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燃发动机中的点火线圈单元以及点火系统

文档序号:1688317 发布日期:2020-01-03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内燃发动机中的点火线圈单元以及点火系统 (Ignition coil unit for use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ignition system ) 是由 秋本克德 于 2019-06-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点火线圈单元附接至发动机本体。发动机本体包括具有塞孔的气缸盖以及通过具有面向塞孔的开口孔而覆盖气缸盖的盖罩。点火线圈单元包括产生高压的线圈单元以及将线圈单元与火花塞联接的筒形联接单元。联接单元包括:柔性密封部段,其装配到高压塔的外周表面;以及更硬的接头,其装配到密封部段的前端。密封部段包括用于紧密接触盖罩的附着部以及在Z轴线方向上至少位于附着部和接头之间的颈部。颈部通过径向向内部分地收缩密封部段的外周表面而形成。(An ignition coil unit is attached to an engine block. The engine body includes a cylinder head having a plug hole and a head cover covering the cylinder head by having an open hole facing the plug hole. The ignition coil unit includes a coil unit generating a high voltage and a cylindrical coupling unit coupling the coil unit with a spark plug. The coupling unit includes: a flexible seal section fitted to an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high-pressure column; and a harder joint fitted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sealing section. The sealing section includes an attachment portion for closely contacting the cap and a neck portion located at least between the attachment portion and the joint in the Z-axis direction. The neck portion is formed by partially contracting an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sealing section radially inward.)

用于内燃发动机中的点火线圈单元以及点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中的点火线圈单元以及点火系统。

背景技术

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9-281272(JP-2009-281272-A)中所讨论的,已知一种点火线圈单元,其包括用于产生高压的线圈本体以及用于将线圈本体联接到火花塞的筒形联接单元。线圈本体包括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以及容纳这些线圈的主壳体。线圈本体还包括辅助壳体,以容纳从主壳体突出的高压塔(high tension tower)。联接单元包括由橡胶制成的密封部段以及由树脂制成的接头,该密封部段装配到高压塔,并且该接头装配到密封部段的缺口。

这种用于内燃发动机中的传统点火线圈单元有时安装在包括气缸盖以及覆盖气缸盖的盖罩的发动机本体上。气缸盖包括塞孔,并且盖罩包括面向塞孔的开口孔。盖罩被设置成所述开口孔与所述塞孔同轴。点火线圈单元***穿过所述开口孔以及塞孔。

然而,在这种发动机本体中,由于在组装气缸盖和盖罩时允许的组装公差或者气缸盖或盖罩的尺寸公差,可能发生轴向错位,使得盖罩的开口孔的轴线与塞孔的轴线错位。当点火线圈单元以这种轴向错位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时,盖罩的开口孔和气缸盖的塞孔之间的密封部段的区域形变。由于这种形变,密封部段压靠在塞孔的开口端的角部,从而可能失去耐久性。

鉴于上述问题做出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并且这些实施例之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中的新颖的点火线圈单元以及点火系统,其能够抑制或减少密封部段和塞孔的开口端之间的干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点火线圈单元,其附接至发动机本体上以用于内燃发动机。发动机本体包括具有塞孔的气缸盖,以及具有面向塞孔的开口孔的盖罩以覆盖气缸盖。点火线圈单元包括用于产生高压的线圈本体以及用于将线圈本体联接到火花塞的筒形联接单元。线圈本体包括:主壳体,其容纳线圈本体的部件;以及壳体,其容纳从主壳体沿其轴向方向突出的筒形高压塔。联接单元由装配到高压塔的外周表面的柔性密封部段以及比密封部段硬的接头构成。该接头包括接头装配部段,该接头装配部段装配到形成在密封部段的前端处的前端装配部段。密封部段包括附着部(或称为密着部)以与所述盖罩(即,在开口孔处)紧密接触。密封部段包括至少位于附着部和接头之间的沿Z轴线方向的颈部。颈部通过将外周表面朝向内周表面收缩而制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新颖的点火系统,包括:气缸盖,其具有塞孔;盖罩,其通过包括面向塞孔的开口孔而覆盖气缸盖;以及点火线圈单元,其***到塞孔和开口孔二者中。点火线圈单元包括:线圈本体,其产生高压;以及筒形联接单元,其将线圈本体联接到火花塞。线圈本体包括:主壳体,其容纳包括在线圈本体中的部件;以及壳体,其容纳从主壳体沿其轴向方向突出的筒形高压塔。联接单元装配至高压塔的外周表面。联接单元包括:附着部,其紧密接触所述盖罩(即,在开口孔处);以及颈部,其位于所述塞孔的内部,在相比于所述附着部更靠近其前端的位置处至少部分地面对基端侧上的开口端。颈部的外周表面朝内周表面凹陷。

现在,在下文中描述本公开的每个实施例的示例性优点。包括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中的密封部段包括附着部以紧密接触盖罩。比密封部段硬的接头位于密封部段的前端装配部段中。因此,当点火线圈单元附接到发动机本体且其中在盖罩的开口孔和塞孔之间发生轴向错位时,在高压塔和接头之间也可能产生轴向错位。也就是说,高压塔通过盖罩的开口孔经由密封部段中的装配到盖罩的附着部来引导和定位。这样,高压塔的中心轴线旨在与盖罩的开口孔的中心轴线对齐。另一方面,位于塞孔中的接头由塞孔引导和定位。由此,接头的中心轴线旨在与塞孔的中心轴线对齐。结果,高压塔和接头产生轴向错位。因此,由于高压塔和接头之间的轴向错位,所述附着部与接头之间的区域在密封部段中形变。

鉴于此,在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中,密封部段包括颈部,其中至少外周表面在轴向方向上在附着部和接头之间的区域中凹陷。也就是说,如前所述,颈部设置在密封部段的一部分中,该部分可能由于盖罩的开口孔和塞孔之间的轴向错位而形变。因此,即使在盖罩的开口孔和塞孔之间发生轴向错位,也能避免密封部段干涉塞孔的开口端。

此外,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点火系统中,联接单元包括颈部,该颈部至少在基端侧上的开口端处位于塞孔的内部。因此,即使在盖罩的开口孔和塞孔之间发生轴向错位,也能避免联接单元干涉塞孔的开口端。

因此,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用于内燃发动机中的点火线圈单元以及点火系统很少干涉塞孔的开口端。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随着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而使本发明的价值和优点得以更为容易的理解,将更容易获得本公开的更完整价值以及本公开的许多随伴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点火线圈单元的局部截面正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颈部及其周围的放大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的局部截面分解正视图;

图4是示出采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的点火系统的局部截面正视图;

图5是示出本公开的比较例的点火系统的局部截面正视图,其中盖罩的开口孔与塞孔同轴;

图6也是示出本公开的比较例的点火系统的局部截面正视图,其中盖罩的开口孔与塞孔错位;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的局部截面正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的局部截面正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的局部截面正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的局部截面正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中的与中心轴垂直形成的凸部的水平横截面图;

图12是示出由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构成的点火线圈单元的局部截面正视图;

图13是示出在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点火线圈单元中形成的凸部的变化例的横截面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的局部截面正视图;以及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七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的局部截面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整个数个视图中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分,并且特别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描述了用于内燃发动机中的示例性点火线圈单元。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1附接到待使用的发动机单元20。发动机单元20包括:气缸盖21,该气缸盖21包括塞孔211;以及盖罩22,该盖罩22覆盖气缸盖21并具有面向塞孔211的开口孔221。

如图1和图3所示,点火线圈单元1包括产生高压的线圈单元3以及将线圈单元3联接到火花塞的筒形联接单元4。线圈单元3包括容纳线圈单元3的各种部件的主壳体31以及包括高压塔32的壳体单元30。高压塔32是筒形的并且从主壳体31沿Z轴线方向突出到(点火线圈单元1的)前端侧。

此外,如图1和图3所示,筒形联接单元4由密封部段5和接头6组成。如图1所示,密封部段5是柔性的并且装配在高压塔32的外周表面上。密封部段5包括位于其前端的前端装配部521。接头包括装配至密封部段5的前端装配部521的接头装配部段61。接头6由比密封部段5硬的材料制成。

此外,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密封部段5包括与盖罩22紧密接触的附着部41。如图1至图3所示,密封部段5包括颈部40,其中,颈部40的外周表面沿Z轴线方向至少在附着部41和接头6之间朝向内周表面凹陷。如稍后参考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可以形成并采用多于两个的附着部41。具体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密封部段5沿Z轴线方向至少在设置在最顶前端侧的附着部41与接头6之间包括颈部40。

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1,其中筒形高压塔32的中心轴线延伸所沿的方向被称为Z轴线方向。接头6在轴向方向Z上相对于线圈单元3所位于的一侧称为前端侧。前端侧的相反侧被称为基端侧。此外,高压塔32的径向方向简称为径向方向。此外,在图1至图3中,高压塔32和接头6的相应中心轴线由一条点划线表示。

如图4所示,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1连接到在安装于汽车或热电联产装置(cogeneration)等上的汽缸盖21的塞孔211中所安装的火花塞,以向火花塞施加高压。即,通过将联接单元4(即,密封部段5和接头6)***到盖罩22的开口孔221和气缸盖21的塞孔211两者中而将点火线圈单元1附接至发动机单元20。

尽管未示出,但线圈单元3包括彼此磁耦合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线圈单元3被配置为通过增加或减少沿初级线圈流动的电流量来控制次级线圈产生高电压以点燃火花塞。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容纳在壳体单元30的主壳体31中。

壳体单元30整体(即主壳体31和高压塔32)由诸如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树脂等树脂制成。主壳体31是包括面向(点火线圈单元1中的)基端侧的开口的盒体。

同样,虽然未示出,但是主壳体31填充有诸如环氧树脂等的密封树脂。因此,放置在主壳体31中的各种部件,例如初级线圈,次级线圈等,由密封树脂固定。

此外,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主壳体31中设置有垂直于Z轴线方向突出的连接器311。当在线缆(即外部连接器)的另一个端部处连接到外部设备的线缆的一个端部连接到连接器311时,连接器311将点火线圈单元1与所述外部设备连接,所述外部设备是诸如ECU(即,发动机控制单元)等。另外,设置高压塔32,并且高压塔32从主壳体31的前端侧壁朝向(点火线圈单元1中的)前端侧突出。

高压塔32是筒形的,具有指向Z轴线方向的通孔。如图1和图3所示,高压塔32包括位于其基端侧的基端筒部321以及形成在与基端筒部321相反的前端侧的前端筒部322。基端筒部321具有环形形状。基端筒部321的外直径大于前端筒部322的外直径。

当沿Z轴线方向从前端侧进行观察时,前端筒部322从基端筒部321的中心形成。如图2所示,朝密封部段5的外周表面径向突出的保持部322a形成并位于前端筒部322中,以便保持密封部段5(即,防止其掉落)。随着保持部322a朝基端侧延伸,保持部322a向密封部段5的外周表面的径向突出增加。保持部322a形成在高压塔32的整个圆周上。保持部322a在Z轴线方向上位于接头6的基端侧上。此外,密封部段5定位成从高压塔32的外周表面完全覆盖高压塔32。

此外,密封部段5由橡胶制成。如图1中所示,密封部段5包括装配至高压塔32的基端筒部321的基端密封部51。密封部段5还包括装配至前端筒部322的前端密封部52。

此外,如图1和图3所示,基端密封部51的基端包括在径向方向上向外扩展的扩展部511。如图1中所示,扩展部511的基端紧密接触主壳体31的前端侧表面。

此外,如图1和图3所示,扩展部511包括在其外周边缘处朝前端侧延伸的延伸部512。因此,如图4所示,当点火线圈单元1附接到发动机单元20时,延伸部512紧密接触盖罩22的开口孔221的周围部分的整个圆周。由此,扩展部511密封所述壳体单元30和盖罩22之间的间隙。即,延伸部512构成密封部段5的附着部41。

此外,如图1至图3所示,在基端密封部51的前端处形成径向向外突出的唇部513。在组装后并沿径向方向进行观看时,唇部513定位成与高压塔32的基端筒部321的前部部段重叠。

因此,如图4所示,当点火线圈单元1附接至发动机单元20时,唇部513与盖罩22的开口孔221的整个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具体地,唇部513也类似于延伸部512构成密封部段5的上述附着部41。此外,高压塔32的基端筒部321通过唇缘513在径向方向上压靠气缸盖21的开口孔221。如此,高压塔32变得与开口孔221同轴。也就是说,高压塔32的中心轴线与盖罩22的开口孔221的中心轴线L2对齐。因此,在密封部段5中位于唇部513的前端侧的区域等于前端密封部52。

如图4所示,当点火线圈单元1附接至发动机本体20时,密封部段5的前端密封部52(沿Z轴线方向)部分地位于塞孔211的内部。因此,前端密封部52的位于塞孔211内部的一部分的最大直径几乎等于前端密封部52(沿Z轴线方向)所位于的塞孔211的直径。

此外,如图2所示,前端密封部52在其内周表面上包括凹部522,以容纳高压塔32的保持部322a。凹部522具有与保持部322a的轮廓相对应的形状。具体地说,凹部522随着其朝基端侧延伸而径向向外突出增加。凹部522在Z轴线方向上位于接头6的基端侧上。

此外,如图2所示,颈部40形成在密封部段5的当沿径向方向观察时密封部段5与凹部522重叠的位置处。由此,密封部段5的(沿Z轴线方向)形成颈部40和凹部522两者的区域形成为比沿Z轴线方向的上下相邻区域两者都更薄。

如图2所示,颈部40的直径小于在密封部段5中颈部40的周围部分的直径。另外,颈部40的外直径小于下面将描述的接头6的突出部613的外周的外直径。此外,在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中,颈部40的外直径小于密封部段5的位于颈部40的前端侧上的整个区域的外直径。在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中,颈部40的外直径在密封部段5中最小。

如图2所示,颈部40在Z轴线方向上从唇部513的前端连续地形成到相对于接头6的基端稍微位于前端侧上的位置处。即,颈部40的前端在径向方向上与接头6重叠。颈部40在Z轴线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图2所示,颈部40在Z轴线方向上从唇部513的前端位置连续地形成到相对于接头6的基端稍微位于前端侧上的位置处。即,颈部的前端40在径向方向上与接头6重叠。也就是说,在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中,颈部40不是沿Z轴线方向上局部地形成,而是在Z轴线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以便于容易吸收在高压塔32和接头6之间产生的轴向错位。此外,颈部40在密封部段5的周边上连续延伸。

此外,如图1至图3所示,前端装配部521形成在密封部段5的前端处,接头6的接头装配部段61装配到该前端处。也就是说,接头装配部段61***并装配到前端装配部521中。

此外,如图2所示,前端装配部521包括从外周覆盖所述接头装配部段61的外周装配部521a以及从内周覆盖所述接头装配部段61的内周装配部521b。如图所示,外周装配部521a的前端表面接触包括在接头6中的环611。环611径向向外突出,如后面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然而,外周装配部521a可以不接触环611。内周装配部521b几乎沿高压塔32的外周表面延伸。

这里,接头6由PPS(即聚苯硫醚树脂(polyphenylene sulfide resin))制成,并且比由橡胶制成的密封部段5硬。如图2所示,接头装配部段61包括与外周装配部521a的前端表面接触的环611以及在环611的基端侧上形成在前端装配部521内部的筒状***部612。

如图4所示,当点火线圈单元1附接到发动机单元20时,环611的外直径几乎等于塞孔211的外直径。

此外,如图2所示,***部612包括在Z轴线方向上的两个相应位置处径向向外延伸的两个(筒形)突出部613。突出部613中的每个随着其朝前端侧延伸而增加径向向外延伸。突出部613的每个用于防止接头6从密封部段5的前端装配部521掉落。

如图2所示,在***部612的内周表面上,从前端侧依次形成前端内周表面612a、内周台阶612b以及基端内周表面612c。前端内周表面612a是筒形的并且在Z轴线方向上线性地延伸。内周台阶612b从前端内周表面612a的一端延伸到基端侧。随着内周台阶612b沿Z轴线方向朝基端侧延伸,内周台阶612b逐渐径向向外倾斜。基端内周表面612c沿Z轴线方向从内周台阶612b的一端向基端侧延伸。内周台阶612b在Z轴线方向上基本上定位于***部612的中心处。

此外,在内周台阶612b和基端内周表面612c中的每一个与密封部段5的内周装配部521b之间沿径向方向形成腔体c。在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中,密封部段5的内周装配部521b的外周表面几乎沿Z轴线方向延伸。因此,内周装配部521b的前端紧密接触前端内周表面612a。另一方面,内周装配部521b的基端侧上的一部分与内周台阶612b和基端内周表面612c中的每个之间形成腔体c。腔体c在Z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约为***部612的一半。

尽管未示出,但是高压端子压配到高压塔32的通孔的基端中。高压端子连接到次级线圈的高压侧并用作线圈单元3的输出端子。高压端子密封高压塔32的通孔,并且还用作塞头,以使填充在主壳体31中的密封树脂不会从高压塔32泄漏。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可沿Z轴线方向形变的弹性导电螺旋弹簧7位于接头6和高压塔32的内部。螺旋弹簧7弹性地接触位于高压塔32内的高压端子。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螺旋弹簧7在Z轴线方向上相对于接头6定位。

此外,如图1所示,联接单元4包括由橡胶制成的塞帽8,其装配到接头6的前端。火花塞装配到塞帽8的前端侧中。

现在,参照图4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包括用于内燃发动机中的点火线圈单元的点火系统2。

该实施例的点火系统2包括点火线圈单元1以及具有气缸盖21和盖罩的发动机单元20。气缸盖21包括塞孔211。盖罩22覆盖气缸盖21并包括面向塞孔211的开口孔221。点火线圈单元1***到塞孔211和开口孔221中。

通常,盖罩22和气缸盖21设计成使得盖罩22的开口孔221的中心轴线L2与气缸盖21的塞孔211的中心轴线L1对准。但是,由于气缸盖21和盖罩22的组装公差以及气缸盖21和盖罩22的尺寸公差等,气缸盖21和盖罩22有时会制造成导致塞孔211和开口孔22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错位。因此,基于在气缸盖21的塞孔211和盖罩22的开口孔221彼此错位时的点火单元2描述该实施例。

在下文中,当从Z轴线方向观察时,塞孔211与盖罩22的开口孔221之间的轴向错位方向在下文中称为方向X。在方向X上,在盖罩22的中心轴线L2相对于塞孔211的中心轴线L1所定位于的一侧在下文中称为X1侧。此外,当盖罩22的开口孔221的中心轴线L2与塞孔211的中心轴线L1对准时,点火线圈单元1的轮廓由双点划线示出。

具体而言,气缸盖21的塞孔211在基端侧上开口。尽管未示出,但是在塞孔211的前端处设置并形成有阴螺纹孔。火花塞旋拧到阴孔并且附接到塞孔211。

此外,形成在盖罩22中的开口孔221比塞孔211略大一定尺寸。在与盖罩22的开口孔221相邻的位置处,在Z轴线方向上基端侧上形成是突出部的定位部222。定位部222(即,突出部)由在开口孔221的整个圆周上延伸的环构成。

此外,点火线圈单元1***盖罩22的开口孔221和塞孔211中。更具体地,点火线圈单元1***盖罩22的开口孔221和塞孔211中,其中密封部段5的延伸部512在X和D两个方向上都几乎覆盖定位部222。

此外,包括在点火线圈单元1的密封部段5中的唇部513压力接触盖罩22的开口孔221的内周表面。如此,高压塔32的基端筒部321能通过唇部513压力接触盖罩22。同时,高压塔32的中心轴线可以与盖罩22的开口孔221的中心轴线L2对齐。

此外,颈部40部分地位于塞孔211的开口端211a内部。具体地,颈部40定位成在径向方向上与塞孔211的开口端211a部分地重叠。在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中,接收保持部322a的凹部522形成在密封部段5的内周表面上并且位于塞孔211的基端侧上,所述保持部322a保持所述高压塔32。

因此,在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中,由于塞孔211和开口孔221之间的轴向错位,密封部段5的唇部513和前端装配部521之间的区域随着向基端侧延伸而更加向X1侧倾斜。由此,当与塞孔211和开口孔221的中心轴线彼此对准的情况(即,图4中由双点划线示出的情况)进行比较时,密封部段5的位于X1侧上的部分接近所述塞孔211的位于基端侧上的开口。然而,由于颈部40的位置面对塞孔211的位于基端侧上的开口端211a的内周面,因此防止密封部段5与塞孔211的位于基端侧上的开口接触。

现在,在下文中描述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得的优点。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1中,密封部段5包括与盖罩22紧密接触的附着部41。此外,比密封部段5更硬的接头6位于密封部段5的前端装配部521中。因此,附接至发动机单元20的在盖罩22的开口孔221和塞孔211之间发生轴向错位的点火线圈单元1能因此在高压塔32和接头之间产生轴向错位。因此,高压塔32由盖罩22的开口孔221经由密封部段5的装配到开口孔221的附着部41所引导。如此,高压塔32的中心轴线被调节为与盖罩22的开口孔221的中心轴线L2对准。此外,位于塞孔211中的接头6由塞孔211引导。由此,接头6的中心轴线与塞孔211的中心轴线L1对齐。结果,高压塔32和接头6共同产生轴向错位。结果,由于高压塔32和接头6之间的轴向错位,附着部41和接头6之间的区域在密封部段5中形变。

鉴于此,根据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密封部段5包括颈部40,其中至少外表面在Z轴线方向上在附着部41和接头6之间的区域中凹陷。也就是说,如前所述,颈部40设置在密封部段5的通过盖罩22的开口孔221和塞孔211之间的轴向错位而形变的一部分中。因此,即使在盖罩22的开口孔221和塞孔211之间发生轴向错位,仍可以避免密封部段5与塞孔211的开口端211a干涉。

这里,参照作为比较例的图5和图6描述具有不包括颈部的点火线圈单元9的点火系统90。如图所示,比较例包括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类似的配置,除了其点火线圈单元9不包括颈部。如图5所示,在比较例的点火系统90中,当在盖罩22的开口孔221和塞孔211之间没有产生轴向错位时,密封部段5不会压力接触塞孔211的位于基端侧上的开口端211a。但是,相反,如图6所示,在比较例的点火系统90中,当盖罩22的开口孔221的中心轴线L2位于X1侧从而与塞孔211的中心轴线L1错位时,密封部段5的位于X1侧上的一部分压力接触塞孔211的位于基端侧上的开口端211a。如此,密封部段5并不耐用。

相反,如图4所示,由于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的密封部段5包括颈部40,因此可以避免密封部段5干涉塞孔211的开口端211a。

此外,颈部40位于在径向方向上与凹部522重叠的位置处。因此,密封部段5的形成颈部40和凹部522两者的部分比该部分的位于Z轴线方向上的两侧薄。结果,密封部段5可以容易地确保颈部40的柔性。因此,当点火线圈单元1***发动机单元20中且其中在盖罩22的开口孔221和塞孔221之间发生轴向错位时,由于点火线圈单元1的颈部40根据盖罩22的开口孔221和塞孔211之间的轴向错位而形变,因此点火线圈单元1可以容易且安全地***并位于发动机单元20处。

此外,由于颈部40在Z轴线方向上具有给定长度,所以当点火线圈单元1附接到发动机时,颈部40能容易地位于塞孔211的位于基端侧上的开口端211a的径向内侧。结果,能有效地提高点火线圈单元1的生产率。

另外,由于颈部40提供密封部段5的最小直径,因此颈部40的外周表面在密封部段5中更深地凹陷到内周侧。如此,能更有效地防止颈部40与塞孔211的开口端211a之间的干涉。此外,随着颈部40的外直径变得更小,颈部40的厚度能容易地变薄。因此,可以确保颈部40的柔性。因此,当点火线圈单元1***发动机单元20中且其中在盖罩22的开口孔221与塞孔211之间发生轴向错位时,点火线圈单元1的颈部40根据盖罩22的开口孔221与塞孔211之间的轴向错位而发生形变,因此点火线圈单元1能容易且安全地***并最终位于发动机单元20中。

此外,在设置在接头装配部段61中的基端内周表面612c和内周台阶612中的每一个与密封部段5之间沿径向方向形成腔体c。因此,可以增加接头装配部段61及其在密封部段5中的周围部在径向方向上的柔性。因此,当点火线圈单元1***发动机单元20中并且其中在盖罩22的开口孔221和塞孔211之间发生轴向错位时,接头装配部段61及其在密封部段5中的周围部能根据轴向错位容易形变。结果,能获得容易且安全地附接到在盖罩22的开口孔211和塞孔211之间产生轴向错位的发动机单元20的点火线圈单元1。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形成在点火系统2的联接单元4中的颈部40至少部分地位于塞孔211在基端侧上的开口端211a的径向内侧。因此,即使在盖罩22的开口孔221与塞孔211之间发生轴向错位时,也能够防止联接单元4与塞孔211的开口端211a干涉。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能获得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中的点火线圈单元以及点火系统,其能够避免或减少与塞孔的开口端的干涉。

现在,在下文中参考图7描述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如图7所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修改并且通过改变第一实施例的接头装配部段61的形状而获得。

在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中,形成在接头装配部段61的***部612的内周表面上的内周边台阶612b位于***部612中的前端侧。由此,接头装配部段61的基端内周表面612c在Z轴线方向上比前端内周表面612a长。

另外,密封部段5的前端装配部521的内周装配部521b紧密地接触所述前端内周表面612a,同时与内周台阶612b和基端内周边表面612c中的每一个形成腔体c。由此,腔体c在Z轴线方向上长于***部612的一半。

其余部段和部分与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部段和部分基本相同。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进一步增强了接头装配部段61及其在密封部段5中的周围部在径向方向上的柔性。因此,当点火线圈单元1***发动机本体中且其中在盖罩的开口孔和塞孔之间发生轴向错位时,则接头装配部段61及其在密封部段5中的周围部能根据轴向错位有效地形变。由此,能容易地获得更容易附接到在盖罩的开口孔和塞孔之间产生轴向错位的发动机单元20的点火线圈单元1。此外,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能获得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类似的优点。

现在,下面参考图8描述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如图所示,在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中,密封部段5包括多个构件。即,在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中,密封部段5通过包括(筒形)基端密封部51以覆盖高压塔32的基端筒部321以及与基端密封部51分开制备的(筒形)前端密封部52以覆盖高压塔32的前端筒部322而构造。

更具体地,颈部40形成在基端密封部51(前端密封部52)的基端中。也就是说,基端密封部51(前端密封部52)的沿Z轴线方向夹设颈部40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从颈部40径向向外突出。

其余构造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配置类似,并且不再重复描述。同样,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能获得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类似的优点。

现在,下面参考图9描述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如图9所示,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是第三实施例的变型,并且改变了第三实施例中采用的前端密封部52的形状。也就是说,在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中,颈部40延伸到前端密封部52的基端。其余构造类似于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构造,并且将不重复其描述。因此,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可以再次获得与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类似的优点。

现在,在下文中参考图10至图12描述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但是,密封部段5包括在前端侧上与颈部40相邻的位置处从密封部段5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外延伸的凸部53。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凸部53从密封部段5的沿Z轴线方向延伸的两侧径向向外延伸。更具体地,在点火线圈单元1的包括高压塔32的中心轴线(即,平行于Z轴线方向)的横截面中,凸部53具有径向向外扩展的大致弧形形状。

此外,如图11所示,凸部53连续地形成在密封部段5的周边上。然而,如图13所示,凸部53也可以在密封部段5的周边上间断形成。这里,在图11和图13中省略了对凸部53的其余部分的图示。再次,其余构造类似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并且不再重复。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密封部段5包括位于其外周表面上的凸部53,该凸部53在相对于颈部40的前端侧上与颈部40相邻。由此,颈部40从凸部53相对凹陷至一定程度。因此,当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的点火线圈单元1如图12所示附接到在盖罩22的开口孔221和塞孔211之间产生轴向错位的发动机单元20时,凸部53与塞孔211的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从凸部53径向向内深深凹陷的颈部40与塞孔211的开口端211a干涉。同样,其余构造类似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并且不再重复描述。

现在,下面参考图14描述本公开的第六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是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的修改,并且通过改变第五实施例的凸部53的构造来准备。在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中,凸部53在Z轴线方向上包括给定长度。此外,凸部53形成在在径向方向上与接头6的接头装配部段61重叠的位置(例如,高度)处。更具体地,在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中,凸部53处于径向方向上与形成在接头装配部段61的位于基端侧上的***部612中的突出部613重叠的位置处。上述其余构造与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的构造基本相同,并且不再重复描述。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凸部53形成在在径向方向上与接头装配部段61重叠的位置处。因此,能容易地防止接头6从密封部段5的前端装配部521掉落。除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上述优点之外,本公开的本实施例可以提供基本相同的优点。

现在,下面参考图15描述本公开的第七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修改,并且通过改变第一实施例的联接单元4的构造来制备。也就是说,在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中,联接单元4完全由密封部段5构成。更具体地,密封部段5的基端装配到高压塔32并且密封部段5的前端侧接收***的火花塞。

上述其余构造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基本相同,并且不再重复描述。除了作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上述优点之外,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可以提供基本相同的优点。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所采用的颈部40可以通过随着颈部40在Z轴线方向上延伸至其中间部分而在方向X上逐渐减小颈部40的直径从而沿Z轴线方向向上倾斜至其中间部分。此外,联接单元4的外周表面可阶梯式凹陷以从中排除在Z轴线方向上的斜面。

2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无线充电线圈、无线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