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料包装机

文档序号:1702007 发布日期:2019-12-13 浏览:3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粉料包装机 (Powder material packing machine ) 是由 张将来 龙青国 于 2019-09-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粉料包装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粉料包装机,包括包装膜上料装置、充填纵封装置和料包封口装置;包装膜上料装置用于提供扁平的包装膜并将该包装膜对半折叠,以使折叠后的包装膜具有一折叠边缘和一开放边缘;充填纵封装置用于将折叠状的包装膜沿其长度方向成型出多个依序布置且具有型腔的调料包,并对各型腔内充填粉料,每个调料包于包装膜的开放边缘形成与型腔连通的开口;料包封口装置,用于热合每个调料包的开口,以形成包括依序连接的多个调料包的调料包带;包装膜上料装置和料包封口装置位于充填纵封装置的周侧。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提供的粉料包装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能,节省了人工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owder packaging, and provides a powder packag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packaging film feeding device, a filling longitudinal sealing device and a material bag sealing device; the packaging film feeding device is used for providing flat packaging films and folding the packaging films in half, so that the folded packaging films have a folding edge and an open edge; the filling longitudinal sealing device is used for forming a plurality of seasoning bags which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and are provided with cavities on the folded packaging film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packaging film, powder is filled in each cavity, and each seasoning bag forms an opening communicated with the cavity on the open edge of the packaging film; the seasoning bag sealing device is used for thermally sealing the opening of each seasoning bag to form a seasoning bag belt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easoning bags connected in sequence; the packaging film feeding device and the material bag sealing device are positioned on the peripheral side of the filling longitudinal sealing devic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powder packaging machin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productivity are improved, the labor cost is saved,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is reduced.)

粉料包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料包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粉料包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制备方便面的调料包,主要是通过粉料包装机,现有的粉料包装机,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料包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产能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粉料包装机,其包括:

包装膜上料装置,用于提供扁平的包装膜并将该包装膜对半折叠,以使折叠后的包装膜具有一折叠边缘和一开放边缘;

充填纵封装置,用于将折叠状的包装膜沿其长度方向成型出多个依序布置且具有型腔的调料包,并对各型腔内充填粉料,每个所述调料包于所述包装膜的开放边缘形成与所述型腔连通的开口;以及

料包封口装置,用于热合每个所述调料包的开口,以形成包括依序连接的多个调料包的调料包带;

所述包装膜上料装置和所述料包封口装置位于所述充填纵封装置的周侧。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膜上料装置,包括立板以及支撑在所述立板上的:

两个支撑轴,分别用于支撑由包装膜卷绕而成的卷膜;

辊轮组件,具有供上料的包装膜穿过的过膜空间;

换膜装置,设置在所述辊轮组件与所述支撑轴之间,所述换膜装置包括用于将待上料的包装膜的端部与上料中的包装膜粘合的换膜组件,以及用于将位于粘合处与支撑轴之间的该上料中的包装膜切断的切膜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辊轮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立板上的辊轮支架和安装在所述辊轮支架上的第一辊轮构件和第二辊轮构件,所述第一辊轮构件和所述第二辊轮构件平行且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所述过膜空间;

所述立板上开设有第一换膜滑槽和第二换膜滑槽,所述第一换膜滑槽和第二换膜滑槽在所述第一辊轮构件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辊轮构件的轴线的连接线的中线上呈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换膜滑槽和第二换膜滑槽分别从所述立板的中部向下并向外倾斜延伸;

所述换膜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膜滑槽内并用于固定所述包装膜的第一换膜座、用于使所述第一换膜座与所述第二辊轮构件的周面相抵顶的第一换膜驱动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换膜滑槽内并用于固定所述包装膜的第二换膜座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换膜座与所述第一辊轮构件的周面相抵顶的第二换膜驱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充填纵封装置包括:

基板;

立柱,支撑在所述基板上;

粉料下料装置,用以提供待包装的粉料,所述粉料下料装置包括以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为轴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立柱顶端的圆形的旋转料盘,所述旋转料盘具有多个下料孔;

膜纵封装置,用以牵拉折叠状的包装膜移动,所述包装膜呈朝上开口设置,所述膜纵封装置包括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旋转纵封座和支撑在所述旋转纵封座上且用于夹持包装膜并对夹持部分热封的多个纵封组件;所述旋转纵封座以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为轴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立柱上且位于所述旋转料盘下方,所述包装膜的内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纵封组件之间形成型腔;以及

接料充填装置,用于将所述旋转料盘内的粉料充填至所述包装膜的各型腔中,所述接料充填装置包括沿所述旋转纵封座的周向布置的多个料斗组件,多个所述料斗组件与多个所述纵封组件交替布置;

所述旋转纵封座的轴线偏离所述旋转料盘的轴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粉料下料装置包括可相对转动的旋转料盘和刮料装置;所述旋转料盘具有料槽,所述料槽的底面边缘形成有多个下料孔,多个所述下料孔沿所述旋转料盘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刮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料槽内且与所述料槽的底面间隔设置,所述刮料装置包括具有用于排出粉料的出料口的集料座和用于对所述料槽内的粉料进行刮料的刮板组件,所述刮板组件设置在所述集料座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刮板组件包括用于将粉料向所述旋转料盘的边缘引导的至少一个料粉导向板、用于推刮粉料的余料刮板以及用于将粉料向所述旋转料盘的中心引导的余料导向板,所述余料刮板设置在所述余料导向板的内侧,且与所述料槽的底面留有预设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料斗组件包括用于与下料孔对接并***所述型腔的料斗部件、料斗转轴、料斗操作轴和料斗安装座,所述料斗安装座套设在所述料斗转轴上并可相对所述料斗转轴转动,所述料斗转轴穿设于所述旋转纵封座设置;所述料斗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料斗部件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料斗操作轴连接固定,所述料斗部件、所述料斗操作轴均偏离所述料斗转轴的轴线设置;所述料斗安装座上设置有轴向导向轮,所述料斗操作轴上设置有径向导向轮;所述接料充填装置还包括支撑在所述基板上的轴向导向座和位于所述轴向导向座外侧的径向导向座;所述轴向导向座的外壁上形成有供所述轴向导向轮滑动并使所述料斗组件升降运动的轴向导向槽;所述径向导向座上形成有供所述径向导向轮滑动并使所述转轴转动的径向导向槽。

进一步地,所述料包封口装置,包括:

工作台,供顶部开口的折叠的包装膜移动;

预加热装置,用于对包装膜的顶部边缘加热;以及

挤压封口装置,用于对经所述预加热装置穿出的包装膜的顶部边缘压合;

所述预加热装置和所述挤压封口装置均支撑在所述工作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预加热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条形的烫热支架和支撑在所述烫热支架上的至少一个烫热组件;所述烫热支架具有供包装膜移动的滑行槽;至少一个所述烫热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烫热支架上的固定板、枢转接附在所述固定板上的活动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板内的加热管;所述活动板和所述固定板围合形成供包装膜的顶部边缘滑动且与所述滑行槽连通的加热间隙。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袋装置,所述分袋装置包括:

夹持运送装置,用于拉动由多个调料包依序连接形成的调料包带移动;和

切刀装置,用于对相邻的调料包之间的调料包带剪切,以分离出单独的调料包;

所述夹持运送装置包括夹持运送支架和设置在所述夹持运送支架上且用于夹持调料包的夹持输送机构;所述夹持输送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夹持运送支架上的输送链条和与所述输送链条连接固定的多个料包夹部件。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提供的粉料包装机,采用包装膜上料装置、充填纵封装置和料包封口装置,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能,节省了人工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粉料包装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装膜上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装膜上料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装膜上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填纵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粉料下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料盘和刮料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料盘和刮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料盘和固定料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Q部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粉料下料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填纵封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填纵封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4为图5中P部的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料斗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料斗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料斗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料包封口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加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挤压封口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挤压封口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挤压封口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25为沿图2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7为沿图26中B-B线的剖视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袋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前”“后”“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发明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至28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参见图1至28,本实施例提供的粉料包装机1000,包括包装膜上料装置100、充填纵封装置200和料包封口装置400;包装膜上料装置100用于提供扁平的包装膜并将该包装膜对半折叠,以使折叠后的包装膜具有一折叠边缘和一开放边缘;充填纵封装置200用于将折叠状的包装膜沿其长度方向成型出多个依序布置且具有型腔的调料包,并对各型腔内充填粉料,每个调料包于包装膜的开放边缘形成与型腔连通的开口;料包封口装置400,用于热合每个调料包的开口,以形成包括依序连接的多个调料包的调料包带;包装膜上料装置100和料包封口装置400位于充填纵封装置200的周侧。

上述的粉料包装机1000,采用包装膜上料装置、充填纵封装置和料包封口装置,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能,节省了人工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参见图2至4,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膜上料装置100包括立板110、两个支撑轴120、辊轮组件130、换膜装置140、导向辊组150和成型座160。两个支撑轴120、辊轮组件130、换膜装置140、导向辊组150和成型座160均支撑在立板110上,支撑轴120用于支撑由包装膜卷绕而成的卷膜,容易理解的是,将卷膜放置在支撑轴120上,将卷膜的包装膜顺序绕过换膜装置140、辊轮组件130、导向辊组150,然后进入成型座160中进行折叠成型,导向辊组150包括多个导向辊151,用于引导包装膜移动,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支撑轴120上均可放置卷膜,其中一个卷膜在上料(即指包装膜进料成型)时,另一卷膜处待上料状态;通过设置在支撑轴120附近的传感器(图未示)对卷膜的厚度进行检测,可在该上料的卷膜即将用尽前,通过换膜装置140将待上料的包装膜与上料中的包装膜连接,从而实现持续上料。

特别的是,导向辊组150还包括张紧辊152,用于使包装膜张紧。

参见图2和3,辊轮组件130包括固定在立板110上的辊轮支架132和安装在辊轮支架132上的第一辊轮构件133和第二辊轮构件134,第一辊轮构件133和第二辊轮构件134平行且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过膜空间131。在本实施例中,辊轮支架132通过螺钉、焊接等一切现有的固定方式固定在立板110上,第一辊轮构件133和第二辊轮构件134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在辊轮支架132上,第一辊轮构件133和第二辊轮构件134均具有圆形的横截面,且第一辊轮构件133的轴线和第二辊轮构件134的轴线分别垂直于立板110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导向辊组150位于辊轮组件130的右侧(图示的右侧),辊轮组件130可在包装膜进入导向辊组150前对包装膜进行引导,也就是说,在包装膜的上料过程中,包装膜抵贴于第二辊轮构件134(图示的右侧辊轮构件)上。

参见图2至4,立板110上开设有第一换膜滑槽111和第二换膜滑槽112,第一换膜滑槽111和第二换膜滑槽112在第一辊轮构件133的轴线与第二辊轮构件134的轴线的连接线的中线上呈对称设置,且第一换膜滑槽111和第二换膜滑槽112分别从立板110的中部向下并向外倾斜延伸。换膜组件141,用于将待上料的包装膜的端部与上料中的包装膜粘合。换膜组件141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一换膜滑槽111内并用于固定包装膜的第一换膜座1411、用于使第一换膜座1411与第二辊轮构件134的周面相抵顶的第一换膜驱动件1412、滑动设置在第二换膜滑槽112内并用于固定包装膜的第二换膜座1413以及用于使第二换膜座1413与第一辊轮构件133的周面相抵顶的第二换膜驱动件14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膜驱动件1412和第二换膜驱动件1414均为但不局限于气缸,第一换膜驱动件1412和第二换膜驱动件1414通过螺钉等一切现有的固定方式固定在立板110的背面,第一换膜座1411与第一换膜驱动件1412的输出轴连接固定,第二换膜座1413与第二换膜驱动件1414的输出轴连接固定,第一换膜座1411在第一换膜驱动件1412的作用下,向上并向第二辊轮构件134移动,第二换膜座1413在第二换膜驱动件1414的作用下,向上并向第一辊轮构件133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支撑轴120上放置好卷膜后,对位于第一换膜座1411一侧的支撑轴120上所支撑的包装膜,通过人工方式将包装膜绕过换膜装置140、辊轮组件130、导向辊组150,然后送入成型座160,同时,对位于第二换膜座1413一侧的支撑轴120上所支撑的包装膜,将该包装膜的端部拉动至第二换膜座1413上并由第二换膜座1413固定,且对该包装膜的端部内侧(即面向另一包装膜的一侧)表面贴合双面胶;在位于第一换膜座1411一侧的支撑轴120上所支撑的包装膜即将用尽后,通过人工方式更换卷膜,重复上述操作,将该更换的卷膜的包装膜的端部拉动至第一换膜座1411上并由第一换膜座1411固定,且对该包装膜的端部内侧(即面向另一包装膜的一侧)表面贴合双面胶,以待用。

当然,在支撑轴120上放置好卷膜后,也可以先对位于第二换膜座1413一侧的支撑轴120上所支撑的包装膜,通过人工方式将包装膜绕过换膜装置140、辊轮组件130、导向辊组150,然后送入成型座16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膜座1411和第二换膜座1413的内端部均设置有用于吸附固定包装膜的吸附孔(图未示),吸附孔与一抽真空装置(图未示)相连。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换膜座1411和第二换膜座1413上可设置有粘胶剂,以粘接住包装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膜座1411和第二换膜座1413上的吸附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垂直于立板110表面的方向呈并排间隔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换膜座1411和第二换膜座1413上的吸附孔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

请继续参见图2至4,切膜组件142,用于将位于粘合处与支撑轴120之间的该上料中的包装膜切断。切膜组件142在包装膜的进料方向上位于换膜组件141的上游,其包括分别设置在立板110上的两个切刀座1421、设置在两个切刀座1421之间且用于与切刀座1421配合裁切的切刀配合座1422以及用于使切刀座1421移动的切刀驱动件1423;切刀配合座1422在第一辊轮构件133的轴线与第二辊轮构件134的轴线的连接线的中线上,两个切刀座1421在该中线上呈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切刀驱动件1423通过螺钉等一切现有的固定方式固定在立板110的背面,切刀驱动件1423为但不局限于气缸,切刀驱动件1423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两个切刀驱动件1423分别与两个切刀座1421一一对应,且连接固定。切刀座1421与切刀配合座1422之间留有供包装膜穿过的预设间距,切刀座1421具有切割包装膜的刀头,切刀配合座1422通过螺钉等一切现有的固定方式固定在立板110的正面,该切刀配合座1422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供刀头滑入和滑出的切割槽1424。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切膜组件142还包括切刀保护罩1425,罩设在切刀座1421上,切刀保护罩1425具有供切刀座1421的刀头穿出的出刀孔。切刀保护罩1425可以是透光的塑胶件,或者是玻璃。在本实施例中,切刀保护罩1425通过螺钉等一切现有的固定方式固定安装在立板110上,其采用但不局限于聚氯乙烯材质。

参见图2至4,换膜装置140还包括夹膜组件143,夹膜组件143在包装膜的进料方向上位于切膜组件142的上游,夹膜组件143包括分别设置在立板110上的两个夹膜板1431、设置在两个夹膜板1431之间且用于与夹膜板1431配合夹紧的夹膜配合板1432以及用于使夹膜板1431移动的夹膜驱动件1433。在本实施例中,夹膜驱动件1433通过螺钉等一切现有的固定方式固定在立板110的背面,夹膜驱动件1433为但不局限于气缸,夹膜驱动件1433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两个夹膜驱动件1433分别与两个夹膜板1431一一对应,且连接固定。夹膜板1431与夹膜配合板1432之间留有供包装膜穿过的预设间距,夹膜配合板1432通过螺钉等一切现有的固定方式固定在立板110的正面,值得一提的是,在切膜前,通过夹膜驱动件1433驱动夹膜板1431,使包装膜夹持固定在夹膜板1431与夹膜配合板1432之间,切断位置不易变形,切口更加的齐整,提高了包装膜的剪切效果,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夹膜板1431的内侧上和夹膜配合板1432面向夹膜板1431的一侧上均设置有缓冲垫(图未示),缓冲垫可以是海绵、硅胶等,这样,可提高夹持效果。

参见图2至4,在本实施例中,立板11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包装膜相抵的导向柱170,导向柱170位于支撑轴120与换膜装置140之间。导向柱170具有圆形的横截面,用以对包装膜进行引导移动,通过在换膜装置140下方设置导向柱170,可使包装膜由下往上经换膜装置140穿出。

参见图5和12,充填纵封装置200,包括基板210、立柱220、粉料下料装置300、膜纵封装置230、接料充填装置240和主驱动装置250,主驱动装置250安装在基板210的下方,用于提供驱动力,使粉料下料装置300的旋转料盘330和膜纵封装置230的旋转纵封座231转动。

参见图5和12,立柱220,为中空的结构,立柱220支撑在基板210上。

从图5和12可以看出,粉料下料装置300,用以提供待包装的粉料,粉料下料装置300包括以垂直于基板210的方向为轴可转动地支撑在立柱220顶端的圆形的旋转料盘330,旋转料盘330上开设有下料孔332,以供旋转料盘330的粉料向下排出。在本实施例中,立柱220内设置有下料驱动轴211,下料驱动轴211的上端(图示的上端)与旋转料盘330连接固定,下料驱动轴211的下端(图示的下端)与主驱动装置250传动连接,从而在主驱动装置250的驱动下,下料驱动轴211转动并带动旋转料盘330相对基板210转动,下料孔332沿旋转料盘330的周向等间隔布置,下料孔332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十六个。

参见图6,粉料下料装置300,包括料桶310、刮料装置320、旋转料盘330和固定料盘340,料桶310中装有粉料,以提供粉料制备调料包。旋转料盘330可转动地支撑在固定料盘340上,并与图未示的驱动装置相连,可通过该驱动装置的驱动,使旋转料盘330转动。

参见图6至8,旋转料盘330具有料槽331,料槽331的底面边缘形成有多个下料孔332,多个下料孔332沿旋转料盘330的周向间隔布置,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料盘330大致为圆盘形状,该料槽331朝上开口设置,多个下料孔332等间距设置,每个下料孔332贯穿旋转料盘330。

请继续参见图6至8,刮料装置320设置在料槽331内且与料槽331的底面间隔设置,刮料装置320通过立柱350保持在料槽331中,刮料装置320的上端与料桶310相连,刮料装置320包括具有用于排出粉料的出料口3211的集料座321和用于对料槽331内的粉料进行刮料的刮板组件322,刮板组件322设置在集料座321的外壁上。在本实施例中,集料座321为中空结构,并具有圆形的横截面,集料座321与旋转料盘330呈同轴设置,集料座321的内部与料桶310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刮料装置320与料槽331的底面留有间隙,该间隙可以在2mm至3mm之间,以在旋转料盘330相对刮料装置320转动时,避免二者之间因接触而造成磨损。可借由出料口3211,将集料座321内的粉料排出,再由刮板组件322将料槽331内由出料口3211排出的粉料进行刮料。

参见图7和8,刮板组件322包括用于将粉料向旋转料盘330的边缘引导的料粉导向板、用于推刮粉料的余料刮板3221以及用于将粉料向旋转料盘330的中心引导的余料导向板3222,余料刮板3221设置在余料导向板3222的内侧,且与料槽331的底面留有预设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料粉导向板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分别为盘面导向板3223和位于盘面导向板3223与余料导向板3222之间的进料导向板3224。盘面导向板3223、进料导向板3224、余料导向板3222均采用直立于料槽331的底面的方式设置,余料刮板3221则采用平行于料槽331的底面的方式设置。出料口3211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且沿集料座321的周向间隔布置。其中一个出料口3211位于盘面导向板3223和进料导向板3224之间,另一出料口3211位于余料导向板3222的内侧,值得一提的是,在旋转料盘330相对于刮料装置320转动时,进料导向板3224可控制料槽331内的粉料的堆积量,且能够将位于盘面导向板3223和进料导向板3224之间的出料口3211所排出的粉料向旋转料盘330的边缘推送。余料导向板3222的外端基本靠近料槽331的内壁,并能够将由进料导向板3224的外端刮出的余料以及位于余料导向板3222的内侧的出料口3211所排出的粉料向旋转料盘330的中心刮送。余料刮板3221与集料座321之间的距离,为在旋转料盘330转动,至少能够覆盖下料孔332,通过余料刮板3221与料槽331的底面之间的预设间距,可在对上述的余料刮料后,使粉料达到预设厚度(与该预设间距对应),且由下料孔332落下。盘面导向板3223可将余料导向板3222导出的粉料向旋转料盘330的边缘推送,这样,采用两个出料口3211,可保证进料速度;此外,通过余料刮板3221,可保证下料的均匀性和准确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有余料刮板3221。

请继续参见图7和8,在本实施例中,集料座32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3212和第二连接板3213,第一连接板3212和第二连接板3213沿集料座321的周向间隔布置;余料导向板3222从第一连接板3212延伸至第二连接板3213,且呈半径渐缩。余料导向板3222通过螺钉等一切现有的固定方式分别与第一连接板3212和第二连接板3213连接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3212、第二连接板3213、集料座321可一体成型。

参见图7和8,余料刮板3221可上下调节地安装在第一连接板3212上。在本实施例中,余料刮板3221上设置有刮板连接柱3225,刮板连接柱3225沿垂直于料槽331底面的方向延伸,刮板连接柱3225具有刮板连接部,第一连接板3212上开设有供刮板连接部穿过的孔,刮板连接部上形成有外螺纹,第一连接板3212上设置有刮板连接螺母3226,刮板连接螺母3226螺纹连接于刮板连接部。刮板连接柱3225上套设有弹簧(图未示),弹簧两端分别与余料刮板3221和第一连接板3212抵顶,这样,可通过拧动刮板连接螺母3226,来调整余料刮板3221与料槽331底面的间距,从而调节余料的厚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刮板连接柱3225可通过气缸连接在集料座321。

参见图7和8,在本实施例中,料粉导向板上设置有厚度传感器324,用于检测料槽331中粉料的厚度。这样,可在粉料即将用完时,更换料桶310或对料桶310内的粉料进行补充。

参见图7和8,在本实施例中,料粉导向板呈自集料座321向外弯曲延伸的弧形板。

在其他实施例中,料粉导向板也可以是直板。

参见图9和10,旋转料盘33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开闭下料孔332的多个遮挡组件333,多个遮挡组件333与多个下料孔332分别一一对应;固定料盘340设置有阀门组件341,用于控制遮挡组件333打开和闭合下料孔332。在本实施例中,遮挡组件333包括固定在旋转料盘330的底部的遮挡安装轴3331、枢转接附在遮挡安装轴3331上且用于开闭下料孔332的遮挡板3332,以及设置在遮挡板3332上的内滚轮构件3333和外滚轮构件3334;阀门组件341包括用于与外滚轮构件3334相抵顶并在碰撞后使遮挡板3332打开对应的下料孔332的第一导向块342和用于与内滚轮构件3333相抵顶并在碰撞后使遮挡板3332闭合对应的下料孔332的第二导向块343。第二导向块343在旋转料盘330的旋转方向上位于第一导向块342的下游,需要说明的是,下料孔332处常闭的状态,阀门组件341安装在下料位置,当旋转料盘330的下料孔332旋转至下料位置时,阀门组件341的第一导向块342与外滚轮构件3334相碰撞,使遮挡板3332绕遮挡安装轴3331摆动,并打开该下料孔332,以实现下料孔332的落料。随着旋转料盘330的继续转动,阀门组件341的第二导向块343该遮挡组件333的内滚轮构件3333相碰撞后,遮挡板3332绕遮挡安装轴3331复位摆动,以闭合下料孔332,从而在非下料位置中保证下料孔332的闭合。

请继续参见图9和10,在本实施例中,遮挡安装轴3331上设置有遮挡弹性件3335,用于将遮挡板3332压紧在旋转料盘330的底部上。这样,可保证遮挡板3332与旋转料盘330的紧密接合,遮挡板3332不会随意摆动,且可提高下料孔332的闭合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料盘330的下料孔332处可设置有密封圈,以与遮挡板3332密封接合。

请继续参见图9和10,在本实施例中,遮挡弹性件3335为弹簧,其套设在遮挡安装轴3331上,这样,可通过弹力压紧遮挡板3332。

在其他实施例中,遮挡弹性件3335也可以是弹片或弹性橡胶。

从图9和10可以看出,遮挡安装轴3331的轴线偏离内滚轮构件3333的轴心与外滚轮构件3334的轴心之间的连接线设置。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内滚轮构件3333和外滚轮构件3334的外壁上设置有缓冲套(图未示)。

参见图8和11,集料座32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出料口3211的开口面积大小的排料控制组件323。在本实施例中,排料控制组件323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与两个出料口3211分别一一对应。每个排料控制组件323均包括固定在集料座321的外壁上的排料固定板3231、用于打开和关闭出料口3211的排料调节盖板3232、连接在排料调节盖板3232与排料固定板3231之间的排料连接柱3233。容易理解的是,可根据旋转料盘330转速和生产需求,通过调节排料调节盖板3232的高度,可调节出料口3211的开口面积大小,从而控制出料量。

具体地,排料连接柱3233上套设有排料弹簧3234,排料弹簧3234分别与排料调节盖板3232和排料固定板3231相抵顶;排料连接柱3233具有排料连接部,排料固定板3231上开设有供排料连接部穿过的孔,排料连接部上形成有外螺纹,排料固定板3231上设置有排料连接螺母3235,排料连接螺母3235螺纹连接于排料连接部。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集料座321上设置滑动限位部3214,以引导排料调节盖板3232上下移动。

参见图5、12至14,膜纵封装置230,提供牵引力,以牵拉折叠状的包装膜移动,膜纵封装置230包括旋转纵封座231和支撑在旋转纵封座231上的多个纵封组件232,多个纵封组件232用于夹持包装膜并对该夹持部分热封,旋转纵封座231以垂直于基板210的方向为轴可转动地支撑在立柱220上且位于旋转料盘330下方,旋转纵封座231与主驱动装置250传动连接,从而在主驱动装置250的驱动下,旋转纵封座231相对基板210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包装膜经过呈喇叭状的成型座(图未示)后,以折叠状的形状送入膜纵封装置230,且包装膜的折叠线(也称对折线或对折边)在下端,上端为开口;通过纵封组件232的夹持和加热,可使包装膜的夹持部位合拢并熔合,以形成纵向封边,相邻夹持部位之间的包装膜可成型出朝上开口的型腔,供粉料置入。

请继续参见图5、12至14,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纵封座231具有圆形的横截面,旋转纵封座231的轴线偏离旋转料盘330的轴线设置,多个纵封组件232沿旋转纵封座231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纵封组件232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二十二个。纵封组件232包括纵封固定板2321、纵封活动板2322和加热组件2323,纵封活动板2322枢转接附于纵封固定板2321,纵封活动板2322上设置有纵封转轮2324;膜纵封装置230还包括纵封轨道233,供纵封转轮2324滑动并使纵封活动板2322相对纵封固定板2321转动。容易理解的是,在旋转纵封座231转动时,带动纵封组件232相对纵封轨道233转动,纵封转轮2324在纵封轨道233内移动,在纵封轨道233的引导下,使纵封活动板2322相对纵封固定板2321上下摆动,以实现纵封组件232合拢和打开。特别的是,纵封活动板2322初次合拢的位置大致在包装膜的折叠线延伸方向(也称延长线)与下料孔332的中心所在的圆相切位置。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纵封固定板2321和纵封活动板2322之间设置有纵封弹性件2325,纵封弹性件2325为但不局限于弹簧,以在纵封组件232合拢时,可使纵封固定板2321和纵封活动板2322紧密贴合,并压紧包装膜,以保证封口质量。

从图12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纵封座231包括纵封支撑部2312和纵封驱动部2313,纵封支撑部2312由旋转纵封座231的上端外壁向外凸出形成,纵封驱动部2313由旋转纵封座231的下端外壁向外凸出形成,纵封组件232支撑在纵封支撑部2312上,纵封驱动部2313的侧壁上设置有齿部2313a。该齿部2313a通过齿轮与主驱动装置250传动连接,以由主驱动装置250驱动旋转纵封座231转动。

在又一实施例中,旋转纵封座231、纵封支撑部2312、纵封驱动部2313分体成型制成,再通过如螺钉等紧固件连接固定。

参见图5、12、14和15,接料充填装置240,用于将旋转料盘330内粉料充填至包装膜的各型腔中,接料充填装置240包括多个料斗组件241、轴向导向座242和径向导向座243,轴向导向座242和径向导向座243均支撑在基板210上,径向导向座243位于轴向导向座242外侧。在本实施例中,轴向导向座242套设在立柱220的外周,径向导向座243套设在轴向导向座242的外周。多个料斗组件241沿旋转纵封座231的周向布置,多个料斗组件241与多个纵封组件232交替布置。

参见图5、12、14和15,料斗组件241包括料斗转轴2412和与料斗转轴2412连接并用于接料的料斗部件2411,轴向导向座242具有使料斗转轴2412和料斗部件2411升降运动的轴向导向槽2421,径向导向座243具有使料斗部件2411绕料斗转轴2412的轴线相对料斗转轴2412摆动的径向导向槽2431。在本实施例中,料斗组件241的数量与纵封组件232一一对应,料斗组件241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二十二个。每个料斗组件241均包括料斗部件2411、料斗转轴2412、料斗操作轴2413和料斗安装座2414,料斗部件2411大致呈筒型,其具有管状的细小咀部,用以***上述型腔内,料斗部件2411、料斗转轴2412、料斗操作轴2413和料斗安装座2414均为但不局限于不锈钢材质。料斗安装座2414套设在料斗转轴2412上并可相对料斗转轴2412转动,料斗转轴2412的一端与料斗部件2411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料斗操作轴2413连接固定,料斗部件2411、料斗操作轴2413均偏离料斗转轴2412的轴线设置;料斗安装座2414上设置有轴向导向轮2415,料斗操作轴2413上设置有径向导向轮2416。

参见图5、12、14和15,在本实施例中,料斗转轴2412与立柱220平行设置,料斗部件2411固定安装在料斗的上端,并用于与下料孔332对接和***上述的型腔中。料斗转轴2412穿设于旋转纵封座231设置,纵封支撑部2312上开设有供料斗转轴2412穿过的纵封支撑孔,纵封驱动部2313开设有供料斗转轴2412穿过且与纵封支撑孔对应的纵封驱动孔。轴向导向槽2421形成在轴向导向座242的外壁上,轴向导向轮2415设置在轴向导向槽2421内,并沿轴向导向槽2421的延伸轨迹移动。径向导向槽2431开设在径向导向座243的上表面,径向导向轮2416设置在径向导向槽2431内,并沿径向导向槽2431的延伸轨迹移动。

参见图5、12、14和15,在本实施例中,径向导向槽2431包括环形部分2431a和用于在包装膜合拢前使料斗部件2411摆动至包装膜的折叠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外凸部分2431b,外凸部分2431b与环形部分2431a连接且向外突出;环形部分2431a沿垂直于基板210的方向在基板210上的投影与旋转纵封座231沿垂直于基板210的方向在基板210上的投影同心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该外凸部分2431b大致在上述折叠线延伸方向上且位于上述相切位置的后侧,这样,在外凸部分2431b的引导下,径向导向轮2416可使料斗转轴2412相对料斗转轴2412的轴线旋转,并带动料斗部件2411转动至折叠线延伸方向上,使得料斗部件2411的运动轨迹与包装膜的运动方向一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

参见图5、12、14和15,在本实施例中,轴向导向槽2421包括轴向高位槽段2422、轴向低位槽段2423和与外凸部分2431b对应的轴向下降槽段2424,轴向下降槽段2424从轴向高位槽段2422向下并沿轴向导向座242的周向延伸至轴向低位槽段2423。可以理解的是,在轴向下降槽段2424的引导下,轴向导向轮2415可使料斗转轴2412及料斗部件2411向下移动,以使料斗部件2411向下***上述的型腔内。

特别的是,轴向导向槽2421还包括轴向上升槽段(图未示),用以驱动料斗转轴2412及料斗部件2411向上移动,使料斗部件2411与包装膜的型腔分离,轴向高位槽段2422、轴向下降槽段2424、轴向低位槽段2423和轴向上升槽段依序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径向导向槽2431的外凸部分2431b包括使料斗部件2411向外摆动并偏出包装膜的折叠线延伸方向的外摆区域和外摆的使料斗部件2411向内摆动至包装膜的折叠线延伸方向上的内摆区域;轴向导向槽2421的轴向下降槽段2424与内摆区域对应设置。径向导向轮2416从环形部分2431a移入外凸部分2431b时,在外摆区域的引导下,径向导向轮2416会先向外运动并带动料斗部件2411向外摆动,然后在内摆区域的引导下向内运动并带动料斗部件2411向内摆动至上述折叠线延伸方向上,同时向下移动***型腔中,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此种结构,可在料斗部件2411向下移动***型腔的过程中,避免与位于该型腔后侧(在上述折叠线延伸方向上的后侧)的纵封组件232相互干扰。

参见图5、12、14和15,在本实施例中,径向导向槽2431包括与轴向高位槽段2422对应的径向高位槽段、与轴向低位槽段2423对应径向低位槽段和与轴向下降槽段2424对应的径向下降槽段,径向下降槽段从径向高位槽段向下并沿径向导向座243的周向延伸至径向低位槽段。需要说明的是,料斗组件241的升降由轴向导向槽2421驱动和引导,采用在径向导向槽2431上形成径向高位槽段、径向低位槽段和径向下降槽段,可在料斗组件241的上下运动时,保证径向导向轮2416在径向导向槽2431内运动。

当然,也可以将径向导向槽2431采用统一的槽深度。

从图12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纵封座231与料斗转轴2412之间设置有直线轴承,以引导二者相对移动。

参见图14至17,在本实施例中,料斗转轴2412上设置有料斗连接杆2417,料斗连接杆2417与料斗部件2411连接固定,这样,便于料斗部件2411的安装和拆卸。

参见图14至17,在本实施例中,料斗连接杆2417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调节孔2417a,料斗转轴2412上开设有与条形调节孔2417a对应的调节配合孔,这样,可调节料斗连接杆2417的位置,以调节料斗部件2411的位置。

参见图14至17,在本实施例中,料斗转轴2412上套设有料斗固定座2418,料斗固定座2418与料斗转轴2412连接固定,料斗固定座2418的侧壁向外凸设形成料斗固定部,料斗操作轴2413支撑在料斗固定部上。料斗固定座2418与料斗转轴2412连接固定,料斗安装座2414位于料斗部件2411与料斗固定座2418之间。这样,可便于料斗转轴2412的安装和拆卸。

在又一实施例中,料斗转轴2412与料斗固定座2418可一体成型制成。

参见图14至17,在本实施例中,轴向导向轮2415包括轴向导向轴承构件和轴向轮构件,轴向导向轴承构件的轴线与料斗转轴2412的轴线垂直设置,并通过轴向轮构件保持在料斗安装座2414上。

参见图14至17,在本实施例中,径向导向轮2416包括径向导向轴承构件和径向轮构件,径向导向轴承构件的轴线与料斗转轴2412的轴线平行设置,并通过径向轮构件保持在料斗操作轴2413上。

参见图14至17,在本实施例中,料斗部件2411的中心与料斗转轴2412的轴线的连接线和料斗操作轴2413的轴线与料斗转轴2412的轴线的连接线之间形成一夹角。

从图14至16可以看出,旋转纵封座231上固定设置有套设在料斗转轴2412外侧的多个防尘套筒2311,多个防尘套筒2311与多个料斗转轴2412分别一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料斗转轴2412上套设固定有防尘帽2419,防尘帽2419的内壁与料斗转轴2412的外壁之间形成有供防尘套筒2311置入的防尘空间2410。这样,在料斗组件241上下运动时,防尘套筒2311在防尘空间2410相对防尘帽2419及料斗转轴2412上下移动,这样,可封闭料斗转轴2412与旋转纵封座231之间的间隙,避免粉尘从该间隙落下以腐蚀设备,造成设备的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防尘套筒2311为但不局限于不锈钢套筒,防尘套筒2311的底端通过紧固件可拆除地固定在旋转纵封座231上。

参见图18,本实施例的料包封口装置400,包括工作台410、预加热装置420和挤压封口装置430,预加热装置420和挤压封口装置430支撑在工作台410上,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410,供顶部开口的折叠的包装膜(图未示)移动,工作台410的右端(图示的右端)与图未示上游的设备对接,该上游设备对折叠状的包装膜进行纵向封边,以在包装膜上成型出多个分别朝上开口的型腔,并对型腔内注入粉料,挤压封口装置430可对包装膜提供牵引力,以拉动包装膜移动。工作台410上于挤压封口装置430下方设置有传动装置440,传动装置440与挤压封口装置430传动连接,工作台410的左端(图示的左端)设置有下料槽,以供包装膜下料。

参见图19,预加热装置420,用于对包装膜的顶部边缘加热。预加热装置420包括条形的烫热支架421和支撑在烫热支架421上的烫热组件422;烫热支架421具有供顶部开口的折叠的包装膜移动的滑行槽423;烫热组件422包括固定在烫热支架421上的固定板424、枢转接附在固定板424上的活动板425以及分别设置在固定板424与活动板425内的加热管426;活动板425和固定板424围合形成供包装膜的顶部边缘滑动且与滑行槽423连通的加热间隙。加热管426可以紫铜电加热管、不锈钢加热管或陶瓷加热管等,加热管426的功率在700W至1000W之间。容易理解的是,通过预加热装置420对包装膜的顶部边缘进行加热,可保证包装膜顶部开口的封口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烫热组件422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两个烫热组件422在烫热支架421的长度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固定板424具有用于安装加热管426的第一安装孔(图未示),第一安装孔在平行于烫热支架42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贯穿固定板424的两端端面;活动板425具有用于安装加热管426的第二安装孔(图未示),第二安装孔在平行于烫热支架42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贯穿固定板424的两端端面。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包装膜的移动速度过快,采用两个烫热组件422,可提高对包装膜的加热时间,进而提高加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预加热装置420还包括连接板(图未示),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烫热组件422的活动板425连接固定,这样,可同时压下和打开两个活动板425,方便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424的顶部设置有铰链427,活动板425通过铰链427与固定板424连接。特别的是,活动板425具有一定的重量,在打开的外力消除后,利用重力,可使活动板425向下并向固定板424摆动,并与固定板424共同界定出上述的加热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板425上固定连接有一操作手柄428,以供抓握,这样,操作人员可手握操作手柄428,以操控活动板425开合。

参见图18、20至22,挤压封口装置430,用于对经预加热装置420穿出的包装膜的顶部边缘压合,挤压封口装置430包括挤压支架4301、供顶部开口的折叠的包装膜移动的挤压通道、固定轴座4302、滑动轴座4303、主动轴4304、从动轴4305以及用于挤压位于挤压通道中的包装膜的顶部边缘的压轮组4306,挤压通道与加热间隙对应;固定轴座4302与挤压支架4301连接固定,滑动轴座4303滑动设置在挤压支架4301上,主动轴4304可转动地支撑在固定轴座4302内,且主动轴430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固定轴座4302的端部之外;从动轴4305可转动地支撑在滑动轴座4303内,且从动轴4305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滑动轴座4303的端部之外;压轮组4306包括与主动轴4304同轴设置且连接固定的主动压轮4307和与从动轴4305同轴设置且连接固定的从动压轮4308;挤压支架4301上设置有调节组件4309,用于驱动滑动轴座4303相对挤压支架4301移动,并使从动压轮4308与主动压轮4307相抵顶。需要说明的是,在调节组件4309的驱动下,可使从动压轮4308压紧于主动压轮4307,这样,从动压轮4308压和主动压轮4307对包装膜进行挤压,以压合包装膜的开口处,同时可对包装膜提供牵引力,牵拉包装膜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轴4304的底端连接有联轴器4310,从动轴4305上套设有从动齿轮4311,主动轴4304上连接有与从动齿轮4311啮合的主动齿轮4312。主动齿轮4312与主动轴4304键连接,从动齿轮4311与从动轴4305键连接,主动轴4304通过联轴器4310与传动装置440的轴相连,这样,在主动轴4304转动时,通过啮合的主动齿轮4312和从动齿轮4311来带动从动轴4305转动,从而使固定在主动轴4304上的主动压轮4307和固定在从动轴4305上的从动压轮4308转动。

参见图20至22,挤压支架4301包括上底板4313和位于上底板4313下方的下底板4314,固定轴座4302固定设置在上底板4313上,上底板4313上开设有调节槽4315,滑动轴座4303的底部滑动设置在调节槽4315内;下底板4314上开设有与调节槽4315对应的限位槽4316和供主动轴4304穿过的下过孔,限位槽4316内设置有套设在从动轴4305上的限位块4317;调节组件4309包括调节板4318、第一弹性元件4319和第一操作件4320,调节板4318固定在上底板4313上,第一操作件4320具有操作部,第一弹性元件4319分别与滑动轴座4303和第一操作件4320的操作部相抵顶,调节板4318具有供第一操作件4320的操作部置入的第一配合孔4321,第一操作件4320的操作部侧壁上形成有外螺纹,第一配合孔4321形成与该外螺纹配合螺接的内螺纹。限位块4317内设置有调心滚子轴承4322,调心滚子轴承4322套设在从动轴4305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4319为但不局限于弹簧,第一操作件4320的端部固定有第一保持盖4323,第一弹性元件4319嵌套在第一保持盖4323上。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拧转第一操作件4320,使第一操作件4320向滑动轴座4303移动,从而挤压位于二者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4319,第一弹性元件4319受压后顶推滑动轴座4303,滑动轴座4303带动从动轴4305和从动压轮4308向主动轴4304的方向摆动,从而使从动压轮4308压紧于主动压轮4307。

参见图20至22,调节组件4309还包括限位板4324、第二弹性元件4325和第二操作件4326,限位板4324固定在调节板4318上,第二操作件4326具有操作部,第二弹性元件4325分别与滑动轴座4303和第二操作件4326的操作部相抵顶,限位板4324具有供第二操作件4326的操作部置入的第二配合孔4327,第二操作件4326的操作部侧壁上形成有外螺纹,第二配合孔4327形成与该外螺纹配合螺接的内螺纹。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操作件4326位于第一操作件4320上方,第二弹性元件4325为但不局限于弹簧,第二操作件4326的端部固定有第二保持盖4328,第二弹性元件4325嵌套在第二保持盖4328上。通过第二操作件4326可进一步地提高从动压轮4308与主动压轮4307之间的压紧力,并可使结构更加稳固。

参见图22,固定轴座4302和滑动轴座4303上均设置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套筒加热器4329和套设在套筒加热器4329外部的电热块外套4330,加热组件使主动压轮4307和从动压轮4308的温度升高,从而实现对包装膜的热压。

请继续参见图22,具体地,主动压轮4307通过第一上封板4331保持在主动轴4304的上端(图示的上端),套筒加热器4329套设在主动轴4304的上端部,套筒加热器4329的上半段包裹于主动压轮4307内,电热块外套4330套设在固定轴座4302的上端部上,并包裹在套筒加热器4329的下半段外部。固定轴座4302与主动轴4304之间设置有第一滚柱轴承4332,该第一滚柱轴承4332的上端通过第一弹性挡圈4333限位,下端通过第一轴承盖4334保持。主动轴4304与下底板4314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4335,该深沟球轴承4335的上端通过第二轴承盖4336保持,下端与主动齿轮4312之间设置有第一轴套4337。从动压轮4308通过第二上封板4338保持在从动轴4305的上端(图示的上端),套筒加热器4329套设在从动轴4305的上端部,套筒加热器4329的上半段包裹于从动压轮4308内,电热块外套4330套设在滑动轴座4303的上端部上,并包裹在套筒加热器4329的下半段外部。滑动轴座4303与从动轴4305之间设置有第二滚柱轴承4339,该第二滚柱轴承4339的上端通过第二弹性挡圈4340限位,下端通过第三轴承盖4341保持。调心滚子轴承4322的上端设置有隔圈4342,下端与从动齿轮4311之间设置有第二轴套4343,从动齿轮4311的下端通过下封板4344保持在从动轴4305上。

参见图23至25,本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装置440包括传动输入轴4401和与传动输入轴4401转动连接的传动输出轴4403,传动输入轴4401与主驱动装置250转动连接,并将输出电机的动力传输至传动输出轴4403,并通过传动输出轴4403将动力输送至挤压封口装置430的主动轴4304;在工作台410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支架4405和第二支架4407,第一支架4405和第二支架4407之间固定设置有齿轮差速器4409,齿轮差速器4409分别与传动输入轴4401和传动输出轴4403转动连接,提高传动输入轴4401与传动输出轴4403之间传动的稳定性;传动装置440还包括与传动输入轴4401转动连接的补偿驱动件4413,利用补偿驱动件4413对传动输入轴4401的动力进行补偿,不同的作业机构之间的传动效率相等,即保证各机构内主驱动轴的转速相同,补偿在传动过程中的动能损耗。

进一步地,齿轮差速器4409与传动输出轴4403之间设置有齿轮组件4416,齿轮组件4416固定连接于工作台410上,利用固定在工作台410上的齿轮组件4416,将传动输入轴4401传输至齿轮差速器4409的动能传动至传动输出轴4403,并通过传动输出轴4403输送至主动轴4304,使得挤压封口装置430能够对的包装膜进行压合密封处理。

进一步地,传动装置440还包括固定设置在传动输入轴4401上的补偿齿轮4402,补偿齿轮4402与补偿驱动件4413转动连接,通过补偿齿轮4402将补偿驱动件4413补偿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输入轴4401,补偿在传动过程中的动力损耗。

进一步地,补偿驱动件4413包括驱动电机4414和与驱动电机4414转动连接的蜗杆4415,蜗杆4415与补偿齿轮4402啮合,通过与驱动电机4414转动连接的蜗杆4415将驱动电机4414提供的动力进行输出,并将动力传递至与其啮合的补偿齿轮4402,再由补偿齿轮4402将动力传输至传动输入轴4401。

进一步地,齿轮差速器4409包括行星齿轮4410、具有齿轮的左半轴4411和具有齿轮的右半轴4412,左半轴4411的齿轮和右半轴4412的齿轮均与行星齿轮4410啮合,右半轴4412与传动输入轴4401转动连接;通过右半轴4412将传动输入轴4401的动力以及补偿驱动件4413补偿的动力传输至齿轮差速器4409,由于具有齿轮的左半轴4411和具有齿轮的的右半轴4412均与行星齿轮4410啮合,则右半轴4412所传输的动力通过行星齿轮4410传输至左半轴4411,通过左半轴4411将动力传输至与其转动连接的传动输出轴4403,并通过传动输出轴4403输送至主动轴4304。

进一步地,传动输入轴4401与传动输出轴4403垂直设置,传动输出轴4403朝向传动输入轴44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4404,齿轮组件4416包括与第一锥齿轮4404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418,通过传动输出轴4403的第一锥齿轮4404与齿轮组件4416的第二锥齿轮4418之间的啮合,使得传动输入轴4401上的动力传输至垂直于传动输入轴4401的传动输出轴4403上,有利于提升传动装置440的适应性。

请参见图26和27,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410的第一支架4405上设置有供传动输入轴4401穿透的第一安装孔,第一支架4405上且位于第一安装孔与传动输入轴4401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4406,通过在第一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一轴承4406,防止传动输入轴4401与第一安装孔的内表面产生摩擦,导致在传动过程中损失大量的动能,有利于减少传动过程中动能的损耗,防止由于传动输入轴4401与第一安装孔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了输出电机的载荷,在第一安装孔内设置第一轴承4406有利于延长传动装置44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二支架4407上设置有供齿轮差速器4409的左半轴4411穿透的第二安装孔,第二支架4407上且位于第二安装孔与左半轴4411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4408,通过在第二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二轴承4408,防止齿轮差速器4409的左半轴4411与第二安装孔的内表面产生摩擦,导致在传动过程中损失大量的动能,有利于减少传动过程中动能的损耗,防止由于齿轮差速器4409的左半轴4411与第二安装孔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了输出电机的载荷,在第二安装孔内设置第二轴承4408有利于延长传动装置44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齿轮组件4416包括设置于第二支架4407与齿轮差速器4409之间的传动齿轮4417,传动齿轮4417与传动输入轴4401同轴设置,使得齿轮差速器4409上的动力通过与传动输入轴4401同轴设置的传动齿轮4417传输至齿轮组件4416,由于传动齿轮4417与传动输入轴4401同轴设置,其传动效率达到最佳,使得传动损耗最小化。

参见图28,本实施例提供的分袋装置500,其包括夹持运送装置510和切刀装置520,夹持运送装置510用于拉动由多个调料包依序连接形成的调料包带移动;切刀装置520用于对相邻的调料包之间的调料包带剪切,以分离出单独的调料包;夹持运送装置510包括夹持运送支架511和设置在夹持运送支架511上且用于夹持调料包的夹持输送机构512;夹持输送机构512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夹持运送支架511上的输送链条和与输送链条连接固定的多个料包夹部件。该夹持运送装置510的夹持输送机构512和切刀装置520由主驱动装置250驱动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4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包装膜上料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