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式证件打印机

文档序号:1791461 发布日期:2021-11-05 浏览: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卡式证件打印机 (Card type certificate printer ) 是由 冯国滨 陈志朋 郭成涛 于 2021-09-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卡式证件打印机,包括:机体、打印喷头移动机构、进卡机构、卡片行走机构和控制系统;打印喷头移动机构包括设于机体上的导轨、直线位移机构和打印喷头组件;卡片行走机构设于机体内部,其包括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卡片输入区、卡片打印区以及卡片输出区;卡片输入区包括多个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设置的输入传送组件;卡片输出区包括多个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设置的输出传送组件;输入传送组件与进卡机构的出口对应;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直线位移机构、打印喷头组件、输入传送组件和输出传送组件协同动作。本申请解决了打印机由于需要手工摆放卡片,无法实现卡片的自动传动并打印,需要较大的人员操作消耗的问题。(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card formula certificate printer includes: the printing machine comprises a machine body, a printing nozzle moving mechanism, a card feeding mechanism, a card travelling mechanism and a control system; the printing nozzle mov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guide rail arranged on the machine body, a linear displacement mechanism and a printing nozzle assembly; the card walk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machine body and comprises a card input area, a card printing area and a card output area which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along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card to be printed; the card input area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input conveying components arranged along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card to be printed; the card output area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output conveying components arranged along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card to be printed; the input conveying assembly corresponds to an outlet of the card feeding mechanism; the control system is used for controlling the linear displacement mechanism, the printing nozzle assembly, the input conveying assembly and the output conveying assembly to cooperatively act. The applica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printer needs large personnel operation consumption because the card is required to be manually placed, and th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nd printing of the card cannot be realized.)

卡式证件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卡片打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卡式证件打印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人口的增加,各种商业往来,会议活动的增加,卡式证件已经成为社会活动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由于卡式证件的信息可变性催生了卡式证件数码化打印技术的需求,由于喷墨打印方式环保以及打印成本低等特性,卡式证件打印机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逐步进入到了实际的应用阶段。但是,相关技术中卡式证件打印机的进卡机构无法兼容不同尺寸卡片,导致打印机无法在不同尺寸卡片上进行印制。

目前已有的卡式证件打印技术,还处在一个非常初级和原始的阶段,普遍采用”再转印膜转移技术”或者仅仅是原有的办公打印机及平板式打印机的改装版本,虽然能实现在卡式证件上打印,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例如,相关技术中的办公打印机改装类设备以及平板式打印机由于需要手工摆放卡片,无法实现卡片的自动传动并打印,需要较大的人员操作消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式证件打印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办公打印机改装类设备以及平板式打印机由于需要手工摆放卡片,无法实现卡片的自动传动并打印,需要较大的人员操作消耗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卡式证件打印机,该卡式证件打印机包括:机体、打印喷头移动机构、进卡机构、卡片行走机构和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打印喷头移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体上的导轨、直线位移机构和打印喷头组件;

所述卡片行走机构设于所述机体内部,其包括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卡片输入区、卡片打印区以及卡片输出区;

所述卡片输入区包括多个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设置的输入传送组件;所述卡片输出区包括多个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设置的输出传送组件;所述输入传送组件与所述进卡机构的出口对应;所述打印喷头组件位于所述卡片打印区上方;

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直线位移机构、打印喷头组件、输入传送组件和输出传送组件协同动作。

进一步的,导轨沿垂直于待打印卡片的移动方向设置;所述直线位移机构包括驱动带轮、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同步皮带,所述驱动带轮设置为两个并位于所述导轨的两端,所述第一同步皮带套设在所述驱动带轮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带轮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同步皮带上固设有滑块,所述打印喷头组件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导轨固定件左右两端的限位传感器,用于限制所述打印喷头组件在导轨左端和右端的最长移动位置。

进一步的,输入传送组件包括多个输入辊组,输出传送组件包括多个输出辊组;

多个所述输入辊组之间、多个所述输出辊组之间、以及所述输入辊组和输出辊组之间均通过第二同步皮带传动连接;

所述卡片行走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同步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卡片行走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输入电子编码器和输出电子编码器,所述输入电子编码器与临近所述卡片打印区的输入辊组传动连接;

所述输出电子编码器与临近所述卡片打印区的输出辊组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卡片行走机构还包括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和第三位置传感器;

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设于所述卡片输入区;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设于所述卡片输出区;

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标定待打印卡片位于打印等待位置;

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标定待打印卡片位于打印起始位置;

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用于标定已打印卡片位于卡片输出位置。

进一步的,进卡机构包括:进卡箱体、进卡传送组件和尺寸调节组件;其中,

所述进卡箱体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待打印卡片的进卡空腔;

所述尺寸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进卡箱体内侧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在所述进卡空腔内可沿垂直于待打印卡片的出卡方向移动;

所述进卡传送组件设于所述进卡箱体的下方;所述进卡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的输送部位于所述进卡空腔内。

进一步的,进卡机构还包括卡片方向校准件;

所述进卡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进卡空腔连通的出卡槽;

所述卡片方向校准件设于所述出卡槽的两侧,且所述卡片方向校准件沿待打印卡的出卡方向延伸,两侧所述卡片方向校准件之间的间距与待打印卡片的宽度匹配。

进一步的,还包括打印出血位墨水清洁机构,所述打印出血位墨水清洁机构包括:清洁纸盒和收纸机构;其中,

所述清洁纸盒和所述收纸机构分别设于所述卡片打印区的两侧;所述清洁纸盒内设置有清洁纸,所述清洁纸的第一端缠设在所述清洁纸盒内,第二端穿过打印区域并缠设在所述收纸机构的收纸部;

所述清洁纸位于卡片打印区的部分位于待打印件的下方。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卡片输出区的读卡模块,所述读卡模块与终端通讯连接;所述读卡模块用于读取卡片内部信息,并将所述卡片内部信息传输给所述终端,由终端对所述卡片和所述卡片内部信息进行绑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机体、打印喷头移动机构、进卡机构、卡片行走机构和控制系统,而打印喷头移动机构由导轨、直线位移机构和打印喷头组件,卡片行走机构由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卡片输入区、卡片打印区以及卡片输出区,先将位于机体外部的进卡机构内的待打印卡片输送至卡片输入区,由卡片输入区内的输入传送组件将待打印卡片传输至卡片打印区,由直线位移机构带动打印喷头往复运动对卡片打印区的卡片进行打印,打印完毕的卡片则输入卡片输出区,由卡片输出区的输出传送组件将打印完毕的卡片输出打印机,整个打印过程由控制系统控制对应的电子器件协同动作实现打印,使得整个打印过程完全自动化,从而实现了提高卡片打印效率,降低人员操作消耗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办公打印机改装类设备以及平板式打印机由于需要手工摆放卡片,无法实现卡片的自动传动并打印,需要较大的人员操作消耗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打印机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打印机内部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卡片行走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卡片行走机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卡片行走机构的另一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打印喷头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打印喷头移动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打印喷头移动机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进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进卡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打印出血位墨水清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卡片静电消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异味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卡箱体,101右侧板,102顶板,103后固定板,104左侧板,2卡片清洁轮,3传送带组件,311电机,322传送辊,333传送皮带,4驱动件,41a调节杆,42a调节螺母,5调节件,51a调节板,6出卡槽,7卡片方向校准件,8进卡空腔;

9卡片输入区,10右固定侧板,11第二同步皮带,12承托组件,121承托支架,122拖轮,13卡片打印区,14输出传送组件,141输出辊组,15压卡轮组,151压卡轮轴,152压卡轮,16第三位置传感器,17输出电子编码器,18驱动轮,19输入电子编码器,20第二位置传感器,21左固定侧板,22输入传送组件,221输入辊组,23安装槽,24拉簧,26通孔,25第一位置传感器,27支撑板,28固定底板,29第二驱动电机,31卡片输出区,

32离子发生器,34离子静电棒,36离子固定架;

38固定架,39第一滤芯固定件,391圆形固定板,392凹槽,40滤芯,41第二滤芯固定件,411环形固定板,42抽风机,43导轨固定件,44驱动带轮,45固定壳体;

46限位传感器,47限位块,48导轨,49第一同步皮带,50导向片,51打印喷头组件,511UV固定单元,512打印喷头架,513打印喷头,52滑块,53主动带轮,54从动带轮,55第一驱动电机,56定位孔,57检测片;

58清洁纸盒,581第一固定板,582清洁纸轴安装槽,583第二固定板,59清洁纸,60压纸轮,61出纸轮,62收纸机构,621收纸电机,622挡盘,623弹簧片,624废纸收纸轴,625弹簧片安装槽,63收纸轮,64机体,65进卡机构,66直线位移机构,67打印出血位墨水清洁机构,68异味消除装置,69出口斜坡,70集卡盒,71卡片行走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式证件打印机,该卡式证件打印机包括:机体64、打印喷头移动机构、进卡机构65、卡片行走机构71和控制系统;其中,

打印喷头移动机构包括设于机体64上的导轨48、直线位移机构66和打印喷头组件51;

卡片行走机构71设于机体64内部,其包括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卡片输入区9、卡片打印区13以及卡片输出区31;

卡片输入区9包括多个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设置的输入传送组件22;卡片输出区31包括多个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设置的输出传送组件14;输入传送组件22与进卡机构65的出口对应;打印喷头组件51位于卡片打印区13上方;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直线位移机构66、打印喷头组件51、输入传送组件22和输出传送组件14协同动作。

本实施例中,该卡式证件打印机主要由机体64、打印喷头移动机构、进卡机构65、卡片行走机构71和控制系统组成,打印喷头移动机构、卡片行走机构71和控制系统均安装在机体64内侧,进卡机构65安装在机体64的外侧。机体64上开设有进卡口和出卡口,进卡机构65的出卡端与机体64上的进卡口对应,卡片行走机构71的出卡端与出卡口对应。进卡机构65具有储存多张待打印卡片的功能,通过进卡机构65可将待打印卡片传送至卡片行走机构71的卡片输入区9内,由卡片行走机构71带动待打印卡片移动、打印和输出。

为便于卡片的自动收集,机体64在出卡口开设有倾斜向下的出口斜坡69,并在机体64的外侧安装有集卡盒70,集卡盒70位于出口斜坡69下方,集卡盒70的上端呈开口设置,从而实现打印卡片的自动收集。

如图6至图8所示,该打印喷头513移动机构主要由导轨48、直线位移机构和打印喷头组件51组成,导轨48作为打印喷头组件51的移动基础,具有对打印喷头组件51移动进行导向的作用。导轨48呈横向设置,其垂直于待打印卡片的输送方向。直线位移机构用于驱动打印喷头组件51在导轨48上横向移动,并使其在导轨48上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对卡片的打印。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卡片行走机构主要由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卡片输入区9、卡片打印区13以及卡片输出区31组成,由于卡片输入区9内具有多个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设置的输入传送组件22,因此当待打印卡片放入卡片输入区9时,可通过输入传送组件22带动待打印卡片朝向打印的方向移动,即朝向卡片打印区13移动。由输入传送组件22输送至卡片打印区13的待打印卡片由承托组件12进行支撑打印,在打印的过程中卡片上已经打印完毕的部分进入卡片输出区31并位于输出传送组件14上,通过输出传送组件14完成卡片打印完毕后的输出。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为整个卡式证件打印机的中心,其包括分别用于驱动直线位移机构66动作、卡片输入区9动作、卡片打印区13动作、卡片输出区31动作以及打印喷头组件51动作的驱动电路。控制系统中的打印主板可通过USB总线接收来自PC端软件的打印指令和打印数据,并将打印数据通过光纤发送至打印喷头组件51,通过指令控制直线位移机构66、卡片输入区9、卡片打印区13、卡片输出区31以及打印喷头组件51动作进行卡片输入、卡片打印和卡片输出。

本实施例达到了使卡片自动传动打印并输出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卡片打印效率,降低人员操作消耗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办公打印机改装类设备以及平板式打印机由于需要手工摆放卡片,无法实现卡片的自动传动并打印,需要较大的人员操作消耗的问题。

如图3至图5所示,输入传送组件包括多个输入辊组,输出传送组件包括多个输出辊组;

多个所述输入辊组之间、多个所述输出辊组之间、以及所述输入辊组和输出辊组之间均通过第二同步皮带传动连接;

所述卡片行走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同步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输入辊组221设置为5个,输出辊组141设置为2个,驱动机构可带动5个输入辊组221和2个输出辊组141同步旋转,从而实现对打印卡片的传送。

为便于实现同步传动,在一种实施例中,多个输入辊组221中相邻的两个输入辊组221通过第二同步皮带11传动连接,多个输出辊组141中相邻的两个输出辊组141通过第二同步皮带11传动连接,而相邻的输入辊组221和输出辊组141也通过第二同步皮带11传动连接,从而将所有的输入辊组221和输出辊组141均同步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同步皮带11轮也可连接非相邻的输入辊组221,具体连接哪些输入辊组221可视要求来定。例如在输入辊组221设置为5个时,输出辊组141设置为2个时,以待打印卡片的移动方向为基准,第二个输入辊组221和第四个输入辊组221通过第二同步皮带11传动连接,第四个输入辊组221和第五个输入辊组221通过第二同步皮带11传动连接,第五个输入辊组221和第一个输出辊组141通过第二同步皮带11传动连接,第一个输出辊组141和第二个输出辊组141通过第二同步皮带11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29的驱动轮18直接驱动该第二同步皮带11移动。

为了提高第二同步皮带11的张紧力,该卡片行走机构还包括用于张紧第二同步皮带11的张紧轮。

如图3至图5所示,还包括与第二驱动电机29电性连接的输入电子编码器19和输出电子编码器17,输入电子编码器19与临近卡片打印区13的输入辊组221传动连接;

输出电子编码器17与临近卡片打印区13的输出辊组141传动连接。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输入电子编码器19获取临近卡片打印区13的输入辊组221的旋转量,通过输出电子编码器17获取临近卡片打印区13的输出辊组141的旋转量,由于输入电子编码器19和输出电子编码器17和第二驱动电机29电性连接,从而根据输入辊组221的旋转量和输出辊组141的旋转量来校准第二驱动电机29转动产生的误差,形成卡片运动位置的闭环校准。

如图3至图5所示,还包括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25、第二位置传感器20和第三位置传感器16;

第一位置传感器25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0设于卡片输入区9;第三位置传感器16设于卡片输出区31;

第一位置传感器25用于标定待打印卡片位于打印等待位置;

第二位置传感器20用于标定待打印卡片位于打印起始位置;

第三位置传感器16用于标定已打印卡片位于卡片输出位置。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当输入辊组221设置为5个,输出辊组141设置为2个时,以待打印卡片的移动方向为基准,第一位置传感器25位于第三个输入辊组221和第四个输入辊组221之间,第二位置传感器20位于第四个输入辊组221和第五个输入辊组221之间,第三位置传感器16则位于2个输出辊组141之间。

位于第四辊组之前的区域为待打印区域,第一位置传感器25位于该区域,用来实现在打印过程中,传动下一张卡片到这个区域并停留在第一位置传感器25位置等待下一次打印。第二位置传感器20位于打印起始区域,可标定每一张卡片的打印起始位。第三位置传感器16则位于打印完成区域,用来判断打印完成后卡片是否运动到卡片打印区13以外,同时三个位置传感器状态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精确判定当前打印卡片与待打印卡片以及打印完成卡片所处位置的真实情况,以保证打印过程中的纠错以及逻辑的正常运转。

如图3至图5所示,还包括固定底板28,以及固定在固定底板28上的左固定侧板21和右固定侧板10,固定底板28、左固定侧板21和右固定侧板10作为该卡片行走机构的传动底座,用于安装卡片行走机构中的各个部件,形成传动部分。具体的,输入辊组221和输出辊组141的两端均分别与左固定侧板21和右固定侧板10连接;第一位置传感器25、第二位置传感器20和第三位置传感器16均固定在左固定侧板21上。承托组件12包括设于固定底板28上的承托轮组件。

如图3至图5所示,还包括设于输入辊组221和输出辊组141上方的压卡轮组15;

压卡轮组15包括压卡轴151和套设在压卡轴151上的压卡轮152;

左固定侧板21和右固定侧板10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安装槽23,压卡轴151的两端分别设于左固定侧板21和右固定侧板10的安装槽23内。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压卡轴151转动安装在左固定侧板21和右固定侧板10的安装槽23内,压卡轮152设置为若干个并套设在对应的压卡轴151上,压卡轮152位于输入辊组221上方并与输入辊组221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得卡片运动过程中具有平滑的下压力,保证卡片运动过程中不出现打滑现象以及运动的一致性。

为使压卡轮152在卡片提供一个较为平滑的下压力,压卡轮组15还包括设于左固定侧板21或右固定侧板10上的拉簧24,拉簧24的下端挂设在左固定侧板21和/或右固定侧板10,拉簧24的上端则挂设在压卡轴151上,通过拉簧24使得压卡轮152具有一定的弹力,进一步提高卡片运动过程的稳定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拉簧24位于左固定侧板21和右固定侧板10上,使得压卡轴151的两端可均匀的受到拉簧24的拉力。并且,远离卡片打印区13的压卡轮152直径和重量均大于其他压块轮,通过该压卡轮152实现非固定式压卡,可清洁卡片上的灰尘,并方便拆卸清洁。

如图3至图5所示,卡片打印区包括用于承托待打印卡片的承托轮组件,承托轮组件包括固设在固定底板28上的承托支架121,以及设于承托支架121上的拖轮122。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承托支架121设置为两个并沿沿待打印卡片移动方向分布,承托支架121上转动设置有拖轴,拖轮122设置为若干个并套设在拖轴上,通过拖轮122实现打印过程中对卡片的承托,拖轮122可旋转,从而便于卡片运动。

该卡片行走机构还包括支撑板27,支撑板27固定在固定底板28上方并位于左固定侧板21和右固定侧板10之间;支撑板27上开设有用于输入辊组221、输出辊组141以及拖轮122上端穿过的通孔26。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对打印喷头移动机构进行详细说明,导轨48沿垂直于待打印卡片的移动方向设置,直线位移机构包括驱动带轮44、第一驱动电机55和第一同步皮带49,驱动带轮44设置为两个并位于导轨48的两端,第一同步皮带49套设在驱动带轮44上,第一驱动电机55与其中一个驱动带轮44传动连接;

第一同步皮带49上固设有滑块52,打印喷头组件51固定在滑块52上。

直线位移机构主要由驱动带轮44、第一驱动电机55和第一同步皮带49组成,驱动带轮44至少为两个并安装在导轨48的两端,驱动带轮44可沿垂直轴的方向进行旋转,两个驱动带轮44之间通过第一同步皮带49进行连接,因此当其中一个驱动带轮44旋转时,会通过第一同步皮带49带动另外一个驱动带轮44旋转,并且可带动第一同步皮带49沿导轨48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通过控制第一驱动电机55带动驱动轮正转和反转可使第一同步皮带49位于导轨48的一侧在X轴方向上往复直线运动。而第一同步皮带49上固定有滑块52,滑块52上固定有打印喷头组件51,因此第一同步皮带49的直线往复运动可带动滑块52和打印喷头组件51同步直线往复运动,实现对卡片的打印。

本实施例中采用皮带传动的方式实现打印喷头组件51的直线往复运动,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结构而言,该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和维修方便,成本较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证卡打印机的打印喷头513移动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安装和维修不够方便,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

如图6至图8所示,还包括导轨固定件43,导轨固定件43呈中空设置,导轨48固设于导轨固定件43的一侧;

第一同步皮带49的两侧分别位于导轨固定件43的内外两侧;

滑块52卡设在导轨48上,并与导轨48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导轨固定件43的两端呈开口设置,内部呈中空设置,其可为方形或圆形,优选为方形,便于确定安装面。导轨固定件43可采用型材制成。第一同步皮带49整体呈腰形,其包括两侧的平行段和两端的弧形段,其中一侧的平行段位于导轨固定件43的中空部,另一侧的平行段位于导轨固定件43外侧,弧形段则位于导轨固定件43的两端,驱动带轮44安装在弧形段。第一同步皮带49位于导轨固定件43外侧的平行段上安装有滑块52,为提高滑块52移动过程的稳定性,滑块52与导轨48卡接,从而可提升打印喷头组件51移动过程的稳定性。

如图6至图8所示,还包括设于导轨固定件43左右两端的限位传感器46,用于限制打印喷头组件51在导轨48左端和右端的最长移动位置。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限位传感器46设置为两个分别为安装在导轨固定件43左端的左限位传感器46和安装在导轨固定件43右端的右限位传感器46,其分布用于限制打印喷头组件51在导轨48左端和右端的最长移动位置。具体的,左限位传感器46和右限位传感器46可监测打印喷头组件51是否运动到导轨48的最左端和最右端,当监测到时则可控制第一驱动电机55停止,防止打印喷头组件51脱轨或产生碰撞。

如图6至图8所示,限位传感器46包括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发射端,打印喷头组件51包括可随滑块52同步移动的检测片57,检测片57可在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发射端之间往复移动。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限位传感器46中的信号发射端发出信号,由信号接收端接收信号,当可正常接收时则表明打印喷头组件51未移动至导轨48的最左端或最右端,当随着打印喷头组件51同步运动的检测片57移动至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之间时隔绝信号,此时则表明打印喷头组件51未移动至导轨48的最左端或最右端,具体移动至哪一段可由限位传感器46安装的位置确定。

如图6至图8所示,导轨固定件43的上端设置有导向片50,导向片50沿打印喷头组件51的移动方向设置;

导向片50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47,打印喷头组件51包括滑动卡设在导向片50上的定位块,定位块可随滑块52同步移动并与限位块47抵触。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导向片50安装在导轨固定件43的上端,导向片50呈片状结构并垂直于导轨固定件43的上端面。由于打印喷头组件51上安装有可滑动卡设在导向片50上的定位块,因此也可利用导向片50来提高打印喷头组件51移动的准确度。而由于导向片50两端安装有限位块47,因此当打印喷头组件51移动至定位块与限位块47接触时,可阻止打印喷头组件51继续移动,避免打印喷头组件51超程运动。

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驱动电机55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带轮53,驱动带轮44通过传动轴连接有从动带轮54,主动带轮53与从动带轮54通过皮带连接。

如图6至图8所示,导轨固定件43的两端固设有固定壳体45,固定壳体45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旋转轴承,驱动带轮44通过转轴与旋转轴承连接。

打印喷头组件51还包括打印喷头架512和固设在打印喷头架512上的打印喷头513和UV固化单元,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打印喷头513和UV固化单元电性连接;打印喷头架512与滑块52固定连接;检测片57和定位块均固设于打印喷头架512上。

打印喷头组件51还包括喷墨驱动控制板,光栅读头,紫外线干燥系统组成,通过光栅堵头读取光栅信号,根据信号反馈,喷墨驱动控制板驱动打印喷头513进行喷墨,同时接收卡片在行走过程中的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由第一位置传感器25、第二位置传感器20和第三位置传感器16获取),然后控制输入电子编码器19和输出电子编码器17间的切换,使卡片在行走到不同运动位置保持单步行走距离的准确性,因为卡片材料的需要,采用UV光固化墨水,UV固化单元安装在打印喷头架一侧,在喷墨过程中发送打印信号驱动UV固化单元对UV灯进行开闭,从而实现墨水的固化干燥。

如图9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对进卡机构65进行详细说明,进卡机构65包括:进卡箱体1、进卡传送组件和尺寸调节组件;其中,

进卡箱体1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待打印卡片的进卡空腔8;

尺寸调节组件包括设于进卡箱体1内侧的调节件5,调节件5在进卡空腔8内可沿垂直于待打印卡片的出卡方向移动;

进卡传送组件设于进卡箱体1的下方;进卡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组件3,传送带组件3的输送部位于进卡空腔8内。

本实施例中,进卡箱体1作为待打印卡片的暂存部件,因此进卡箱体1的形状可与待打印卡片的形状匹配。当待打印卡片为方形时,进卡箱体1也可设置为长方体结构。进卡箱体1的内部呈中空设置,其中空部分形成用于容纳待打印卡片的进卡空腔8。进卡空腔8的宽度与待打印卡片的宽度接近,当待打印卡片放入进卡空腔8内时,进卡空腔8的宽度可起到对待打印卡片左右两侧的限位作用,保障待打印卡片的准确和稳定输出。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待打印卡片,在进卡箱体1的内侧设置调节件5。对于不同尺寸的待打印卡片而言,仅需要调整进卡腔体的宽度即可,因此该调节件5设置为可沿垂直于待打印卡片的出卡方向移动,即可在待打印卡片的宽度方向进行移动,从而调整可放置卡片的进卡腔体的宽度,使其适应于不同尺寸的待打印卡片。可采用手动或电动的方式来驱动调节件5的移动。

本实施例达到了随着调节件5的移动调整进卡空腔8宽度,以适应不同尺寸卡片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在进卡箱体1内放入不同尺寸的卡片,使打印机可在不同尺寸卡片上进行打印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相关技术中卡式证件打印机的进卡机构无法兼容不同尺寸卡片,导致打印机无法在不同尺寸卡片上进行印制的问题。

如图9至图10所示,进卡机构65还包括卡片方向校准件7;

进卡箱体1上设置有与进卡空腔8连通的出卡槽6;

卡片方向校准件7设于出卡槽6的两侧,且卡片方向校准件7沿待打印卡的出卡方向延伸,两侧卡片方向校准件7之间的间距与待打印卡片的宽度匹配。

待打印卡片从与进卡空腔8连通的出卡槽6输出,在从出卡槽6输出的过程中,待打印卡片的两侧由位于出卡槽6两侧的卡片方向校准件7进行限位,由于卡片方向校准件7沿待打印卡的出卡方向延伸,两侧卡片方向校准件7之间的间距与待打印卡片的宽度匹配,因此在两个卡片方向校准件7的导向和限位作用下,使得待打印卡片的运动直线度得到校准,从而实现了避免进卡机构在出卡时待打印卡片产生偏移,提高其运动直线度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卡式证件打印机的进卡机构在出卡时待打印卡片会产生一定的偏移,影响待打印卡片运动直线度的问题。

如图9至图10所示,还包括驱动件4,驱动件4用于带动调节件5在进卡空腔8内沿垂直于待打印卡片的出卡方向移动。通过驱动件4可便于调整调节件5在进卡空腔8内的位置,从而使其与待打印卡片的宽度匹配。

如图9至图10所示,还包括设于进卡箱体1内的导向件,导向件沿垂直于待打印卡片的出卡方向设置,调节件5滑动套设在导向件上。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调节件5通过直线运动来调整进卡空腔8,因此在进卡箱体1内安装导向件以提高调节件5直线运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导向件可为导向轴、导向轨道等等。

如图9至图10所示,调节件5为设于进卡箱体1内侧的调节板51a。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待打印卡片需要堆叠放置在进卡空腔8内,需要调节件5的高度与堆叠后卡片的高度匹配,可大于堆叠后卡片的高度。因此,本实施例中将调节件5设置为一块竖直的平板结构,即调节板51a。

如图9至图10所示,驱动件4包括调节杆41a,调节杆41a垂直于待打印卡片的出卡方向设置,调节杆41a的第一端位于进卡箱体1外侧,第二端与进卡箱体1的侧壁螺纹连接;

调节杆41a的第二端延伸出进卡箱体1的侧壁并与调节板51a转动连接。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调节杆41a与进卡箱体1的侧壁螺纹连接,因此通过转动调节杆41a延伸出进卡箱体1外侧的一端,可使其调节杆41a的另一端旋转的同时在进卡箱体1的宽度方向上直线移动。又由于调节杆41a的另一端与调节板51a转动连接,因此调节杆41a可相对于调节板51a旋转,并在直线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调节板51a同步直线移动,从而调整调节板51a在进卡箱体1内的位置,继而调整进卡腔体的宽度,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待打印卡片。

为提高调节杆41a和调节板51a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调节杆41a的第二端与调节板51a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调节杆41a的第一端固设有调节螺母42a,通过拧动调节螺母42a即可实现调节杆41a的旋转。更为优选的,调节杆41a可与电机31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由电机311带动调节杆41a正转和反转来带动调节板51a朝向进卡箱体1内侧和外侧移动。

采用电机311控制时,需要提前预设不同尺寸卡片对应的调节杆41a旋转圈数。在调节时,选择对应的尺寸后,电机311按照预设的圈数带动调节杆41a旋转,使得调节板51a移动至对应的位置。

如图9至图10所示,导向件设于固定在进卡箱体1内侧的导向轴,调节板51a套设在导向轴上。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为避免导向轴对待打印卡片的进卡过程产生限制,导向轴可位于进卡箱体1的下端或上端,也可在上下两端同时安装,在两端都安装导向轴时可进一步提高调节板51a的运动稳定性。

如图1至图2所示,进卡箱体1包括左侧板104、右侧板101和后固定板103,左侧板104、右侧板101和后固定板103围成进卡空腔8;

调节杆41a与右侧板101螺纹连接;调节板51a设于右侧板101内侧。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该进卡箱体1还包括位于上端的顶板102,顶板102的三个侧面分别与左侧板104、后固定板103和右侧板101固定连接,从而组成一个前端和下端为开口的箱体结构,并在内部形成一个长方体的进卡空腔8。

进卡机构65中的进卡传送组件用于将放置在进卡箱体1内的待打印卡片从出卡槽6输出。该进卡传送组件包括安装在进卡箱体1下端的至少两个传送辊32,两个传送辊32通过传送皮带33连接,传送皮带33的右侧与进卡箱体1的右侧板10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该间距主要用于调节板51在调整进卡空腔8宽度时的移动。

进卡传送组件还包括安装在进卡箱体1下端的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端安装有同步轮,并且在其中一个传送辊32上也安装有对应的同步轮,两个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为保障输出卡片的清洁度,在进卡箱体1的出卡端还安装有卡片清洁轮2。该卡片清洁轮2由上清洁轮和下清洁轮共同组成,待打印卡片通过上清洁轮和下清洁轮之间的间隙输出,并在经过卡片清洁轮2的过程中,由上清洁轮和下清洁轮分别对卡片的上下两端进行清洁。

如图2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打印出血位墨水清洁机构67,所述打印出血位墨水清洁机构67包括:清洁纸盒58和收纸机构62;其中,

清洁纸盒58和收纸机构62分别设于卡片打印区13的两侧;清洁纸盒58内设置有清洁纸59,清洁纸59的第一端缠设在清洁纸盒58内,第二端穿过打印区域并缠设在收纸机构62的收纸部(图上未示出清洁纸59的第二端缠设在收纸部);

清洁纸59位于卡片打印区13的部分位于待打印件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该打印出血位墨水清洁机构主要由清洁纸盒58和收纸机构62组成,清洁纸盒58和收纸机构62分别位于卡片打印区13的两侧。具体的,当待打印件在卡片打印区13内直线移动进行打印时,清洁纸盒58和收纸机构62的分布方向垂直于待打印件的直线移动方向,即待打印件在Y轴上移动,而清洁纸盒58和收纸机构62则分布在X轴上。

由于清洁纸59的第一端缠设在清洁纸盒58内,第二端穿过卡片打印区13并缠设在收纸机构62的收纸部,使得清洁纸59的移动方向也在X轴上。由于清洁纸59位于待打印件的下方,在喷墨打印的过程中,打印喷墨机构的移动方向也是X轴方向,即与清洁纸59的移动同向,当打印喷墨机构在对待打印件喷墨打印过程中溢出卡片的墨水可滴落在位于待打印件下方的清洁纸59上,并由收纸机构62将污染后的清洁纸59带走收集。清洁纸59的宽度大于打印喷墨机构的喷墨范围即可,收纸机构62可间歇启动,具体的,可在完成一个待打印件喷墨打印后再启动将污染的清洁纸59收集,并使干净的清洁纸59移动至待打印下方。

从而实现了对溢出卡片的墨水收集处理,使其不会污染走卡机构和卡片,便于对卡片打印区13进行清洁,可实现连续打印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打印图像时需要打满整个卡片时,因喷墨打印的范围大于卡片尺寸,导致溢出卡片的墨水会污染走卡机构和卡片,并难于清洁,无法实现连续打印工作的问题。

如图11所示,清洁纸盒58包括第一固定板581和第二固定板583,第一固定板581和第二固定板583相对设置;

第一固定板581和第二固定板583之间转动设置有清洁纸轴,清洁纸59卷的第一端设于第一固定板581和第二固定板583之间,并缠设在清洁纸轴上。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清洁纸盒58为由第一固定板581和第二固定板583组成的盒体结构,第一固定板581和第二固定板583的端部可固定在卡片打印区13的一侧,且二者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大于清洁纸59的宽度,使得清洁纸59可安装在第一固定板581和第二固定板583之间。为便于清洁纸59的储存和使用,未使用的清洁纸59呈卷套设在清洁纸轴上,由于清洁纸轴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因此在收纸机构62的作用下可通过污染后的清洁纸59拉动清洁纸轴旋转,从而输出干净的清洁纸59至卡片打印区13。

如图11所示,第一固定板581和第二固定板583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清洁纸轴安装槽582,清洁纸轴右上至下卡设在清洁纸轴安装槽582内,清洁纸轴的两端与对应的清洁纸轴安装槽582转动连接。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更换清洁纸59,当位于清洁纸盒58内的清洁纸59用完后,可将手动清洁纸轴从清洁纸轴安装槽582内由下至上的取出,然后再将清洁纸59套在清洁纸轴上,最后将清洁纸轴从清洁纸轴安装槽582内由上至下滑至安装位实现清洁纸59的更换。为进一步便于安装和拆除清洁纸轴,清洁纸轴安装槽582的开口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如图11所示,清洁纸盒58还包括压纸轮60和出纸轮61,压纸轮6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581和第二固定板583转动连接;出纸轮6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581和第二固定板583转动连接。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出纸轮61用于调整清洁纸59的移动方向,压纸轮60用于向清洁纸59施加一定的压紧力,使其可紧贴在出纸轮61上,从而便于保持清洁纸59的顺着,避免产生卡纸的现象。压纸轮60和出纸轮61沿清洁纸59的移动方向设置。

如图11所示,收纸机构62包括废纸收纸轴624和收纸电机621,收纸电机621与废纸收纸轴624传动连接;

清洁纸59的第二端缠设在废纸收纸轴624上。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收纸机构62主要由废纸收纸轴624和收纸电机621组成,废纸收纸轴624为该收纸机构62的收纸部。收纸电机621和废纸收纸轴624传动连接,由收纸电机621提供驱动力带动废纸收纸轴624旋转,从而使清洁纸59缠设在废纸收纸轴624上,实现清洁纸59的运动。收纸电机621固定在卡片打印区13的另一侧,其可通过电机安装架进行安装固定。收纸电机621的输出轴可直接与废纸收纸轴624连接,也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

如图11所示,收纸机构62还包括收纸轮63,收纸轮63和出纸轮6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收纸轮63位于废纸收纸轴624的上方,清洁纸轴、压纸轮60、出纸轮61、收纸轮63和废纸收纸轴624的轴线互相平行。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卡片打印区13的侧面安装有收纸轮安装座,收纸轮63安装在该收纸轮安装座上并转动连接,使得收纸轮63可绕自身的轴线旋转。收纸轮63与出纸轮61对应设置,二者的结构相同,安装高度相同,从而使得清洁纸59可顺直的移动。收纸轮63也具有调整清洁纸59运动方向的作用,因此为更合理的利用空间,占用空间较大的收纸电机621和废纸收纸轴624均安装在收纸轮63的下方,同理,清洁纸盒58内安装的清洁纸59也位于出纸轮61的下方。

如图11所示,废纸收纸轴624的两侧均开设有弹簧片安装槽625,弹簧片安装槽625沿废纸收纸轴624的轴向开设,弹簧片安装槽625内安装有呈弧形的弹簧片623,弹簧片623的顶点延伸出弹簧片安装槽625。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废纸收纸轴624上缠绕有较少的污染清洁纸59时,纸卷较为蓬松,容易与废纸收纸轴624产生相对移动,从而清洁纸59的移动受到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废纸收纸轴624上开设弹簧片安装槽625,并在弹簧片安装槽625内安装弹簧片623,弹簧片623的弹力方向为沿废纸收纸轴624的径向,通过弹簧片623可使位于废纸收纸轴624上的纸卷被张紧,避免在废纸收纸轴624旋转时,纸卷和废纸收纸轴624之间产生相对移动。弹簧片安装槽625可开设在废纸收纸轴624相对的两端,利用上端和下端,或者前端和后端,由于两个弹簧片安装槽625相对设置,使得纸卷的受力平衡,进一步提高清洁纸59移动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弹簧片623为弧形的弹簧片623,其顶点延伸出弹簧片安装槽625,从而实现对纸卷的张紧。随着打印的进行,废纸收纸轴624上的纸卷厚度增加,其直径越来越大,为了避免纸卷散乱,在废纸收纸轴624的一端还套设有挡盘622,挡盘622呈圆形设置,其直径大于纸卷的最大直径,挡盘622位于废纸收纸轴624朝向收纸电机621的一端,也可避免清洁纸59缠绕在收纸电机621的输出轴上。

如图11所示,还包括固定底板,以及固定在固定底板上的左固定侧板21和右固定侧板10,卡片打印区13位于左固定侧板21和右固定侧板10之间;

第一固定板581和第二固定板583均固设于右固定侧板10上,收纸轮63和收纸电机621设于左固定侧板21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该卡式证件打印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卡片输出区的读卡模块,所述读卡模块与终端通讯连接;所述读卡模块用于读取卡片内部信息,并将所述卡片内部信息传输给所述终端,由终端对所述卡片和所述卡片内部信息进行绑定。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读卡模块由PCB电路板驱动,其安装在机体的出卡口附近,可安装在卡片输出区末端,在打印结束后控制系统驱动读卡模块对卡片内信息进行读取并通过USB有线或蓝牙无线、WIFI无线的方式返回终端,此处终端可为PC端,由终端进行卡片和卡片内部信息的绑定。

如图12所示,该卡式证件打印机还包括设于机体内部的卡片静电消除机构,该卡片静电消除机构包括:离子静电棒34和离子发生器32;其中,

离子静电棒34与离子发生器32连接,离子静电棒34包括离子针,离子针向下设置并正对卡片输入区9。

本实施例中,待打印卡片从卡盒中逐一进入卡片行走机构71,由卡片行走机构71将待打印卡片传送至卡片打印区13,卡片打印区13之前的区域为卡片输入区9。该卡片静电消除机构主要由离子静电棒34和离子发生器32组成,离子静电棒34安装在卡片输入区9的正上方,当离子静电棒34和离子发生器32连接后离子静电棒34上的离子针产生电子,由于离子针向下设置并正对卡片输入区9,因此当待打印卡片从离子静电棒34下方通过时,可使离子针产生的电子与待打印卡片上的静电电子中和,从而消除待打印卡片表面静电,防止因卡片摩擦产生的静电对喷墨墨滴方向的影响。

本实施例实现了消除因卡片上附带的静电而对喷墨墨滴方向的影响,提高打印效果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卡片打印过程中由于卡片摩擦会产生静电,导致在喷墨时对墨滴方向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打印效果的问题。

如图12所示,还包括离子固定架36,离子固定架36位于卡片输入区9的上方,离子静电棒34固定在离子固定架36上。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离子固定架36呈横向设置,即沿垂直于卡片移动方向设置,离子静电棒34固定在离子固定架36上也沿垂直于卡片移动方向设置,从而可全面的消除待打印卡片表面的静电。

如图12所示,离子静电棒34还包括棒体和用于吹出离子的吹气机构,离子针设于棒体上并与离子发生器32电性连接;

棒体固定在离子固定架36上。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该离子静电棒34在使用时,接入电源后,离子针产生中和用的电子,然后由吹气机构吹气将该电子吹出离子静电棒34,使其与待打印卡片上的电子中和,从而消除卡片表面的静电。

如图12所示,吹气机构包括设于棒体内的风管和气源,气源与风管连接,风管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口,相邻离子针之间至少具有一个出风口。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气源将带压空气输入风管,由风管上的出风口排出,相邻离子针之间至少具有一个出风口,从而有利于将电子吹至待打印卡片表面。

如图2和图13所示,该卡式证件打印机还包括设于机体内部的异味消除装置68,该异味消除装置68包括:滤芯40和抽风机42;其中,

滤芯40设于证卡打印机内部,滤芯40呈中空设置,抽风机42的进风口覆盖在滤芯40的中空部,以使位于滤芯40中空部的空气由抽风机42抽离。

证卡打印过程中采用UV墨水时,在墨水固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臭味分子。为消除该臭味产生的臭味,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异味消除装置,该异味消除装置主要由滤芯40和抽风机42组成。滤芯40安装在证卡打印机内部,滤芯40具有吸附空气中臭味分子的功能,由于滤芯40呈中空设置,而抽风机42的进风口覆盖在滤芯40的中空部,在抽风机42启动后可抽离位于滤芯40中空部的空气,从而在滤芯40的中空部形成负压,使得位于滤芯40外部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朝向滤芯40的中空部流动,即证卡打印机内的空气经过滤芯40流动至滤芯40的中空部,再由抽风机42抽离滤芯40送入证卡打印机内,位于证卡打印机内的空气在经过滤芯40时臭味分子被吸附,空气也得到过滤,从而可消除空气中的臭味,起到净味功能。

本实施例实现了消除喷墨打印过程中,墨水固化产生的臭味,提高用户体验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卡式证件打印机采用UV墨水进行打印,但是UV墨水在固化的过程中会产生轻微的臭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

如图13所示,还包括呈相对设置的第一滤芯固定件39和第二滤芯固定件41,第一滤芯固定件39和第二滤芯固定件41的相对侧均设置有与滤芯40端部匹配的凹槽392,滤芯40的两端卡设在对应的凹槽392内。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滤芯固定件39和第二滤芯固定件41分别用于固定滤芯40的两端,为便于其与滤芯40配合,在第一滤芯固定件39和第二滤芯固定件41的相对侧均设置有与滤芯40端部匹配的凹槽392,使得滤芯40可插设在该凹槽392内,便于实现对滤芯40的安装和固定。

如图13所示,抽风机42固定在第一滤芯固定件39或第二滤芯固定件41上。抽风机42可选择固定在第一滤芯固定件39或第二滤芯固定件41上,具体固定方式可视使用要求而定,此处不做限定。

如图1至图2所示,滤芯40设置为圆柱形,凹槽392设置为与滤芯40端部匹配的环形。第一滤芯固定件39和第二滤芯固定件41呈上下分布,第二滤芯固定件41包括环形固定板411,凹槽392设于环形固定板411朝向滤芯40的一侧;第一滤芯固定件39包括圆形固定板391,圆形固定板391的直径大于等于滤芯40的内径;抽风机42固定在环形固定板411下端。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圆柱形的滤芯40有利于对周围空气进行过滤,第二滤芯固定件41安装在滤芯40下方,抽风机42固定在第二滤芯固定件41上,由于抽风机42的进风口覆盖在滤芯40的中空部,因此要求第二滤芯固定件41由环形固定板411形成。为确保进入滤芯40中空部的空气都是由滤芯40过滤过的,滤芯40的上端需要进行封堵。本实施例中采用圆形固定板391安装在滤芯40的上端,由于圆形固定板391的直径大于等于滤芯40的内径,因此当二者同轴线设置时,可通过圆形固定板391封堵滤芯40上端。本实施例中滤芯40设置为活性炭滤芯40。

如图13所示,还包括固定架38,环形固定板411和/或圆形固定板391固定在固定架38上,以使滤芯40和抽风机42悬空设置。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固定架38安装滤芯40和抽风机42,并使其悬空设置,便于空气的流动。固定架38为U形架,U形架的开口端朝下;圆形固定板391与U形架上端固定连接,环形固定板411与U形架内侧固定连接;滤芯40与U形架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利用空气流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3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安全防护式喷码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