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的组合杀菌物

文档序号:1421247 发布日期:2020-03-17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的组合杀菌物 (Composition bactericide containing prothioconazole and nisin ) 是由 李思源 谢远芳 代新红 李渊泉 朱植银 周蕲 李扬 肖永良 于 2019-12-1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的杀菌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的质量比为1-80∶1-80。该杀菌组合物可应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禾谷类作物的细菌病害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延缓了病原菌的抗药性,持效期长,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了使用成本。本发明所述的组合杀菌物可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等病害,效果显著。(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erilizatio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rothioconazole and nisin, which comprises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prothioconazole and nisin, wherein the mass ratio of prothioconazole to nisin is 1-80: 1-80. The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an be applied to control of bacterial diseases of fruit trees, vegetables and cereal crops, has obvious synergistic effect, delays the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has long duration, reduces the drug use times and the drug use amount, and reduces the use cost. The composite bactericide can be used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diseases such as wheat powdery mildew, banded sclerotial blight, fusarium wilt, leaf spot and the like, and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的组合杀菌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是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的组合杀菌物。

背景技术

丙硫菌唑,丙硫菌唑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前体--羊毛甾醇或24-亚甲基二氢芈毛醉14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即脱甲基化抑制剂(DMIs)。不仅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且持效期长。通过大量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作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防病治病效果好,而且增产明显,同***类杀茵剂相比,丙硫菌唑具有更广谱的杀菌活性。

丙硫菌唑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油菜、花生、水稻和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儿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小麦和大麦的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纹病等。还能防治油莱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以及主要叶面病害,如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黑胫病、菌核病和锈病等。使用剂量通常为200g a.i./hm2,在此剂量下,活性优于或等于常规杀菌剂如氟环唑、戊唑醇、嘧菌环胺等。

乳酸链球菌素(Nisin)亦称乳酸链球菌肽或音译为尼辛,是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多肽物质,由3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3500Da。由于乳酸链球菌素可抑制大多数***,并对芽孢杆菌的孢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因此被作为食品防腐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食用后在人体的生理pH条件和α-胰凝乳蛋白酶作用下很快水解成氨基酸,不会改变人体肠道内正常菌群以及产生如其它抗菌素所出现的抗性问题,更不会与其它抗菌素出现交叉抗性,是一种高效、无毒、安全、无副作用的天然食品防腐剂。

近年来,真菌性病害在农作物上的发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病害防治难度越来越来大,抗生素的禁止使用给病害防治药剂的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亟待需要绿色,安全,高效防治药剂。

目前病害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种植结构的改变,病原菌抗性的上升,单剂的防治效果不如人意,植物病害的防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效果突出,用量低的含有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的增效杀菌组合物。发明人通过大量生测实验发现乳酸链球菌素对多种植物病害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是同过复配筛选实验发现的,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有显著效果,表现明显优于单剂的效果,同时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有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杀菌组合物,所述的组合物含有的活性成分为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其中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的质量比为1-80∶1-80,优选质量比为1-5∶1-5。

以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为主要有效成分和农药助剂,填料或溶剂等必要辅助成分的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其中,所述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在上述剂型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80%。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

进一步地,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使用剂量为100-150g a.i./h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含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的杀菌组合物协同增效明显;

2、本发明所述的含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的杀菌组合物用药量少、持效期长;

3、本发明所述的含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的杀菌组合物不易产生抗性;

4、本发明所述的含丙硫菌唑和乳酸链球菌素的杀菌组合物绿色,安全是无公害果蔬生产的优秀药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本实验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合适配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实施例1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抑菌效果测定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病菌的抑制作用。从PDA培养基上培养4d的小麦全蚀病菌落边缘取直径为5mm的菌丝块分别接种到含不同浓度杀菌剂的PDA培养基平板上,28℃下恒温培养,以不含药剂平板为空白对照,4d后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百分率。通过各处理剂量的对数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处理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抑制中浓度(ECs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效EC50)*100;

理论毒力系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杀菌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表1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白粉病室内毒力测定

Figure BDA0002316867640000041

由表1可知,乳酸链球菌素、丙硫菌唑对小麦白粉病的EC50分别为3.29mg/L和2.54mg/L,乳酸链球菌素的毒力指数高于丙硫菌唑的毒力指数,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混配比例在80∶1-1∶80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其中当两者按5∶1-1∶5比例复配后对小麦白粉病的增效作用尤为显著。

实施例2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复配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抑菌效果测定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组合物对小麦纹枯病的抑制作用。从PDA培养基上培养4d的小麦纹枯病菌落边缘取直径为5mm的菌丝块分别接种到含不同浓度杀菌剂的PDA培养基平板上,28℃下恒温培养,以不含药剂平板为空白对照,4d后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百分率。通过各处理剂量的对数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处理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效EC50)*100;

理论毒力系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杀菌组合物对小麦纹枯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表2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纹枯病室内毒力测定

Figure BDA0002316867640000051

由表2可知,乳酸链球菌素、丙硫菌唑对小麦纹枯病的EC50分别为3.38mg/L和2.61mg/L,乳酸链球菌素的毒力指数高于丙硫菌唑的毒力指数,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混配比例在80∶1-1∶80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其中当两者按5∶1-1∶5比例复配后对小麦纹枯病的增效作用尤为显著。

实施例3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复配对小麦枯萎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抑菌效果测定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组合物对小麦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从PDA培养基上培养4d的小麦根腐病菌落边缘取直径为5mm的菌丝块分别接种到含不同浓度杀菌剂的PDA培养基平板上,28℃下恒温培养,以不含药剂平板为空白对照,4d后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百分率。通过各处理剂量的对数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处理杀菌剂对小麦枯萎病的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效EC50)*100;

理论毒力系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杀菌组合物对小麦枯萎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

表3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枯萎病室内毒力测定

由表3可知,乳酸链球菌素、丙硫菌唑对小麦枯萎病的EC50分别为3.15mg/L和2.44mg/L,乳酸链球菌素的毒力指数高于丙硫菌唑的毒力指数,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混配比例在80∶1-1∶80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其中当两者按5∶1-1∶5比例复配后对小麦枯萎病的增效作用尤为显著。

实施例4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复配对小麦叶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抑菌效果测定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组合物对小麦叶斑病菌的抑制作用。从PDA培养基上培养4d的小麦根腐病菌落边缘取直径为5mm的菌丝块分别接种到含不同浓度杀菌剂的PDA培养基平板上,28℃下恒温培养,以不含药剂平板为空白对照,4d后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百分率。通过各处理剂量的对数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处理杀菌剂对小麦叶斑病的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效EC50)*100;

理论毒力系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杀菌组合物对小麦叶斑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4。

表4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叶斑病室内毒力测定

Figure BDA0002316867640000081

由表4可知,乳酸链球菌素、丙硫菌唑对小麦叶斑病的EC50分别为3.11mg/L和2.75mg/L,乳酸链球菌素的毒力指数高于丙硫菌唑的毒力指数,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混配比例在80∶1-1∶80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其中当两者按5∶1-1∶5比例复配后对小麦叶斑病的增效作用尤为显著。

实施例5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实验

1.实验处理:本实验根据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农药单剂12.5%乳酸链球菌素悬浮剂和20%丙硫菌唑悬浮剂及空白清水对照。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66.7m2,每处理重复3次;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常规喷雾法施药,药后7天再施药1次,总共用药两次,分别于施药前及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21天调查病情指数。在实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实验结果见表5。

表5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

从表5可以看出,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杀菌组合在相对低的用量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表现出优异的协同增效性,持效期长。

实施例6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实验

1.实验处理:本实验根据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农药单剂12.5%乳酸链球菌素悬浮剂和20%丙硫菌唑悬浮剂及空白清水对照。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66.7m2,每处理重复3次;在小麦纹枯病发病初期采用常规喷雾法施药,药后7天再施药1次,总共用药两次,分别于施药前及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21天调查病情指数。在实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实验结果见表6。

表6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2316867640000101

从表6可以看出,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杀菌组合在相对低的用量下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表现出优异的协同增效性,持效期长。

实施例7防治小麦枯萎病田间药效实验

1.实验处理:本实验根据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农药单剂12.5%乳酸链球菌素悬浮剂和20%丙硫菌唑悬浮剂及空白清水对照。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66.7m2,每处理重复3次;在小麦枯萎病发病初期采用常规喷雾法施药,药后7天再施药1次,总共用药两次,分别于施药前及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21天调查病情指数。在实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实验结果见表7。

表7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枯萎病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2316867640000111

从表7可以看出,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杀菌组合在相对低的用量下对小麦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表现出优异的协同增效性,持效期长。

实施例8防治小麦叶斑病田间药效实验

1.实验处理:本实验根据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农药单剂12.5%乳酸链球菌素悬浮剂和20%丙硫菌唑悬浮剂及空白清水对照。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66.7m2,每处理重复3次;在小麦枯萎病发病初期采用常规喷雾法施药,药后7天再施药1次,总共用药两次,分别于施药前及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21天调查病情指数。在实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实验结果见表8。

表8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叶斑病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2316867640000121

从表8可以看出,丙硫菌唑与乳酸链球菌素杀菌组合在相对低的用量下对小麦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表现出优异的协同增效性,持效期长。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农作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