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的锚链钩

文档序号:1532347 发布日期:2020-02-14 浏览:2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的锚链钩 (Anchor chain hook for fixing device of trampoline ) 是由 欧文·比桑 克里斯汀·迈赫尔 于 2019-08-0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用于通过两个弹性元件(20)和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50)将反弹垫固定到蹦床框架的锚链钩(10),其具有带有四个容纳件(14)的外壳,其中每个弹性元件(20)具有两个自由端,每个自由端具有使弹性元件(20)的周边扩大的夹持元件(30)。夹持元件(30)插入每个容纳件(14)中。锚链钩具有锚链钩主体(11),该锚链钩主体在横向于固定方向的周边方向上闭合,其中,在每种情况下,两个容纳件(14)通过锚链钩主体(11)中的容纳腔在中心分开,夹持元件(30)能够通过该容纳腔。锚链钩(10)具有两个端接件(12),每个端接件能够插入相应的容纳腔中,并且每个端接件具有指向远离锚链钩外壳(11)并且朝向彼此定向的倒圆盖。(An anchor shackle (10) for securing a rebounding mat to a trampoline frame by means of two resilient elements (20) and at least one flexible strap element (50) has a housing with four receiving members (14), wherein each resilient element (20) has two free ends, each free end having a clamping element (30) which expands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resilient element (20). A clamping element (30) is inserted into each receptacle (14). The fluke has a fluke body (11) which is closed in a peripheral direction transversely to the fixing direction, wherein in each case the two receiving pieces (14) are separated centrally by a receiving chamber in the fluke body (11) through which the clamping element (30) can pass. The fluke (10) has two terminals (12), each insertable into a respective housing cavity, and each having a rounded cap directed away from the fluke housing (11) and directed towards each other.)

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的锚链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的锚链钩,并且还涉及将蹦床的反弹垫***蹦床的框架装置中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蹦床,例如用于运动和治疗目的的小型蹦床,需要合适的振荡固定系统来固定和夹持或安装反弹垫。在根据DE102 26 707中的小型蹦床中,反弹垫最好用弹性元件和锚链钩的组合夹持,而不是用钢弹簧夹持。

申请人的WO 2017/191144 A1描述了一系列不同的锚链钩,其中在自由端可以安装带有夹持元件的弹性元件,其中反弹垫的柔性带元件被导向到锚链钩的相对侧上并附接到锚链钩。

发明内容

小型蹦床的基本问题是周围框架的最小可能外径、反弹垫的最大可能直径和由弹性元件弹簧行程长度决定的阻尼/振动之间的折衷。

从上述现有技术开始,本发明的目的是指出一种改进的锚链钩,使用该改进的锚链钩,弹性索元件的可用长度得到优化以获得更大的弹簧行程,而不会因此减小垫子可用运动区域的直径。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保护蹦床使用者在小型蹦床发生绊倒的情况下免受锚链钩和底层固定系统的伤害。同时,系统应便于维护,便于更换单个弹性元件和锚链钩。此外,新的解决方案应该实现明显更好的振荡。

为此,通过使用两个弹性元件和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来提供锚链钩,用于将反弹垫固定到蹦床框架上,其中,锚链钩具有带四个容纳件的外壳,其中每个弹性元件具有两个自由端,每个自由端具有使弹性元件的周边扩大的夹持元件,其中,(两)弹性元件的夹持元件可以***所述每个容纳件中。锚链钩具有锚链钩主体,锚链钩主体在横向于所述固定方向的周边方向上闭合,其中,在每种情况下,两个容纳件由锚链钩体中的容纳腔从中心分开,夹持元件可以通过该容纳腔。所述锚链钩具有两个端接件,每个端接件可以***相应的容纳腔中,并且具有环绕指向远离锚链钩外壳并朝向彼此定向的倒圆盖。

在实际测试中,研究还发现,新的夹持解决方案具有明显更好的使用寿命,即与其他解决方案相比,弹性元件能够承受超过50%到600%以上的振动周期,因此,客户的利益首先是增加了振荡的可持续质量(促进健康的脉冲)和弹性元件的耐久性(使用成本)。

锚链钩彼此紧密排列成圆形,扰流板朝向垫子中心为用户形成视觉和触觉警告标记。它们通过视觉方式和与脚的接触向用户发出信号,清楚地指示运动区域的终点。扰流板向运动区域轻微倾斜,确保织物边缘区域在该区域优雅地升高并整齐地位于锚链钩上。

根据测试,与传统的固定方法(例如已知的方法),例如由Bellicon公司在DE 202007 019 487 U1或US 2010/0009812 A1中提出的方法相比,在垫子侧没有传统偏转的橡胶带的使用在数百万次载荷循环的范围内带来显著更高的耐久性。在本解决方案中,直的橡胶带从固定体开始被引导围绕框架管,然后直线进入容纳体的第二容纳位置。在橡胶线缆端部上提供固定元件,当拉伸载荷增加时,所述固定元件能够更强地咬合。将连接环作为柔性带元件固定在固定元件的主体中,而不是固定元件的后面,从而缩短了朝向垫子中心的最后一条接缝(用该接缝将环缝合到垫子上)和锚链钩处的起点之间的安装长度,在锚链钩处的起点弹性元件(橡胶线缆)转化为朝向蹦床框架的自由拉伸段。此外,这种紧凑的形状改进了保持,特别是通过夹持环而不是将其缠绕在腹板部分周围。中间区域的环夹持的中断导致安装空间的减少,使得高度更高,从而能够在两个固定点之间的中心位置***鳄鱼夹以用于橡胶线缆的左右环。

弯曲的扰流板允许垫子边缘或垫子周边轻微偏转超过固定体。锚链钩的结构作为封闭的盒子(接收盒)加上扰流板一起提供了更紧凑和更平缓的形状,不会由于绊倒而导致接触伤害。由此产生的带有扰流板的相邻锚链钩的边缘/环形成了突出的视觉标记,以划定安全运动区域。

在基本设计中,通过两个弹性元件和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将反弹垫固定到蹦床框架上的锚链钩包括带有四个容纳件的锚链钩外壳。具有扩大弹性元件的周边的夹持元件的弹性元件***其中。然后,锚链钩具有至少一个位于两个容纳件中间的容纳腔,以及分配给所述容纳腔的端接件(也可以称为扰流板)。该端接件可以引入所述容纳腔中,并且具有倒圆盖,该倒圆盖指向远离锚链钩外壳的方向,并朝向待中心布置的柔性带元件,并且在光学和触觉上为用户标记反弹垫的边缘。

在锚链钩的锚链钩体中可以提供用于两个端接件的两个容纳腔,该端接件带有朝向柔性带元件的倒圆盖,将倒圆盖置于中心位置,即一个扰流板位于上方,一个扰流板位于带状元件下方。

所述容纳腔可以是通孔,并且所述端接件优选具有与所述锚链钩主体形成形状配合的连接件。这可能是与锚链钩体的边缘接合的钩。容纳腔也可以是盲孔,或者可以具有例如十字槽形式的开口,通过该开口可以压入旋钮作为保持元件。

有利的是,如果锚链钩的锚链钩主体横向于固定方向的周边方向闭合,则能够在非常小的安装空间中使用扰流板。它也具有更高的结构完整性。

然后,在锚链钩主体的容纳腔的中心设置两个容纳件,并形成公共腔,其中夹持元件能够穿过容纳腔并侧向移动到其中一个容纳件中。因此,容纳腔也成为弹性元件的夹持元件的通过空间,从而进一步降低必要的安装高度。

在上部和下部容纳件之间的中央设置有用于柔性带元件的***槽,其中,所述带状元件与可放置在其中的保持杆形成环,其中,***槽在朝向已连接在一起的柔性带元件的环侧上逐渐变细,使得在其中可以***保持杆的环位于锚链钩主体的区域中,有利地,在其中能够***保持杆的环在被施加张力时以力配合的方式位于锚链钩主体的区域中。因此,该环已经在锚链钩主体内部结束,而不是在锚链钩主体的后面结束,从而在径向方向上进一步节省距离,这有利于弹性元件的线缆长度。

上下容纳件可以朝着形成环的弹性元件的方向上逐渐变细,使得夹持元件位于锚链钩主体的区域,有利地,夹持元件在被施加张力时以力配合的方式位于锚链钩主体的区域。这里,在蹦床的径向方向上,距离被保存在线缆元件侧,使得两个张紧元件(例如带元件和线缆)都与其固定体(即保持杆和夹持元件)一起位于锚链钩主体中。

锥形壁可以基本上垂直于柔性带元件的平面定向。它们也可以平行于柔性带元件的平面定向,其中在具有公共容纳腔的实施例中,在一侧,它们仅部分由形成横向中心端接的肩部形成。

一种用于将反弹垫固定到蹦床框架的固定系统,其中反弹垫包括多个连接到其上的柔性带元件,并且使用与根据本文所述实施例之一的柔性带元件数量相对应的多个锚链钩。

一种具有反弹垫和蹦床框架的蹦床,还包括本文所述的固定系统,通过该固定系统,反弹垫悬挂在蹦床框架中。

最后,将反弹垫固定到蹦床框架的方法使用以下步骤:

i)提供本文所述的固定系统,

ii)使柔性带元件穿过锚链钩中的中心***槽以将保持杆横向***柔性带元件的环形开口中,并将柔性带元件拉回到***槽中,

iii)使弹性元件环绕蹦床框架的一部分,

iv)使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一夹持元件穿过锚链钩的容纳腔,并将弹性元件与横向夹持元件一起侧向移入横向容纳件中,

v)使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二夹持元件穿过锚链钩的容纳腔,并将弹性元件与横向夹持元件侧向移入位于容纳腔同一侧的横向容纳件中,

vi)使第二弹性元件的第一夹持元件穿过锚链钩的容纳腔,并将弹性元件与横向夹持元件一起侧向移入剩余的相对的横向容纳件中,

vii)使第二弹性元件的第二夹持元件穿过锚链钩的容纳腔,并将弹性元件与横向夹持元件一起侧向移入剩余的相对横向容纳件中,

viii)将两个锚链钩的两个夹持元件固定在锚链钩的指定的容纳空间中,以便将反弹垫夹持在蹦床框架中。

以上对实施例的描述通常涉及每个锚链钩的两个弹性元件,每个锚链钩的单个弹性元件也会产生相同或类似的优点,因为这里的带状元件和/或具有容纳件的夹持元件的***槽也可以通过具有一个锚链钩和两个容纳件的单个弹性元件连接。

从属权利要求书中指出了其他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仅用于解释而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示出具有两个弹性元件和柔性带元件的锚链钩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示出图1中实施例的另一透视图;

图3示出如图1所示锚链钩的透视图;

图4示出如图2所示锚链钩的透视图;

图5示出如图3所示锚链钩的前视图;

图6示出如图4所示锚链钩的后视图;

图7示出如图1所示锚链钩的侧视图;

图8示出如图1所示锚链钩的顶视图;

图9示出图1和图3中使用的扰流板的透视图;

图10示出图2和图4中使用的扰流板的透视图;

图11示出图9中的扰流板的后视图;

图12示出图9中的扰流板的前视图;

图13示出图9中的扰流板的侧视图;

图14示出图9中的扰流板的顶视图;

图15示出如图2所示的锚链钩的透视图,其中,所述带状元件和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被***;

图16示出图15从蹦床外侧看的视图;

图17示出图15从蹦床上部看的视图;

图18示出图1中锚链钩的透视图,其中***了带状元件,但未***弹性元件;

图19示出了图18从锚链钩上蹦床外侧看的前视图,其中***四个夹持元件和两个扰流板以及***带状元件(夹持元件中的弹性元件/橡胶索未示出)

图20示出图19中视图的侧视图;

图21示出图19和图20中视图的俯视图;

图22示出图21中沿XXII-XXII线的剖面图;

图23示出图21中视图的侧视图;

图24示出***保持杆的柔性带元件的侧视图;

图25示出图24中视图的俯视图;

图26示出图24中视图的透视图,其示出如何在图2中***柔性带元件;

图27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锚链钩的夹持元件的透视图;

图28示出图27中夹持元件的侧视图;

图29示出图28中沿XXIX-XXIX线的剖面图;

图30示出图27中***橡胶索和夹具的夹持元件的透视图;

图31示出图30中夹持元件的侧视图;

图32示出图30中夹持元件的俯视图,其中示出了隐藏元件;

图33示出图27中***橡胶索和两个夹具的夹持元件的透视图;

图34示出图33中夹持元件的侧视图;

图35示出图33中夹持元件的俯视图,其中示出了隐藏元件;

图36示出图34中沿XXXVI-XXXVI线的剖面图;

图37示出图34中沿XXXVII-XXXVII线的剖面图;

图38示出具有两个弹性元件和柔性带元件的锚链钩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9示出图38中实施例的另一透视图;

图40示出从蹦床中心看如图38所示锚链钩的前视图;

图41示出图38中锚链钩的另一透视图,其中只有一个弹性元件尚未完全***;

图42示出图38所示的带有另一个柔性带元件的锚链钩的俯视图;

图43示出图38中锚链钩的横截面图;

图44示出锚链钩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具有仅用于一个弹性元件的柔性带元件;以及

图45示出锚链钩的又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也具有仅用于一个弹性元件的柔性带元件,并且弹性元件尚未完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朝弹性元件20的侧面看的具有两个弹性元件20和柔性带元件50的锚链钩10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同时图2示出了从柔性带元件50的角度看的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不同透视图。

每个弹性元件20具有橡胶线缆21,夹持元件30布置在橡胶线缆21的两个自由端上。结合其他附图更详细地描述了夹持元件30。对于包括锚链钩10、弹性元件20和带元件50的固定装置的功能,重要的是弹性元件向后折叠180°至其长度的一半,并且两个夹持元件30能够***锚链钩10的相应容纳件14中。结合其他附图更详细地描述了这些容纳件14。从***的弹性元件20和带元件50的纵向方向看,锚链钩10的主体11是矩形的并且用圆形件封闭。此外,在图1和图2中,两个扰流板12沿着带元件50的方向***并且沿着带元件50的方向从与主体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齐平开始彼此弯曲,并因此围绕所述带元件以及覆盖带元件一部分。带元件50以已知的方式附接到反弹垫,特别是缝合到反弹垫,其中反弹垫(如下所示)可以布置到扰流板12的前边缘的区域。每个扰流板具有卡钩13,使用该卡钩13将扰流板固定在锚链钩的主体11的内腔中;主体11和扰流板12之间的分离面用作配合端面。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空)锚链钩的透视前视图;图4示出了如图2中的锚链钩的透视后视图(填充形式);图5示出了朝图3看的锚链钩的后视图;图6示出了朝图4看的锚链钩的前视图;图7示出了图1中的锚链钩的侧视图;最后,图8示出了图1中的锚链钩的顶视图。

锚链钩主体11具有四个容纳件14,所述四个容纳件14在纵向方向上是连续的并且布置在锚链钩10的内凹槽的拐角处,否则所述锚链钩10在周边上是封闭的。上容纳件14通过彼此间隔开布置的两个斜面15与下容纳件14分离。斜面15在带元件15的方向上居中开始(此处未***)并且在纵向方向上略微上升,使得容纳件14在该纵向方向上逐渐变窄。***槽16设置在两个相互对置的斜面14之间。斜面14由肩部27横向终止,使得每个容纳件14在三个侧面上完全闭合,并且在一个侧面上闭合至三分之一。在中央,双扰流板容纳件18存在于主体11的顶侧和底侧之间。这被称为双容纳件,因为两个扰流板12***该空间中,一个扰流板从顶部***,一个扰流板从底部***。因此,在容纳件14之间的中心,存在容纳斜面19,所述容纳斜面19在通过主体11中的凹陷朝向弹性元件20定向的一侧是明显的。肩部或侧向引导肋27确保夹持元件30相对于中间固定在所述夹持元件的位置。如果***槽的上限定壁和下限定壁连续设计并且不在肩部27处终止,则也可以设置两个单独的扰流板容纳件18。在如图5和6所示的共同扰流板容纳件18的情况下,这可以进一步被描述为两个扰流板容纳件18,因为元件20的上夹持元件30被引导通过上部分,元件20的下夹持元件30被引导通过下部分。

从图7中清楚地看出,在侧视图中,主体11可以设计成弯曲的,其中曲率朝向蹦床中心定向。朝向外夹持框架定向的侧面具有凸外侧面55,朝向蹦床中间定向的侧面具有凹内侧面56,扰流板12在***时直接邻接。

图9示出了扰流板12的透视图,其可以在图1中使用并且因此也在图3中使用。图10示出了扰流板12的不同的透视图,其可以在图2中使用并且因此也在图4中使用。图11示出图9中的扰流板12的后视图。图12示出图9中的扰流板12的前视图。图13示出图9中的扰流板12的侧视图。图14示出图9中的扰流板12的俯视图。

扰流板12从带元件50的侧面从前面***。图9示出了上扰流板12,其中心体填充扰流板容纳件18中的上容纳空间,其将布置在带元件50的上方。后壁63抵靠主体11并且防止夹持元件30向内滑动。为此,作为闭锁元件64的中央舌片设置有钩66(在图1中也称为元件13),钩66可以接合在锚链钩11的主体后面。该闭锁元件64通过横向槽65相对于扰流板主体62的侧壁向后设置。

图15示出了如图2所示的锚链钩10的透视图,其中带元件50被***;第一弹性元件20已经***下容纳件14中,弹性元件20的相对端准备***上容纳位置中(通过中心区***然后经由弹性元件的第二端的容纳位置侧向移动到终点位置)。图16示出了从蹦床观察、从外侧看的图15的视图,图17示出了从上方看的图15的视图。

图15至17示出了一种情况,其中柔性带元件已经从外侧被推过***槽16。在环形眼被拉回之前,保持杆51已经***槽16中,使得柔性带元件50被锁定。***槽尤其可以在远离反弹垫的端部处变宽,以便形成在向内的方向上逐渐变窄的槽,在该槽中环形眼通过力配合牢固地保持。在此,有利地,完整的环形眼被拉入锚链钩主体11中,使得力已经在所述锚链钩主体那里作用并且从反弹垫到弹性元件20的距离的损失尽可能小。这是附接、特别是缝合到反弹布或反弹垫的自由端处。夹持元件已经***相应的容纳件14中。在此之前,夹持元件从外部居中地通过在另外封闭的主体11中的容纳件14,侧向移动并且定位为第一夹持元件30;图15中的第二夹持元件30刚刚被推过上中心容纳空间14并且现在在肩部27后面向左侧(朝附图页面看)侧向移动,以便锁定在左上方容纳件中(看向附图页面),这是由于夹持元件30在弹性元件20的方向上锥形地逐渐变窄并且因此与斜面15的形状相对应。

图18示出了图1中的锚链钩10的透视图,其具有***的带元件50而没有***的弹性元件20。图19示出了从蹦床外侧看向锚链钩10的前视图,其具有四个***的夹持元件30,其与橡胶线缆21(未示出)一起形成弹性元件20,并且具有根据图18的***的带元件50。图20示出图19中的视图的侧视图。图21然后示出了图19和20中的视图的俯视图,同时图22示出了沿图21的XXII-XXII线的剖视图。图23示出图21中的视图的侧视图。图24示出了带有***的保持杆51的柔性带元件50的侧视图。图25示出了图24的俯视图,图26示出了图24的透视图,其中示出了柔性带元件50如何***图2中。

图18仅示出了***槽16中所***的柔性带元件50。图19然后示出从前面看、从蹦床的外侧看的填充有四个夹持元件30的容纳件14的完全填充的空间,所述四个夹持元件30属于两个弹性元件20并且构成元件但是未示出在这里。由于几乎完全填充由主体11包围的空间,该元件具有高稳定性,其被扰流板12进一步加强,如图20所示,扰流板12朝向柔性带元件50突出,并且以形状配合和力配合的方式通过闭锁元件64上的钩66保持在相对的侧面上,并且保持在锚链钩10的主体11中。该过程允许锚链钩11的小安装高度,因为夹持元件30***能够多次使用的空间中,并且像柔性带元件50一样被锁定在该锚链钩主体11中。

图21至23然后示出了具有弹性元件20和柔性带元件50的锚链钩10的剖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带元件50在纵向方向/固定方向的横向上具有相同的宽度。这里,带元件50也可以朝向锚链钩10更窄并且逐渐变窄,以便仍然在垫处或在反弹布处设置宽的固定带。图23清楚地示出柔性带元件50如何紧密地围绕并覆盖锚链钩10。

图27示出了用于锚链钩的夹持元件30的透视图,例如,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锚链钩10。图28示出了图27中的夹持元件30的相关侧视图,图29示出了沿图28中的线XXIX-XXIX的剖视图。弹性元件20的使用已经在图1至26中描述。

夹持元件30是C形的并且具有两个自由端31,所述两个自由端之间具有***槽32。自由端31经由铰链33连接在一起,特别是经由S形薄膜铰链连接在一起。***槽32之后是夹子容纳件34的区域和扩展空间35。

图28的侧视图更清楚地示出了与铰链33相邻的C形夹持元件30具有两个彼此平行延伸的外侧壁36,这两个外侧壁36在锥形件37中朝向彼此延伸。然后,锥形件37与互补表面形成力配合,例如锚链钩10中的斜面19,用于施加在橡胶线缆21上的张力。***的橡胶线缆21的直径有利地仅略小于前表面38的宽度,使得橡胶线缆21在夹子容纳件34的区域中的***槽32中被大大压缩。橡胶线缆能够在夹子容纳件34的区域后面的扩展空间35中再次扩展,并且基本上填充该扩展空间。铰链33还形成用于橡胶线缆21前进的止动件。在拉伸应力下***橡胶线缆21时,夹持元件30的自由端放大由斜面15或115或117形成的两个内部保持表面上的力,其中夹持元件30的自由端以楔形的方式在外侧面上朝向彼此逐渐变窄。

在通过图29中的夹子容纳件34的剖视图中,中心***槽32由夹子容纳件34的两个腹板39围绕,与横向连续的夹子空间41相邻。延伸穿过夹持元件30的这些槽41设置成容纳一个或有利地两个夹子40,如图30或图33所示。

图30示出了图27中的夹持元件30的透视图,其具有***的橡胶线缆21和夹子40。图31示出了图30中的夹持元件30的侧视图,图32示出了图30中的夹持元件30的俯视图,其示出了隐藏元件。夹子40是大致C形的弹簧钢元件,其中自由端42的长度(参见图32)使得自由端不会从相对侧的夹子空间41突出。由夹子40的连接盖表面的宽度限定的自由端42的相互距离构造成使得夹子40能够在压力下***槽41中并且向内夹持或向外压靠锥形件37,其中向内夹持是优选的。夹子40具有以一定间隙(在橡胶线缆21的纵向方向上)填充夹子容纳件34的长度的宽度。用于夹子定位的止动件从侧面外壁向后设置,使得夹子和夹持壁形成平坦表面。

夹子空间41的直径(即槽的宽度或橡胶线缆21在平行于铰链33的主平面的方向上被压缩的厚度)可以根据线缆的厚度而不同。然后,基本上夹子容纳件34中存在的空间改变,并且具有腹板39的厚度;夹子空间41保持基本相同,由于夹子40在所有情况下可以是相同的。当由于使用者的不同重量而装配不同厚度等级的橡胶线缆21时,产生这些差异。这种橡胶线缆21具有略微不同的直径。

图33示出了图27中的夹持元件30的透视图,其具有***的橡胶线缆21和两个夹子140。图34示出了图30中的夹持元件33的侧视图,图35示出了图30中的夹持元件33的俯视图,其示出了隐藏元件。另外,图36示出了沿图34中的线XXXVI-XXXVI的剖视图,图37示出了沿图34中的线XXXVII-XXXVII的剖视图。图30和图33的夹持元件30之间的区别在于,在根据图30的实施例中,橡胶线缆由一个宽夹子40固定,而在图33至35中,橡胶线缆21由宽度大约一半的两个夹子140固定,所述两个夹子优选地从相对侧引入夹子空间41中。否则,示例性实施例被相同地配置。图36示出了U形形状的夹子140,其中自由端142的长度的尺寸使得该自由端延伸到腹板39的边缘。通过闭合弹簧钢支架有利地***夹子40或140。

图38示出了具有两个弹性元件20和柔性带元件50的锚链钩110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9示出了图38中的实施例的另一透视图,图40示出了根据图38的从蹦床中心看向锚链钩110的前视图。图41示出了根据图38的锚链钩110的另一透视图,其中仅一个弹性元件20尚未完全***。

附图标记的编号表示可以使用相同的弹性元件20和相同的柔性带元件50。中心***槽16在尺寸方面相同地构造,并且容纳件114具有与在锚链钩10中相同的形状(相对于下斜面150)。不同之处在于,与周边封闭主体11相比,主体111在四个钩形***槽112处朝向容纳件114打开,并且为此主体111具有中心区域113,该中心区域构成用于线缆***槽112的内侧边界。为此,在主体111的中间用于柔性带元件50的槽16也被覆盖。每个单独的夹持元件30在原地单独地穿过侧***槽112,其中如图41所示,当夹持元件位于柔性带元件50的区域中时,橡胶线缆21被压过电缆***槽112,然后将其拉入斜面115的开口中。

图42示出了根据图38的锚链钩110的俯视图,其具有另一个柔性带元件150。该带元件150通过较宽的突片附接到蹦床床垫,同时该带元件150朝向锚链钩110逐渐变窄。

图43示出了图38中的锚链钩110的横截面图,其中***具有两个夹具140的夹持元件30。内斜面115位于与外斜面117相对,外斜面117与蹦床的外环和在弹性元件20的方向上的锚链钩111的加厚相对应,以便保持夹持元件的锥形件牢牢地抵抗张力。

原则上,可以将扰流板12***中心盲孔118中,使得这些盲孔以与附图标记18相同的方式用作扰流板容纳件。然后通过力配合将待***的扰流板压入开口118中。扰流板也可以在中央区域113上方以平坦的叶片到达并且钩在锚链钩111的相对侧上。

盲孔118也可以是通孔,使得扰流板12可以以与图1和2中相同的方式被推过所述盲孔,并且能够通过已经穿过开口的闭锁钩13或66固定。

在锚链钩110的衍生物中,斜面115和117也可以横向或水平布置,如根据图44的示例性实施例所示。

图44示出了锚链钩210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柔性带元件250仅用于一个弹性元件30,图45示出了具有柔性带元件250的锚链钩310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也仅用于一个弹性元件30。

在图44和45中,锚链钩211或311仅具有用于电缆元件21的两端的两个容纳件214或114。图45中的容纳件可以以与锚链钩110中相同的方式配置。在图44的示例中,容纳件214是不同的,因为锚链钩已经以相对于其他实施例旋转90°的方式***,即锥形件侧向延伸而不是从顶部到底部。因此,锚链钩主体211的侧壁也是斜面215。柔性带元件250更窄并且朝向反弹垫变宽。在图45中,锚链钩主体311对应于“半个”锚链钩主体111;容纳件114配置相同。

附图标记列表

10锚链钩 39腹板

11锚链钩主体 40夹子

12扰流板或圆形件 41夹子空间/槽

13闭锁钩 42自由端

14容纳件 50柔性带元件

15斜面 51保持杆

16***槽 55主体外侧

17外斜面 56主体内侧

18扰流板容纳件 61中心主体

19容纳斜面 62扰流板主体

20弹性元件 63直后壁

21橡胶线缆 64闭锁元件

27肩部 65槽

30夹持元件/鳄鱼夹 66钩

31自由端 110锚链钩

32***槽 111主体

33铰链 112***槽

34夹子容纳件 113中心区域

35扩展空间 114容纳件

36平行外壁 115斜面

37锥形件 117外斜面

38前面 118中心盲孔/扰流板容纳件

140夹子

142自由端

150柔性带元件

210锚链钩

211锚链钩主体

215内斜面

250柔性带元件

310锚链钩

311锚链钩主体

4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钢丝绳锁紧固定机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