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箱梁高低法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1767865 发布日期:2019-12-03 浏览: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组合箱梁高低法安装方法 (A kind of combined box beam high-low technique installation method ) 是由 丁玉春 孙益科 郝白龙 樊明再 于 2019-08-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箱梁高低法安装方法,涉及箱梁施工方法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从桥体两侧喂梁的方式将迫使运梁车辆及相关设备需长时间处于施工便道上进行等待,影响施工便道的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将箱梁自桥体正下方提升至桥体上方,通过操控两卷扬机的起吊高度不同以先后完成箱梁的后端及前端移出盖梁并超越盖梁,此过程无需占用桥体两侧的施工便道,解决了传统的自桥体两侧进行喂梁导致的占用施工便道较长时间的问题,对施工便道的影响较小。(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kind of combined box beam high-low technique installation methods, it is related to box girder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technology field, aim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mode from pontic two sides feeding beam will force Beam-transporting Vehicle and relevant device to need to wait on builder&#39;s road for a long time, the technical issues of influencing the normal use of builder&#39;s road, its key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olution are that box beam is promoted to above pontic from immediately below pontic, it removes with the rear end and front end of successively completing box beam by manipulating the sling height difference of two hoist engines and bent cap and surmounts bent cap, this process is not necessarily to occupy the builder&#39;s road of pontic two sides, solves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occupancy builder&#39;s road long period caused by traditional feeding beam from the progress of pontic two sides, influence to builder&#39;s road is smaller.)

一种组合箱梁高低法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箱梁施工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组合箱梁高低法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组合箱梁是桥梁工程中预制梁的一种,内部为空心状,上部两侧有翼缘,类似箱子,因而得名。

现有技术中的箱梁安装方式参照图8所示,其喂梁方式为,先将箱梁11通过运梁车辆运输至桥体1两侧的施工便道上,此后通过设备先将箱梁11进行竖直方向的提升,再进行水平方向的平移,最终将箱梁11置于待安装的墩柱12的盖梁13上方,以实现若干箱梁11的安装。

但是,这种从桥体1两侧喂梁的方式将迫使运梁车辆及相关设备需长时间处于施工便道上进行等待,影响施工便道的正常使用,故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箱梁高低法安装方法,其具有喂梁时无需长时间占用桥体两侧施工便道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箱梁高低法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运梁,通过车辆将箱梁运输至喂梁位置;

S2:喂梁,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S21:升梁,通过桥体上方的架桥机上的两台起重卷扬机分别吊装箱梁的两端,将箱梁吊离车辆,并提升至桥体待安装位置的墩柱顶部的盖梁下方;

S22:吊梁,位于前端的卷扬机不再提升箱梁,位于后端的卷扬机继续提升箱梁的后端,直至箱梁的后端高于相应的盖梁和已安装的箱梁;

S23:移梁,两卷扬机同步向后移动,此后位于后端的卷扬机不再提升箱梁,位于前端的卷扬机继续提升箱梁的前端,直至箱梁的前端高于相应的盖梁,此后继续提升并使得箱梁的前端与后端处于水平状态,此后两卷扬机同步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将箱梁输送至待安装位置的上方;

S24:落梁,两卷扬机同步下放箱梁,将箱梁的两端分别落在相应的盖梁上方,松钩并解开吊装索具,即可完成箱梁的安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案可将箱梁自桥体正下方提升至桥体上方,通过操控两卷扬机的起吊高度不同以先后完成箱梁的后端及前端移出盖梁并超越盖梁,此过程无需占用桥体两侧的施工便道,解决了传统的自桥体两侧进行喂梁导致的占用施工便道较长时间的问题,对施工便道的影响较小。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喂梁方式为:在已安装的桥体上方通过运输通道持续进行后部喂梁。但其必须依附运输通道,且必须在墩台及箱梁依次安装完成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喂梁及安装,该种喂梁方式不灵活,易出现盖梁施工节奏无法保障(即只能连续安装故需等待)的情况,本案相较于该种喂梁方式更灵活方便,可以间隔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在桥体待安装位置的下方铺设钢板,供载有箱梁的车辆停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载有箱梁的车辆重量较大,普通的桥下地面难以承受各轮胎底端的压强,通过铺设钢板,将载有箱梁的车辆行驶至钢板上,即可通过钢板承受各轮胎底端的压强,再通过钢板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地面所受的压强较小,即对路面的损伤较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1中,启动两卷扬机时,逐步收紧钢丝绳,使得两卷扬机的受力均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两卷扬机同步受力,避免初始状态下单个卷扬机单独承受箱梁的重力导致卷扬机过载损坏的情况,且可使得箱梁在吊起过程中更平稳,提升了步骤S21的施工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通过车辆调整箱梁的位置,使得箱梁的前端伸入相应盖梁垂直投影位置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箱梁的前端伸入相应盖梁垂直投影位置处,可使得后续可直接通过后端的卷扬机带动箱梁的后端上升,即可使得箱梁的后端在上升过程中不与相应的盖梁相碰,无需在吊装箱梁的过程中再通过两卷扬机反复调整箱梁的位置,提升了步骤S22的施工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1中,将箱梁提升至顶部与相应盖梁的底部相距0.5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不影响箱梁前端与相应盖梁的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使得后续后端的卷扬机对箱梁后端进行提升时的行程更小,即使得施工速度更快。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2中,将箱梁的后端梁底处高出相应盖梁的顶部和已安装箱梁的顶部0.5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为后续将箱梁向后移动预留出空间,为后续箱梁的前端上升做好铺垫,使得箱梁的前端可与相应的盖梁保持较大的安全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2中,控制箱梁的水平倾角处于8°至15°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箱梁的倾角较小,即可使得两卷扬机的钢绳不易发生较大位置的偏移,使得施工过程中卷扬机对箱梁的操控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2及步骤S23中,控制箱梁端部与相应盖梁侧面的最小间距大于0.2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吊装过程中控制箱梁的两端与相应盖梁的最小距离均大于0.2m,以使得即使在大风等情况下,箱梁出现小幅晃动亦不会与相应盖梁相撞,提升了步骤S22及步骤S23的施工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4中,先在盖梁顶部安装支座,再将箱梁放置于支座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座可使得箱梁的各种荷载传递到墩柱上,并能够适应活载、温度变化及混凝土收缩等因素产生的变位,使得箱梁及墩柱的实际受力情况符合设计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4中,先在盖梁顶面安装支座垫石,再在支座垫石顶部安装支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支座会出现老化的情况,各方面功能劣化,此时需进行更换支座。支座垫石的设置可为后续更换支座时给千斤顶预留出一定间隙,便于后续进行支座更换。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以下步骤:S1:运梁,通过车辆将箱梁运输至喂梁位置;S2:喂梁,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步骤:S21:升梁,通过桥体上方的架桥机上的两台起重卷扬机分别吊装箱梁的两端,将箱梁吊离车辆,并提升至桥体待安装位置的墩柱顶部的盖梁下方;S22:吊梁,位于前端的卷扬机不再提升箱梁,位于后端的卷扬机继续提升箱梁的后端,直至箱梁的后端高于相应的盖梁;S23:移梁,两卷扬机同步向后移动,此后位于后端的卷扬机不再提升箱梁,位于前端的卷扬机继续提升箱梁的前端,直至箱梁的前端高于相应的盖梁,此后继续提升并使得箱梁的前端与后端处于水平状态,此后两卷扬机同步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将箱梁输送至待安装位置的上方;S24:落梁,两卷扬机同步下放箱梁,将箱梁的两端分别落在相应的盖梁上方,松钩并解开吊装索具,即可完成箱梁的安装;本案可将箱梁自桥体正下方提升至桥体上方,通过操控两卷扬机的起吊高度不同以先后完成箱梁的后端及前端移出盖梁并超越盖梁,此过程无需占用桥体两侧的施工便道,解决了传统的自桥体两侧进行喂梁导致的占用施工便道较长时间的问题,对施工便道的影响较小;

2、采用了步骤S22及步骤S23中,控制箱梁端部与相应盖梁侧面的最小间距大于0.2m;在吊装过程中控制箱梁的两端与相应盖梁的最小距离均大于0.2m,以使得即使在大风等情况下,箱梁出现小幅晃动亦不会与相应盖梁相撞,提升了步骤S22及步骤S23的施工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步骤S1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步骤S21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步骤S22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步骤S23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步骤S23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步骤S24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A处放大图;

图8为背景技术附图。

图中:1、桥体;11、箱梁;12、墩柱;13、盖梁;2、架桥机;21、卷扬机;22、钢丝绳;3、支座垫石;31、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组合箱梁高低法安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参照图1,S1:运梁,在桥体1待安装位置的下方铺设钢板,用于供载有箱梁11的车辆停留。通过车辆将箱梁11运输至喂梁位置,并通过车辆调整箱梁11的位置,使得箱梁11的前端伸入相应盖梁13垂直投影位置的1/2-5/6处,优选的,为2/3处。

参照图1,S2:喂梁,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参照图1,S21:升梁,通过桥体1上方的架桥机2上的两台起重卷扬机21分别吊装箱梁11的两端,启动两卷扬机21时,逐步收紧钢丝绳22,使得两卷扬机21的受力均匀。此后将箱梁11吊离车辆,并提升将箱梁11提升至梁顶与相应盖梁13的底部相距0.5m(参照图2)。

参照图3及图4,S22:吊梁,位于前端的卷扬机21不再提升箱梁11,位于后端的卷扬机21继续提升箱梁11的后端,直至箱梁11的后端高于相应的盖梁13和已安装的箱梁11,且使得箱梁11的后端的梁底的最高点高出相应盖梁13的顶部和已安装的箱梁11的顶部0.5m。此过程中,控制箱梁11的水平倾角处于8°至15°之间。且控制箱梁11端部与相应盖梁13侧面的最小间距大于0.2m。

参照图4及图5,S23:移梁,两卷扬机21同步向后移动,此后位于后端的卷扬机21不再提升箱梁11,位于前端的卷扬机21继续提升箱梁11的前端,直至箱梁11的前端高于相应的盖梁13,此后继续提升并使得箱梁11的前端与后端处于水平状态。此后两卷扬机21同步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将箱梁11输送至待安装位置的上方。此过程中,控制箱梁11两端与相应盖梁13侧面的最小间距均大于0.2m。

参照图6及图7,S24:落梁,先在盖梁13顶面安装支座垫石3,再在支座垫石3顶部安装支座31。此后驱使两卷扬机21同步下放箱梁11,将箱梁11的两端分别且同时落在相应的盖梁13上方的支座31上。调整位置偏差,以确保安装位置正确。确认支座31位置正确、受力均匀及接触密实情况。最后松钩并解开吊装索具,即可完成箱梁11的安装。

工作原理如下:本案可将箱梁11自桥体1正下方提升至桥体1上方,通过操控两卷扬机21的起吊高度不同以先后完成箱梁11的后端及前端移出盖梁13并超越盖梁13,此过程无需占用桥体1两侧的施工便道,解决了传统的自桥体1两侧进行喂梁导致的占用施工便道较长时间的问题,对施工便道的影响较小。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喂梁方式为:在已安装的桥体1上方通过运输通道持续进行后部喂梁。但其必须依附运输通道,且必须在墩台及箱梁11依次安装完成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喂梁及安装,该种喂梁方式不灵活,易出现盖梁13施工节奏无法保障(即只能连续安装故需等待)的情况,本案相较于该种喂梁方式更灵活方便,可以间隔安装。

此外,通过先将箱梁11的前端伸入相应盖梁13垂直投影位置的2/3处,可使得后续可直接通过后端的卷扬机21带动箱梁11的后端上升,即可使得箱梁11的后端在上升过程中不与相应的盖梁13相碰,无需在吊装箱梁11的过程中再通过两卷扬机21反复调整箱梁11的位置,提升了步骤S22的施工便捷性。

此外,在步骤S23中通过两卷扬机21及箱梁11整体向后端移动,以使得箱梁11的前端与相应盖梁13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此后即可直接通过前端的卷扬机21带动箱梁11前端上升,使得箱梁11的前端在上升过程中不与相应的盖梁13相碰,无需在吊装箱梁11的过程中再通过两卷扬机21反复调整箱梁11的位置,提升了步骤S23的施工便捷性。

此外,在吊装过程中控制箱梁11的两端与相应盖梁13的最小距离均大于0.2m,以使得即使在大风等情况下,箱梁11出现小幅晃动亦不会与相应盖梁13相撞,提升了步骤S22及步骤S23的施工安全系数。

此外,通过支座31可使得箱梁11的各种荷载传递到墩柱12上,并能够适应活载、温度变化及混凝土收缩等因素产生的变位,使得箱梁11及墩柱12的实际受力情况符合设计值。

此外,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支座31会出现老化的情况,各方面功能劣化,此时需进行更换支座31。支座垫石3的设置可为后续更换支座31时给千斤顶预留出一定间隙。便于后续进行支座31更换。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大型悬索桥全焊钢桁加劲梁的架设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