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芦笙灯

文档序号:180085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4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芦笙灯 (Lusheng lamp ) 是由 杨能勋 于 2021-08-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笙灯,所述芦笙灯本体用一根直径为9厘米,长12厘米,中间带竹节的楠竹筒制作而成,所述的楠竹筒,用刀把竹皮削去,打磨抛光,再喷上一层清漆;用竹节的底部作为底座,其长4厘米;用竹节以上部分作为灯堂,其长8厘米,在上面开一个宽4厘米,长5厘米的小窗;所述芦笙灯本体有一根长18厘米,宽1厘米,厚1厘米的提把,其用楠竹片制作而成,打磨抛光,再喷上一层清漆,其底部用螺丝钉固定在所述楠竹筒的竹节下面;提把的上面设有一块用铝片制作成的挡板,其距离提把的顶部为5厘米,用两根铁线固定在提把上。本发明可以解决以往芦笙灯火苗或烟很容易烫到芦笙舞队员手的问题。(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usheng lamp, wherein a Lusheng lamp body is made of a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barrel which is 9 cm in diameter, 12 cm in length and provided with bamboo joints in the middle, bamboo skins of the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barrel are cut off by a cutter, and the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barrel is polished and sprayed with a layer of varnish; the bottom of the bamboo joint is used as a base, and the length of the bamboo joint is 4 cm; the part above the bamboo joint is used as a lamp house, the length of the lamp house is 8 cm, and a small window with the width of 4 cm and the length of 5 cm is arranged on the lamp house; the lusheng lamp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arrying handle with the length of 18 cm, the width of 1 cm and the thickness of 1 cm, is made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sheets, is polished, is sprayed with a layer of varnish, and is fixed below the bamboo joints of the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barrel by screws at the bottom; a baffle made of an aluminum sheet is arranged on the handl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affle and the top of the handle is 5 cm, and two iron wires are fixed on the handle. The reed-sheng lamp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reed-sheng dancing personnel can be easily scalded by the fire or smoke of the reed-sheng lamp in the past.)

一种芦笙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芦笙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芦笙灯。

背景技术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发源于中原,后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其前身为汉族的竽。在贵州、广西等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自古以来,芦笙吹奏,都要配合舞蹈,边吹边舞。不过根据各地区习俗的不同,芦笙的演奏也有所差异。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的"踩芦笙",规模宏伟,芦笙高大,芦笙队伍演奏的芦笙,音乐丰富,乐声雄厚,气势磅礴,动人心魄。芦笙手们一边吹,一边熟练地做出倒立、滚翻、吊挂、倒背、爬竿、叠罗汉等高难动作。有的地区则以芦笙独舞和双人舞见常,旋律明快,节奏自由,技巧娴熟,引人入胜。有的地区芦笙较小,男吹女舞,节奏平稳舒缓,耐人寻味。这些不同风俗的芦笙技艺,汇聚成一束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代代相传,永不衰退。

在广西三江县侗族自治县有一种芦笙踩堂舞,其每一支侗寨芦笙队的乐器由大、中、小若干把芦笙和1-5支地筒组成,而人员则由吹奏手和芦笙舞队员组成,吹奏手一般由男人担任,而芦笙舞队员一般由妇女担任;表演时,由1-2把大芦笙在中间,1-5支地筒围着大芦笙,而若干中、小芦笙吹奏手围着地筒和大芦笙转圈,边吹、边转、边跳,芦笙舞队员围在若干中、小芦笙吹奏手外面,左手高举油伞,右手提着芦笙灯,转圈跳舞。芦笙舞队员右手中的芦笙灯成了芦笙踩堂舞不可或缺的一种道具,而传统的芦笙灯在芦笙舞队员边转圈边跳舞的时候,其火苗或烟很容易烫到队员的手,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安全的,稳定的芦笙灯,以解决以往芦笙灯火苗或烟很容易烫到芦笙舞队员的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芦笙灯,以解决以往芦笙灯火苗或烟很容易烫到芦笙舞队员手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芦笙灯:a、所述芦笙灯本体用一根直径为9厘米,长12厘米,中间带竹节的楠竹筒制作而成,所述的楠竹筒,用刀把竹皮削去,打磨抛光,再喷上一层清漆;b、用竹节的底部作为底座,其长4厘米;用竹节以上部分作为灯堂,其长8厘米,在上面开一个宽4厘米,长5厘米的小窗;c、所述芦笙灯本体有一根长18厘米,宽1厘米,厚1厘米的提把,其用楠竹片制作而成,打磨抛光,再喷上一层清漆,其底部用螺丝钉固定在所述楠竹筒的竹节下面;提把的上面设有一块用铝片制作成的挡板,其距离提把的顶部为5厘米,用两根铁线固定在提把上。

在所述灯堂里焊接有一节蜡烛,其高过小窗(3)约2-3厘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采用了将楠竹筒作为芦笙灯本体的技术方案,使得材料简单易得、容易加工制作、质量轻便,解决了以往芦笙灯制作成本过高的问题。

由于采用了在灯堂上面开一个宽4厘米,长5厘米的小窗的技术方案,除了可以将蜡烛焊接在灯堂里面,还可以将灯光集中到一个方向,能产生一个更好的视觉效果。

由于采用了在提把的上面设有一块用铝片制作成的挡板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以往芦笙灯火苗或烟很容易烫到芦笙舞队员的手的问题,让其成为一个安全又可靠的芦笙灯。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一种芦笙灯,其特征在于:a、所述芦笙灯1本体用一根直径为9厘米,长12厘米,中间带竹节的楠竹筒2制作而成,所述的楠竹筒2,用刀把竹皮削去,打磨抛光,再喷上一层清漆;b、用竹节的底部作为底座,其长4厘米;用竹节以上部分作为灯堂,其长8厘米,在上面开一个宽4厘米,长5厘米的小窗3;c、所述芦笙灯1本体有一根长18厘米,宽1厘米,厚1厘米的提把4,其用楠竹片制作而成,打磨抛光,再喷上一层清漆,其底部用螺丝钉5固定在所述楠竹筒2的竹节下面;提把4的上面设有一块用铝片制作成的挡板6,其距离提把4的顶部为5厘米,用两根铁线7固定在提把4上。

在所述灯堂里焊接有一节蜡烛,其高过小窗3约2-3厘米。

实施例二

一种芦笙灯,其特征在于:a、所述芦笙灯1本体用一根直径为9厘米,长12厘米,中间带竹节的楠竹筒2制作而成,所述的楠竹筒2,用刀把竹皮削去,打磨抛光,再喷上一层清漆;b、用竹节的底部作为底座,其长4厘米;用竹节以上部分作为灯堂,其长8厘米,在上面开一个宽4厘米,长5厘米的小窗3;c、所述芦笙灯1本体有一根长18厘米,宽1厘米,厚1厘米的提把4,其用楠竹片制作而成,打磨抛光,再喷上一层清漆,其底部用螺丝钉5固定在所述楠竹筒2的竹节下面;提把4的上面设有一块用铝片制作成的挡板6,其距离提把4的顶部为5厘米,用两根铁线7固定在提把4上。

在所述灯堂里放置有一个口径为8厘米的小碗,用铁线固定好,在小碗里面加入三分之一的茶油,在茶油里面放置一根用棉花搓制而成的灯芯,其用铁线固定在小碗中间,略高出小碗1-2厘米。

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改性热处理压缩木的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