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呼吸、缓震及起步阻尼功能的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鞋子

文档序号:1479676 发布日期:2020-02-28 浏览: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具有呼吸、缓震及起步阻尼功能的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鞋子 (Sole with breathing, cushioning and starting damping functions and shoe with same ) 是由 许景贤 于 2019-11-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呼吸、缓震及起步阻尼功能的鞋底,该鞋底利用气槽墙将空气腔分隔为后气腔、前气腔、通风道腔及岛气腔,气槽墙包括弹性公墙和弹性母墙,弹性母墙包括第一壁及第二壁,第一壁与第二壁构成母墙槽,弹性公墙与母墙槽适配贴靠连接,弹性公墙的端部与母墙槽围成缓震气腔,鞋弹性中底及鞋弹性大底的两者其一与弹性公墙固定密封连接,另一者相对地与弹性母墙固定密封连接,岛气腔通风孔设置在所述岛气腔的对应位置上,本发明的鞋底能减小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且有缓震和起步阻尼效果。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鞋子,它包括上述鞋底,该鞋子有利于减小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也有缓震和阻尼效果。(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ole with functions of breathing, cushioning and starting damping,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n air cavity is divided into a rear air cavity, a front air cavity, an air duct cavity and an island air cavity by an air groove wall, the air groove wall comprises an elastic male wall and an elastic female wall, the elastic female wall comprises a first wall and a second wall, the first wall and the second wall form a female wall groove, the elastic male wall is in fit and attached connection with the female wall groove, the end part of the elastic male wall and the female wall groove form a cushioning air cavity, one of an elastic insole of a shoe and an elastic outsole of the shoe is fixedly and herme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elastic male wall, the other one of the elastic insole of the shoe and the elastic outsole of the shoe is fixedly and herme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elastic female wall, and an air vent of the island air cavity is arranged at a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island air cavity.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shoe, which comprises the sole, and the shoe is beneficial to reducing the impact force of the ground to the foot and has the cushioning and damping effects.)

一种具有呼吸、缓震及起步阻尼功能的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 鞋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底和鞋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呼吸、缓震及起步阻尼功能的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鞋子。

背景技术

目前,运动鞋、商务皮鞋等非凉鞋、拖鞋类鞋子,通常都是由鞋帮包裹着脚部,由于鞋内的空气流通不畅,从而加剧了脚部出汗,不但导致脚臭,而且容易引发脚部疾病,而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步行,在长距离步行时,由于地面不断地对脚部冲击和产生震动,所以脚部会疲劳不适,甚至影响到脚部健康。现时技术有一些能改善鞋内空气流通的鞋子,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721332567.4公开了一种呼吸鞋,它包括呼吸鞋底,以及与呼吸鞋底连接的呼吸鞋面,呼吸鞋底包括:对应脚底中部区域的橡胶空心半弧形弹力呼吸球,以及对应脚底脚尖区域的多个第一进出气呼吸孔和对应脚底脚跟区域的多个第二进出气呼吸孔,呼吸鞋面包括:对应脚尖区域的多个第三进出气呼吸孔和对应脚跟区域的多个第四进出气呼吸孔,且多个所述第三进出气呼吸孔和多个所述第四进出气呼吸孔均临近所述呼吸鞋底设置;可见,该呼吸鞋仅简单地改善了鞋内空气流通,缺点是未能有效减小人步行时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也未产生缓震效果,所以本发明人认为此现有技术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首先提供一种鞋底,它能减小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且有缓震和起步阻尼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鞋弹性中底及鞋弹性大底,其中,所述鞋弹性中底与所述鞋弹性大底围成空气腔,所述空气腔内设有气槽墙,所述气槽墙将所述空气腔分隔为后气腔、前气腔、通风道腔及用于使围成它的部分气槽墙对脚前掌产生起步阻尼作用的岛气腔,所述岛气腔设置在所述前气腔的前部内,所述后气腔通过所述通风道腔连通所述岛气腔,所述鞋弹性中底形成有岛气腔通风孔,所述岛气腔通风孔设置在所述岛气腔的对应位置上,所述岛气腔通风孔与所述岛气腔连通,所述气槽墙包括弹性公墙和弹性母墙,所述弹性母墙包括第一壁及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构成母墙槽,所述弹性公墙与所述母墙槽适配贴靠连接,所述弹性公墙的端部与所述母墙槽围成缓震气腔,所述鞋弹性中底及所述鞋弹性大底的两者其一与所述弹性公墙固定密封连接,另一者相对地与所述弹性母墙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后气腔、所述前气腔、所述岛气腔及所述缓震气腔都能够被压缩或由自身弹性而复位。

优选地,所述鞋弹性中底的前部内侧形成有前通风孔,所述前通风孔设置在所述前气腔的对应位置上,所述鞋弹性中底的中部形成有后通风孔,所述后通风孔设置在所述前气腔的对应位置上,所述后通风孔设置在所述通风道腔的外侧,所述前通风孔设置在所述通风道腔的内侧,所述前通风孔通过所述前气腔与所述后通风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鞋弹性中底及所述鞋弹性大底的两者其一与所述弹性公墙一体成型设置,另一者相对地与所述弹性母墙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地,所述鞋弹性中底及所述鞋弹性大底的两者其一与所述弹性公墙粘合连接,另一者相对地与所述弹性母墙粘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岛气腔呈圆形状。

优选地,所述岛气腔呈横置的长方形状。

优选地,所述通风道腔两侧各设有用于对脚前掌产生上坡防滑作用的阻尼墙,所述阻尼墙与所述鞋弹性大底及所述鞋弹性中底的两者其一固定连接,或者所述阻尼墙与所述鞋弹性大底及所述鞋弹性中底都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壁高于所述第一壁。

优选地,所述弹性公墙、所述第一壁及所述第二壁的端部设为呈平顶状,或着呈对称的尖角状,或者呈半圆状,或者呈尖端具有圆角的楔形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鞋子,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具有呼吸、缓震及起步阻尼功能的鞋底,所述鞋弹性大底或所述鞋弹性中底连接有鞋帮,所述鞋帮与鞋弹性中底围成了鞋子的穿着腔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一)上述鞋底利用气槽墙将空气腔分隔为后气腔、前气腔、通风道腔及岛气腔,气槽墙包括弹性公墙和弹性母墙,弹性母墙包括第一壁及第二壁,第一壁与第二壁构成母墙槽,弹性公墙与母墙槽适配贴靠连接,弹性公墙的端部与母墙槽围成缓震气腔,鞋弹性中底及鞋弹性大底的两者其一与弹性公墙固定密封连接,另一者相对地与弹性母墙固定密封连接,岛气腔通风孔设置在所述岛气腔的对应位置上,所述岛气腔通风孔与所述岛气腔连通;通过上述设置,在人行走时,脚跟踩在后气腔上而压缩后气腔内的空气,压缩空气继而从岛气腔通风孔喷射而出,有利于鞋子内部空气流通,脚掌踩下也可以压缩缓震气腔内的空气,空气继而从弹性公墙与第一壁或第二壁之间挤出,此过程中,缓震气腔内的空气起到减小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具有缓震效果,缓震气腔内的空气被挤出排走之后,弹性公墙和弹性母墙相互碰撞而弹性变形,进一步吸收冲击震动能量;另外,在人起步时,脚前掌可以被围成岛气腔的靠后的一部分气槽墙阻挡,而且这个阻挡过程是弹性缓冲阻挡的,所以本发明有起步阻尼的作用,有利于防止脚前掌相对鞋弹性中底向前滑,减少脚前掌的滑动摩擦,本发明有利于防止前脚掌的皮肤损伤,也能有利于节省体力。(二)上述鞋子由于设置了上述鞋底,所以上述鞋子有利于人行走时减小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也有缓震和起步阻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鞋底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鞋弹性大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鞋弹性中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发明的鞋弹性中底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的B-B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的C-C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鞋弹性中底和鞋弹性大底的组合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D处放大图。

图11为对应图10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对应图10的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对应图10的第四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对应图10的第五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人行走的步态分析示意图。

图16为人起步时在后的脚部状态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E处放大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第七种实施例的上坡状态示意图。

标号说明:1-鞋弹性中底;11-岛气腔通风孔;12-前通风孔;13-后通风孔;14-弹性支撑柱;15-边缘凸榫;2-鞋弹性大底;21-封边槽;3-鞋帮;70-脚前掌;80-气槽墙;81-弹性公墙;82-弹性母墙;821-母墙槽;822-第一壁;823-第二壁;824-缓震气腔;83-阻尼墙;90-空气腔;96-通风道腔;97-后气腔;98-岛气腔;99-前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施方式的鞋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鞋弹性中底1及鞋弹性大底2,该鞋弹性中底1及鞋弹性大底2都是用软弹性材料制作的。

如图1和图9所示,鞋弹性中底1与鞋弹性大底2围成空气腔90,具体地,如图7所示,鞋弹性大底2的内底部边缘形成有封边槽21,封边槽21可以是倒梯形截面的,鞋弹性中底1的边缘形成有边缘凸榫15,边缘凸榫15和封边槽21适配装配粘合连接,于是鞋弹性中底1的下底面和鞋弹性大底2的内底面就围成了边缘密封性较好的空气腔90了。为了支撑人体重量,如图2和图6所示,还可以在鞋弹性中底1的底面设置若干个弹性支撑柱14。

如图1所示,空气腔90内设有气槽墙80,气槽墙80将空气腔90分隔为后气腔97、前气腔99、通风道腔96及用于使围成它的部分气槽墙80对脚前掌70产生起步阻尼作用的岛气腔98,换句话说,前述“围成它的部分气槽墙80”中的“它”是指岛气腔98,就是围成岛气腔98的气槽墙80能在人起步时对入的脚前掌70起到阻尼作用,岛气腔98设置在前气腔99的前部内,所以岛气腔98就好像一个岛屿那样置于前气腔99范围内,后气腔97通过通风道腔96连通岛气腔98,鞋弹性中底1形成有岛气腔通风孔11,岛气腔通风孔11设置在岛气腔98的对应位置上,岛气腔通风孔11与岛气腔98连通,岛气腔通风孔11可以设置在对应脚趾根部的位置,此处风阻较低,这样吹出的气流更强,更利于鞋内通风。如图2至图10所示,气槽墙80包括弹性公墙81和弹性母墙82,弹性母墙82包括第一壁822及第二壁823,第一壁822与第二壁823构成母墙槽821,弹性公墙81与母墙槽821适配贴靠连接,弹性公墙81的端部与母墙槽821围成缓震气腔824,鞋弹性中底1及鞋弹性大底2的两者其一与弹性公墙81固定密封连接,另一者相对地与弹性母墙82固定密封连接,换句话说,气槽墙80是可以上下倒过来设置的,由于鞋弹性中底1与鞋弹性大底2都是软弹性材料,所以后气腔97、前气腔99、岛气腔98及缓震气腔824都能够被压缩或由自身弹性而复位。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作详述:附图15展示了人行走时的步态,在步态U至步态W过程中,脚跟先着地,然后逐渐整个脚掌都着地,脚跟着地时,脚跟即踩在后气腔97上,于是后气腔97内的空气被挤压而经过通风道腔96进入岛气腔98,继而从岛气腔通风孔11喷射而出,喷射出来的空气有利于鞋子内部通风,于是也有利于使脚部感觉到凉快,在人行走进入步态Y至步态Z的过程中,鞋底离开地面,空气腔90由自身弹性而复位,空气则从岛气腔通风孔11被吸入到后气腔97,人不停地行走,脚部也周期性地获得到吹气效果,使鞋内空气得到流通,于是有利于减少脚臭的情况发生,有利于脚部健康。在步态U至步态W过程中,同时地,缓震气腔824内的空气也被弹性公墙81的端部和弹性母墙82的母墙槽821的槽底挤压,由于弹性公墙81与母墙槽821适配贴靠连接,所以缓震气腔824内的空气不容易一下子被挤出,而是有一个压缩过程,这个压缩空气的过程就减小了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具体地,脚部和地面碰撞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与这个冲击力的持续时间成反比,压缩空气的过程实际上时延长了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持续时间,所以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就减小了,同时,空气实际上也可以被利用为弹性体,所以空气被压缩的过程,也是一种吸收震动的过程,所以本实施方式有缓震的效果。之后空气继而从弹性公墙81与第一壁822或第二壁823之间挤出,缓震气腔824内的空气被挤出排走之后或排走的同时,弹性公墙81和弹性母墙82相互碰撞而弹性变形,进一步减小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和有利于吸收冲击震动能量。如图15所示的步态X,此步态是人刚起步或者换脚向前迈步的状态,只有在后的单脚着地,而且是脚前掌70着地,如图16所示,此时鞋底被折弯,前气腔99被局部压塌,脚前掌70可以被围成岛气腔98的靠后的一部分气槽墙80阻挡,而且这个阻挡过程是弹性缓冲阻挡的,所以有阻尼的作用,有利于防止脚前掌70相对鞋弹性中底1而向前滑,减少脚前掌70的滑动摩擦,而脚前掌70与鞋弹性中底1相对滑动做功是无用功,故在长距离步行时,本实施方式能有利于防止前脚掌70的皮肤损伤,也能有利于节省体力,由此可见,本发明具有显著的进步。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鞋弹性中底1的前部内侧形成有前通风孔12,前通风孔12设置在前气腔99的对应位置上,鞋弹性中底1的中部形成有后通风孔13,后通风孔13设置在前气腔99的对应位置上,后通风孔13设置在通风道腔96的外侧,前通风孔12设置在通风道腔96的内侧,前通风孔12通过前气腔99与后通风孔13连通,在图15的步态V至步态W过程中,脚掌中部首先压到前气腔99的中部外侧区域,继而再是脚前掌70压到前气腔99的前部区域,在脚掌中部压到前气腔99的中部外侧区域时,脚掌中部同时封闭了后通风孔13,也同时将前气腔99内的空气压缩继而压缩空气从前通风孔12喷射而出,后通风孔13设置在通风道腔96的外侧的原因是前气腔99的中部且在鞋底内侧的区域是对应脚部的足弓位置,足弓的部位由于上拱,故较难封闭后通风孔13。当该脚部离开地面之后,前气腔99则由自身弹性复位,这样设置,于是进一步有利于鞋子内部空气流通。

进一步地,鞋弹性中底1及鞋弹性大底2的两者其一与弹性公墙81一体成型设置,另一者相对地与弹性母墙82一体成型设置,使得在鞋底的装配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公母插装动作便能完成气槽墙80的装配,于是这样设置有利于简化鞋底的装配过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弹性中底1及鞋弹性大底2的两者其一与弹性公墙81粘合连接,另一者相对地与弹性母墙82粘合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本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脚型而适当调整气槽墙80的位置而粘合安装,灵活性较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岛气腔98呈圆形状,这形状有利于减少气流阻力,使气流更好地从岛气腔通风孔11喷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岛气腔98呈横置的长方形状,围成长方形状的岛气腔98的气槽墙80比较平直,对脚前掌70的阻尼作用更明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第二壁823高于第一壁822,通过这样设置,使得鞋弹性中底1下压时,首先碰到第一壁822,再两壁同时接触,碰撞缓冲效果就由弱到强,有利于人行走时使脚掌感受更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弹性公墙81、第一壁822及第二壁823的端部设为呈平顶状,或着如图12所示那样呈对称的尖角状,或者如图14所示那样呈半圆状,或者如图13所示那样呈楔形状,即弹性公墙81、第一壁822及第二壁823的端部形状是可以随意组合的,附图中只列举了部分组合情况,图10的结构初始缓冲效果较强,而图12、图13、及图14的结构都能使缓冲效果由弱至强,有利于人行走时使脚掌感受更好。第一壁822及第二壁823的端部设为呈楔形状时,更可以让第一壁822及第二壁823的斜面相向设置,还起到在鞋弹性中底1和鞋弹性大底2装配时导向的作用,第一壁822及第二壁823的端部设为呈楔形状时,还可以在楔形尖端设置圆角,该圆角可以有利于使第一壁822及第二壁823初始缓冲效果不至于太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通风道腔96两侧各设有用于对脚前掌70产生上坡防滑作用的阻尼墙83,阻尼墙83与鞋弹性大底2及鞋弹性中底1的两者其一固定连接,或者阻尼墙83与鞋弹性大底2及鞋弹性中底1都固定连接。阻尼墙83可以采用与气槽墙80相近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也可以是简单的单墙构造。人在上斜坡的时候,脚掌容易在鞋弹性中底1上打滑,此时对应图15中的步态X,如图20所示,脚前掌70在踩塌前气腔99后,阻尼墙83便能对脚前掌70起到阻尼作用,有利于防止脚掌在鞋弹性中底1上打滑。

上述附图中的鞋底都是对应左脚的,而对于右脚鞋底,由于只是左右对称关系,此处不再赘述。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鞋子,它包括上述的鞋底,鞋弹性大底2或鞋弹性中底1连接有鞋帮3,鞋帮3与鞋弹性中底1围成了鞋子的穿着腔体,由于该鞋子设置了上述鞋底,所以具有上述鞋底的有益效果。

2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鞋类的有条件可视的咬合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