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的惯性动力发生器

文档序号:1733583 发布日期:2019-12-20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发电机的惯性动力发生器 (Inertial power generator of generator ) 是由 林国江 于 2019-10-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机的惯性动力发生器。该发生器包括底座、轴承,轴承设在底座上,其中在两个轴承上的主轴上设有间隔均等的摆锤轮体,每个摆锤轮体以主轴为中心通过摆臂辐射分布有相同质量相同半径的摆锤构成,在摆锤外围设有圆形机壳,并与摆锤之间存有间隙。所述圆形外壳内侧面设有线圈绕组,所述摆锤表面上设有强磁性钕磁铁,线圈绕组与钕磁铁相互配合作用构成无刷电机工作模式。所述圆形外壳内侧面可用强磁性钕磁铁替换线圈绕组,与摆锤表面上强磁性钕磁铁相互配合,构成同极相斥作用的驱动工作模式。在所述主轴上还设有双向电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廉、节能增效的发电机惯性动力发生器。(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ertial power generator of a generator. The generator comprises a base and bearings, wherein the bearings are arranged on the base, pendulum bob wheels with equal intervals are arranged on main shafts on the two bearings, each pendulum bob wheel body is formed by distributing pendulum bob with the same mass and the same radius by taking the main shaft as a center through swing arm radiation, a circular casing is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y of each pendulum bob, and a gap is reserved between the circular casing and each pendulum bob. The inner side surface of the circula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coil winding, the surface of the pendulum bob is provided with a strong magnetic neodymium magnet, and the coil winding and the neodymium magnet are mutually matched to form a brushless motor working mode. The inner side surface of the circular shell can replace a coil winding by a strong magnetic neodymium magnet, and the inner side surface of the circular shell is matched with the strong magnetic neodymium magnet on the surface of the pendulum bob to form a driving working mode with homopolar repulsion action. The main shaft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bidirectional mot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the generator inertial power generator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ce, practicability, low cos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一种发电机的惯性动力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机的动力装置,尤其是一种发电机的惯性动力发生器。

背景技术

据2018年国家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电力来源百分之七十三还是依赖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只占了百分之十八的份额,核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受各种因素影响占比较少。火力发电不但消耗很多的煤炭资源,而且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污染源,如果对我国现有的水力资源加以改造,把每一个水电站的发电效率提高5-10倍以上,就可以完全满足我国的电力需求,从而能逐渐淘汰火力发电站。如果这项技术能在全球电力行业和电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可以对地球资源起到有效节约,对全球变暖、空气质量日益变差等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也能得到有效改善。

本发明的惯性动力发生器则是为了改善目前我国水力、火力发电效率低下问题,并且在结构上也优于他们的发明,他们的发明采用的是利用飞轮作为重力惯性发生装置,而我采用的是摆锤加摆臂结构,将旋转半径加大,能获得更大的重力惯性,并且把每一个惯性动力发生器都制成无刷电机,使它们自身能产生动力,利用这组惯性动力发生装置高速旋转产生的惯性动能,把输入动能放大,带动更大功率的发电机工作,用最少的动能输入,以最大效率获得最大的发电量。

本发明同样可用于电动汽车领域,使电动汽车能实现自发电、自充电,不需要依靠外接电源充电,能随时随地自己给自己充电,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续航里程短,免接外部电源充电,零成本、零污染、降低汽车使用成本等问题,提高使用便捷度。

这种惯性动力发生装置可以和水轮机、电机、火力蒸汽机、柴油机等能提供持续动力输出的动力源配合使用,则会大大减少损耗,提高发电机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廉、节能增效的发电机惯性动力发生器。

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解决的:包括与该发生器配合的发电机、底座、轴承,轴承设在底座上,其中在两个轴承上的主轴上设有间隔均等的摆锤轮体,每个摆锤轮体以主轴为中心通过摆臂辐射分布有相同质量相同半径的摆锤构成,在摆锤***设有圆形机壳,并与摆锤之间存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外壳内侧面设有线圈绕组,所述摆锤表面上设有强磁性钕磁铁,线圈绕组与钕磁铁相互配合作用构成无刷电机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外壳内侧面可用强磁性钕磁铁替换线圈绕组,与摆锤表面上强磁性钕磁铁相互配合,构成同极相斥作用的驱动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在所述主轴上还设有双向电机。

本发明是通过在发电机和输入动力之间,安装一组惯性动力发生装置,以达到降低成本,节能增效的有益效果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惯性动力发生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惯性动力发生器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钕磁铁和线圈的组合方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惯性动力发生器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钕磁铁和钕磁铁的组合方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惯性动力发生器内部钕磁铁和钕磁铁的组合排列结构工作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惯性动力发生器内部钕磁铁和钕磁铁的组合排列结构非工作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组合式惯性动力发生器与发电机及齿轮传动动力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组合式惯性动力发生器与发电机及外部动力的组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组合式惯性动力发生器(半径不同)与发电机及外部动力的组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冲击式水轮机作为外部动力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组合式惯性动力发生器与河坝式水电站组合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组合惯性动力发生器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包括与该发生器配合的发电机1(在其它示意图中标出),底座2、3、4,轴承5、6,轴承5、6分别设在底座2、3上,其中在两个轴承5、6上的主轴7上设有间隔均等的摆锤轮体,每个摆锤轮体以主轴7为中心通过摆臂14辐射分布有相同质量相同半径的摆锤8构成,在摆锤8***设有圆形机壳9,并与摆锤8之间存有间隙,圆形机壳9由底座4支撑。

如图2所示,所述圆形外壳9内壁面设有线圈绕组10,所述摆锤8表面上设有强磁性钕磁铁11,线圈绕组10与钕磁铁11相互配合作用构成无刷电机工作模式。

如图3所示,所述圆形外壳9内壁面可用强磁性钕磁铁12替换线圈绕组10,与所述摆锤8表面上强磁性钕磁铁11相互配合,构成同极相斥作用的驱动工作模式。

在所述主轴7上还设有双向电机13。

如图1所示,该图所展示的是本发明的核心部分惯性动力发生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摆锤8由质量较重的铁块或铅块制成,通过摆臂14与主轴7相连,本图所演示的是四个体积和质量相同的摆锤8通过摆臂14呈十字对称安装在主轴7上。摆臂14的长度决定该惯性动力发生器的旋转速度和摆锤8所产生的惯性动能,摆臂越长,惯性动力发生器的旋转半径就越大,摆锤产生的惯性动能就越大,同时转速会变慢。反之摆臂越短,转速就越快,但摆锤8所获得的惯性动能就会变小。所以摆锤8的重量和摆臂14的长度要根据不同规格大小的电站而量身定制。使惯性发生器和电站完美匹配,发挥最佳的发电效果。根据不同的电站规模,摆锤8的重量在几吨—几十吨之间,摆锤的旋转直径在3米-10米之间,因为惯性动力发生器质量较重,在摆锤8两侧有两个专用的负重轴承5、6,主轴7穿过其中,使摆锤8在旋转时的摩擦系数降到最低。在主轴7上安装一个双向电机13,在惯性动力发生器启动时,需要强大的外力推动,这时双向电机13转换成电动机,帮助惯性动力发生器启动。当惯性动力发生器运行稳定,依靠外部动力就能正常工作时,可将双向电机13转换成发电机发电,双向电机13除了帮助惯性动力发生器组启动功能外,还能起到调节作用,当外部动力充裕时,双向电机13转换成发电机发电,当外部动力不足时,双向电机转换成电动机,协助外部动力,保证发电机组正常工作。

为了提高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可以将多个惯性动力发生器串联使用(如图6所示),在主轴7的两端各有接头15和接头16,通过这两个接头将每个独立的惯性动力发生器连接在一起,同时也和外部动力和发电机相连,为了提升连接头的咬合力,接头15有一个突出的榫头、接头16有一个内凹的卡口,每个惯性动力发生器主轴7上接头15和16与另一个惯性动力发生器主轴上接头连接。榫头卡进卡口内再用螺丝固定,使整个惯性动力发生器组的主轴牢固的连在一起,更加高效安全的工作。

如图2所示,该图展示的是惯性动力发生器摆锤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在机壳9的内壁面绕上线圈绕组10,通电后可产生磁性。

在摆锤8的表面装上磁性极强的钕磁铁7,摆锤8和机壳9之间保留一定的间隙,机壳9上的线圈绕组10通电后产生磁性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推动摆锤8旋转,把惯性动力发生器变成为一个无刷电机。

用于电站发电时,为提高电站发电效率,使用的主要动力源以没有能源浪费的水轮机为最佳选择。机壳9上的线圈绕组,只是在摆锤8高速旋转时提供一股很小的推动力,推动摆锤摆动,辅助外部动力的不足。如果损耗电力过多,整个惯性动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就会下降,所以在用于电站发电时,机壳9上的线圈绕组10,不必要太多,只需要有能维持摆锤高速旋转的推动力即可,把电力损耗降到最低。

如图3所示,该图展示的是惯性动力发生器摆锤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该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和图2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图2所采用的是线圈加钕磁铁工作方式,而本方案采用的是钕磁铁对钕磁铁的方式。在机壳9的内壁面安装钕磁铁12替换线圈绕组10,在摆锤8的表面按很小的倾斜角度安装上钕磁铁11,安装在摆锤8上的钕磁铁11是固定的。安装在机壳9内的钕磁铁12是活动的,可以通过机械控制其翻转。图4、图5所展示的是摆锤表面和机壳内部的钕磁铁安装结构局部放大图,图4所演示的是惯性动力发生器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钕磁铁11固定安装在摆锤8表面带很小倾斜角度的卡座上,钕磁铁12安装在机壳9内壁面可活动的卡座上。在惯性动力发生器工作时,机壳9内的钕磁铁12通过机械控制向前倾倒,使钕磁铁12前半部伸出机壳2,后半部依然在机壳9内,使钕磁铁12呈现一种前倾角度和摆锤8表面的钕磁铁11呈平行状态如图4所示,两面磁铁同极相向,机壳9的钕磁铁12推动摆锤8表面的钕磁铁11不断的向前运动,通过调节机壳9内部的钕磁铁12的倾斜角度和与摆锤表面钕磁铁11的距离,可控制摆锤8的转速,在摆锤8高速旋转时,对摆锤8产生一股持续的推动力,辅助外部动力,使惯性动力发生器组持续稳定工作。在惯性动力发生器不工作时,钕磁铁12呈竖直状态隐藏于机壳9内(见图5),这时两面磁铁拉开距离不同极相对。这种方案利用磁铁自身的磁性推动摆锤工作,不会损耗额外电力,所以它的发电效率相对上一种方案会更高一些,但在长期使用过程,可能会产生磁铁磁性衰竭问题,需要经常更换钕磁铁,后期维护成本会更高些。

实施例1

如图6所示,由三个串联组合的惯性动力发生器与发电机及齿轮传动动力构成的发电系统。该实施例包括外部动力17、惯性动力发生器18、19、20、发电机1、启动电机21,通过主轴7将外部动力17和各个惯性动力发生器及发电机1连成一体,绕主轴7同步旋转工作,带动发电机工作。这种组合方式对初步启动要求的动力非常大,比较适合于一些小型的电站,惯性动力发生器不宜使用过多,也不宜使用过大。

在启动过程中,首先升高液压底座24、把启动电机21上的齿轮23和发电机组上的齿轮22相啮合,同时将外部动力17、启动电机21、双向电机13及各个惯性动力发生器机壳内线圈的功率调到最大,四股力量同时发力,在短时间内使各个惯性动力发生器的摆锤进入高速旋转状态,发电机10也同时开始发电,这时所损耗的动能和电力会大于发电机所产生的电力。在发电机组运行几分钟后,惯性动力发生器18、19、20内的摆锤达到高速稳定的转速,每一个惯性动力发生器都能产生惯性动能,这时将液压底座24下降,使启动电机21上的齿轮23和发电机组上的齿轮22脱离,把双向电机13转换成发电机,再把外部动力17的动能和惯性动力发生器机壳内线圈功率下调,调节至能刚好维持惯性动力发生器组正常发电工作即可。利用惯性动力发生器产生的惯性动能将外部动力17的动能放大,用很少的能量输入带动更大功率的发电机发电,从而有效提升传统电站的发电效率。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该图所展示的是三个串联惯性动力发生器组与发电机及外部动力的组合方式。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首先,外部动力17带动惯性动力发生器18旋转工作,惯性动力发生器18机壳线圈绕组通电产生磁性,双向电机13a转换成电动机,三股力量同时发力,在短时间内使惯性动力发生器18的摆锤高速旋转,使其产生惯性动能,这时只有惯性动力发生器18处于旋转工作状态,惯性动力发生器19、20和发电机1,通过离合器25a断开连接,不同步旋转,当惯性动力发生器18的摆锤达到稳定转速,能产生惯性动能时,将惯性动力发生器18、19之间的离合器25a闭合,将外部动力17和惯性动力发生器18产生的惯性动能,经主轴7一起传送给惯性动力发生器19,同时惯性发生器19机壳上的线圈绕组通电产生磁性,双向电机13b转换成电机通电工作,三股力量同时推动惯性动力发生器19的摆锤高速旋转工作,使其在短时间内达到稳定转速,产生惯性动能。这时的工作状态是,外部动力17和惯性动力发生器18、19是同步工作的,惯性发生器19后面的惯性动力发生器和发电机通过惯性动力发生器19、20之间的离合器25b断开连接不同步工作。用上述方法将最后的惯性动力发生器20激活,使双向电机13c转换成电机通电工作,3个惯性动力发生器18、19、20高速稳定旋转,产生惯性动能。最后,外部动力17的动力经过各个惯性动力发生器的逐步放大,将发电机1和最后一台惯性动力发生器20之间的离合器25c闭合,带动发电机工作,完成一次启动工作,在惯性动力发生器组进入稳定工作状态后,如果此时外部动力17动力充裕,可将各个惯性动力发生器的双向电机转换成发电机,同时将各个惯性动力发生器机壳线圈绕组的电流下调,通过外部动力17和各个惯性动力发生器机壳线圈的电流大小,来调节发电机组的工作状态。

本方案适用于外部动力源比较充裕的中大型发电站,和图8所示中大型拦坝式河流水电站及中大型水库电站是最佳组合。惯性动力发生器的使用台数也不受限制,理论上,使用的重力惯性发生器越多,就能将外部动力放的越大,从而能带动更大功率发电机工作。这套方案利用离合器完美解决了惯性动力发生器组的启动问题,在本图中,只画出了三台重力惯性发生器,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电站规模和实际情况,使用更多台重力惯性发生器,从而将电站的发电效率提到最高。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该图所展示的是三个串联惯性动力发生器与发电机及外部动力的第三种组合方式,该实施案例和图7所示案例的结构、启动方式、工作方式是完全一样的,同样是采用离合器连接方式,在这里就不重复叙述,和图7所示案例不同点在于各个惯性动力发生器的体积和重量都是不同的,从外部动力端到发电机端是逐个放大的。上个方案较适用于外部动力强劲的中大型电站。而本方案则较适用于外部动力较弱的中小型电站,用逐级放大惯性动力发生器的办法来解决外部动力不足问题。

本方案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首先外部动力17带动惯性动力发生器18旋转工作,惯性动力发生器18机壳上的线圈绕组通电产生磁性推动摆锤旋转,同时双向电机转化成电动机。三股力量同时调至最大功率,使重力惯性发生器18的摆锤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转速,使其产生惯性动能。这时惯性动力发生器18后面的各个重力惯性发生器和发电机通过离合器断开连接,不同步旋转工作,当惯性18发生器18摆锤达到稳定转速能产生惯性动能,把外部动力17放大后,将重力惯性发生器18、19之间的离合器闭合,惯性动力发生器19、20之间的离合器依然断开,将重力惯性发生器19的机壳线圈绕组通电产生磁性,推动摆锤向前运动,同时把双向电机转换成电动机,三股力量同时调制最大功率推动惯性动力发生器19的摆锤高速旋转,使其产生惯性动能,将外部动力进一步放大。用此方法依次带动此后的惯性动力发生器.将外部动力17放大至原来动力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以上,可以带动更大功率的发电机发电工作,从而实现在原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大大提升发电站的发电效率。

在惯性动力发电机组运行稳定之后,将各个惯性动力发生器自带的双向电机转换成发电机发电,来增加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通过调节外部动力17和各个惯性动力发生器机壳上的线圈绕组的电流大小来维持惯性动力发生器稳定工作。在外部动力不足时,可将各惯性动力发生器自带的双向电机转换为电动机,来协作发电机组的稳定工作。在此方案中,将惯性动力发生器逐个放大,可有效解决外部动力不足问题,较适用于一些中小型的混流式水力发电站和河床式水电站。

在以上实施例1、2、3中的惯性动力发生器内部结构均采用钕磁铁和线圈的组合方式。

实施例4

如图9所示,该图所展示的是冲击式水轮机作为外部动力源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案例包括蓄水水库26、主压力管27、辅压力管28、水轮机29,水轮机29安装在底座30上,通过主压力管27将水轮机29和蓄水水库26相连,主压力管27底端通过接头31和水轮机29的主入水口相连,在主压力管27的末端位置延伸出一根辅压力管28,通过接头32和水轮机29辅入水口相连接。在主压力管27和辅压力管28上分别安装有阀门33、34,主压力管27上的阀门33安装在辅压力管28的入水口下方,阀门33、34可以分别控制主、辅压力管内的水流,主压力管27内的水流进入水轮机29蜗壳内,从蜗壳内A、B、C、D四个出水口形成高压水流喷出,冲击水轮机叶片35使其转动,辅压力管28内的水流从水轮机蜗壳内E出水口形成高压水流喷出,冲击水轮机叶片35使其转动,水流冲击叶片35形成的强大动力经主轴36传送到惯性动力发生器组,带动发电机组工作发电。

这类高水头蓄水式水电站,如果规模较小的可以和图6所示的各惯性动力发生器之间直接相连的惯性发生器配合使用。规模较大的可以和图7、图8所示的利用离合器连接的惯性发生器配合使用。同时为增加电站的发电效率,可以利用同一个水库资源建造多台这类重力惯性发电机组设备,将资源最大化利用,用此方法甚至可以将原电站的发电量提高10—20倍以上。

实施例5

如图10所示该图所展示的是河坝式惯性动力发生器水电站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案例包括拦河坝37、水轮机29、惯性动力发生器组18、19、20和发电机1,水轮机29、惯性动力发生器组18、19、20、发电机1都安装在底座上,拦河坝37将河水水位抬高,在拦河坝37底部有入水口38,入水口38前端有拦污栅栏39,防止大型的物体进入入水口,损坏水轮机29,在拦河坝37的上部有阀门40,通过钢索控制闸门41的升降,升起闸门41水流从入水口38进入推动水轮机29转动,水流从尾水管道42流入下游河滩,水轮机29的主轴36和惯性动力发电机组的主轴7头上各有一个锥形齿轮43和44,两个锥形齿轮相互啮合,将水轮机竖向的动能转化成横向的动能。图中虚线所标示部分是图4、图5、图6所示的惯性动力发生器和发电机,每个惯性动力发生器和发电机通过主轴7相连。

本方案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首先建立拦河坝37将上游水位抬高,通过阀门40将闸门41打开,使被拦河坝栏截的水流45进入入水口38,冲击水轮机叶片使水轮机29转动,水流通过水轮机29进入尾水管42,流入下游河滩,水流冲击水轮机29产生的动力,经过水轮机的主轴36上的锥形齿轮43和惯性动力发生器组主轴7上的锥形齿轮44两者相互啮合,把水轮机竖向的动力,转换成横向的动力,从而实现惯性动力发生器组能够旋转工作,产生惯性动能。

这类河床式水电站,水量充沛,流量大,它不能像冲击式水轮机那样利用主、辅管道来启动发电机,它和图(5)、图(6)所示的利用离合器连接的重力惯性发电机是完美组合,利用水轮机4产生的强大动力逐个带动惯性动力发生器工作,使其产生惯性动能,最后通过的多个惯性动力发生器将水轮机29的动能放大数倍以上,从而实现带动更大功率发电机发电。

实施例6

如图11所示,该图所展示的是用于电动汽车的惯性动力发生器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包括惯性动力发生器18a、19a、20a、18b、19b、20b,变频电机46、发电机1、机壳箱体47a、47b、风轮叶片48a、48b。通过主轴7将变频电机46和两组惯性动力发生器连成一体,以主轴7为轴心旋转,主轴7的一端连接变频电机46,另一端连接皮带轮56,皮带轮56通过皮带49与发电机1上的皮带轮50相连。用于汽车发电的惯性动力发生器,置于汽车前部的发动机仓内,由于空间有限,惯性动力发生器的体积较小,一般飞轮直径在50cm-80cm之间,所以可将图2、图3所演示摆锤连成一体制成飞轮,增加飞轮重量,增强惯性动力发生器的惯性动能,根据需要也可将每个腔体内三个独立的惯性飞轮连成一体,变成一个大飞轮。每个腔体内的惯性飞轮通过主轴7将它们连成一体,在机壳箱体47a、47b之间主轴7上设有皮带轮51,在风轮叶片48a、48b之间设有皮带轮52,通过皮带53把皮带轮51和皮带轮52相连,风轮叶片48a和48b的两端各有两个配重铁块54a和54b。变频电机46通过卡座55固定在机壳箱体47a的外侧表面,风轮叶片48a和48b通过卡座57、58分别固定在在机壳箱体47a、47b上方,机壳箱体47a、47b和发电机1通过底座固定在汽车发动机仓的底板上。

惯性飞轮内部结构不同有三种工作模式,第一种工作模式、在每个惯性飞轮的外表面装上钕磁铁,在与每个飞轮相对应机壳箱体47a、47b的内部面绕上线圈,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推动惯性飞轮旋转,将每一个惯性飞轮都制成无刷电机,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机壳内线圈绕组的电流大小来控制飞轮的转速,缺点是惯性动力发生器在运转过程中会损耗一部分电力,产出能效比会下降。第二种工作模式、在每个惯性飞轮的外表面和与每个飞轮相对应机壳箱体47a、47b 的内部面分别装上钕磁铁,两面磁铁同极相向,呈很微小的角度安装,利用机壳箱体47a、47b上的钕磁铁推动惯性飞轮上的钕磁铁向前运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没有能源消耗可以将惯性动力发生器的发电效率提到最高,缺点是磁铁之间的排斥力量有限,仅仅依靠这股力量可能无法带动动力惯性发生器正常工作。第三种工作模式、结合上述两种组合方式,左边腔体内18a、19a、20a三个飞轮,其中18a和20a飞轮按钕磁铁对钕磁铁的组合,19a飞轮按钕磁铁对线圈的组合。同样、右边腔体内18b、19b、20b三个飞轮,其中18b和20b飞轮按钕磁铁对钕磁铁的组合,19b飞轮按钕磁铁对线圈的组合。这种混合的组合方式即能有效的节约电能,又能通过控制19a、19b飞轮线圈电力的大小,带动飞轮高速旋转,产生足够的惯性动能带动发电机1工作,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组合方式。

汽车用惯性动力发生器内部结构是这样工作的,首先通过汽车电池给大功率变频电机46和机壳箱内的线圈绕组通电,将两者的功率调至最大,在短时间内使两个机壳箱体内的惯性飞轮高速旋转,使惯性飞轮产生惯性动能,在带动惯性飞轮运转的同时,皮带轮48通过皮带49带动发电机1上的皮带轮50,带动发电机1工作发电。风轮叶片48a、48b有两种用途,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发电机工作时,皮带轮51通过皮带53,带动皮带轮52,带动风轮叶片48a、48b旋转产生风力,为发电机组散热。在汽车处于运动状态发电机工作时,因为空气阻力会产生很大的风力,利用汽车发动机舱前部的中网,将汽车迎面产生的风力,通过导管引流到风轮叶片48a、48b上,使风轮叶片48a、48b高速旋转,风轮叶片48a、48b产生的风力动能经皮带轮52、皮带53传导给主轴7上的皮带轮51,为惯性动力发生器提供一股外部动力,从而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进一步降低变频机46和机壳线圈绕组的电力输出,使惯性动力发生器的发电效率更高,能有效的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风轮叶片左右两端的配重铅块54a、54b,可以增加风轮叶片的配重,在风轮叶片转动时,提供一定的惯性动能,使风轮叶片可以更高效的发挥作用。

当惯性飞轮达到稳定转速,惯性动力发生器能带动发电机稳定发电时,因为惯性飞轮旋转产生的惯性作用,这时只需要一股很小的外力推动就能维持惯性飞轮的转速,这时可将变频电机46和机壳箱体内线圈的电量慢慢降下来,只需要保留能使惯性飞轮能持续稳定工作的电量即可,依靠惯性飞轮产生的惯性动能继续带动发电机1工作,从而实现了所产生的电力大于消耗的电力。如果仅依靠机壳箱体内线圈通电与磁铁产生的磁性就能维持惯性动力发生器带动发电机稳定发电,可将变频电机46在完成启动任务后与惯性动力发生器断开连接,变频电机只起到帮助启动的作用。如果机壳箱体内线圈通电与磁铁产生的磁性产生的磁性不足以维持惯性动力发生器带动发电机稳定发电,变频电机则共同参与维持惯性动力发生器正常工作。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太阳能跨临界二氧化碳朗肯循环与压缩空气储能耦合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