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彩钢瓦构件及光伏瓦

文档序号:17411 发布日期:2021-09-21 浏览:4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连接件、彩钢瓦构件及光伏瓦 (Connecting piece, various steel tile component and photovoltaic tile ) 是由 李波 王娟 郭志球 陶春华 郑丽花 周雨豪 王俊博 高云辉 于 2021-08-0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件、彩钢瓦构件及光伏瓦,其中,该连接件应用于彩钢瓦,其包括连接部和至少一个支撑部,连接部的一端与支撑部固定相连,连接部的另一端向背离支撑部的一侧弯折。本申请提供的连接件、彩钢瓦构件及光伏瓦,在无需使用檩条、压块等构件的情况下通过连接件实现了光伏组件的安装固定以及彩钢瓦之间的连接固定,便于操作,节省人力和成本。(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connecting piece, various steel tile component and photovoltaic tile, wherein, various steel tile is applied to this connecting piece, and it includes connecting portion and at least one supporting part, and the one end and the supporting part of connecting portion are fixed continuous, and the other end of connecting portion is to the lateral buckling who deviates from the supporting part.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connecting piece, various steel tile component and photovoltaic tile, it is fixed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steel tile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iece has realized photovoltaic module&#39;s install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need not to use components such as purlin, briquetting is fixed, the operation of being convenient for uses manpower sparingly and cost.)

连接件、彩钢瓦构件及光伏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组件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件、彩钢瓦构件及光伏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商业屋顶电站大量使用檩条、压块等构件来安装彩钢瓦和光伏组件,但是,现有的这种安装方式需要大量地使用檩条、压块等构件,增加了材料的成本,且安装工序繁琐,需要多人配合完成,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件、彩钢瓦构件及光伏瓦,以解决现有采用檩条、压块等构件安装彩钢瓦和光伏组件而造成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高,且工序繁琐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件,应用于彩钢瓦,其中,包括连接部和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固定相连,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向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弯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上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支撑固定部,所述支撑固定部与所述缓冲部上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固定部抵接于所述彩钢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部向远离所述连接部延伸的长度为25~45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部上形成有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凹槽的宽度为~mm,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10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所述第一卡件的连接部弯折形成第一内凹空间,所述第二卡件的连接部弯折形成第二内凹空间,所述第一内凹空间大于所述第二内凹空间。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彩钢瓦构件,其中,包括彩钢瓦和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连接件;

所述彩钢瓦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搭边和第二搭边,一个彩钢瓦的第一搭边与另一个彩钢瓦的第二搭边搭接;

所述连接件的连接部包裹于搭接在一起的所述第一搭边和所述第二搭边,且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搭边和所述第二搭边通过卷折设定的角度固定;所述连接件的支撑部向一个彩钢瓦的所述第一搭边和所述第二搭边之间的区域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彩钢瓦包括底部,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底部一侧的表面为平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彩钢瓦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分别设于所述底部的两侧,所述第一搭边和所述第二搭边分别形成于一个所述过渡部;

所述连接件的缓冲部上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彩钢瓦,所述支撑部、所述缓冲部和所述过渡部之间形成缓冲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卡件的连接部搭接于所述第一搭边的表面,所述第二卡件的连接部搭接于所述第二搭边背对所述第一搭边的一侧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搭边与所述第二搭边均形成有弯折部,所述第一搭边的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搭边的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搭边的端部形成有沟槽,且所述沟槽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搭边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搭边的端部伸入至所述沟槽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搭边的端部与所述沟槽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搭边上形成有凸起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设定的角度为540°。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瓦,其中,包括光伏组件和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彩钢瓦构件,所述光伏组件安装于所述彩钢瓦构件。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件、彩钢瓦构件及光伏瓦,在无需使用檩条、压块等构件的情况下通过连接件实现了光伏组件的安装固定以及彩钢瓦之间的连接固定,便于操作,节省人力和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彩钢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两个彩钢瓦构件拼接时形成光伏瓦的主视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中两个彩钢瓦在拼接处的放大图;

图6为另一种实施例中两个彩钢瓦在拼接处的放大图;

图7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构件在屋顶横梁上应用的状态图;

图9为连接部、第一搭边、第二搭边卷折后的状态图(包含结构件);

图10为连接部、第一搭边、第二搭边卷折后的状态图(不包含结构件);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瓦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斜面;

1-彩钢瓦;

11-第一搭边;

111-沟槽;

12-第二搭边;

121-凸起部;

13-过渡部;

2-光伏组件;

3-连接件;

31-支撑部;

32-缓冲部;

33-支撑固定部;

34-连接部;

35-缓冲空间;

36-凹槽;

301-第一卡件;

302-第二卡件;

4-间隙;

5-结构件;

6-屋顶横梁。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随着对清洁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光伏组件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尤其是在建筑领域,光伏组件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造中,如光伏墙面、光伏屋顶等。其中,对于房屋建造,彩钢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结构件,其对房屋等建筑的结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够将光伏组件应用于房屋,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檩条、压块等构件将光伏组件固定于彩钢瓦,这大大增加了材料的成本,且安装工序繁琐,需要多人配合完成,人工成本高。

此外,如图1所示,对于现有标准的屋面彩钢瓦,未考虑光伏组件的安装问题,故未预留适合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且彩钢瓦上的面一般为斜面100,也无法用于固定光伏组件。因此,现有的彩钢瓦无法实现光伏组件的安装,制约了该类产品在工商业屋面上的应用。

为此,如图1至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件3,该连接件3应用于彩钢瓦1,该连接件3包括连接部34和至少一个支撑部31,连接部34的一端与支撑部31固定相连,连接部34的另一端向背离支撑部31的一侧弯折。

可以理解的是,彩钢瓦1的通常包括一长度较长的底部,底部的两侧设计有搭边,该搭边位于底部的同侧,且向远离底部的方向延伸一定的长度,两个彩钢瓦1可以通过搭边实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3,可以通过其连接部34上的弯曲部位搭接在两个彩钢瓦1上已搭接在一起的搭边上,以实现预固定,然后可以将连接件3上的连接部34及两个彩钢瓦1上的搭边一起卷折一定的角度,使连接件3上的连接部34能够与两个彩钢瓦1上的搭边紧密抵接,从而实现了两个彩钢瓦1的连接固定。同时,由于该连接件3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部31,光伏组件2可以安装固定于该支撑部31,由此,在无需使用檩条、压块等构件的情况下实现了光伏组件2的安装固定以及彩钢瓦1之间的连接固定,便于操作,节省人力和成本。其中,彩钢瓦1可以通过结构件5固定于屋顶横梁6,如图8所示。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连接件3还包括缓冲部32,缓冲部32的一端与支撑部31上远离连接部34的一端固定连接,缓冲部32的另一端可以抵接于彩钢瓦1。

在将光伏组件2安装至支撑部31上后,由于缓冲部32与彩钢瓦1相抵接,从而可以对光伏组件2起到有效支撑。其中,缓冲部32上远离支撑部31的一端可以通过胶粘合至彩钢瓦1上。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连接件3还包括支撑固定部33,支撑固定部33与缓冲部32上远离支撑部31的一端连接,支撑固定部33抵接于彩钢瓦1。当该支撑固定部33与彩钢瓦1抵接时,可以实现对连接件3及光伏组件2的支撑,保证光伏组件2的安装稳定性。其中,该支撑固定部33可以通过胶粘合至彩钢瓦1上。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3安装至彩钢瓦1上后,连接件3的支撑部31向一个彩钢瓦1的两个搭边之间的区域延伸,也即支撑部31向彩钢瓦1内部延伸,以便于光伏组件2能够安装于各个彩钢瓦1。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1向远离连接部34延伸的长度为25~45mm,即支撑部31向彩钢瓦1内延伸的长度为25~45mm,以便于光伏组件2与连接部34之间具有充足的搭接宽度,保证对光伏组件2支撑的可靠性。其中,光伏组件2搭接至支撑部31上的宽度要求为20mm,另外需要5mm左右的安装预留位置,因此,支撑部31向远离连接部34延伸的长度最小为25mm。此外,支撑部31与缓冲部32之间的夹角需要小于或等于90°,因此,支撑部31向远离连接部34延伸的长度最大为45mm。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支撑部31上形成有凹槽36。在将光伏组件2安装至支撑部31前,可以向凹槽36中注入胶液,以通过凹槽36中的胶液实现光伏组件2与支撑部31的连接固定。

其中,凹槽36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以实现存储适量多的胶液,保证光伏组件2与连接件3的可靠连接固定。具体地,凹槽36的宽度可以为10~20mm,凹槽36的深度可以为2~10mm。本实施例中,凹槽36的宽度为12mm、14mm、16mm、18mm;凹槽36的深度为4mm、6mm、8m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述连接件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在一个彩钢瓦1的搭边和另一个彩钢瓦1的搭边搭接后,可以将连接件3通过其连接部34整体包裹至已搭接的两搭边上,完成安装。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连接件3包括第一卡件301和第二卡件302,第一卡件301的连接部34弯折形成第一内凹空间,第二卡件302的连接部34弯折形成第二内凹空间,第一内凹空间大于第二内凹空间。当两个彩钢瓦1通过搭边搭接后,第一卡件301的连接部34由于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一内凹空间,可以搭接在搭边的外侧,第二卡件302的连接部34由于具有相对较小的第二内凹空间,可以搭接在搭边的内侧。在连接部34与搭边卷折时,可以实现对搭边的包裹和夹紧,从而实现了两个彩钢瓦1的可靠连接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彩钢瓦构件,其包括彩钢瓦1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3。其中,彩钢瓦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一个彩钢瓦1的第一搭边11与另一个彩钢瓦1的第二搭边12搭接。连接件3的连接部34包裹于搭接在一起的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且连接部34、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通过卷折设定的角度固定。支撑部31向一个彩钢瓦1的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之间的区域延伸。

在一种安装方式中,可以先将一个彩钢瓦1的第一搭边11与另一个彩钢瓦1的第二搭边12搭接以进行预定位,再将连接件3安装至已搭接在一起的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具体地,可以使连接件3上的连接部34包裹于已搭接在一起的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然后可以将连接件3上的连接部34和第一搭边11及第二搭边12向一个方向卷折设定的角度,如图9和图10所示,使连接部34、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紧密压紧,实现固定。

在另一种安装方式中,也可以先将连接件3分别固定于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再将一个彩钢瓦1的第一搭边11和另一个彩钢瓦1的第二搭边12相搭接,与此同时也可以同步实现连接件3上的连接部34对搭接在一起的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的包裹。

此外,由于支撑部31向一个彩钢瓦1的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之间的区域延伸,从而可以将光伏组件2安装固定于该支撑部31上,由此,在无需使用檩条、压块等构件的情况下实现了光伏组件2的安装固定,便于操作,节省人力和成本。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4、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卷折的角度为540°,从而使连接件3上的连接部34能够与两个彩钢瓦1上的搭边紧密抵接,实现了两个彩钢瓦1的连接固定。

其中,彩钢瓦1包括底部,支撑部31背离底部一侧的表面为平面。当光伏组件2的背板安装至该平面时,可以与该平面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对光伏组件2支撑固定的稳定性。其中,光伏组件2可以通过胶粘合至支撑部31的平面上。

进一步地,彩钢瓦1还包括过渡部13,过渡部13分别设于底部的两侧,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分别形成于一个过渡部13。其中,彩钢瓦1的过渡部13与底部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有利于彩钢瓦1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此外,连接件3的缓冲部32上远离支撑部31的一端抵接于过渡部13,支撑部31、缓冲部32和过渡部13之间形成缓冲空间35。

在将光伏组件2安装至支撑部31上后,由于缓冲部32与过渡部13相抵接,从而可以对光伏组件2起到有效支撑,同时由于支撑部31、缓冲部32和过渡部13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35,当彩钢瓦1或光伏组件2受到震动时,连接件3和彩钢瓦1可以利用上述缓冲空间35实现对光伏组件2的缓冲,降低光伏组件2所受的震动冲击,实现对光伏组件2的保护,延长光伏组件2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3安装至彩钢瓦1上后,连接件3的支撑部31向一个彩钢瓦1的两个搭边之间的区域延伸,也即支撑部31向彩钢瓦1内部延伸,以便于光伏组件2能够安装于各个彩钢瓦1。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1向远离连接部34延伸的长度为25~45mm,即支撑部31向彩钢瓦1内延伸的长度为25~45mm,以便于光伏组件2与连接部34之间具有充足的搭接宽度,保证对光伏组件2支撑的可靠性。其中,光伏组件2搭接至支撑部31上的宽度要求为20mm,另外需要5mm左右的安装预留位置,因此,支撑部31向远离连接部34延伸的长度最小为25mm;同时,如果支撑部31向远离连接部34延伸的长度过长,在连接件3的缓冲部32上远离支撑部31的一端抵接于过渡部13的情况下,会导致支撑部31与缓冲部32之间的夹角小于90°形成锐角,光伏组件2对支撑部31施加的压力会导致支撑部31与缓冲部32之间的夹角很容易变小、连接件容易发生形变,无法起到预期的缓冲和支撑作用,因此,支撑部31向远离连接部34延伸的长度最大为45mm,此时支撑部31与缓冲部32之间的夹角可保持大于或等于90°,即使承受过大的压力支撑部31与缓冲部32之间的夹角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连接件不容易发生形变,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连接件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在一个彩钢瓦1的第一搭边11和另一个彩钢瓦1的第二搭边12搭接后,可以将连接件3通过其连接部34整体包裹至已搭接的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上,完成安装。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连接件3包括第一卡件301和第二卡件302,第一卡件301的连接部34搭接于第一搭边11的表面,第二卡件302的连接部34搭接于第二搭边12背对第一搭边11的一侧表面。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6所示,第一搭边11与第二搭边12均形成有弯折部,第一搭边11的弯折部与第二搭边12的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同,一个彩钢瓦1可以通过其第一搭边11的弯折部搭接至另一个彩钢瓦1的第二搭边12的弯折部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上远离彩钢瓦1底部的一端均为弯折形,且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均向同向弯折,其中,第一搭边11弯折后的内部空间略大于第二搭边12弯折后的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为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弯折后朝向彩钢瓦1底部一侧的内凹空间,由此可以在两个彩钢瓦1连接时,一个彩钢瓦1的第一搭边11能够搭接并覆盖于另一个彩钢瓦1的第二搭边12的外侧。同时,第一卡件301的连接部34和第二卡件302的连接部34也均为弯折形,第一卡件301的连接部34可以搭接于第一搭边11的外侧表面,第二卡件302的连接部34可以搭接于第二搭边12背对第一搭边11的一侧表面,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卡件301的连接部34和第二卡件302的连接部34将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夹在中间,在第一搭边11、第二搭边12、第一卡件301的连接部34和第二卡件302的连接部34卷折设定的角度后,可以实现两个彩钢瓦1的可靠连接,同时还可以实现第一卡件301和第二卡件302对光伏组件2的可靠支撑。

其中,第一搭边11的端部形成有沟槽111,且沟槽111的弯折方向与第一搭边11的弯折方向相反,第二搭边12的端部伸入至沟槽111中。由此,该沟槽111可以位于第一搭边11在弯折后形成的内凹空间内,同时,第一搭边11的沟槽111还可以将第二搭边12的端部罩于其中,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搭接位置处的防水效果。

其中,如图6所示,第二搭边12的端部与沟槽111之间形成有间隙4。该间隙4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二搭边12与第一搭边11之间发生刚性碰撞而造成的损伤以及产生的噪音,另一方面可以为注胶留有空间,通过向该间隙4中注胶,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搭接位置处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和6所示,第二搭边12上形成有凸起部121。该凸起部121一方面可以便于胶的附着,以提升密封效果,另一方面,在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卷折后,第一搭边11可以与第二搭边12相互挤压,该凸起部121受压后可以发生轻微的弹性变形,并提供持续的挤压力,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搭边11和第二搭边12可靠抵接,保证两个彩钢瓦1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瓦,其包括光伏组件2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构件。本实施例中,图11是图4的俯视示意图,光伏组件2通过连接件安装于该彩钢瓦构件的彩钢瓦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屋面、地下室外墙、地下室顶板防水施工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