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

文档序号:176587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3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 (Neurological getting-up assisting device ) 是由 张鲲 张灿飞 于 2021-08-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两组调节组件对称设置在底座上,U型框与底座固定连接,U型框的上端面设置有开口槽,两个第一气缸沿U型框的长度延伸方向对称设置,每个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对应的滑块固定连接,且滑块与U型框滑动连接,每个滑块与对应的连接件的一端铰接,每个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与横向件的两端铰接,平板设置在两个U型框的上方,活动板与平板铰接。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实现辅助患者起床,无需医护人员扶持起身,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equipment, and particularly discloses a neurological getting-up assisting device, wherein two groups of adjusting component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a base, a U-shaped fram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an open slot is formed i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U-shaped frame, two first air cylinder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long the length extending direction of the U-shaped frame, the output end of each first air cylind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corresponding sliding block, the sliding blocks are slidably connected with the U-shaped frame, each sliding block is hinged with one end of a corresponding connecting piece, the other end of each connecting piece is respectively hinged with two ends of a transverse piece, a flat plate is arranged above the two U-shaped frames, and a movable plate is hinged with the flat plate. Through the structure, the patient can be assisted to get up, medical staff is not needed to support and get up, and the working strength of the medical staff is reduced.)

一种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患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有晕眩、神经衰弱、头痛、帕金森症、神经症、痴呆综合征等等。神经内科病人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需要根据医嘱分级护理,对于患者的日常休息、饮食、心理等方面均要进行专业的照顾,帮助患者恢复。

目前在病人需要起床过程中,往往需要护理人员将其扶持起身,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病人需要起床过程中,往往需要护理人员将其扶持起身,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包括底座、调节组件、平板和活动板,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调节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每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U型框、两个第一气缸、两个滑块、两个连接件和横向件,所述U型框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U型框的上端面设置有开口槽,两个所述第一气缸沿所述U型框的长度延伸方向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对应的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块与所述U型框滑动连接,每个所述滑块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铰接,每个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横向件的两端铰接,所述平板设置在两个所述U型框的上方,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平板铰接。

当患者需要起身时,此时医护人员可通过遥控器启动两个所述第一气缸,两个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伸长,从而推动各自对应的所述滑块在所述U型框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两个所述滑块距离靠近,同时随着所述滑块距离靠近,并且由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横向件铰接,从而使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横向件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逐渐减小,且该夹角度数不小于90°,以此利用两个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横向件对所述活动板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所述活动板绕所述平板的一端转动,以此实现辅助患者起床,无需医护人员扶持起身,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其中,所述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还包括同步块,所述同步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横向件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横向件之间,每个所述U型框的侧边设置有适配槽。

所述同步块的设置,有利于两个所述横向件相互平行,实时处于同一状态,以此有利于患者上半身更加平稳起身。

其中,每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与同步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同步块的侧面,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均匀分布在所述同步块上。

多个所述加强筋的设置,有利于提升所述同步块的结构强度。

其中,所述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平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平板之间。

所述固定板用于将所述平板和所述底座进行连接,以此提升其助起床装置的结构强度。

其中,所述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还包括防撞条,所述防撞条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侧边,所述防撞条的外表壁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条纹。

当患者肢体在与所述底座的侧边发生碰撞时,所述防撞条的设置,能够减轻患者由于碰撞带来的疼痛感,同时所述条纹的设置,能够便于患者手部握持所述底座的边缘时,增加其摩擦力,手部不易滑脱。

其中,所述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柱分别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底座的每个底角处。

四个所述支撑柱用于对所述底座起到支撑固定作用。

其中,所述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还包括四个防滑支座,每个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均设置有所述防滑支座。

四个所述防滑支座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所述支撑柱的支撑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种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当患者需要起身时,此时医护人员可通过遥控器启动两个所述第一气缸,两个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伸长,从而推动各自对应的所述滑块在所述U型框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两个所述滑块距离靠近,同时随着所述滑块距离靠近,并且由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横向件铰接,从而使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横向件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逐渐减小,且该夹角度数不小于90°,以此利用两个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横向件对所述活动板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所述活动板绕所述平板的一端转动,以此实现辅助患者起床,无需医护人员扶持起身,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图1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图4的B-B线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1-底座、2-调节组件、21-U型框、211-开口槽、22-第一气缸、23-滑块、24-连接件、25-横向件、26-加强筋、3-平板、4-活动板、41-安装槽、5-同步块、51-槽体、6-固定板、7-防撞条、8-支撑柱、81-防滑支座、9-支撑组件、91-第二气缸、92-移动块、93-斜板、10-护栏、101-立杆、102-加强板、103-插入板、1031-腰型槽、104-螺栓、105-弧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包括底座1、调节组件2、平板3和活动板4,所述调节组件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调节组件2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每组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U型框21、两个第一气缸22、两个滑块23、两个连接件24和横向件25,所述U型框21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U型框21的上端面设置有开口槽211,两个所述第一气缸22沿所述U型框21的长度延伸方向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气缸22的输出端与对应的所述滑块23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块23与所述U型框21滑动连接,每个所述滑块23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24的一端铰接,每个所述连接件2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横向件25的两端铰接,所述平板3设置在两个所述U型框21的上方,所述活动板4与所述平板3铰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患者需要起身时,此时医护人员可通过遥控器启动两个所述第一气缸22,两个所述第一气缸22的输出端伸长,从而推动各自对应的所述滑块23在所述U型框21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两个所述滑块23距离靠近,同时随着所述滑块23距离靠近,并且由于所述连接件24与所述横向件25铰接,从而使得所述连接件24与所述横向件25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逐渐减小,且该夹角度数不小于90°,以此利用两个所述连接件24和所述横向件25对所述活动板4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所述活动板4绕所述平板3的一端转动,以此实现辅助患者起床,无需医护人员扶持起身,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还包括同步块5,所述同步块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横向件25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横向件25之间,每个所述U型框21的侧边设置有适配槽。

每组所述调节组件2还包括加强筋26,所述加强筋26分别与同步块5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同步块5的侧面,所述加强筋2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26均匀分布在所述同步块5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块5的设置,有利于两个所述横向件25相互平行,实时处于同一状态,以此有利于患者上半身更加平稳起身。多个所述加强筋26的设置,有利于提升所述同步块5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还包括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分别与所述底座1和所述平板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1和所述平板3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6用于将所述平板3和所述底座1进行连接,以此提升其助起床装置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还包括防撞条7,所述防撞条7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1的侧边,所述防撞条7的外表壁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条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患者肢体在与所述底座1的侧边发生碰撞时,所述防撞条7的设置,能够减轻患者由于碰撞带来的疼痛感,同时所述条纹的设置,能够便于患者手部握持所述底座1的边缘时,增加其摩擦力,手部不易滑脱。

进一步地,所述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还包括支撑柱8,所述支撑柱8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柱8分别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1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底座1的每个底角处。

所述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还包括四个防滑支座81,每个所述支撑柱8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端均设置有所述防滑支座81。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所述支撑柱8用于对所述底座1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四个所述防滑支座81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所述支撑柱8的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4具有安装槽41,所述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组件9,每个所述支撑组件9包括第二气缸91、移动块92和斜板93,所述第二气缸91安置于所述安装槽41内,所述第二气缸91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块92固定连接,且所述移动块92与所述安装槽41滑动连接,所述斜板93的一端与所述移动块92铰接,所述斜板93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槽41的内壁铰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两个所述调节组件2对其所述活动板4进行顶升支撑后,若患者此时还是无法起床或者起床较为困难时,此时可利用遥控器,启动两个所述第二气缸91,此时所述第二气缸91的输出端推动各自相对应的所述移动块92在所述安装槽41内进行移动,此时两个所述移动块92相互靠近,同时与每个所述移动块92铰接的所述斜板93发生相应转动,以此使得所述斜板93与所述滑块23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减小,以此再次实现对所述活动板4的顶升,从而便于患者进一步起床。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块5与所述横向件25的连接处设置有槽体51,且所述槽体51与所述斜板93适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槽体51的设置,有利于所述斜板93的安放,确保所述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进一步地,所述神经内科助起床装置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两侧的护栏10,每个所述护栏10包括两个立杆101、加强板102、插入板103、螺栓104和弧形杆105,两个所述立杆101对称设置,所述加强板10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杆101固定连接,所述插入板103与所述加强板102固定连接,所述插入板103上设置有腰型槽1031,所述螺栓104的一端贯穿所述腰型槽1031并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弧形杆10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杆10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拧松所述螺栓104,可将所述插入板103进行往复拉动,待拉动至合适位置后,拧紧所述螺栓104,以此调整所述护栏10的距离,其中两个所述立杆101和所述加强板102的设置,均能够提升所述护栏10的结构稳定性,此外所述弧形杆105的设置,能够使得患者在起床时手部拉动所述弧形杆105,能够有效辅助患者起床。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能够进行全天定时工作的自动翻身拍背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