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骨架

文档序号:1795039 发布日期:2021-11-05 浏览:2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墙体骨架 (Wall skeleton ) 是由 杨秀红 宫大壮 尹稷华 刘宇清 易艳丽 张立智 朱强强 于 2021-07-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墙体骨架,包括,第一墙体骨架。第一墙体骨架包括N个V型骨架组和与所述V型骨架连接的框架,框架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第一导轨、第一立柱、第二导轨和第二立柱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所述框架。V型骨架通过节点板与框架固定连接,N个V型骨架呈波浪状与框架固定连接,其中N大于等于1。本发明的墙体骨架解决了传统墙体骨架抗水平能力差的问题,并且便于配置、安装。(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all skeleton,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wall skeleton. First wall skeleton include a N V type skeleton group and with the frame that V type skeleton is connected, the frame includes first guide rail, second guide rail, first stand and second stand, first guide rail, first stand, second guide rail and second stand fixed connection in proper order form the frame. The V-shaped frameworks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work through the gusset plates, the N V-shaped frameworks are in a wavy shape and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work, and N is larger than or equal to 1. The wall framework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horizontal resis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wall framework, and is convenient to configure and install.)

一种墙体骨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建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墙体骨架。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墙体抗侧移能力对墙体结构来说非常重要,而墙体抗水平力主要由轻钢龙骨骨架与结构板材组合作用提供,而墙体抗水平力设计值需要依据行业标准中墙体骨架与结构板材组合作用的抵抗力。在传统墙体构造形式中,通常采用竖直骨架与墙板结合,或注入填充物,这样的结构抗侧力能力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不便安装。由此可知,传统墙体构造形式抗侧力较小,为房屋提供的抗侧力能力有限,大多不能满足房屋抗水平力要求。并且墙体立柱、横向龙骨,地脚螺栓、结构板材等,有一定的设置原则,比如:设置仅由竖向钢骨与横向钢骨构成的墙体骨架。因此,目前墙体结构形式对该体系房屋的应用有较大程度的制约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墙体骨架,可大幅度提高墙体水平承载能力,更便于实际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墙体骨架,包括:第一墙体骨架;

所述第一墙体骨架包括N个V型骨架组和与所述V型骨架连接的框架;

所述框架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第二立柱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所述框架;

所述V型骨架通过节点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N个所述V型骨架呈波浪状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其中N大于等于1。

其中,所述V型骨架包括第一斜撑柱和第二斜撑柱;

所述第一V型骨架的第一斜撑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点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V型骨架的第一斜撑柱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点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V型骨架的第一斜撑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节点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V型骨架的第二斜撑柱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点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V型骨架的第一斜撑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节点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V型骨架的第一斜撑柱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节点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V型骨架的第二斜撑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五节点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V型骨架的第二斜撑柱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节点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以此类推,所述第N V型骨架的第一斜撑柱的第一端通过第M节点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N V型骨架的第一斜撑柱的第二端通过第M+1节点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N V型骨架的第二斜撑柱的第一端通过第M+2节点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N V型骨架的第二斜撑柱的第M+1端通过第四节点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其中,N大于等于2。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板和所述第M+2节点板结构相同,第二节点板至第M+1节点板的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斜撑支架与所述第二斜撑支架角度为20~70度。

其中,所述节点板以及所述框架的厚度为1mm~3mm,所述第一斜撑柱与所述第二斜撑柱为为单肢或多肢,厚度为1~2mm的C型钢;

所述框架上的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选用U型钢,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为两根C型钢和一根U型钢抱合形成。

其中,一种墙体,包含所述的墙体骨架。

其中,所述墙体包括第一墙面和/或第二墙面,所述第一墙面、第二墙面包括钢板。

其中,所述墙体四角设有抗拔件,并通过抗拔件与相应的梁体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墙体骨架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对传统墙体骨架的结构进行改进,大大提升了墙体骨架的抗震、抗风能力,基于此墙体骨架的房屋,可以通过此墙体骨架设置的构造措施来满足复杂体型的建筑需要,通过节点板、支撑柱与框架固定,相比传统墙体骨架更便于安装。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标识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示出的墙体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框架;11、第一导轨;12、第二导轨;13、第一立柱;14、第二立柱;

2、V型骨架;211、第一V型骨架;222、第二V型骨架;21、第一斜撑支架;22、第二斜撑支架

3、节点板;31、第一节点板;32、第二节点板;33、第三节点板;34、第四节点板;35、第五节点板;

4、抗拔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向量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墙体骨架,改变了传统墙体抗水平能力弱的结构,更适用于实际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墙体骨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墙体骨架包括:第一墙体骨架。第一墙体骨架包括N个V型骨架组2和与所述V型骨架连接的框架1;框架1包括第一导轨11、第二导轨12、第一立柱13及第二立柱14,第一导轨11、第一立柱13、第二导轨12和第二立柱14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框架1。V型骨架2通过节点板3与框架1固定连接,N个V型骨架2呈波浪状与框架1固定连接,其中N大于等于1。导轨与立柱依次固定,形成完整稳固的框架1结构,在此基础上增加多个V型骨架2呈波浪状固定于框架上,分散了框架承受的侧力,以此结构解决了传统墙体骨架抗水平能力差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别对该墙体骨架各部分进行试验,测试该结构下的墙体骨架在各部分的变形值,并利用这些变形值之间的关系换算出组合墙体的净剪切变形值。首先,测试出墙体骨架的顶部和底部的位移值,计D1、D2。其次,测试墙体骨架与底部的相对滑动位移值,计D3、D4。然后,再测试垂直方向对底部的位移值,计D5、D6;以及垂直方向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值,计D7、D8。最后,测试墙体的面外侧移值,计D9。并在墙体骨架两立柱中部分别布置了2个电阻应变片以测试端墙架柱的拉压力变化情况。以此测试各测试点的受力结果,并计算得到本墙体骨架的最佳设置位置及设置角度。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V型骨架2包括第一斜撑柱21和第二斜撑柱22,第一V型骨架211的第一斜撑柱2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点板31与框架1固定连接,第一V型骨架211的第一斜撑柱2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点板32与框架1固定连接。第一V型骨架211的第二斜撑柱22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节点板33与框架1固定连接,第一V型骨,211的第二斜撑柱2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点板32与框架1固定连接。

第二V型骨架222的第一斜撑柱21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节点板33与框架1固定连接,第二V型骨架222的第一斜撑柱21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节点板34与框架1固定连接,第二V型骨222的第二斜撑柱22的第一端通过第五节点板35与框架1固定连接,第二V型骨222的第二斜撑柱22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节点板34与框架1固定连接。

以此类推,第N V型骨架的第一斜撑柱21的第一端通过第M节点板与框架1固定连接,第N V型骨架的第一斜撑21的第二端通过第M+1节点板与框架1固定连接,第N V型骨架的第二斜撑22的第一端通过第M+2节点板与框架1固定连接,第N V型骨架的第二斜撑22的第二端通过第M+1节点板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其中,N大于等于2。

其中,连接方式可选用螺栓连接或螺旋连接等。不仅有利于多个V型骨架的连接,还使得墙体骨架结构更稳定、便捷。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板31和第M+2节点板结构相同,第二节点板32至第M+1节点板的结构相同。通过不同类型的节点板固定V型骨架2和框架1,更便于墙体骨架的装配,更适用于实际施工的需要。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节点板以及框架1的厚度为1mm~3mm,第一斜撑柱21与第二斜撑柱22为单肢或多肢,厚度为1~2mm的C型钢,框架1上的所述第一导轨11和第二导轨12选用U型钢,框架1的所述第一立柱13和第二立柱14为两根C型钢和一根U型钢抱合形成。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墙体,包含墙体骨架。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墙体包括第一墙面和/或第二墙面,第一墙面、第二墙面包括钢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墙体的负载能力进行测试。首先,逐次增加等量的荷载直到下降到荷载峰值的85%,查看实验过程中组合墙体的承受能力,并进行记录。其次,进行往复试验,确定出荷载-位移曲线下降段中当荷载为最大值85%时对应的位移Δu。然后将往复加载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试件依次施加大小为的1.25%Δu、2.5%Δu、5%Δu、7.5%Δu和10%Δu的单循环位移,第二阶段再对试件施加大小为小的20%Δu、40%Δu、80%Δu、100%Δu、120%Δu的三循环位移,直至组合墙体破坏。基于此测量出组合墙体的承受能力,例如,抗震,耗能能力和破坏形式。以确定墙体骨架的最佳组合形式。

其中,上述板材采用高宽比为5:1的比例结构来与墙体骨架进行覆合,组成抗剪墙,与墙体骨架共同受力,还可保证整体覆合严密、美观。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墙体四角设有抗拔件4,并通过抗拔件4与相应的梁体固定连接。组合墙体的上下导轨通过高强度摩擦型螺栓与上下梁连接,并在墙体的四角布置抗拔件,用高强度螺栓将之与加载梁连接。通过抗拔件4固定墙体与对应的梁体,更加稳固、结实,可保证在墙体受侧力时,整个墙体稳定固定于对应梁体内,不轻易移动、变形。

本发明的墙体骨架,较传统结构的墙体骨架更加稳固、结实,并且,经过多种测试得到的最佳支撑柱的角度范围及结构、材料,使得本发明墙体骨架更便于实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复合剪力墙抗震框架结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