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轮圈结构

文档序号:1424074 发布日期:2020-03-17 浏览:2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自行车的轮圈结构 (Rim structure of bicycle ) 是由 陈育诗 于 2018-09-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为一种自行车的轮圈结构,包含:一花毂,具有一轴心及二耳缘,该轴心具有一轴向,该二耳缘设置于该轴心上;一轮框,具有一连接壁;复数个辐条,各该辐条分别具有一连接段及二支撑段,该连接段连接该连接壁并沿着该轴向区分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其中一个该连接段连接该第一侧及其中一个该耳缘,另一个该连接段则连接该第二侧及另一个该耳缘,且该二支撑段沿着该轴向排列。(The invention is a rim structure of a bicycle, comprising: the hub is provided with an axis and two ear edges, the axis is provided with an axial direction, and the two ear edges are arranged on the axis; a wheel frame having a connecting wall; the spok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section and two supporting sections respectively, the connecting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wall and is divided into a first side and a second sid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ne connecting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ide and one of the ear edges, the other connecting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ide and the other ear edge, and the two supporting section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自行车的轮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特别有关于指一种自行车的轮圈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及图2,以一般脚踏车的轮圈为例,其主要包含有一花毂10、一轮框20及复数个辐条30,该轮框20具有供以装设轮胎的一框唇部21,以及供以连接各该辐条30的一连接部22,该框唇部21及该连接部22之间具有一框底23,该连接部22具有一第一连接壁221及一第二连接壁222,从图1的剖视图显示,该第一连接壁221及该第二连接壁222的其中一侧连接至该框底23,而该第一连接壁221及该第二连接壁222的另一侧相连接,使该连接部22的剖视概呈三角形。

而该花毂10具有一第一勾接部11及一第二勾接部12,而其中一部分的该辐条30的其中一端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壁221,另一端则连接于该第二勾接部12,而另外一部份的该辐条30的其中一端连接于该第二连接壁222,另一端则连接于该第一勾接部11。

特别的是,各该辐条30连接该连接部22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弯折段31及一第二弯折段32,而该第一连接壁221及该第二连接壁222上穿设有复数个连接孔223,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壁221及该第二连接壁222上的各该辐条30,是藉由该第一弯折段31穿设其中一个该连接孔223,并藉由该第二弯折段32靠抵于该第一连接壁221或该第二连接壁222上,以防止各该辐条30脱出各该连接孔223。

而各该辐条30连接该花毂10的一端则具有一第三弯折段33,且该第一勾接部11及该第二勾接部12上则穿设有复数个勾接孔101,各该辐条30的第三弯折段33分别穿设于其中一个该勾接孔101,且各该辐条30的端部具有一卡制凸点331,该卡制凸点331的径长大于该勾接孔101的孔径,使各该辐条30穿设于该勾接孔101内后,受到该卡制凸点331的阻挡以防止各该辐条30脱出各该勾接孔101。

为让使用者能够调整各该辐条30的张力,故各该辐条30上又分别设有一张力调节部34,使用者能够藉由转动该张力调节部34以调整该辐条30的长度,进而改变该轮框20及该花毂10之间的张力。

由于各该辐条30的该第一弯折段31、该第二弯折段32及该第三弯折段33之间都具有一弯折角A,导致自该轮胎接触地板而受一力F1时,该力F1的传递方向如图1中所示,该力F1自该轮胎传递至该轮框20,再从该轮框20传递至各该辐条30,当该力F1经过各该弯折角A时,各该弯折角A的支撑力F1不足,导致各该辐条30在长时间使用下容易于各该弯折角A的位置断裂;且各该张力调节部34设于各该辐条30上,该力F1经过时亦容易从该张力调节部34的位置损坏。

再者,各该辐条30的排列一般如图2中所示,二个该辐条30连接该第一连接壁221,而一个连接该第二连接壁222(图中未示)的该辐条30是位于前述二个连接该第一连接壁221的该辐条30之间,在使用上,由于该轮框20接触地面的每一个点,来自该轮胎的力F1会自该轮框20传递至最接近的该辐条30,然而,不管该轮框20是从哪个位置接触地面,来自地面的力F1一定会传递至最接近的其中二或三个该辐条30,而该三个辐条30其中有二个位于该轮框20的同一侧,另一个该辐条30则位于该轮框20的另一侧,导致各该辐条30传递的力F1并不平均,进而容易使该轮框20受力不均而歪斜或弯曲。

请参阅图3,为改善该张力调节部34设置于各该辐条30上,导致各该辐条30的结构强度较弱的缺失,市面上有一种辐条30是将该张力调节部34设置于该辐条30的其中一端,而该张力调节部34则必须设置于该轮框20的该框底23上,由于该张力调节部34设置于该框底23,使其结构强度增加,然而,当使用者须调节各该辐条30的张力时,使用者须将套设于该框唇部21的轮胎拆下并露出位于该框底23上的各该张力调节部34,才能够于以工具转动各该张力调节部34,进而改变各该辐条30的张力。

然而,在使用者每次需调整张力时,都必须将该轮胎拆下,显得调整张力的作业格外麻烦。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改进以下几点:

1.由于各该辐条的该弯折角过多,导致结构脆弱而容易损坏。

2.该张力调节部设置于该辐条的中央,导致结构脆弱而容易损坏。

3.各该辐条的排列方式导致力传递不平均,使该轮框容易歪斜或弯曲。

4.调整张力时必须拆卸轮胎,导致使用者在调整张力时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解决因辐条弯折导致结构脆弱的缺失。

本发明之第二目的在于,解决该张力调节部设置于辐条中央,导致结构脆弱的缺失。

本发明之第三目的在于,解决辐条的排列导致力传递不平均的缺失。

本发明之第四目的在于,解决张力调节部设置于框底,导致调整张力时必须拆卸轮胎的麻烦。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自行车的轮圈结构,包含:一花毂,具有一轴心及二耳缘,该轴心具有一轴向,该二耳缘设置于该轴心上;一轮框,具有一连接部;复数个辐条,各该辐条分别具有一连接段及二支撑段,该连接段贯穿该连接部并沿着该轴向区分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其中一个该连接段连接该第一侧及其中一个该耳缘,另一个该连接段则连接该第二侧及另一个该耳缘,且该二支撑段沿着该轴向排列。

更进一步的,该轮框具有一框唇部,该连接部及该框唇部之间具有一框底,该连接部具有二个连接壁,该二连接壁的其中一端分别连接该框底,而该二连接壁的二端相连接,各该辐条穿过该二连接壁接近该框底的位置。

更进一步的,该连接部具有二连接壁,该二连接壁之间具有一支撑壁,该二连接壁的其中一侧连接一框底,而该二连接壁的另一侧分别连接该支撑壁的二侧,各该辐条的该连接段靠抵于该支撑壁。

更进一步的,该支撑段具有一组接孔,而该连接段具有连通二端的一贯孔,另具有二固定栓,其中一个该固定栓插置其中一个该组接孔及该贯孔,另一个该固定栓插置于另一个该组接孔及该贯孔,使该二支撑段与该连接段组接结合。

更进一步的,该连接部具有一连接壁,且该轮框具有一框底,该连接壁连接于该框底,而各该辐条分别贯设该连接壁。

更进一步的,该轴心沿着该轴向具有相对的二端,其中一个该耳缘设于该轴心的其中一端,另一个该耳缘设于该轴心的另一端,而该耳缘具有复数个支撑肋及一环绕壁,各该支撑肋的其中一端固定于该轴心上,且各该支撑肋沿着该轴心的周向环绕,而该环绕壁环绕固定于各该支撑肋的另一端,使该环绕壁沿着该轴心的周向环绕该轴心,该二支撑段的其中一端分别具有一外螺纹,另具有二调节件,该二调节件分别具有衔接的一调节部及一螺锁部,该螺锁部具有一内螺纹,该二调节件的该螺锁部分别穿过该二耳缘的该环绕壁,而该二调节件的该内螺纹分别与该二支撑段的该外螺纹啮合。

更进一步的,该二支撑段位于该连接段的二端,其中一个该支撑段位于该连接段的第一侧的一端,而另一个该支撑段位于该连接段的第二侧的一端。

更进一步的,该连接段及该二支撑段为一体成形制成。

更进一步的,每一个该辐条另具有一套环,该套环套设于该辐条上,且该套环位于该辐条及该轮框之间。

更进一步的,该套环的数量为二个,该连接段与该二支撑段之间的连接位置分别具有一转折部,其中一个该套环是套设于其中一个该转折部的位置,而另一个该套环是套设于另一个该转折部的位置。

藉此,本发明该辐条的支撑段是沿着该花毂的轴向并排,且设置于该轮框二侧的该辐条相连接,使轮框受力并传至各该辐条时,各该辐条的支撑段能够共同承受力的传递,进而使每一个该辐条的该支撑段能够承受更多的受力,且各该辐条仅支撑段与连接段连接的位置弯折,使其弯折位置少,且各该辐条的支撑段沿着轴向并排,更能够防止各该辐条损坏。

本发明藉由设置于该支撑段其中一端的调节件调整张力,而该调节件是固定于该支撑段的其中一端,且该花毂的耳缘则具有环绕该花毂的环绕壁,藉由调节件固定于该环绕壁上,使用者能够直接于该花毂上调整该调节件,而不需要拆卸轮胎,且该调节件设置于该支撑段的其中一端,其结构受该环绕壁支撑,进而使该支撑段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辐条交叉组设于花毂的剖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辐条组设于轮框,且辐条是左右两侧相交错排列。

图3为现有技术的张力调节部设置于轮胎内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于第一实施例中辐条组设于花毂及轮框上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于第一实施例中,轮框倾斜力经由轮胎传导至轮框,再自轮框传导至辐条上的传导路径图。

图7A为本发明于第二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图7B为本发明于第二实施例中,轮框及辐条的放大剖视图。

图8A为本发明于第三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图8B为本发明于第三实施例中,轮框及辐条的放大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于第三实施例中,轮框倾斜力经由轮胎传导至轮框,再自轮框传导至辐条上的传导路径图。

图10A为本发明于第四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图10B为本发明于第四实施例中,轮框及辐条的放大剖视图。

图11A为本发明于第五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图11B为本发明于第五实施例中,轮框及辐条的放大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于第六实施例中,轮框、辐条及固定栓的放大分解图。

图13为本发明于第六实施例中,轮框、辐条及固定栓组设后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于第七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图中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40、花毂;41、轴心;42、耳缘;422、环绕壁;50、轮框;60、轮胎;70、辐条;71、连接段;711、第一侧;712、第二侧;72、支撑段;721、外螺纹;80、调节件;81、调节部;82、螺锁部;821、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至图6,本发明于第一实施例中为一种自行车的轮圈结构,包含:

一花毂40,具有一轴心41及二耳缘42,该轴心41具有一轴向X,该二耳缘42设置于该轴心41上,该轴心41沿着该轴向X具有相对的二端,其中一个该耳缘42设于该轴心41的其中一端,另一个该耳缘42设于该轴心41的另一端,而该耳缘42具有复数个支撑肋421及一环绕壁422,各该支撑肋421的其中一端固定于该轴心41上,且各该支撑肋421沿着该轴心41的周向环绕,而该环绕壁422环绕固定于各该支撑肋421的另一端,使该环绕壁422沿着该轴心41的周向环绕该轴心41;

一轮框50,具有一连接部51及一框唇部52,该连接部51及该框唇部52之间具有一框底53,该连接部51具有自该框底53延伸的二连接壁511,该二连接壁511的其中一端连接该框底53,而该二连接壁511的另一端则相连接,使该连接部51及该框底53的剖视如图5中所示呈三角形的型态,而该框唇部52则供以卡设一轮胎60;

复数个辐条70,各该辐条70分别具有一连接段71及二支撑段72,该连接段71穿过该二连接壁511并沿着该轴向X区分为一第一侧711及一第二侧712,其中一个该支撑段72连接该第一侧711及其中一个该耳缘42,另一个该支撑段72则连接该第二侧712及另一个该耳缘42,且该二支撑段72沿着该轴向X排列。

在第一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该支撑段72位于该连接段71的第一侧711的一端,而另一个该支撑段72位于该连接段71的第二侧712的一端,使各该辐条70呈U字形,且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段71及该二支撑段72为一体成形。

请参阅图5,该二支撑段72连接该连接段71的另一端分别具有一外螺纹721,另具有一调节件80,该调节件80具有衔接的一调节部81及一螺锁部82,该调节部81供以让使用者转动,该螺锁部82具有一内螺纹821,该调节件80的该螺锁部82穿过该耳缘42的该环绕壁422,该螺锁部82的该内螺纹821与该外螺纹721啮合,而使用者转动该调节部81使该调节件80转动,藉由该内螺纹821与该外螺纹721啮合而能够微调整各该辐条70的该支撑段72的长度,进而改变该轮框50及该花毂40之间的张力,更因为该支撑段72调整张力的位置设置于该花鼓40上,使该支撑段72笔直地延伸而不具有弯折处,进而让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请参阅图6,该连接段71与该二支撑段72之间的连接位置分别具有一转折部73,当该轮框50倾斜地与地面接触时,来自地面的一力F2自该轮胎60传递至该轮框50,由于该轮框50是呈倾斜地,因此该力F2先经过其中一个该转折部73,而该力F2经过该转折部73后,由其中一个该支撑段72及该连接段71将该力F2分为一第一传递路径F2’及一第二传递路径F2”,该第一传递路径F2’是沿着其中一个该支撑段72传递,而该第二传递路径F2”则是沿着该连接段71传递至另一个该支撑段72,该力F2经由该第一传递路径F2’分散至其中一个该支撑段72,又经由该第二传递路径F2”分散至该连接段71及另一个该支撑段72;

藉由该连接段71连接该二支撑段72,使该力F2在经过其中一个该转折部73后,能够沿着该第一传递路径F2’及该第二传递路径F2”分散至该二支撑段72上,进而让该力F2能够由排列的该二支撑段72共同支撑;

更佳的是,由于该二支撑段72沿着该轴向X排列,该力F2经由该第一传递路径F2’及该第二传递路径F2”分散传递至该花毂40时,该力F2沿着该轴向X平均的传递至该花毂40的该二耳缘42上,使该轮框50的该连接部51平均受压,进而达成防止该轮框50弯曲或变形的功效。

请参阅图7A及图7B,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该二连接壁511的其中一端连接该框底53,该二连接壁511的另一端并未相连接,而各该辐条70的该连接段71穿过该二连接壁511,且各该辐条70的该二支撑段72分别连接该连接段71及该花毂40。

请参阅图6,本发明于第一个实施例中,各该辐条70穿设于该二连接壁511远离该框底53的位置,使各该辐条70的该连接段71具有一第一距离G1,请参阅图8A及图8B,而在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中,各该辐条70穿过该二连接壁511接近该框底53的位置,使各该辐条70的该连接段71具有一第二距离G2,而该第二距离G2大于该第一距离G1;

请参阅图9,在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中,当该轮框50倾斜时,该力F2自该轮胎60传递至该轮框50,再从该轮框50传递至其中一个该转折部73,该力F2沿着该第一传递路径F2’分散传递至其中一个该支撑段72,该力F2又沿着该第二传递路径F2”分散传递至该连接段71及另一个该支撑段72,由于该连接段71较长,使更多该力F2能够沿着该第二传递路径F2”传递至该连接段71,进而让该力F2能够更平均的分配于每一个该辐条70的该二支撑段72上,使各该辐条70更坚固而不易损坏。

请参阅图10A及图10B,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中,该二连接壁511之间另具有一支撑壁512,该二连接壁511的其中一侧连接该框底53,而该二连接壁511的另一侧分别连接该支撑壁512的二侧,该连接段71靠抵于该支撑壁512上,使该轮框50的剖视如图10所示;藉由该支撑壁512给予各该辐条70的该连接段71支撑,达成防止该辐条70损坏的功效。

请参阅图11A及图11B,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中,每一个该辐条70另具有二套环91,该二套环91套设于该辐条70上,而该二套环91分别位于该辐条70及该轮框50之间,藉由该套环91紧迫该辐条70,达成防止该辐条70晃动的功效。

较佳的是,其中一个该套环91套设于该辐条70的其中一个该转折部73的位置,而另一个该套环91套设于该辐条70的另一个该转折部73的位置,藉由该91加强各该辐条70的转折部73的强度,进而使该辐条70更为坚固。

请参阅图12及图13,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中,该连接段71及该二支撑段72非一体成形制成,该支撑段72连接该花毂40的另一端具有一组接孔722,而该连接段71具有连通二端的一贯孔713,另具有二固定栓92,其中一个该固定栓92插置其中一个该组接孔722及该贯孔713,另一个该固定栓92插置于另一个该组接孔722及该贯孔713,使该二支撑段72与该连接段71组接结合,藉由能够拆卸的该连接段71及该二支撑段72,使该辐条70于该轮框50上的拆装更容易。

请参阅图14,该连接壁511的数量为一个,该连接壁511自该框底53延伸,而该辐条70贯穿该连接壁511,使该辐条70的该支撑段72靠抵于该连接壁511上,由于该连接壁511的数量仅为一个,进而使其具有重量轻的优点。

2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车轮轮毂单元的密封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