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溶蚀的骨诱导性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凝胶海绵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663748 发布日期:2019-12-31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耐溶蚀的骨诱导性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凝胶海绵及制备方法 (Corrosion-resistant osteoinductive silk fibroin/hydroxyapatite/magnesium oxide gel spong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徐荷林 赵应征 袁健东 姚情 杨外庚 武子荃 于 2019-09-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溶蚀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复合骨诱导性凝胶海绵及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可溶性丝素蛋白为稳定剂高度分散羟基磷灰石与骨诱导性的氧化镁制备纳米混悬液,之后嵌入不溶性丝素蛋白纤维形成三维网络凝胶,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凝胶海绵。该凝胶海绵体内移植后能吸收体液塑形滞留于损伤部位,能较长时间保持凝胶状态,不被溶解流失;在体液的作用下,该凝胶海绵中氧化镁缓慢降解产生镁离子和产生局部碱性微环境,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具有骨诱导作用;该凝胶海绵临床上可以直接填充于骨缺损部位,不存在炎症反应、异位骨化;该凝胶海绵制备方法简单。(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rrosion-resistant silk fibroin/hydroxyapatite/magnesium oxide composite osteoinductive gel spong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utilizes soluble silk fibroin as a stabilizing agent to highly disperse hydroxyapatite and osteoinductive magnesium oxide to prepare nano suspension, then insoluble silk fibroin fibers are embedded to form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gel, and silk fibroin/hydroxyapatite/magnesium oxide gel sponge is prepared by utilizing a freeze drying technology. The gel sponge body can absorb body fluid to be shaped and retained at the injured part after being transplanted, can keep the gel state for a long time and cannot be dissolved and lost; under the action of body fluid, magnesium oxide in the gel sponge is slowly degraded to generate magnesium ions and a local alkaline microenvironment, thereby promoting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having osteoinductive effect; the gel sponge can be directly filled in bone defect parts clinically,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ectopic ossification do not exist;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gel sponge is simple.)

一种耐溶蚀的骨诱导性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凝胶海 绵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是骨缺损修复医用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耐溶蚀的骨诱导性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凝胶海绵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移植修复材料是实现骨创伤治疗的关键,主要有自体骨,异种骨,以及人工生物材料。自体骨具有良好的骨传导、骨诱导以及骨整合性,公论为骨创伤修复的金标准。但由于机体的取骨区域可选部位有限以及取骨区造成的第二创伤限制了自体骨移植治疗的临床应用。以动物或尸体来源的异种骨,虽然来源远远多于自体骨,但存在移植免疫排斥以及传播疾病等缺陷。相比之下,人工生物材料则具有来源丰富,塑形性好,与骨缺损部位紧密贴合,无疾病传播风险,免疫排异反应低等优点。目前,并发糖尿病的骨创伤修复人工生物材料研究主要利用骨形态生长因子(BMP-2)复合天然或合成的人工材料,增加成骨细胞导向的骨形成和/或减少破骨细胞导向的骨吸收过程,在众多的骨损伤模型中证明具有明显的原位或异位骨再生效果。例如,BMP2-胶原海绵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可以一定程度上修复糖尿病骨缺损(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 30(3)(2015)707-14);BMP2-透明质酸复合材料通过抑制骨硬化蛋白,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糖尿病大鼠的骨折愈合。然而,临床众多研究发现BMP2-胶原海绵存在体内溶蚀过快、炎症反应、异位骨化、骨吸收以及脂肪沉积等问题,限制其临床治疗效果(Biomed Mater 11(5)(2016)055011;Tissue Eng Part B Rev 22(4)(2016)284-97)。

研究报道适当浓度的无机镁离子通过调控成骨细胞粘附与分化,诱导成骨微环境,增加骨损伤修复。以金属镁或镁合金为代表的硬质人工金属材料具有优越的骨诱导能力,在骨缺损与骨固定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金属镁或镁合金移植后体内缓慢降解产生Mg2 +,调控成骨细胞粘附与分化,调控骨痂基质矿化,在骨形成与吸收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Yang等研究发现金属镁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仍然具有骨诱导作用(J BiomedMater Res A 99(3)(2011)386-94)。Lin等利用PLGA微球包裹氧化镁作为Mg2+缓释储库,微球外被覆海藻酸,制备海绵状凝胶生物材料,精确控制Mg2+浓度在50ppm,有效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刺激大鼠股骨缺损的再生(Biomaterials 174(2018)1-16),但该海绵状凝胶存在快速吸水溶蚀,其内分散的微球在损伤部位容易流失的缺陷。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939163 A)公开了一种具有促成骨功能的掺镁羟基磷灰石丝素复合膜,该发明以丝素蛋白溶液为成膜材料通过电解法将无机钙离子,磷酸根离子以及镁离子沉积在丝素膜表面,所制备的复合膜存在吸水性能差、降解缓慢,体内应用不能产生局部碱性微环境的缺陷。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是一类具有良好骨传导和骨整合性的生物材料,已用于临床上骨的修复替换。HA水化反应产物具有与骨矿物相似的组成成分,植入骨组织后能在界面上与骨形成良好的化学键性结合,且降解的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能重新沉积到骨组织中,促进新骨生成。而且HA有很好的原位自固化性能,可根据骨缺损面积、形状,提高有机人工骨材料的塑形性,提高材料与骨缺损处的贴合度。但因羟基磷灰石的结晶度高和脆性较大、体内降解缓慢,难以被机体完全替代、利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432629A)将无机钙离子,磷酸根离子等通过化学沉降法制备一种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该材料虽能提高HA的机械性强度和孔隙率,但该材料存在吸水能力差,体内诱导成骨细胞分化能力弱等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溶蚀的骨诱导性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凝胶海绵及制备方法。该凝胶海绵能解决目前BMP-2明胶海绵体内应用存在溶解流失、炎症反应、异位骨化、骨吸收以及脂肪沉积等问题,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提供安全、有效的具有骨诱导性能的凝胶海绵替代产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耐溶蚀的骨诱导性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凝胶海绵,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有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和氧化镁组成的多孔凝胶海绵,所述的丝素蛋白包括有可溶性丝素蛋白和不溶性丝素蛋白纤维。

进一步设置是该凝胶海绵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即是纳米级羟基磷灰石和氧化镁吸附可溶性丝素蛋白,均匀镶嵌嫁接在不溶性丝素蛋白纤维表面,形成多孔凝胶海绵结构。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100:(1~50):(1~50)。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丝素蛋白由可溶性丝素蛋白和不溶性丝素蛋白纤维组成,二者质量比为100:(5~30)。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凝胶海绵体内骨缺损部位填充后,不会被血液或组织液快速溶蚀,能缓慢吸水降解产生镁离子和局部弱碱性微环境。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耐溶蚀的骨诱导性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凝胶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羟基磷灰石与氧化镁加入可溶性丝素蛋白溶液中,湿法研磨形成纳米混悬液;

(2)将不溶性丝素蛋白纤维加入步骤(1)中纳米混悬液中,搅拌过夜形成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纳米凝胶;

(3)将步骤(2)中制备的纳米凝胶冷冻干燥,即得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复合骨诱导性凝胶海绵。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步骤(3)的冷冻干燥的控制条件为:将药胶束溶液先于-60~-30℃预冻2~8h,然后于-30~40℃进行一次干燥12~56h,再于20~40℃进行二次干燥2~8h,整个冻干曲线时长20~60h。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所述的骨诱导性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凝胶海绵作为骨移植修复材料的用途。

本发明创新机理和有益效果是:以骨传导性的羟基磷灰石与骨诱导性的氧化镁无机材料,联合生物相容性的丝素蛋白凝胶,制备既有骨传导性又具有骨诱导性能的耐溶蚀性凝胶海绵,用于骨损伤的修复。相比已有技术具有如下优势:(1)该凝胶海绵具纳米级羟基磷灰石和氧化镁吸附可溶性丝素蛋白,均匀镶嵌嫁接在不溶性丝素蛋白纤维表面形成多孔网络的微观结构;(2)该凝胶海绵体内移植后能吸收体液塑形滞留于损伤部位,能较长时间保持凝胶状态,不被溶解流失;(3)该凝胶海绵中氧化镁在体液的作用下,降解产生镁离子和局部碱性微环境,促进干细胞成骨分化,具有骨诱导作用;(4)该凝胶海绵无添加BMP等蛋白成分,体内应用不存在炎症反应、异位骨化、骨吸收以及脂肪沉积等问题;(5)无需采用复杂的化学沉积法或电解法,该发明直接利用临床已有的材料通过研磨/冻干步骤制备,制备方法简单,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图1为应用例中组1,组6,组14以及对比例2制备的凝胶海绵促MSCs细胞粘附与增殖;

图2为生物性能评价1实验中组1,组6,组14以及对比例3制备的凝胶海绵诱导MSCs成骨分化;

图3为生物性能评价2实验中组1,组6,组14,对比例1以及对比例3制备的凝胶海绵对大鼠股骨缺损修复效果(micro-CT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原料制备:

1、不溶性丝素蛋白纤维的制备

将蚕茧剪成碎片状,加入0.02M Na2CO3溶液,接着在100℃下煮沸1.5小时,用蒸馏水冲洗去除丝胶蛋白,制备得到不溶性丝素蛋白纤维。

2、可溶性丝素蛋白的制备

将上述制备的不溶性丝素蛋白纤维烘干后,放入60℃恒温的9.3M LiBr溶液解构3小时,制备得到5.0%(w/v)丝素蛋白溶液,后经离心和过滤之后,将溶液放入透析袋中透析3天,去除残留的盐溶液,得到可溶性的丝素蛋白溶液。

实施例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复合骨诱导性凝胶海绵制备

按照表1配方,称取可溶性丝素蛋白(SF-s)粉末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加入配方量的MgO和HA粉末至上述SF-s溶液中,室温1000rpm磁力搅拌水化12h,制备得到粗混悬液;将上述粗混悬液继续置球磨机,以1000rpm进行湿法研磨12h,制备得到纳米混悬液;将不溶性的丝素蛋白纤维(SF-f)高度分散加入上述纳米混悬液,以高速剪切乳匀机分散制备得到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复合纳米凝胶;所制备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复合纳米凝胶,倒入一定容量的表面皿中,使药液层高度低于1cm,放入冻干机中,-60~-30℃预冻2~8h,然后于-30~40℃进行一次干燥12~56h,再于20~40℃进行二次干燥2~8h,得到白色无塌陷的疏松海绵。

表1实施例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复合骨诱导性凝胶海绵配方

注:SF-s为可溶性丝素蛋白;SF-f为不溶性的丝素蛋白纤维。

对比例1 BMP2明胶海绵制备

称取大豆磷脂50mg至50mL圆底烧瓶,加入***10mL超声溶解,旋转蒸发仪40℃旋蒸除去***,得到磷脂薄膜;加入3mL BMP2原液(0.4mg/mL)水化薄膜,制备BMP2包载的脂质体;将50mg羟基磷灰石(HA)加入上述脂质体混悬液液中,4℃搅拌30min吸附BMP2脂质体,制备得到混悬液;将吸附BMP2脂质体的HA混悬液加入至2mL明胶溶液(浓度为100mg/mL),37℃搅拌5min后,冰浴冷却形成凝胶,冻干制备得到BMP2明胶海绵用于对比研究。

对比例2丝素蛋白/氧化镁复合骨诱导性凝胶海绵

称取可溶性丝素蛋白(SF-s)粉末77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分别加入10gMgO粉末至上述SF-s溶液中,室温1000rpm磁力搅拌水化12h,制备得到粗混悬液;将上述粗混悬液继续置球磨机,以1000rpm进行湿法研磨12h,制备得到纳米混悬液;将23g不溶性的丝素蛋白纤维(SF-f)高度分散加入上述纳米混悬液,以高速剪切乳匀机分散制备得到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复合纳米凝胶;所制备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复合纳米凝胶,倒入一定容量的表面皿中,使药液层高度低于1cm,放入冻干机中,-60~-30℃预冻2~8h,然后于-30~40℃进行一次干燥12~56h,再于20~40℃进行二次干燥2~8h,得到白色无塌陷的疏松海绵,用于体外细胞实验。

对比例3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凝胶海绵

称取可溶性丝素蛋白(SF-s)粉末77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分别加入10gHA粉末至上述SF-s溶液中,室温1000rpm磁力搅拌水化12h,制备得到粗混悬液;将上述粗混悬液继续置球磨机,以1000rpm进行湿法研磨12h,制备得到纳米混悬液;将23g不溶性的丝素蛋白纤维(SF-f)高度分散加入上述纳米混悬液,以高速剪切乳匀机分散制备得到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复合纳米凝胶;所制备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复合纳米凝胶,倒入一定容量的表面皿中,使药液层高度低于1cm,放入冻干机中,-60~-30℃预冻2~8h,然后于-30~40℃进行一次干燥12~56h,再于20~40℃进行二次干燥2~8h,得到白色无塌陷的疏松海绵,用于体外细胞实验。

对比例4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复合骨诱导性凝胶海绵

称取100g可溶性丝素蛋白(SF-s)粉末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分别加入5g MgO和5gHA粉末至上述SF-s溶液中,室温1000rpm磁力搅拌水化12h,制备得到粗混悬液;将上述粗混悬液继续置球磨机,以1000rpm进行湿法研磨12h,制备得到纳米混悬液,倒入一定容量的表面皿中,使药液层高度低于1cm,放入冻干机中,-60~-30℃预冻2~8h,然后于-30~40℃进行一次干燥12~56h,再于20~40℃进行二次干燥2~8h,得到不含丝素蛋白纤维的疏松海绵,用于体外性能对比研究。

对比例5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镁粉复合骨诱导性凝胶海绵

称取95g可溶性丝素蛋白(SF-s)粉末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分别加入5g Mg粉和5gHA粉末至上述SF-s溶液中,室温1000rpm磁力搅拌水化12h,制备得到粗混悬液;将上述粗混悬液继续置球磨机,以1000rpm进行湿法研磨12h,制备得到纳米混悬液;将5g不溶性的丝素蛋白纤维(SF-f)高度分散加入上述纳米混悬液,以高速剪切乳匀机分散,制备得到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复合纳米凝胶;所制备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复合纳米凝胶倒入一定容量的表面皿中,使药液层高度低于1cm,放入冻干机中,-60~-30℃预冻2~8h,然后于-30~40℃进行一次干燥12~56h,再于20~40℃进行二次干燥2~8h,得到不含丝素蛋白纤维的疏松海绵,用于体外性能对比研究。

以下为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检测分析:

1.凝胶海绵机械强度的测定

将3mm直径3mm高度的圆柱形凝胶海绵置于万能试验机平板玻璃板上,并使用直径为8mm的平面探头以3.0mm/min的速度压缩,测定应变-应力曲线。

2.凝胶海绵的吸水性能

吸水率反映凝胶海绵的含水能力,精确称取一定重量的凝胶海绵固体,将其置于PBS(pH7.4)中,第5min、1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再称其湿重,重复三次,可得凝胶海绵的溶胀曲线。通过下式计算吸水率(H):吸水率(H)=[(吸水后凝胶重量-干燥时凝胶重量)/干燥时凝胶重量]×100%

3.凝胶海绵的耐溶蚀性测定

精确称取200mg凝胶海绵固体,将其置于5mL PBS(pH7.4)中,放入摇床37℃以50rpm振摇,观察凝胶完全溶蚀所需时间。

4.凝胶海绵的溶蚀pH测定

精确称取200mg凝胶海绵固体,将其置于5mL生理盐水中,放入摇床37℃以50rpm振摇,完全溶蚀降解后,利用pH计测定溶蚀液pH。

由表2结果可知,可溶性丝素蛋白和不溶性丝素蛋白纤维对凝胶海绵成型性和吸水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可溶性丝素蛋白和不溶性的丝素蛋白纤维质量比为100:5~30,所制备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凝胶海绵呈多孔海绵状,吸水膨胀率在20%~200%之内,不会快速溶蚀流失。相比之下,当未加不溶性丝素蛋白纤维(对比例4)或可溶性丝素蛋白/不溶性丝素蛋白纤维比低于100:5(组7或组8)时,所制备的复合凝胶海绵呈疏松海绵状,快速吸水溶蚀流失。而当可溶性丝素蛋白/不溶性丝素蛋白纤维比高于100:50时(组10),所制备的复合凝胶海绵呈致密的块状,吸水率仅为2%。

羟基磷灰石和氧化镁的加入对所制备的凝胶海绵机械强度,体外溶蚀性能以及溶蚀液碱性环境维持具有重要的影响。当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和氧化镁的质量的比为100:1~50:1~50时,所制备的复合凝胶海绵机械强度在2-8MPa,降解时间在30~60天,可以产生碱性环境,溶蚀液pH可以控制在7.7~10.8。相比之下,当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和氧化镁的质量的比为100:55:55时(组14),所制备的复合凝胶海绵为坚实的致密块状,具有过高的机械强度55MPa和过长的降解溶蚀时间。而对比例3则不能产生碱性环境,溶蚀后溶蚀液pH仍然为7.4,不具有骨诱导性能。对比例5同样不能产生局部碱性微环境,溶蚀后溶蚀液pH仍然为7.4,不具有骨诱导性能,反而降解过程中产生气泡(氢气)不利骨组织新生。

由此可见,通过调节复合凝胶海绵配方中可溶性丝素蛋白和不溶性丝素蛋白纤维比例,以及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和氧化镁组成配比,可以调节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骨诱导性凝胶海绵的形状如外观形态,机械强度以及溶蚀时间以及局部碱性微环境,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最适当组分比例。

表2实施例3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氧化镁复合骨诱导性凝胶海绵性能比较

编号 外观形态 机械强度(MPa) 溶胀率(%) 溶蚀时间(days) 溶蚀液pH
组1 多孔海绵 3 150 42 8.1
组2 多孔海绵 6 40 50 10.7
组3 多孔海绵 4 70 43 8.5
组4 多孔海绵 5 45 45 9.2
组5 多孔海绵 8 20 60 9.8
组6 多孔海绵 4 50 40 8.5
组7 疏松海绵 0.5 300 1 8.1
组8 疏松海绵 0.8 250 2 8.0
组9 多孔海绵 2 200 30 7.7
组10 致密饼块 50 2 - -
组11 多孔海绵 3 80 35 8.1
组12 多孔海绵 7 28 55 8.1
组13 多孔海绵 5 50 48 10
组14 致密饼块 55 20 - -
对比例1 疏松海绵 0.1 - 1min 7.4
对比例2 块状海绵 3 120 41 7.4
对比例3 块状海绵 4 130 35 8.8
对比例4 粉状颗粒 - 110 2min 8.6
对比例5 多孔海绵 2 140 35 7.4

-表示未测定

应用例 凝胶海绵体外促MSCs细胞粘附与增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悬液以3000个细胞/10μL置96孔板,培养箱预培养24小时。将不同配方的复合凝胶海绵(10mg)加入上层培养液中,体外培养7天,取出复合凝胶冻干,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凝胶骨架内细胞粘附状态以及细胞增殖数目。

结果如附图1所示,对比例2因凝胶支架中并无骨传导性的羟基磷灰石,MSCs难以粘附于支架内增殖,而组14因凝胶机械性能过高和致密孔隙率,同样MSCs难以向内迁移生长并增殖。相比之下,组1和组6具有骨传导性的羟基磷灰石,适当的机械强度以及多孔结构,可以观察到大量的MSCs内迁移并粘附增殖。

生物性能评价1凝胶海绵体外骨诱导性评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悬液以3000个细胞/10μL置96孔板,培养箱预培养24小时。将不同配方的复合凝胶海绵(10mg)加入上层培养液中,体外培养21天,取出复合凝胶冻干进行如下评价:(1)茜素红染色:弃去培养基,冷丙酮固定10min,弃去,PBS洗三次,加入茜素红染色液室温染色30min,观察各组中钙结节的数目;(2)ALP染色:弃去培养基,4%多聚甲醛固定,PBS洗三次,加入适量BCIP/NBT染色工作液,室温避光孵育5-30分钟或更长时间(可长达24小时),直至显色至预期深浅。

结果如附图2所示,对比例3因凝胶海绵中并无骨诱导性的氧化镁,较少有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而组14虽然凝胶海绵机械性能过高和致密孔隙状态,仍然有少量的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相比之下,组1和组6具有骨传导性的羟基磷灰石和骨诱导性的氧化镁,加之适当的机械强度和多孔结构特性,可以观察到大量的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生物性能评价2凝胶海绵体内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评价

SPF级雌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禁食12小时,腹腔注射***(67mg/kg)联合甲苯噻嗪(6mg/kg)麻醉。在大鼠左或右股骨的外上髁处用手动钻进行2mm宽、3mm深的骨缺损,植入凝胶海绵后缝合,包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对各组大鼠进行影像学评价。

结果如附图3所示,对比例3因凝胶海绵中并无骨诱导性的氧化镁,较少有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股骨缺损修复效果不佳;而对比例1因为存在BMP2的促骨修复作用,相比对比例3具有更好的促进股骨缺损修复效果。相比之下,组1和组6具有骨传导性的羟基磷灰石和骨诱导性的氧化镁,加之适当的机械强度和多孔结构特性,可以观察到更明显的股骨缺损修复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高弹水稳定型蛋白基/环氧复合超细纤维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