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内机

文档序号:1661558 发布日期:2019-12-27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空调机的室内机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是由 大石康弘 土居弘和 于 2018-04-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外壳主体(1);涡流风扇(30),其被配置在外壳主体(1)内;热交换器(40),其以包围涡流风扇(30)的三侧的方式被配置在外壳主体(1)内;分隔板(50),其将热交换器(40)的两端连结起来,与热交换器(40)一同包围涡流风扇(30);和吹出口(10),其以将吹出空气向下方吹出的方式被设置在相对于热交换器(40)而与分隔板(50)相反的一侧。所述外壳主体(1)内的从热交换器(40)到吹出口(10)的风通路(P)的下游侧呈具有第一风通路区域(Aa)和第二风通路区域(Ab)的截面形状,所述第一风通路区域(Aa)沿着外壳主体(1)的一边,所述第二风通路区域(Ab)从第一风通路区域(Aa)的两端部朝向第二壁部(12)侧延伸。由此,提供能够降低风通路的压力损失并提高性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An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is provided with: a housing main body (1); a vortex fan (30) disposed within the housing main body (1); a heat exchanger (40) disposed in the casing main body (1) so as to surround three sides of the vortex fan (30); a partition plate (50) that connects both ends of the heat exchanger (40) and surrounds the vortex fan (30) together with the heat exchanger (40); and an outlet (10) that is provided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partition plate (50) with respect to the heat exchanger (40) so as to blow out the blown air downward. The downstream side of an air passage (P) from the heat exchanger (40) to the air outlet (10) in the housing main body (1) has a cross-sectional shape having a first air passage region (Aa) along one side of the housing main body (1) and a second air passage region (Ab) extending from both ends of the first air passage region (Aa) toward the second wall portion (12). Thus, an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is provided, which can reduce the pressure loss of an air passage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空调机的室内机,有如下结构:具备コ字形的热交换器,经热交换器将借助涡流风扇吸入的空气向三个方向吹出(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349890号公报(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498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上述以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优选的是,コ字形的热交换器的对置的热交换部平行地配置。

但是,当在具备这样的コ字形的热交换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使得向一个方向吹出的情况下将对置的热交换部平行地配置时,存在这样的问题:风通路的空间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地扩大风通路的截面积,性能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风通路的截面积扩大而减少风通路的压力损失、并能够提高性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

外壳;

离心风扇,其被配置在所述外壳内;

热交换器,其以包围所述离心风扇的三侧的方式被配置在所述外壳内;

分隔部,其将所述热交换器的两端连结起来,与所述热交换器一同包围所述离心风扇;和

吹出口,其以将吹出空气向下方吹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相对于所述热交换器而与所述分隔部相反的一侧,

所述外壳内的从所述热交换器到所述吹出口的风通路的下游侧的至少一部分呈具有第一风通路区域和第二风通路区域的截面形状,所述第一风通路区域沿着所述外壳的一边,所述第二风通路区域从所述第一风通路区域的两端部朝向所述分隔部侧延伸。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将热交换器以包围离心风扇的三侧的方式配置在外壳内,并使从热交换器到吹出口的风通路的下游侧的至少一部分呈具有第一风通路区域和第二风通路区域的截面形状,所述第一风通路区域沿着外壳的一边,所述第二风通路区域从该第一风通路区域的两端部朝向分隔部侧延伸,从而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风通路的截面积扩大而减少风通路的压力损失,能够提高性能。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所述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排水盘,所述排水盘被配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热交换器的下侧,

所述风通路中的比所述排水盘的上端靠下游侧的至少一部分呈具有所述第一风通路区域和所述第二风通路区域的截面形状。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通过使风通路中的比排水盘的上端靠下游侧的至少一部分呈具有所述第一风通路区域和所述第二风通路区域的截面形状,从而能够通过扩大流路截面积窄的风通路部分而有效地减少压力损失。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吹出口具有:第一吹出口部,其以沿着所述外壳的一边的方式设置;和第二吹出口部,其以从所述第一吹出口部的两端部朝向所述分隔部侧延伸的方式设置。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吹出口具有:第一吹出口部,其以沿着外壳的一边的方式设置;和第二吹出口部,其以从该第一吹出口部的两端部朝向分隔部侧延伸的方式设置,从而能够扩大吹出口的面积而减少吹出口部分的压力损失,能够进一步提高性能。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第一热交换部,其与所述吹出口对置;第二热交换部,其从该第一热交换部的一端延伸;和第三热交换部,其从该第一热交换部的另一端延伸,

所述第二热交换部、第三热交换部随着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侧朝向末端侧,与所述外壳的对置的边之间的间隔逐渐变窄。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通过使从和吹出口对置的第一热交换部的两端延伸的第二热交换部、第三热交换部与外壳的对置的边之间的间隔随着从第一热交换部侧朝向末端侧逐渐变窄,从而将コ字形的热交换器的两端之间的开口侧打开而使第一热交换部与第二热交换部的连结部分和第一热交换部与第三热交换部的连结部分靠近外壳的内侧,从而能够将该空出的空间用于第二吹出口部而扩大吹出口的面积。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第一热交换部,其与所述吹出口对置;第二热交换部,其从该第一热交换部的一端延伸;和第三热交换部,其从该第一热交换部的另一端延伸,

所述第二热交换部、第三热交换部以与所述外壳的对置的边平行的方式延伸。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通过使从和吹出口对置的第一热交换部的两端延伸的第二、第三热交换部与外壳的对置的边平行,从而使第一热交换部与第二热交换部的连结部分和第一热交换部与第三热交换部的连结部分弯曲或屈曲而靠近外壳的内侧,由此,能够将该空出的空间用于第二吹出口部而扩大吹出口的面积。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

所述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挡板,所述挡板对来自所述吹出口的吹出空气的风向进行控制,

所述挡板具有:挡板主体,其以沿着所述外壳的一边的方式设置;和辅助挡板,其从所述挡板主体的两端部向与所述外壳的一边相反的一侧延伸。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利用沿着外壳的一边设置的挡板主体20a对从第一吹出口部10a吹出的吹出空气的风向进行控制,并且能够利用从挡板主体20a的两端部向与外壳的一边相反的一侧延伸的辅助挡板20b对从第二吹出口部10b吹出的吹出空气的风向进行控制。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

关于所述吹出口的各个所述第二吹出口部,随着从所述第一吹出口部侧朝向末端部,所述第二吹出口部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通过形成为随着从第一吹出口部侧朝向末端部,第二吹出口部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的吹出口形状,从而能够利用コ字形的热交换器的弯曲部分或屈曲部分将外壳内形成的空间有效地用于第二吹出口部。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

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的连结部分和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与所述第三热交换部的连结部分弯曲,

俯视观察时,如下区域与所述吹出口的一部分重叠:该区域由包含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与所述第一吹出口部的长边方向平行的切线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的除去跟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连结部分的外侧面相切的第二平面和所述热交换器的外侧面围绕而成,并且,

俯视观察时,如下区域与所述吹出口的一部分重叠:该区域由包含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与所述第一吹出口部的长边方向平行的切线的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三热交换部的除去跟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连结部分的外侧面相切的第三平面和所述热交换器的外侧面围绕而成。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俯视观察时,由包含第一热交换部的与第一吹出口部的长边方向平行的切线的第一平面、与第二热交换部的除去跟第一热交换部的连结部分的外侧面相切的第二平面和热交换器的外侧面围绕而成的区域与吹出口的一部分重叠,并且,俯视观察时,由包含第一热交换部的与第一吹出口部的长边方向平行的切线的第一平面、与第三热交换部的除去跟第一热交换部的连结部分的外侧面相切的第三平面和热交换器的外侧面围绕而成的区域与吹出口的一部分重叠。因此,在第一热交换部与第二热交换部的连结部分和第一热交换部与第三热交换部的连结部分的外侧能够确保可用于吹出口的空的空间。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

从相对于所述离心风扇而与所述吹出口相反的方向观察的侧面观察,所述第二热交换部、第三热交换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吹出口的所述第二吹出口部重叠。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从相对于离心风扇而与吹出口相反的方向观察的侧面观察时,第二热交换部、第三热交换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吹出口的第二吹出口部重叠,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外壳内的空间。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

从所述吹出口的所述第一吹出口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任一方观察的侧面观察时,所述热交换器的一部分与所述吹出口的所述第二吹出口部重叠。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从吹出口的第一吹出口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任一方观察的侧面观察时,热交换器的一部分与吹出口的第二吹出口部重叠,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外壳内的空间。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

从相对于所述离心风扇而与所述吹出口相反的方向观察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吹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宽度。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从相对于离心风扇而与吹出口相反的方向观察的侧面观察时,吹出口的宽度大于热交换器的宽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扩大吹出口面积。

发明效果

根据以上可知,根据本发明,相对于以包围离心风扇的三侧的方式被配置在外壳内的热交换器而在与分隔部相反的一侧,以沿着外壳的一边的方式设置第一吹出口部,并以从该第一吹出口部的两端部朝向分隔部侧延伸的方式设置第二吹出口部,从而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扩大吹出口的面积,能够提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下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所述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3是所述室内机的仰视图。

图4是从图3中的IV-IV线观察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将所述室内机的面板及排水盘等卸下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6是示出所述室内机的涡流风扇的中心的位置的图。

图7是示出所述室内机的涡流风扇的中心的位置的图。

图8是示出将所述室内机的面板卸下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9是示出将挡板安装于图5的室内机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0是示出将所述室内机的挡板卸下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1是示出所述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弯曲部分的外侧区域与吹出口的关系的图。

图12是示出从侧方(X方向)观察所述室内机时的热交换器与吹出口的关系的图。

图13是示出从侧方(Y方向)观察所述室内机时的热交换器与吹出口的关系的图。

图14是示出从侧方(X方向)观察所述室内机时的热交换器的宽度与吹出口的宽度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将面板及排水盘等卸下的状态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从斜下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该室内机是天花板嵌入型的室内机。

如图1所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外壳主体1;矩形的面板2,其被设置在外壳主体1的下侧;和格栅3,其可拆装地被安装于面板2。利用所述外壳主体1、面板2和格栅3构成了外壳。

在所述面板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方且面板2的下表面,沿着面板2的短边设置有供吹出空气向下方吹出的吹出口10。此外,在面板2可转动地安装有挡板20。在图1中,示出了利用挡板20使吹出口10关闭的状态。

此外,以从所述外壳主体1的侧壁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排水管套7。从外部将排水软管(未图示)连接于该排水管套7。此外,以从外壳主体1的第二壁部12(图5所示)突出的方式设置有配管连接部5、6。从外部将制冷剂配管(未图示)连接于该配管连接部5、6。

另外,在图1中,8是电气部件部,101~103是以从外壳主体1向侧方突出的方式分别设置的吊挂金属配件。

此外,图2示出了从斜上方观察所述室内机的立体图,在图2中,对与图1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参照号码。

此外,图3示出了所述室内机的仰视图。在图3中,对与图1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参照号码。

如图3所示,在外壳主体1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吸入口1a。在该吸入口1a与格栅3之间安装有过滤器4(图4所示)。

图4示出了从图3中的IV-IV线观察的剖视图,在图4中,对与图1至图3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参照号码。

如图4所示,在外壳主体1内配置有由马达31驱动的涡流风扇30。此外,在外壳主体1的吸入口1a与涡流风扇30之间配置有喇叭口32。此外,在外壳主体1内且涡流风扇30的周围配置有热交换器40和分隔板50。并且,在外壳主体1内且热交换器40与分隔板50的下侧配置有排水盘60。此外,在外壳主体1内配置有覆盖排水盘60的侧面和底面的隔热部件61。该隔热部件61的与风通路P面对的一侧的部分61a向风通路P1侧突出(参照图8)。

所述涡流风扇30是离心风扇的一例。此外,分隔板50是分隔部的一例。另外,分隔部也可以与外壳一体地形成。

此外,在外壳主体1内形成有将来自涡流风扇30的吹出空气向面板2的吹出口10引导的通风路P。

此外,图5示出了将面板2及排水盘60等卸下的状态的室内机的仰视图。

如图5所示,外壳主体1具有:吹出口10(图10所示)侧的第一壁部11;第二壁部12,其与该第一壁部11对置;以及第三壁部13和第四壁部14,它们被设置在第一壁部11与第二壁部12之间而彼此对置。在图5中,10a是第一吹出口部,10b是第二吹出口部。

俯视观察时,所述热交换器40具有:第一热交换部41;第二热交换部42,其相对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41位于涡流风扇30的旋转方向(箭头R1)上的上游侧;和第三热交换部43,其相对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41位于涡流风扇30的旋转方向(箭头R1)上的下游侧。

并且,经由圆弧形状的分隔板50将热交换器40的两端连结起来,利用热交换器40和分隔板50包围涡流风扇30。分隔板50朝向外侧鼓出。

将配管连接部5、6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40的第三热交换部43的端部。此外,在外壳主体1内且分隔板50与第二壁部12之间的第三壁部13侧配置有排水泵70。

此外,通过使位于所述热交换器40的第一热交换部41的涡流风扇30的旋转方向(箭头R1)上的下游侧的第三热交换部43短于位于第一热交换部41的涡流风扇30的旋转方向(箭头R1)上的上游侧的第二热交换部42,从而在第三热交换部43的端部,能够在外壳主体1内确保与配管连接部5、6连接的配管的空间。此外,与第二热交换部42和第三热交换部43为相同长度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分隔板50的下游侧的端部与涡流风扇30的外周的间隙比分隔板50的上游侧的端部与涡流风扇30的外周的间隙更宽。

此外,通过相对于所述面板2的热交换器40而在与分隔板50相反的一侧设置吹出口10,从而来自涡流风扇30的吹出空气能够经热交换器40从吹出口10顺畅地吹出。

图6示出了所述室内机的涡流风扇30的中心O1的位置,涡流风扇30的中心O1相对于将分隔板50的两端连结起来的线段L1的垂直二等分线L2而位于涡流风扇30与分隔板50之间的气流方向(箭头R2)上的上游侧(图6中的垂直二等分线L2的左侧)。

由此,覆盖热交换器40的开口部的分隔板50的下游侧的端部与涡流风扇30的外周的间隙比分隔板50的上游侧的端部与涡流风扇30的外周的间隙更宽,产生较大的异常声音的分隔板50的下游侧的端部附近的压力降低,因此,能够减小在覆盖热交换器40的开口部的分隔板50的端部产生的高压部的压力,能够抑制异常声音的产生。

本发明人在使涡流风扇30的中心O1相对于将分隔板50的两端连结起来的线段L1的垂直二等分线L2而处于涡流风扇30与分隔板50之间的气流方向(R2)上的上游侧的条件下实施了模拟实验。通过该模拟实验可以确认的是,分隔板50的下游侧的端部附近的压力降低,在覆盖热交换器40的开口部的分隔板50的端部产生的高压部的压力减小而抑制异常声音的产生。

此外,如图6所示,俯视观察时,分隔板50比将分隔板50(分隔部)的两端连结起来的线段L1朝向外侧鼓出,涡流风扇30的一部分与由将该分隔板50(分隔部)的两端连结起来的线段L1和分隔板50包围而成的区域重叠,从而涡流风扇30沿着以朝向外侧鼓出的方式弯曲的分隔板50进行旋转,分隔板50能够顺畅地引导来自涡流风扇30的吹出空气,并且能够缩小外壳主体1内的收纳空间。

并且,所述涡流风扇30的中心O1的位置如图7所示那样被设定。所述热交换器40具有俯视观察呈线对称的形状的热交换部40a(图7所示的斜线区域)。将涡流风扇30配置成,相对于该线对称的形状的热交换部40a的对称轴L3,涡流风扇30的中心O1位于涡流风扇30与分隔板50之间的气流方向(箭头R2)上的上游侧(图7中的对称轴L3的左侧)。

这里,关于热交换器40与外壳主体1的位置关系,优选的是,将热交换器40以如下方式配置在外壳主体1内:使得热交换器40的线对称的形状的热交换部40a的对称轴L3与外壳主体1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线一致。

图8示出了将所述室内机的面板2卸下的状态的仰视图,在图8中,对与图1至图5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参照号码。此外,61是覆盖排水盘60(图4所示)的侧面和底面的隔热部件,61a是隔热部件61的向风通路P1侧突出的部分。

如图8所示,使所述外壳主体1内的从热交换器40到吹出口10的风通路P的比排水盘60的上端靠下游侧的部分呈具有第一风通路区域Aa和第二风通路区域Ab的截面形状,所述第一风通路区域Aa沿着外壳主体1的一边,所述第二风通路区域Ab从该第一风通路区域Aa的两端部朝向第二壁部12延伸(图8中的斜线区域A)。这里,风通路P的具有第一、第二风通路区域Aa、Ab的截面形状是沿着与涡流风扇30的旋转轴正交的平面的水平截面的形状。

此外,图9示出了将挡板20(通过斜线所示)安装于图5所示的室内机的状态的仰视图,图10示出了将所述室内机的挡板20卸下的状态的仰视图。在图9、图10中,对与图1至图7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参照号码。

如图9、图10所示,俯视观察为コ字形的热交换器40具备:第一热交换部41,其与外壳主体1的第一壁部11平行地配置;第二热交换部42,其与该第一热交换部41的一端相连;和第三热交换部43,其与第一热交换部41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热交换部42随着从第一热交换部41侧朝向末端侧,与第三壁部13之间的间隔逐渐变窄。此外,第三热交换部43随着从第一热交换部41侧朝向末端侧,与第四壁部14之间的间隔逐渐变窄。即,热交换器40的第二热交换部42与第三热交换部43的间隔随着朝向两端而逐渐变宽。

此外,如图9所示,对来自所述吹出口10的吹出空气的风向进行控制的挡板20具有:挡板主体20a,其以沿着外壳主体1的第一壁部11的方式设置;和辅助挡板20b,其从挡板主体20a的两端部朝向外壳主体1的第二壁部12侧延伸。

此外,如图10所示,所述吹出口10设置有:长方形的第一吹出口部10a,其以沿着外壳主体1的第一壁部11(图9所示)的方式设置;和第二吹出口部10b,其从第一吹出口部10a的两端部朝向外壳主体1的第二壁部12(图9所示)延伸。这里,吹出口10是图10中的斜线区域,并且是从与面板2垂直的方向观察可见风通路P的区域。

利用以沿着所述外壳主体1的一边设置的挡板主体20a能够对从第一吹出口部10a吹出的吹出空气的风向进行控制,并且利用从挡板主体20a的两端部向与外壳主体1的一边相反的一侧延伸的辅助挡板20b能够对从第二吹出口部10b吹出的吹出空气的风向进行控制。

图11示出了所述室内机的热交换器40的弯曲部分的外侧区域S1、S2与吹出口10的关系。

如图11所示,俯视观察时,区域S1与吹出口10的第二吹出口部10b的一部分重叠,所述区域S1由包含第一热交换部41的与第一吹出口部10a的长边方向平行的切线F1的第一平面、包含与第二热交换部42的除去跟第一热交换部41的连结部分的外侧面相切的切线F2的第二平面和热交换器40的外侧面围绕而成。此外,俯视观察时,区域S2与吹出口10的第二吹出口部10b的一部分重叠,所述区域S2由包含第一热交换部41的与第一吹出口部10a的长边方向平行的切线F1的第一平面、包含与第三热交换部43的除去跟第一热交换部41的连结部分的外侧面相切的切线F3的第三平面和热交换器40的外侧面围绕而成。

由此,在第一热交换部41与第二热交换部42的连结部分和第一热交换部41与第三热交换部43的连结部分的外侧能够确保可用于第二吹出口部10b的空的空间。

此外,通过形成为随着从第一吹出口部10a侧朝向末端部,第二吹出口部10b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宽的吹出口形状,从而能够利用コ字形的热交换器40的弯曲部分将外壳主体1内形成的空间有效地用于第二吹出口部10b。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包含コ字形的热交换器40的第一热交换部41的与第一吹出口部10a的长边方向平行的切线F1的第一平面,但即使在第一吹出口部弯曲而非长方形状的情况下,与第一吹出口部的中央部分相切的切线的方向也为第一吹出口部的长边方向。

此外,图12示出了从侧方(X方向)观察所述室内机时的热交换器40与吹出口10的关系。在图12中,对与图5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的参照号码。此外,X是从第二壁部12侧的侧方观察的方向,Y是从第三壁部13侧的侧方观察的方向。

如图12所示,从相对于涡流风扇30而与吹出口10相反的方向(X方向)观察的侧面观察时,第二、第三热交换部42、43的区域S3、S4与吹出口10的第二吹出口部10b重叠,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外壳主体1内的空间。另外,也可以是,第二、第三热交换部42、43全部与吹出口10的第二吹出口部10b不重叠。

此外,图13示出了从侧方(Y方向)观察所述室内机时的热交换器40与吹出口10的关系。在图13中,对与图5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的参照号码。此外,X是从第二壁部12侧的侧方观察的方向,Y是从第三壁部13侧的侧方观察的方向。

如图13所示,从吹出口10的第一吹出口部10a的延伸方向上的一方(Y方向)观察的侧面观察时,热交换器40的区域S5与吹出口10的第二吹出口部10b重叠,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外壳主体1内的空间。

此外,图14示出了从侧方(X方向)观察所述室内机时的热交换器40的宽度W2与吹出口10的宽度W1。在图14中,对与图5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的参照号码。此外,X是从第二壁部12侧的侧方观察的方向,Y是从第三壁部13侧的侧方观察的方向。

如图14所示,从相对于涡流风扇30而与吹出口10相反的方向(X方向)观察的侧面观察时,吹出口10的宽度W1大于热交换器40的宽度W2,从而能够进一步扩大吹出口面积。

根据上述结构的室内机,通过以包围涡流风扇30(离心风扇)的三侧的方式将热交换器40配置在外壳主体1内,并使从热交换器40到吹出口10的风通路P的下游侧为具有沿着外壳主体1的一边的第一风通路区域Aa和从该第一风通路区域Aa的两端部朝向分隔部50侧延伸的第二风通路区域Ab的截面形状,从而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扩大风通路P的截面积而降低风通路P的压力损失,能够提高性能。

此外,通过使所述风通路P中的比排水盘60的上端靠下游侧的部分为具有第一风通路区域Aa和第二风通路区域Ab的截面形状,从而通过扩大风通路P的流路截面积窄的部分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压力损失。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使风通路P中的比排水盘60的上端靠下游侧的部分为具有第一风通路区域Aa和第二风通路区域Ab的コ字形的截面,但只要外壳内的从热交换器到吹出口的风通路的下游侧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为具有沿着外壳的一边的第一风通路区域和从第一风通路区域的两端部朝向分隔部侧延伸的第二风通路区域的コ字形即可。

此外,由于所述吹出口10具有沿着外壳主体1的一边设置的第一吹出口部10a和以从该第一吹出口部10a的两端部朝向分隔板50侧延伸的方式设置的第二吹出口部10b,因此,能够扩大吹出口10的面积而减少吹出口部分的压力损失,能够进一步提高性能。

此外,通过使从和所述吹出口10对置的第一热交换部41的两端延伸的第二、第三热交换部42、43与外壳主体1的对置的边之间的间隔随着从第一热交换部41侧朝向末端侧逐渐变窄,从而将コ字形的热交换器40的两端之间的开口侧打开而使第一热交换部41与第二热交换部42的连结部分和第一热交换部41与第三热交换部43的连结部分靠近外壳主体1的内侧,从而能够将该空的空间用于第二吹出口部10b而扩大吹出口10的面积。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涡流风扇30作为离心风扇,但也可以采用西洛克风扇等其它离心风扇。

[第二实施方式]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将面板及排水盘等卸下的状态的仰视图。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除了コ字形的热交换器140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相同的结构,引用图1至图3。

如图15所示,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俯视观察为コ字形的热交换器140。该热交换器140具备:第一热交换部141,其与外壳主体1的第一壁部11平行地配置;第二热交换部142,其与该第一热交换部141的一端相连;和第三热交换部143,其与第一热交换部14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热交换部142以与第二壁部12平行的方式延伸。此外,第三热交换部143以与第三壁部13平行的方式延伸。

根据上述结构的室内机,通过使从和吹出口10对置的第一热交换部141的两端延伸的第二、第三热交换部142、143与外壳主体1的对置的边平行,由此,通过使第一热交换部141与第二热交换部142的连结部分和第一热交换部141与第三热交换部143的连结部分以靠近外壳主体1的内侧的方式弯曲,从而能够将该空的空间用于第二吹出口部10b而将吹出口10的面积扩大。越增大第一热交换部141与第二热交换部142的连结部分和第一热交换部141与第三热交换部143的连结部分的曲率,越能够扩大吹出口10的面积。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同样的效果。

另外,与外壳主体的形状无关,只要从第一热交换部141的两端延伸的第二、第三热交换部142、143彼此平行地延伸即可。

[第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除了热交换器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相同的结构,引用图1至图5。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具备热交换器40的室内机进行了说明,所述热交换器40具有:第一热交换部41;与第一热交换部41的一端相连的第二热交换部42;和与第一热交换部41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三热交换部43,而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第一热交换部、第二热交换部和第三热交换部被分割开的热交换器40。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具备由外壳主体1、面板2和格栅3构成的外壳的室内机进行了说明,但外壳的形状不限于此。

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具备コ字形的热交换器40的室内机进行了说明,但热交换器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圆弧形或V字形等的热交换器。

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天花板嵌入型的室内机进行了说明,但室内机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吊顶型的室内机等。

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也可以将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内容适当地组合而成的方式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1:外壳主体

1a:吸入口

2:面板

3:格栅

4:过滤器

5、6:配管连接部

7:排水管套

8:电气部件部

10:吹出口

11:第一壁部

12:第二壁部

13:第三壁部

14:第四壁部

20:挡板

20a:挡板主体

20b:辅助挡板

30:涡流风扇(离心风扇)

31:马达

32:喇叭口

40、140:热交换器

41、141:第一热交换部

42、142:第二热交换部

43、143:第三热交换部

50:分隔板(分隔部)

60:排水盘

61:隔热部件

70:排水泵

P:风通路

2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调湿单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