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开关

文档序号:1590965 发布日期:2020-01-03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按键开关 (Push-button switch ) 是由 井泽一平 藤野博章 仲真美子 于 2018-06-2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开关。该按键开关具有:基座(1)、相对于基座(1)可连接、分离地安装的按钮(3)、配置在基座(1)与按钮(3)之间且对按钮(3)向相对于基座(1)分离的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4)、配置在基座(1)与螺旋弹簧(4)之间或者按钮(3)与螺旋弹簧(4)之间且相对于基座(1)或者按钮(3)可摆动地支承螺旋弹簧(4)的端部的突起部(100)。(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key switch. The key switch has: the push button switch comprises a base (1), a push button (3) which is installed on the base (1) in a manner that the push button can be connected and separated, a spiral spring (4)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ase (1) and the push button (3) and applies force to the push button (3) in a direction that the push button is separated from the base (1), and a protrusion part (100)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ase (1) and the spiral spring (4) or between the push button (3) and the spiral spring (4) and supports the end part of the spiral spring (4) relative to the base (1) or the push button (3) in a swinging manner.)

按键开关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开一种按键开关,其结构为,使筒状的引导柱从基座突出,在该引导柱的内径侧引导导光体,并利用在外径侧配置的螺旋弹簧,可按压地弹性支承按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4851727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所述按键开关应用在键盘等中、并用做游戏软件的操作键的情况下,有时将按键开关从按压的状态弹起这样的操作。在该情况下,因为螺旋弹簧只沿按键开关的按压方向进行伸缩,所以振动不容易衰减,成为产生噪音的原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开关,能够使所使用的螺旋弹簧振动提前衰减,有效地抑制颤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作为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方法的一个例子,提供一种按键开关,具有:

基座;

按钮,其相对于所述基座,可连接、分离地被进行安装;

螺旋弹簧,其配置在所述基座与所述按钮之间,对所述按钮向相对于所述基座分离的方向施力;

突起部,其配置在所述基座或者所述按钮与所述螺旋弹簧之间,相对于所述基座或者所述按钮,可摆动地支承所述螺旋弹簧的端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例子的按键开关,即使通过使手指从按压的按钮离开,作用有螺旋弹簧的施加力,使按钮向分离方向突出,也因为具有可摆动地支承螺旋弹簧的端部的突起部,所以螺旋弹簧不但对中心轴向方向还对相对于中心轴倾斜的方向也作用有施加力。其结果是,能够使螺旋弹簧的振动提前衰减,有效地抑制颤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图1中拆除按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按键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4A是图3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4B是从下方侧观察图4A的立体图。

图5A是从上方侧观察图3的导光体的立体图。

图5B是从下方侧观察图5A的导光体的立体图。

图6A是从上方侧观察图3的按钮的立体图。

图6B是从下方侧观察图6A的按钮的立体图。

图7A是图3的固定接触片的立体图。

图7B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7A的固定接触片的立体图。

图8A是图3的可动接触片的立体图。

图8B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8A的可动接触片的立体图。

图9A是图3的滑块的立体图。

图9B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9A的滑块的立体图。

图10是沿着图1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比较在配置了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突起部的按钮的按键开关、以及不具有突起部的按键开关中螺旋弹簧的振动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12是其它的实施方式的导光体的立体图。

图13是从下方侧观察其它的实施方式的按钮的立体图。

图14是其它的实施方式的导光体的立体图。

图15是其它的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依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下的说明中,虽然根据需要使用表示指定的方向及位置的术语(例如包括“上”、“下”、“侧”、“端”的术语),但上述术语的使用是为了便于参照附图理解本公开,而不是由上述术语的意义来限定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另外,如下的说明实际上只是例示,不代表是对本公开及其适用装置、或其用途进行的限制。此外,附图为示意图,各尺寸的比率等与实际情况不同。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图1中拆除按钮3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按键开关的立体分解图。该按键开关具有:基座1、按钮3、螺旋弹簧4、触点开闭机构5、滑块6、以及升降机构7。按钮3相对于基座1,可接近及分离地(即可连接、分离)地被安装。

如图4A及图4B所示,基座1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具有底部8、以及方形框部9。在底部8设有导光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导光体2。

另外,在底部8形成有俯视为圆形状的开口部10。在开口部10的内周面,在上下方向(即与基座1的底部8正交的方向,并且是按钮3相对于基座1的连接、断开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环状的卡止接受部11。在卡止接受部11,如后所述卡止有导光体2的卡止爪29a。

在开口部10的附近形成有第一安装座12与第二安装座13。在第一安装座12的侧面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卡止槽14。在底部8形成有与第一卡止槽14连续并与下表面连通的第一端子孔15。另外,第一安装座12具有由上表面为凸状的圆弧面构成的第一卡止突条16。第二安装座13也为与第一安装座12相同的结构,具有第二卡止槽17及第二卡止突条18,在底部8形成有与第二卡止槽17连通的第二端子孔19。在第一安装座12固定有固定接触片41,在第二安装座13固定有可动接触片42。另外在底部8的一侧部上表面,在中央部形成有俯视为长方形状的凹陷部20a。另外,在底部8的四角分别形成有凹陷部20b。在按下按钮3时,后面叙述的按钮3的抵接部36的下端与凹陷部20b的底面抵接,限制按钮3进一步移动。

方形框部9由对置的两组侧面壁21a、21b构成,在其外侧形成有凸缘部22。凸缘部22应用在后面叙述的升降机构7的支承中。在对置的侧面壁21a的外侧,在凸缘部22的外侧形成有防止推出壁23。防止推出壁23防止第一臂部67及第二臂部68向侧方推出。在对置的侧面壁21a的外表面中央部形成有凹部24。凹部24的侧面壁21a的上半部由窄幅的槽部24a构成,下半部由比槽部24a宽的退避凹部24b构成。槽部24a的宽度尺寸形成为将后面叙述的第一臂部67与第二臂部68折叠的状态下可插通的宽度尺寸。

如图5A及图5B所示,导光体2例如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具有:圆锥台形状的导光主体25、以及从该导光主体25的下端部向径向突出的弹性体接受部26。

在导光主体25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凸透镜25a。利用上述凸透镜25a,使来自光源即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25b(参照图5B)的光发散。

弹性体接受部26为凸缘状,由上半部的接受部主体27、以及下半部的筒状体28构成。另外弹性体接受部26在周向上三个等分位置形成有切口26a,在切口分别形成有爪部29。接受部主体27与筒状体28由切口26a分割为三个圆弧状部分。接受部主体27的外径尺寸比基座1的开口部10大,其下表面与底部8的上表面抵接。筒状体28的外表面与开口部10的内表面抵接,相对于基座1,在径向上定位导光体2。另外,由接受部主体27的下表面与筒状体28的内表面包围的空间成为用于配置未图示的LED25b的凹部30。爪部29与筒状体28同样地向下方侧延伸,在前端部分形成有向外径侧突出的卡止爪29a。卡止爪29a卡止于在基座1的开口部10形成的卡止接受部11,防止导光体2从开口部10向上方侧脱落。

如图6A及图6B所示,按钮3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俯视为长方形状。该按钮3具有:俯视为长方形状的平板部31、从平板部31的对置的两边分别向下方延伸的侧壁部32、以及从平板部31的对置的剩下的两边分别向侧方延伸的延伸部33a、33b。

在平板部31的下表面中央部形成有大致圆筒状的引导部34。从引导部34形成有向其外径方向延伸的一对突起部100(即第一突起101及第二突起102)。第一突起101及第二突起102配置在通过引导部34的中心的同一直线上(即,相对于引导部34的中心而在周向上分离180°的位置)。另外第一突起101及第二突起102与螺旋弹簧4的端部抵接的部分为山形状或者U字形状,例如为剖面半圆状,能够抑制双方的接触面积。此外,突起部100设定为,从平板部31的突出尺寸比引导部34小,但比螺旋弹簧4的线径(素線径)大。由此,在俯视中,能够使螺旋弹簧4的上端部(即,螺旋弹簧4的最后一圈)的任意位置都可靠地与第一突起101及第二突起102抵接,由第一突起101及第二突起102可摆动地支承螺旋弹簧4的端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突起101及第二突起102不一定必须配置在相对于螺旋弹簧4的中心、相差180°相位的同一直线上,也可以在周向上错位而配置。另外,第一突起101及第二突起102不限于剖面半圆状,也包括剖面三角形状等、可减小与螺旋弹簧4的端部的接触面积的各种剖面形状。关键是只要是通过螺旋弹簧4的端部与突起部100压接而不平衡、螺旋弹簧4能够不是在其中心轴向、而是在与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上也弯曲的第一突起101及第二突起102即可。

另外在平板部31的下表面,沿三边设有引导壁35。引导壁35的两侧对置壁在两端部分形成有比其它的部分突出的抵接部36,并且除了两端部都向内侧突出。另外,在位于引导壁35的两端部的抵接部36的对置部分分别形成有引导滑块6的引导槽36a。构成引导槽36a的一方的侧壁除了上下端部以外,其它都被切除,在下端部形成有提升用突部37。提升用突部37具有:向上方逐渐倾斜的下方侧的倾斜面37a、以及上方侧的平坦面37b。

在侧壁部32,进而在向下方侧延伸的两端部分形成有轴承孔38。在各轴承孔38分别可旋转及滑动地支承有后面叙述的第一臂部67及第二臂部68的第一轴部71(图3所示)。

在一方的延伸部33a的三个位置形成有具有凹状圆弧面的突起39。由平板部31的侧缘与突起39的圆弧面构成支承未图示的平衡杆的支承部40。

返回图3,螺旋弹簧4的线材为螺旋状,配置在导光体2的弹性体接受部26与按钮3的引导部34之间,将按钮3相对于基座1向上方施力。

触点开闭机构5具有固定接触片41与可动接触片42,通过对平板状的铜合金进行冲压及弯曲加工而形成上述部件。

如图7A及图7B所示,固定接触片41具有:第一平面部43、从第一平面部43的下缘中央部向下方延伸的固定端子部44、从第一平面部43的一端侧下缘正交延伸的第二平面部45、从第二平面部45的一端缘正交延伸的第三平面部46、设置在第三平面部46的固定触点47、以及从第一平面部43的另一端缘正交延伸且与第三平面部46对置的第四平面部48。在固定端子部44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至第一平面部43的第一卡止突部49。第一卡止突部49卡止于在基座1的第一安装座12形成的第一卡止槽14。固定端子部44压入第一端子孔15,并从底部8的下表面突出。在第四平面部48形成有在下缘中央部圆弧状地切出的第一卡止凹部50。第一卡止凹部50被所述第一安装座12的第一卡止突条16卡止。

如图8A及图8B所示,可动接触片42具有:第一平面部51、从第一平面部51的一端侧下缘向下方延伸的可动端子部52、从第一平面部51的一端正交延伸的第二平面部53、从第一平面部51的另一端正交延伸且与所述第二平面部53部分对置的第三平面部54。在可动端子部52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至第一平面部51的第二卡止突部55。在第二平面部53形成有在下缘中央部圆弧状地切出的第二卡止凹部56。第二卡止凹部56被所述第一安装座12的第二卡止突条18卡止。第三平面部54在上缘中央部形成有剖面弯曲为大致C字状的突出片57。突出片57被后面叙述的滑块6的按压部59按压,使第三平面部54(进而第一平面部51)发生弹性变形。在第三平面部54的前端外表面设有可动触点58。

如图9A及图9B所示,滑块6是将合成树脂材料加工成型为平板状的部件。滑块6在中央部分具有按压部59。按压部59具有:从下方侧比上端逐渐突出规定尺寸的第一倾斜面60、以及与第一倾斜面60连续的、突出部分的中央少许凹陷的凹曲面61。另外按压部59具有突出部分的下端侧的突出尺寸逐渐缩小的第二倾斜面62。

另外滑块6在两端部具有被引导突部64。被引导突部64形成为使在滑块6的两端部设置的平坦部65的外表面中央部左右一分为二。被引导突部64***在按钮3形成的引导槽36a内,可上下移动地进行引导。在平坦部65的、由被引导突部64一分为二的一方的下方侧形成有被提升用突部66。被提升用突部66的上表面由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突出的倾斜面66a构成,下表面由平坦面66b构成。提升用突部37的平坦面37b与被提升用突部66的平坦面66b抵接,在按钮3上移时,一起被提升。

返回图3,升降机构7具有第一臂部67与第二臂部68。第一臂部67及第二臂部68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各自具有轴体69、以及从其两端部延伸的一对腕部70。在各轴体69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第一轴部71。在一方的腕部70的前端侧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第二轴部72与第一突起73。在另一方的腕部70的前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二轴部72可旋转地插通的轴承孔74、以及向内侧突出的第二突起75。

第一臂部67及第二臂部68通过将第一臂部67的第二轴部72插通在第二臂部68的轴承孔74中,并将第二臂部68的第二轴部72插通在第一臂部67的轴承孔74中而连结。连结的第一臂部67与第二臂部68在折叠的状态下,将连结部分插通在基座1的槽部24a中,在退避凹部24b中伸展,由此,第一突起73与第二突起75抵接在构成退避凹部24b的上表面,阻止其从基座1脱落。另外,连结的第一臂部67与第二臂部68通过将第一轴部71插通在按钮3的轴承孔38中而与按钮3连结。按钮3通过第一轴部71与轴承孔38的内缘抵接,限制其在突出方向的移动。另外按钮3通过抵接部36的下端与基座1的凹陷部20b的底面抵接,限制其在按压方向的移动。

接着,说明所述结构的按键开关的组装方法。

在底部8的开口部10配置导光体2。将导光体2的筒状体28***开口部10内,使凸缘部22与底部8的上表面抵接。由此,爪部29的卡止爪29a卡止在开口部10的卡止接受部11,得到具有导光体2的基座1。

在底部8的开口部10配置的导光体2的周围配置有螺旋弹簧4。在该状态下,如图10所示,螺旋弹簧4的下端部与导光体2的弹性体接受部26抵接。

在基座1的第一安装座12安装固定接触片41,在第二安装座13安装可动接触片42。固定接触片41通过将固定端子部44压入基座1的第一端子孔15中,将第一卡止突部49卡止在第一安装座12的第一卡止槽14中,并将第一卡止凹部50卡止在第一安装座12的第一卡止突条16,来固定在基座1。可动接触片42通过将可动端子部52压入基座1的第二端子孔19中,将第二卡止突部55卡止在第二安装座13的第二卡止槽17中,并将第二卡止凹部56卡止于第二安装座13的第二卡止突条18,来固定在基座1。在该状态下,可动触点58相对于固定触点47可闭合地对置。

通过将第一臂部67的第二轴部72插通在第二臂部68的轴承孔74中,将第二臂部68的第二轴部72插通在第一臂部67的轴承孔74中,连结第一臂部67与第二臂部68。然后,将第一臂部67与第二臂部68在折叠的状态下,经由基座1的槽部24a***凹部30,伸展为V字状。此外,向按钮3的引导槽36引导滑块6的被引导突部64。在该状态下,将第一臂部67与第二臂部68的第一轴部71插通在按钮3的轴承孔38中。由此,按钮3通过配置在与导光体2之间的螺旋弹簧4的施加力,被向突出方向施力。此时,如图10所示,螺旋弹簧4的上端部与在按钮3形成的第一突起101及第二突起102抵接。第一突起101及第二突起102各自形成为具有与螺旋弹簧4的上端部对置的弯曲面的剖面半圆状,该弯曲面相对于螺旋弹簧4的上端部点接触。因此,在按压按钮3后,当解除该按压状态时,螺旋弹簧4相对于按钮3,不但向中心轴向,也向与该中心轴倾斜的方向作用有施加力。需要说明的是,按钮3通过第一臂部67和第二臂部68的第一轴部71与轴承孔38的内缘抵接,限制其向突出方向的移动。

这样组装的按键开关安装在实际安装有LED25b的印刷基板(未图示)上。在按键开关的安装中,在位于基座1下表面的导光体2的凹部30中装入LED25b。另外,在按钮3安装有未图示的键帽,成为键盘的键。

接着,说明所述结构的按键开关的动作。

在未按压操作未图示的键帽的初始状态下,按钮3被螺旋弹簧4的施加力向上方施力,第一臂部67和第二臂部68的各第一轴部71与第二臂部68和第一臂部67的各轴承孔38的内缘抵接。由此,按钮3定位在突出位置。在该状态下,可动接触片42的突出片57被滑块6的按压部59按压,可动触点58与固定接触片41的固定触点47分离。

当经由键帽抵抗螺旋弹簧4的施加力而将按钮3按下时,滑块6也一起向下方移动。此时,可动接触片42的突出片57从滑块6的凹曲面61向第一倾斜面60改变压接位置。由此,在可动接触片42的第三平面部46积蓄的弹性能量转换为将滑块6向下方侧施力的力。其结果是,滑块6相对于按钮3单独向下方移动,使被提升用突部66的下端的平坦面66b与按钮3的提升用突部37的平坦面37b碰撞而产生声音。因为滑块6不是单纯利用自身重量而下落,也作用有来自可动接触片42的弹力,所以能够增大产生的声音。因此,只要是具有所述结构的按键开关的键盘,用户就能够明确地意识到按压操作已适当地进行。另外,当将所述键盘应用在游戏等中时,能够通过该按压操作产生充分的声音来适应使用情况。另外,通过使发生了弹性变形的可动接触片42恢复形状笔直地延伸,而使可动触点58闭合在固定触点47。

当解除按钮3的按压操作时,按钮3利用螺旋弹簧4的施加力上移。在按钮3上移时,螺旋弹簧4的施加力经由第一突起101及第二突起102,作用于按钮3。第一突起101及第二突起102各自形成为具有相对于螺旋弹簧4对置的弯曲面的剖面半圆形状,该弯曲面与螺旋弹簧4的上端部点接触。因此,螺旋弹簧4的上端部倾斜,对按钮3不但向其中心轴CL(图10所示)方向、而且向相对于中心轴CL交叉的方向也作用施加力,并使之振动。其结果是,能够使在螺旋弹簧4积蓄的弹性能量提前消耗,使产生的振动快速衰减。也就是说,能够抑制螺旋弹簧4的颤动,防止噪音的产生。

这样,按钮3使第一臂部67和第二臂部68的第一轴部71与轴承孔38的内缘抵接,向初始位置复位。滑块6通过在按钮3形成的提升用突部37的平坦面37b与被提升用突部66的平坦面66b抵接而被提升,按压部59按压可动接触片42的突出片57,使第三平面部54(进而第一平面部51)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可动触点58与固定触点47分离,恢复为初始状态。

图11是表示在手指从按压按钮3的状态离开时螺旋弹簧4的振动的变化的曲线图。在图中,实线表示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按键开关中螺旋弹簧4的振动的变化,虚线表示在具有没有突起部100的按钮3的按键开关中螺旋弹簧4的振动的变化。根据该曲线图可明确,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中,手指从按钮3离开后,能够在0.1秒内充分使振动衰减。另一方面,在具有没有突起部100的按钮3的按键开关中,使螺旋弹簧4的振动充分衰减大概需要三倍、约0.3秒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按钮3形成有一对突起部100,但也可以如下来构成。

在图12中,在基座1的导光体2形成有一对突起部110。即,在弹性体接受部26的接受部主体27的上表面设有第三突起111及第四突起112,使其位于通过导光体2的中心的同一直线上。利用该突起部110,也能够与在按钮3设置的突起部100相同地,使作用于按钮3的螺旋弹簧4的施加力相对于其中心轴向倾斜,能够抑制螺旋弹簧4的颤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按钮3侧不形成突起部100。在按钮3侧形成有突起部100的情况下,优选使其俯视中的周向的位置在按钮3侧与基座1侧错位。由此,能够在螺旋弹簧4的上端侧与下端侧使因突起部100与110而分别弯曲扭转的方向不同。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使螺旋弹簧4的振动迅速地衰减。

图12所示的导光体2的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少许不同。即,在导光体2的下表面形成有未图示的凹部。凹部由向中心倾斜的圆锥面、以及中心部分的凹面构成。在导光体2的上表面外周形成有环状突部113。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来自LED的光不是向周围扩散,而且可靠地照射按钮3的平板部31整体。需要说明的是,在导光体2形成的突起部110也可以应用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结构中。

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分别由两个突起101、102及111、112构成突起部100及110,但也可以如图13所示,在按钮3侧为一个(只有突起101),也可以如图14所示,在基座1侧为一个(只有突起111)。另外,突起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另外,可以在按钮3侧与基座1侧双方形成突起,也可以只在任意一方形成突起。另外,也可以在按钮3侧与基座1侧改变突起的数量。另外,在按钮3侧或者基座1侧设有多个突起的情况下,优选使在各侧的突起的高度相互不同。由此,如所述实施方式那样,能够使螺旋弹簧4的施加力不但向突起的两侧分散,也能够向突起之间分散。因此,能够使螺旋弹簧4的振动进一步有效地衰减。

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突起部110形成在基座1的导光体2,但也可以在基座1的底部8形成。

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突起部100设置在按钮3,使突起部110设置在基座1侧,但也可以如图15所示,使突起部120设置在螺旋弹簧4。在此,在螺旋弹簧4的上端部,在相对于中心轴分离180°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第一突起121及第二突起122。但是,因为向螺旋弹簧4自身难以加工突起,所以,也可以另外将具有突起的附属品安装在螺旋弹簧4。在该情况下,附属品由橡胶或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筒状,在其外周面设置突起,在筒状部分压入螺旋弹簧4的一端侧的线材。

上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最后,针对本公开的各种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下的说明中,作为一个例子,也添加标记进行说明。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按键开关中,具有:

基座1;

按钮3,其相对于所述基座1可连接、分离地被安装;

螺旋弹簧4,其配置在所述基座1与所述按钮3之间,对所述按钮3向相对于所述基座1分离的方向施力;

突起部100,其配置在所述基座1或者所述按钮3与所述螺旋弹簧4之间,相对于所述基座1或者所述按钮3,可摆动地支承所述螺旋弹簧4的端部。

通过该结构,使突起部100与螺旋弹簧4的端部抵接并摆动,能够使螺旋弹簧4在沿着中心轴的方向以外的方向上也振动。由此,能够提前消耗在螺旋弹簧4积蓄的弹性能量,使振动快速衰减。也就是说,能够有效地抑制螺旋弹簧4的颤动。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按键开关中,

所述突起部100由在相对于所述螺旋弹簧4的中心轴对置的位置上分别设置的一对突起101、102构成。

通过该结构,因为能够使螺旋弹簧4的端部与第一突起101和第二突起102抵接,可靠地进行摆动,所以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螺旋弹簧4的颤动。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式的按键开关中,

所述突起部100的高度比所述螺旋弹簧4的线径大。

通过该结构,能够使突起部100可靠地抵接在螺旋弹簧4的一端部的任意位置。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式的按键开关中,

所述突起部100在所述按钮3与所述螺旋弹簧4之间的所述按钮3进行设置。

通过该结构,不会使配件数增多,能够简单地设置突起部100。

在本公开的第五方式的按键开关中,

所述突起部100在所述基座1与所述螺旋弹簧4之间的所述基座1进行设置。

通过该结构,不会使配件数增多,能够简单地设置突起部100。

在本公开的第六方式的按键开关中,

所述突起部100由在所述按钮3与所述螺旋弹簧4之间设置的突起101、102、以及在所述基座1与所述螺旋弹簧4之间设置的突起111、112构成,在所述螺旋弹簧4的中心轴周围,所述突起101、102、111、112的位置相互不同。

通过该结构,能够在按钮3侧与基座1侧使螺旋弹簧4的端部摆动的方向不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螺旋弹簧4的颤动。

在本公开的第七方式的按键开关中,

所述突起部100设置在所述螺旋弹簧4。

在本公开的第八方式的按键开关中,

所述突起部100由多个突起101、102、111、112构成,所述多个突起101、102、111、112的高度分别比所述螺旋弹簧4的线径大且相互不同。

通过该结构,通过螺旋弹簧4的端部与高度不同的多个突起101、102、111、112抵接,能够可靠地使螺旋弹簧4摆动。因此,能够提前消耗积蓄在螺旋弹簧4的弹性能量,使振动衰减。

在本公开的第九方式的按键开关中,

所述螺旋弹簧4在所述按钮3与所述基座1之间设置的导光部件2的外侧进行配置。

通过该结构,能够在来自光源的光透过的区域只有导光部件2,不会妨碍导光效果,能够抑制颤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适当组合各种所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之中任意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能够具有各自所具有的效果。另外,可以进行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或实施例彼此的组合、或实施方式与实施例的组合,并且也可以将不同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之中的特征彼此组合。

本公开参照附图,联系优选的实施方式充分进行了说明,但明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及修正。应该理解上述变形及修正在不脱离由技术方案限制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也包含在本公开中。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的按键开关可以应用在键盘等中。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2导光体;3按钮;4螺旋弹簧;5触点开闭机构;6滑块;7升降机构;8底部;9方形框部;10开口部;11卡止接受部;12第一安装座;13第二安装座;14第一卡止槽;15第一端子孔;16第一卡止突条;17第二卡止槽;18第二卡止突条;19第二端子孔;20a,20b凹陷部;21a,21b侧面壁;22凸缘部;23防止推出壁;24凹部;25导光主体;26弹性体接受部;27接受部主体;28筒状体;29爪部;30凹部;31平板部;32侧壁部;33a,33b延伸部;34引导部;35引导壁;36抵接部;36a引导槽;37提升用突部;37a倾斜面;38轴承孔;39突起;40支承部;41固定接触片;42可动接触片;43第一平面部;44固定端子部;45第二平面部;46第三平面部;47固定触点;48第四平面部;49第一卡止突部;50第一卡止凹部;51第一平面部;52可动端子部;53第二平面部;54第三平面部;55第二卡止突部;56第二卡止凹部;57突出片;58可动触点;59按压部;60第一倾斜面;61凹曲面;62第二倾斜面;64被引导突部;65平坦部;66被提升用突部;67第一臂部;68第二臂部;69轴体;70腕部;71第一轴部;72第二轴部;73第一突起;74轴承孔;75第二突起;100,110,120突起部;101,111,121第一突起;102,112,122第二突起;113环状突部。

2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开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