阀、第四球阀、第五球阀、溢流阀、叠加式溢流阀、第二电磁换向阀、测压组件、第一压力继电器和第二压力继电器;所述减压阀的入口与总供油口连接,减压阀的出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减压阀的泄油口与总回油口连接;所述的第一球阀连接在总供油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的第二球阀连接在总回油口上;所述的第三球阀连接在第一整流叠加板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之间的管路上,第四球阀连接在第二整流叠加板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之间连接的管路上,第五球阀连接在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之间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的溢流阀的入口与零泄漏电磁锁阀的出口连接,溢流阀的出口与总回油口连接,溢流阀的泄油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A和B通过叠加式溢流阀与总回油口连接;所述的测压组件与减压阀连接,用于测量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工作压力;所述第一压力继电器设置在零泄漏电磁锁阀与第一整流叠加板和第二整流叠加板之间;所述第二压力继电器设置在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之间;所述的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包括第一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所述的第一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采用并联方式连接;所述的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包括第一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第一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采用并联方式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五个球阀、减压阀、测压组件、两个电磁换向阀、零泄漏电磁锁阀、溢流阀、两个二通流量控制阀、两个第一整流叠加板、叠加式溢流阀、两个压力继电器、两个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两个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有机组合而成。本发明的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运动速度方便的实现了同步调整,避免了换辊过程中上支撑辊倾斜等事故的发生,上支撑辊平衡缸能够实现三种不同的平衡压力,减少了上支撑辊重量完全压在上中间辊上产生辊印的可能。在停机时,上支撑辊位置能够长期保持上支撑辊平衡位置,有效保证了轧制带材的成品质量。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原理图。

图中:1-1、第一球阀;1-2、第二球阀;2-减压阀;3-测压组件;4-1、第一电磁换向阀;4-2、第二电磁换向阀;5、零泄漏电磁锁阀;6、溢流阀;7-1、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7-2、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8-1、第一整流叠加板;8-2、第二整流叠加板;9、叠加式溢流阀;10-1、第三球阀;10-2、第四球阀;10-3、第五球阀;11-1、第一压力继电器;11-2、第二压力继电器;12-1、第一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2、第二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3、第一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4、第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Ps-总供油口;T-总回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包括第一电磁换向阀4-1、零泄漏电磁锁阀5、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7-1、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7-2、第一整流叠加板8-1、第二整流叠加板8-2、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总供油口Ps和总回油口T;所述的总供油口Ps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4-1与零泄漏电磁锁阀5的入口连接,零泄漏电磁锁阀5的出口分别与第一整流叠加板8-1和第二整流叠加板8-2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叠加板8-1通过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7-1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连接,第二整流叠加板8-2通过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7-2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连接,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连接,所述的总回油口T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高压液压油由动力站经总供油口Ps供至第一电磁换向阀4-1;当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需要平衡时,电磁换向阀4-1的电磁铁YB1得电,零泄漏电磁锁阀5的电磁铁YA3得电,高压液压油通过电磁换向阀4-1、零泄漏电磁锁阀5、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7-1、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7-2、第一整流叠加板8-1和第二整流叠加板8-2后,供至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7-1和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7-2与第一整流叠加板8-1和第二整流叠加板8-2分别配合用于调整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运动速度及同步精度。

本技术方案中上支撑辊平衡缸由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组成。本发明的零泄漏电磁锁阀5用于切断或连通电磁换向阀4-1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停机时用于支撑辊的长期位置保持。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运动速度能够分别进行调整,易于实现同步,避免了换辊过程中上支撑辊倾斜等事故的发生。

实施例二: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减压阀2;所述减压阀2的入口与总供油口Ps连接,减压阀2的出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连接,减压阀2的泄油口与总回油口T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测压组件3;所述的测压组件3与减压阀2连接,用于测量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工作压力。

在实际使用时,设置减压阀2的技术方案,能够将主供油压力Ps减至上支撑辊平衡回路平衡所需要的工作压力,从而保证整个上支撑辊平衡回路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

测压组件3的设置,能够通过测压组件3测量得到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工作压力,便于随时观察、掌握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供油压力状况,从而使上支撑辊平衡回路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实施例三: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一球阀1-1、第二球阀1-2、第三球阀10-1、第四球阀10-2和第五球阀10-3;所述的第一球阀1-1连接在总供油口Ps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的第二球阀1-2连接在总回油口T上;所述的第三球阀10-1连接在第一整流叠加板8-1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之间的管路上,第四球阀10-2连接在第二整流叠加板8-2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之间连接的管路上,第五球阀10-3连接在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之间连接的管路上。

在实际使用时,第三球阀10-1、第四球阀10-2分别用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与其供油的切断与连通,第五球阀10-3用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与其供油的切断与连通,第一球阀1-1和第二球阀1-2用于检修时隔断总供油口Ps和总回油口T。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的检修更加方便。

实施例四: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溢流阀6、叠加式溢流阀9和第二电磁换向阀4-2;所述的溢流阀6的入口与零泄漏电磁锁阀5的出口连接,溢流阀6的出口与总回油口T连接,溢流阀6的泄油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4-2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4-2的工作油口A和B通过叠加式溢流阀9与总回油口T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溢流阀6用于实现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一级压力。当第二电磁换向阀4-2的电磁铁YA2和YB2均不得电时,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平衡压力为减压阀2所确定的减压压力,溢流阀6设置的一级压力用于平衡过程中的压力保护,当YA2工作时,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平衡压力为叠加式溢流阀9工作油口B确定的二级压力,当YB2工作时,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平衡压力为叠加式溢流阀9工作油口A确定的三级压力。三级压力设置中,一级压力必须高于二级和三级压力,用于正常轧制,叠加式溢流阀9工作油口A和B设定的二级和三级压力实现的平衡力小于支撑辊重量,换辊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采用二级或三级压力,此时上支撑辊平衡缸平衡力小于上支撑辊的重量,上支撑辊在上支撑辊重力与上支撑辊平衡缸平衡力合力的作用下下落,由于上支撑辊平衡缸二级或三级平衡力的平衡作用,可以抵消大部分的上支撑辊重量,避免上支撑辊重量完全压在上中间辊上形成辊印的可能。停机时,零泄漏电磁锁阀5的电磁铁YA3失电,零泄漏电磁锁阀5切断上支撑辊平衡缸塞腔与供油回路的连通,由于零泄漏电磁锁阀5的零泄漏特性,可以长时间保持上支撑辊的平衡位置。

溢流阀6用于实现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一级压力,叠加式溢流阀9与第二电磁换向阀4-2配合用于实现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二级压力与三级压力。

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上支撑辊平衡缸平衡压力能够实现三级控制,根据不同的工况采用不同的平衡压力实现不同的功能。停机时,上支撑辊能够长期保持平衡位置,有效减少了上支撑辊重量完全压在上中间辊上产生辊印的可能,提高了轧制带材的成品质量。

实施例五: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一压力继电器11-1和第二压力继电器11-2;所述第一压力继电器11-1设置在零泄漏电磁锁阀5与第一整流叠加板8-1和第二整流叠加板8-2之间;所述第二压力继电器11-2设置在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之间。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压力继电器11-1用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压力的检测与发讯,第二压力继电器11-2用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压力的检测与发讯,当第一压力继电器11-1和第二压力继电器11-2压力与工作状态不符合时,发出信号提醒操作人员检查。

第一压力继电器11-1和第二压力继电器11-2的设置,能够实时掌握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和杆腔的压力状况,便于及时调整与维护。

实施例六: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包括第一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1和第二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2;所述的第一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1和第二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2采用并联方式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传动侧上平衡缸包括第一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3和第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4;第一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3和第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4采用并联方式连接。

实际使用时,第一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1和第二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2、第一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3和第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4分别并列连接,不仅可以确保本侧平衡缸的同步控制,而且并联连接可以简化中间管道。

实施例七: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减压阀2、第一球阀1-1、第二球阀1-2、第三球阀10-1、第四球阀10-2、第五球阀10-3、溢流阀6、叠加式溢流阀9、第二电磁换向阀4-2、测压组件3、第一压力继电器11-1和第二压力继电器11-2;所述减压阀2的入口与总供油口Ps连接,减压阀2的出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连接,减压阀2的泄油口与总回油口T连接;所述的第一球阀1-1连接在总供油口Ps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的第二球阀1-2连接在总回油口T上;所述的第三球阀10-1连接在第一整流叠加板8-1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之间的管路上,第四球阀10-2连接在第二整流叠加板8-2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之间连接的管路上,第五球阀10-3连接在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之间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的溢流阀6的入口与零泄漏电磁锁阀5的出口连接,溢流阀6的出口与总回油口T连接,溢流阀6的泄油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4-2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4-2的工作油口A和B通过叠加式溢流阀9与总回油口T连接;所述的测压组件3与减压阀连接,用于测量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工作压力;所述第一压力继电器11-1设置在零泄漏电磁锁阀5与第一整流叠加板8-1和第二整流叠加板8-2之间;所述第二压力继电器11-2设置在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之间;所述的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包括第一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1和第二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2;所述的第一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1和第二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2采用并联方式连接;所述的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包括第一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3和第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4;第一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3和第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12-4采用并联方式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高压液压油由动力站供至总供油口Ps,由减压阀2减压后供至第一电磁换向阀4-1,当上支撑辊需要平衡时,第一电磁换向阀4-1的电磁铁YB1得电,零泄漏电磁锁阀5的电磁铁YA3得电,高压液压油通过减压阀2、第一电磁换向阀4-1、零泄漏电磁锁阀5,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7-1和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7-2与第一整流叠加板8-1和第二整流叠加板8-2后供至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7-1和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7-2与第一整流叠加板8-1和第二整流叠加板8-2分别配合用于调整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速度及同步精度,当第二电磁换向阀4-2的电磁铁YA2和YB2均不得电时,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平衡压力为减压阀2确定的减压压力,溢流阀6设置的一级压力用于平衡过程中的压力保护,当YA2工作时,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平衡压力为叠加式溢流阀9工作油口B确定的二级压力,当YB2工作时,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平衡压力为叠加式溢流阀9工作油口A确定的三级压力。三级压力设置中,一级压力必须高于二级和三级压力,其用于正常轧制,叠加式溢流阀9工作油口A和B设定的二级和三级压力实现的平衡力小于上支撑辊重量,换辊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采用二级或三级压力,此时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平衡力小于支撑辊的重量,上支撑辊在上支撑辊重力和平衡力合力的作用下下落,由于上支撑辊平衡缸二级或三级平衡力的平衡作用,可以抵消大部分的上支撑辊重量,避免上支撑辊重量完全压在上中间辊上形成辊印的可能。停机时,零泄漏电磁锁阀5的电磁铁YA3失电,零泄漏电磁锁阀5切断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与供油回路的连通,由于零泄漏电磁锁阀的零泄漏特性,能够长时间的保持上支撑辊的平衡位置。压力继电器11-1用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塞腔压力的检测与发讯,压力继电器11-2用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压力的检测与发讯,当发现压力与工作状态不符合时,发出信号提醒操作人员检查。

第三球阀10-1、第四球阀10-2分别用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与其供油的切断与连通,第五球阀10-3用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油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油缸的杆腔与其供油的切断与连通,第一球阀1-1和第二球阀1-2用于检修上支撑辊平衡回路时隔断总供油口Ps和总回油口T;减压阀2用于将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压力由主供油压力Ps减至平衡回路需要的工作压力;第一电磁换向阀4-1用于控制上支撑辊的平衡与落下,第二电磁换向阀4-2用于实现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各级平衡压力;零泄漏电磁锁阀5用于停机时上支撑辊平衡位置的长期保持;溢流阀6用于实现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一级压力;叠加式溢流阀9用于实现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二级压力与三级压力;叠加式溢流阀9与第二电磁换向阀4-2的配合,实现了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二级压力与三级压力控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五个球阀、减压阀、测压组件、两个电磁换向阀、零泄漏电磁锁阀、溢流阀、两个二通流量控制阀、两个第一整流叠加板、叠加式溢流阀、两个压力继电器、两个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两个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有机组合而成。本发明的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运动速度方便的实现了同步调整,避免了换辊过程中上支撑辊倾斜等事故的发生。上支撑辊平衡缸能够实现三种不同的平衡压力,减少了上支撑辊重量完全压在上中间辊上产生辊印的可能。在停机时,上支撑辊位置能够长期保持上支撑辊平衡位置,有效保证了轧制带材的成品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可高效换辊的浮动式压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