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文档序号:1539060 发布日期:2020-02-14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Elevator car door device ) 是由 森永章吾 于 2017-07-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得到一种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当进行轿厢门的撬开动作时,能够可靠地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具备:闩锁杆,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门悬吊装置;钩挂部件,其安装于门框;第1止动件,其与闩锁杆抵接,从而规定闩锁杆的解锁位置;弹簧,其对闩锁杆向解锁方向施力;以及配重,其安装于闩锁杆,在轿厢门的从全闭状态起的打开动作时的加速度达到设定的加速度之前,弹簧的作用力所产生的第1力矩大于作用于配重的惯性力所产生的第2力矩,闩锁杆保持于解锁位置,若轿厢门的从全闭状态起的打开动作时的加速度成为设定的加速度以上,则第2力矩超过第1力矩,闩锁杆向加锁方向旋转而与钩挂部件卡合,轿厢门的打开动作被阻止。(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ar door device of an elevator, which can reliably prevent the opening action of the car door when the car door is prized. A car door device for an elevator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latch lever rotatably mounted to the door hanger; a hooking member attached to the door frame; a 1 st stopper that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the latch lever to define an unlock position of the latch lever; a spring for applying force to the latch lever in an unlocking direction; and a counterweight attached to the latch lever, wherein a 1 st moment generated by an urging force of the spring is larger than a 2 nd moment generated by an inertial force acting on the counterweight before an acceleration at the time of an opening operation of the car door from the fully closed state reaches a set acceleration, the latch lever is held at the unlock position, and when the acceleration at the time of the opening operation of the car door from the fully closed state becomes the set acceleration or more, the 2 nd moment exceeds the 1 st moment, the latch lever rotates in the locking direction to engage with the hooking member, and the opening operation of the car door is prevented.)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具备阻止因撬开等导致的开门的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的锁定机构中,闩锁构成为,当全闭时不位于加锁位置,在开门动作期间,因重力而向加锁位置移动,与加锁件卡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097997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059685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以往的锁定机构中,在轿厢门与层站门的卡合成立范围外,若从轿厢内撬开轿厢门,则轿厢门的打开方向的速度瞬间变快,存在轿厢门在闩锁到达加锁位置前打开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在进行轿厢门的撬开动作时,能够可靠地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具备:轿厢门,其沿轿厢出入口的横宽方向移动,对所述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闩锁杆,其以能够绕轴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轿厢门,该轴的轴向为与所述轿厢出入口的横宽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所述闩锁杆在第1端部具有闩锁部;钩挂部件,其安装于安装有所述闩锁杆的所述轿厢门的外部,与所述闩锁部卡合而阻止所述轿厢门的打开动作;第1止动件,其与向解锁方向旋转的所述闩锁杆抵接,从而规定所述闩锁杆的解锁位置;弹性部件,其对所述闩锁杆向解锁方向施力;以及配重,其安装于所述闩锁杆,当所述轿厢门进行打开动作时,使所述闩锁杆向加锁方向旋转的惯性力作用于该配重,在所述轿厢门的从全闭状态起的打开动作时的加速度达到设定的加速度之前,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所产生的第1力矩大于所述惯性力所产生的第2力矩,所述闩锁杆保持于解锁位置,若所述轿厢门的从全闭状态起的打开动作时的加速度成为所述设定的加速度以上,则所述第2力矩超过所述第1力矩,所述闩锁杆向加锁方向旋转,所述闩锁部与所述钩挂部件卡合,所述轿厢门的打开动作被阻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若轿厢门的从全闭状态起的打开动作时的加速度达到设定的加速度以上,则作用于配重的惯性力所产生的第2力矩超过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所产生的第1力矩,闩锁杆向加锁方向旋转,闩锁部与所述钩挂部件卡合,轿厢门的打开动作被阻止。由此,当进行轿厢门的撬开动作时,能够可靠地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从井道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层站门的主视图。

图3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轿厢门的主视图。

图4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门锁定机构为解锁状态时的轿厢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5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开门动作时的轿厢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6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门锁定机构为加锁状态时的轿厢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7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当关门动作时闩锁杆向加锁方向旋转了的状态的轿厢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8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在闩锁杆与第2止动件抵接的状态下进行关门动作的轿厢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9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中的轿厢门的主视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中的轿厢门的动作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11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中的轿厢门的主视图。

图12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中的门锁定机构为解锁状态时的轿厢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13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中的门锁定机构为加锁状态时的轿厢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从井道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层站门的主视图,图3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轿厢门的主视图,图4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门锁定机构为解锁状态时的轿厢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图5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开门动作时的轿厢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图6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门锁定机构为加锁状态时的轿厢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图7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当关门动作时闩锁杆向加锁方向旋转了的状态的轿厢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图8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在闩锁杆与第2止动件抵接的状态下进行关门动作的轿厢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在图1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机房2。在机房2设置有曳引机3、偏导轮4、作为电梯控制装置的控制盘5。曳引机3具有:驱动绳轮6;曳引机马达(未图示),其使驱动绳轮6旋转;以及曳引机制动器(未图示),其对驱动绳轮6的旋转进行制动。

主绳索7卷挂于驱动绳轮6和偏导轮4,向井道1内垂下。在主绳索7的一端连接有轿厢8。在主绳索7的另一端连接有对重9。在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未图示),其引导轿厢8的升降;以及一对对重导轨(未图示),其引导对重9的升降。轿厢8及对重9借助曳引机3的驱动力,被轿厢导轨及对重导轨引导着在井道1内升降。控制盘5通过控制曳引机3的驱动,来控制轿厢8的运行。

轿厢8具有与主绳索7连接的轿厢架10和支承于轿厢架10的轿厢室11。在轿厢室11的前表面设置有轿厢门12,轿厢门12通过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水平地滑动移动来开闭轿厢出入口。在轿厢室11上设置有控制轿厢门12的开闭动作的门控制器13。

在各层层站设置有层站门14,层站门14通过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水平地滑动移动来开闭层站出入口。当轿厢8停靠时,层站门14与轿厢门12的开闭动作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层站门装置。

在层站出入口的上部固定有层站门框15。在层站门框15,与层站出入口的宽度方向、即横宽方向平行地设置有层站门轨道16。一对层站门带轮17、18设置在层站门框1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环状的联动绳索19卷绕于一对层站门带轮17、18,并设置在层站门轨道16的上部侧。

层站门14具备第1层站门14a和第2层站门14b。第1及第2层站门14a、14b分别具有层站门板20和固定于层站门板20的上部的层站门悬吊装置21。在层站门悬吊装置21设置有一边在层站门轨道16上滚动一边移动的多个层站门辊22。层站门悬吊装置21以将层站门辊22载置在层站门轨道16上的方式安装于层站门轨道16。由此,第1及第2层站门14a、14b悬吊于层站门轨道16,能够沿着层站门轨道16移动。

第1层站门14a的层站门悬吊装置21借助第1层站门连结件23与联动绳索19连接。第2层站门14b的层站门悬吊装置21借助第2层站门连结件24与联动绳索19连接。

层站联动机构25具有第1及第2层站门带轮17、18、联动绳索19、第1及第2层站门连结件23、24。层站联动机构25构成为,第2层站门14b与第1层站门14a的开闭动作联动地向与第1层站门14a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第1层站门14a与层站门框15之间设置有联锁装置26,联锁装置26用于在轿厢8未停靠时防止第1及第2层站门14a、14b从层站侧被打开。联锁装置26具有钩挂部件27、联锁离合器28、固定侧联锁辊29、可动侧联锁辊30。

钩挂部件27固定于层站门框15。联锁离合器2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1层站门14a的层站门悬吊装置21。当第1及第2层站门14a、14b为全闭状态时,联锁离合器28的前端部勾住钩挂部件27,由此阻止第1及第2层站门14a、14b向打开方向移动。

固定侧联锁辊29与联锁离合器28的旋转轴同轴地设置。可动侧联锁辊30安装于联锁离合器28,能够与联锁离合器28一体地旋转。

接下来,参照图3和图4说明轿厢门装置。

在轿厢出入口的上部固定有轿厢门框31。在轿厢门框31,与轿厢出入口的横宽方向平行、即水平地设置有轿厢门轨道32。在轿厢门框31的长度方向的第1端部设置有驱动带轮33。在轿厢门框31的长度方向的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即第2端部设置有从动带轮34。环状的轿厢门驱动绳索35卷绕于驱动带轮33和从动带轮34。

轿厢门12具备第1轿厢门12a和第2轿厢门12b。第1及第2轿厢门12a、12b分别具有轿厢门板36和固定于轿厢门板36的上部的轿厢门悬吊装置37。各轿厢门悬吊装置37悬吊于轿厢门轨道32。由此,第1及第2轿厢门12a、12b能够沿着轿厢门轨道32移动。

第1轿厢门12a的轿厢门悬吊装置37借助第1轿厢门连结件38与轿厢门驱动绳索35连接。第2轿厢门12b的轿厢门悬吊装置37借助第2轿厢门连结件39与轿厢门驱动绳索35连接。

在轿厢门框31的上部固定有门马达40。门马达40的旋转被传递至驱动带轮33。若驱动带轮33借助门马达40而旋转,则轿厢门驱动绳索35循环行进,并且从动带轮34旋转。由此,第1及第2轿厢门12a、12b开闭。

在第1轿厢门12a的轿厢门板36固定有支承板44。在支承板44,借助第1平行连杆机构45安装有截面L字形的门挡侧门刀46。门挡侧门刀46配置成长度方向为铅垂方向。第1平行连杆机构45具有棒状的第1上部连杆47和L字形的第1下部连杆48。

第1下部连杆48的中间部以能够以旋转轴48a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承板44。第1下部连杆48的第1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门挡侧门刀46的下端部连结。第1下部连杆48的从中间部至第2端部的部分与门挡侧门刀46交叉。由此,第1下部连杆48的第2端部相对于门挡侧门刀46向与旋转轴48a相反的一侧突出。

在第1下部连杆48的第2端部设置有钩状的加锁部分48b。此外,在第1下部连杆48的与门挡侧门刀46交叉的部分和加锁部分48b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导辊41。第1下部连杆48与门挡侧门刀46的动作联动,能够在解锁位置与加锁位置之间进行旋转移位。

在第2轿厢门12b固定有固定加锁件42及引导凸轮49。在引导凸轮49的上表面形成有水平的引导面。如图3所示,当轿厢门12处于全闭状态时,导辊41位于引导凸轮49的引导面上,加锁部分48b位于解锁位置。

若不对第1下部连杆48施加外力而欲打开轿厢门12,则导辊41从引导凸轮49离开,加锁部分48b勾住固定加锁件42,阻止轿厢门12向打开方向移动。

门挡侧门刀46通过第1上部连杆47及第1下部连杆48的旋转,能够在解锁对应位置与加锁对应位置之间以长度方向为铅垂方向,沿水平方向移动。

门挡侧门刀46因自重而始终受到向门套侧、即加锁对应位置侧的力。但是,当轿厢门12处于全闭状态时,导辊41位于引导凸轮49上,门挡侧门刀46保持于门挡侧、即解锁对应位置侧。然后,门挡侧门刀46向门套侧移位,从固定侧及可动侧联锁辊29、30离开。

在支承板44,借助第2平行连杆机构52安装有截面L字形的门套侧门刀53。门套侧门刀53配置成长度方向为铅垂方向。第2平行连杆机构52具有第2上部连杆54和第2下部连杆55。

第2上部连杆54的中间部以能够以旋转轴54a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承板44。第2上部连杆54的第1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门套侧门刀53的中间部连结。第2下部连杆55的第1端部以能够以旋转轴55a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承板44。第2下部连杆55的第2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门套侧门刀53的下端部连结。

门套侧门刀53与门挡侧门刀46平行地、即铅垂地配置。门套侧门刀53通过第2上部连杆54及第2下部连杆55的旋转,能够以长度方向为铅垂方向,沿水平方向移动。

在第1轿厢门12a的轿厢门悬吊装置37设置有杆56,杆56能够以旋转轴56a为中心旋转。旋转轴56a配置在杆56的中间部。在杆56的第1端部设有杆用辊57。在轿厢门框31固定有引导部件58,当第1轿厢门12a位于全闭位置时,杆用辊57抵靠引导部件58。杆56的第2端部与第2上部连杆54的第2端部通过连结杆59连结。门套侧门刀53因重力而始终被向门挡侧推压。

当第1轿厢门12a位于全闭位置时,杆用辊57与引导部件58抵靠,门套侧门刀53向门套侧移位,从固定侧及可动侧联锁辊29、30离开。

与此相对,若第1轿厢门12a向打开方向移动,则杆56在图3中顺时针旋转,并且门套侧门刀53向门挡侧门刀46侧移位,固定侧及可动侧联锁辊29、30被门挡侧及门套侧门刀46、53把持。

另外,门套侧门刀53并非必须是能够沿水平方向移位的结构,也可以固定于支承板44。

在轿厢门框31的第1与第2轿厢门12a、12b的轿厢门悬吊装置37之间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作为加锁件的钩挂部件61。在第2轿厢门12b的轿厢门悬吊装置37,安装有构成为大致L字形的闩锁杆63,该闩锁杆63被安装成使第1端部侧向门挡侧突出,使第2端部侧朝向上方,使基部能够绕轴62旋转,该轴62的轴向为与轿厢出入口的横宽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在闩锁杆63的第1端部,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与钩挂部件61卡合的闩锁部63a。而且,闩锁部63a的朝向门挡侧的端面形成为朝向门挡侧逐渐向上方移位的倾斜面,构成引导面63b。在闩锁杆63的第2端部固定有配重64。

在轿厢门悬吊装置37设置有第1止动件65及第2止动件66。第1止动件65与向解锁方向旋转的闩锁杆63抵接,阻止闩锁杆63的解锁方向的旋转,从而规定闩锁杆63的解锁位置。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67以对闩锁杆63向解锁方向施力的方式设置于轿厢门悬吊装置37。闩锁杆63通过弹簧66的作用力而与第1止动件65抵接,保持于解锁位置。闩锁杆63在轿厢门12的全闭位置及其附近区域,使闩锁部63a与钩挂部件61卡合,阻止加锁方向的旋转。此外,闩锁杆63在轿厢门12的开闭移动区域中的、向加锁方向旋转的闩锁杆63的闩锁部63a未与钩挂部件61卡合的区域中,与第2止动件66抵接,阻止加锁方向的旋转。

另外,在图4中,闩锁杆63的以轴62为中心的顺时针的旋转是解锁方向的旋转,逆时针的旋转是加锁方向的旋转。

此外,由钩挂部件61、闩锁杆63、配重64、第1止动件65、第2止动件66、弹簧67等构成门锁定机构60。

在这样构成的电梯中,若轿厢8停靠于正确的位置,则如图3所示,固定侧及可动侧联锁辊29、30位于门挡侧及门套侧门刀46、53之间。由此,轿厢门装置与层站门装置卡合。这样,轿厢门装置与层站门装置的卡合成立的范围成为卡合成立范围。在该卡合成立的时刻,轿厢门12及层站门14为全闭状态,联锁离合器28位于加锁位置,第1下部连杆48位于解锁位置。而且,如图4所示,闩锁杆63位于解锁位置。

接下来,门马达40被驱动,轿厢门12进行打开动作。通过该轿厢门12的打开动作,固定侧及可动侧联锁辊29、30被门挡侧及门套侧门刀46、53把持。接下来,联锁离合器28绕图2中的旋转轴顺时针旋转,从而解锁。然后,层站门14与轿厢门12的打开动作联动地进行打开动作。在轿厢门12的打开动作中,门挡侧门刀46向门挡侧移位,第1下部连杆48保持于解锁位置。因此,第1下部连杆48的加锁部分48b不会勾住固定加锁件42,轿厢门12进行打开动作,成为全开状态。在该轿厢门12的打开动作中,如图5所示,闩锁杆63保持于解锁位置。

接下来,门马达40被驱动,轿厢门12进行闭合动作。然后,层站门14与轿厢门12的闭合动作联动地进行闭合动作。然后,若轿厢门12及层站门14成为全闭状态,则杆用辊57与引导部件58抵靠,在固定侧及可动侧联锁辊29、30与门挡侧及门套侧门刀46、53之间产生间隙。由此,联锁离合器28绕图2中的旋转轴逆时针旋转,从而加锁。

在轿厢8停止于不正确的位置、例如楼层地板之间的情况下,固定侧及可动侧联锁辊29、30不位于门挡侧及门套侧门刀46、53之间。这样,轿厢门装置与层站门装置的卡合不成立的范围成为卡合成立范围外。在该卡合成立范围外,若不向第1下部连杆48施加外力而欲打开轿厢门12,则导辊41从引导凸轮49离开,加锁部分48b勾住固定加锁件42,阻止轿厢门12的打开动作。

但是,若从轿厢8内撬开轿厢门12,则轿厢门12的打开方向的速度瞬间变快。此处,在没有门锁定机构60的情况下,导辊41从引导凸轮49离开,在加锁部分48b因自重落下并勾住固定加锁件42前,轿厢门12已打开。

在门锁定机构60中,若从轿厢8内撬开轿厢门12,轿厢门12的打开方向的加速度瞬间变快,则作用于配重64的惯性力F增大。借助该惯性力F,配重64向第2轿厢门12b的相反侧移位。由此,闩锁杆63在图6中绕轴62逆时针旋转。因此,闩锁部63a与钩挂部件61卡合,阻止第2轿厢门12b的打开动作,从而阻止轿厢门12的撬开。

此处,通过F×Lm>K×Lk成立,闩锁杆63在图6中能够绕轴62逆时针旋转。F是作用于配重64的惯性力,K是弹簧67的弹簧力,Lm是轴62的轴心与配重64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k是轴62的轴心与弹簧67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此外,若将轿厢门12的加速度设为a、配重64的重量设为m,则惯性力F(=m×a)作用于配重64。

另外,(K×Lk)是弹簧67的弹簧力所产生的第1力矩,其起到了使闩锁杆63绕轴62向解锁方向旋转的作用。(F×Lm)是作用于配重64的惯性力所产生的第2力矩,其起到了使闩锁杆63绕轴62向解锁方向旋转的作用。

由此,在卡合成立范围外,在乘客欲从轿厢8内撬开轿厢门12的情况下,闩锁杆63勾住钩挂部件61,轿厢门12的撬开被可靠地阻止。此外,在没有从轿厢8内撬开轿厢门12的情况下,闩锁杆63通过弹簧67的作用力保持于与第1止动件65抵接的状态。因此,轿厢8升降时的门锁定机构60引起的噪音的产生被抑制。

在门锁定机构60中,具有第2止动件66。因此,当轿厢门12进行闭合动作时,因弹簧67的损伤等原因,闩锁杆63向加锁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闩锁杆63与第2止动件66抵接,阻止了进一步的旋转。因此,抑制了闩锁杆63向加锁方向过度旋转而不再向解锁方向返回这样的故障的发生。

此外,闩锁部63a的朝向门挡侧的端面形成为朝向门挡侧逐渐向上方移位的引导面63b。因此,在闩锁杆63与第2止动件66抵接的状态下,轿厢门12进行闭合动作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引导面63b与钩挂部件61接触,从而闩锁杆63向解锁方向旋转,同时轿厢门12进行闭合动作。因此,能够避免闩锁杆63碰到钩挂部件61而损伤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在闩锁杆63与第1止动件65接触的解锁位置和闩锁杆63与第2止动件66接触的加锁侧位置之间的旋转范围内,将配重64的重心设定为相对于轴62的轴心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且水平方向的第1止动件65侧。在这种情况下,配重64的自重所产生的第3力矩始终起到使闩锁杆63向解锁方向旋转的作用。因此,即使弹簧67损伤,弹簧力减少或者消失,闩锁杆63因某些原因而暂时向加锁方向旋转,闩锁杆63也能够借助第3力矩而向解锁方向旋转,从而复位到与第1止动件65接触的解锁位置。

实施方式2.

图9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中的轿厢门的主视图,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中的轿厢门的动作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在图9中,第3止动件68以能够与闩锁杆63卡合的方式设置于轿厢门框31,使得当轿厢门12位于全开位置时,闩锁杆63与第2止动件66接触。

另外,其他的结构构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在实施方式2中,在轿厢门12的打开动作中,在轿厢门12的全开近前处,第3止动件68碰到闩锁杆63。然后,与轿厢门12的打开动作一起,闩锁杆63从解锁位置向加锁侧位置转动。然后,若轿厢门12成为全开位置,如图10所示,闩锁杆63被保持于与第2止动件66接触的加锁侧位置。

这样,每当轿厢门12进行开闭动作时,闩锁杆63被强制旋转,因此抑制了涂覆于轴62的油脂的固着等引起的闩锁杆63的旋转动作故障的产生。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第3止动件68与闩锁杆63卡合,但也可以使第3止动件68与配重64卡合。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当轿厢门12位于全开位置时,闩锁杆63与第2止动件66接触,但闩锁杆63只要从第1止动件65离开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闩锁杆63安装于第2轿厢门12b的轿厢门悬吊装置37,钩挂部件61安装于轿厢门框31,但安装钩挂部件61的部位只要是安装有闩锁杆63的第2轿厢门12b的外部,则不限定于轿厢门框31。例如,钩挂部件61也可以安装于作为第2轿厢门12b的外部的第1轿厢门12a的轿厢门悬吊装置37。

实施方式3.

图11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中的轿厢门的主视图。

在图11中,闩锁杆63以使第1端部侧向第1轿厢门12a的轿厢门板36侧突出,使第2端部侧朝向上方,且使基部能够绕轴62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第2轿厢门12b的轿厢门板36。在闩锁杆63的第2端部固定有配重64。钩挂部件61安装于作为安装有闩锁杆63的第2轿厢门12b的外部的第1轿厢门12a的轿厢门板36。由此,闩锁杆63的闩锁部63a能够与钩挂部件61卡合。

在第2轿厢门12b的轿厢门板36设置有第1止动件65及第2止动件66。第1止动件65与向解锁方向旋转的闩锁杆63抵接,阻止闩锁杆63的解锁方向的旋转,从而规定闩锁杆63的解锁位置。弹簧67以对闩锁杆63向解锁方向施力的方式设置于轿厢门板36。闩锁杆63通过弹簧66的作用力而与第1止动件65抵接,并保持于解锁位置。闩锁杆63在轿厢门12的全闭位置及其附近区域,使闩锁部63a与钩挂部件61卡合,阻止加锁方向的旋转。此外,闩锁杆63在轿厢门12的开闭移动区域中的、向加锁方向旋转的闩锁杆63的闩锁部63a未与钩挂部件61卡合的区域中,与第2止动件66抵接,阻止加锁方向的旋转。

在实施方式3中,除了门锁定机构60设置于第1及第2轿厢门12a、12b的轿厢门板36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因此得到了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也可以设置第3止动件68,使得每当轿厢门12进行开闭动作时,闩锁杆63被强制旋转。

实施方式4.

图12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中的门锁定机构为解锁状态时的轿厢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图13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中的门锁定机构为加锁状态时的轿厢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在图12及图13中,闩锁杆63以使第1端部侧向门挡侧突出,使第2端部侧朝向上方,且使基部能够绕轴62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第2轿厢门12b的轿厢门悬吊装置37。配重64固定于闩锁杆63的第2端部。第1止动件65设置于轿厢门悬吊装置37。钩挂部件61安装于作为第2轿厢门12b的外部的轿厢门框31的第1及第2轿厢门12a、12b的轿厢门悬吊装置37之间的中间位置。

闩锁杆63当轿厢门12位于全闭位置时,能够在与第1止动件65接触的解锁位置和与钩挂部件61卡合的加锁位置之间旋转。在闩锁杆63的解锁位置与加锁位置之间的旋转范围内,配重64的重心Ow相对于轴62的轴心Os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且水平方向的第1止动件65侧。

另外,其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

在实施方式4中,在闩锁杆63的解锁位置与加锁位置的旋转范围内,配重64的重心Ow相对于轴62的轴心Os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且水平方向的第1止动件65侧。因此,配重64的自重W所产生的第3力矩始终起到使闩锁杆63绕轴62向解锁方向旋转的作用。在轿厢门12的通常的开闭动作中,如图12所示,闩锁杆63因第3力矩而与第1止动件65抵接,并保持于解锁位置。

此外,若乘客从轿厢8内撬开轿厢门12,则轿厢门12的打开方向的加速度a瞬间变快,作用于配重64的惯性力F增大。若该惯性力F所产生的第2力矩比配重64的自重W所产生的第3力矩大,则配重64向第1轿厢门12a侧移位。由此,闩锁杆63在图13中绕轴62逆时针旋转。因此,闩锁部63a与钩挂部件61卡合,阻止第2轿厢门12b的打开动作,从而阻止轿厢门12的撬开。

因此,在实施方式4中,也得到了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4,不需要弹簧67,因此门锁定机构60的结构被简化,实现了低成本化。

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省略了第2止动件66和第3止动件68,但也可以设置第2止动件66和第3止动件68。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闩锁杆63安装于第2轿厢门12b的轿厢门悬吊装置37,钩挂部件61安装于轿厢门框31,但钩挂部件61也可以安装于作为安装有闩锁杆63的第2轿厢门12b的外部的第1轿厢门12a的轿厢门悬吊装置37。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将门锁定机构60安装于轿厢门框31及轿厢门悬吊装置37,但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3同样地,将门锁定机构60安装于轿厢门板36。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闩锁杆63、配重64等部件设置于第2轿厢门12b,但也可以将闩锁杆63、配重64等部件设置于第1轿厢门12a。

标号说明

12:轿厢门;60:门锁定机构;61:钩挂部件;62:轴;63:闩锁杆;63a:闩锁部;63b:引导面;64:配重;65:第1止动件;66:第2止动件;67:弹簧(弹性部件);68:第3止动件。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电梯的门装置以及电梯门的连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