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文档序号:1502250 发布日期:2020-02-07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Fan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 是由 董明珠 向新贤 陈志伟 陈英强 吴俊鸿 梁博 黄鑫 于 2019-11-0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器。该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壳体(10),风机壳体(10)内设置有安装支架(11)、电机(12)和风叶,电机(12)固定设置在安装支架(11)上,风叶设置在电机(12)的驱动端,风机壳体(10)的第一端设置有安装止口(14),风机壳体(10)的第二端设置有紧固结构(15)。根据本申请的风机组件,能够简化风机的拆装结构,提高风机的拆装效率。(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fan sub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The fan assembly comprises a fan shell (10), wherein a mounting support (11), a motor (12) and fan blades are arranged in the fan shell (10), the motor (12)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mounting support (11), the fan blades are arranged at the driving end of the motor (12), a mounting spigot (14) is arranged at the first end of the fan shell (10), and a fastening structure (15) is arranged at the second end of the fan shell (10). According to the fan assembly, th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structure of the fan can be simplified, and th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efficiency of the fan is improved.)

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空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模式的制冷与制热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制热地毯式送风、制冷瀑布式送风越来越成为空调行业的一种趋势。现有柜机常采用两侧进风、上出风和后进风、前出风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无法实现柜机制热地毯式送风、制冷瀑布式送风功能,影响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现有技术中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制热地毯式送风,制冷瀑布式送风,然而对于柜机而言,实现上述功能的风机一般设置在整体式结构的壳体内,在进行空调的组装或者拆卸时,无论是将风机装入柜机内,或者是从柜机内将风机取出,都需要经过上风口或者下风口所在的结构,因此导致风机的拆装结构比较复杂,拆装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器,能够简化风机的拆装结构,提高风机的拆装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壳体,风机壳体内设置有安装支架、电机和风叶,电机固定设置在安装支架上,风叶设置在电机的驱动端,风机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安装止口,风机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紧固结构。

优选地,风叶为对旋轴流风叶。

优选地,安装支架包括环形连接部和设置在环形连接部周侧的连接臂,连接臂沿环形连接部的径向延伸,电机固定设置在环形连接部上。

优选地,电机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凸环,环形连接部套设在电机外,并与连接凸环固定连接。

优选地,安装支架的周缘设置有周向翻边,周向翻边向着远离环形连接部的方向翻折。

优选地,连接臂的端部还设置有端部翻边,端部翻边与周向翻边间隔设置,端部翻边上设置有连接孔。

优选地,至少一个连接臂的周向翻边上设置有过线槽。

优选地,对旋轴流风叶的两个风叶的安装间距为b,风机壳体的轴向长度为a,风叶的直径为d,其中8≤a/b≤12,0.3≤b/d≤0.6。

优选地,风机壳体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卡槽,连接臂卡设在卡槽内,并与风机壳体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机组件,该风机组件为上述的风机组件。

优选地,空调器还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座、第一风口组件和第二风口组件,其中风机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风口组件和第二风口组件之间。

优选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口组件内的换热器,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风道内设置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包括导流圈和设置在导流圈内的整流板,整流板沿导流圈的轴向延伸,整流板的两侧连接至导流圈的内壁,整流板将导流圈的导流通道分割为至少两个整流区域。

本申请提供的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壳体,风机壳体内设置有安装支架、电机和风叶,电机固定设置在安装支架上,风叶设置在电机的驱动端,风机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安装止口,风机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紧固结构。该风机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端的安装止口和设置在第二端的紧固结构,可以通过安装止口和紧固结构与相邻的结构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且连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便于实现风机组件的模块化设计,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由于风机组件为单独的模块化结构,因此能够降低风机安装过程中的操作难度,简化风机的拆装结构,进而提高风机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流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风机组件的分解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风机组件的轴测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风机组件的剖视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导流圈;2、整流板;3、第一消音孔;4、第一内筒;5、第一外筒;6、第二内筒;7、第二外筒;8、横向挡板;9、第二消音孔;10、风机壳体;11、安装支架;12、电机;13、对旋轴流风叶;14、安装止口;15、紧固结构;16、环形连接部;17、连接臂;18、连接凸环;19、周向翻边;20、端部翻边;21、过线槽;22、卡槽;23、底座;24、第一风口组件;25、第二风口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壳体10,风机壳体10内设置有安装支架11、电机12和风叶,电机12固定设置在安装支架11上,风叶设置在电机12的驱动端,风机壳体10的第一端设置有安装止口14,风机壳体10的第二端设置有紧固结构15。

该风机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端的安装止口14和设置在第二端的紧固结构15,可以通过安装止口14和紧固结构15与相邻的结构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且连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便于实现风机组件的模块化设计,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由于风机组件为单独的模块化结构,因此能够降低风机安装过程中的操作难度,简化风机的拆装结构,进而提高风机的拆装效率。

上述的安装止口14为台阶形安装凸起或者台阶形安装凹槽,能够实现与其他结构的插接配合,安装止口14的位置还设置有连接结构,当风机组件通过安装止口14与其它结构实现插接配合之后,可以通过连接结构实现与其他结构之间的连接固定,保证风机组件与该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述的紧固结构15例如为连接块,该连接块上可以设置螺栓孔,用于与其他结构上的连接孔对齐之后使用螺栓固定连接。

该紧固结构15也可以为L形折板,该L型折板的短边固定连接在风机壳体10上,L形折板的长边与风机壳体10之间形成卡槽,L形折板的长边上设置有螺栓连接孔,在其他结构上设置有相应的连接板,连接板可以卡入该凹槽内之后,通过螺栓实现固定连接。

风机组件通过安装止口14与紧固结构15实现与其他结构之间的固定装配,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和拆卸,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地,风叶为对旋轴流风叶13。采用对旋轴流风叶13时,电机12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电机12对应于一个对旋轴流风叶13的风叶,两个风叶对旋放置,通过调整电机12的转向来实现气流的换向,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安装支架11包括环形连接部16和设置在环形连接部16周侧的连接臂17,连接臂17沿环形连接部16的径向延伸,电机12固定设置在环形连接部16上。环形连接部16能够套接在电机12的外周,方便实现电机12在安装支架11上的固定设置,连接臂17能够增加安装支架11的连接长度,使得安装支架11能够方便地固定连接在风机壳体10上,进而实现电机12在风机壳体10内的安装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2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凸环18,环形连接部16套设在电机12外,并与连接凸环18固定连接。环形连接部16的底部设置有螺纹连接孔或者光孔,在连接凸环18上也对应设置有螺纹连接孔或者光孔,当环形连接部16与连接凸环18位置对齐之后,就能够通过螺栓将两者之间固定连接,进而将电机12固定在安装支架11上。

安装支架11的周缘设置有周向翻边19,周向翻边19向着远离环形连接部16的方向翻折。安装支架11的内周侧的周向翻边19为圆形,且与电机12的外周壁相接触,可以增加电机12与安装支架11在轴向方向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电机12在安装支架11上结构设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电机12工作的稳定性。通过增加周向翻边19,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安装支架11的结构强度,提高安装支架11的承载能力。

连接臂17的端部还设置有端部翻边20,端部翻边20与周向翻边19间隔设置,端部翻边20上设置有连接孔。将端部翻边20与周向翻边19间隔设置,能够降低翻边的翻折难度,便于进行翻边的结构设计。在端部翻边20上设置连接孔,方便实现连接臂17与风机壳体10之间的固定连接。

至少一个连接臂17的周向翻边19上设置有过线槽21,利用安装支架11的两侧的周向翻边19可以形成走线槽,方便进行走线,用过线槽21可以机线进行约束,进一步提高走线效率,使得电机线的进出设置更加合理。

对旋轴流风叶13的两个风叶的安装间距为b,风机壳体10的轴向长度为a,风叶的直径为d,其中8≤a/b≤12,0.3≤b/d≤0.6。

通过设置对旋轴流风叶13的两个风叶之间的距离与风机壳体10的轴向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对旋轴流风叶13的两个风叶之间的距离与风叶的直径之间的比例关系,能够有效保证风机组件部分的风量、出风速度和噪音的控制,提高风机组件的工作性能。

风机壳体10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卡槽22,连接臂17卡设在卡槽22内,并与风机壳体10固定连接。在风机壳体10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内挡环,在内挡环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成对的止挡板,每对止挡板相对设置,形成卡槽22,连接臂17卡入该卡槽22内,能够对安装支架11的安装形成周向限位,方便进行安装支架11在风机壳体10内的轴向和周向的安装定位,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难度。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风机组件,该风机组件为上述的风机组件。上述的空调器例如为空调柜机。

空调器还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座23、第一风口组件24和第二风口组件25,其中风机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风口组件24和第二风口组件25之间,从而能够与第一风口组件24和第二风口组件25之间实现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能够降低更换维修成本,同时便于进行装配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当需要将电机12或者风叶拆卸进行维修时,可以直接从空调器上将风机组件拆下,再从风机组件上将电机12或者风叶拆下,相比常规柜机其拆卸和装配效率高。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口组件24内的换热器,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风道内设置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包括导流圈1和设置在导流圈1内的整流板2,整流板2沿导流圈1的轴向延伸,整流板2的两侧连接至导流圈1的内壁,整流板2将导流圈1的导流通道分割为至少两个整流区域。

导流圈1位于风机和换热器之间,用于引导气流在内部风道内的流动,一方面对流经导流圈1的气流进行导流和整流,另一方面能够对流经导流圈1的气流进行消音,降低气流流动噪音,提高气流流动效率。上述的内部风道分别与第一风口组件24和第二风口组件25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圈1的上边缘延伸至底座23的顶面上,导流圈1的下边缘延伸至换热器的端面,且对应于换热器的内边缘。

该导流装置在导流圈1内增设了整流板2,由于整流板2位于导流圈1内部,并且经导流圈1分隔为至少两个整流区域,因此不仅能够利用导流圈1本身对导流圈1内周侧的气流进行整流,而且也可以利用整流板2对流经导流圈1靠近整流板2区域的气流进行整流,因此能够对流经导流圈1的气流进行更大范围和更大区域的整流,使得流经导流圈1的气流均能够有效整流,因此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小气流在风道中杂乱无章的流动而造成的流动损失,提高气流流动效率,提高导流圈1的导流效果。

整流板2沿轴向的延伸线为直线,能够保证整流板2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弯曲,因此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整流效果,使得进入导流圈1内的气流均能够在整流板2的整流作用下形成规则的直线气流,更加有效地减小气流在风道中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流动损失。

整流板2为直板或弧形板。在本实施例中,整流板2为直板或弧形板,具体是指,在整流板沿轴向方向的延伸线为直线的基础上,在垂直于该延伸线的截面内,整流板为直线或者弧线。此种情况下所形成的整流板,不管是弧板还是直板,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均是对气流起到直线整流作用,两者均能够起到良好的整流效果,降低气流流动阻力。

优选地,整流板2为多个,多个整流板2平行或相交于导流圈1内。多个整流板2能够将导流圈1的内部流道分割为更多个整流区域,这样一来,每个整流区域所流经的气体流量有限,因此每个区域周侧的整流板2对于流经该区域的气流具有更加明显的整流效果,可以使得导流圈1的中心和周侧的气流均能够被有效整流,取得更加良好的整流效果。

优选地,整流板2包括至少两个直板,其中两个直板垂直相交,交线位于导流圈1的中心轴线上,能够保证位于最中心区域的最不容易被导流圈1的内周壁整流的气流,也可以被直板状的整流板2进行整流,从而保证了导流圈1的导流通道的各个区域均能够得到有效整流,进一步提高整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整流板2为多个,多个整流板2分为两组,第一组整流板2内的各整流板2相互平行,第二组整流板2内的各整流板2相互平行,第一组整流板2垂直于第二组整流板2。

在本实施例中,每组整流板2均包括三个整流板2,总共六个整流板2与导流圈1相配合,将导流圈1的导流通道分割为16个整流区域,当风机吹出旋转、不规则的气流时,经过导流圈1的引导从16个整流区域流过后,形成规则的直线气流,起到气体整流器的作用,减小气流在风道中杂乱无章的流动而造成的流动损失。

优选地,导流圈1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一消音孔3。通过在导流圈1上设置消音孔,能够利用导流圈1上的消音孔对流经导流圈1的气流进行消音,从而减小流过导流圈1的气流的气动噪声。

优选地,第一消音孔3的孔径在0.5~1.5mm之间,且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截面内,相邻第一消音孔3之间的间距为6mm,从而能够形成微孔消音筒,其具有宽频带、体积小、高效力的消声特性,且选定上述的孔径尺寸,也能够便于加工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被堵塞。

导流圈1包括第一内筒4和第一外筒5,第一内筒4位于第一外筒5的内周侧,第一内筒4上设置有第一消音孔3。第一内筒4和第一外筒5之间形成与第一消音孔3连通的消音腔,能够利用消音腔进一步加强导流圈1的降噪效果。

优选地,第一内筒4和第一外筒5之间还设置有横向挡板8,横向挡板8沿导流圈1的周向设置,并将第一内筒4和第一外筒5所围成的腔体沿轴向分割为至少两个。通过设置横向挡板8,能够有效防止第一内筒4和第一外筒5之间的腔体内发生沿管的轴向方向的声波传播,进一步提高消音降噪效果。

优选地,横向挡板8的厚度为3mm。

第一内筒4和第一外筒5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内筒6,第二内筒6上设置有第一消音孔3。

第二内筒6与第一外筒5之间设置有第二外筒7,第二外筒7上设置有第一消音孔3。通过增加第二内筒6和第二外筒7,且在第二内筒6和第二外筒7上均设置贯通的第一消音孔3,能够形成多层穿孔筒,从而在导流圈1的筒壁上形成多层消音降噪结构,起到更佳的消音降噪效果。

优选地,第二内筒6的厚度大于第二外筒7的厚度。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内筒6的厚度为4mm,第二外筒7的厚度为2mm,可以减小筒体对导流圈1的筒壁空间的占用,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形成消音腔,提高消音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筒7的厚度小于第二内筒6的厚度,这是由于第二内筒6更加靠近气流,因此,气流流动时产生的振动对第二内筒6的影响更大,如果第二内筒6的厚度过小,就会导致第二内筒6随着气流的流动而发生振动,导致第二内筒6对气流的减振降噪效果降低。

优选地,整流板2上设置有第二消音孔9。

整流板2采用吸音材料制成。

当气流流经整流板2时,整流板2既能够对气流起到整流作用,又能够起到消音作用,既可以减少气流流动损失,又能够降低气流流动噪音。

当导流圈1的内壁以及整流板2上均设置消音孔时,两者进行组合消音,可以极大限度的减小气动噪声和风腔共鸣音。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墙角空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