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

文档序号:1497585 发布日期:2020-02-07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 (Drying device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 是由 井泽秀男 大山耕一 佐藤和茂 今秀俊 于 2018-11-0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该干燥装置不仅能使打印体干燥,还能充分抑制打印体本身发生卷曲或在打印体上产生折纹或皱褶。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装置(H)及具备该干燥装置(H)的喷墨打印装置(I),该干燥装置(H)具备:第1加热辊部(10)及第2加热辊部(20),其能引导打印体(X)并加热该打印体(X);第1加热部(11),其以与第1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设置;以及第2加热部(21),其以与第2加热辊部(20)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设置,打印体(X)被上游侧的第1加热辊部(10)引导后,被下游侧的第2加热辊部(20)引导,第2加热辊部(20)的设定温度高于第1加热辊部(10)的设定温度。(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rying device and an ink jet printing device with the same, wherein the drying device can not only dry a printing body, but also fully inhibit the printing body from curling or generating creases or wrinkles on the printing bod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rying device (H) and an inkjet printing device (I) provided with the drying device (H), wherein the drying device (H) is provided with: a1 st heating roller part (10) and a2 nd heating roller part (20) which can guide a print body (X) and heat the print body (X); a1 st heating section (11) provided so as to face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1 st heating roller section (10); and a2 nd heating unit (21) which is provided so as to face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2 nd heating roller unit (20), wherein the print medium (X) is guided by the 1 st heating roller unit (10) on the upstream side and then guided by the 2 nd heating roller unit (20) on the downstream side, and the set temperature of the 2 nd heating roller unit (20) is higher than the set temperature of the 1 st heating roller unit (10).)

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由打印部打印过的打印体进行干燥的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对纸、薄膜、布帛等被打印体实施打印的打印装置。

上述打印中一般会向被打印体施加包含着色剂、水系溶剂的墨水而形成打印体。因此,刚刚打印后的打印体处于包含水系溶剂的潮湿状态,有必要从打印体去除该水系溶剂。

如上所述,有必要从刚刚打印后的打印体去除水系溶剂,但若去除水系溶剂需要时间时,可能产生一系列降低画质的问题,例如:墨水的干燥不足导致向被打印体渗墨、墨水凝集、与其他颜色墨水的混色、以及因墨水转印至与打印面接触的部件而造成的墨水又转印至被打印体等。因此,开发了一种将干燥装置搭载于打印装置来对刚刚打印后的打印体进行干燥的技术。

例如,一种可连续对卷筒纸的两面实施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记录头,其配设有多个;干燥机,其用于对被记录头记录过的卷筒纸进行干燥;以及引导辊,其用于引导卷筒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还已知有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行式记录头,其配设于卷筒纸的记录面侧;引导辊,其用于引导卷筒纸;吸引机构,其配设于卷筒纸的非记录面侧;以及干燥机,其用于对于被行式记录头记录过的卷筒纸进行干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已知有一种液体涂布装置的结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涂布单元和干燥单元。所述液体涂布单元具有用于运送媒介的第1运送部以及用于对被第1运送部运送来的媒介涂布液体的液体涂布部。所述干燥单元中,具有:第2运送部,其用于运送被液体涂布部涂布过液体的媒介;以及干燥部,其用于对被涂布至媒介的液体进行干燥。该干燥单元能够通过控制第2运送部来控制向干燥单元内的媒介施加的张力。以在连接液体涂布单元与干燥单元而形成液体涂布单元与干燥单元之间的媒介运送路径时,或者在连接2个干燥单元而形成2个干燥单元之间的媒介的运送路径时,能分别独立控制其中一个单元的媒介的运送动作与另一个单元的媒介的运送动作的方式在所连接的2个单元之间设置调节部,根据运送的媒介的种类,决定液体涂布装置所具备的干燥单元的数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160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3-182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6-1075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及2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上所搭载的干燥机中,由于干燥时间较短,因此为了充分使打印体干燥,有必要将干燥机的设定温度设置得极高。

而且,若将干燥机的设定温度设置得极高时,虽能充分使打印体干燥,但可能会因打印体的温度急剧上升而导致打印体本身发生卷曲或在打印体上产生折纹或皱褶。此外,所谓皱褶,是指打印体如同波浪状弯曲的状态。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述的液体涂布装置中,虽然设置了2台干燥单元,但由于运送速度因此而设为2倍,结果会导致无法抑制打印体的温度急剧上升。因此,难言能充分抑制打印体本身发生卷曲或在打印体上产生折纹或皱褶的现象。

本发明即鉴于上述情形而做,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燥装置,其不仅能使打印体干燥,还能充分抑制打印体本身发生卷曲或在打印体上产生折纹或皱褶的现象。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对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后认为,在对打印体进行干燥时需要两个阶段:一个是充分加热潮湿的打印体,另一个是在充分加热潮湿的打印体后向水系溶剂施加充分的气化能量。

此外,本发明人等对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通过具备第1加热辊部及第1加热部以及第2加热辊部及第2加热部,分阶段地加热打印体,即可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方案1为,一种干燥装置,其用于在运送由打印部施加了墨水的长条状的打印体的同时对其进行干燥,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加热辊部及第2加热辊部,其能够引导打印体并加热该打印体;第1加热部,其以与第1加热辊部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设置;以及第2加热部,其以与第2加热辊部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设置,打印体被上游侧的第1加热辊部引导后,被下游侧的第2加热辊部引导,第2加热辊部的设定温度高于第1加热辊部的设定温度。

本发明的方案2为,根据方案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加热部由沿第1加热辊部的周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第1热风吹送装置构成,第2加热部由沿第2加热辊部的周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第2热风吹送装置构成,在打印体的打印面与第1热风吹送装置之间,以及在打印体的打印面与第2热风吹送装置之间,具有空隙,第1热风吹送装置及第2热风吹送装置能够分别向打印体的打印面吹送热风。

本发明的方案3为,根据方案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第1热风吹送装置彼此之间设置有空隙,在相邻的第2热风吹送装置彼此之间设置有空隙。

本发明的方案4为,根据方案1~方案3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而具备辅助加热部,该辅助加热部设置于打印体的背面与第1加热辊部接触的位置的上游侧,辅助加热部由沿打有印体的运送路线设置的辅助热风吹送装置构成,在打印体的打印面与辅助热风吹送装置之间具有空隙,辅助热风吹送装置能够向打印体的打印面吹送热风。

本发明的方案5为,根据方案1~方案4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加热辊部及第2加热部容纳于设置有排气口的腔室内。

本发明的方案6为,根据方案5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进一步具备急冷辊,该急冷辊能引导打印体并冷却该打印体,该急冷辊与第2加热辊部接近设置,且来到腔室外的打印体从第2加热辊部直接被急冷辊引导。

本发明的方案7为,根据方案6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进一步具备冷却辊,该冷却辊能引导打印体并冷却该打印体,该冷却辊配设于急冷辊的下游侧,且打印体被急冷辊引导后,被冷却辊引导。

本发明的方案8为,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打印部,其用于在运送被打印体的同时对其进行打印;以及方案1~方案7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干燥装置,其在运送被该打印部打印过的长条状的打印体的同时对其进行干燥,打印部由多个喷墨打印用记录头构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由于具备第1加热辊部及第2加热辊部,因此能够充分延长对运送来的打印体进行干燥的时间。

此外,通过利用第1加热辊部及第1加热部以及第2加热辊部及第2加热部对打印体的两侧实施加热,能够高效地使打印体干燥。

此时,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由于第2加热辊部的设定温度高于第1加热辊部的设定温度,因此能够通过设定温度较低的第1加热辊部及第1加热部使潮湿的打印体得到充分的加热,通过设定温度较高的第2加热辊部及第2加热部向水系溶剂施加足够的气化能量。而且,通过施加足够的气化能量,能够使水系溶剂气化而将其从打印体去除。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由于能够阶段性地对刚刚打印后的潮湿的打印体进行加热,因此不仅能切实使打印体干燥,而且能抑制打印体本身发生卷曲或是在打印体上产生折纹或皱褶。

此处,优选第1加热辊部的设定温度为墨水所含的水系溶剂的沸点以下。意即,在第1加热辊部,与使水系溶剂气化相比,要优先加热打印体。据此,能够切实防止打印体的温度急剧上升。

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若作为第1加热部将多个第1热风吹送装置沿着第1加热辊部的周向排列设置,作为第2加热部将多个第2热风吹送装置沿着第2加热辊部的周向排列设置,则能够均匀地向打印体吹送热风。据此,能够抑制打印体产生局部干燥速度的差异,能够更加均匀地进行干燥。

此时,优选在相邻的第1热风吹送装置彼此之间以及在相邻的第2热风吹送装置彼此之间设置有空隙。这样,能够将吹送至打印体的热风从该空隙释放。据此,会产生被吹送的热风的对流,因此能够防止包含水系溶剂的热风在打印体周边停滞。

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若进而具备由辅助热风吹送装置构成的辅助加热部,则能够在打印体接触第1加热辊部之前,提前对该打印体的打印面侧进行加热。而且,由于打印体的打印面侧被施加有墨水,因此与打印体的背面侧相比,加热效率较低。因此,通过提前对打印体的打印面侧进行加热,能够更加均匀高效地对打印体整体进行干燥。

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若将第2加热辊部及第2加热部容纳于设置有排气口的腔室内,则能将气化了的水系溶剂留在腔室内,且能从腔室的排气口排气。据此,能够防止气化了的水系溶剂悬浮而再次附着于打印体或是附着于干燥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若具备与第2加热辊部接近设置的急冷辊,由于来到腔室外的打印体从第2加热辊部直接被急冷辊引导而被其急速冷却,因此能够强制停止打印体的水系溶剂的气化。据此,能够抑制气化了的水系溶剂被排放至腔室外。

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若具备配设于急冷辊的下游侧的冷却辊,则能充分冷却打印体。

据此,利用卷绕方式回收打印体时,能够极大地抑制卷绕时打印体尺寸发生变化。

此外,不限于卷绕,若连接有后处理机时,对后处理机的影响较小。

此外,通过使打印体的温度恢复至干燥前的状态,还能另行在该打印体的背面进行打印。

此外,还能抑制下游侧的辊的膨胀等弊病。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由于具备上述干燥装置,因此能够在刚刚结束打印后对由多个喷墨打印用记录头实施了打印的打印体进行干燥,而且能够充分抑制该打印体本身发生卷曲或是在打印体上产生折纹或皱褶。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的透视侧视图。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第1加热辊部的水平剖视图。

图3的(A)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第1热风吹送装置的透视立体图。

图3的(B)为示出图3的(A)所示的第1热风吹送装置的覆套式电热器的俯视图。

图3的(C)为示出沿图3的(A)所示的第1热风吹送装置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3的(D)为图3的(A)所示的第1热风吹送装置的仰视图。

图4为从相反侧观察图1的干燥装置的透视侧视图。

图5为沿宽度方向剖切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急冷辊的垂直剖视图。

图6为沿宽度方向剖切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冷却辊的垂直剖视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的透视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第1加热辊部(加热辊部)

11:第1加热部(加热部)

12,31,41:鼓

13:加热圈

13a:电源端子

13b:热电偶

13c:恒温器

14:第1热风吹送装置(热风吹送装置)

14a:吹送单元

14a1:覆套式电热器

14a2:喷嘴管

14a3:加热器罩

14a4:底板

15:第1腔室(腔室)

15a:排气口

16:轴芯

16a:电源用旋转连接器

16b:信号用旋转连接器

20:第2加热辊部(加热辊部)

21:第2加热部(加热部)

24:第2热风吹送装置(热风吹送装置)

25:第2腔室(腔室)

30:急冷辊

31a,41a:中空部

31b:圆筒部

31b1:内部流路

31b2,41b2:外部流路

32,42:旋转接头

32a,42a:往路管

32b,42b:复路管

40:冷却辊

41b:圆柱部

50:辅助加热部

51:辅助热风吹送装置

61:供纸部

62:打印部

63:回收部

70:拉纸辊

71:张力辊

B1,B2:支架

D1:排气用鼓风机

D2:供气用鼓风机

F1:架子

H:干燥装置

HA:箱体部

H1:最短距离

H2:宽度

I:喷墨打印装置

K:缺口部

L:轨道部

N:喷嘴孔

P:滑动部

R:肋部

S:狭缝

T:空隙

X:打印体

X1:被打印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需要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理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而且,对于图中的同一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重复的说明。此外,若非特别注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均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且,附图的尺寸比例不限于图示的比例。

首先,对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为用于在运送通过打印部向被打印体施加了墨水的长条状的打印体的同时对其进行干燥的装置。

干燥装置既可以搭载于打印装置使用,也可以与打印装置排列设置连续使用。

此处,上述被打印体可采用长条状的纸、薄膜、布帛等。

虽不做特别限定,上述墨水可采用包含染料、颜料等的着色剂、水系溶剂、根据需要添加的公知的添加剂的墨水。

上述打印装置可采用喷墨打印装置、胶版打印装置、凹版打印装置、柔性打印装置、丝网打印装置等。

而且,本说明书中,所谓“上游侧”是指在打印体的运送路线的上游侧,“下游侧”是指在打印体的运送路线的下游侧。意即,以第1加热辊部侧为上游侧,以第2加热辊部侧为下游侧。

此外,所谓“打印面”是指打印体的被施加了墨水的一侧的面,所谓“背面”是指与打印面相反侧的面。

此外,所谓“宽度方向”是指垂直于打印体的运送方向的方向。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的透视侧视图。而且,省略了后述的排气口15a的图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具备:加热辊部10(以下简称“第1加热辊部”)及加热辊部20(以下简称“第2加热辊部”),其能够引导打印体X并加热该打印体X;加热部11(以下简称“第1加热部”),其以与第1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设置;加热部21(以下简称“第2加热部”),其以与第2加热辊部20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设置;腔室15(以下简称“第1腔室”),其容纳有第1加热辊部10及第1加热部11;腔室25(以下简称“第2腔室”),其容纳有第2加热辊部20及第2加热部21;辅助加热部50,其设置于打印体X的背面与第1加热辊部10接触的位置的上游侧;急冷辊30,其能够引导打印体X并冷却该打印体X;以及冷却辊40,其能够引导打印体X并冷却该打印体X。

干燥装置H中,通过未图示的打印部施加了墨水的打印体X依次由第1加热辊部10、第2加热辊部20、急冷辊30及冷却辊40引导。而且,被冷却辊40引导后的经过干燥的打印体X被例如未图示的回收部引导,被该回收部以所谓卷绕方式或折叠方式回收。或者,被冷却辊40引导后的经过干燥的打印体X被例如另一打印装置的打印部引导,打印体的背面被再次打印。

干燥装置H中,打印体X在被上述部件引导的同时,被第1加热辊部10及第1加热部11以及第2加热辊部20及第2加热部21加热,被急冷辊30及冷却辊40冷却。

如上所述,干燥装置H中,由于打印体X在被第1加热辊部10及第2加热辊部20引导的同时被干燥,因此能够充分延长对打印体X进行干燥的时间。

此外,通过利用第1加热辊部10及第1加热部11以及第2加热辊部20及第2加热部21对打印体X的两侧进行加热,能够高效地使打印体X干燥。

首先,被施加了墨水的打印体X由引导辊引导,被辅助加热部50加热干燥。

干燥装置H中,辅助加热部50以沿着打印体X的方式设置在打印体X的打印面侧中、打印体X的背面与第1加热辊部10接触的位置的上游侧。

干燥装置H中,在被施加了墨水的打印体X到达第1加热辊部10前,由辅助加热部50提前加热比该打印体X的背面潮湿的打印面。据此,能够极大地缩小在后述的第1加热辊部10及第1加热部11以及第2加热辊部20及第2加热部21对打印体X的打印面与背面进行干燥的速度差距。这样,即可更加均匀高效地对打印体X整体进行干燥。

辅助加热部50由沿着打印体X的运送路线设置的辅助热风吹送装置51构成。而且,辅助热风吹送装置51支撑于安装在干燥装置H的箱体部HA的未图示的架子上。

辅助热风吹送装置51能够向打印体X吹送热风。意即,在打印体X的打印面与辅助热风吹送装置51之间有空隙,辅助热风吹送装置51能够向打印体X的打印面吹送热风。

优选打印体X与辅助热风吹送装置51间的最短距离和后述的第1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与第1热风吹送装置14间的最短距离H1同为5mm~10mm。

辅助热风吹送装置51也可安装有与后述的恒温器或热电偶等同的部件。

优选辅助热风吹送装置51的设定温度为100℃~140℃。

由于辅助热风吹送装置51的结构与后述的第1加热部11的热风吹送装置14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他详细说明(参照图3的(A)、图3的(B)、图3的(C)及图3的(D))。而且,辅助热风吹送装置51由3台吹送单元14a构成(参照图3的(A))。

通过了辅助加热部50的打印体X以卷绕于第1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的方式被该第1加热辊部10引导。意即,第1加热辊部10能够引导打印体X并加热该打印体X。

此时,优选相对于加热辊部10的打印体X的卷绕角度θ为180度以上,更优选为270度以上。所谓卷绕角度θ是指,第1线与第2线形成的角度,该第1线是指,在第1加热辊部10的侧面连接打印体X与第1加热辊部10最初接触的点、和第1加热辊部10的轴中心所形成的线。该第2线是指,在第1加热辊部10的侧面连接打印体X与第1加热辊部10最后接触的点、和第1加热辊部10的轴中心所形成的线。此时,由于能够充分延长干燥时间,因此可利用较低的温度使打印体干燥。

干燥装置H中,第1加热辊部10为中空圆柱状,对其外周面进行加热。因此,打印体X通过与第1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接触,即可被加热。而且,为防止打印体X磨擦而导致打印面的画质下降,优选使打印体X的背面与第1加热辊部10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第1加热辊部的水平剖视图。而且,第1腔室15未图示。

如图2所示,第1加热辊部10具有:中空圆柱状的鼓12、用于加热鼓12的加热圈13、安装固定有鼓12的两侧的轴芯16。

第1加热辊部10中,鼓12由铝等金属构成。

此外,通过喷砂(sand blasting)、喷丸(shot blasting)、喷珠(bead blasting)等方式,对鼓12外周面实施了凹凸加工。据此,当打印体X的背面与第1加热辊部10(鼓12)的外周面接触时,即使有空气进入了其间,也能将该空气从凹凸面所产生的空隙释放,而且,还能通过提高抓握力(grip)来提高对鼓的贴合度。这样,能够抑制打印体X的干燥效率下降。

加热圈13呈环状,以沿鼓12的内周面的方式安装于鼓12的内部。

此外,加热圈13相对于鼓12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3台。

在各加热圈13的内周面分别安装有电源端子13a、用于测定加热圈13的温度的热电偶13b、用于在异常加热时切断向加热器供电的恒温器13c。

因此,各加热圈13能够分别独立地设定温度和调节温度。

此外,例如,若打印体X的宽度较小时,也可将不使用的加热圈13的电源关闭。

此处,第1加热辊部10在使用时的设定温度为例如80℃~120℃。优选上述设定温度为100℃以下。意即,第1加热辊部10中,与使水系溶剂气化相比,更优先于加热打印体。因此,第1加热辊部10中,极力抑制水系溶剂的气化,以避免打印体X的温度急剧上升的方式进行加热。

轴芯16籍由轴承支撑于支架B1,该支架B1籍由架子安装于干燥装置H的箱体部HA。因此,第1加热辊部10能够相对于支架B1自由转动。而且,第1加热辊部10通过打印体X的运送所产生的摩擦力而转动,这样,能够与打印体X共同转动。

此外,在轴芯16的一端安装有电源用旋转连接器16a,在另一端安装有信号用旋转连接器16b。

而且,上述各电源端子13a经由线缆连接于电源用旋转连接器16a,上述各热电偶13b经由线缆连接于信号用旋转连接器16b。

回到图1,干燥装置H中,第1加热部11以与第1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隔着打印体X设置。意即,第1加热部11设置为与打印体X的打印面保持一定间隔。

因此,打印体X的背面被第1加热辊部10加热,打印面被第1加热部11加热。

第1加热部11由沿着第1加热辊部10的周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热风吹送装置14(以下简称“第1热风吹送装置”)构成。而且,作为第1加热部11的多个第1热风吹送装置14支撑于第1腔室15。

第1热风吹送装置14能够向打印体X吹送热风。意即,在打印体X的打印面与第1热风吹送装置14之间具有空隙,第1热风吹送装置14能够向打印体X的打印面吹送热风。据此,即可均匀地向打印体X吹送热风。此外,能够抑制打印体X产生局部干燥速度的差异,能够更均匀地进行干燥。

此处,优选第1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与第1热风吹送装置14间的最短距离H1(参照图1)为5mm~10mm。

若上述最短距离H1不足5mm时,与最短距离H1处于上述范围内时比较,打印体X可能与第1热风吹送装置14(底板14a4)发生接触;若最短距离H1超过10mm时,与最短距离H1处于上述范围内时比较,第1热风吹送装置14的干燥效率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图3的(A)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第1热风吹送装置的透视立体图,图3的(B)为示出图3的(A)所示的第1热风吹送装置的覆套式电热器的俯视图,图3的(C)为沿图3的(A)所示的第1热风吹送装置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3的(D)为图3的(A)所示的第1热风吹送装置的仰视图。

如图3的(A)所示,第1热风吹送装置14由2台吹送单元14a构成。

此外,各吹送单元14a以与第1加热辊部10的宽度大体一致的方式,呈向第1加热辊部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中空棱柱状。因此,从第1热风吹送装置14吹送的热风会遍及第1加热辊部10的整个宽度。

吹送单元14a由以下部件构成:底板14a4、配置于底板14a4上作为热源的覆套式电热器14a1、可向该覆套式电热器14a1吹送空气的喷嘴管14a2、以覆盖覆套式电热器14a1及喷嘴管14a2的方式设置的加热器罩14a3。

如图3的(B)所示,覆套式电热器14a1俯视弯曲成U字形,在两侧的端部设置有电极。

由于覆套式电热器14a1具有螺旋状的肋部R,因此其表面积较大。据此,能够在覆套式电热器14a1周边的较大范围内加热空气。

如图3的(C)所示,由于覆套式电热器14a1如上所述呈U字形,因此沿图3的(A)的A-A线剖切后可见在上游侧和下游侧各设置有一列。

而且,喷嘴管14a2设置于其两侧的覆套式电热器14a1之间的上方。

此外,喷嘴管14a2的内部可流通经过压缩的空气,在喷嘴管14a2的下侧具有沿两侧的覆套式电热器14a1设置的一对喷嘴孔N。而且,沿喷嘴管14a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上述喷嘴孔N(参照图3的(A))。因此,从喷嘴孔N吹送的空气被覆套式电热器14a1加热。

此时,喷嘴孔N的直径随着远离喷嘴管14a2的空气流入口而逐渐缩小。意即,在距离喷嘴管14a2的空气流入口最远的进深侧部分,流入的空气的空气压力变大,在距离喷嘴管14a2的空气流入口较近部分,流入的空气的空气压力变小,因此,通过随着深入内部而缩小喷嘴孔N的直径,能够使来自各喷嘴孔N的空气的吹送量保持均匀。

吹送单元14a中,覆套式电热器14a1及喷嘴管14a2容纳于由底板14a4以及与该底板14a4连接的加热器罩14a3形成的空间V中。因此,空间V被由覆套式电热器14a1加热的空气填充。

而且,在底板14a4设置有狭缝S,经过加热的空气意即热风被从该狭缝S向打印体X吹送。

而且,基于吹送宽度及空气压力的角度,优选上述狭缝S的宽度H2为0.5mm~1.0mm。

如图3的(D)所示,吹送单元14a中,以沿底板14a4的长度方向(第1加热辊部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狭缝S。据此,能够向第1加热辊部10的整个宽度吹送热风。

回到图1,第1加热部11中,在相邻的第1热风吹送装置14彼此之间,设置有空隙T。据此,能够将从第1热风吹送装置14的狭缝S向打印体X吹送的热风及气化了的水系溶剂从该空隙T向外部释放。这样,由于会产生所吹送的热风的对流,因此能够防止包含水系溶剂的热风在打印体X周边停滞。

而且,第1热风吹送装置14也可安装与上述恒温器或热电偶等同的部件。

此外,优选第1热风吹送装置14的设定温度等于或高于第1加热辊部10的设定温度,具体而言,优选为在第1加热辊部10的设定温度基础上提高0℃~20℃。

干燥装置H中,第1加热辊部10及第1加热部11容纳于第1腔室15中。

第1腔室15呈在前面(图1的纸面上近身侧的面)及后面(图1的纸面上进深侧的面)具有与鼓12对应的孔的箱状,以不与第1加热辊部10及第1加热部11干涉且覆盖第1加热辊部10及第1加热部11的方式设置。

此外,第1腔室15以不妨碍打印体X的运送的方式在角部具有开口部。

干燥装置H中,即使通过第1加热辊部10及第1加热部11的加热而使打印体X的水系溶剂发生了气化,也能将其充分关闭在第1腔室15内。

在第1腔室15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外侧侧面分别设置有滑动部P,第1腔室15经由滑动部P支撑于设置在干燥装置的箱体部HA的轨道部L上。

此外,轨道部L以与第1加热辊部10的轴芯方向(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从箱体部HA的内部经由设置在箱体部HA的缺口部K向箱体部HA的后方(图1的纸面进深侧)延伸。因此,第1腔室15能够经由滑动部P沿轨道部L从箱体部HA的内部通过缺口部K向箱体部HA的后方滑动。而且,此时,第1腔室15的前面的孔经过鼓12。

加热装置H中,通过使第1腔室15向箱体部HA的后方滑动,具有易于维护的优点。

此外,第1腔室15的内壁面被玻璃棉等其本身具有耐热性的未图示的隔热材料覆盖。因此,第1腔室15能够抑制第1加热辊部10及第1加热部11发出的热量传递至第1腔室15外,意即能够发挥隔热效果。

图4为从相反侧观察图1的干燥装置的透视侧视图。此外,图4中省略了与排气口15a连接的配管的图示。

如图4所示,在第1腔室15的壁面设置有多个排气口15a。而且,各排气口15a与配置在第1腔室15的外侧的排气用鼓风机D1连通。因此,通过使排气用鼓风机D1运转,第1腔室15内的空气能够经由排气口15a从外部的未图示的排气管排气。据此,即使有水系溶剂气化后悬浮在第1腔室15内,也能进行去除,因此能够防止悬浮的水系溶剂结露而再次附着于打印体X或附着于干燥装置H内造成污染。

此外,在第1腔室15内,用于向上述第1加热部11供应空气的供气用鼓风机D2与排气用鼓风机D1排列设置。而且,虽然在第1腔室15上还设置有用于向第1加热部11供应空气的供气口,但因供气口的位置与第1加热部11的位置重叠,因此未予图示。

回到图1,在干燥装置H中,通过上游侧的第1加热辊部10的打印体X经由多个引导辊,被引导至下游侧的第2加热辊部20。

第2加热辊部20呈中空圆柱状,其外周面被加热。因此,打印体X通过接触第2加热辊部20的外周面而被加热。而且,为了防止打印体X磨擦而导致打印面的画质下降,优选配置为打印体X的背面与第2加热辊部20接触。

而且,第2加热辊部20支撑于支架B2,该支架B2经由架子安装于干燥装置H的箱体部HA。

此外,由于第2加热辊部20的结构与上述第1加热辊部10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他的详细说明(参照图2)。

此处,使第2加热辊部20的设定温度高于第1加热辊部10的设定温度。意即,第2加热辊部20中,使被第1加热辊部10充分加热了的打印体X的水系溶剂发生气化。因此,第2加热辊部20中,能够积极地使水系溶剂气化,切实使打印体X干燥。

而且,优选第2加热辊部20的设定温度为100℃~140℃。

干燥装置H中,第2加热部21以与第2加热辊部20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隔着打印体X设置。意即,第2加热部21以与打印体X的打印面保持一定间隔的方式设置。

因此,打印体X的背面被第2加热辊部20加热,打印面被第2加热部21加热。

第2加热部21由沿第2加热辊部的周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热风吹送装置24(以下简称“第2热风吹送装置”)构成。而且,第2热风吹送装置24支撑于第2腔室25。

第2热风吹送装置24能够向打印体X吹送热风。意即,在打印体X的打印面与第2热风吹送装置24之间具有空隙,第2热风吹送装置24能够向打印体X的打印面吹送热风。据此,即可均匀地向打印体X吹送热风。此外,能够抑制打印体X产生局部干燥速度的差异,能够更均匀地进行干燥。

第2加热部21中,在相邻的第2热风吹送装置24彼此之间,设置有空隙T。据此,能将从第2热风吹送装置24的狭缝S向打印体X吹送的热风从该空隙T向外部释放。这样,由于会产生所吹送的热风的对流,因此能够防止包含水系溶剂的热风在打印体X周边停滞。

优选第2加热辊部20的外周面与第2热风吹送装置24间的最短距离和上述第1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与第1热风吹送装置14间的最短距离H1同为5mm~10mm。

第2热风吹送装置24也可安装有与上述恒温器或热电偶等同的部件。

优选第2热风吹送装置24的设定温度等于或高于第2加热辊部20的设定温度,具体而言,优选为在第2加热辊部20的设定温度基础上提高0℃~20℃。

而且,由于第2热风吹送装置24的结构与上述第1加热部11的第1热风吹送装置14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他的详细说明(参照图3的(A)、图3的(B)、图3的(C)及图3的(D))。

干燥装置H中,第2加热辊部20及第2加热部21容纳于第2腔室25(腔室)中。

第2腔室25呈在前面(图1的纸面中近身侧的面)及后面(图1的纸面中进深侧的面)具有与鼓12对应的孔的箱状,以不与第2加热辊部20及第2加热部21干涉且覆盖第2加热辊部20及第2加热部21的方式设置。

此外,第2腔室25以不妨碍打印体X的运送的方式在角部具有开口部。

干燥装置H中,即使通过第2加热辊部20及第2加热部21的加热而使打印体X的水系溶剂发生了气化,也能充分将其关闭在第2腔室25内。

在第2腔室25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外侧侧面分别设置有滑动部P,第2腔室25经由滑动部P支撑于设置在干燥装置的箱体HA的轨道部L上。

此外,轨道部L以与第2加热辊部20的轴芯方向(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从箱体部HA的内部经由设置在箱体部HA的缺口部K向箱体部HA的后方(图1的纸面进深侧)延伸。因此,第2腔室25能够籍由滑动部P沿轨道部L从箱体部HA的内部通过缺口部K向箱体部HA的后方滑动。而且,此时,第2腔室25的前面的孔经过鼓12。

加热装置H中,通过使第2腔室25向箱体部HA的后方滑动,具有易于维护的优点。

此外,第2腔室25的内壁面被玻璃棉等其本身具有耐热性的未图示的隔热材料覆盖。因此,第2腔室25能够抑制第2加热辊部20及第2加热部21发出的热量传递至第2腔室25外,意即能够发挥隔热效果。

与上述第1腔室15相同,第2腔室25在其壁面设置有多个排气口15a。而且,与上述第1腔室15相同,各排气口15a与设置在第2腔室25的外侧的排气用鼓风机D1连通。因此,通过使排气用鼓风机D1运转,第2腔室25内的空气能够经由排气口15a从外部的未图示的排气管排气。据此,即使水系溶剂气化后悬浮在第2腔室25内,也可进行去除。因此能够防止例如悬浮的水系溶剂结露后再次附着于打印体X或附着于干燥装置H内造成污染。

此外,在第2腔室25内,用于向上述第2加热部21供应空气的供气用鼓风机D2与排气用鼓风机D1排列设置。而且,虽然在第2腔室25上还设置有用于向第2加热部21供应空气的供气口,但因供气口的位置与第2加热部21的位置重叠,因此未予图示。

干燥装置H中,打印体X从第2加热辊部20被直接引导至急冷辊30。意即,被第2加热辊部20引导的打印体X来到第2腔室25外后立即被急冷辊30引导。

此时,打印体X从被第2加热辊部20及第2加热部24加热了的状态,被急冷辊急速冷却。据此,能够强制性地停止打印体X的水系溶剂的气化,因此能够抑制气化了的水系溶剂向第2腔室25外释放。

急冷辊30呈中空圆柱状,其外周面被冷却。因此,打印体X通过接触急冷辊30的外周面而被冷却。而且,优选配置为使包含更多水系溶剂的打印面与急冷辊30接触。

而且,急冷辊30支撑于安装在干燥装置H的箱体部HA上的架子上。

图5为沿宽度方向剖切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急冷辊的垂直剖视图。

如图5所示,急冷辊30具有:中空圆柱状的鼓31、内置于该鼓31的中空部31a中的圆筒部31b、安装于该鼓31的一端上的旋转接头32、安装于该旋转接头32上的往路管32a及复路管32b。

急冷辊30中,鼓31的中空部31a与旋转接头32、往路管32a及复路管32b的内部连通。

急冷辊30中,冷却水经由旋转接头32向鼓31内流通。

具体而言,急冷辊30中,冷却水从往路管32a经由旋转接头32流至圆筒部31b的内部流路31b1,与鼓31的另一端冲突后,被圆筒部31b的外部流路31b2引导,从该外部流路31b2经由旋转接头32向复路管32b流出。据此,急冷辊30被充分冷却。

干燥装置H中,打印体X从急冷辊30经由多个引导辊被引导至下游侧的冷却辊40。

冷却辊40在上下方向设置有一对。各冷却辊40分别呈中空圆柱状,其外周面被冷却。因此,打印体X通过接触冷却辊40的外周面而被进一步冷却。

而且,冷却辊40支撑于安装在干燥装置H的箱体部HA上的架子上。

图6为沿宽度方向剖切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冷却辊的垂直剖视图。

如图6所示,冷却辊40均具有:呈中空圆柱状鼓41、内置于该鼓41的中空部41a中的圆柱部41b、分别安装在该鼓41的两端上的旋转接头42、安装在一端侧的旋转接头42上的往路管42a、安装在另一端侧的旋转接头42上的复路管42b。

冷却辊40中,鼓41的中空部41a与两端的旋转接头42、往路管42a及复路管42b的内部连通。

冷却辊40中,冷却水经由旋转接头42流通至鼓41内。

具体而言,冷却辊40中,冷却水从往路管42a经由一端侧的旋转接头42被中空部41a的圆柱部41b的外部流路41b2引导,从该外部流路41b2经由另一端侧的旋转接头42流出至复路管42b。据此,冷却辊40被充分冷却。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如上所述,由于利用具有不同设定温度的第1加热辊部10及第1加热部11以及第2加热辊部20及第2加热部21阶段性地加热刚刚打印后的潮湿的打印体X,因此不仅能切实对打印体X进行干燥,还能抑制打印体X本身发生卷曲或是在打印体X上产生折纹或皱褶。

此外,由于打印体X被急冷辊30及冷却辊40充分冷却,因此在用卷绕等方式回收打印体X时,能够极大地抑制卷绕时的打印体X的尺寸变化。

而且,通过使打印体X的温度恢复至干燥前的状态,还可在该打印体的背面另行打印。

下面,对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进行说明。

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侧视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I具备:供纸部61,其用于供应被打印体X1;打印部62,其用于在运送被打印体X1的同时进行打印;干燥装置H,其用于在运送被该打印部62打印过的长条状的打印体X的同时对其进行干燥;以及回收部63,其用于回收经过干燥的打印体X。

喷墨打印装置I中,打印部62由多个喷墨打印用记录头构成。而且,上述喷墨打印用记录头的方式既可以是行式记录头方式,也可以是串行式记录头方式。

此外,在各喷墨打印用记录头中,按照YMCK等色彩,分别填充有上述墨水。

喷墨打印装置I中,通过使未图示的伺服电机带动拉纸辊70转动,来以任意速度运送打印体X。

此外,打印体X的张力由安装有使用负载单元等的未图示的张力传感器的张力辊71进行检测,能够通过伺服电机调节拉纸辊70的转动量,以达到目标张力。

此外,打印部62下方的打印体X的运送路线呈拱形。据此,能够抑制打印体X的摇晃。

喷墨打印装置I中,由于具备上述干燥装置H,能够在刚刚结束打印后就对由多个喷墨打印用记录头实施了打印的打印体X进行干燥,且能充分地抑制该打印体X本身发生卷曲或是在打印体X上产生折纹或皱褶。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具备辅助加热部50,但该辅助加热部50并非必不可少。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第1加热辊部10具有中空圆柱状的鼓12、用于加热鼓12的加热圈13、安装固定有鼓12的两侧的轴芯16,但只要第1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能够加热,则不限于该结构。而且,第2加热辊部20亦同样如此。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对第1加热辊部10的鼓12的外周面实施了凹凸加工,但并非必须如此。

此外,也可以用在鼓12的表面设置细槽的方式来代替进行凹凸加工。

而且,第2加热辊部20的鼓亦同样如此。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作为第1加热部11示出了排列设置的第1热风吹送装置14,但只要能够加热干燥打印体X的至少一面,即不限于该结构。而且,辅助加热部50及第2加热部21同样如此。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容纳第1加热辊部10及第1加热部11的第1腔室15并非必须。

这是因为,腔室是用于将悬浮的水系溶剂关闭起来进行去除的,而第1加热辊部10及第1加热部11的设定温度并非可积极地使水系溶剂气化的温度。

此外,基于同样理由,干燥装置H中,在第1加热辊部10未设置临近设置的急冷辊。

而且,为切实防止水系溶剂悬浮,当然也可以设置第1腔室15,且设置与第1加热辊部10接近设置的急冷辊。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急冷辊30具有:中空圆柱状的鼓31、内置于该鼓31的中空部31a中的圆筒部31b、安装在该鼓31的一端上的旋转接头32、安装在该旋转接头32上的往路管32a及复路管32b,但只要能够冷却打印体X,则不限于该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冷却辊40具有:中空圆柱状的鼓41、内置于该鼓41的中空部41a中的圆柱部41b、分别安装在该鼓41的两端上的旋转接头42、安装在一端侧的旋转接头42上的往路管42a、安装在另一端侧的旋转接头42上的复路管42b,但只要能够冷却打印体X,则不限于该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可以用作在运送由打印装置的打印部向被打印体施加了墨水的长条状的打印体的同时对其进行干燥的装置。根据上述干燥装置,不仅能够使打印体干燥,而且能够充分抑制打印体本身发生卷曲或是在打印体上产生折纹或皱褶。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可以用作通过向被打印体施加墨水来打印文字或图形的装置。根据该喷墨打印装置,由于具备上述干燥装置,因此不仅能够使打印体干燥,而且能够充分抑制打印体本身发生卷曲或是在打印体上产生折纹或皱褶。

2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加热鼓及具有该加热鼓的喷墨打印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