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针和针织系统

文档序号:174001 发布日期:2021-10-29 浏览:6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针织机针和针织系统 (Knitting machine needle and knitting system ) 是由 J·绍特 U·施廷格尔 于 2020-01-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针(1),其至少包括如下特征:用于形成线圈的针钩(2),其在杆(3)的纵向方向(z)上限制杆(3)且该针钩终止于针钩尖部(4),和在杆(3)的纵向方向(z)上紧随针钩(2)的第一驱动区段(33)。针织机针(1)的特征在于用于将针钩(2)与第一驱动区段(33)分开的预设断裂区段(9)。预设断裂区段(9)由在纵向方向(z)上延伸的杆(3)的区段形成。预设断裂区段(9)完全处在第一杆区段(10)中,第一杆区段在杆(3)的纵向方向(z)上在针钩(2)的尖部(4)与第一驱动区段(33)之间延伸。此外,要求保护一种针织系统(15),其具有带有预设断裂区段(9)的至少一个针织机针(1)。(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eedle (1) for a knitting machine, comprising at least the following features: a hook (2) for forming a loop, which constrains the rod (3)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z) of the rod (3) and which terminates in a hook tip (4), and a first drive section (33) following the hook (2)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z) of the rod (3). The knitting machine needle (1) is characterized by a predetermined breaking section (9) for separating the hook (2) from the first drive section (33). The predetermined breaking section (9) is formed by a section of the rod (3) extending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z). The predetermined breaking section (9) is located completely in a first lever section (10) which extend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z) of the lever (3) between the tip (4) of the needle hook (2) and the first drive section (33). Furthermore, a knitting system (15) is claimed, which has at least one knitting machine needle (1) with a predetermined breaking zone (9).)

针织机针和针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针(Strickmaschinennadel)和一种针织系统。针织机针在许多不同的实施方案中已知。针织机针被插入到针织机中且经常经由针织机针的一个或多个脚部在针织机的针床的通道中被移动。为此,针织机针的脚部与在针织机处的三角配合作用。尤其在快速运转的针织机的情形中,针织机针在此经受强烈的加速。具有针舌(Zunge)的针织机针经常得到使用(“舌针”)。针舌实施大量快速的摆动运动,其用于与针钩一起形成线圈。由于该摆动运动的高动态,在快速运转的针织机的情形中在线圈形成时可能出现缺陷。这样的缺陷由于在针钩和针舌处不可避免发生的磨损而被促进。针钩和针舌布置在针织机针的前端部处且经由杆与针织机针的脚部相连接。

背景技术

在一些针织机类型中在织针的脚部与三角(Schloss)或者选择部件(Auswahlteile)之间发生碰撞。为了抑制损伤形成或至少削弱该损伤形成,JP62191888U和EP1424416A1建议如下:以预设断裂部位(Sollbruchstelle)加载针织机针的脚部,以便脚部在形成更大损伤之前断裂。CN2534208Y也指出类似的预设断裂部位。额外地,在CN2534208Y中所示出的针指出一种在针舌后备(Zungenrücklage)的位置下方的在针杆的底面中的凹口(Kehle)。这样的凹口用于在线圈在处于后备中的针舌上滑动的情形中对线圈的张力卸载。当已存在的针织物(优选先前的线圈)接合到该凹口中时,该张力卸载发生。这样的用于张力卸载的凹口在针织机针的许多实施方案中可在针舌后备位置的下方或紧邻针舌后备位置被找到。这些凹口不是预设断裂部位,因为凹口刚好注定不会通过纱线施加到针钩上的力而以值得注意的概率断裂。

DE1635837A1指出了一种针,其在杆处装备有应防止冲击波从脚部传递到针钩上的区段。这些区段可构造成带有经改变的机械特性的区段或构造成带有针横截面的降低的区段。这些特殊区段在每个实施例中实施在杆的在其处杆具有其最大高度的部位处。因此其刚好不是预设断裂部位,因为杆刚好在这些位置处不以较大的概率断裂。

DE4320956A1和DE19503048C2指出了在缝纫针或者织针处的预设断裂部位。

最近,尤其在细长的针织机针的情形中,由于杆的相邻区域的脚部与三角的碰撞发生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补救该问题。

该目的通过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针和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针织系统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针织机针包括用于形成线圈的针钩,其在杆的纵向方向上限制杆或者说在该处开始,且该针钩终止于针钩尖部。在杆的纵向方向上,第一驱动区段紧随针钩。力从针织机的三角件传递到针织机针的驱动区段上,以用于移动针织机针。驱动区段可构造成脚部,其在杆的正高度方向上超出杆。驱动区段可由联结部位(Kupplungsstelle)形成。在该情况中,联结元件一般而言具有脚部且用于移动针织机针的力以已知的方式作用到针织机针的联结部位上。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针织机针可包括针舌。针舌可被如此可转动地铰接在杆处,使得其在其闭合位置中封闭针钩的内部空间且针舌的尖部在其后备位置中在杆的纵向方向上朝向第一驱动区段指向。针舌在杆处可被可转动地支撑在构造在杆处的销栓、铰链或轴上。

根据本发明的针织机针的特征在于用于将针钩与第一驱动区段分开的预设断裂区段,其由杆的在其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区段形成。“区段”在当前文献的语言中在针的纵向方向上具有多于无穷小的伸展。预设断裂部位完全处在第一杆区段中,该第一杆区段在杆的纵向方向上在针钩的尖部与第一驱动区段之间延伸。

令人感到意外地证实如下,即,在针床和三角处的损伤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预设断裂区段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该预设断裂区段关于针织机针的杆发挥其作用且引起其在针钩与第一驱动区段之间的断裂。

预设断裂区段在针织机针的纵向方向上具有非无穷小的伸展。当针在针床中的运动被阻碍或线圈的脱圈失败时,针织机针以很大概率在预设断裂区段处由于通过纱线可传递的力断裂。在当前文献的意义中,针织机针的杆在其整个纵向延伸部上延伸。该杆仅可被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段。杆的端部区段形成针钩且邻接于该针钩具有在针织过程中与纱线可达到接触的区段。此外,该杆包括经由其引入针织机针的运动的区段(驱动区段或脚部)。处在上述区段之间的区段例如用于(在针床中)引导针织机针且连接上述功能区段。预设断裂区段有利地处在杆的用于引导和连接其它功能区段的功能的区段中。该杆可具有带有不同高度的区段。不同高度的杆的区段可在过渡点处过渡到彼此中。第一过渡点可布置在驱动区段附近。第二过渡点可布置在针钩附近。第二过渡点在纵向方向上可如与在针舌的后备位置中的针舌尖部两倍或三倍远地与针钩尖部间隔。第二过渡点与针钩尖部的间距也可采取在上述值之间的任意值。

针织机针可具有如下预设断裂部位,其被设定成使得针钩可与第一驱动区段通过作用在针钩处且小于在其中结构相同的针在没有预设断裂区段的情况下被永久变形的力的80%的力被分开。预设断裂部位可尤其设定成使得当相应的力沿负高度方向作用在针钩处时,针钩可与第一驱动区段分开。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在此清楚的是,至少纱线的直径(“细度”)相对针的断裂强度处在某一比例中且该断裂强度当然也由针的细度被随之确定。该细度还确定待应用的纱线的最大直径。纱线的抗拉强度当然也决定性地取决于纱线直径,从而使得细度总的来说是对预设断裂区段的设计具有较大影响的针特性。针织机针的细度(或“规格(Pressung)”)可通过针织机针从其中被冲压出的带的厚度来确定且可沿针织机针的宽度方向被测量。在带有0.4mm规格的针中,力(在所述力的情形中针钩与第一驱动区段被分开)视预设断裂区段的实施方案而定可大约为5N至1N,而结构相同的针织机针在大约8N的情形中将被永久变形。“变形”此处尤其代表“弯曲”的上位概念。用于验证预设断裂区段的适宜性的特殊测试可在于如下,即,将针以其底面(在其高度方向上背对脚部的侧面)放置到桌台上,针在桌台上与针钩一起向前滑动直到桌台棱边上,直至针的针钩侧的(前部)部分至少直至预设断裂区段伸出超过桌台棱边。如果然后针钩被加载以定义的断裂或折断力,在预设断裂区段处应发生断裂。如果在力的进一步提高的情形中(参见上面的示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发生断裂,针的适宜性对于该文献的目的而言被怀疑。

针织机针可具有完全处在第二杆区段中的预设断裂区段,其中,第二杆区段在杆的纵向方向上在针舌的后备位置中针舌尖部的位置与第一驱动区段之间延伸。

针织机针可具有完全处在第三杆区段中的预设断裂部位,第三杆区段在针织机针的纵向方向上开始于在朝向第一驱动区段的方向上与针舌的铰接部位间隔两个针舌长度的部位处且其结束于在针织机针的纵向方向上在朝向第一驱动区段的方向上与针舌的铰接部位间隔三个针舌长度的部位处,其中,针舌长度是在针舌的铰接部位与针舌尖部之间的间距。针舌的该铰接部位或支承部位在针舌中可具有呈圆形的裂口形式的支承座,轴或销栓接合到其中。针舌长度可从该裂口的中心出发被测量。针舌尖部是针舌的处于与该中心最远离的点且这两个前述的点的间距可以是针舌长度。通过专门确定预设断裂区段在针织机针的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可降低在大量针织机针的各个样本之间关于在其中实现针钩与驱动区段的分开的力值的方差。上面所说明的第三杆区段的开始和结束的位置是特别有利的,当铰链长度为6.5mm时。铰链长度在杆的纵向方向上从针的针钩侧的端部在杆的纵向方向上直至在针舌的后备位置中的针舌尖部被测量。在带有7.5mm的铰链长度的针织机针的情形中,第三杆区段可开始于与针舌的铰接部位间隔1.5个针舌长度的部位处且结束于与针舌长度的铰接部位间隔3个针舌长度的部位处。在带有5.5mm铰链长度的针织机针的情形中,第三杆区段可开始于与针舌的铰接部位间隔2个针舌长度的部位处且结束于与针舌的铰接部位间隔3.5个针舌长度的部位处。在带有4.5mm的铰链长度的针织机针的情形中,第三杆区段可开始于与针舌的铰接部位间隔2.5个针舌长度的部位处且结束于与针舌的铰接部位间隔4个针舌长度的部位处。第三杆区段的位置对于铰链长度的未提及的值而言可被相应地推导。

预设断裂区段可处在第四或第五杆区段中。第四杆区段可从针舌的铰接部位延伸直至第二过渡点。第五杆区段可从在后备位置中的针舌尖部的位置延伸直至第二过渡点。在不带有针舌的针织机针(例如复合针)的情形中,预设断裂区段可处在下面所描述的第六杆区段中:复合针在纵向方向上与针钩尖部间隔地具有用于滑块的引导器件(针钩封闭元件),其在纵向方向上朝向驱动区段延伸。这些引导器件不延伸直到针钩尖部下方。由此在纵向方向上得出在针钩尖部与引导器件之间的最小间距。第六杆区段可从针钩尖部延伸从最小间距的1.5倍至最小间距的三倍。

针织机针从针在杆的纵向方向上的针钩侧的端部直至第一驱动区段或者第一脚部在纵向方向上的针钩侧的开端可具有至少75mm的间距。

针织机针可具有如下杆,所述杆在其中针舌被铰接在杆处的区域中在该区域中的最高部位处具有0.8至1.5mm的高度(“胸口高度”)。该高度沿高度方向被测量。针织机针可具有如下杆,所述杆在预设断裂区段所布置在的区段中具有为在胸口高度的50%与70%之间的高度。

针织机针可具有如下杆:所述杆由带材料被冲压出且所述杆在其中所述杆的厚度仍相应于带材料的厚度的区域中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待测量的0.3至0.6mm或直至0.7mm的厚度。

针织机针可包括具有杆横截面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减小的预设断裂区段。“垂直于纵向方向”尤其伸延有由针的高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展开的平面。

针织机针可具有具有杆横截面的减小的预设断裂区段,该减小通过杆在高度方向上的减小实现。如此设计的预设断裂区段可具有如下优点,即,其在冲压过程时可被一起安装且因此不需要单独的制造过程。由此预设断裂区段可低成本地制造。在此,杆的高度在高度方向上的减小可从上方和/或从下方实现。然而也可设想的是,将不穿过作用(durchgreifen)杆或者预设断裂区段的顶面和底面的一个凹部(或多个凹部)安装在杆中。在此,针织机针可具有如下预设断裂区段,其在带有最大减小的横截面的部位处具有以毗邻的杆或者毗邻的杆区段的高度或者高度尺寸的最小10%和最大60%的减小。因此,在预设断裂区段的最细部位处剩余(在横向于针的纵向方向的平面中的)横截面面积的40%至90%。尤其当存在从不同方向接合到杆中(例如从上方和从下方)的多个沟槽时,相关的横截面减小或高度减小也可被分配到预设断裂区段的不同子区段上(20%从上方,25%从下方)。通过预设断裂区段的横截面减小的部位的呈沟槽状的设计方案可获得用于针钩与驱动区段分开的在纵向方向上相对精确定义的位置。在预设断裂区段的位置处发生应力集中。补充地或备选地,自然也可减小针的宽度。在此可采取相当于上面所描述的用于杆尺寸的高度减小的措施。

针织机针可具有杆在高度方向上的减小,该减小具有带有60º至120º的张角的三角形形状。90º的张角可能是特别有利的。在此,在杆中形成的三个棱角可被倒圆。在高度方向上较小的减小的情形中,至少0.02mm的倒圆的半径是有利的,在高度方向上较大的减小的情形中,该倒圆也可有利地以0.35mm或例如还有0.4mm或0.5mm的半径来实施。高度减小也可呈梯形地、以阶梯形式或其它几何形状地实施。从前述实施方案的角度来看,此处相对例如在经由在其后备位置中的针舌滑动的情形中卸载线圈的沟槽变得明显的是如下区别:这样的沟槽具有更大的张角和平坦的走向,以便于允许线圈容易的进入和离开。与此相对,大多数预设断裂区段应引起在定义的部位处的定义的断裂,从而使得侧翼(Seitenflanke)的张角在这样的预设断裂区段中更小。同样地由于对于预设断裂区段而言有利的特殊形状,值得推荐的是,将这样的预设断裂区段定位在对于线圈卸载沟槽刚好不考虑的部位处:线圈卸载沟槽处在线圈滑动离开所越过的部位处。预设断裂区段由于其形状可能“抓住”线圈且因此威胁针织过程。因此,如所提及的那样是有利的是,将预设断裂部位在针舌的后备的情形中定位在针舌尖部的位置之后。支持将预设断裂区段定位在针的后部区域中的另外的考虑是杠杆作用:当线圈且此处尤其未脱圈的线圈将较大的力传递到针钩的内部区域上时,与针钩的间距提高该力到预设断裂区段上的杠杆作用。

针织机针可具有预设断裂区段,其材料具有小于其余杆的区段的断裂伸长率(Bruchdehnung)。针织机针在过载时的表现可通过预设断裂区段的该实施方案(额外或备选于高度减小或类似的措施)被针对性地控制。在材料的塑性范围中的不同变形有利于针对性的断裂地在明显超过针织机针对其而言设计的负荷的情形中被抑制。针织机针有利地由钢制成。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在钢的情形中可通过针对性地调整硬度或者组织来执行。因此,在预设断裂区段中的组织可针对性地脆地和/或粗颗粒地实施。

如开头已提及的那样,带有在针床和三角处的损伤的问题主要在其中细长的针织机针在高的针织速度的情形中被使用的针织系统中发生。在当前文献中,“针床”的概念被应用作为对于针织系统的在针织运行中引导针的部件的上位概念。这尤其是圆型针织机的针织针筒和针盘(Rippscheibe)和在平型针织机中的平型针床。

DE331136A1和DE102014118217A1描述用于可进一步提高快速运转的针织机的功率能力的措施且在附图中示出带有相应的针织机针的典型的针织系统的示例。本发明尤其致力于针织机针和针织系统的改善,其适合用于在这些文献中所指出的高功率要求。这两个文献描述带有织针的针织系统,所述织针在针钩与第一脚部之间具有非常长的薄的杆区段。这些长的且薄的杆区段的大部分在相关针床中根据两个上述文献在侧面(在针的宽度方向上)不是被针床的接片而是被沉降片(Platine)引导。前述类型的针织系统实现在较高细度的情形中的较大的针织功率。这两个前述文献的内容以此至少关于所应用的织针的外形和关于织针和沉降片到相关针织系统中的布置被包含到该申请中。

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系统包含带有引导器件和至少一个通道基座的针床,所述引导器件和至少一个通道基座被设定成用于容纳针织机针且在其间歇性移动的情形中沿其纵向方向引导和支撑针织机针。在此可考虑例如用于平型针织机的针筒、针盘或平型针床形式的针床。针织机针由针床被容纳在通道中且由通道接片在针织机针的宽度方向上被引导且由通道基座在针织机针的负高度方向上被支撑。尤其地,针织机针在宽度方向上的引导不一定在针织机针的整个纵向延伸部上进行,而是也可仅在针织机针的后部区段中进行。针织机针在其纵向延伸部的其它区段中例如也可通过其它的针织工具在宽度方向上被引导(这例如在根据文献DE3311361A1和DE102014118217A1的针织系统中是这种情况)。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针织机针在通道基座上的支撑。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系统包含用于将力传递到被容纳在针床中的针织机针的至少一个第一驱动区段上的至少一个三角件(Schlossteil)。经常地,针织机针的脚部从针床的通道中伸出且被容纳在三角件中的呈轨道状的凹处(“三角曲面”)中。通常,圆形针织机具有多个三角件,其相应地定义在圆形针织机的针筒的整个转动的情形中穿过(连接件)的线圈的路径的部分区段。通过针织机针相对三角件沿针的宽度方向的该相对运动,三角件将力传递到相关的驱动区段或者针脚上,所述驱动区段或者针脚在针织运行期间在圆形针织机中沿针的纵向方向移动针。

具有大量针织机针的针织系统也是当前文献的对象,其中,这些针织机针中的每个在其方面包含如下特征:

·用于形成线圈的针钩,其在杆的纵向方向上限制杆且其终止于针钩尖部,

·在杆的纵向方向上紧随针钩的第一驱动区段。

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系统的特征在于如下,即,针织机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用于将针钩与第一驱动区段分开的预设断裂区段。预设断裂区段由杆的在其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区段形成。预设断裂区段完全处在第一杆区段中,第一杆区段在杆的纵向方向上在针钩的尖部与第一驱动区段之间延伸。

由于预设断裂区段,沿针织机针的负高度方向作用在针钩处的格外大的力引起针钩与第一驱动区段的分开。由此,该力不被传递到杆的处在与三角件紧邻的区段上。通过该措施排除或至少减少由于碰撞所触发的在针床和三角件处的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系统可设计成使得针床的引导器件和至少一个通道基座、至少一个三角件以及驱动区段和预设断裂区段在至少一个针织机针处的位置被如此地协调,使得该至少一个针织机针在针织运行中至少有时被如此远地从引导器件中移出,使得引导器件至少部分不再支撑至少一个针织机针的预设断裂区段。预设断裂区段至少在针织机针的被移出的状态中处在第一三角部段的上方。通过该专门协调可精确地控制系统的表现,当格外高的力作用在针钩处或者在针织机针的不再被支撑的区段处时。高的力于是必要时可作用到从针钩直至预设断裂区段的相对较长的杠杆上。因为预设断裂区段大约处在被移出的针织机针通过针床的支持所开始于的部位处,以最高的概率得出在预设断裂区段处或者在其中的高度定义的断裂。在此因而重要的是,预设断裂区段不太远地沿朝向针钩的方向布置在前部,因为否则由于杠杆作用可能在针织机针又被针床支持所在的部位处产生未定义的断裂。如果预设断裂区段完全处在被支持的区域中,未定义的断裂可能在针床的棱边处产生。高的力可例如由于织物卷取(Warenabzug)发生,当线圈未脱圈且汇集在针钩中时。于是卷取力可快速作用到针钩上,该卷取力例如超出常规发生的卷取力因子2或更多。

根据当前文献的针的应用在如其在DE3311361A1和DE102014118217A1中所描绘的那样的针织系统中是特别有利的。作为当前文献的对象的针织系统同样有利地具有DE3311361A1和DE102014118217A1的额外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以总视图形式示出了一种针织机针,

图2示出了图1的针织机针的放大的截段,

图3示出了类似于在图2中那样的针织机针的一种备选的实施形式的放大的截段,

图4以总视图形式示出了针织机针的一种备选的实施形式,

图5示出了图4的针织机针的放大的截段,

图6示出了类似于图5中那样的针织机针的一种备选的实施形式的放大的截段,

图7示出了根据图2的针织机针的放大的截段,其中额外地图示针舌的闭合位置和两个横截面视图,

图8以象征性图示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针织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总视图形式示出了针织机针1。该图示是不按比例的且对于本发明而言不重要的细节被删去。另外的附图也被相应简化。为了图解说明示出了坐标系,其示出了在针织机针1处所定义的方向。在此,针织机针1的纵向方向以z、宽度方向以y且高度方向以x来标明。在图1中的左侧端部处沿针织机针1的纵向方向z可找到针钩2。在针织机针1的在图1中的右侧端部的不远处沿纵向方向z,针织机针1具有脚部5(也被称作驱动区段33)。脚部5沿正高度方向x超出针织机针1。在所有附图中,仅一个脚部5在针织机针1处被示出。然而在所有实施例的情形中可设想的是,针织机针1还进一步向右延伸且具有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脚部。在针钩2与脚部5之间延伸有针织机针1的杆3。杆3可明显辨认出地具有长且细的外形。从针织机针1的针钩侧的开端20直至第一脚部5的针钩侧的开端19的长度在当前实施例中为78mm。为了图解说明,用大括号示出针织机针1的杆3的纵向延伸部的三个区段(10,11,13)。第一区段10和第二区段11在其右侧端部处延伸直至第一脚部5的针钩侧的开端。在杆3处,在被第一区段10和第二区段11一起包围的第三区段13中安装有预设断裂区段9。该预设断裂区段和另外的细节在图2中的针织机针1的左侧区域的放大图示中可被更好地辨认出。

在图2的放大视图中可尤其辨认出针织机针1的针钩尖部(4)和针钩侧的端部20。在针织过程期间用于线圈形成的纱线毛圈(Garnschlaufen)被保持在针钩2的内部空间中在针钩尖部4的下方。针舌6同样参与线圈形成,该针舌在其后备位置8中被示出。在该位置中,针舌尖部12达到在其处针舌尖部沿纵向方向z最大地朝向脚部5(也被称作驱动区段33)指向的点。针舌6被可转动地固定在杆3处的铰接部位14处。杆3具有预设断裂区段9,其具有沟槽或凹部,在其中杆或杆尺寸的高度沿高度方向x从上方被减小。相关的凹部具有带有倒圆的尖部的三角形形状。在倒圆的尖部中,该三角形具有90º的角度(“张角”)。杆3的高度在最小剩余横截面的部位处减小大约50%。

图3大致相应于图2,仅示出预设断裂区段9的一个备选的实施例。横截面减小的大小小于在图2的实施例中。预设断裂区段的所形成的凹部的尖部的倒圆不存在或如此地小,使得其在该图示中不可被辨认出。在每个实施例中,所形成的凹部的尖部可被倒圆。在杆3的上棱边处在预设断裂区段9处的左侧和右侧形成的棱角在所有实施例中也可具有倒圆。

图4以总视图形式示出了针织机针1的另一实施形式。该针织机针1在很大程度上相应于图1的针织机针1,仅示出预设断裂区段9的一种备选的实施形式。额外地,用大括号说明第一过渡点28和第二过渡点以及杆3的第四区段30和杆3的第五区段31。杆3从脚部5出发直至第一过渡点28具有最大高度(在高度方向x上的尺寸)。在第一过渡点28之后在朝向针钩2的方向上,杆3的高度快速减小到中等高度上。在第二过渡点29之后在朝向针钩2的方向上,杆3的高度再次减小。杆3的第四区段30沿针织机针1的纵向方向z从针舌6的铰接部位14延伸直至第二过渡点29。杆3的第五区段31沿针织机针1的纵向方向z从在后备位置8中的针舌6的尖部12延伸直至第二过渡点29。在两个区域中,可确定杆3的最小高度并且由此对于预设断裂区段9而言合适的位置。在第二过渡点29与第一驱动区段33之间的杆区段具有杆的更大高度且因此不提供对于预设断裂区段9而言的最佳位置。

预设断裂区段9在图5中的放大的图示中可被更好地辨认出。图5的针织机针1与图2和3的针织机针1的区别大致仅在于预设断裂区段9的实施方案。预设断裂部位9通过杆3的高度沿高度方向x从下方起的减小来构造。此外,该”从下方起”的减小与在图2中所示出的“从上方起”的减小相同地构造。一般地对于针织机针1的所有实施形式而言,杆横截面的减小可从上方、右下方或从两侧起有利地实施。备选地或组合地也可应用沿宽度方向y的减小。额外地,此外在图5中图解说明了侧翼25、在z-x平面中杆高度的尺寸的高度减小的外形26和高度减小的张角27。

图6示出了针织机针1的前部区域的放大的图示,其除了预设断裂区段9的实施形式之外大致相应于在图1至5中所示出的针织机针1。在该实施例中,预设断裂区段9由杆3的如下区段形成,所述区段的横截面不适配于预设断裂区段9的构造。而是通过杆3在预设断裂区段9中的阴影线象征如下,即,预设断裂区段9的材料具有经适配的特性且尤其具有小于杆3的相邻区域23,24的断裂伸长率。在预设断裂区段9中的材料特性的这样的匹配对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而言可备选地或与其它措施(例如横截面减小)组合地被有利应用。

图7大致相应于图2。在图7的针织机针1处,针舌6为了图解说明被示出在其两个极限位置中。该针舌不仅在其闭合位置7中而且在其后备位置8中被示出。此外,预设断裂区段的相邻区域23,24被图解说明。

此外,在图7中在杆3处在两个位置处绘出横截面A-A和B-B。相关的截面在图7中布置在针织机针1的右侧且一方面示出未被减小的杆横截面22且另一方面示出了杆横截面21的减小。这些截面在背景中示出第一脚部5和第一过渡点28以及第二过渡点29。

图8示出了穿过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系统15的针床16的通道的截面。在此,截面线沿宽度方向y直接地处在针1的侧壁之前(且平行于该侧壁)。针织系统15类似于在文献DE3311361A1和DE102014118217A1中所示出的针织系统,其中,该图示是不按比例的且对于针织过程而言重要的部件例如另外的针织工具(此处尤其沉降片)被去除。如上面已经提及的那样,未示出的沉降片沿其宽度方向y在沿针1的纵向方向z在通道壁17之前的区域中引导针织机针1。相邻于针1的沉降片因而通常在针1之后部分可见。针织机针1在针床16的引导器件17的两个维度上被引导。在高度方向x上,针织机针1由针床16的通道基座32支持。在宽度方向y上,针织机针1由两个通道壁17引导。在图8的图示中示出了针床16的仅一个通道壁17,其在脚部5也所处在的该通道壁的后部区域中沿宽度方向y引导针织机针1(在前部区域中承担这个的沉降片如所提及的那样被除去)。针织机针1的脚部5接合到被剖面示出的三角件18中。在针1的前部区域中(尤其从针钩2直至预设断裂区段9),针织机针1在其所示出的位置中在针床16沿高度方向x不被针床16支持。所示出的情况在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系统15中至少当针织机针1在针织运行中被最大程度移出时产生。在针1的移出位置中(其中针床16或其它针织机件不再确保对于预设断裂区段9或针的前置于预设断裂区段的针钩侧的部分的至少大部分而言的支撑功能),预设断裂是特别有可能的。这相比在所示出的负载位置中通过力F由于利用针钩2使针1的前部部分的“折断”的预设断裂而非常有可能的情况而言更适用。这种折断通过杠杆的长度(此处针钩2与预设断裂区段9的间距)被促进(杠杆作用)。

附图标记列表:

1 针织机针

2 针钩

3 杆

4 针钩尖部

5 脚部

6 针舌

7 闭合位置

8 针舌6的后备位置

9 针舌6的预设断裂区段

10 杆3的第一区段

11 杆3的第二区段

12 针舌尖部

13 杆3的第三区段

14 针舌6的铰接部位

15 针织系统

16 针床

17 引导器件

18 三角件

19 第一脚部5的针钩侧的开端

20 针织机针1的针钩侧的开端

21 杆横截面的减小

22 杆横截面

23 预设断裂区段9的相邻区域

24 预设断裂区段9的相邻区域

25 侧翼

26 在z-x平面中的杆高度的尺寸的高度减小的外形

27 高度减小的张角

28 第一过渡点

29 第二过渡点

30 杆3的第四区段

31 杆3的第五区段

32 针床16的通道基座32

33 驱动区段

F 力

X 高度方向

Y 宽度方向

Z 纵向方向。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具有针刺结构地毯表面(II)的机动车辆地板覆盖物、行李舱覆盖物或载货地板覆盖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