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纠合装置及线缆纠合方法

文档序号:1702272 发布日期:2019-12-13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线缆纠合装置及线缆纠合方法 (cable entanglement device and cable entanglement method ) 是由 白桂凤 郭蒨 张婷 于 2019-10-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缆纠合装置及线缆纠合方法,先将多个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分别载入多个放线旋转组件内,再将线缆的端部从放线旋转组件上的绕线盘中引出;然后将引出的线缆端部对应穿过各自对应的放线限位圈,并将多个线缆并排在一起后再穿过集线限位圈,形成线缆束。操作人员仅需要对穿过集线限位圈的线缆束施加牵引力,各个放线旋转组件将会通过旋转而逐渐释放线缆,并通过放线限位圈和集线限位圈形成线缆束。只需要对多个线缆的端部施加牵引力,便可形成线缆束,同时通过放线限位圈和集线限位圈捋直,防止线缆形成如同螺旋弹簧一般一圈圈的形状,能够保证多个线缆的规整,具有操作效率高和线缆纠合效果好等优点。(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able entanglement device and a cable entanglement method, wherein a plurality of winding disks wound with cables are loaded into a plurality of paying-off rotating assemblies respectively, and then the end parts of the cables are led out from the winding disks on the paying-off rotating assemblies; and then the end parts of the led-out cables correspondingly penetrate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paying-off limiting rings, and a plurality of cables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then penetrate through the wire concentration limiting rings to form a cable bundle. An operator only needs to apply traction force to the cable bundle passing through the wire concentration limiting ring, and each wire releasing rotating assembly gradually releases the cable through rotation and forms the cable bundle through the wire releasing limiting ring and the wire concentration limiting ring. Traction force is only required to be applied to the end portions of the cables, the cables can be bundled, and meanwhile the cables are straightened through the paying-off limiting ring and the wire collecting limiting ring, so that the cables are prevented from forming the shape like a coil of a spiral spring, regularity of the cables can be guaranteed, and the cable bundle straightening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high in operation efficiency, good in cable entanglement effect and the like.)

一种线缆纠合装置及线缆纠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线缆纠合装置及线缆纠合方法。

背景技术

电视、冰箱、空调和电脑等等,都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设备,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电力和网络支持。可以说,没有电力和网络支持,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在现代家居装修中,为了满足设备运行需求和保证人们生活品质,不可避免地需要安装大量的线缆。

考虑到居室环境美化,现代家居装修的布线施工中,一般是先将数根线缆纠合成线缆束后,再将线缆束放置于预先埋设的线缆凹槽中,最后再封上线缆凹槽,完成布线。纠合,即将原本盘绕在不同绕线盘内的多个线缆并排捆成一个线缆束的过程。

现有技术中,线缆纠合的过程都是通过操作人员徒手完成。操作人员将多个线缆从各自的绕线盘抽出后,再将多个线缆捋直形成线缆束。由于各个线缆在纠合前都是盘绕在绕线盘内的,这些线缆受本身卷绕应力的作用,打开后会如同螺旋弹簧一般保持一圈圈的形状,操作人员徒手操作难以保证多个线缆的规整,存在操作效率低下和线缆纠合效果差等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线缆纠合装置及线缆纠合方法,能够保证多个线缆的规整,具有操作效率高和线缆纠合效果好等优点。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缆纠合装置,包括:

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用于起支撑作用;

放线旋转组件,所述放线旋转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放线旋转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放线旋转组件内设置有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

放线限位圈,所述放线限位圈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放线限位圈位于所述放线旋转组件的侧边;

集线限位圈,所述集线限位圈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

所述线缆的端部从所述放线旋转组件内的绕线盘引出并穿过对应的所述放线限位圈,穿过所述放线限位圈的多个线缆再穿过所述集线限位圈后形成线缆束。

与现有技术现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多个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入放线旋转组件,各个线缆的端部穿过对应的放线限位圈后,再穿过集线限位圈,操作人员只需要对多个线缆的端部施加牵引力,便可形成线缆束,同时通过放线限位圈和集线限位圈捋直,防止线缆形成如同螺旋弹簧一般一圈圈的形状,能够保证多个线缆的规整,具有操作效率高和线缆纠合效果好等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上还设置有放线转轴,所述放线转轴包括固定内杆、轴承和旋转外套管;

在所述放线转轴中,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于所述固定内杆外,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套设于所述旋转外套管内,所述放线旋转组件通过放线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内杆、轴承和旋转外套管形成放线转轴,放线旋转组件通过放线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底座上,从而使得在进行线缆纠合的过程中放线旋转组件能够发生旋转运动,当操作人员对多个线缆的端部施加牵引力时,放线旋转组件通过旋转进行放线。

进一步地,所述放线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放线转盘和第二放线转盘,所述第一放线转盘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上均设置有中央通孔;

所述第一放线转盘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分别通过中央通孔套设于所述放线转轴的旋转外套管外,所述第一放线转盘的中央通孔与所述放线转轴的旋转外套管紧密配合,所述第二放线转盘的中央通孔与所述放线转轴的旋转外套管间隙配合;

所述第一放线转盘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转动支杆,多个所述第一转动支杆用于支撑绕线盘;所述第一转动支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线转盘上,所述第一转动支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放线转盘;

所述第一转动支杆穿过所述第二放线转盘的一端设置有外螺旋部,所述第一转动支杆的外螺旋部上可拆卸地设置有锁紧组件。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当将绕有线缆的绕线盘安装于放线旋转组件内时,绕线盘位于第一放线转盘和第二放线转盘之间,且绕线盘中部的旋转通孔的内周抵接于多个第一转动支杆上,通过多个第一转动支杆起到支撑起绕线盘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一转动支杆的一端设置有外螺旋部且其上可拆卸地设置有锁紧组件,将锁紧组件卸下时,可将第二放线转盘取下,然后将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入放线旋转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竖杆,所述第一支撑竖杆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竖杆位于第一放线转盘的侧边;

所述第一支撑竖杆的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放线转轴的固定内杆和所述放线限位圈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竖杆的上端。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支撑底座的上设置第一支撑竖杆,第一支撑竖杆作为辅助结构,作用在于将放线转轴和放线限位圈设置于其上,即可理解为放线转轴和放线限位圈通过第一支撑竖杆设置于支撑底座,能够同时兼顾结构的合理化和简单化要求;将第一支撑竖杆设置于第一放线转盘的侧边,便于取下第二放线转盘以装载绕有线缆的绕线盘。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组件为蝶形螺母。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蝶形螺母作为锁紧组件,施工时,操作人员可直接拧松或拧紧蝶形螺母,无需额外借助其他工具便可完成装载或者卸下绕线盘的操作,具有便于操作的优点。

进一步地,除了上述结构外,还包括:

集线旋转组件,所述集线旋转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集线旋转组件内设置有空的绕线盘,所述集线限位圈位于所述集线旋转组件的侧边;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集线旋转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集线旋转组件转动;

所述线缆的端部从所述放线旋转组件内的绕线盘引出并穿过对应的所述放线限位圈,穿过所述放线限位圈的多个线缆再穿过所述集线限位圈后形成线缆束,所述线缆束的端部固定设置于所述集线旋转组件上的绕线盘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集线旋转组件的作用在于将纠合后的线缆束重新收集起来,而驱动组件的作用在于驱动集线旋转组件转动,提供牵引力。设置有集线旋转组件,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在施工前进行线缆纠合,先将线缆整理完成后再去到现场进行铺设。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上还设置有集线转轴,所述集线转轴包括固定内杆、轴承和旋转外套管;

在所述集线转轴中,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于所述固定内杆外,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套设于所述旋转外套管内,所述集线旋转组件通过集线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内杆、轴承和旋转外套管形成集线转轴,集线旋转组件通过集线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底座上,从而使得在进行线缆纠合的过程中集线旋转组件能够发生旋转运动,从而将纠合后的线缆束重新收集起来。

进一步地,所述集线旋转组件包括第一集线转盘和第二集线转盘,所述第一集线转盘和所述第二集线转盘上均设置有中央通孔;

所述第一集线转盘和所述第二集线转盘分别通过中央通孔套设于所述集线转轴的旋转外套管外,所述第一集线转盘的中央通孔与所述集线转轴的旋转外套管紧密配合,所述第二集线转盘的中央通孔与所述集线转轴的旋转外套管间隙配合;

所述第一集线转盘和所述第二集线转盘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转动支杆,所述第二转动支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集线转盘上,所述第二转动支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集线转盘;

所述第二转动支杆穿过所述第二集线转盘的一端设置有外螺旋部,所述第二转动支杆的外螺旋部上可拆卸地设置有锁紧组件。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当将空的绕线盘安装于集线旋转组件内时,绕线盘位于第一集线转盘和第二集线转盘之间,且绕线盘中部的旋转通孔的内周抵接于多个第二转动支杆上,通过多个第二转动支杆起到支撑起绕线盘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二转动支杆的一端设置有外螺旋部且其上可拆卸地设置有锁紧组件,将锁紧组件卸下时,可装载或者取下第二集线转盘,然后装入或者取下绕线盘。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竖杆,所述第二支撑竖杆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撑竖杆位于第一集线转盘的侧边;

所述第二支撑竖杆的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集线转轴的固定内杆和所述集线限位圈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竖杆的上端。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支撑底座的上设置第二支撑竖杆,第二支撑竖杆作为辅助结构,作用在于将集线转轴和集线限位圈设置于其上,即可理解为集线转轴和集线限位圈通过第二支撑竖杆设置于支撑底座,能够同时兼顾结构的合理化和简单化要求;将第二支撑竖杆设置于第一集线转盘的侧边,便于取下第二集线转盘以装载或卸下绕线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缆纠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载于放线旋转组件上,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设置有多个,所述放线旋转组件对应设置有多个;

从装载于放线旋转组件上的绕线盘内引出线缆的端部,并将线缆的端部穿过对应的放线限位圈;

将多个线缆的端部穿过集线限位圈;

在多个线缆的端部施加牵引力,将各个线缆从绕线盘内抽出并依次经过放线限位圈和集线限位圈,形成纠合后的线缆束。

与现有技术现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多个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入放线旋转组件,各个线缆的端部穿过对应的放线限位圈后,再穿过集线限位圈,操作人员只需要对多个线缆的端部施加牵引力,便可形成线缆束,同时通过放线限位圈和集线限位圈捋直,防止线缆形成如同螺旋弹簧一般一圈圈的形状,能够保证多个线缆的规整,具有操作效率高和线缆纠合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线缆纠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线缆纠合装置中放线转轴或集线转轴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线缆纠合装置中放线旋转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线缆纠合装置中第一支撑竖杆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线缆纠合装置中放线旋转组件的另一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线缆纠合装置中集线旋转组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线缆纠合装置中驱动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支撑底座1、放线旋转组件2、放线限位圈3、集线限位圈4、第一支撑竖杆5、集线旋转组件6、驱动组件7、第二支撑竖杆8、锁紧组件9;

放线转轴21、第一放线转盘22、第二放线转盘23、第一转动支杆24;

集线转轴61、第一集线转盘62、第二集线转盘63、第二转动支杆64;

固定内杆211、轴承212、旋转外套管2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

直接从市面上采购得到的线缆都是装载在绕线盘中,在室内装修的过程中,需要在布线前进行线缆纠合操作。现有技术通过人工徒手进行线缆纠合操作,即将不同的线缆从不同的绕线盘内抽出端部后,将各个端部固定在一起,然后一面操作绕线盘放线、一面逐段将多个线缆并排捆成一个线缆束。线缆在纠合前盘绕在绕线盘内,将这些线缆从绕线盘抽出后,线缆会受本身卷绕应力的作用,打开后仍会保持如同螺旋弹簧一般一圈圈的形状,操作人员徒手操作难以保证多个线缆的规整,存在操作效率低下和线缆纠合效果差等问题。

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徒手进行线缆纠合操作所存在的操作效率低下和线缆纠合效果差等问题,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缆纠合装置,具体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用于起支撑作用;放线旋转组件2,所述放线旋转组件2设置有多个,所述放线旋转组件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所述放线旋转组件2内设置有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

放线限位圈3,所述放线限位圈3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所述放线限位圈3位于所述放线旋转组件2的侧边;所述放线限位圈3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替代方案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带槽的滚轮或者具有一定长度的短通管。

以及,一集线限位圈4,所述集线限位圈4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所述线缆的端部从所述放线旋转组件2内的绕线盘引出并穿过对应的所述放线限位圈3,穿过所述放线限位圈3的多个线缆再穿过所述集线限位圈4后形成线缆束。

经过放线限位圈3的约束,线缆就可以合并入所述集线限位圈4,经过集线限位圈4的约束,就可以将各线缆纠合到一起,每隔预定距离进行捆扎,例如每半米或一米用电胶布捆扎一道,从而最终形成可以直接布线使用的线缆。在本发明所述装置中,还可以在放线旋转组件2上设置对应的电机及相应的控制电路及控制和显示单元等,从而可以控制放线旋转组件2的旋转,以节省线缆拉动时的力量。

与上述线缆纠合装置对应的一种线缆纠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载于放线旋转组件2上,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设置有多个,所述放线旋转组件2对应设置有多个;

从装载于放线旋转组件2上的绕线盘内引出线缆的端部,并将线缆的端部穿过对应的放线限位圈3;

将多个线缆的端部穿过集线限位圈4;

在多个线缆的端部施加牵引力,将各个线缆从绕线盘内抽出并依次经过放线限位圈3和集线限位圈4,形成纠合后的线缆束。

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放线旋转组件2、放线限位圈3和集线限位圈4均设置于支撑底座1上。具体操作时,先将多个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分别载入多个放线旋转组件2内,再将线缆的端部从放线旋转组件2上的绕线盘中引出;然后,将引出的线缆端部对应穿过各自对应的放线限位圈3,并将多个线缆并排在一起后再穿过集线限位圈4,形成线缆束。此时,操作人员仅需要对穿过集线限位圈4的线缆束施加牵引力,各个放线旋转组件2将会通过旋转而逐渐释放线缆,并通过放线限位圈3和集线限位圈4形成线缆束。

一方面,线缆先通过各个放线限位圈3进行初步捋直,再通过集线限位圈4进入再次捋直,线缆由于受到放线限位圈3和集线限位圈4的捋直作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本身的卷绕应力,基本上从螺旋弹簧般的形状转变为直线状;另一方面,在应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要对线缆束施加牵引力,而无需操作放线旋转组件2,通过牵引力能够间接控制放线旋转组件2进行放线操作。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在支撑底座1上设置有放线旋转组件2、放线限位圈3、集线限位圈4、放线限位圈3和集线限位圈4,操作人员只需要对线缆束施加牵引力,就可实现线缆纠合操作。将多个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入放线旋转组件2,各个线缆的端部穿过对应的放线限位圈3后,再穿过集线限位圈4,操作人员只需要对多个线缆的端部施加牵引力,便可形成线缆束,同时通过放线限位圈3和集线限位圈4捋直,防止线缆形成如同螺旋弹簧一般一圈圈的形状,能够保证多个线缆纠合后的规整,具有操作效率高和线缆纠合效果好等优点,便于操作人员在施工时将线缆整理完成后直接现场进行铺设。

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放线旋转组件2可旋转,所述支撑底座1上还设置有放线转轴21,所述放线转轴21包括固定内杆211、轴承212和旋转外套管213;在所述放线转轴21中,所述轴承212的内圈固定套设于所述固定内杆211外,所述轴承212的外圈固定套设于所述旋转外套管213内,所述放线旋转组件2通过放线转轴2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

轴承212包括内圈、外圈和设置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珠。在放线转轴21中,轴承212的内圈固定套设于固定内杆211外,固定内杆211的外壁与轴承212的内圈的外壁相抵接;轴承212的外圈固定套设于旋转外套管213内,旋转外套管213的内壁与轴承212的外圈的外壁相抵接。在放线转轴21运行的过程中,固定内杆211保持静止,而旋转外套管213则以固定内杆211的中轴线为轴进行旋转,进而,放线旋转组件2便可通过放线转轴21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底座1上。

通过固定内杆211、轴承212和旋转外套管213形成放线转轴21,放线旋转组件2通过放线转轴21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底座1上,从而使得在进行线缆纠合的过程中放线旋转组件2能够发生旋转运动,当操作人员对多个线缆的端部施加牵引力时,放线旋转组件2通过旋转进行放线。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为了更好地装载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所述放线旋转组件2包括第一放线转盘22和第二放线转盘23,所述第一放线转盘22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3上均设置有中央通孔;所述第一放线转盘22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3分别通过中央通孔套设于所述放线转轴21的旋转外套管213外,所述第一放线转盘22的中央通孔与所述放线转轴21的旋转外套管213紧密配合,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3的中央通孔与所述放线转轴21的旋转外套管213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放线转盘22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3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转动支杆24,多个所述第一转动支杆24用于支撑绕线盘;所述第一转动支杆24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线转盘22上,所述第一转动支杆2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3;所述第一转动支杆24穿过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3的一端设置有外螺旋部,所述第一转动支杆24的外螺旋部上可拆卸地设置有锁紧组件9。

一方面,根据现有技术可知,绕线盘的中部设置有旋转通孔。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将绕线盘装载在放线旋转组件2上后,通过多个第一转动支杆24分别与绕线盘中部的旋转通孔抵接,即可将绕线盘固定于放线旋转组件2内,使得绕线盘能够随着放线旋转组件2的旋转而旋转,从而释放线缆;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绕线盘能够随着放线旋转组件2的旋转而旋转,可以在二者之间设置有如橡胶垫等防滑组件。另一方面,在第一转动的一端设置有外螺旋部,且外螺旋部上可拆卸地设置有锁紧组件9,通过锁紧组件9与外螺旋部的配合,实现第二放线转盘23的装卸,从而便于将绕线盘装卸于放线旋转组件2上。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支撑底座1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竖杆5,所述第一支撑竖杆5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所述第一支撑竖杆5位于第一放线转盘22的侧边;所述第一支撑竖杆5的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所述放线转轴21的固定内杆211和所述放线限位圈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竖杆5的上端。

在支撑底座1的上设置第一支撑竖杆5,第一支撑竖杆5作为辅助结构,作用在于将放线转轴21和放线限位圈3设置于其上,即可理解为放线转轴21和放线限位圈3通过第一支撑竖杆5设置于支撑底座1,能够同时兼顾结构的合理化和简单化要求;将第一支撑竖杆5设置于第一放线转盘22的侧边,便于取下第二放线转盘23以装载绕有线缆的绕线盘。

优选地,所述锁紧组件9为蝶形螺母。采用蝶形螺母作为锁紧组件9,施工时,操作人员可直接拧松或拧紧蝶形螺母,无需额外借助其他工具便可完成装载或者卸下绕线盘的操作,具有便于操作的优点。

如图1-7所示,优选地,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线缆纠合装置,包括:

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用于起支撑作用;

放线旋转组件2,所述放线旋转组件2设置有多个,所述放线旋转组件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所述放线旋转组件2内设置有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

放线限位圈3,所述放线限位圈3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所述放线限位圈3位于所述放线旋转组件2的侧边;

集线旋转组件6,所述集线旋转组件6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所述集线旋转组件6内设置有空的绕线盘,所述集线限位圈4位于所述集线旋转组件6的侧边;

集线限位圈4,所述集线限位圈4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所述集线限位圈4位于所述集线旋转组件6的侧边;

驱动组件7,所述驱动组件7设置于所述集线旋转组件6上,所述驱动组件7用于驱动所述集线旋转组件6转动;

所述线缆的端部从所述放线旋转组件2内的绕线盘引出并穿过对应的所述放线限位圈3,穿过所述放线限位圈3的多个线缆再穿过所述集线限位圈4后形成线缆束,所述线缆束的端部固定设置于所述集线旋转组件6上的绕线盘上。

所述集线旋转组件6上也可以独立或跟放线旋转组件2一起设置对应的马达驱动,并可以通过控制实现马达的驱动,从而实现线缆的省力驱动输出。所述集线旋转组件6的绕线盘上卷绕有纠合的线缆束,从而实现将纠合的线缆束可以挪到施工工地进行布线施工,操作更方便。

对应地,与上述线缆纠合装置对应的一种线缆纠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载于放线旋转组件2上,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设置有多个,所述放线旋转组件2对应设置有多个;

从装载于放线旋转组件2上的绕线盘内引出线缆的端部,并将线缆的端部穿过对应的放线限位圈3;

将多个线缆的端部集中穿过集线限位圈4后,固定于集线旋转组件6内的空的绕线盘上;

通过驱动组件7驱动集线旋转组件6旋转,集线旋转组件6在多个线缆的端部施加牵引力,将各个线缆从绕线盘内抽出并依次经过放线限位圈3和集线限位圈4后,卷入集线旋转组件6内的空的绕线盘上,形成纠合后的线缆束。

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支撑底座1、放线旋转组件2、放线限位圈3和集线限位圈4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第一个实施方式中一样,在此不再进行赘述。集线旋转组件6用于装载空的绕线盘,依次穿过放线限位圈3和集线限位圈4的多个线缆形成线缆束后,线缆束的端部再固定于空的绕线盘内,通过驱动组件7驱动集线旋转组件6,集线旋转组件6发生旋转进行集线,与此同时,多个放线旋转组件2也发生旋转进行放线,从放线旋转组件2释放出来的线缆在经过纠合后再收集到集线旋转组件6的空绕线盘中,便于操作人员在施工前进行线缆纠合,先将线缆整理完成后再去到现场进行铺设。

优选地,在形成纠合后的线缆束后,所述线缆纠合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线缆束间隔捆绑起来。具体地,每隔一预定距离,例如半米、一米或两米设置有一个捆绑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线缆束的整体性。

如图2和图6所示,为了使得放线旋转组件2的可旋转,所述支撑底座1上还设置有集线转轴61,所述集线转轴61包括固定内杆211、轴承212和旋转外套管213;在所述集线转轴61中,所述轴承212的内圈固定套设于所述固定内杆211外,所述轴承212的外圈固定套设于所述旋转外套管213内,所述集线旋转组件6通过集线转轴6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

集线转轴61的结构与放线转轴21的结构相同。通过固定内杆211、轴承212和旋转外套管213形成集线转轴61,集线旋转组件6通过集线转轴61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底座1上,从而使得在进行线缆纠合的过程中集线旋转组件6能够发生旋转运动,从而将纠合后的线缆束重新收集起来。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为了更好地装载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所述集线旋转组件6包括第一集线转盘62和第二集线转盘63,所述第一集线转盘62和所述第二集线转盘63上均设置有中央通孔;所述第一集线转盘62和所述第二集线转盘63分别通过中央通孔套设于所述集线转轴61的旋转外套管213外,所述第一集线转盘62的中央通孔与所述集线转轴61的旋转外套管213紧密配合,所述第二集线转盘63的中央通孔与所述集线转轴61的旋转外套管213间隙配合;所述第一集线转盘62和所述第二集线转盘63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转动支杆64,所述第二转动支杆64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集线转盘62上,所述第二转动支杆6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集线转盘63;所述第二转动支杆64穿过所述第二集线转盘63的一端设置有外螺旋部,所述第二转动支杆64的外螺旋部上可拆卸地设置有锁紧组件9。

集线旋转组件6的结构与放线旋转组件2的结构相同。一方面,当将空的绕线盘安装于集线旋转组件6内时,绕线盘位于第一集线转盘62和第二集线转盘63之间,且绕线盘中部的旋转通孔的内周抵接于多个第二转动支杆64上,通过多个第二转动支杆64起到支撑起绕线盘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二转动支杆64的一端设置有外螺旋部且其上可拆卸地设置有锁紧组件9,将锁紧组件9卸下时,可装载或者取下第二集线转盘63,然后将绕线盘装入或者取出放线旋转组件2。

如图1和图6所示,优选地,所述支撑底座1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竖杆8,所述第二支撑竖杆8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所述第二支撑竖杆8位于第一集线转盘62的侧边;所述第二支撑竖杆8的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所述集线转轴61的固定内杆211和所述集线限位圈4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竖杆8的上端。

在支撑底座1的上设置第二支撑竖杆8,第二支撑竖杆8作为辅助结构,作用在于将集线转轴61和集线限位圈4设置于其上,即可理解为集线转轴61和集线限位圈4通过第二支撑竖杆8设置于支撑底座1,能够同时兼顾结构的合理化和简单化要求;将第二支撑竖杆8设置于第一集线转盘62的侧边,便于取下第二集线转盘63以装载或卸下空的绕线盘。

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线缆纠合装置包括集线旋转组件6,集线旋转组件6的作用在于通过转动实现收集线缆束,为了实现集线旋转组件6的转动,在集线旋转组件6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7。

如图7所示,所述驱动组件7为手持摇臂;所述手持摇臂包括中心转盘、连接杆和手持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中心转盘的侧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持杆相连,所述手持杆用于带动所述中心转盘转动;所述集线转轴61上设置有多个卡接凹槽,所述中心转盘上设置有多个卡接凸块,所述中心转盘通过卡接凹槽与卡接凸块的配合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集线转轴61上。

具体操作时,可先将空的绕线盘装入集线旋转组件6,然后将线缆束的端部固定于空的绕线盘内,此时,再在集线转轴61上装入手持摇臂,操作人员只需要控制手持摇臂旋转,即可实现集线功能。另外,手持摇臂可拆卸地设置于集线转轴61上,便于卸下第二集线转盘63,以实现绕线盘的装卸。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7采用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多个卡接凸块,所述集线转轴61上设置有多个卡接凹槽,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上的卡接凸块与集线转轴61上的卡接凹槽配合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集线转轴61上。采用电机作为驱动组件7,能够节省人力,具有方便操作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集线旋转组件6上设置有电子计米器,所述电子计米器用于计算收入所述集线旋转组件6内的线缆束的长度。在形成线缆束后,通过电子计米器计算线缆束的长度,操作人员再将线缆束间隔捆绑起来,进一步提高线缆束的整体性。具体地,每隔两米设置有一个捆绑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纠合装置及线缆纠合方法,放线旋转组件2、放线限位圈3和集线限位圈4均设置于支撑底座1上。具体操作时,先将多个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分别载入多个放线旋转组件2内,再将线缆的端部从放线旋转组件2上的绕线盘中引出;然后,将引出的线缆端部对应穿过各自对应的放线限位圈3,并将多个线缆并排在一起后再穿过集线限位圈4,形成线缆束。此时,操作人员仅需要对穿过集线限位圈4的线缆束施加牵引力,各个放线旋转组件2将会通过旋转而逐渐释放线缆,并通过放线限位圈3和集线限位圈4形成线缆束。一方面,线缆先通过各个放线限位圈3进行初步捋直,再通过集线限位圈4进入再次捋直,线缆由于受到放线限位圈3和集线限位圈4的捋直作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本身的卷绕应力,基本上从螺旋弹簧般的形状转变为直线状;另一方面,在应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要对线缆束施加牵引力,而无需操作放线旋转组件2,通过牵引力能够间接控制放线旋转组件2进行放线操作。在支撑底座1上设置有放线旋转组件2、放线限位圈3、集线限位圈4、放线限位圈3和集线限位圈4,操作人员只需要对线缆束施加牵引力,就可实现线缆纠合操作。将多个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入放线旋转组件2,各个线缆的端部穿过对应的放线限位圈3后,再穿过集线限位圈4,操作人员只需要对多个线缆的端部施加牵引力,便可形成线缆束,同时通过放线限位圈3和集线限位圈4捋直,防止线缆形成如同螺旋弹簧一般一圈圈的形状,能够保证多个线缆纠合后的规整,具有操作效率高和线缆纠合效果好等优点,便于操作人员在施工时将线缆整理完成后直接现场进行铺设。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双侧引线和分离绕线的高效绕线机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