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牵引复位装置

文档序号:1473115 发布日期:2020-02-25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骨折牵引复位装置 (Fracture traction reduction device ) 是由 陈聚伍 于 2019-12-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包括主动调节机构和被动调节机构,两调节机构的调节端分别固定安装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分别固定在骨折部位的远端和近端,通过主动调节机构和/或被动调节机构分别对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调节使骨折部位远端和近端匹配对接,移动和角度调节使骨折远端和近端的骨缝位置对应,进而实现推进复位对接和固定。本发明调节方式简单易学,精准度非常高,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和对接不准确性,简单培训后适合各层次医生操作使用,也为骨折定位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racture traction redu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active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a passive adjusting mechanism, wherein adjusting ends of the two adjusting mechanisms are respectively and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Kirschner wire and a second Kirschner wire, the first Kirschner wire and the second Kirschner wire are respectively fixed at the far end and the near end of a fracture part, the far end and the near end of the fracture part are matched and butted by respectively adjusting the first Kirschner wire and the second Kirschner wire through the active adjusting mechanism and/or the passive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the positions of bone seams at the far end and the near end of the fracture are corresponding through movement and angle adjustment, so that the push-in reduction butting and fixation are realized.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easy learning of the adjusting mode, very high precision, reduction of the difficulty of operation and the inaccuracy of butt joint, suitability for operation of doctors in each level after simple training, and provision of a basis for standardized operation of fracture positioning.)

骨折牵引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骨折定位固定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精准地进行多步骤复合调节和固定的骨折部位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股骨干骨折和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在进行髓内钉固定和接骨板固定之前,首先需要对骨折部位的两端进行复位对接和固定。牵引是复位股骨骨折、恢复下肢长度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医院用于下肢骨折病人复位的牵引器主要包括牵引绳和滑轮,牵引绳的一端连接骨折处的支架,另一端绕过滑轮后悬挂砝码,并通过人工增加砝码的数量或更换砝码的重量来控制牵引力。由于病人躺在病床会动弹,使得牵引力发生变化,一旦牵引力发生变化,就应调节砝码的重量。对于现有的人工控制方法来说,频繁更换砝码极为不便,不仅给医院护士人员的工作增加负担,而且对骨折病人的复位带来麻烦。另一方面,由于牵引绳的一端连接骨折部位远端,且需要牵引力度较大,导致骨折远端被牵引的方向只能沿牵引绳方向,而骨折后骨折远端和近端通常存在交错和扭转情况,现有技术中通过牵引骨折远端的方式属于刚性牵引,不易对骨折进行旋转和摆动,从而无法达到最佳的复位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骨折定位固定装置多角度调节灵活性差或无法实现任意角度和位置调节移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适合任意骨折情况进行多步骤复合调节的复位装置,达到快速和精准对接骨折部位,对骨折部位具有较高约束性,以利于对骨折部位后续手术顺利进行。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包括主动调节机构和被动调节机构,两调节机构的调节端分别固定安装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分别固定在骨折部位的远端和近端,通过主动调节机构和/或被动调节机构分别对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调节使骨折部位远端和近端匹配对接。所述的主动调节机构为牵引组件A,该牵引组件A包括三维调节机构一,该三维调节机构一的底部被固定,该三维调节机构一的控制末端固定所述克氏针一;被动调节机构为牵引组件A,或牵引组件B,或牵引组件C,或牵引组件D。所述的牵引组件B包括立杆,立杆上端横向连接有平杆,平杆末端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该末端角度调节机构的调节部件固定所述克氏针二。所述的牵引组件C包括立杆,立杆上端横向连接有平杆,平杆末端有一段防转插杆,还设置有条状的克氏针座,该条状克氏针座含有横向插孔能够匹配插装在防转插杆上,该条状克氏针座上分别有一系列竖向针孔用于套固相应克氏针二。所述的牵引组件D包括三维调节机构二,该三维调节机构二的底部被固定,该三维调节机构二的控制末端固定有立杆,立杆上端横向连接有平杆,平杆末端有一段防转插杆,还设置有条状的克氏针座,该条状克氏针座含有横向插孔能够匹配插装在防转插杆上,该条状克氏针座上分别有一系列竖向针孔用于套固相应克氏针二。

另外,还可以在牵引组件A的末端设置有末端角度调节机构。

其中,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是在相应杆件末端设置有旋转克氏针座,旋转克氏针座包括固定在相应杆件末端的旋转体、旋转盖和滑动旋转杆,旋转体和旋转盖相互扣合固定,在旋转体和旋转盖之间沿轴向垂直有让位卡孔并匹配安装有滑动旋转杆,在旋转盖设置有对滑动旋转杆锁定的转动锁丝或卡箍,滑动旋转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竖向的装配孔并匹配安装有克氏针,通过克氏针锁丝或卡箍对克氏针锁定。

或者,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是在相应杆件末端设置有能够转动旋转克氏针座,可滑动旋转克氏针座包括套装在相应杆件末端且能够转动的旋转体、旋转盖和滑动旋转杆,旋转体和旋转盖相互扣合固定,在旋转体和旋转盖之间沿轴向垂直有让位卡孔并匹配安装有滑动旋转杆,在旋转盖设置有对滑动旋转杆锁定的转动锁丝或卡箍,滑动旋转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竖向的装配孔并匹配安装有克氏针,通过克氏针锁丝或卡箍对克氏针锁定。

所述滑动旋转杆的轴线与相应杆件的轴线垂直,但不相交。

其中,三维调节机构一包括一级杆件立杆、二级杆件纵轴、三级杆件竖轴和四级杆件横轴,其中立杆被固定件固定在床架或支架上,立杆上端通过横三通座连接有纵轴,纵轴末端通过升降三通座连接竖轴,竖轴上端通过纵三通座连接横轴;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位于横轴末端;所述各三通座包括座体,座体中部设置有轴向通孔用于套接下级杆件并锁死,座体侧壁固定有径向连接座用于连接上级杆件并锁死。

其中,三维调节机构二包括一级杆件立杆、二级杆件横丝杠、三级杆件纵丝杠和四级杆件升降杆,其中立杆被固定件固定在床架或支架上,立杆上端通过纵三通座连接有横丝杠,横丝杠末端通过横三通座连接纵丝杠,纵丝杠上端通过升降三通座连接升降杆;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位于横轴末端;所述各三通座包括座体,座体中部设置有轴向通孔用于套接下级杆件并锁死,座体侧壁固定有径向连接座用于连接上级杆件并锁死。

以上所述座体的内端套装有进旋控制帽且能够转动,进旋控制帽通过轴向滑动锁丝或卡箍与座体内端固定在一起用以防止轴向滑动,进旋控制帽通过旋转锁丝或卡箍固定下级杆件用以防止下级杆件转动,或者,进旋控制帽侧壁贯穿设置有内端径向插孔,内端径向插孔中贯穿插装有旋转控制板,同时下级杆件设置有沿径向凹陷的或贯穿的轴向卡槽,旋转控制板同时位于轴向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推进装置,该推进装置包括连接在座体外侧的螺母约束套,的外端壁中心设置有螺杆出口,下级杆件位于座体轴向通孔中的末端部分设置有外螺纹形成螺纹段,螺纹段能够从所述螺杆出口引出,在螺纹段套装有调节螺母,所述螺母约束套侧面设置有能够侧孔能够使调节螺母外露以便于对调节螺母旋转操作。

一种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调节机构和被动调节机构,两调节机构的调节端分别固定安装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分别固定在骨折部位的远端和近端,通过主动调节机构和/或被动调节机构分别对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调节使骨折部位远端和近端匹配对接,所述的主动调节机构为牵引组件D,该牵引组件D包括三维调节机构二,该三维调节机构二的底部被固定,该三维调节机构二的控制末端固定有立杆,立杆上端横向连接有平杆,平杆末端有一段防转插杆,还设置有条状的克氏针座,该条状克氏针座含有横向插孔能够匹配插装在防转插杆上,该条状克氏针座上分别有一系列竖向针孔用于套固相应克氏针一;被动调节机构为牵引组件C,该牵引组件C包括立杆,立杆上端横向连接有平杆,平杆末端有一段防转插杆,还设置有条状的克氏针座,该条状克氏针座含有横向插孔能够匹配插装在防转插杆上,该条状克氏针座上分别有一系列竖向针孔用于套固相应克氏针二。

所述三维调节机构的三维杆件之间通过二维控制机构连接,二维控制机构包括中轴、丝母架、丝母、机构架、双向刹紧架和导向键,所述机构架含有圆柱状中心轴孔用于套装所述中轴,机构架的前端部用于连接所述丝母架,机构架的后端部用于连接所述双向刹紧架;所述中轴为圆柱形杆体,其一端设置螺纹段位于所述丝母架内,其另一端设置轴向平滑槽或键槽位于双向刹紧架内;所述的丝母架包括连轴腔和丝母腔,连轴腔套固于所述机构架一端,丝母腔内套装有丝母且丝母有部分外露于丝母腔之外便于手持旋转,丝母套装在所述中轴的螺纹段;双向刹紧架包括基座和固定在基座两侧的周向刹紧卡箍和轴向刹紧卡箍,周向刹紧卡箍匹配套接所述机构架后端部,轴向刹紧卡箍匹配套接中轴,基座设置匹配套装于所述轴向平滑槽或键槽的导向键,周向刹紧卡箍和轴向刹紧卡箍分别设置有能被锁死的锁紧机构,当周向刹紧卡箍锁死而轴向刹紧卡箍松开时,中轴仅能够沿机构架的中心轴孔轴向滑动而不能旋转,当轴向刹紧卡箍锁死而周向刹紧卡箍松开,中心轴只能沿轴心旋转而不能轴向滑动,当两刹紧卡箍全部锁死,则中心轴与机构架固定为一体。

周向刹紧卡箍和轴向刹紧卡箍都为圆环状且存在开口,开口处包括两个存在配合间隙的锁紧端,两锁紧端上分别有对应的锁紧孔,相邻锁紧孔内贯穿安装卡箍锁丝。双向刹紧架还包括与基座的中心支撑板,周向刹紧卡箍和轴向刹紧卡箍分别位于中心支撑板两侧,中心支撑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轴孔用于套装所述中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两调节机构的调节端分别固定安装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再利用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分别固定在骨折部位的远端和近端,通过对两个调节机构或者一个调节机构进行移动(横移、纵移和升降移动)和角度调节使骨折远端和近端的骨缝位置对应,进而实现推进复位对接和固定。其调节方式能够实现骨折位置的拉伸、转动(转角)、上下左右平移对准和复位对接的功能,骨缝对接后受各钢件支撑稳定程度高,便于后续手术操作。本发明调节方式简单易学,精准度非常高,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和对接不准确性,简单培训后适合各层次医生操作使用,也为骨折定位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

本发明装置能够在透视条件下进行操作,为无创手术提供有力支持。两个调节机构中,不仅可以采用两个独立的调节机构,而且可以简化其中一个调节机构仅为固定机构,而另一个为多维调节机构,从而能够在透视方向上合理躲避X光线,达到最佳实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采用各牵引组件的对比图。

图3是本发明牵引组件A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牵引组件B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牵引组件C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牵引组件D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E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是图7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7中旋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7中滑动旋转杆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6中F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竖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可滑动克氏针座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3中E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9是图18中连体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中二维控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0中双向刹紧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立杆,2为升降三通座,31为纵丝杠,32为横丝杠,321为螺纹段,4为横三通座,41为座体,42为轴向通孔,43为径向连接座,44为内端径向插孔,45为环形槽,46为轴向滑动锁孔,47为旋转锁孔,5为纵轴,6为纵三通座,7为升降杆,71为平杆一,72为防转插杆一,8为克氏针座一,9为克氏针座二,10为立杆一,101为平杆二,102为防转插杆二,11为立杆二,111为平杆三,12为旋转克氏针座,121为旋转体,122为旋转盖,123为滑动旋转杆,124为固定丝,125为转动锁丝,126为克氏针锁丝,127为让位卡孔,13为推进装置,131为螺母约束套,132为调节螺母,133为套锁丝,134为螺杆出口,14为进旋控制帽,15为旋转控制板,16为压板,17为横轴(旋转轴),18为可滑动克氏针座,19为竖轴,20为轴向卡槽,21为克氏针,23为卡箍,24为卡箍锁孔。M1和M2分别是主动调节机构和被动调节机构,P1和P2分别是三维调节机构一和三维调节机构二。

具体实施方式

骨折后,会出现骨折远端和近端相互错位和转动及摆动的情况出现,在将骨折的远端和近端对接复位过程中,采用一种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包括主动调节机构M1和被动调节机构M2,如图1所示,两调节机构的调节端分别固定安装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分别固定在骨折部位的远端和近端,首先需要调节牵引骨折远端和近端使两者分离,然后通过主动调节机构和/或被动调节机构分别对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调节使骨折部位远端和近端,移动(横移、纵移和升降移动)和角度调节使两者的骨缝位置对应,然后在向内推进实现复位对接,最后对复位部位固定。

其中,主动调节机构和被动调节机构可以选择牵引组件A、B、C、D能够适合搭配的两个组合。

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主动调节机构为牵引组件A,采用被动调节机构也为牵引组件A。

如图3所示,该牵引组件A包括三维调节机构一P1,该三维调节机构一的底部被固定,该三维调节机构一的控制末端固定所述克氏针一。具体地,三维调节机构一包括一级杆件即立杆1、二级杆件即纵轴5、三级杆件即竖轴19和四级杆件即横轴17。其中立杆被固定件固定在床架或支架(载体)上,固定部件为本领域常见的锁扣部件,或者为两个以上横穿螺栓固定等。如图3中,立杆1上端通过横三通座4连接有纵轴5,纵轴5末端通过升降三通座2连接竖轴19,竖轴19上端通过纵三通座6连接横轴17。

进一步地,如图14-16所示,各三通座(即横三通座4、升降三通座2和纵三通座6)的座体41内端套装有进旋控制帽14且能够转动,进旋控制帽14通过轴向滑动锁丝与座体41内端固定在一起用以防止轴向滑动。进旋控制帽14还用于防止下级杆件转动(纵轴5相对于立杆1为下级杆件,竖轴19相对于纵轴5为下级杆件,横轴17相对于竖轴19为下级杆件),通过旋转锁丝固定下级杆件用以防止下级杆件转动,如图16中在座体41内端有环形槽45,旋转锁丝内端***环形槽45,从而利用旋转锁丝能够防止进旋控制帽14从座体41内端脱落,对旋转锁丝锁定后能够防止进旋控制帽14转动。该方式能够实现各三通座(即横三通座4、升降三通座2和纵三通座6)的阀体内下级杆件转动和锁定,即实现整体对克氏针的三维角度调节。另外,进旋控制帽14侧壁贯穿设置有内端径向插孔44,内端径向插孔44中贯穿插装有旋转控制板15,同时下级杆件设置有沿径向凹陷的或贯穿的轴向卡槽,旋转控制板15同时位于轴向卡槽内;该方式能够在进旋控制帽14被锁定不再旋转后,将各三通座(即横三通座4、升降三通座2和纵三通座6)的阀体内下级杆只能轴向移动。再进一步地,还可以在阀座上固定一个压板16,用于阻止旋转控制板15,即当旋转控制板15与压板16贴合后,能够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从而限制了下级杆件相对于三通座的转动。

控制下级杆件在相应三通座内轴向移动的方式可以是人力推拉控制,也可以进一步设置轴向调节机构,即设置有控制下级杆件在相应三通座内轴向移动的机构,该机构可以是如图14-图16所示的方式,在座体4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推进装置13,该推进装置13包括连接在座体41外侧的螺母约束套131,螺母约束套131的外端壁中心设置有螺杆出口,下级杆件位于座体41轴向通孔42中的末端部分设置有外螺纹形成螺纹段321,螺纹段321能够从所述螺杆出口引出,在螺纹段321套装有调节螺母132。而且,在螺母约束套131侧面设置有能够侧孔能够使调节螺母132外露以便于对调节螺母132旋转操作。通过旋拧调节螺母132,能够实现下级杆件沿轴向进退移动。

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主动调节机构为牵引组件A来固定安装克氏针一,采用被动调节机构也为牵引组件B来固定安装克氏针二。

其中牵引组件A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牵引组件A相同,不详述,牵引组件B包括立杆,立杆上端横向连接有平杆,平杆末端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该末端角度调节机构的调节部件固定所述克氏针二。

角度调节机构位于横轴末端,如图7-图13所示,角度调节机构是在相应杆件(即横轴)末端设置有旋转克氏针座12,用于安装克氏针。旋转克氏针座12包括固定在相应杆件末端的旋转体121、旋转盖122和滑动旋转杆123,旋转体121和旋转盖122相互扣合固定,在旋转体121和旋转盖122之间沿轴向垂直有让位卡孔并匹配安装有滑动旋转杆123,在旋转盖122设置有对滑动旋转杆123锁定的转动锁丝,滑动旋转杆1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竖向的装配孔并匹配安装有克氏针,通过克氏针锁丝对克氏针锁定。所述滑动旋转杆123的轴线与相应杆件的轴线垂直,但不相交。

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主动调节机构为牵引组件A来固定安装克氏针一,采用被动调节机构也为牵引组件B来固定安装克氏针二。

其中牵引组件A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牵引组件A相同,不详述,牵引组件B包括立杆,立杆上端横向连接有平杆,平杆末端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该末端角度调节机构的调节部件固定所述克氏针二。

角度调节机构位于横轴末端,角度调节机构是在相应杆件末端设置有能够转动旋转克氏针座12,如图17所示,可滑动旋转克氏针座12包括套装在相应杆件末端且能够转动的旋转体121、旋转盖122和滑动旋转杆123,旋转体121和旋转盖122相互扣合固定,在旋转体121和旋转盖122之间沿轴向垂直有让位卡孔并匹配安装有滑动旋转杆123,在旋转盖122设置有对滑动旋转杆123锁定的转动锁丝,滑动旋转杆1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竖向的装配孔并匹配安装有克氏针,通过克氏针锁丝对克氏针锁定。

实施例4: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主动调节机构为牵引组件A来固定安装克氏针一,采用被动调节机构也为牵引组件C来固定安装克氏针二。

其中牵引组件A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牵引组件A相同,不详述,牵引组件C包括立杆,立杆上端横向连接有平杆,平杆末端有一段防转插杆,还设置有条状的克氏针座,该条状克氏针座含有横向插孔能够匹配插装在防转插杆上,该条状克氏针座上分别有一系列竖向针孔用于套固相应克氏针二。

如图6所示,条状的克氏针座可以有多种型号,不同型号的长度不同,分布的插孔数量不同,根据条状的克氏针座所处骨折部位上方的位置,选择最佳插孔用于插装相应的克氏针。

实施例5: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主动调节机构为牵引组件A来固定安装克氏针一,采用被动调节机构也为牵引组件D来固定安装克氏针二。

其中牵引组件A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牵引组件A相同,不详述,牵引组件D包括三维调节机构二P2,如图6所示,该三维调节机构二的底部被固定,该三维调节机构二的控制末端固定有立杆,立杆上端横向连接有平杆,平杆末端有一段防转插杆,还设置有条状的克氏针座,该条状克氏针座含有横向插孔能够匹配插装在防转插杆上,该条状克氏针座上分别有一系列竖向针孔用于套固相应克氏针二。条状的克氏针座可以有多种型号,不同型号的长度不同,分布的插孔数量不同,根据条状的克氏针座所处骨折部位上方的位置,选择最佳插孔用于插装相应的克氏针。

本实施例中的三维调节机构二如图6所示,包括一级杆件立杆、二级杆件横丝杠、三级杆件纵丝杠和四级杆件升降杆,其中立杆被固定件固定在床架或支架上,立杆上端通过纵三通座6连接有横丝杠,横丝杠末端通过横三通座4连接纵丝杠,纵丝杠上端通过升降三通座连接升降杆;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位于横轴末端;所述各三通座包括座体41,座体41中部设置有轴向通孔42用于套接下级杆件并锁死,座体41侧壁固定有径向连接座43用于连接上级杆件并锁死。

进一步地,如图14-16所示,各三通座(即横三通座4、升降三通座2和纵三通座6)的座体41内端套装有进旋控制帽14且能够转动,进旋控制帽14通过轴向滑动锁丝与座体41内端固定在一起用以防止轴向滑动。进旋控制帽14还用于防止下级杆件转动,通过旋转锁丝固定下级杆件用以防止下级杆件转动;该方式能够实现各三通座(即横三通座4、升降三通座2和纵三通座6)的阀体内下级杆件转动和锁定,即实现整体对克氏针的三维角度调节。另外,进旋控制帽14侧壁贯穿设置有内端径向插孔44,内端径向插孔44中贯穿插装有旋转控制板15,同时下级杆件设置有沿径向凹陷的或贯穿的轴向卡槽,旋转控制板15同时位于轴向卡槽内;该方式能够在进旋控制帽14被锁定不再旋转后,将各三通座(即横三通座4、升降三通座2和纵三通座6)的阀体内下级杆只能轴向移动。再进一步地,还可以在阀座上固定一个压板16,用于阻止旋转控制板15,即当旋转控制板15与压板16贴合后,能够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从而限制了下级杆件相对于三通座的转动。

控制下级杆件在相应三通座内轴向移动的方式可以是人力推拉控制,也可以进一步设置轴向调节机构,即设置有控制下级杆件在相应三通座内轴向移动的机构,该机构可以是如图14-图16所示的方式,在座体4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推进装置13,该推进装置13包括连接在座体41外侧的螺母约束套131,螺母约束套131的外端壁中心设置有螺杆出口,下级杆件位于座体41轴向通孔42中的末端部分设置有外螺纹形成螺纹段,螺纹段能够从所述螺杆出口引出,在螺纹段套装有调节螺母132。而且,在螺母约束套131侧面设置有能够侧孔能够使调节螺母132外露以便于对调节螺母132旋转操作。通过旋拧调节螺母132,能够实现下级杆件沿轴向进退移动。

实施例6:一种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包括主动调节机构和被动调节机构,两调节机构的调节端分别固定安装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分别固定在骨折部位的远端和近端,通过主动调节机构和/或被动调节机构分别对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调节使骨折部位远端和近端匹配对接。

所述的主动调节机构为如图2中的牵引组件D,该牵引组件D包括三维调节机构二,该三维调节机构二的底部被固定,该三维调节机构二的控制末端固定有立杆,立杆上端横向连接有平杆,平杆末端有一段防转插杆,还设置有条状的克氏针座,该条状克氏针座含有横向插孔能够匹配插装在防转插杆上,该条状克氏针座上分别有一系列竖向针孔用于套固相应克氏针一。

进一步地,如图14-16所示,各三通座(即横三通座4、升降三通座2和纵三通座6)的座体41内端套装有进旋控制帽14且能够转动,进旋控制帽14通过轴向滑动锁丝与座体41内端固定在一起用以防止轴向滑动。进旋控制帽14还用于防止下级杆件转动,通过旋转锁丝固定下级杆件用以防止下级杆件转动;该方式能够实现各三通座(即横三通座4、升降三通座2和纵三通座6)的阀体内下级杆件转动和锁定,即实现整体对克氏针的三维角度调节。另外,进旋控制帽14侧壁贯穿设置有内端径向插孔44,内端径向插孔44中贯穿插装有旋转控制板15,同时下级杆件设置有沿径向凹陷的或贯穿的轴向卡槽,旋转控制板15同时位于轴向卡槽内;该方式能够在进旋控制帽14被锁定不再旋转后,将各三通座(即横三通座4、升降三通座2和纵三通座6)的阀体内下级杆只能轴向移动。再进一步地,还可以在阀座上固定一个压板16,用于阻止旋转控制板15,即当旋转控制板15与压板16贴合后,能够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从而限制了下级杆件相对于三通座的转动。

控制下级杆件在相应三通座内轴向移动的方式可以是人力推拉控制,也可以进一步设置轴向调节机构,即设置有控制下级杆件在相应三通座内轴向移动的机构,该机构可以是如图14-图16所示的方式,在座体4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推进装置13,该推进装置13包括连接在座体41外侧的螺母约束套131,螺母约束套131的外端壁中心设置有螺杆出口,下级杆件位于座体41轴向通孔42中的末端部分设置有外螺纹形成螺纹段,螺纹段能够从所述螺杆出口引出,在螺纹段套装有调节螺母132。而且,在螺母约束套131侧面设置有能够侧孔能够使调节螺母132外露以便于对调节螺母132旋转操作。通过旋拧调节螺母132,能够实现下级杆件沿轴向进退移动。

角度调节机构位于横轴末端,如图7-图13所示,角度调节机构是在相应杆件(即横轴)末端设置有旋转克氏针座12,用于安装克氏针。旋转克氏针座12包括固定在相应杆件末端的旋转体121、旋转盖122和滑动旋转杆123,旋转体121和旋转盖122相互扣合固定,在旋转体121和旋转盖122之间沿轴向垂直有让位卡孔并匹配安装有滑动旋转杆123,在旋转盖122设置有对滑动旋转杆123锁定的转动锁丝,滑动旋转杆1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竖向的装配孔并匹配安装有克氏针,通过克氏针锁丝对克氏针锁定。所述滑动旋转杆123的轴线与相应杆件的轴线垂直,但不相交。

被动调节机构为如图2中的牵引组件C,该牵引组件C包括立杆,立杆上端横向连接有平杆,平杆末端有一段防转插杆,还设置有条状的克氏针座,该条状克氏针座含有横向插孔能够匹配插装在防转插杆上,该条状克氏针座上分别有一系列竖向针孔用于套固相应克氏针二。如图6所示,条状的克氏针座可以有多种型号,不同型号的长度不同,分布的插孔数量不同,根据条状的克氏针座所处骨折部位上方的位置,选择最佳插孔用于插装相应的克氏针。

实施例7:在以上方案基础上,将相应所述修改为卡箍。即可以采用单独的卡箍,或者采用域主体连接在一起的卡箍,例如一种连体式卡箍如图19所示,该卡箍包括了座体41,座体41两侧分别固定有卡箍23,每个卡箍的开口处有连接片,连接片上有锁孔24,通过贯穿螺丝将锁孔固定在一起,达到与上述锁丝锁定的目的。如图可以将图3中的E部变为如图18所示的结构,是通过卡箍和贯穿螺丝进行固定代替原有的锁死固定。

实施例8:在以上方案基础上,所述三维调节机构的三维杆件之间通过二维控制机构连接,如图1所示的二维控制机构,用以控制相互垂直的两个杆件的移动和转动的。图1中,在机构架B4两侧分别安装周向刹紧卡箍B51和轴向刹紧卡箍B54,又在三者的轴心孔内套装中轴B1,通过丝母B3调节中轴B1的轴心移动,周向刹紧卡箍B51约束中轴B1的转动,通过轴向刹紧卡箍B54约束中轴B1的轴向移动。机构架B4的一侧垂直有连接头B46,或者通过一个连接套匹配套装在机构架上或者与机构架为一体结构,连接套一侧垂直的连接座能够与垂向的杆件固定连接,连接座与杆件连接时不需要转动和轴向移动,所以可以在对应杆件上设置定位孔用于牢固连接。但需要用于调节的二维节点位置,需要活动调节并锁紧,所以采用图1所示的锁紧机构能够提供松弛时灵活调节和锁紧后牢固可靠。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机构架B4含有圆柱状中心轴孔,其中心轴孔B45用于套装所述中轴B1,其前端部B41用于连接所述丝母架B2,其后端部B42用于连接所述双向刹紧架B5,中轴B1匹配套装在该中心轴孔B45内能够沿轴孔转动和轴向滑动。

如图5和图6所示的中轴B1为圆柱形杆体,其一端设置螺纹段B14位于所述丝母架B2内,其另一端设置轴向平滑槽B11或键槽位于双向刹紧架B5内。而且中轴B1的两端部分别开有横裂槽,横裂槽的槽底部由横向的端部锁孔B12,横裂槽的侧壁设置有螺孔并贯穿安装端部锁丝B13。

如图2所示的丝母架B2包括连轴腔B21和丝母腔B22,连轴腔B21和丝母腔B22的中心有轴孔,连轴腔B21的轴孔套装在机构架一端,连轴腔B21侧壁的旋转锁孔B23与机构架B4该端侧壁的定位卡槽B43内安装旋转锁丝B24,通过旋转锁丝B24将两定位卡槽固定在一起,即将连轴腔B21与机构架B4固定在一起。丝母腔B22内套装有丝母,但丝母腔B22为镂空结构,使丝母有大部分外露以便于手持操作。丝母的内螺纹套装在中轴B1的螺纹段B14。从而用手指拨动丝母B3时,位于丝母架B2内的丝母B3原地转动实现中轴B1的轴向稳定平移。

如图22所示的双向刹紧架B5包括基座B50和垂直于基座B50的中心支撑板B59,中心支撑板B59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轴孔。该中轴孔两侧壁设置有装键孔B58,在装键孔B58内固定安装有导向键B6,该导向键B6同时套装于所述轴向平滑槽B11或键槽内。

位于中心支撑板B59两侧的基座B50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周向刹紧卡箍B51和轴向刹紧卡箍B54,周向刹紧卡箍B51匹配套接所述机构架B4后端部B42,轴向刹紧卡箍B54匹配套接中轴B1,两侧卡箍分别包括锁紧端及锁紧孔,锁紧孔内贯穿安装卡箍锁丝。当周向刹紧卡箍锁死而轴向刹紧卡箍松开时,中轴仅能够沿机构架的中心轴孔轴向滑动而不能旋转,当轴向刹紧卡箍锁死而周向刹紧卡箍松开,中心轴只能沿轴心旋转而不能轴向滑动,当两刹紧卡箍全部锁死,则中心轴与机构架固定为一体。

以上各实施例中,三维调节机构一和三维调节机构二还可以更换实施。在对三维调节机构一或三维调节机构二的立柱固定时,或对立杆一或立杆二进行固定时,可以将相应立柱或立杆分别固定件固定在床架或支架(载体)上,或者将相应立柱或立杆固定为一体后,再被固定件固定在床架或支架上。

3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骨科定位导针导向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