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和空调器

文档序号:1575761 发布日期:2020-01-31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室内机和空调器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 是由 刘喜岳 李跃飞 吴彦东 于 2019-11-0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风道;风机组件,设于风道内,且风机组件包括蜗壳以及设于蜗壳内的风机,其中,风道的进风口处设有与蜗壳的蜗舌对应设置的第一挡板。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有效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增大换热效率和送风效率,且对进风量影响较小,有利于提高室内机出风的舒适度。(The invention provides indoor units and an air conditioner, wherein each indoor unit comprises a shell, an air duct is formed in each shell, a fan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each air duct and comprises a volute and a fan arranged in each volute, and a th baffle plate arranged corresponding to a volute tongue of each volute is arranged at an air inlet of each air duct.)

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室内机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系统中常采用离心风机作为通风设备,通过空调系统的风道进风后,利用离心风机将空气送至蒸发器进行换热后产生出风气流。但现有的空调系统中,空气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较大,尤其是在风机高速旋转时,噪声分贝骤升,不利于用户的使用;若采用降噪装置又会造成回风风量衰减,影响空气调节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风道;风机组件,设于风道内,且风机组件包括蜗壳以及设于蜗壳内的风机,其中,风道的进风口处设有与蜗壳的蜗舌对应设置的第一挡板。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技术方案,室内机包括壳体和风机组件,其中,壳体内形成有风道,风机组件设于风道内,以通过风机组件吸入空气并向目标位置送风。风机组件具体包括蜗壳和设于蜗壳内的风机,以使风机吸入的空气在蜗壳内形成回转气流,并由蜗壳的出风口以一定的速度向外送出。其中,通过在风道的进风口处设有与蜗壳的蜗舌对应设置的第一挡板,改变进风口的进风流向,以降低进风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有利于提高室内机的使用舒适度。此外,第一挡板与蜗壳的蜗舌对应设置,相对于进风口的整体尺寸,第一挡板的尺寸较小,不会对进风口的风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可以理解,蜗壳的蜗舌的结构较为特殊,蜗壳在此处的尺寸变化较大,对进风空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挡,因而在进风过程中容易产生噪声。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室内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室内机还包括中隔板,设于壳体内,壳体通过中隔板形成风腔和换热腔,其中,风机组件设于风腔内,且中隔板上设有与蜗壳的出风口对应设置的开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内设有中隔板,以将壳体内部空间分隔为风腔和换热腔,以防止风腔内的空气不经风机组件直接流入散热腔内,影响换热效率和出风效果。通过将风机组件设于风腔内,且在中隔板上设有与蜗壳的出风口对应设置的开口,以通过蜗壳的出风口与中隔板的开口相连接,使风腔与换热腔连通,而风腔中蜗壳的出风口以外的部分与换热腔之间封闭,从而确保风腔内的空气必须经过风机组件才能流入换热腔内进行换热。可以理解,室内机经换热后的空气需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由出风口向外送出,若进风口的空气未经风机组件直接流向换热腔,难以保证室内机的换热效率和出风气流的速度和角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设于换热腔内,由风道的进风口流入蜗壳的空气,经换热器换热后由风道的出风口向外排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换热腔内设有换热器,以对空气进行换热。具体地,由风道的进风口流入蜗壳内的空气,经风机组件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流速和流向的气流,由蜗壳的出风口流入换热器内,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后,换热气流有壳体的出风口以相应的流速和流向向外送出,以对外界空气进行调节。其中,换热器与气流的换热操作可以是蒸发吸热,也可以是冷凝放热。

此外,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设于换热腔内,且接水盘设于换热器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换热腔内设有接水盘,且接水盘设于换热器的下方,以盛接换热器换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滴,防止水滴向壳体外滴漏影响环境。可以理解,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换热过程中容易降温凝结为液态水滴,造成滴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蜗壳的一个端面上设有蜗壳进风口,风腔内的空气经蜗壳进风口流入风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蜗壳的一个端面上设有蜗壳进风口,以在风腔内的空气进入蜗壳进风口时,在风机的作用下形成有序的气流,避免进入蜗壳内的空气向其他方向窜动,从而进一步降低进风口处产生的噪音,同时还可减少气流扰动产生的振动,有利于增强风机组件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挡板的长度小于蜗壳进风口与中隔板在蜗壳的端面上投影的最小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挡板的长度小于蜗壳进风口距中隔板的最小距离,更准确地,第一挡板的长度小于蜗壳进风口和中隔板在蜗壳的端面上的投影,以减少第一挡板对蜗壳进风口的进风气流的阻碍作用,降低对进风风量的影响,同时,还可阻止蜗壳进风口的气流向蜗壳的蜗舌流动,以减少噪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机中风轮的直径大于蜗壳进风口的直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风机中风轮的直径大于蜗壳进风口的直径,以使风轮的旋转面可以完全覆盖蜗壳进风口,以确保有蜗壳进风口流入风机内的气流全部经过风轮的搅动,并形成回旋气流由蜗壳的出风口流入换热腔,防止由蜗壳进风口流入的未经风机作用的气流与回旋气流产生扰动并形成噪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机中风轮的外缘与中隔板在蜗壳的端面上投影的最小距离与风轮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0.2~0.7。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在蜗壳的端面上,风机中风轮的外缘在其上的投影距中隔板在其上的投影的最小距离与风轮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0.2~0.7,以充分利用风腔内部的空间,并使蜗壳的出风口处的气流以预设的速度和方向流向换热腔。可以理解,若比值过大,会造成风轮相聚中隔板较远,蜗壳的蜗舌尺寸较长,产生的噪声量会显著增大;若比值过小,则导致风轮距离中隔板较近,蜗壳的蜗舌尺寸过小,蜗壳的出风口处的气流的方向不易控制,会对室内机的出风方向造成影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道的进风口设于壳体的底板上,第一挡板的一端与中隔板相连,第一挡板的另一端由换热腔向风腔的方向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道的进风口设于壳体的底板上,即气流由壳体的下方流入风道内,有利于室内空气循环。可以理解,室内机一般设置在室内较高处,室内机下方空气流动相对比较畅通。通过设置第一挡板的一端与中隔板相连,另一端由换热腔向风腔的方向延伸,最大限度地限制进风口的气流向蜗壳的蜗舌流动,以降低产生的噪声量,同时,第一挡板可与中隔板或壳体一体成型,有利于简化加工流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挡板与空气的进风方向垂直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挡板与空气的进风方向垂直设置,以加强第一挡板对进风口的空气的阻挡作用,相对削弱第一挡板对进风口的空气的导向作用,从而进一步减少进风口处的气流之间的扰动,也可减少空气向蜗壳的蜗舌流动。可以理解,若第一挡板与空气的进风方向呈锐角,即第一挡板向内倾斜,则使得进风口的气流通道逐渐缩小,容易造成气流之间的扰动;若第一挡板与空气的进风方向呈钝角,即第一挡板向外倾斜,则使得进风口的气流通道逐渐增大,并对进风口的空气形成导向作用,使得更多的空气流向蜗壳的蜗舌,增大了噪声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室内机还包括:第二挡板,第二挡板的一端与风腔中远离中隔板一侧的侧板相连,且第二挡板的另一端由风腔向换热腔的方向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风腔中远离中隔板一侧的侧板设有第二挡板,以进一步限制进风口的气流,降低噪声和振动。具体地,第二挡板的一端与风腔中远离中隔板一侧的侧板相连,另一端右风形向换热器的方向延伸,以使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相对应,并与第一挡板共同作用,限制风道的进风口出的气流,以增大进风气流直接流入蜗壳内的风量,减少进入风道内但未流入蜗壳内的风量。可以理解,风腔内仅有蜗壳与换热腔连通,若过多的气流进入风腔内但未流入蜗壳,在风腔内窜动的气流不仅会产生噪声,还会产生振动,影响室内机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腔呈长方体状,风腔的高度、第一挡板的长度以及第二挡板的长度之和为风腔的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风腔呈长方体状,且限定风腔的高度、第一挡板的长度以及第二挡板的长度之和等于风腔的长度,即风腔的进风口的长度等于风腔的高度,使得进风区域可以覆盖整个蜗壳,以增大进风量。可以理解,蜗壳的主体形状为圆筒状,即蜗壳的直径不大于风腔的高度,因而进风口的长度等于风腔的高度机壳覆盖整个蜗壳的直径尺寸,避免第一挡板和/或第二挡板影响进风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进风口的空气正常流入蜗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机为离心风机,风道的进风口设于壳体中与离心风机的周向对应的侧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具体为离心风机,以通过离心风机的离心作用使流入蜗壳内的空气沿蜗壳的内缘形成回旋气流,进而使气流由蜗壳的出风口以预设的速度和方向向外送出,以提高气流换热效率的出风效率。通过将风道的进风口设于壳体中与离心风机的周向对应的侧板上,可促使室内不同高度的空气进行循环流动,有利于扩大室内机的空气调节范围。可以理解,若进风口设于壳体中与离心风机的轴向对应的侧板上,则使的室内机的进风与出风处于同一高度层级,容易造成空气仅在该高度层级进行平流循环,不利于室内整体的空气循环。

本发明第二方面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室内机,室内机与室外机通过管路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技术方案,包括室外机和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室内机,且室内机与室外机通过管路连接,因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室内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的风量衰减量折线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噪音对比列表。

其中,图1至图3和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壳体,11第一挡板,12中隔板,13第二挡板,14进风口,15出风口,16风腔,17换热腔,2风机组件,21蜗壳,211蜗舌,212蜗壳出风口,213蜗壳进风口,22离心风机,3换热器,4接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室内机和空调器。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风机组件2和换热器3。壳体1的一个端面上开设有出风口15,壳体1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进风口14,壳体1内形成有风道,进风口14与出风口15通过风道连通。风机组件2和换热器3设于壳体1内的风道上,风机组件2设于风道中靠近进风口14的一端,换热器3设于风道中靠近出风口15的一端。其中,风机组件2包括蜗壳21和设于蜗壳21内的离心风机22,蜗壳出风口212与换热器3对应设置,以通过离心风机22将蜗壳21内的气流送至换热器3进行换热,经换热后的气流由出风口15向外送出。在进风口14处设有第一挡板11,第一挡板11与蜗壳21的蜗舌211部分对应设置,通过第一挡板11阻挡部分空气由进风口14流向蜗壳21的蜗舌211部分,以降低噪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风机组件2和换热器3。壳体1的一个端面上开设有出风口15,壳体1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进风口14,壳体1内形成有风道,进风口14与出风口15通过风道连通。风机组件2和换热器3设于壳体1内的风道上,风机组件2设于风道中靠近进风口14的一端,换热器3设于风道中靠近出风口15的一端。其中,风机组件2包括蜗壳21和设于蜗壳21内的离心风机22,蜗壳出风口212与换热器3对应设置,以通过离心风机22将蜗壳21内的气流送至换热器3进行换热,经换热后的气流由出风口15向外送出。

壳体1内设有中隔板12,将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为风腔16和换热腔17,中隔板12上设有开口,用于导通风腔16与换热腔17,风机组件2设于风腔16内,换热器3设于换热腔17内,蜗壳出风口212与中隔板12的开口对应设置,使风腔16与换热腔17之间仅通过蜗壳出风口212形成连通。在进风口14处设有第一挡板11,第一挡板11与蜗壳21的蜗舌211部分对应设置,通过第一挡板11阻挡部分空气由进风口14流向蜗壳21的蜗舌211部分,以降低噪声。此外,换热腔17内还设有接水盘4,接水盘4设于换热器3的下方,以收集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风机组件2和换热器3。壳体1的一个端面上开设有出风口15,壳体1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进风口14,壳体1内形成有风道,进风口14与出风口15通过风道连通。风机组件2和换热器3设于壳体1内的风道上,风机组件2设于风道中靠近进风口14的一端,换热器3设于风道中靠近出风口15的一端。其中,风机组件2包括蜗壳21和设于蜗壳21内的离心风机22,蜗壳21的一个端面上蜗壳进风口213,空气由蜗壳进风口213流入蜗壳21内的离心风机22;蜗壳出风口212与换热器3对应设置,以通过离心风机22将蜗壳21内的气流送至换热器3进行换热,经换热后的气流由出风口15向外送出。

壳体1内设有中隔板12,将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为风腔16和换热腔17,中隔板12上设有开口,用于导通风腔16与换热腔17,风机组件2设于风腔16内,换热器3设于换热腔17内,蜗壳出风口212与中隔板12的开口对应设置,使风腔16与换热腔17之间仅通过蜗壳21的出风口形成连通。在进风口14处设有第一挡板11,第一挡板11与蜗壳21的蜗舌211部分对应设置,通过第一挡板11阻挡部分空气由进风口14流向蜗壳21的蜗舌211部分,以降低噪声。此外,换热腔17内还设有接水盘4,接水盘4设于换热器3的下方,以收集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

进一步地,第一挡板11的长度小于蜗壳进风口213距中隔板12的最小距离。

进一步地,离心风机22中风轮直径大于蜗壳进风口213的直径。

进一步地,离心风机22中风轮的外缘距中隔板12的最小距离与风轮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0.2~0.7。

更进一步地,离心风机22中风轮的外缘距中隔板12的最小距离与风轮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0.23~0.65。

可以理解,上述距离关系均为各个特征处于蜗壳的端面上的投影上的比较。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风机组件2和换热器3。壳体1的一个端面上开设有出风口,壳体1的底板上开设有进风口14,壳体1内形成有风道,进风口14与出风口通过风道连通。风机组件2和换热器3设于壳体1内的风道上,风机组件2设于风道中靠近进风口14的一端,换热器3设于风道中靠近出风口的一端。其中,风机组件2包括蜗壳21和设于蜗壳21内的离心风机22,蜗壳出风口212与换热器3对应设置,以通过离心风机22将蜗壳21内的气流送至换热器3进行换热,经换热后的气流由出风口向外送出。

壳体1内设有中隔板12,将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为风腔16和换热腔17,中隔板12上设有开口,用于导通风腔16与换热腔17,风机组件2设于风腔16内,换热器3设于换热腔17内,蜗壳出风口212与中隔板12的开口对应设置,使风腔16与换热腔17之间仅通过蜗壳出风口212形成连通。在进风口14处设有第一挡板11,第一挡板11与蜗壳21的蜗舌211部分对应设置。具体地,第一挡板11的一端与中隔板12连接,第一挡板11的另一端由换热腔17向风腔16的方向延伸,且第一挡板11与空气的进风方向垂直设置,通过第一挡板11阻挡部分空气由进风口14流向蜗壳21的蜗舌211部分,以降低噪声。此外,换热腔17内还设有接水盘4,接水盘4设于换热器3的下方,以收集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如图2所示,包括壳体1、风机组件2和换热器3。壳体1的一个端面上开设有出风口15,壳体1的底板上开设有进风口14,壳体1内形成有风道,进风口14与出风口15通过风道连通。风机组件2和换热器3设于壳体1内的风道上,风机组件2设于风道中靠近进风口14的一端,换热器3设于风道中靠近出风口15的一端。其中,风机组件2包括蜗壳21和设于蜗壳21内的离心风机22,蜗壳出风口212与换热器3对应设置,以通过离心风机22将蜗壳21内的气流送至换热器3进行换热,经换热后的气流由出风口15向外送出。

壳体1内设有中隔板12,将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为风腔16和换热腔17,中隔板12上设有开口,用于导通风腔16与换热腔17,风机组件2设于风腔16内,换热器3设于换热腔17内,蜗壳出风口212与中隔板12的开口对应设置,使风腔16与换热腔17之间仅通过蜗壳出风口212形成连通。在进风口14处设有第一挡板11,第一挡板11与蜗壳21的蜗舌211部分对应设置。具体地,第一挡板11的一端与中隔板12连接,第一挡板11的另一端由换热腔17向风腔16的方向延伸,且第一挡板11与空气的进风方向垂直设置,通过第一挡板11阻挡部分空气由进风口14流向蜗壳21的蜗舌211部分,以降低噪声。壳体1上远离中隔板12一侧的侧板上设有第二挡板13,第二挡板13的一端与远离中隔板12的一侧的侧板相连,另一端由风腔16向换热器3的方向延伸。此外,换热腔17内还设有接水盘4,接水盘4设于换热器3的下方,以收集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风腔16呈长方体状,风腔16的高度L5、第一挡板11的长度L1以及第二挡板13的长度L4之和为风腔16的长度L6,即L6=L1+L4+L5。

此外,根据实验,如图4所示,第一挡板11的长度L1与蜗壳进风口213的边缘距中隔板12的距离L2之比与进风口14处的风量衰减量相关。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如图5所示,包括壳体1、风机组件2和换热器3。壳体1的一个端面上开设有出风口15,壳体1的底板上开设有进风口14,壳体1内形成有风道,进风口14与出风口15通过风道连通。风机组件2和换热器3设于壳体1内的风道上,风机组件2设于风道中靠近进风口14的一端,换热器3设于风道中靠近出风口15的一端。其中,风机组件2包括蜗壳21和设于蜗壳21内的离心风机22,蜗壳21的一个端面上设有蜗壳进风口213,空气由蜗壳进风口213流入蜗壳21内的离心风机22,第一挡板11的长度L1小于蜗壳进风口213距中隔板12的最小距离L3,离心风机22中风轮直径D1大于蜗壳进风口213的直径D2。蜗壳出风口212与换热器3对应设置,以通过离心风机22将蜗壳21内的气流送至换热器3进行换热,经换热后的气流由出风口15向外送出。

壳体1内设有中隔板12,将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为风腔16和换热腔17,中隔板12上设有开口,用于导通风腔16与换热腔17,风机组件2设于风腔16内,换热器3设于换热腔17内,蜗壳出风口212与中隔板12的开口对应设置,使风腔16与换热腔17之间仅通过蜗壳出风口212形成连通。在进风口14处设有第一挡板11,第一挡板11与蜗壳21的蜗舌211部分对应设置,具体地,第一挡板11的一端与中隔板12连接,第一挡板11的另一端由换热腔17向风腔16的方向延伸,且第一挡板11与空气的进风方向垂直设置,通过第一挡板11阻挡部分空气由进风口14流向蜗壳21的蜗舌211部分,以降低噪声。此外,换热腔17内还设有接水盘4,接水盘4设于换热器3的下方,以收集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

其中,风腔16呈长方体状,风腔16的高度L5、第一挡板11的长度L1以及第二挡板13的长度L4之和为风腔16的长度L6,即L6=L1+L4+L5。离心风机22中风轮的外缘距中隔板12的最小距离L3与风轮的直径D1的比值范围为0.2~0.7。具体地,离心风机22中风轮直径D1=135mm,蜗壳进风口213的直径D2=120mm,第一挡板11的长度L1=75mm,蜗壳进风口213的边缘距中隔板12的距离L2=78.5mm,离心风机22的风轮外缘距中隔板12的距离L3=71mm,风腔16的高度L5=200mm,进风口14的长度L6=275mm。

如图6所示,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室内机的改进,设置第一挡板11后,在离心风机22以同样的转速和风量运转的条件下,进风口14以及出风口15的噪音有明显下降。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任一项中的室内机,室外机与室内机通过管路连接,以进行室内空气调节。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有效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增大换热效率和送风效率,且对进风量影响较小,有利于提高室内机出风的舒适度。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空调器及其不降温快速除湿控制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