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还纳器

文档序号:1724230 发布日期:2019-12-20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脐带还纳器 (Umbilical cord return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 是由 鲁静 韩清 于 2019-08-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脐带还纳器,主要涉及妇产科技术领域。包括碗体、筒体、架体,碗体凹腔的开口向前,且内部壁上衬套有与其凹腔形成密封空间的囊袋,囊袋为具有弹性和柔性的囊体,碗体内设有能够伸缩的杆件,杆件的前端与囊袋的内表面居中固定;筒体内设有与碗体相连通的容纳腔,筒体内设有与筒体活塞配合的塞件,活塞用于控制容纳腔的体积,容纳腔与囊袋共同形成相连通的密封空间,容纳腔内灌注有介质,当介质进入囊袋时使囊袋充盈膨胀,当介质处于容纳腔时囊袋干瘪;架体能够配合杆件和塞件的前后滑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能够显著的降低对脐带的刺激,基本不会引起收缩,和胎心骤减,提高围产儿的分娩成活率。(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umbilical cord return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and mainly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e bowl comprises a bowl body, a barrel body and a frame body, wherein the opening of a concave cavity of the bowl body is forward, a bag forming a sealed space with the concave cavity is arranged on a lin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wl body, the bag is an elastic and flexible bag body, a telescopic rod piece is arranged in the bowl body,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rod piece is fixed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bag in the middle; the bowl body is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a containing cavity communicated with the bowl body, the cylinder body is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a plug piece matched with a piston of the cylinder body, the piston is used for controlling the volume of the containing cavity, the containing cavity and the bag form a communicated sealed space together, the containing cavity is filled with a medium, the bag is inflated when the medium enters the bag, and the bag is deflated when the medium is in the containing cavity; the frame body can be matched with the rod piece and the plug piece to slide back and forth. The invention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that: it can remarkably reduce the stimulation to the umbilical cord, basically does not cause contraction and sudden fetal heart reduction, and improves the delivery survival rate of the perinatal infants.)

脐带还纳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妇产科技术领域,具体是脐带还纳器。

背景技术

脐带脱垂(prolapse of cord)当胎膜破裂,脐带脱出于胎先露部下方,经宫颈进入***内,甚至经***显露于外***。脐带先露(presentation of umbilical cord)又称隐性脐带脱垂,指胎膜未破时脐带位于胎先露部前方或一侧。其发生率为0.4%~10%。脐带脱垂对胎儿危害极大,因宫缩时脐带在先露与盆壁之间受挤压,致脐带血液循环受阻,胎儿缺氧,发生严重的宫内窘迫,如血流完全阻断超过7~8min,则胎儿迅速窒息死亡。脐带脱垂往往伴随着脐带受压,脐带是胎儿的生命线,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抢救的及时性和处理的正确性就成了围生儿能否存活的关键。对应不同的情况,应对脱垂处理有不同的操作方案。若宫颈未完全扩张,胎心好,无剖宫产条件或产妇及家属不同意行剖宫产者,或者,在手术准备及进行期间如脐带搏动缓慢或停止,说明脐带受压,血运有受阻情况,除取臀高位外,应立即行脐带还纳术。脐带还纳有种种方法,由于各个医院采用的方法、工具都不一而同,故难以一一举例。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现有临床所使用的工具,在对脐带进行还纳过程中,均难以避免的会对脐带构成较强的机械刺激,从而造成脐带的明显收缩,使血管完全关闭,以致使血流受阻迅速导致胎儿死亡。如果要保证上述情况下的脐带还纳操作成功有效,必须要解决这一还纳中的机械刺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脐带还纳器,它能够显著的降低对脐带的刺激,基本不会引起收缩,和胎心骤减,解决医护人员实施还纳术的顾虑,提高围产儿的分娩成活率。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脐带还纳器,包括碗体、筒体、架体,所述碗体、筒体、架体沿各自的长度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连接;

所述碗体凹腔的开口向前,且内部壁上衬套有与其凹腔形成密封空间的囊袋,所述囊袋为具有弹性和柔性的囊体,所述碗体内设有能够伸缩的杆件,所述杆件的前端与囊袋的内表面居中固定;

所述筒体内设有与碗体相连通的容纳腔,所述筒体内设有与筒体活塞配合的塞件,所述活塞用于控制容纳腔的体积,所述容纳腔与囊袋共同形成相连通的密封空间,所述容纳腔内灌注有介质,当所述介质进入囊袋时使囊袋充盈膨胀,当所述介质处于容纳腔时囊袋干瘪;

所述架体能够配合杆件和塞件的前后滑动。

所述碗体的后端与筒体的前端通过转接座固定连接且连通,所述转接座的截面上居中的设有橡胶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用于使杆件贯穿,所述杆件贯穿密封套且二者滑动密封连接;

所述转接座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使容纳前与碗体相连通。

所述囊袋为橡胶膜囊体,所述囊袋的边缘固定在碗体的口沿上。

所述杆件包括光杆,所述光杆的前端设有托块,所述囊袋的内表面固定在托块的前侧端面上,所述光杆的后端设有向上延伸的拉把,所述光杆的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滑块,

所述塞件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活塞、塞管、翅板,所述活塞与内筒活塞配合,所述活塞的中央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用于贯穿光杆,所述光杆与配合孔密封滑动配合,所述塞管套接在光杆的外部,所述光杆与塞管密封滑动配合,所述塞管上对应拉把设有与其相适应的第一让位槽,对应第一限位滑块设有与其相适应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翅板左右对称的固定在塞管的后端,所述翅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限位滑块;

所述架体上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限位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二限位滑块滑动连接。

所述转接座的前端与碗体螺纹配合,所述转接座的后端与筒体螺纹配合。

所述筒体的后端设有螺纹连接可拆卸的密封帽,所述架体固定在密封帽上。

所述架体包括上弧形板和下弧形板,所述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的截面构成圆形的曲面,所述下弧形板的前端固定在筒体的后端,所述杆件和塞件分别与下弧形板滑动配合,所述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扣合卡接在下弧形板上。

所述下弧形板的后端设有喇叭口。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整个过程对脐带的接触、固定、送入、释放,对脐带均不会造成明显的机械刺激,通过囊袋的裹束来包裹住脐带,相比用纱布拴住等方式对脐带的刺激要小的多。

囊袋在固定前空瘪,再固定时通过介质油充盈,而介质油在加热的时候被升温到体温,从而对脐带的包裹不但柔软温和,而且温度适宜。

综上所述,本工具能够显著的降低对脐带的刺激,基本不会引起收缩,和胎心骤减,解决医护人员实施还纳术的顾虑。提高围产儿的分娩成活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准备状态示意图(准备进行期待的纳入)。

附图2是本发明的准备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3是本发明附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4是本发明还纳期待操作中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还纳状态俯视图。

附图6是本发明附图5的BB剖视图。

附图7是本发明附图5的BB剖视下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发明***示意图。

附图9是本发明转接座示意图。

附图10是本发明塞件示意图。

附图11是本发明塞件示意图。

附图12是本发明架体示意图。

附图13是本发明架体俯视图。

附图14是本发明附图13架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碗体;2、筒体;3、架体;4、囊袋;5、转接座;6、密封套;7、通孔;8、光杆;9、托块;10、拉把;11、第一限位滑块;12、密封帽;13、活塞;14、塞管;15、翅板;16、介质;17、让位槽;18、第二限位滑块;19、上弧形板;20、下弧形板;21、第一滑槽;22、第二滑槽;23、第一条形孔;24、第二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脐带还纳器

脐带脱垂(prolapse of cord)当胎膜破裂,脐带脱出于胎先露部下方,经宫颈进入***内,甚至经***显露于外***。脐带先露(presentation of umbilical cord)又称隐性脐带脱垂,指胎膜未破时脐带位于胎先露部前方或一侧。其发生率为0.4%~10%。脐带脱垂对胎儿危害极大,因宫缩时脐带在先露与盆壁之间受挤压,致脐带血液循环受阻,胎儿缺氧,发生严重的宫内窘迫,如血流完全阻断超过7~8min,则胎儿迅速窒息死亡。

凡胎儿先露部与骨盆入口平面不能严密衔接,在两者之间留有空隙者,均可发生脐带脱垂。主要原因有:

1.异常胎先露是发生脐带脱垂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头先露约500例中有1例发生(仅占0.2%),臀先露则每25例中有1例发生(占4%),肩先露发生率更高,每7例中就有1例(占14%)。头位、臀位、横位三者发生脐带脱垂之比例约为l∶20∶70,可见脐带脱垂与异常先露有密切关系。臀先露中大多发生于足先露,而单臀先露常能与盆腔密切衔接,发生脐带脱垂者较少。枕后位、颜面位等异常头先露或复合先露,常不完全填满骨盆入口,在破膜后胎头才衔接,容易诱发脐带脱垂。

2.胎头浮动骨盆狭窄或胎儿过度发育,胎头与骨盆入口不相适应(头盆不称),或经产妇腹壁松弛常在临产开始后胎头仍高浮,胎膜破裂,羊水流出之冲力可使脐带脱出。尤其扁平骨盆,在先露部和骨盆入口之间常有空隙,且胎头入盆困难,胎膜早破,容易诱发脐带脱垂。

3.脐带过长或胎盘低置(或兼有脐带边缘性附着)如先露部与骨盆相称时,脐带长短并非脐带脱垂之主要原因,但当胎头不能接时,脐带过长即容易发生脱垂。据统计每10例脐带脱垂中有1例脐带长度超过75cm。脐带长度超过75cm者,发生脱垂可能性较脐带长度正常(50~55cm)者多10倍。

4.早产或双胎妊娠后者易发生于第2胎儿娩出前,可能均与胎儿过小、胎先露不能与骨盆入口严密衔接或胎位异常发生率高有关。

5.其他如早期破膜、羊水过多。后者在胎膜破裂时,因宫腔内压力过高,羊水流出太急,脐带可被羊水冲出而形成脐带脱垂。

临产前有影响先露衔接,致胎先露与骨盆入口之间存在较多空隙的因素均可引起脐带脱垂,如臀位、横位、骨盆狭窄、头盆不相称以及胎儿较小等。还有一些促成因素,如胎膜早破脐带过长、羊水过多等。脐带长度超过75cm发生脐带脱垂的机会为正常者的10倍。羊水过多时,羊膜腔内压力高,破膜时脐带易被冲出。

破膜后,胎心率突然变慢,脐带脱垂的可能性很大,应立即做肛查和(或)***检查,如发现宫口内有搏动的粗如手指的索状物即为脐带先露。如脐带脱出于宫颈口之外,脐带脱垂即可确诊。检查者的手触摸脐带搏动,可监测胎儿在宫内的情况。不能用力触摸以免加重脐带受压。

脐带脱垂往往伴随着脐带受压,脐带是胎儿的生命线,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抢救的及时性和处理的正确性就成了围生儿能否存活的关键。对应不同的情况,应对脱垂处理有不同的操作方案。若宫颈未完全扩张,胎心好,无剖宫产条件或产妇及家属不同意行剖宫产者,或者,在手术准备及进行期间如脐带搏动缓慢或停止,说明脐带受压,血运有受阻情况,除取臀高位外,应立即行脐带还纳术。目的是使脱出的脐带随肛管重新放入宫腔内,解除压 迫,确定脐带还纳成功,应迅速转送至有条件医院行剖宫产或进行催产处理。

脐带还纳有种种方法,原则上以迅速、简便、触动少为宜,可凭手术者之经验选用。手册上的纱布复位法是用无菌纱布将脱垂之脐带松松裹住,用手先将先露部推上,连同纱布一起将脐带团由空隙处送回宫腔,然后按压宫底,将胎头推下,在顶先露借助纱布块的堵塞,可防止脐带再度滑出。但此法一般用于宫口扩张较大者,否则纱布不易填入。显然需要还纳的情况下,其宫颈开口状况一般不好,故手册上给出的方法非常不实用。

现有一些医院采用自制的还纳器进行还纳,但是例如使用杆状的器具,前端辅助以固定的组件例如纱布捆绑等等,将脐带送入宫内。这种类似的还纳器的成功率一般较差,很少有医院选用。这主要是与脐带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脐带有一条较粗的静脉及2条旋绕在其外侧的动脉。因脐动脉是由4组平滑肌组成:1,内环层;2,内纵层;3,大盘旋;4,小盘旋平滑肌。其中内纵层平滑肌对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物质的反应不敏感、但对机械性刺激可发生明显收缩,甚至使血管完全关闭。当进行还纳术时手术者总是先对脐带进行固定,并企图将脐带还纳到宫腔内,超过先露部以上,在这个过程中,固定方式对脐带造成明显的异物和机械刺激(一般使用纱布系住),且在送入过程中,遇到逆向的阻力,就更使得脐带的固定位置产生拉扯,使得机械力和异物刺激更加明显,此时脐血管受到明显刺激而发生强烈收缩,以致使血流受阻迅速导致胎儿死亡。

上述原因造成了还纳的成功率很差,然而一旦遇到必然情况需要还纳,则还纳脐带就是妇产科人员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故我们必须直面这一技术难题,故我们力争通过对还纳工具的改进,以及对还纳术的优化,提高脐带还纳的成功率,从而保证如果遇到必须要实施脐带还纳的产妇的情况时,能够大幅度提高和保障围产儿的成活率,解决产科这一技术难题。基于上述的初衷考虑,我们科室合力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广泛咨询了相关行业技术人员的有效经验。从还纳工具的改进为切入点,设计出一种便于操作,且能够大幅度减少对于脐带机械刺激的,接触友好的还纳工具。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包括碗体1、筒体2、架体3、塞件、杆件;

为了方便描述,规定指向产妇的一端为前端,用于操作的一端为后端(视角与操作人员相同)。

所述碗体1、筒体2和架体3自前向后依次连接。

所述碗体1为U型的碗状结构,其前端端面上设有U型的凹腔,所述碗体1的底面中央设有转接座5,所述碗体1通过转接座5与筒体2连接,所述转接座5的前端与碗体1的后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转接座5的后端与筒体2固定连接,由于本示例考虑的是一次性医疗用品,不涉及再次使用的消毒等环节,故使用固定连接,不局限于本示例如果想作为可拆卸的结构,也可以,但是本示例整体都考虑使用抗菌塑料件组装,故已经将成本压缩到最低,相比其他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并不高,故为了方便打开无菌包装就能使用,便于储存,减少维护的成本和环节,避免消毒、存放等维护环节可能的污染概率,更具有实用性。

所述转接座5上居中的设有环形的橡胶密封套6,用于与杆体实现密封配合,具体结构后续详细陈述。所述转接座5上环绕密封套6环形阵列有3个通孔7,用于将碗体1内腔与筒体2内腔相连通。

所述碗体1内设有柔性的囊袋4,采用橡胶膜材质,具有拉伸延展性和很好的柔性,所述囊袋4的边沿固定在碗体1的前侧碗口的周向沿口上,所述囊袋4与凹腔的内壁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的囊体,所述转接座5与囊袋4内部相连通。

所述杆体包括直线延伸的光杆8,所述光杆8的前端设有托块9,所述光杆8的后端向上设有拉把10向下设有第一限位滑块11。

所述托块9如附图所示,是圆形的组件,且具有圆角设计,用于为纳入的脐带提供平滑友好的支撑接触面。所述托块9的前端端面固定在囊袋4的居中位置的里侧,从而当光杆8前推或后推的时候,能够改变囊袋4的形状。当后推到碗体1底部的时候,囊袋4能够形成与凹腔相适应的U型凹陷结构。

所述筒体2为具有圆柱体空腔的空心管筒结构,所述筒体2的后端设有螺纹配合的密封帽12,所述架体3的前端固定在密封帽12上。

所述塞件设置于筒体2内,所述塞件包括活塞13、塞管14、翅板15;

所述活塞13用于与筒体2的圆柱形空腔活塞13配合,从而位于活塞13前端的筒体2内空间(即为容纳腔)与囊袋4形成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空间,在这个独立的空间内,灌注有介质16,本示例中使用液态油介质16,不局限于本示例,也可以使用水剂介质16如水,或气体介质16如空气、氮气等。使用液态的介质16能够加热,在使用本装置之前,为了降低不适,避免刺激,现将本工具放在微波炉或隔水加热,使液体介质16升温到体温左右,再与脐带接触能够大大降低刺激。

由于囊袋4、凹腔与活塞13前端的筒体2所形成的是独立密封空间,故活塞13的推动能够改变液体介质16的位置。当活塞13后退到筒体2后端的时候,介质16位于筒体2内,而囊袋4为空憋的真空结构。当活塞13推至筒体2前端的时候,介质16被推送到囊袋4内,囊袋4被介质16填充鼓起为充盈状态。

所述塞管14的前端与活塞13的后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赛管的顶面和底面均贯穿的设有让位槽17,所述让位槽17沿塞管14的长度方向居中延伸,用于为拉把10和第一限位滑块11让位。

所述活塞13的中央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用于贯穿光杆8,所述配合孔能够在保持密封的情况下使光杆8在孔内前后滑动。

所述翅板15为两个,左右相对的固定在塞管14的后端。

所述翅板15的底面上设有第二限位滑块18。

所述架体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筒体2的长度方向相对应,包括上弧形板19和下弧形板20,所述下弧形板20的底侧端面为弧面,与筒体2衔接流畅,不会划伤产妇。

所述架体3的顶面端面上延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槽21和第二滑槽22,所述第一滑槽21居中设置并与第一限位滑块1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槽22左右相对第一滑槽21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滑槽22与第二限位滑块18滑动连接。方便对塞件和杆件的周向进行限位,并对装置运行进行定位和便于操作。

所述上弧形板19的顶侧端面为与下弧形板20相吻合的弧面,所述上弧形板19与下弧形板20可拆卸卡接,便于安装加工。所述下弧形板20的后端设有向下翻折的曲面设计,呈喇叭口状,用于方便持握和挡在产道外部。

所述上弧形板19的顶侧居中的设有第一条形孔23,所述上弧形板19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条形孔24,所述拉把10贯穿第一条形孔23且其顶部暴露在外部,所述翅板15通过贯穿第二条形孔24也暴露在外部,方便拉拽操作。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方法,对上述工具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破膜后发现脐带脱垂时,应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确定孕妇若宫颈未完全扩张,胎心好,无剖宫产条件或产妇及家属不同意行剖宫产者,产妇取头低臀高位,如果有先露情况,先将先露推回,并用手支撑,另外人员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详解如下:

1)将带包装的脐带还纳器放入微波炉或热水烫热,进行预热(根据现场条件灵活选择);

2)打开独立无菌包装的本脐带还纳器,使碗体1的开口冲向产妇;

3)通过控制拉把10来控制杆件,通过控制翅板15来控制塞件。

保持初始位置为塞件后推,使介质16油保持在筒体2内,从而囊袋4是空憋的状态。

保持初始位置为杆件前推,使托块9与碗体1的碗口齐平或伸出碗口。

4)将脐带消毒后放入托块9上,或,碗口处;

5)使杆件后推,脐带则应消毒后,让脐带缓慢落入碗口内由囊袋4构成的凹腔内;

6)落入适当部分脐带后,前推塞件,使介质16油进入囊袋4,从而在脐带周围轻柔湿度的包裹住脐带,起到适度的固定效果;

7)将本工具在手的引导下,轻轻的送入产道至宫内;

8)回退塞件,让囊袋4空憋,解除对脐带的裹束;

9)前推杆件,将脐带推出碗部,完成还纳。

使用本工具实施上述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整个过程对脐带的接触、固定、送入、释放,对脐带均不会造成明显的机械刺激,通过囊袋4的裹束来包裹住脐带,相比用纱布拴住等方式对脐带的刺激要小的多。

第二,囊袋4在固定前空瘪,再固定时通过介质16油充盈,而介质16油在加热的时候被升温到体温,从而对脐带的包裹不但柔软温和,而且温度适宜。

通过上述两个方面使用本工具固定脐带,能够显著的降低对脐带的刺激,基本不会引起收缩,解决医护人员实施还纳术的顾虑。提高围产儿的分娩成活率。

还纳成功,胎儿窘迫好转,应果断选择剖宫产术,最好勿再搬动,必要时用手或纱布卷填堵于宫颈口,即就产房进行。还纳后胎心音仍不佳甚至消失者,或还纳不成者,唯有保障母体安全,注意防止产后感染。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妇产科紧急助产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